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1剖析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教案-新版

3.2.3 向量法在空间垂直关系中的运用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掌握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垂直关系. (二)学习目标1.利用直线方向向量证明空间中的线线垂直.2.利用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证明空间中的线面垂直.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证明空间中的面面垂直. 4.学会应用向量解决与垂直相关的探究性问题. (三)学习重点1.利用直线方向向量证明空间中的线线垂直.2.利用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证明空间中的线面垂直.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证明空间中的面面垂直. (四)学习难点1.对向量法证明空间垂直关系的理解. 2.对各种证明方法的熟练掌握.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填一填: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 (1)线线垂直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且2220a b c ≠,则l m ⊥⇔a b ⊥ ⇔0a b = ⇔1212120a a bbc c ++=(2)线面垂直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内两相交向量1n =(a 2,b 2,c 2),()2333,,n a b c =则l α⊥ ⇔12,a n a n ⊥⊥ ⇔10a n = 且20a n =⇔a 1a 2+b 1b 2+c 1c 2=0且a 1a 3+b 1b 3+c 1c 3=0 . (3)面面垂直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n =(a 1,b 1,c 1),2n =(a 2,b 2,c 2),则αβ⊥ ⇔12n n ⊥⇔_120n n = ⇔1212120a a bb c c ++= 2.预习自测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1,2,0),直线m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2,-1,0),则直线l 与直线m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但不垂直 C .垂直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知识点】用向量法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解题过程】()()1,2,02,1,012+2-+00=0-=⨯⨯⨯(1) 点拨:两直线垂直即是其方向向量垂直.2.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证明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内几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知识点】用向量法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解题过程】证明线面垂直即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垂直. 点拨: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向量法判断.3.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1,2,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2,-1,0),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但不垂直 C .垂直 D .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知识点】用向量法证明平面和平面垂直 【解题过程】()()1,2,02,1,00-=点拨:证明面面垂直即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怎样用向量法证明线线平行 (2)怎样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 (3)怎样用向量法证明面面平行 2.问题探究探究一 结合实例,提炼出向量法证明空间垂直的方法★ ●活动 归纳提炼概念我们知道,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我们可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那么空间中各种垂直是怎样用向量法证明的呢?(抢答)向量法除了可以证明空间中的平行问题,也可以证明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学案: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学案: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知识点一用向量方法判定线面位置关系(1)设a、b分别是l1、l2的方向向量,判断l1、l2的位置关系:①a=(2,3,-1),b=(-6,-9,3).②a=(5,0,2),b=(0,4,0).(2)设u、v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判断α、β的位置关系:①u=(1,-1,2),v=(3,2,12 -).②u=(0,3,0),v=(0,-5,0).(3)设u是平面α的法向量,a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判断直线l与α的位置关系.①u=(2,2,-1),a=(-3,4,2).②u=(0,2,-3),a=(0,-8,12).解(1)①∵a=(2,3,-1),b=(-6,-9,3),∴a=-13b,∴a∥b,∴l1∥l2.②∵a=(5,0,2),b=(0,4,0),∴a·b=0,∴a⊥b,∴l1⊥l2.(2)①∵u=(1,-1,2),v=(3,2,12 -),∴u·v=3-2-1=0,∴u⊥v,∴α⊥β.②∵u=(0,3,0),v=(0,-5,0),∴u=-35v,∴u∥v,∴α∥β.(3)①∵u=(2,2,-1),a=(-3,4,2),∴u·a=-6+8-2=0,∴u⊥a,∴l⊂α或l∥α.②∵u=(0,2,-3),a=(0,-8,12),∴u=-14a,∴u∥a,∴l⊥α.知识点二利用向量方法证明平行问题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1C、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证明方法一如图所示,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可求得M (0,1,12),N (12,1,1), D(0,0,0),A 1(1,0,1),B(1,1,0), 于是MN =(12,0,12), 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是 n=(x ,y ,z ). n =(x ,y ,z).则n ·DB =0,得0,0,x z x y +=⎧⎨+=⎩取x =1,得y =-1,z =-1.∴n =(1,-1,-1).又 MN ·n = (12,0,12)·(1,-1,-1)=0, 方法二 ∵MN = 111111122C N C M C B C C -=-111111()22D A D D DA =-=∴MN ∥1DA ,又∵MN ⊄平面A 1BD.∴MN ∥平面A 1BD.知识点三 利用向量方法证明垂直问题在正棱锥P —ABC 中,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G 是△PAB 的重心,E 、F分别为BC 、PB 上的点,且BE ∶EC =PF ∶FB =1∶2.(1)求证:平面GEF ⊥平面PBC ;(2)求证:EG 是PG 与BC 的公垂线段. 证明 (1)方法一如图所示,以三棱锥的顶点P 为原点,以PA 、PB 、P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令PA =PB =PC =3,则A(3,0,0)、B(0,3,0)、C(0,0,3)、E(0,2,1)、F(0,1,0)、G(1,1,0)、P(0,0,0). 于是PA =(3,0,0),FG =(3,0,0),故 PA =3FG ,∴PA ∥FG .而PA ⊥平面PBC ,∴FG ⊥平面PBC ,又FG ⊂平面EFG ,∴平面EFG ⊥平面PBC. 方法二 同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E(0,2,1)、F(0,1,0)、G(1,1,0).EF =(0,-1,-1),EG =(0,-1,-1),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是n =(x ,y ,z), 则有n ⊥EF ,n ⊥PA ,∴0,0,y z x y z +=⎧⎨--=⎩令y =1,得z =-1,x =0,即n =(0,1,-1).而显然PA =(3,0,0)是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这样n ·PA = 0,∴n ⊥PA即平面PBC 的法向量与平面EFG 的法向量互相垂直,∴平面EFG ⊥平面PBC. (2)∵EG =(1, -1, -1),PG =(1,1,0),BC =(0, -3,3),∴EG ·PG =1-1= 0,EG ·BC =3-3 = 0,∴EG ⊥PG ,EG ⊥BC , ∴EG 是PG 与BC 的公垂线段.知识点四 利用向量方法求角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在四边形ABCD 中,∠D =∠DAB =90°,AB =4,CD =1,AD =2.(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B ,P 的坐标; (2)求异面直线PA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如图所示,以D 为原点,射线DA ,DC ,D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D =∠DAB =90°,AB =4,CD =1,AD =2, ∴A(2,0,0),C(0,1,0),B(2,4,0).由PD ⊥面ABCD 得∠PAD 为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AD =60°.在Rt △PAD 中,由AD =2,得PD =23. ∴P(0,0,23). (2)∵PA =(2,0,-23), BC =(-2, -3,0)∴cos 〈PA ,BC 〉=1313PA BC PA BC⋅=-∴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313.正方体ABEF-DCE′F′中,M、N分别为AC、BF的中点(如图所示),求平面MNA与平面MNB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取MN的中点G,连结BG,设正方体棱长为1.方法一∵△AMN,△BMN为等腰三角形,∴AG⊥MN,BG⊥MN.∴∠AG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AG=BG=64,,AB AG GB=+,设〈AG,GB〉=θ,AB2=AG 2+2AG·GB+GB2,∴1=(64)2+2×64×64cosθ+(64)2.∴cosθ=13,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方法二以B为坐标原点,BA,BE,BC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则M(12,0,12),N (12,12,0),中点G(12,14,14),A(1,0,0),B(0,0,0),由方法一知∠AG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GA=(12,-14,-14),GB=(12,-14,-14),∴ cos<GA, GB>=GA GBGA GB⋅=11833388-=-⨯,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方法三 建立如方法二的坐标系,∴110,0,AM n AN n ⎧⋅=⎪⎨⋅=⎪⎩ 即110,22110,22x z x y ⎧-+=⎪⎪⎨⎪-+=⎪⎩取n 1=(1,1,1).同理可求得平面BMN 的法向量n 2=(1,-1,-1). ∴cos 〈n 1,n 2〉=1212n n n n ⋅1333==-⨯,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知识点五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的距离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如图所示,以C 为原点,CB 、CD 、CG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由题意知C(0,0,0),A(4,4,0), B(4,0,0),D(0,4,0),E(4,2,0), F(2,4,0),G(0,0,2).BE =(0,2,0),BF =(-2,4,0),设向量BM ⊥平面GEF ,垂足为M ,则M 、G 、E 、F 四点共面,故存在实数x ,y ,z ,使BM = x BE + y BF + z BG ,即BM = x (0,2,0)+y (-2,4,0)+z (-4,0,2) =(-2y -4z ,2x+4y ,2z ).由BM ⊥平面GEF ,得BM ⊥GE ,BM ⊥EF ,于是BM ·GE =0,BM ·EF =0, 即(24,24,2)(4,2,2)0,(24,24,2)(2,2,0)0,y x x y z y z x y z --+⋅-=⎧⎨--+⋅-=⎩即50,320,1,x zx y zx y z-=⎧⎪+++⎨⎪++=⎩,解得15,117,113,11xyz⎧=⎪⎪⎪=-⎨⎪⎪=⎪⎩∴BM=(-2y-4z,2x+4y,2z)=226,,111111⎛⎫⎪⎭⎝∴|BM|=222226()()()111111++21111=即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为21111.考题赏析(安徽高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4π,OA⊥底面ABCD,OA=2,M为OA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2)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解作AP⊥CD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0,0,0),B(1,0,0),P (0,22,0),D (-22,22,0),O(0,0,2),M(0,0,1).(1)设AB与MD所成角为θ,∵AB=(1,0,0),MD=(-22,22,-1),∴cosθ =12AB MDAG MD⋅=⋅.∴θ=3π.∴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为3π.(2)∵OP=(0,22,2-),OD=(-22,22,2-),∴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n = ( x, y , z ),则n·OP=0,n·OD= 0.得220,22220,22y zx y z⎧-=⎪⎪⎨⎪-+-=⎪⎩取z=2,解得n = (0,4,2).设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d,则d为OB在向量n上的投影的绝对值.∵OB=(1,0,-2),∴d=OB nn⋅23=,∴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23,1.已知A(1,0,0)、B(0,1,0)、C(0,0,1),则平面ABC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 A.(33,33,-33) B.(33,-33,33)C.(-33,33,33) D.(-33,-33,-33)答案 DAB=(-1,1,0),是平面OAC的一个法向量.AC=(-1,0,1),BC=(0,-1,1)设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0,0,x yx z-+=⎧⎨-+=⎩令x=1,则y=1,z=1 ∴n=(1,1,1)单位法向量为:nn±=± (33,33,33).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E、F分别是正方形A1B1C1D1和ADD1A1的中心,则EF和CD所成的角是( )A.60°B.45°C.30°D.90°答案 B3.设l1的方向向量a=(1,2,-2),l2的方向向量b=(-2,3,m),若l1⊥l2,则m=( )A.1 B.2 C.12D.3答案 B解析因l1⊥l2,所以a·b=0,则有1×(-2)+2×3+(-2)×m=0,∴2m=6-2=4,即m=2.4.若两个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2,-1),v=(-3,-6,3),则( ) A.α∥βB.α⊥βC.α,β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A解析因v=-3u,∴v∥u.故α∥β.5.已知a、b是异面直线,A、B∈a,C、D∈b,AC⊥b,BD⊥b,且AB=2,CD=1,则a与b所成的角是( )A.30°B.45°C.60°D.90°答案 C解析设〈AB,CD〉=θ,AB·CD=(AC+CD+DB·CD= |CD|2= 1,cosθ=12AB CDAB CD⋅=,所以θ=60°6.若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0,-2,-1),b=(2,0,4),则异面直线l1与l2的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A.25-B.25C.-255D.55答案 B解析设异面直线l1与l2的夹角为θ,则cosθ=a ba b⋅⋅(1)44255416-⨯==⨯⋅+7.已知向量n=(6,3,4)和直线l垂直,点A(2,0,2)在直线l上,则点P(-4,0,2)到直线l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366161, 解析PA =(6,0,0),因为点A 在直线l 上, n 与l 垂直,所以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223636616161634PA n⋅==++ 8.平面α的法向量为(1,0,-1),平面β的法向量为(0,-1,1),则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3π或23π,解析 设n 1=(1,0,-1),n 2=(0,-1,1) 则cos 〈n 1,n 2〉=100(1)(1)11222⨯+⨯-+-⨯=-⋅〈n 1,n 2〉=23π.因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与〈n 1,n 2〉相等或互补,所以α与β所成的角为3π或23π.9.已知四面体顶点A(2,3,1)、B(4,1,-2)、C(6,3,7)和D(-5,-4,8),则顶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1解析 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则0,0,n AB n AC ⎧⋅=⎪⎨⋅=⎪⎩ ()()x,y,z (2,2,3)0,x,y,z (4,0,6)0,⋅--=⎧⎪⎨⋅=⎪⎩ 2230,460,x y z x z --=⎧⎨+=⎩2,2,3y x z x =⎧⎪⇒⎨=-⎪⎩令x=1, 则n = (1,2, 23-),AD =(-7,-7,7)故所求距离为14714377311374149AD nn---⋅==⨯=++,10.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平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F.(1)证明:PA ∥平面BDE ; (2)证明:PB ⊥平面DEF.证明 (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C =a ,AC ∩BD =G ,连结EG ,则A(a,0,0),P(0,0,a),C(0,a,0),E (0,2a ,2a ),G (2a ,2a,0). 于是PA =(a ,0, -a ),EG =(2a ,0,2a-),∴PA = 2EG ,∴PA ∥EG .又EG ⊂平面DEB.PA ⊄平面DEB.∴PA ∥平面DEB.(2)由B(a,a,0),得PB =(a, a, -a), 又DE =(0, 2a ,2a),∵PB ·DE =22a 20,2a -= ∴PB ⊥DE.又EF ⊥PB ,EF ∩DE=E ,∴PB ⊥平面EFD.11.如图所示,已知点P 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对角线BD ′上,∠PDA =60°.(1)求DP 与CC ′所成角的大小;(2)求DP 与平面AA ′D ′D 所成角的大小. 解如图所示,以D 为原点,DA 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A =(1,0,0),'CC = (0,0,1).连结BD,B ′D ′. 在平面BB ′D ′D 中,延长DP 交B ′D ′于H. 设DH = (m,m,1) (m>0),由已知〈DH ,DA 〉= 60°, 由DA ·DH = |DA ||DH |cos 〈DH ,DA 〉,可得2m =221m + 解得m =22,所以DH =(22,22,1), (1) 因为cos 〈DH ,'CC 〉= 220011222212⨯+⨯+⨯=⨯ (2) 所以〈DH ,'CC 〉= 45°, 即DP 与CC ′所成的角为45°.(2)平面AA ′D ′D 的一个法向量是DC = (0,1,0).因为cos 〈DH ,DC 〉= 220011222212⨯+⨯+⨯=⨯ 所以〈DH ,DC 〉= 60°,可得DP 与平面AA ′D ′D 所成的角为30°.1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PA ⊥平面ABCD ,PA=AD=2,∠BAD=60°.平面PBD ⊥平面PAC ,(1)求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2)求异面直线AB 与PC 的距离.(1)解 以AC 、BD 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AC 、BD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3,0,0),B (0,1,0),C (3-,0,0),D (0, -1,0),P (3,0,2).设平面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1,z 1).由n 1⊥OB , n 1⊥OP ,可得n 1=(1,0,32-).(1)OA =(3,0,0),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11OA n d n ⋅=2217=, 13.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是以∠AB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 = 2a ,BB 1 = 3a ,D 为A 1C 1的中点,在线段AA 1上是否存在点F ,使CF ⊥平面B 1DF ?若存在,求出|AF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以B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假设存在点F ,使CF ⊥平面B 1DF ,并设AF =λ1AA =λ(0,0,3a )=(0,0,3λa )(0<λ<1), ∵D 为A 1C 1的中点,∴D(22a ,22a ,3a) 1B D = (22a ,22a ,3a)-(0,0,3a)= (22a ,22a , 0), 1B F 1B B BA AF =++=(0,0,3)(2,0,0)(0,0,3)a a a λ-++ ∵CF ⊥平面B 1DF ,∴CF ⊥1B D , CF ⊥1B F ,110,0,CF B D CF B F ⎧⋅=⎪⎨⋅=⎪⎩ 即2300,9920,a λλλ⨯=⎧⎨-+=⎩ 解得λ=23或λ=13 ∴存在点F 使CF ⊥面B 1DF ,且 当λ=13时,|AF |=13,|1AA | = a 当λ=23,|AF | =23,|1AA | = 2a. 14.如图(1)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eq \r(3)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 1折成直二面角,如图(2).(1)证明:AC ⊥BO 1;(2)求二面角O —AC —O 1的余弦值.(1)证明 由题设知OA ⊥OO 1,OB ⊥OO 1.所以∠AOB 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即OA ⊥OB. 故以O 为原点,OA 、OB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相关各点的坐标是A(3,0,0)、B(0,3,0)、C(0,1, 3)、O 1(0,0, 3).AC ·1BO =-3+3·3=0.所以AC ⊥BO 1.(2)解 因为1BO ·OC =3-+ 3·3=0.所以BO 1⊥OC.由(1)AC ⊥BO 1,所以BO 1⊥平面OAC, 1BO 是平面OAC 的一个法向量.设n=(x ,y ,z )是平面O 1AC 的一个法向量,由10,0,n AC n O C ⎧⋅=⎪⎨⋅=⎪⎩330,0,x y z y ⎧-++=⎪⇒⎨=⎪⎩ 取z= 3,得n=(1,0,3).设二面角O-AC-O 1的大小为θ,由n 、1BO 的方向可知θ=〈n,1BO 〉, 所以cos θ= cos 〈n ,1BO 〉=113n BO n BO ⋅= 即二面角O —AC —O 13。

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第十课时同步练习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修改稿)

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第十课时同步练习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修改稿)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1. (1)已知三点A(1,0,0),B(3,1,1),C(2,0,1).求D(2,0,-1)到平面ABC的距离.(2)已知四边形ABCD中,∠BAD=∠ABC=900,PA⊥平面ABCD,PA=AD=3,AB=2,BC=1.求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2.如图: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PA=AD,M、N分别是PC、AB中点,(1)求证:MN⊥平面PCD;(2)求NM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大小.3.一条线段夹在一个直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它和两个面所成的角都是300,求这条线段与这个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的大小.4. 正四棱锥S —ABCD 中,所有棱长都是2,P 为SA 的中点,如图. (1)求二面角B —SC —D 的大小;(2)求DP 与SC 所成的角的大小.5.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ABC 中,CA=CB=1,∠BCA=90°,棱AA 1=2,M 、N 分别是A 1B 1,A 1A 的中点; (1)求;(2)求;,cos 11的值><CB (3).:11M C B A ⊥求证(4)求CB 1与平面A 1ABB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1.解:(1)设()c b a n ,,=是平面ABC 的法向量,由于()(),0,1,1,1,1,2--==则 ⎪⎩⎪⎨⎧=⋅=⋅00AC n ,即 ()()()()⎩⎨⎧=--⋅=⋅00,1,1,,01,1,2,,c b a c b a ,由此解得⎩⎨⎧-=-=c a b a .令1=a ,得1,1-=-=c b , ()1,1,1--=∴.又()1,0,1-=DA .∴所求距离()()()3321,1,11,1,101,1=----⋅-==d . (2)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坐标系. 过D 作 DQ ⊥AC 于Q ,∵PA ⊥平面ABCD ,∴PA⊥DQ,∴DQ ⊥平面PAC , ∴就是D 到平面PAC 的距离.()0,0,2=,()0,1,0BC ,()0,3,0=. 设)0,1,2()(m m m =+==()0>m ,)0,3,2()0,1,2()0,3,0(-=+-=+=∴m m m AQ DA DQ , 由0)0,1,2(0,3,2,=⋅-=⋅⊥m m m AQ DQ AQ DQ )(得,0)3(42=-+m m m 得, 53=∴m . ),0,512,56(-=∴∴556)512()56(22=-+=.2.(1)略 (2)4503.4504.(1) 13-(2) π 略 略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1)依题意得B (0,1,0)、N (1,0,1) ∴|BN |=3)01()10()01(222=-+-+-.x(2)依题意得A 1(1,0,2)、B (0,1,0)、C (0,0,0)、B 1(0,1,2) ∴1BA ={-1,-1,2},1CB ={0,1,2,},1BA ·1CB =3,|1BA |=6,|1CB |=5∴cos<1BA ,1CB 30101||||1111=⋅CB BA CB BA .(3)证明:依题意,得C 1(0,0,2)、M (21,21,2),B A 1={-1,1,2},M C 1={21,21,0}.∴B A 1·M C 1=-2121++0=0,∴B A 1⊥M C 1,∴A 1B ⊥C 1M.。

(教师参考)高中数学 3.2.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1 新人教A版选修2-1

(教师参考)高中数学 3.2.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1 新人教A版选修2-1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3)u v u v0
β
u
v
α
精选ppt
13
A E = 3 F G AE // FG 2
AE与FG不共线
A
AE//FG
X
D
精选ppt
几何法呢?
EG
F
B
C Y
5
例2、 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
方形,PD⊥底面ABCD,PD=DC, E是PC的
中点, (1)求证:PA//平面EDB.
Z
解1 立体几何法
P
E
D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1) lma b ab0
l
a
b
m
精选ppt
11
垂直关系: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2) l① a//u au
l
② a ⊥ A B , a ⊥ A C
u
a
C
A
B
精选ppt
12
垂直关系: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F
E
2DBDE2EA
3
3
N
A
D
2(D A D C )D E 2(D A D E ) B M
3
3
C
几何法呢?
2DC1DE 所 以 M N 、 D C 、 D E 共 面 33
但 M N 平 面 C D E 故 M N//平 面 C D E
精选ppt
10
垂直关系: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DE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Word版含解析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选修2-1 课时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选择题1.【题文】已知三条直线l 1,l 2,l 3的一个方向向量分别为a =(4,-1,0),b =(1,4,5),c =(-3,12,-9),则 ( )A .l 1⊥l 2,但l 1与l 3不垂直B .l 1⊥l 3,但l 1与l 2不垂直C .l 2⊥l 3,但l 2与l 1不垂直D .l 1,l 2,l 3两两互相垂直2.【题文】已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a =(2,4,x ),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b =(2,y,2),若|a |=6,且a ⊥b ,则x +y 的值是( ) A .-3或1 B .3或-1 C .-3 D .13.【题文】已知(2,2,5)u =-,(6,4,4)v =-,u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式( )A .平行B .垂直C .所成的二面角为锐角D .所成的二面角为钝角4.【题文】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B 是()1,2,3A 在yOz 坐标平面内的射影,O 为坐标原点,则OB 等于( )A .14B .13C .23D .115.【题文】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AB =AA 1=2,AD =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1010B.3010 C. 21510D.310106.【题文】在棱长为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AB C 与平面11A C D 间的 距离为( )A .63B .33 C .332 D .237.【题文】如图,在四面体OABC 中,G 是底面△ABC 的重心,则OG 等于()GCABOA.OC OB OA ++B.111222OA OB OC ++C.111236OA OB OC ++ D.111333OA OB OC ++8.【题文】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ACB ,侧棱21=AA ,D ,E 分别是1CC 与B A 1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则B A 1与平面A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 ()A .32 B .37C .23D .73二、填空题9.【题文】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B =90°,AA 1=2,AC =BC =1,则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10.【题文】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60°,M 为PA 的中点,连接DM ,则DM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11.【题文】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3a ,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三、解答题12.【题文】如图,AB 是圆的直径,PA 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异于A 、B 的点.(1)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2)若AB =2,AC =1,PA =1,求二面角C PB A --的余弦值.13.【题文】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1)求证:A 1B ∥平面ADC 1;(2)若AB =BB 1=2,求A 1D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14.【题文】直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 B C D为菱形,且160,,BAD A A AB E ∠==为1BB 延长线上的一点,1D E ⊥面1D AC .设2AB =. (1)求二面角1E AC D --的大小;(2)在1D E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1//A P 面EAC ?若存在,求1:D P PE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人教版选修2-1 课时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 1. 【答案】A【解析】∵a ·b =(4,-1,0)·(1,4,5)=4-4+0=0,a ·c =(4,-1,0)·( -3,12,-9)=-12-12+0=-24≠0.b ·c =(1,4,5)·(-3,12,-9)=-3+48-45=0,∴a ⊥b ,a 与c 不垂直,b ⊥c . ∴l 1⊥l 2,l 2⊥l 3,但l 1不垂直于l 3. 考点:直线的方向向量.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2. 【答案】A【解析】|a |=2222+4+6x =,∴x =±4,又∵a ⊥b ,∴a ·b =2×2+4y +2x =0, ∴y =-1-12x ,∴当x =4时,y =-3,当x =-4时,y =1,∴x +y =1或-3. 考点:直线的方向向量.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3. 【答案】B【解析】由(2,2,5)u =-,(6,4,4)v =-,可得262(4)540u v ⋅=-⨯+⨯-+⨯=,所以u v ⊥,又u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所以αβ⊥,故选B. 考点:空间向量在解决空间垂直中的应用.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4. 【答案】B【解析】因为点B 是()1,2,3A 在yOz 坐标平面内的射影,所以(0,2,3)B ,22202313∴=++=OB .故选B . 考点: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5. 【答案】B【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 0, 0),E (0, 2, 1),B (1, 2, 0),C 1(0, 2, 2),则1BC =(-1, 0, 2),AE =(-1,2, 1).cos 〈1BC ,AE 〉=11AE BC AE BC ⋅⋅=3010. 所以异面直线BC 1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故选B.考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向量求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6.【答案】B【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平面11A C D 的法向量(,,1)n x y =,则1100n DA n DC ⎧⋅=⎪⎨⋅=⎪⎩,即()()()(),,11,0,10,,,10,1,10x y x y ⋅-=⎧⎪⎨⋅-=⎪⎩()1,1,1,1,1,x n y =⎧⇒∴=⎨=⎩又(1,0,0)AD =-,∴平面1AB C 与平面11A C D 间的距离()()2221,0,01,1,133111AD n d n⋅-⋅===++,故选B.考点:面与面间的距离的向量求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 【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11=+=+=33OG OA AG OA AC AB OA OC OA OB OA ++-+- =111333OA OB OC ++,故选D. 考点:空间向量的运算.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8. 【答案】B【解析】以C 为坐标原点,CA 所在直线为轴,CB 所在直线为y 轴,1CC 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CB CA ==,则(),0,0A a ,()0,,0B a ,)(2,0,1a A ,)(1,0,0D ,则)(1,2,2a a E ,)(31,3,3a a G ,则)(32,6,6a a GE =,)(1,,0a BD -=, ∵点E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 ∴⊥GE 平面ABD ,∴0=⋅BD GE ,解得2=a .∴)(32,31,31=GE ,)(2,2,21-=BA , ∵⊥GE 平面ABD ,∴GE 为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32323634||||,cos 111=⋅=⋅⋅>=<BA GE BA GE BA GE , ∴B A 1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7,故选B.考点:线面角的空间向量求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二、填空题 9. 【答案】66【解析】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1, 0, 2),B (0, 1, 0),A (1, 0, 0),C (0, 0, 0),则1A B =(-1, 1,-2),AC =(-1, 0, 0),cos 〈1A B ,AC 〉=11A B AC A B AC⋅⋅=1114++=66. 考点:异面直线夹角的向量求法.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10. 【答案】45°【解析】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a ,由已知可得正四棱锥的高为62a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D 2,0,02a ⎛⎫- ⎪ ⎪⎝⎭,P 60,0,2a ⎛⎫ ⎪ ⎪⎝⎭,M 260,,44a a ⎛⎫- ⎪ ⎪⎝⎭,则DM =226,,244a a a ⎛⎫- ⎪ ⎪⎝⎭,所以cos 〈DM ,n 〉=n DM n DM⋅⋅=22,所以DM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为45°.考点:线面角的空间向量求法.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11. 【答案】平行【解析】分别以C 1B 1、C 1D 1、C 1C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A 1M =AN =23a ,∴M 2(,,)33a a a ,N 22(,,)33a a a ,∴MN =2(,0,)33a a .又C 1(0,0,0),D 1(0,a,0),∴11C D =(0,a,0),∴MN ·11C D =0,∴MN ⊥11C D .∵11C D 是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且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考点:向量法求线面关系.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三、解答题 12.【答案】(1)见解析(2)64【解析】(1)证明:由AB 是圆的直径,得AC ⊥BC ,由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得PA ⊥BC .又PA ∩AC =A ,PA ⊂平面PAC ,AC ⊂平面PAC , 所以BC ⊥平面PAC .又BC ⊂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 ⊥平面PAC . (2)过C 作CM ∥AP ,则CM ⊥平面ABC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CB ,CA ,CM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Rt △ABC 中,因为AB =2,AC =1,所以BC =3.又因为PA =1,所以A (0,1,0),B (3,0,0),P (0,1,1),故CB =(3,0,0),CP =(0,1,1),设平面BCP 的法向量为1n =(x 1,y 1,z 1),则110,0,n CB n CP ⎧⋅=⎪⎨⋅=⎪⎩所以111300x y z ⎧⎪⎨⎪⎩=,+=,令y 1=1,则1n =(0,1,-1).AP =(0,0,1),AB =(3,-1,0),设平面ABP 的法向量为2n =(x 2,y 2,z 2),则220,0,n AP n AB ⎧⋅=⎪⎨⋅=⎪⎩所以222300x y z ⎧⎪⎨⎪⎩-=,=,令x 2=1,则2n =(1,3,0).于是cos 〈1n ,2n 〉=322=64.由题意可知二面角C PB A --的余弦值为64. 考点:空间二面角的向量求法.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13.【答案】(1)见解析(2)23535【解析】(1)证明: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所以四边形A 1ACC 1是矩形.连接A 1C 交AC 1于O ,连接OD ,则O 是A 1C 的中点,又D 是BC 的中点,所以在△A 1BC 中,OD ∥A 1B ,因为A 1B ⊄平面ADC 1,OD ⊂平面ADC 1,所以A 1B ∥平面ADC 1. (2)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所以AD ⊥BC .以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D xyz -.由已知AB =BB 1=2,得D (0,0,0),A (3,0, 0),A 1(3,0, 2),C 1(0,-1, 2),则DA =(3,0, 0),1DC =(0,-1,2),设平面AC 1D 的法向量为=(x ,y ,z ),则10,0,n DA n DC ⎧⋅=⎪⎨⋅=⎪⎩即30,20,x y z ⎧=⎪⎨-+=⎪⎩取z =1,则x =0,y =2,∴=(0,2,1), 又1DA =(3,0,2),∴cos 〈1DA ,〉=257⋅=23535,设A 1D 与平面ADC 1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1DA ,〉|=23535, 故A 1D 与平面A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535.考点:线面角的向量求法.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14.【答案】(1)45︒(2)存在点P 使1//A P 面,EAC 此时1:3:2D P PE = 【解析】(1)设AC 与BD 交于O ,设1B E h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1(3,0,0),(0,1,0),(3,0,0),(0,1,0),(0,1,2),A B C D D --- (0,1,2),E h +则11(0,2,),(23,0,0),(3,1,2),D E h CA D A ===-1D E ⊥平面1D AC ,111,D E AC D E D A ∴⊥⊥,220,1,h h ∴-=∴=即(0,1,3)E .1(0,2,1),(3,1,3)D E AE ∴==-,设平面EA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CA m AE ⎧⊥⎪⎨⊥⎪⎩即230,330,x x y z ⎧=⎪⎨-++=⎪⎩令1z =-,则0,3x y ==,()0,3,1m ∴=-. 又平面1D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10,2,1D E =,1112cos ,==2m D E m D E m D E⋅∴⋅, ∴二面角1E AC D --大小为45.(2)设111(),D P PE D E D P λλ==-得112(0,,),111D P D E λλλλλλ==+++ 111121(3,1,0)(0,,)(3,,)1111A P A D D P λλλλλλλλ-∴=+==--+=-++++,1//A P 面113,,303(1)0,,112EAC A P m λλλλλ-∴⊥∴-⨯+⨯+-⨯=∴=++ ∴存在点P 使1//A P 面,EAC 此时1:3:2D P PE =考点: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高中数学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的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

高中数学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的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学习目标】1. 掌握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2. 掌握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解决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等立体几何问题. 【探究新知】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102~ P 104,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则两个平面垂直。

复习2: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a ·b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 向量表示空间的点、直线、平面问题:怎样用向量来表示点、直线、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新知: ⑴ 点: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O 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 的位置就可以用向量OP 来表示,我们把向量OP 称为点P 的位置向量.⑵ 直线: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非零向量.⑶ 平面:空间中平面α的位置可以用垂直于平面的直线的方向向量表示空间中平面的位置.⑷ 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n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n 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那 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试一试:1.如果,a b 都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a b 的关系 .2.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向量a 是与平面α平行或在平面内,则n 与a 的关系是 . 思考: 1.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唯一的吗? 2. 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是零向量吗?⑸ 向量表示平行、垂直关系: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平面,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则 ① l ∥m ⇔a ∥b a kb ⇔= ② l ∥α⇔a u ⊥0a u ⇔⋅= ③ α∥β⇔u ∥v .u kv ⇔= ※ 典型例题例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侧棱PD ⊥底面ABCD ,PD=DC ,点E 是PC 的中点, 作EF ⊥PB 交PB 于点F.求证:(1)PA ∥平面EDB ; (2)PB ⊥平面EFD ;PA ECDBF求平面的法向量步骤:⑴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⑵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⑶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⑷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 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内的任意向量都垂直. ※ 动手试试练1. 设,a b 分别是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判断直线12,l l 的位置关系: ⑴ ()()1,2,2,2,3,2a b =-=-; ⑵ ()()0,0,1,0,0,3a b ==. 练2. 设,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判断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 ⑴ ()()1,2,2,2,4,4u v =-=--; ⑵ ()()2,3,5,3,1,4u v =-=--.练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0,0,0,4,0,0,0,2A B C ,试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学习小结1. 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方法2. 平面的法向量求法和线线、线面垂直的证明 【当堂检测】1. 设()()2,1,2,6,3,6a b =--=--分别是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则直线12,l l 的位置关系是 .2. 设()()2,2,5,6,4,4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是 .3. 已知n 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 α⊂,则n a ⊥B.若//a α,则n a ⊥C.若,m α⊥,则//n mD.若,m α⊥,则n m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的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B. 平面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一定不是零向量C.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D.若m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l α,则//m α 5. 已知()()1,0,1,0,3,1AB AC =-=-,能做平面ABC 的法向量的是( ) A. ()1,2,1 B.11,,13⎛⎫⎪⎝⎭C.()1,0,0D. ()2,1,3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90,1,2,ABC CB CA AA ∠=︒===点M 是1CC 的中点,求证:1AM BA ⊥.【课外延伸拓展】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 ,SD=2a ,AD =点E 是SD 上的点,且(02)DE a λλ=<≤。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第3课时空间向量与空间角●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能够利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求法问题.(3)体会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2.过程与方法经历规律方法的形成推导过程、解题的思维过程,体验向量的指导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逐步认识向量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向量法求解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难点: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按照传统方法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以及作图能力,学生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造成解题困难.用向量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对空间图形的研究从“定性推理”转化为“定量计算”,即将复杂的几何论证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避免了几何作图,减少了逻辑推理,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容易接受.本节课宜采取的教学方法:(1)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3)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方面,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分析空间角大小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出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解决利用向量求二面角问题.⇒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课标解读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重点)2.会用向量法求线线、线面、面面夹角.(重点、难点)3.正确区分向量夹角与所求线线角、面面角的关系.(易错点)空间角的向量求法【问题导思】1.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多少?【提示】(0,π2].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是怎样定义的?夹角的范围是多少?【提示】 平面外一条斜线与它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叫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取值范围为[0,π2].3.怎样作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其平面角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提示】 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 ⊥l ,OB ⊥l ,则∠AOB 就是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它的取值范围是[0,π].角的分类向量求法范围 两异面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θ设l 1与l 2的方向向量为a ,b ,则cos θ=|cos a ,b|=|a·b ||a ||b |(0,π2]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设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a ,n|=|a·n ||a ||n |[0,π2]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θ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为n 1,n 2,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0,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图3-2-17如图3-2-17,在三棱锥V -ABC 中,顶点C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 ,B ,V 分别在x 轴、y 轴、z 轴上,D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自主解答】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 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V (0,0,6),∴AC →=(-2,0,0),VD →=(1,1,-6), ∴cos 〈AC →,VD →〉=AC →·VD →|AC →||VD →|=-22×22=-24.∴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需要通过作平行线将异面直线的夹角转化为平面角,再解三角形来求解,过程相当复杂;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和论证过程只需对相应向量运算即可.2.由于两异面直线夹角θ的范围是(0,π2],而两向量夹角α的范围是[0,π],故应有cosθ=|cos α|,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A =DC =4,DD 1=3,求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4,0,3),B (4,4,0),B 1(4,4,3),C (0,4,0),得A 1B →=(0,4,-3),B 1C →=(-4,0,-3).设A 1B →与B 1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1B →·B 1C →|A 1B →||B 1C →|=925,故A 1B →与B 1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925,即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25.求线面角图3-2-18(2013·泰安高二检测)如图3-2-18所示,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AB ⊥AC ,P A =AC =12AB ,N 为AB 上一点,AB =4AN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1)证明:CM ⊥SN ;(2)求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探究】 (1)怎样建立坐标系?(2)向量CM →与SN →满足什么关系时有CM ⊥SN 成立? (3)SN →的坐标是多少?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怎么求?SN →与平面CMN 的法向量的夹角就是SN 与平面CMN 所成的角吗?【自主解答】 设P A =1,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P 分别为x ,y ,z 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 (0,0,1),C (0,1,0),B (2,0,0),又AN =14AB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N (12,0,0),M (1,0,12),S (1,12,0),(1)CM →=(1,-1,12),SN →=(-12,-12,0),∴CM →·SN →=(1,-1,12)·(-12,-12,0)=0,因此CM ⊥SN .(2)NC →=(-12,1,0),设a =(x ,y ,z )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CM →·a =0,NC →·a =0.则⎩⎨⎧x -y +12z =0,-12x +y =0.∴⎩⎪⎨⎪⎧x =2y ,z =-2y . 取y =1,则得a =(2,1,-2). 因为cos a ,SN →=-1-123×22=-22.∴〈a ,SN →〉=34π.所以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为34π-π2=π4.1.本题中直线的方向向量SN →与平面的法向量a 的夹角并不是所求线面角θ,它们的关系是sin θ=|cos 〈SN →,a 〉|.2.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利用法向量计算θ的步骤如下:如图3-2-19,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C 1C 的中点,求BE 与平面B 1B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图3-2-19【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 (2,2,0),B 1(2,2,2),E (0,2,1),BD →=(-2,-2,0),BB 1→=(0,0,2),BE →=(-2,0,1).AC →=(-2,2,0)即平面B 1BDD 1的一个法向量,设n =(-1,1,0). cos 〈n ,BE →〉=n ·BE →|n ||BE →|=105.设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为θ,cos θ=sin 〈n ,BE →〉=155,即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5.求二面角图3-2-20如图3-2-20,若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M是CE和AD 的交点,AC⊥BC,且AC=BC,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思路探究】(1)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吗?A、B、C、E、M的坐标分别为多少?(2)怎样用法向量法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自主解答】∵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EA⊥AC.又∵平面ACDE⊥平面ABC,∴EA⊥平面ABC.以点A为坐标原点,以过A点平行于BC的直线为x轴,分别以直线AC,AE为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EA=AC=BC=2,则A(0,0,0),B(2,2,0),C(0,2,0),E(0,0,2).∵M是正方形ACDE的对角线的交点,∴M(0,1,1).设平面EAB的法向量为n=(x,y,z),则n⊥AE→且n⊥AB→,从而有n·AE→=0且n·AB→=0.又∵AE →=(0,0,2),AB →=(2,2,0),∴⎩⎪⎨⎪⎧ (x ,y ,z )·(0,0,2)=0,(x ,y ,z )·(2,2,0)=0,即⎩⎪⎨⎪⎧z =0,x +y =0.取y =-1,则x =1,则n =(1,-1,0). 又∵AM →为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 且AM →=(0,1,1),∴cos 〈n ,AM →〉=n ·AM →|n ||AM →|=-12.设二面角A -EB -C 的平面角为θ,则cos θ=12,即θ=60°.故二面角A -EB -C 为60°.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避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难点,转化为计算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问题,具体求解步骤如下:(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3)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4)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5)确定二面角的大小.图3-2-21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条棱长均为a ,D 是侧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解】 以B 为原点,过点B 与BC 垂直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BB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C (0,a,0),B 1(0,0,a ),C 1(0,a ,a ),A (-32a ,a 2,0),A 1(-32a ,a2,a ),D (0,a ,a2).故AB 1→=(32a ,-a 2,a ),B 1D →=(0,a ,-a 2).设平面AB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1→=0,n ·B 1D →=0, 即⎩⎨⎧32ax -a 2y +az =0,ay -a2z =0.得x =-3y ,z =2y .取y =1,则n =(-3,1,2). ∵平面ABC 的法向量是AA 1→=(0,0,a ), ∴二面角θ的余弦值为 cos θ=AA 1→·n |AA 1→||n |=22.∴θ=π4.∴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为π4.对所求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不理解致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错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D (0,0,0),A 1(1,0,1),C 1(0,1,1).由题意知DA 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DA 1→=(1,0,1), DC 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DC 1→=(0,1,1), 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即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60°.【错因分析】 用法向量的夹角判断二面角的大小时出现错误,根据法向量的方向可知,二面角为钝角,而不是锐角.【防范措施】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时,要注意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在求出两向量的夹角后,一定要观察图形或判断法向量的方向来确定所求二面角与其相等还是互补.【正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C 1(0,1,1).由题意知DA 1→=(1,0,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 DC 1→=(0,1,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所以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120°.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角转化为两个向量夹角的关系,解决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坐标法和基向量法,当题目中有明显的线面垂直关系时,尽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清所求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以防求错结果.1.若异面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与l 2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150°,则l 1与l 2所成的角为( ) A .30° B .150° C .30°或150° D .以上均不对【解析】 l 1与l 2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或互补,且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应选A.【答案】 A2.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与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 〈m ,n 〉=-3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A .30°B .60°C .150°D .120°【解析】 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32, ∴θ=60°,应选B. 【答案】 B3.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u =(1,0,-1),平面β的法向量v =(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cos 〈u ,v 〉=-12·2=-12,∴〈u ,v 〉=23π,而所成的二面角可锐可钝,故也可以是π3.【答案】 π3或23π图3-2-224.如图3-2-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C =BC =1,CC 1=2,求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以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1,0),C 1(0,0,2),A 1(1,0,2).则A 1B →=(-1,1,-2),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n =(1,0,0). 设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为θ,A 1B →与n 的夹角为φ, 则cos φ=A 1B →·n |A 1B →||n |=-66,∴sin θ=|cos φ|=66.∴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一、选择题1.(2013·济南高二检测)已知A (0,1,1),B (2,-1,0),C (3,5,7),D (1,2,4),则直线AB 与直线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52266 B .-52266 C.52222 D .-52222【解析】 AB →=(2,-2,-1),CD →=(-2,-3,-3), ∴cos 〈AB →,CD →〉=AB →·CD →|AB →||CD →|=53×22=52266,∴直线AB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2266.【答案】 A2.已知A ∈α,P ∉α,P A →=(-32,12,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0,-12,-2),则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150°【解析】 设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P A →,n 〉|=|0×(-32)-12×12-2×2|(-32)2+(12)2+(2)2·(-12)2+(-2)2=32.∴θ=60°. 【答案】 C3.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 A ⊥平面ABCD ,若P A =AB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CD 的夹角为( )A .30°B .45°C .60°D .90°【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AB =1.则A (0,0,0),D (0,1,0),P (0,0,1).于是AD→=(0,1,0).取PD中点为E,则E(0,12,1 2),∴AE→=(0,12,1 2),易知AD→是平面P AB的法向量,AE→是平面PCD的法向量,∴cos AD→,AE→=22,∴平面P AB与平面PCD的夹角为45°.【答案】 B4.(2013·西安高二检测)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 D.无法确定【解析】举例说明,如图所示两个二面角的半平面分别垂直,则半平面γ绕轴l旋转时,总有γ⊥β,故两个二面角大小无法确定关系.【答案】 D5.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E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角的大小为()A.60°B.90°C.45°D.以上都不对【解析】以点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知,A 1(1,0,2),E (1,1,1),D 1(0,0,2),A (1,0,0),所以A 1E →=(0,1,-1),D 1E →=(1,1,-1),EA →=(0,-1,-1).设平面A 1ED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 1E →=0,n ·D 1E →=0⇒⎩⎪⎨⎪⎧y -z =0,x +y -z =0.令z =1,得y =1,x =0,所以n =(0,1,1), cos 〈n ,EA →〉=n ·EA →|n ||EA →|=-22·2=-1.所以〈n ,EA →〉=180°.所以直线AE 与平面A 1ED 1所成的角为90°. 【答案】 B 二、填空题6.(2013·荆州高二检测)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A 1B 1、BB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A (1,0,0),M (1,12,1),C (0,1,0),N (1,1,12), ∴AM →=(0,12,1),CN →=(1,0,12),∴cos 〈AM →,CN →〉=1252·52=25,故异面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5.【答案】 25图3-2-237.如图3-2-23,在三棱锥O -ABC 中,OA =OB =OC =1,∠AOB =90°,OC ⊥平面AOB ,D 为AB 的中点,则OD 与平面OBC 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 ∵OA ⊥平面OBC , ∴OA →是平面OBC 的一个法向量. 而D 为AB 的中点,OA =OB , ∴∠AOD =〈OD →,OA →〉=45°.∴OD 与平面OBC 所成的角θ=90°-45°=45°. 【答案】 45°8.在空间中,已知平面α过(3,0,0)和(0,4,0)及z 轴上一点(0,0,a )(a >0),如果平面α与平面xOy 的夹角为45°,则a =________.【解析】 平面xOy 的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x ,y ,z ),则⎩⎪⎨⎪⎧-3x +4y =0,-3x +az =0, 即3x =4y =az ,取z =1,则u =(a 3,a4,1).而cos 〈n ,u 〉=1a 29+a 216+1=22, 又∵a >0,∴a =125.【答案】125三、解答题图3-2-249.如图3-2-24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CA =CB =CD =BD =2,AB =AD = 2.(1)求证AO ⊥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 连结OC ,由题意知BO =DO ,AB =AD ,∴AO ⊥BD . 又BO =DO ,BC =CD ,∴CO ⊥BD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AO =1,CO =3, 又AC =2,∴AO 2+CO 2=AC 2, ∴∠AOC =90°,即AO ⊥OC . ∵BD ∩OC =O ,∴AO ⊥平面BCD . (2)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1,0,0),D (-1,0,0),C (0,3,0),A (0,0,1), E (12,32,0), ∴BA →=(-1,0,1),CD →=(-1,-3,0), ∴cos 〈BA →,CD →〉=BA →·CD →|BA →|·|CD →|=24.∴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10.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ABCD ,点E 在棱PB 上.(1)求证:平面AEC ⊥平面PDB ;(2)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AB =a ,PD =h ,则 A (a,0,0),B (a ,a,0),C (0,a,0),D (0,0,0),P (0,0,h ), (1)∵AC →=(-a ,a,0),DP →=(0,0,h ),DB →=(a ,a,0), ∴AC →·DP →=0,AC →·DB →=0,∴AC ⊥DP ,AC ⊥DB ,又DP ∩DB =D ,∴AC ⊥平面PDB , 又AC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PDB .(2)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P (0,0,2a ),E (12a ,12a ,22a ),设AC ∩BD =O ,O (a 2,a2,0)连结OE ,由(1)知AC ⊥平面PDB 于O ,∴∠AEO 为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EA →=(12a ,-12a ,-22a ),EO →=(0,0,-22a ),∴cos ∠AEO =EA →·EO →|EA →|·|EO →|=22,∴∠AEO =45°,即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图3-2-2511.如图3-2-25,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CF =AB =2CE ,AB ∶AD ∶AA 1=1∶2∶4.(1)求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证明:AF ⊥平面A 1ED ; (3)求二面角A 1-ED -F 的正弦值.【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A 为坐标原点,设AB =1,依题意得D (0,2,0),F (1,2,1,)A 1(0,0,4),E (1,32,0).(1)易得EF →=(0,12,1),A 1D →=(0,2,-4).于是cos 〈EF →,A 1D →〉=EF →·A 1D →|EF →||A 1D →|=-35.所以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2)已知AF →=(1,2,1),EA 1→=(-1,-32,4),ED →=(-1,12,0).于是AF →·EA 1→=0,AF →·ED →=0,因此,AF ⊥EA 1,AF ⊥ED ,又EA 1∩ED =E . 所以AF ⊥平面A 1ED .(3)设平面EFD 的法向量u =(x ,y ,z ),则⎩⎪⎨⎪⎧ u ·EF →=0u ·ED →=0,即⎩⎨⎧ 12y +z =0-x +12y =0.不妨令x =1,可得u =(1,2,-1).由(2)可知,AF →为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于是cos 〈u ,AF →〉=u ·AF →|u ||AF →|=23, 从而sin 〈u ,AF →〉=53. 所以二面角A 1-ED -F 的正弦值为53.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求证AP ⊥BC .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自主解答】 (1)由AB =AC ,D 是BC 的中点得AD ⊥BC ,因为PO ⊥平面ABC , 又BC ⊂平面ABC ,所以PO ⊥BC ,又PO ∩AD =O ,所以BC ⊥平面P AO ,又AP ⊂平面P AO ,所以BC ⊥AP .(2)存在.以O 为坐标原点,以OD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以过O 点且垂直于面POD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所以AP →=(0,3,4),BP →=(-4,-2,4),设PM →=λP A →(λ≠1),则PM →=λ(0,-3,-4),所以BM →=BP →+PM →=BP →+λP 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BC →=(-8,0,0),设平面BM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BM →·n 1=0,BC →·n 1=0, 即⎩⎪⎨⎪⎧ -4x 1-(2+3λ)y 1+(4-4λ)z 1=0,-8x 1=0, 令y 1=4-4λ,得⎩⎪⎨⎪⎧ x 1=0,z 1=2+3λ,可取n 1=(0,4-4λ,2+3λ),由题意知平面AMC 与平面APC 是一个平面,∴设平面A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则⎩⎪⎨⎪⎧AP →·n 1=0AC →·n 2=0即⎩⎪⎨⎪⎧ 3y 2+4z 2=0-4x 2+5y 2=0. 所以⎩⎨⎧ 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题意得n 1·n 2=0,即4(4-4λ)-3(2+3λ)=0,解得λ=25,故AM =3. 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3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3 新人教A版选修2-1

第三课时: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
教学要求: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法向量定义:如果直线, 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则向量叫作平面α的法向量(normal vectors). 利用法向量,可以巧妙的解决空间角度和距离.
2. 讨论:如何利用法向量求线面角?→面面角?
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可看成是向量所在直线与平面α的法向量所在直线夹角的余角,从而求线面角转化为求直线所在的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所成的线线角,根据两个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向量法的公式:
.
3. 讨论:如何利用向量求空间距离?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与两异面直线都相交的线段在公垂向量上的投影长.
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过这点的平面的斜线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长.
二、例题讲解:
1. 出示例1:长方体中,AD==2,AB=4,E、F分别是、AB的中点,O是的交点. 求直线OF 与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
解:以点D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DA、DC、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DEF的法向量为,
则,而, .
∴,即, 解得,∴ .
∵,而.

所以,直线OF与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为.
2. 变式:用向量法求:二面角余弦;OF与DE的距离;O点到平面DEF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作业:课本P121、习题A组 5、6题.。

(新课程)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导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新课程)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导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1. 进一步熟练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2. 掌握向量运算在几何中如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异面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3. 熟练掌握向量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1,2,0,0,1,1,A B ()1,1,2C ,试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复习2:什么是点到平面的距离?什么是两个平面间距离?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问题:如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且AP 与n 不共线,能否用AP 与n 表示d ?分析:过P 作PO ⊥α于O ,连结OA ,则 d =|PO |=||cos .PA APO ⋅∠∵PO ⊥α,,n α⊥∴PO ∥n .∴cos ∠APO=|cos ,PA n 〈〉|∴D. =|PA ||cos ,PA n 〈〉|=|||||cos ,|||PA n PA n n ⋅⋅〈〉=||||PA n n ⋅新知:用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则D. = ||||PA n n ∙试试: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求点'C 到平面''A BCD 的距离.反思:当点到平面的距离不能直接求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法向量的方法求解.※ 典型例题例1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变式:如图,ABCD 是矩形,PD ⊥平面ABCD ,PD DC a ==,AD =,M N 、分别是AD P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MNC 的距离.小结: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步骤: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⑵ 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坐标;⑶ 找出平面外的点与平面内任意一点连接向量的坐标;⑷ 代入公式求出距离.探究任务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A P D CB M N例 2 如图,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点',A E 和,A F ,使得'AA a ⊥,且'AA b ⊥.已知',,A E m AF n EF l ===,求公垂线'AA 的长.变式: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14AA =,底面ABC △中, 2AC BC ==,且90BCA ∠=,E 是A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CE 与1AB 的距离.小结:用向量方法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可以先找到它们的公垂线方向的一个向量n ,再在两条直线上分别取一点,A B ,则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n AB d n ∙=求解.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知识拓展用向量法求距离的方法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平面''ABB A 的一个法向量为 ;2.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A B 和'CB 所成角是 ;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是 ;4.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 B C DA B C D -中,异面直线'A B 和'CB 间的距离是 ;5.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O 是底面''''A B C D 中心,则点O 到平面''A CDB 的距离是 .1. 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M 是棱1AA 中点,点O 是1BD 中点,求证:OM 是异面直线1AA 与1BD 的公垂线,并求OM 的长.2. 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 各边以及,AC BO 的长都是1,点,D E 分别是边,OA BC 的中点,连结DE .⑴ 计算DE 的长;。

新人教A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

第一课时: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教学要求: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教学重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是:⑴如何把已知的几何条件(如线段、角度等)转化为向量表示; ⑵考虑一些未知的向量能否用基向量或其他已知向量表式; ⑶如何对已经表示出来的向量进行运算,才能获得需要的结论?2. 通法分析: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⑴利用定义a ·b =|a ||b |cos <a ,b >或cos <a ,b >=a b a b ⋅⋅r r r r ,可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或夹角问题;⑵利用性质a ⊥b ⇔a ·b =0可以解决线段或直线的垂直问题;⑶利用性质a ·a =|a |2,可以解决线段的长或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二、例题讲解1. 出示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BC ⊥,OB AC ⊥.求证:OC AB ⊥. 证明:·OC AB u u u u r u u u r =·()OC OB OA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OC OB u u u u r u u u r -·OC OA u u u u r u u u r . ∵OA BC ⊥,OB AC ⊥, ∴·0OA BC =u u u r u u u r ,·0OB AC =u u u r u u u u r , ·()0OA OC OB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0OB OC OA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 ∴··OA OC OA OB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OB OC OB OA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OC OB u u u u r u u u r =·OC OA u u u u r u u u r ,·OC AB u u u u r u u u r =0. ∴OC AB ⊥ 2. 出示例2:如图,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内,线段AC α⊥,线段BD ⊥AB ,线段'DD α⊥,'30DBD ∠=o ,如果AB =a ,AC =BD =b ,求C 、D 间的距离.解:由AC α⊥,可知AC AB ⊥. 由'30DBD ∠=o 可知,<,CA BD u u u r u u u u r >=120o , ∴2||CD u u u u r =2()CA AB BD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2||CA u u u r +2||AB u u u r +2||BD u u u u r +2(·CA AB u u u r u u u r +·CA BD u u u r u u u u r +·AB BD u u u r u u u u r ) =22222cos120b a b b +++o =22a b +.∴22CD a b =+.3. 出示例3:如图,M 、N 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BB 、''B 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MN 与'CD 所成的角.解:∵MN u u u u r =1(')2CC BC +u u u u r u u u r ,'CD u u u u r ='CC CD +u u u u r u u u u r , ∴·'MN CD u u u u r u u u u r =1(')2CC BC +u u u u r u u u r ·(')CC CD +u u u u r u u u u r =12(2|'|CC u u u u r +'CC CD u u u u r u u u u r g +·'BC CC u u u r u u u u r +·BC CD u u u r u u u u r ). ∵'CC CD ⊥,'CC BC ⊥,BC CD ⊥,∴'0CC CD =u u u u r u u u u r g,·'0BC CC =u u u r u u u u r ,·0BC CD =u u u r u u u u r , ∴·'MN CD u u u u r u u u u r =122|'|CC u u u u r =12. …求得 cos <,'MN CD u u u u r u u u u r >12=,∴<,'MN CD u u u u r u u u u r >=60o . 4. 小结:利用向量解几何题的一般方法:把线段或角度转化为向量表示式,并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去计算或证明.三、巩固练习 作业:课本P 116 练习 1、2题.第二课时: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教学要求: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教学重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讨论: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的途径?(1)通过一组基向量研究的向量法,它利用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解决问题;(2)通过空间直角坐标系研究的坐标法,它通过坐标把向量转化为数及其运算来解决问题.二、例题讲解1. 出示例1: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BB 、CD 的中点,求证:1D F ⊥平面ADE . 证明:不妨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个单位长度,且设DA uuu r =i ,DC u u u u r =j ,1DD u u u u r =k .以i 、j 、k 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D uuu u r =(-1,0,0),1D F u u u u r =(0,12,-1),∴AD uuu u r ·1D F u u u u r =(-1,0,0)·(0,12,-1)=0,∴1D F ⊥AD . 又 AE uuu r =(0,1,12),∴AE uuu r ·1D F u u u u r =(0,1,12)·(0,12,-1)=0, ∴1D F ⊥ AE . 又 AD AE A =I , ∴1D F ⊥平面ADE .说明:⑴“不妨设”是我们在解题中常用的小技巧,通常可用于设定某些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一些数据,以使问题的解决简单化.如在立体几何中求角的大小、判定直线与直线或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约定一些基本的长度.⑵空间直角坐标些建立,可以选取任意一点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但具体设置时仍应注意几何体中的点、线、面的特征,把它们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方便计算和证明.2. 出示例2:课本P 116 例3分析:如何转化为向量问题?进行怎样的向量运算?3. 出示例3:课本P 118 例4分析:如何转化为向量问题?进行怎样的向量运算?4. 出示例4:证: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改写为:已知:直线OA ⊥平面α,直线BD ⊥平面α,O 、B 为垂足.求证:OA //BD . 证明:以点O 为原点,以射线OA 为非负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i ,j ,k 为沿x 轴,y 轴,z 轴的坐标向量,且设BD uuu u r =(,,)x y z . ∵BD ⊥α, ∴BD uuu u r ⊥i ,BD uuu u r ⊥j , ∴BD uuu u r ·i =(,,)x y z ·(1,0,0)=x =0,BD uuu u r ·j =(,,)x y z ·(0,1,0)=y =0, ∴BD uuu u r =(0,0,z ).∴BD uuu u r =z k .即BD uuu u r //k .由已知O 、B 为两个不同的点,∴OA //BD .5. 法向量定义: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a ⊥α.如果a ⊥α,那么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6. 小结:向量法解题“三步曲”:(1)化为向量问题 →(2)进行向量运算 →(3)回到图形问题.三、巩固练习 作业:课本P 120、 习题A 组 1、2题.第三课时: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教学要求: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教学重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向量运算在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 法向量定义:如果直线l α⊥平面, 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r ,则向量a r 叫作平面α的法向量(normal vectors ). 利用法向量,可以巧妙的解决空间角度和距离.2. 讨论:如何利用法向量求线面角? → 面面角? 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可看成是向量AB u u u r 所在直线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所在直线夹角的余角,从而求线面角转化为求直线所在的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所成的线线角,根据两个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公式cos ,a b a b a b=r r r r g r r g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向量法的公式: sin cos ,AB n AB n AB nθ==u u u r r g u u u r r u u u r r g .3. 讨论:如何利用向量求空间距离?两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与两异面直线都相交的线段在公垂向量上的投影长.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过这点的平面的斜线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长.二、例题讲解:1. 出示例1: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D =1AA =2,AB =4,E 、F 分别是11A D 、AB 的中点,O 是11BC B C 与的交点. 求直线OF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解:以点D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DA 、DC 、1DD 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2,2,0),(1,0,2),(2,2,0),(1,4,1),(0,4,0)D E F O C . 设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 (,,)n x y z =r , 则n DE n DF ⎧⊥⎪⎨⊥⎪⎩r u u u r r u u u r , 而(1,0,2)DE =u u u r , (2,2,0)DF =u u u r . ∴ 00n DE n DF ⎧=⎪⎨=⎪⎩r u u u r g r u u u r g ,即20220x z x y +=⎧⎨+=⎩, 解得::2:2:1x y z =-, ∴ (2,2,1)n =-r . ∵ ||||cos n OF n OF α•=r u u u r r u u u r , 而(1,2,1)OF =--u u u r . ∴ cos α=2222276||||(2)211(2)(1)n OF n OF •==-•-+++-+-r u u u r r u u u r g 所以,直线OF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为76. 2. 变式: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1A DE O --余弦;OF 与DE 的距离;O 点到平面DEF 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作业:课本P 121、 习题A 组 5、6题.。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选修2-1导学案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学生版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选修2-1导学案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学生版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能够利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问题.3.体会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角包括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这三种角的定义确定了它们相应的取值范围,结合它们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向量法进行求解.(1)线线角:设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且a 与b 的夹角为φ,两条直线所成角为θ,则cos θ= =|a ·b ||a ||b |. (2)线面角:设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a 为直线a 的方向向量,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θ=⎩⎨⎧ π2-〈a ,n 〉,当〈a ,n 〉∈[0,π2],〈a ,n 〉-π2,当〈a ,n 〉∈(π2,π].(3)二面角的求法: ①转化为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都垂直的两条直线上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注意: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如图所示,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θ,A ,B ∈l ,AC ⊂α,BD ⊂β,AC ⊥l 于A ,BD ⊥l 与B ,则θ=〈AC →,BD →〉=〈CA →,DB →〉.②先求出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面的距离及到棱的距离,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角.如图所示,已知二面角α-l -β,在α内取一点P ,过P 作PO ⊥β,P A ⊥l ,垂足分别为O ,A ,连接AO ,则AO ⊥l 成立,所以∠P AO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③先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然后结合图形与题意判断求出的是二面角的大小,还是它的补角的大小,从而确定二面角的大小.二、合作探究问题1空间角包括哪些角?问题2求解空间角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探究点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三棱柱OAB-O1A1B1中,平面OBB1O1⊥平面OAB,∠O1OB=60°,∠AOB=90°,且OB=OO1=2,OA=3,求异面直线A1B与AO1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探究点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例2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求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探究点3 求二面角例3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 A ⊥平面ABCD ,且P A =AB ,E 是PD 的中点,求平面EAC 与平面ABCD 的夹角.三、当堂测试1.在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与二面角的棱垂直的两个向量分别为(0,-1,3),(2,2,4),则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A.156 B .-153 C.153 D.156或-1562.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B =1,D 在棱BB 1上,且BD =1,则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64 B .-64 C.104 D .-1043.已知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A.23 B.33 C.23 D.134.正△ABC 与正△BCD 所在平面垂直,则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为________.5.在矩形ABCD 中,AB =1,BC =2,P A ⊥平面ABCD ,P A =1,则P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是________.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五、学后反思1、我的疑问:2、我的收获:。

高中数学 3.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

高中数学 3.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

§3.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向量方法;2、使学生能够应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3、使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教学重点求解二面角的向量方法 教学难点二面角的大小与两平面法向量夹角的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回到图形)2、向量的有关知识:(1)两向量数量积的定义:(2)两向量夹角公式:(3)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垂直的向量二、知识讲解与典例分析知识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 )(1)定义:过空间任意一点o 分别作异面直线a 与b 的平行线a´与b´,那么直线a´与b´ 所成的不大于90°的角 ,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

(2)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bab a ⋅=,cos⎝⎛∈θθb a ⋅⋅=⋅a ´b ´•oθ设两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和 ,问题1 当m 与n 的夹角不大于90°时,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与m 和的夹角的关系? 相等问题 2 当m 与的夹角大于90°时,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与m 和的夹角的关系? 互补所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典型例题1:在到△A1O1B1的位置,已知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以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设OA=1,则A(1,0,0) B(0,1,0)F1(21 ,0,1) D1(21 , 21,1)所以,异面直线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知识点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 )=cos θ =),1,0,21(1-=∴AF )1,21,21(1-=BD =⋅=BD =⋅++-23451041⎥⎦⎤⎢⎣⎡∈2,0πθθθ10301030据图分析平面所成弦值为典型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E 、F 分别为CD 、DD1的中点, (1)求直线B1C1与平面AB1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求二面角F-AE-D 的余弦值。

浙江省台州市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学案

浙江省台州市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学案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学习目标: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能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复习回顾:求点面距离的方法:
① ,②
合作探究: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且AP 与n 不共d ? 线,能否用AP 与n 表示
推导:
小结:B 为平面α外一点,A 为α内任意一点,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合作学习:
例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求:(1)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2)直线BF 与平面EFG 所成角的正弦值
变式:正四棱柱中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2
2,侧棱长为4, E、F分别为棱AB、BC的中点
(1)求点B到平面B1EF的距离;
(2)求点A1到平面B1EF的距离;(3)求平面B1EF与平面A1GH的距离
例2、如图,正方形框架的边长都是1,且
平面ABCD⊥平面ABEF,CM=BN=a
(1)求MN的长;(2)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
(3)当MN的长最小时,求面MNA与面MNB所成二面角
的余弦值。

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导学案)

选修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导学案)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学习了方向向量的基础上理解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为进一步运用打好基础;2.学会由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关系及向量的运算来判断或证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3.学会运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及向量的运算来解决关于直线、平面的夹角及距离的问题(主要是关于角的问题);4.能初步利用向量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及综合问题.【学习重点】向量运算在立体几何证明与计算中的应用.【学习难点】在运用向量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的向量问题的转化与恰当的运算方式.【学习过程】一、双基回眸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空间向量的基本知识,并利用空间向量初步解决了一些立体几何问题,已初步感受到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中体会到了向量运算的强大作用.这一节,我们将全面地探究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较系统地总结出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为此,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直线l的方向向量的含义:.2.向量的特殊关系及夹角(最后的填空是用坐标表示)(1)a//b⇔⇔;(2)a⊥b⇔⇔;(3)a·a== ;(4)cos<a,b>== .二、创设情景前面,我们主要是利用向量的运算解决了立体几何中关于直线的问题,如:两直线垂直问题;两直线的夹角问题;特殊线段的长的问题等等……若再加入平面,会出现更多的的问题,如: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问题;线面的夹角问题;二面角的问题等等……而且都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用向量的知识怎样来解决呢?直线可由其方向向量确定并由其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平面又由怎样的向量来确定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将要探究或解决的主要问题……三、合作探究同学们都知道: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由此我们应该会想象出怎样的向量可确定平面的方向了……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一).平面的法向量:. (二).直线、平面的几种重要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请同学们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几何意义直观地得出直线、平面的几种特殊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用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来表达)设直线l ,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平面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则:l ∥m ⇔ ⇔ ;l ⊥m ⇔ ⇔ ; l ∥α⇔ ⇔ ;l ⊥α⇔ ⇔ ;α∥β⇔ ⇔ ;α⊥β⇔ ⇔ .【小试牛刀】1.设直线l ,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直线l , m 的位置关系:(1)a = (2 ,-1 ,-2),b =(6 ,-3,-6); (2)a = (1 , 2 ,-2),b =(-2, 3, 2); (3)a = (0 , 0, 1),b =(0 , 0,-3).2.平面α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平面α ,β的位置关系:(1)u = (-2 ,2 , 5),v =(6 ,-4, 4); (2)u = ( 1 ,2 ,-2),v =(-2,-4, 4); (3)u = ( 2 ,-3 ,5),v =(-3 ,1,-4).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BB 、CD 的中点,求证:1D F ⊥ 平面ADE .(你能用几种方法呢? )(三)利用向量方法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已知:直线l, m和平面α,β,其中l,m⊂α,l与m相交,l∥β,m∥β,求证:α∥β【分析】根据α∥β⇔u∥v,所以只要证明u∥v即可,那需要证明u,v 都是平面α的法向量此类问题前面已经接触过,下面再来总结及拓展一下:问题.1如图,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其中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那么以这个顶点为端点的晶体的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分析】根据前面所学的方法,可将1AC用与棱相关的向量表示出来,通过运算求解……【解析】A1B1C1D1A B CD【探究】1.本题中平行六面体的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2.如果一个平行六面体的各棱长都相等,并且以某一顶点为端点的各棱间的夹角都是等于α,那么由这个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长可以确定棱长吗?3.本题的晶体中相对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分析】显然,第1个问题与问题.1类似;第2个问题是问题.1的逆向问题,所列的式子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未知数的位置不同……;第3个问题略有挑战性,可把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或点到面的距离——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在课后先探究一下,以后在进行总结……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1的逆向问题:问题.2如图,甲站在水库底面上的点A处,乙站在水坝斜面上的点B处.从A,B到直线l(库底与水坝的交线)的距离AC和BD分别为a和 b ,CD的长为c, AB的长为d .求库底与水坝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分析】正如上面的分析,此题是问题.1的逆向问题,解决方法与问题.1一致……【解析】A BCD αβ【探究】1.本题中如果AC和BD夹角可以测出,而AB未知,其他条件不变,可以计算出AB的长吗?(通过课本第107页的第2题体会一下即可)2.如果已知一个四棱柱的各棱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并且以同一顶点为端点的各棱间的夹角都相等,那么可以确定各棱之间夹角的余弦值吗?3.如果已知一个四棱柱的各棱长都等于a ,并且以某一顶点为端点的各棱间的夹角都等于 ,那么可以确定这个四棱柱相邻两个夹角的余弦值吗?【分析】显然,第1个问题又回到了问题.1的形式;第2、3个问题是问题.1的逆向问题,但第3个问题又是略有挑战性,需要通过做辅助线构出问题.2的图形模式……对于这个问题,同样是同学们先课后探究一下,以后在进行总结……问题.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 ⊥PB交PB于点F.(1)求证:PA∥平面EDB;(2)求证:PB ⊥平面EFD;(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分析】此题包括: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垂直及计算二面角的大小——均可用向量方法来解决.题目中的垂直条件非常适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向量.【解析】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怎样用向量来解决呢?同学们可借助此题的背景来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CBAPEDF利用问题.3的条件(PD=DC 改为PD=DC= a )求出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总结出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问题4.一块均匀的正三角形面的钢板的质量为500kg ,在它的顶点处分别受力1F ,2F ,3F ,每个力与同它相邻的三角形的两边之间的角都是60,且1F 23F F 200kg ===,这块钢板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将怎样运动?这三个力是多少时,才能提起这块钢板?【分析】钢板所受重力为500kg ,垂直向下作用在三角形的中心O.若能将各顶点处所受的力1F ,2F ,3F 用向量形式表示,求出合力,就能判断钢板的运动状态.【解析】关于实际问题关于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五、思悟小结六、巩固提高1.(1)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1,2,-2),平面β的法向量为(-2,-4,k),若α∥β,则k= ;若α⊥β,则 k= .(2)若l 的方向向量为(2,1,m),平面α的法向量为(1, 12,2),若l ⊥α,则m= ; 若l ∥α,则m = .2.如图,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内,线段AC α⊥,线段BD ⊥AB ,线 段'DD α⊥,'30DBD ∠=,如果AB =a ,AC =BD =b ,求C 、D 间的距离.3.课本P 111“练习”第1、3题;“习题”A 组第1、2、4、6、1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第2讲)
学习目标:会用向量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问题;体会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步骤
合作探究:
例1、如图,甲站在水库地面上的点A处,乙站在水坝斜面上的点B处.从A,B到直线l(库底与水坝的交线)的距离AC和BD分别为a和b,CD的长为c,AB的长为d,求库底与水坝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变式1、如图,60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求CD的长
C A
变式2、如图,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点A’,E 和A,F 使
b AA a AA ⊥⊥'',且,
(AA’称为a ,b 的公垂线),已知l EF n AF m E A ===,,',求公垂线'AA 的长
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ABCD PD ⊥面,PD=DC ,点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
PB 于点F 。

(1)求点F 的坐标;
(2)求证:PB EFD ⊥平面
(3)求二面角C-PB-D 的
大小
变式: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是AC 的中点,当11AB BC ⊥ 时,求二面角1D BC C --的余
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