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B[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B[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晚清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

] 3.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

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

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开始了(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指变革政治制度,是维新变法的主张,故C项错误;“详晰甄核,仿行宪政”指的是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故D项错误。

]4.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目的还是发展经济、富国富民,A 项错误,排除;B 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此
处的“平均地权”并不能等同于平均财富,D 项错误,排除。]
9.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
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
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
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 掊诋满洲执政者不留丝毫余地。清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实与有力焉。 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 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
——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材料二 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 逾耳顺,其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 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康氏 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 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 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革命运动实一不可 避免之理论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民族思 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
没有体现西方文化霸权胁迫,排除 D 项。]
11.(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 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展” 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B [题干中“个人主义”从传入时期被诟病到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更加重视,故选 B 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受到欢迎,排除 A 项;启蒙思想在 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名为 民国实为专制,排除 D 项。] 12.(2019·广州调研)据统计,1899-1918 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 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 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 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D [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 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它与其他理论或思想 没什么特殊之处,故选 D 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发生在 1917 年,与材料 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9 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排 除 B 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1919 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 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
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4个关键点
(1)两个基本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

(2)一个主题: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富强。

(3)三个层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

(4)两种态度: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维新派与激进派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课题(一) “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
[回扣教材知识]
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
(3)实践:戊戌变法。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进补课程知识]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2.不同
(1)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2)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梳理·基础知识]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林则徐(1)主要思想:“睁眼看世界”(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主要事迹: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了解西方。

2.魏源(1)主要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3)影响: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

魏源与《海国图志》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1.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1)康有为①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②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①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

(3)谭嗣同(激进派):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①翻译《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②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

2.维新主张的共同点(1)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反思洋务运动。

(2)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救亡图存。

(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B[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2019·某某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X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这说明近代中国(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A[由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后关注西学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大多数士大夫的思想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可看出,当时社会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故选A项;“传统的精神世界”指思想,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是阶级X畴,排除B项;“大多数的”说明也有一部分士大夫具有新思想,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

] 3.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 ) A.主X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X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X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X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X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项错误。

]4.(2019·某某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含解析)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精要综述考情分析JI CHU PAI CHA基础排查理一理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师夷长技”(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④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康梁维新思想:①思想年,发动戊戌变法。

③意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1)背景①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力图“根本之救亡”。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

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思想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4)影响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考历史 课时训练2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历史 课时训练2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时训练2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淄博模拟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由此萌发了新思潮。

对于新思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B.代表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析: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的代表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习的“长技”主要是军事技术,属于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层面——器物层面,并未涉及政治制度。

答案:C2.长沙质检林则徐在虎门禁烟期间,曾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以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此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已经比较全面B.他接触西学是出于外交军事目的C.他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D.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解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时他对西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故A 符合题意。

答案:A3.武汉统考下图中的人物可能属于( )A.改良派 B.维新派C.革命派 D.洋务派解析:由图片信息“清朝官员、枪炮武器、富国强民”可知,体现的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答案:D4.南京质检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宣传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两本书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答案:D5.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14-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江苏扬州调研)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等书籍。

曾国藩此举( )A.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B.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C.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D.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解析: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工业信息,A项错误;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失败,B项错误;思想启蒙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说明曾国藩实践中体西用的思想,D项正确。

答案:D2.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

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B.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C.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D.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解析: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运动”并不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运动”没有全面颠覆民族传统和守旧观念,B项错误;两场运动的最大意义是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两场制度都没有变革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D项错误。

答案:C3.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国民”不可能成为流行政治概念,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也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民主词汇不会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追逐中国近代化作为指向,而且民主词汇成为流行政治概念,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是思想解放运动,主题不是“立国自强”,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必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必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汕头质检)据统计,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描述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多。

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B.晚清统治的腐败C.国内政局的动荡D.西方思想的冲击2.“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3.(2012·珠海一模)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4.(2012·深圳一模)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5.(2012·佛山一模)1859年问世的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成为( )A.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D.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6.(2012·清远调研)袁伟时在《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中的论述:“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对材料中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最正确的理解( )A.康有为希望推翻儒学,而创立不同于儒学的新孔教B.康有为认为维新派只要内心有虔诚的信仰,就不应盲目听从儒学C.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以达到彻底改造旧社会的目的D.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成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7.(2012·惠州二调)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8.(2012·江门模拟)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正确看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含义:应用本国先进的迷信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本国的侵略,使国度走上贫弱的路途。

(2)背景:它是在民族危机的严峻情势下提出的。

鸦片战争中,中国接连失利,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醒悟,末尾丢弃旧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

(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起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对〝中体西用〞的评价〝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作为国度安身立命的基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气,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达发明了良好的舆沦环境。

但是〝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衰败的旧制度,违犯了〝只要消费关系与消费力开展水平相顺应,才干推进消费力的开展〞这一原理,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点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3.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洋务派抵抗派以林那么徐等为代表,洋务派以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厕者既有联络又有区别。

(1)相反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迷信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首先是对内对立人民的对立妥协,其次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4.〝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比拟5.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达的缘由(1)基本缘由是事先的中国曾经具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中国工人阶级的生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化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达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事先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尖利的国度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求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的思想来指点。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B [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B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晚清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

] 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D.设议会、开国会A [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未涉及经济改革;C项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子”方面;D项设议会、开国会属于“种植方法”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4.(2018·安阳一模)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这反映了康有为( )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A [根据材料“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重新解释经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对儒家思想重新解释和整合,使其走向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解析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这说明徐继畲(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骎骎乎三代之遗意”“一何奇也”,无法得出徐继畲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等结论,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知推举国家领导人有三代的遗风,并非指夏商周三代,而是指尧舜禹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骎骎乎三代之遗意”“一何奇也”,可知徐继畲肯定美国民主政治中优良的一面,其意在反思本国的政体,故D项正确。

2.《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B.以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坚持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 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体用之争” (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答案: B解析: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依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严复等维新派“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宣传了自由民主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故B项正确;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是为其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服务的,故C项错误;晚清存在“体用之争”说明对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存在争论,因而民主自由思想还未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某某冲刺模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A[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掌握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X,故B项错误;材料中魏源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错误。

]2.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1898年X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XB.X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C.梁启超与X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C[“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X,不可能被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X之洞作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他的思想不可能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趋同,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各阶层的共识,故C项正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故D项错误。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8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断绝来往”。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D.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答案 C 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学堂。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进入同文馆学习的学生们的家庭,这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故选C项。

材料无法体现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也不能说明同文馆学生的素质如何,故排除A、B两项;同文馆并不等同于近代中国的教育,且D项属于现象,排除。

2.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 C 晚清时期,小说翻译多于创作,但1840—1899年翻译的外国小说只有7部,主要原因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使国人更关注西方的器物与制度,故C项正确。

材料主旨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无关,A项错误;1840—1899年,西方科技、制度等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传播并未遭到顽强抵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人对西方文化关注重点的不同,而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问题,D项错误。

3.(2019湖南永州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新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主题线索】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不断探求独立、富强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

【主要表现】(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①学器物。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基本未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

②学制度。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起辛亥革命。

③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天。

第38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应学生用书第233~235页)一、“师夷长技”1.背景(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表现(1)“开眼看世界”①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B [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B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晚清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

] 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D.设议会、开国会A [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未涉及经济改革;C项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子”方面;D项设议会、开国会属于“种植方法”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4.(2018·安阳一模)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这反映了康有为( )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A [根据材料“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重新解释经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对儒家思想重新解释和整合,使其走向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

这说明梁启超( )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C [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故A项错误;B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B项错误;“《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与材料中“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的侧重点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仅是洋务派,故D项错误。

]6.(2018·银川一中二模)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D [“权力即道理也”指出国际关系与国家实力的关系,故A项错误;“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阐述了国家实力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强调没有实力就没有平等,故C项错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可得出国家有实力才能立足,从而激发人们救国救民的意识,故D项正确。

]7.(2018·沧州质检)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他还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

1909年,他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清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有新旧杂陈的特点D [根据题干可知,严复提倡西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但他也接受了清政府“进士出身”的称号,这体现出了他的思想亦新亦旧、新旧杂陈的特点,D项正确。

]8.(2019·廊坊高中联合体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

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C [材料“恢复帝政”反映专制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回潮,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选C项;材料中复辟帝制是开历史的倒车,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体现,排除B 项;材料中复辟帝制是逆民主政治的潮流,故排除D项。

]9.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 [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不但没有全盘否定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据此可以判断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故D项正确。

] 10.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B [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作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

] 11.(2019·重庆调研)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 A.维新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C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项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挥民众,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所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项错误。

]12.(2018·江苏高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A [从材料信息看,陈独秀认为,劳动者的“觉悟”包括要求待遇和管理权,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选A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并未诞生,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该学制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法规,共计22个。

章程明确规定,学堂教育从蒙养院开始,相继分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类似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

1905年清政府谕令设立学部,序列礼部之前,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之后又建立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癸卯学制规定,中学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

——摘编自戴根平《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材料二1872年,日本创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颁布,它模仿法国的教育制度,是日本教育西洋化的第一步,但却以失败告终。

1886年初,《学校令》颁布,它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旁系则是高等小学到寻常师范学校,再进入高等师范学校。

为了把军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1890年,天皇颁布了《教育敕语》,提出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

《教育敕语》被视作国家的“第二宪法”而倍受重视,它具有了超越其他敕令或法令的地位,在教育问题上既具有最高权威性,又具有不可修改性。

——据马鸿、曹凤娇《从西洋化到日本化: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探索》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各自的历史影响。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和材料二“日本创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颁布,它模仿法国的教育制度”可以看出两者都受西方影响,都由国家主导,以颁布法律的形式促进改革;材料一中“该学制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法规,共计22个。

章程明确规定,学堂教育从蒙养院开始,相继分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和材料二中“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体现出两者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系统;材料一中“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癸卯学制规定,中学课程有修身……共12门课”和材料二“提出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体现出两者在课程设置上都受本国文化影响。

不同之处可从两者的发展模式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日两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分析即可。

[答案] (1)相同:受西方影响;由国家主导(国家建立教育机构);以颁布法律的形式促进改革;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系统;在课程设置上都受本国文化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