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经翼点入路与经筛蝶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解剖对比研究

经翼点入路与经筛蝶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解剖对比研究

生堡挫经窆E登盘查!鲤!生2旦箜丝鲞筮2翅堡丛!』盟型塑!垡:曼唑坐垒竺!塑!:!丛丝:盥竖!基层医院开展。

但是由于修补材料的多样性,术者手术经验的差异,颅骨缺损部位的不同以及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手术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开展用计算机系统将三维CT扫描的图像数据处理后,利用检测的数据做镜像比对,可以精确设计出颅骨修补材料的大小和生理弧度,提高了修补的精确性HJ,但是由于增加了钛网成形的经济成本和受到部分基层医院CT机功能较差以及修复体如何原位固定、固定时钛网再次变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诸多弊端,还远不能在基层医院普及和推广。

我们近年采用自制工具结合人体颅骨标志性结构对钛网进行加工塑形。

手术成功与否,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CT颅骨三维重建及x线片仔细辨认颅骨缺损的部位和范围,确认缺损部位所应有的骨性标志。

(2)术中要充分暴露骨窗边缘的正常颅骨,尤其是暴露额骨颧突。

制作颞线是修复后美容的重点,否则前额部极易塌陷(可利用自制工具一次成形)。

(3)两侧额结节的内下方颅骨相对平展,越过额结节向上、外方颅骨明显弯曲”J,可利用自制工具加工塑形出额结节及曲度。

(术前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前额特征,必要时术中暴露健侧皮肤,以便于术中比较)。

(4)额顶线位于矢状线与颞线之间,是额结节至顶结节的连线,术中使两点连线的钛网向外上方膨隆呈弧形。

(5)钛网要足够大,尤其是靠近矢状线一侧覆盖骨窗边缘至少lcm以上,以保证钛网与颅骨衔接处流畅而不成角度。

总之,对颅骨缺损患者的修补手术,术前应仔细观察患者容貌特征,结合x线片和cT三维重建,并在制作钛网时注意一点两线(额结节、颞线、额顶线),对手术的美容效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wjlkin卿l姒.Pre鸵rvation0fc删如|0myb∞eflapsundertlle∞alp.SurgNeurol,1989,3l:412.[2]张春阳,王飞,石瑞成,等.钛板支架自体骨移植颅骨缺损再造成形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14一115.[3]费舟,章翔,刘卫平,等.颅骨缺损修补与颅底重建术——诊断与治疗.中华创伤杂志,2006。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4期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许志剑杨帆陈俊良周格知丘脑出血约占所有高血压脑出血的15%[1],多是由于丘脑穿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破裂引起,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均极高的脑出血类型。

丘脑出血的表现形式多样,预后与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关[2],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往往欠佳。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外科治疗是有必要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丘脑出血类型而有所不同。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与同行分享和交流。

患者男,64岁。

2016年11月29日因“突发神志不清7h ”入院。

神经系统查体:昏睡,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 )(2-4-5),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光反射迟钝,疼痛可定位,Babinski 征(-),颈抗(+)。

头颅CT 血管造影(CTA )示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未见其他异常(图1)。

既往有高血压和脑卒中病史。

科室阅片后考虑患者第四脑室积血明显,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手术。

手术方案有2种: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

前者损伤较小,但无法一期手术清除丘脑血肿,存在后期脑室引流时间长、脑水肿较重的弊端;后者手术难度高,风险相对较大,但术中可直接清除第三脑室血肿,引流更彻底,同时终板造瘘可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率。

家属充分了解情况后,选择后一种手术方案。

遂于急诊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头架固定,先行脑室外引流术,穿刺成功后予以夹闭。

再取右侧眶上锁孔入路,切口位于眉上中外侧,约4cm ,用皮肤撑开器撑开,磨钻和铣刀做成骨窗约2cm ×2cm ,磨钻磨平四周骨缘,硬膜悬吊后弧形切开,以脑牵开器稍加牵引额底,暴露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术中小心避开前交通复合体后,切开终板打开第三脑室,可见血性脑脊液,用直径2mm 显微吸引器轻柔吸除部分脑室内血肿,在显微镜直视下置入丘脑血肿引流管1根,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间断推注0.9%氯化钠溶液粉碎血凝块。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解剖学研究王雷波;侯志华;岳树源;怀鹏【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8(8)6【摘要】目的对经眶上锁孔人路手术路径的解剖学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成年国人湿性尸头标本10具共20侧进行局部分层解剖,经眶上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相关解削学结构,测量参数.对42例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患者(垂体腺瘤27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颅前窝底肿瘤3例.颅咽管瘤2例,Langhan结节1例,视神经管减压3例,脑脊液漏修补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在直径3 cm的骨窗下町观察到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额叶底部、外侧裂内部、前床突、蝶骨嵴、眶顶、视神经管、嗅沟、嗅柬、双侧视神经、同侧视束、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同侧颈内动脉外侧面、对侧颈内动脉内侧面、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垂体柄和鞍膈、鞍背和后床突、基底动脉顶部、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双侧动眼神经以及脑桥上部等.测量眶上神经主干最高点至眶上缘的垂直距离为(24.49±0.96)mm.鞍膈中心点至骨窗中心点的距离为(64.57±4.63)mm,至内侧缘骨外板为(67.11±4.91)mm,至外侧缘骨外板为(66.43±4.74)mm;以到骨窗中心点距离最短.42例患者,垂体腺瘤完全切除率达81.48%(22/27);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Ⅱ级切除;颅前窝底肿瘤达近全切除;视神经管减压术有效率为100%;颅咽管瘤、Langhan结节及脑脊液漏修补手术均获满意效果.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创伤较小,与传统手术路径相比显露范围无明显差异,适用于鞍上区和视交叉前区的肿瘤切除,视神经管减压及前循环动脉瘤夹闭等神经外科手术.【总页数】6页(P561-566)【作者】王雷波;侯志华;岳树源;怀鹏【作者单位】天津市海河医院脑系科,300350;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内镜经眶上锁孔入路视神经管减压的解剖学研究 [J], 王晓东;张恒柱;严正村;吴巍;兰青2.眶上锁孔入路去除眶顶的解剖学研究 [J], 王晓军;兰青3.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J], 王镛斐;李士其;吴劲松;赵耀;寿雪飞4.经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技术与预后 [J], 赵澎;郑永日;权柄璨5.眶上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J], 刘希光;李爱民;陈军;施辉;李宁;吴海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眶上锁孔入路是眶内手术入路的重要方式之一,应用于眶内肿瘤切除、病灶活检等手术。

然而传统的手术入路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手术范围受限、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问题。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眶上锁孔入路提供了新的手术解决方案。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的优点,推广该技术在眶内手术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1.了解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结构和手术操作要点。

2.探究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优点。

3.评估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眶内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采用解剖学学习和实验室模型练习的方式,研究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操作要点。

2.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的发展历程。

3.通过医院实践手术病例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眶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四、预期结果
通过调研、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得出结论: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眶内手术中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推广应用。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 ml。

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

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手术时间70~105 min。

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

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

结论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额叶;颅内血肿额叶血肿临床上多见,常见于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处理该类血肿的常用手术方法主要有冠状切口经额、额颞入路血肿清除术。

然而上述手术入路为避免影响患者术后面容,需将头皮切口置于发际内,对头皮、颅骨的创伤大,且有因骨窗位置偏高导致术中牵拉额叶的可能[1~3]。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具有创伤小,紧贴颅底形成骨窗、直达邻近颅底的额叶病灶及术后美容效果好的特点。

2008年开始应用该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外伤导致额叶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0例,高血压并额叶出血3例。

其中男8例,女5例。

年龄21~83岁,平均36.4岁。

起病时间4~36 h,平均7.3 h。

1.2 临床表现GCS评分8~14分。

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剧烈头痛6例,熊猫眼及脑脊液鼻漏3例,均无脑疝表现。

颅脑CT检查显示单侧额叶脑挫裂伤和(或)额叶血肿、血肿量30~60 ml,伴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图1)。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法术前不需备皮。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平卧位,术侧肩部垫高。

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此入路对我科 7 6例患者 ( 中 5 其 2例颅 内前循环 动脉瘤 ,4例鞍 区肿瘤 ) 2 进行 了手 术治疗 。结果

手术入路 可充 分而清楚的显示鞍 区及 Wii环 附近 的解剖 结构 ,2例 动脉瘤 全部 手术 夹 闭成功 , ls l 5 其 中4 9例患 者恢 复 良好 , 中残 , 3例 无死亡 。2 4例鞍 区肿瘤 ,2例全切 除 , 次全切除 , 出现严 重 的 2 2例 未 并发症 。结论 该 手术 入路在临床上应 用广 泛 , 采用该 入路 治疗前 循环 动脉 瘤及 鞍 区肿瘤 安全 、 微
3o m dr ed al , n o edcs. m n m r i slr e o , 2wr tl rsc dad ee f oea i be adn a ae A og 4t os n ea g n 2 e ta y eet n w r t s d d 2 u l r i e o l e 2

刘荣耀 许 瑞 雪
摘要 目的
(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辽宁 大连 16 1) 10 1
研究眶上锁孔手术入路 的显微 解剖 , 并探讨该 手术人 路在 治疗前循环 动脉瘤 及鞍 对 1 成人 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模 拟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 , 0例 并应用
区肿瘤 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据 和 临床 资料 。


标 本
成 年 国人湿 性 尸 头标 本 来 自大 连 医 科 大 学解 剖
学 教研 室 。1 0具共 2 0侧 , 6具 , 4具 ; 龄 均 > 男 女 年
6 0岁 , 自然死 亡 , 均 排除 颅脑 创 伤 及其 他 中枢 神 经 系
统疾病 , 无头颅畸形。

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Lianyung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anatomy and clinical study of unilateral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for clipping bilateral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This study started and ended from February 2019 to July 2019. Formalin-perfused cadaver head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kull Base Anatomy Laboratory of Lianyung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or 30 sides of 15 cadavers of skull specimens,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SEK) was simulated for craniotomy. The main intracranial vessels, including distal carotid artery (DI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d ophthalmic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ICA) were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which were measured to provide anatomical data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To further apply it to clinical practice, a modified Salma surgical exposure scale was introduced to quantify the score.Results The contralateral A1 segment(14.77±1.45)mm, proximal A2 segment(5.28±0.96)mm, M1 segment(15.83±0.76)mm, DI‑ CA(7.08±2.32)mm, OICA (3.67±1.14)mm could be exposed through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the contralateral A2 seg‑ ment (lateral),M1 segment (posterior), M2 segment, MCAB (inferior), DICA (posterior and lateral) and OICA (superior, inferior and later‑ al) could not be fully exposed to perform simulated surgical clipping (operability rate less than 75%).Conclusions Contralateral aneu‑ rysms of A1 segment, A2 segment (anterior, posterior, and medial), M1 segment (anterior, superior, and inferior), MCAB (superior and lateral), ICAB, DICA (anterior and medial), and OICA (medial) can be fully expos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with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ur‑ gical maneuvers by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atomy, regional;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methods; Optic nerve; Supraorbital eye‑ brow; Keyhole surgery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体会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体会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技术和经验。

方法:总结14例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

结果:14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但其中有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14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

术后行DSA或CTA显示夹闭良好。

结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可进行大多数类型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但不同指向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手术夹闭【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97-02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常见的动脉瘤,位置深在,手术难度较高,而载瘤动脉细小,介入栓塞又相对困难。

以往大部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经Yasargil翼点入路行手术夹闭,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诊疗设备的完善,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应用逐渐增多。

我科近两年来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取得一定的经验教训,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病入,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

均表现为突发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6例,Ⅲ级6例,Ⅳ级1例。

早期手术10例,中期手术3例,晚期手术1例。

1.2 影像学资料CT平扫显示有不同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破入脑室合并脑积水,全部病例行64排CT血管成像扫描(CTA),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为单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脉瘤直径7—20mm。

动脉瘤指向前者7例,指向上者5例,指向后者1例,指向下者1例。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

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比较

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比较

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比较157000摘要:目的:探讨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实施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06~2020.06的100例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抽签分组法,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50名人员为一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一组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后一组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

结果:比对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情况显著较低(P<0.05)。

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经眶上外侧入路方式治疗,不仅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经翼点入路;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动脉瘤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因素,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约占总动脉瘤人数的8成以上,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

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该疾病最常使用的手术方式,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同时对患者预后较好。

而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临床中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属于一种微创手术[2]。

基于此,本院此次研究了不同入路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数据报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是2019.06~2020.06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50例患者。

前一组:76岁是最大年龄,50岁是最小年龄,平均(63.52±12.24)岁。

后一组:77岁是最大年龄,51岁是最小年龄,平均(64.54±12.27)。

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x2予以检验,计量资料t予以检验。

P<0.05差异显著。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2)病人充分认识此次研究的重要性,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了自愿签署。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叶远良;陈勇;罗毅;华超恩;李光标;邱修辉【摘要】目的通过与常规翼点入路比较,总结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适应证选择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翼点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50例手术临床资料,经术前危险因素(如动脉瘤部位、大小及方向、脑肿胀等)评估选择手术.翼点锁孔组有1 9个动脉瘤夹闭成功,行包裹术2例,孤立术1例.常规翼点入路组32个动脉瘤一次夹闭成功30例,行孤立术2例.根据GOS评估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比较两组开/关颅手术时间.结果翼点锁孔组恢复良好10例,轻残7例,死亡1例,常规翼点入路组恢复良好20例,轻残9例,死亡3例.两组开颅时间分别为(31.05±8.56) min、(59.27±5.78)min;两组关颅时间分别为(44.37±6.80) min、(68.44±16.41)min,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翼点“锁孔”入路与常规翼点入路手术临床疗效相近,适用于大部分前循环动脉瘤,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美观、开/关颅时间短等优点,但术前需慎重评估,术中轻柔操作,避免动脉瘤破裂.【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锁孔入路【作者】叶远良;陈勇;罗毅;华超恩;李光标;邱修辉【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1;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1;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1;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1;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1;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传统的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时脑组织暴露范围大,时间长,有可以加重脑水肿及引起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

锁孔手术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锁孔手术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锁孔手术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第一部分眉弓锁孔入路对基底动脉上段显露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量化研究眉弓锁孔入路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探讨其治疗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和适应症。

并报告我们应用此锁孔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方法】8具16侧4%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灌注彩色乳胶,用于解剖研究。

完成眉弓锁孔入路开颅后,测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宽度与长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长度。

通过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测量如下数据:1)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最低点与后床突水平间的直线距离;2)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延长线最远点到前颅窝底水平的垂直距离。

磨除后床突后,再次测量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最低点与原后床突水平间的直线距离。

去除眉弓及部分眶顶后,再次测量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延长线最远点到前颅窝底水平的垂直距离。

在初步临床应用中,9例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采用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其中包括:7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动脉瘤),2例位于大脑后动脉P1-2段。

【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平均宽度为7.6±2.1mm,平均长度为11.6±2.3mm,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平均长度为12.7±2.4mm。

基底动脉上1/3段,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1段和部分P2a段)可以通过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显露。

眉弓锁孔入路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最低点与后床突水平间的直线距离为5.0±1.2mm,磨除后床突后,距离可增加3.4±1.0mm;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延长线最远点到前颅窝底水平的垂直距离为12.8±2.6mm,切除眉弓及部分眶顶后,距离增加3.3±1.2mm。

9例动脉瘤均通过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完全夹闭,无动脉瘤术中破裂。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8例.一期完全夹闭动脉瘤60例,二期夹闭对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疤痕小,切口相关并发症少.经该术式夹闭71个前循环动脉瘤,包括8例多发动脉瘤患者.随访有98.3%的患者恢复良好,轻残1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入路,术前谨慎选择患者及充分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4页(P497-500)【关键词】眶上开颅;锁孔入路;动脉瘤【作者】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以选择,包括经额下、翼点入路等。

入路选择均需遵循安全且能给手术者提供充分暴露及手术操作空间的原则。

随着手术条件进步,夹闭动脉瘤已不再是手术的唯一要求。

手术中如何减少对周边组织如皮肤、颅骨、硬膜,特别是脑组织的损伤是目前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新要求。

我们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采取了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汇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61例患者71个前循环动脉瘤,经62次手术夹闭。

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岁。

眶上锁孔入路及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程度和损伤程度的定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眶上锁孔入路及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程度和损伤程度的定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眶上锁孔入路及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程度和损伤程
度的定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该研究将主要研究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在鞍区的显露程度及其
对鞍区损伤的影响。

鞍区是一个脑部关键结构,在鞍区发生的疾病和损
伤会严重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鞍区显露程度和损
伤程度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鞍区疾病和损伤。

本研究将选取一组头部颅骨标本,对其进行CT扫描和数字仿真分析,获取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在鞍区的显露程度数据,并结合鞍区损伤
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具体实验方法包括:
1. 选取合适的头部颅骨标本,进行CT扫描,获取颅骨结构和鞍区
数据。

2. 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建立鞍区模型,并分别模拟眶上锁孔入路和
翼点入路手术,获取两种入路显露程度数据。

3. 比较两种入路在鞍区的显露程度差异,并结合颅骨标本的鞍区损
伤情况,分析显露程度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4. 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定量的结论和建议,为临
床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眶上锁孔入路和
翼点入路在鞍区的显露程度及其对鞍区损伤的影响。

研究结果有助于临
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以尽可能减少对鞍区的影响,同时提高手
术效果和治疗成功率。

翼点入路解剖课件

翼点入路解剖课件

其他脑部手术
如脑积水、脑脓肿等脑部疾病 的手术治疗,翼点入路也是一
种常用的手术入路。
02
翼点入路的解剖结构
颅骨的解剖结构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位于前额,构成颅骨的 前部和顶部。
位于头顶,构成颅骨的 中部和顶部。
位于太阳穴附近,构成 颅骨的侧部和下部。
位于眼睛正下方,构成 鼻腔和口腔的顶部。
脑膜的解剖结构
翼点入路的未来展望
翼点入路的深入研究
01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翼点入路的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以进
一步揭示其内在机制和手术技巧。
翼点入路与其他手术方法的比较研究
02
比较研究翼点入路与其他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
翼点入路的普及与推广
03
通过学术交流、培训等形式,推广翼点入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提高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整体水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翼点入路的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翼点入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翼点入路在颅内肿瘤手术中应用广泛,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利于肿瘤的 切除和保护脑组织。
详细描述
翼点入路通过将手术切口设计在额部、颞部和顶部区域,能够充分暴露颅内肿瘤 ,便于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 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从而精确地切除肿瘤,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翼点入路的研究进展
1 2 3
翼点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通过对颅骨、脑膜、脑实质等结构的深入研究, 揭示了翼点入路的精确解剖结构和手术路径。
翼点入路的临床应用
翼点入路在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多种颅 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 良好的治疗效果。

眉弓区锁孔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眉弓区锁孔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眉弓区锁孔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牟磊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7)3
【摘要】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尤其以眶上锁孔入路为代表的眉弓区域锁孔手术应用广泛.随着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辅助技术的成熟,结合病变部位、性质,以最小创伤达到最大手术效果的个体化锁孔技术成为发展趋势.【总页数】2页(P143-144)
【作者】牟磊
【作者单位】550004贵阳,贵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
【相关文献】
1.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进展 [J], 吕莹;刘健;杨华
2.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J], 刘荣耀;许瑞雪
3.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J], 黎慧珍;戴冀斌
4.经眉弓切口锁孔手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J], 郭华;刘执玉;栾立明;曲元明;韩韬;宋涛;李贵宝
5.鞍区锁孔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J], 韩奖励;曹作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眶上锁孔入路Willis环前循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经眶上锁孔入路Willis环前循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经眶上锁孔入路Willis环前循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张皓峰;胡福广;郑军;范振增【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7(33)12【摘要】目的研究眶上锁孔人路下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为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 10个成人尸体头颅行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解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Willis环前循环的显露范围及其穿支动脉的显露情况.结果外侧可显露同侧大脑中动脉的最大范围(1.88±0.26)cm;内侧可显露对侧颈内动脉的最大范围(0.77±0.15)cm;上方可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最高点距前颅底平面(0.66±0.17)cm.前交通动脉的穿支数(3.10±1.20)支;A1的穿支数(6.35±2.18)支;Heubner返动脉平均(1.20±0.62)支,其中11/24起源于ACoA水平,8/24源于A2,5/24源于A1.结论眶上孔、额骨颧突、前床突、视神经及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是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标志;眶上锁孔入路对于Willis环前循环及其穿支动脉显露良好,适用于Willis环前循环部位的动脉瘤手术.【总页数】4页(P724-727)【作者】张皓峰;胡福广;郑军;范振增【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05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R602【相关文献】1.眶上锁孔入路去除眶顶的解剖学研究 [J], 王晓军;兰青2.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J], 王镛斐;李士其;吴劲松;赵耀;寿雪飞3.眶上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J], 刘希光;李爱民;陈军;施辉;李宁;吴海滨4.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J], 李朝显;周毅;蔡利;敖祥生;张青松;王志勇5.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J], 郑军;范振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秦军;方敏;段波;魏德胜;黄宽明;王辉;张力;李新建;罗杰;涂汉军【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15)5【摘要】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16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各1例患者则均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治疗。

手术在发病后1~3d进行,均以直径2cm×(3~4)cm的微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结果 16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其中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无手术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6例全部恢复良好。

结论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微创、有效;完善的个体化术前设计、精湛的手术技巧及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页数】3页(P264-266)【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前循环;显微外科手术;锁孔入路【作者】秦军;方敏;段波;魏德胜;黄宽明;王辉;张力;李新建;罗杰;涂汉军【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R743.9【相关文献】1.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护理 [J], 谢彩霞;任正华2.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J], 康德智;兰青;林元相;余良宏;林章雅;吴赞艺3.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护理 [J], 谢彩霞;任正华4.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J], 李朝显;周毅;蔡利;敖祥生;张青松;王志勇5.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J], 徐廷伟;赵甲山;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张青松;胡克琦;陈彬;蔡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4·
表2眶上田迹外侧缘颅骨外板与I}{『、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s)
表3颧骨颧突、眶上切迹外侧缘颅骨外板及翼点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和角度(;±s)
注:+与翼点距同侧前床突比较.P<001
表4翼点处颅骨外板与前、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仨±S)
3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经眉眶上锁孔人路和经翼点锁孔人路均可暴露鞍区各个间隙,但两者在手术人路、暴露范围及可操作空问上均有不同。

31手术入路经眉眶上锁孔人路操作简单.一般不影响美观.但可能切断眶上神经.引起额部皮肤麻木:此外.可能开放额窦.增加了颅内感染的风险。

经翼点锁孔人路操作相对复杂.虽然采取经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牵开皮筋膜瓣的方法町避免损伤面神经闭.但在分离额部皮瓣时仍有可能损伤面神经额支.且颞肌切开的长度和剥离的面积较前者大.可能引起颞肌萎缩和张VI困难。

3.2显露范围眶上锁孔入路主要从前方观察.显露颅前窝底、蝶骨大翼的表面、鞍结节,对颅前窝底的小肿瘤、嗅沟脑膜瘤及鞍结节腑膜瘤均能很好显露。

经翼点锁孔人路主要从上、外侧观察,对蝶骨嵴内l/3、颅中窝底前部、颞极、额叶外侧面及侧裂区均可良好暴露。

前者通过抬起额叶.利用额叶底面与颅前窝底之间的解剖间隙进行暴露和手术操作.其操作空间为一条形削隙;而后者通过开放侧裂,牵开额叶和颞叶.利用侧裂开放后额叶、颢叶、蝶骨嵴之间的解剖间隙进行显露和手术操作,其操作卒间为三角间隙。

两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CMINS),2005.10(1
周l颅底骨性解剖数据1眶上切迹外侧缘颅骨外板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2额骨颧突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3翼点处颅骨外板与同侧前库突的距离图2第一间隙l左侧视神经2左颈内动脉3垂体上动脉4垂体柄5视交叉6右视神经图3第二间隙1右视神经2右视束3右颈内动脉4右大脑前动昧5右大脑中动脉固4第三间隙向内幸开颈内动脉.可见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发起点l右颈内动脉2右动眼神经3右后交通动脉4右脉络膜前动脉图5第四间隙打开终板池1左视神经2右视神经3视交叉4左视柬5右视柬6第三脑室图6第五间隙l右视神经2右视柬3右颈内动脉4右大脑前动脉5右大脑中动脉6内侧豆纹动脉7颈内动脉分更部穿支血管
比较,后者有更宽广的操作空问。

3.3对鞍区各间隙的显露经眉眶上锁孔人路中.颧突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02-I-0.22)cm,角度为34.0904-3.190.眶上切迹外侧缘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244-0.21)cm.角度为11.叭。

4-2.69。

经翼点锁孔手术人路中.翼点与同侧前床突距离为(5034-0.29)Cln.角度为63.614-4.780。

两种入路比较,经翼点锁孔人路到同侧前床突的操作距离缩短了近1cm.操作角度增大30。

.有显著性差异。

3.3.1第一间隙:眶上锁孔人路对第一间隙有很好
的显露.且操作方向与手术入路方向基本一致.操作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作者:冯文峰, 张永明, 黄理金, 张喜安, 陆云涛, 漆松涛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刊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年,卷(期):2005,10(11)
被引用次数:12次
1.赵继宗向显微神经外科新高度--"锁孔"技术迈进[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0(01)
2.万经海;赵兵锁孔神经外科[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0(05)
3.姜平;高建华;钟世镇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02)
4.刘海生;赵丛海;尹卫眶上"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1(02)
5.李俊;李监松;牛光明翼点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2(06)
6.Jho HD;Ko Y Glabellar approach:simplified midline anterior skull base approach 1997(02)
7.张远征;潘隆胜;卜博翼翼点Keyhole入路处理前循环及鞍周部位病变[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01)
1.胡火军.王雄伟.汪雷.马金阳.董元训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4)
2.张喜安.钟世镇.漆松涛.黄胜平.戴学军.王兴海1例永久性三叉动脉显微解剖与文献复习[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3)
3.胡子有.漆松涛.张遐.颜晓慧.吴炳义.HU Zi-you.QI Song-tao.ZHANG Xia.YAN Xiao-hui.WU Bing-yi大鼠κ-HA-pIRES2-EGFP的构建及表达[期刊论文]-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5)
4.刘伟国.杨小锋.龚江标.沈宏.郑秀珏.傅伟明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
5.郭志旺.漆松涛.王克万.张国忠.杨开军.冯文峰.王浩.刘晓军颅内动静脉畸形迟发性囊肿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期刊论文]-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11)
6.漆松涛.黄传平.陆云涛.潘军.樊俊.QI Song-tao.HUANG Chuan-ping.LU Yun-tao.PAN Jun.FAN Jun翼点入路颈内动脉上间隙穿通动脉显微解剖研究[期刊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5)
7.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及水钠失衡紊乱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0)
8.周旺宁.牟永告.张湘衡.陈忠平改良眶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6例鞍区肿瘤[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5)
9.杜浩.秦尚振.徐国政.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8)
10.王博眶上锁孔入路及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程度和损伤程度的定量研究[学位论文]2007
1.吴德俊.赵兵.李德坤.王少华.江涛.王宝凤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期刊论文]-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10)
2.韩建国.张春阳.石瑞成.孙建营.侯晓峰.刘明鞍区神经血管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
3.郑永日.郭冕.李青松.赵岩.葛云龙.胡韶山.张儒有.王建交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附290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9)
4.于春泳.薛洪利应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巨大脑膜瘤[期刊论文]-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6)
5.李冰.孙梅.黄楹额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处理前交通动脉瘤[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3)
6.兰青.董军.黄强第三脑室肿瘤个体化锁孔手术入路设计[期刊论文]-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3)
7.刘荣耀.王健.位振清.陈卫东.卢军.董斌.张波.吴春明经眉弓眶上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11)
8.赵冬.刘祺.姬云翔.冯洪涛.袁磊.王业忠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镜应用解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2)
9.冯子民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5)
10.王志利常用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和临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6)
11.韩奖励.曹作为鞍区锁孔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4)
12.王雷波.侯志华.岳树源.怀鹏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解剖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8(6)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wqxsjwkzz20051101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