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崛起的崛是一个山字旁,右边是一个屈辱的屈字。大家知道崛起是什么意思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的意思。为什么周恩来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要为中国的振兴而读书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来学习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周恩来的那三件?是什么原因让12岁的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书读了一遍,我们先检查一下大家的对生字的预习情况。(课件)

3、生字词的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写了周恩来的那三件?是什么原因让12岁的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生交流)

三、“中华不振”

(一)、理解第1—6段:耳闻“中华不振”

1、找3位同学分角色(伯父、周恩来、旁白部分)读一下他们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部分)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2、师:这里伯父仔细叮嘱周恩来千万不要去一个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呢?(生:外国租界地)

3、师:什么是外国租界地呢?“外国租界地”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入侵弱国,并在弱国划分一些地方作为他们自己的领域,在那里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弱国的管制,同时不允许弱国人进入。

师:伯父为什么不让他去租界地玩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生答)

师:用4个字来概括就是—生:“中华不振”

(二)、重点研读第7、8段:目睹——“中华不振”

是的,因为不理解,所以周恩来背着伯父和同学闯进了外国租界地,他亲眼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7自然段,看一看租界里是个什么情形,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边读边用笔画出来。

师:租界里是什么样子的?(生交流)

从这里可以看出租界地怎么样?生:是个非常繁华的地方: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第8段

(1)还有哪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课件出示此句)生回答:“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师: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妇女很可怜。一个“衣衫褴褛”,“哭诉”,一个“得意洋洋”地“站”着。

师:这两个人站在一起怎么样?(你预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谁来读一读这句?(重点指导读出“衣衫褴褛”、“得意洋洋”)教师范读。

(2)师:原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随机出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①分析妇女的不幸,读出同情。

师:同学们,这个妇女可怜,不仅仅是因为她衣衫褴褛,更是因为——

生:她的亲人死于横祸。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妇女的亲人有可能是什么人?她在哭诉着什么呢?

师:你感觉这个妇女怎么样?

生:很可怜,我很同情她。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句吗?我听出了你对这个妇女充满了怜悯之情。

②分析中国巡警的欺软怕硬,读出愤怒。

师:此时这个妇女最盼望的是什么?

生: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肇事的洋人。

师:但是中国巡警这么做了吗?是怎么做的?

生: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这个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中国巡警太可恶了,中国人竟然不帮助中国人。纵容洋人。欺软怕硬。

师:你能不能把你对巡警的愤怒读出来?谁再来读读这句?

(指导朗读:重读“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

师:为什么中国巡警会这么做?

生:因为这是在外国租界地,中国人说了不算,一切要听外国人的。

中国太弱了,只能遭受外国的欺辱。

③分析洋人的可恨,读出恨和愤怒。

师:此时轧死人的洋人干什么去了?

生: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

师:你觉得洋人此时心里会怎么想?

生:不就轧死个中国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师:看到洋人这个样子,你有什么感受?(愤怒,很想揍他一顿)

你能把你的愤愤不平读出来吗?指名读,自己读,齐读。

(课件出示:“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师:为什么洋人会这么逍遥法外呢?

生:因为在这里他们洋人至上。中国太弱小了,任人欺负。

④分析围观的中国人,读出无奈。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那里,目睹了这一切,你打算怎么做?

但是当时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打抱不平、声张正义了吗?

他们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围观的中国人…”一句。重点讲授“紧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围观的中国人的愤怒、无奈)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无奈和隐忍的怒火?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没有站出来替妇女评理?带着感受,读该句。指名读,同桌互读。

(3)引导、提升理解:“中华不振”。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个妇女这么可怜,死了亲人却无处伸冤?最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指着板书)?

生:中华不振。

师:为什么肇事的洋人轧死了人却事不关己,得意洋洋?是因为?

生:中华不振!

师:为什么中国巡警不声张正义,秉公执法,反而无情地训斥受害者,纵容洋人?还是因为?

生:中华不振!!

师:同样是中国同胞,围观的中国人不能为自己人打抱不平,反而隐忍无奈呢?更是因为?

生:中华不振!!!(再读,读书屈辱,读出愤怒,读出无奈!)

师:是的,中华不振啊!这就是百年前屈辱的中国!是不是周恩来租界之前不会发生这样的一幕?或者说走之后也不会发生?当时的帝国主义在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都有租界地,比如南京、上海、武汉等等,这样令人痛心的一幕每天都再上演……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来重温这悲惨而又让人愤怒的一幕,再读——

师:这样的一幕只不过是“中华不振”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愤怒,这样的屈辱不但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刺痛着年少的周恩来的心灵!从租界地回来之后,少年周恩来常常陷入深思。

四、升华情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于是,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师生合作读第5段)

(2)你们愿意做小周恩来吗?那么,现在你们就是小周恩来,我们合作的读读(师生分角色朗读)(3)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多媒体显示:周恩来不是为()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不是为()而读书,也不是为()而读书,而是为()而读书。因为在少年时他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辱,就要()。

(4)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少年时就立志——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

五、总结,反省自身时至今日,周恩来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仍然震撼人们得心灵,周总理也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个诺言,为新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现在咱们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站起来了,告别了亡国奴,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那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们,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读书志向呢?课下请以《我的理想》为题目,写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