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真题之案例分析
法律考试案例分析陈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陈某,男,35岁,某市某区居民。
陈某在经营一家装修公司期间,以低价揽客、虚假宣传等手段,骗取客户签订装修合同,收取预付款后,以各种理由拖延工期,甚至人间蒸发,导致客户利益受损。
被害人李某发现陈某的行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调查,陈某涉嫌合同诈骗罪。
二、案件争议焦点1. 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2. 陈某的犯罪数额如何认定?3. 陈某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三、案例分析(一)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陈某以装修公司名义,采取低价揽客、虚假宣传等手段,骗取客户签订装修合同,收取预付款后,故意拖延工期,甚至人间蒸发,导致客户利益受损。
陈某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 非法占有目的:陈某以装修公司名义,骗取客户签订合同,收取预付款,其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客户财物,而非履行合同。
2.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陈某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公司实际情况,夸大装修质量,以低价揽客,误导客户。
3. 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陈某在签订合同后,收取客户预付款,却故意拖延工期,甚至人间蒸发,导致客户利益受损。
4. 数额较大:陈某通过合同诈骗,骗取客户财物,数额较大,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标准。
综上所述,陈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陈某的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指犯罪分子在合同诈骗过程中骗取的财物总额。
本案中,陈某通过合同诈骗,骗取客户财物,其犯罪数额应包括以下几部分:1. 客户支付的预付款:陈某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骗取客户支付了预付款,这部分金额应计入犯罪数额。
2. 客户支付的装修费用:陈某在签订合同后,故意拖延工期,导致客户支付的实际装修费用与合同约定不符,这部分差额也应计入犯罪数额。
司法考试必看的案例分析
司法考试必看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合同纠纷案件描述:某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1000台电视机,并约定乙公司应在30天内支付全款。
然而,在交货后,乙公司未按时支付货款,且声称甲公司供应的电视机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款。
案件分析:根据合同条款,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提供合格的电视机,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
乙公司有权拒绝支付货款,如果甲公司供应的电视机存在质量问题。
在此案件中,需要评估电视机的质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
如果乙公司的主张得以证实,甲公司应退还货款并承担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然而,如果乙公司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电视机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可提起诉讼以保护自身权益。
案例二: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描述:甲方是一家医疗机构,乙方是患者。
乙方在甲方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甲方医护人员的失职行为,导致乙方的病情恶化并导致了进一步的身体伤害。
案件分析: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对于医护人员的行为负有监管和责任。
在此案件中,乙方可向甲方医疗机构主张医疗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要求获得赔偿。
关键问题在于确定甲方医护人员是否存在失职行为,并且该失职行为是否造成了乙方病情的恶化和进一步的身体伤害。
乙方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甲方医护人员的失职行为,并证明自身的损失。
而甲方则有责任辩解证明其已尽到适当的监管责任,且其医护人员的行为并非因为甲方的过错导致。
案例三:刑事案件辩护案件描述:某甲被控犯有故意伤害罪。
案发时,甲方与乙方发生口角争吵,并导致乙方受伤。
甲方辩称是因为乙方首先实施了暴力行为,为了自卫而进行了反击。
案件分析:在刑事案件辩护中,甲方辩护律师需要展示乙方首先实施暴力行为的证据。
这可以通过调取现场监控、证人证言等方式来支持。
同时,辩护律师还需证明甲方的反击行为符合合理的防卫范围,且其所使用的暴力程度是适度的。
如果乙方在口角争吵中并未先动手,或者甲方的反击行为明显超过了合理防卫的限度,那么甲方将难以摆脱故意伤害的指控。
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库案例一:盗窃案案例二:受贿案案例三:故意伤害案案例四:侵犯著作权案案例五:杀人案案例六:贩卖毒品案案例七:强奸案案例八:合同纠纷案案例九:拒不执行判决案案例十:盗窃电动车案案例一:盗窃案案例描述:甲某因盗窃一辆汽车被警方抓获。
在警方询问过程中,甲某供述了其犯罪事实,并详细说明了盗窃汽车的具体手法。
现甲某的辩护律师认为,甲某在供述过程中没有被告知其权利,且没有律师陪同,此次供述的证据不可信。
分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被告人在接受询问时应当被告知其权利,并有权要求律师陪同。
鉴于甲某在供述过程中没有被告知其权利,且没有律师陪同,因此,甲某的供述属于非法证据,不应该作为定罪的依据。
案例二:受贿案案例描述:某公务员乙某因收受他人贿赂而被检方起诉。
乙某辩称,他之所以收受贿赂是因为自己手头拮据,无力支付子女的学费和母亲的医疗费用。
乙某的律师提出,考虑到乙某的困难境地以及贪污数额较小,法院应当从轻处罚。
分析:根据刑法规定,受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应该严肃追究责任。
虽然乙某存在财务困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受贿的合理理由,也不能成为减轻刑罚的依据。
法院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对乙某进行惩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案例三:故意伤害案案例描述:甲某因与乙某发生冲突,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用刀将乙某腿部刺伤。
甲某的辩护律师认为,甲某只是一时冲动,并没有故意伤害乙某。
他主张根据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程度,将甲某定性为过失伤害。
分析: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故意伤害案件,要根据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程度进行认定。
在本案中,甲某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使用刀具对乙某进行攻击,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
因此,无法认定甲某为过失伤害,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来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四:侵犯著作权案案例描述:某公司甲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复制并销售他人的著作权作品。
被侵权人乙发现后将甲告上法庭。
甲的辩护律师提出,甲作为公司员工,行为应归责于公司,他个人无法独立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犯罪嫌疑人李某,男,28岁,无业。
经过侦查,警方发现李某曾于一个月前在市中心的某商场实施过盗窃行为,遂将其抓获。
经审讯,李某交代了其盗窃的动机、手段和过程。
以下是案件的具体情况:1. 盗窃动机:李某因家庭经济困难,急需用钱。
他了解到商场内的金银首饰价值较高,且失窃率较低,遂产生了盗窃的念头。
2. 盗窃手段:李某事先观察了商场布局,选择了人流较少的时段,利用商场内的试衣间作为掩护,趁顾客试衣时,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撬开了柜台抽屉,盗走了价值10万元的金银首饰。
3. 盗窃过程:李某在作案过程中,多次更换衣物,以避免被监控摄像头捕捉到。
在逃离现场时,他还故意将作案工具丢弃在附近,以掩盖其罪行。
二、法律问题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 犯罪形态:李某在作案过程中,曾因被保安发现而中止了盗窃行为,但随后又继续实施了盗窃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形态。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因为其中止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因被保安发现而被迫停止。
3. 共同犯罪:在本案中,李某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本案中,李某在作案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他共犯,因此,其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4. 犯罪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本案中,李某是盗窃行为的实施者,因此,其是本案的犯罪主体。
三、案例分析1. 盗窃罪的认定:李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且盗窃数额较大,因此,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司法考试中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在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是考查考生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则典型的司法考试法律案例,我们将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
原告甲与被告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将位于市区的一套房屋出租给乙,租赁期限为两年,租金为每月五千元。
合同中还约定,若乙方在租赁期间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损失。
合同签订后,乙按时支付了租金,但未经甲同意,擅自将房屋的隔断墙拆除,导致房屋结构发生变化。
甲发现后,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乙拒绝,双方遂成讼。
案例分析:一、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1. 合同成立与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符合合同法规定的要件,合同成立。
关于合同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未违背公序良俗,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 合同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本案中,乙擅自拆除房屋隔断墙的行为,未经甲同意,属于擅自变更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当事人一方擅自变更合同的,对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变更无效。
二、关于侵权责任的认定1. 侵权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乙擅自拆除房屋隔断墙的行为,导致房屋结构发生变化,侵犯了甲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
2. 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本案中,乙应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司法考试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案例一。
某人因为感情纠纷,持刀将前女友刺伤,导致其受伤。
该行为构成了什么罪名?请分析其构成要件并给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依据。
答案,该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案例二。
甲某因为经济困难,趁夜深人静,潜入某商店盗窃财物,价值共计5000元。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甲某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盗窃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案例三。
某公司老板因为欠薪问题,多次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员工生活困难。
请分析老板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名,并给出相应的法律依据。
答案,老板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四、案例四。
某人因为违章行为驾驶机动车,导致交通事故并造成他人受伤。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该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因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案例五。
某人因为个人恩怨,故意放火烧毁他人房屋,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该行为构成放火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是,有放火的故意;放火的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他人住宅或者他人财物。
六、案例六。
某人因为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为了偿还赌债,实施了诈骗行为。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该行为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骗,骗取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七、案例七。
某人因为报复社会,多次实施爆炸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社会恐慌和财产损失。
司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王某某与张某系邻居,两户人家同住一栋楼。
近年来,由于张某家的厨房管道老化,导致厨房污水时常溢出,渗入王某某家中,给王某某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王某某多次与张某协商,要求张某修复管道,但张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王某某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其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张某是否构成侵权?2. 王某某的损失是否应当由张某承担?3. 法院应当如何判决?三、案例分析(一)张某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张某家的厨房管道老化,导致污水溢出,侵入王某某家中,给王某某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张某作为房屋所有人,对房屋负有维护、修缮的义务。
张某明知管道老化可能造成侵权,却未及时修复,存在过错。
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侵权。
(二)王某某的损失是否应当由张某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应当赔偿损失。
本案中,王某某因张某的侵权行为,遭受了财产损失。
具体包括:1. 清理污水产生的费用;2. 维修受损物品的费用;3. 误工费;4. 精神损害抚慰金。
因此,王某某的损失应当由张某承担。
(三)法院应当如何判决?根据上述分析,法院应当作出如下判决:1. 判令张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修复厨房管道;2. 判令张某赔偿王某某清理污水产生的费用、维修受损物品的费用、误工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案例启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侵权纠纷案件,具有以下启示:1. 居民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邻里之间应加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升级。
2. 房屋所有人应当尽到房屋维护、修缮的义务,确保房屋安全,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3. 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4. 法院在审理侵权纠纷案件时,应当依法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结语通过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原则和法律规定。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问题】:1.哪个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2.侯一城是否有权利参加诉讼?为什么?若其在侯大华与侯小华的诉讼过程中并未回国,待回国后发现法院的.生效判决侵害了自己的权利,侯一城可以如何救济?3.在法庭辩论期间,侯小华能否申请回避?4.对于侯小华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5.人民法院的准予撤诉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告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地位有什么变化?【答案】1.本题考查的是专属管辖。
甲县和乙县人民法院对于本案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第33条第3项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为本案属于遗产继承纠纷,应当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甲县)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乙县)人民法院进行专属管辖。
2.侯一城有权利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的是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的全部或者部分有独立的请求权。
本题中侯一城对于原被告争议的三头耕牛由独立的请求权,所以可以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与到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
若侯一城在侯大华与侯小华的诉讼过程中并没有回国,待回国后发现法院的生效判决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其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内,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原判决。
3.侯小华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回避事由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所以侯小华可以在法庭辩论期间提出。
4.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审判长回避,并决定延期审理。
《民事诉讼法》第44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本案中侯大华的诉讼代理人是审判长的妻子,法院应当决定审判长回避。
《民事诉讼法》第1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司考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虚假诉讼案件。
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因土地使用权纠纷,双方在诉讼过程中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被告王某向原告李某支付土地使用费人民币10万元。
调解协议生效后,王某未履行支付义务。
原告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王某履行调解协议,支付土地使用费。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王某委托律师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虚假证据,证明原告李某曾向其借款人民币5万元,并要求原告李某先行归还借款。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王某提供的证据存在虚假成分,遂对王某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依法作出了相应的判决。
二、案件分析1. 虚假诉讼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故意制造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的行为。
在本案中,被告王某提供虚假证据,企图使法院作出对其有利的判决,构成虚假诉讼。
2. 虚假诉讼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于虚假诉讼的行为,法院应当依法驳回诉讼请求,并可以对当事人进行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并对被告王某进行了罚款。
3. 虚假诉讼的成因(1)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当事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取虚假诉讼的手段。
(2)证据制度存在漏洞。
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证据难以鉴定,导致虚假诉讼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
(3)法院审理不严格。
部分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证据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虚假诉讼行为得以通过。
三、案例启示1. 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使当事人充分认识到虚假诉讼的危害,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2. 完善证据制度。
建立健全证据鉴定机制,提高证据的证明力,为打击虚假诉讼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法院审理。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严格审查证据,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4. 强化司法监督。
加强对虚假诉讼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
司法考试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男,35岁,个体商人,住址:某市XX区XX路XX号。
被告乙,男,30岁,某公司职员,住址:某市XX区XX路XX号。
2019年3月,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将其位于某市XX区XX路XX号的一套住宅出租给乙,租赁期限为3年,自2019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
合同中约定租金为每月5000元,乙应于每月的5日前支付当月租金。
此外,合同还约定,在租赁期间,乙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结构和用途,否则甲有权解除合同。
2019年5月,乙在未征得甲同意的情况下,将房屋内的部分设施进行了改造,包括将阳台改为卧室,增设了一间卫生间。
甲发现后,多次要求乙恢复原状,但乙以方便居住为由拒绝。
2019年12月,甲与乙发生纠纷,甲要求乙支付拖欠的租金,并恢复房屋原状。
乙承认拖欠租金,但拒绝恢复房屋原状,认为自己的改造是为了提高居住舒适度。
2020年1月,甲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支付拖欠的租金、恢复房屋原状并赔偿因其擅自改造房屋给甲造成的损失。
二、争议焦点1. 乙是否应支付拖欠的租金?2. 乙是否应恢复房屋原状?3. 乙是否应赔偿甲的损失?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3条:“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
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租赁物的使用并不得损害租赁物的方法使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4条:“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必要的修缮。
承租人未征得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修缮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6条:“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
承租人逾期支付租金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支付的租金。
”四、案例分析1. 关于拖欠租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6条的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
在本案中,甲与乙签订的租赁合同中约定租金为每月5000元,乙应于每月的5日前支付当月租金。
法律考试犯罪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25岁,无业,居住在某市某区。
2019年10月,张某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张某某在2019年8月至9月期间,先后在市区内的三家便利店实施盗窃,盗窃金额共计人民币3000元。
二、案件经过2019年8月,张某某第一次作案。
他发现某便利店晚上无人看管,便心生邪念。
当天晚上,张某某携带一把小刀,潜入店内,将收银台上的现金盗走。
由于便利店内有监控摄像头,张某某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但监控录像清晰地捕捉到了他的身影。
第二次作案发生在9月初。
张某某再次选择无人看管的便利店,这次他使用了一把螺丝刀撬开了收银台的抽屉,盗走了现金。
这次作案后,张某某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监控录像仍然显示了他的作案过程。
第三次作案发生在9月中旬。
张某某再次选择同一家便利店,这次他使用了更为复杂的作案手段,先将收银台的电源线剪断,然后撬开抽屉,盗走了现金。
由于这次作案手段更为隐蔽,便利店老板在第二天才发现现金被盗。
三、案件处理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对案件进行调查。
通过对监控录像的分析,警方锁定了张某某。
在证据面前,张某某交代了三次盗窃的事实。
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某进行了刑事拘留,并将其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认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建议对张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检察机关的起诉书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张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分析(一)犯罪主体分析本案的犯罪主体是张某某,男性,25岁,无业。
根据犯罪学理论,犯罪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 非法性:张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
2. 有意识性:张某某在实施盗窃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仍然故意为之。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高手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高手案例一:经济犯罪案件分析某公司总经理张某因涉嫌虚报资产、隐瞒负债以及挪用公款被提起刑事诉讼。
根据法庭文件和相关调查报告,我们对该案进行分析。
案情回顾:张某在担任公司总经理期间,为了提升公司形象和股价,虚报了公司的资产,对外宣称拥有价值数亿元的资产。
实际上,这些资产并不存在。
与此同时,他还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使得外界对公司的评估产生了误导。
此外,他还挪用了公司的大量资金用于个人投资和消费。
经过调查和审理,我们对案件进行如下分析:1. 虚报资产的手法和后果:张某通过虚构资产,夸大公司实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这导致了公司股价的快速上升,并为自己带来了巨额违法所得。
虚报资产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信誉,也对投资者和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
2. 隐瞒负债的动机和影响: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张某故意隐瞒了公司的负债。
这导致外界对公司价值的错误判断,以及金融市场的扭曲。
同时,这也为自己挪用资金提供了便利。
3. 挪用公款的手段和用途:张某通过虚构交易、冒用他人名义等手段,将公司的资金挪用到自己的个人账户,并用于个人消费和投资。
挪用公款的行为既违反了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则,也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张某的行为涉及到虚报资产、隐瞒负债和挪用公款等多项经济犯罪罪名。
他的行为不仅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 需要依法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并追回他所挪用的资金,以保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 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经济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监控,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刑事案件辩护分析某人(化名)因涉嫌盗窃罪被提起刑事诉讼。
在此案件中,我们主要从辩护的角度出发,对案情进行分析。
案情回顾:某人被控盗窃一家商店的商品,且现场监控录像显示他出入商店的过程。
他自愿承认了窃盗的事实,但辩称他没有意图进行盗窃,只是不小心将物品带出商店。
司法考试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盗窃案。
被告人张某,男,25岁,初中文化,无业。
因涉嫌盗窃罪被逮捕。
经审理查明,张某于2020年5月至7月间,先后三次潜入某市某区某小区,采取撬锁的方式,盗窃他人财物价值人民币1.2万元。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案例分析1. 刑法适用(1)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撬锁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张某盗窃他人财物价值人民币1.2万元,属于数额较大,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案件性质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盗窃案件,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其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 案件处理(1)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张某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对张某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同时,张某还应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人民币1.2万元。
三、案例分析总结1.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刑法在适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等因素,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民事赔偿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被告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4.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严厉打击盗窃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厚大司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男,30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2019年10月,李某因个人恩怨,将同公司同事张某非法拘禁。
经过侦查,李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涉嫌非法拘禁罪。
二、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根据侦查机关的调查,李某与张某在工作中有过多次矛盾。
2019年10月某日,李某因个人恩怨,指使他人将张某拘禁在家中,对其进行殴打和威胁。
在此期间,张某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严重伤害。
经过调查,李某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涉嫌非法拘禁罪。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3. 案例分析(1)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李某指使他人将张某非法拘禁,剥夺了张某的人身自由,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2)李某的行为具有殴打、侮辱情节。
根据案件事实,李某在拘禁张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殴打和威胁,具有殴打、侮辱情节,应当从重处罚。
(3)李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李某的行为给张某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严重伤害,严重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
三、判决结果经过法院审理,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张某经济损失。
四、案件启示1.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
2. 面对矛盾和纠纷,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切不可采取非法手段。
3. 法律具有严肃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总结李某非法拘禁案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
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非法拘禁罪的严重性,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也提醒广大公民,在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要理智应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切勿采取非法手段,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厚大司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男,30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公司员工。
被告乙,男,28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公司法定代表人。
原告甲与被告乙所在公司于2010年10月1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原告甲在被告乙所在公司担任经理职务,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10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9月30日止。
合同约定原告甲的月工资为人民币8000元,每月支付一次。
2013年6月,被告乙以原告甲工作表现不佳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原告甲不服,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争议焦点1.被告乙是否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2.原告甲的月工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原告甲的赔偿金如何计算?三、案例分析(一)关于被告乙是否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六)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本案中,被告乙以原告甲工作表现不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原告甲存在上述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被告乙无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二)关于原告甲的月工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工资的规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本案中,原告甲与被告乙所在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月工资为人民币8000元,但某市某区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6000元。
因此,原告甲的月工资不符合法律规定。
(三)关于原告甲的赔偿金如何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赔偿金。
法律司法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三,男,28岁,无业。
2022年4月,张三因生活所迫,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经过踩点,张三选中了邻居李四的住宅。
2022年5月15日晚,张三趁李四外出,翻墙进入李四家中,盗走现金人民币5万元、手机一部及金项链一条。
案发后,李四立即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 张三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 对张三如何量刑?三、案例分析(一)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在本案中,张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翻墙进入李四家中,秘密窃取了李四的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二)张三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张三在犯罪后,公安机关尚未对其立案侦查前,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因此,张三的行为符合自首情节。
(三)对张三如何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张三盗窃现金人民币5万元、手机一部及金项链一条,其盗窃数额较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但考虑到张三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对张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综上所述,对张三的量刑建议如下: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张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鉴于张三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考案例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居民张某,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诉至法院。
原告张某称,其与被告李某于2019年10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李某将位于某市某区的房屋出租给张某,租赁期限为一年,租金每月5000元,租赁期满后,张某有权优先续租。
合同签订后,张某依约支付了租金,但李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房屋交付义务。
张某多次与李某协商,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但李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张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履行合同义务,支付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房屋租赁合同是否有效?2. 李某是否应当履行合同义务,支付违约金?三、法律分析1. 房屋租赁合同是否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本案中,张某与李某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符合上述原则,双方均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故房屋租赁合同有效。
2. 李某是否应当履行合同义务,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李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房屋交付义务,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李某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李某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合法有效,李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房屋交付义务,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判决李某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将房屋交付给张某,并支付违约金。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 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签订的合同符合法定条件,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司考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男,25岁,无业。
2019年3月,张三因急需用钱,便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3月15日,张三潜入邻居李四家中,盗走现金5000元、金项链一条。
李四发现后立即报警,公安机关将张三抓获。
经审理,法院认为张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二、案例分析1. 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张三盗窃现金5000元、金项链一条,属于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法院认定张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刑罚裁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本案中,张三具有以下从重情节:(1)入户盗窃,侵犯他人住宅安宁,社会危害性较大;(2)多次盗窃,表明其主观恶性较深;(3)盗窃他人财物后,未及时归还,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
综合以上情节,法院依法对张三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3. 案例启示(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本案中,张三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
(2)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盗窃犯罪。
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对盗窃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震慑犯罪分子。
(3)加强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三、总结本案通过对“张三盗窃案”的分析,揭示了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刑罚裁量以及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法律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2019年3月,张某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导致其身体多处受伤,经鉴定为十级伤残。
张某与肇事司机王某达成赔偿协议,约定王某赔偿张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10万元。
协议签订后,王某支付了部分赔偿款,但剩余5万元迟迟未支付。
张某多次催促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支付剩余赔偿款。
争议焦点:1. 王某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 王某未按约定支付赔偿款,是否构成违约?3. 法院应如何判决?案例分析:1. 王某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王某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张某受伤,其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王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王某未按约定支付赔偿款,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张某与王某签订的赔偿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
王某未按约定支付赔偿款,构成违约。
3. 法院应如何判决?(1)关于王某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法院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判决王某承担赔偿责任。
(2)关于王某违约的问题,法院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判决王某支付剩余赔偿款。
(3)关于赔偿款的数额问题,法院应结合张某的实际损失、王某的过错程度等因素,依法确定赔偿款的数额。
二、答案1. 王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理由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王某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张某受伤,其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张某与王某签订的赔偿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王某应当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
2. 王某未按约定支付赔偿款,构成违约。
理由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法律司法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与李某某(女)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取名张小某。
婚后初期,双方感情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性格差异逐渐显现,矛盾频发。
2018年,张某某与李某某因家庭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张某某一怒之下离家出走,此后长达半年未回家。
期间,李某某多次电话、短信联系张某某,希望其回家,但张某某置之不理。
2019年,李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张某某接到起诉状后,表示同意离婚,但对共同财产的分割存在争议。
张某某认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应平均分割,但李某某则认为,张某某在婚姻存续期间未尽到家庭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某与李某某是否构成夫妻感情破裂?2. 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应如何分割?三、案例分析(一)关于夫妻感情破裂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在本案中,张某某与李某某婚后感情逐渐恶化,矛盾频发,张某某离家出走半年,期间双方沟通不畅,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因此,法院应认定张某某与李某某构成夫妻感情破裂。
(二)关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在本案中,张某某与李某某的婚后共同财产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 婚房一套,位于XX市XX区,价值人民币XX万元;2. 汽车一辆,价值人民币XX万元;3. 储蓄存款XX万元;4. 股票XX万元。
关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法院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原则: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考虑双方对家庭的贡献、经济状况等因素,确保分割结果公平合理。
2. 保护弱者原则: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优先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根据上述原则,法院可作如下判决:1. 婚房一套,由李某某所有;2. 汽车一辆,由张某某所有;3. 储蓄存款XX万元,由张某某支付李某某XX万元;4. 股票XX万元,由张某某支付李某某XX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真题之案例分析
2015年司法考试真题之案例分析
某天,张某(19岁)对王某(18岁)和李某(17岁)说有一个富商住
在县城的某个旅馆中,可以从富商那里弄些钱来花。
王某和李某起
先有些犹豫,怕被抓到。
张某表示有他在肯定没问题,随后二人也
表示赞同,并在张某的带领下“踩点”,察看路线。
某天半夜,李
某在旅馆房间外望风,张某、王某二人顺着窗户爬进了富商的房间,将躺在床上睡觉的富商捆绑起来并持刀威胁其不许出声,随即搜遍
了富商的全身及其房间的各个角落,但是二人没有发现钱和任何值
钱的财物。
张某认为一定是富商将钱财全部藏了起来,但因担心在
旅馆房间中逗留时间过长可能会被发现,随即将富商带到了附近闲
置的房屋中。
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张某等三人才发现绑的这个人
不是富商,而是暂住旅馆的外地打工人员,的确已经身无分文,便
将其放回。
【问题】
1.张某等三人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2.张某等三人的犯罪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未遂还是中止?
3.张某等三人各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答案】
1.张某等三人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
2.张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3.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张某是主犯,主谋、策划并实行了抢劫行为,并且张某教唆未满18周岁的李某犯罪,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应从重处罚,因此对张某应以抢劫罪(未遂)从重处罚;王某是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王某应以抢劫
罪(未遂)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李某是未成年人,且在共同犯罪
中起辅助作用,因此对李某以抢劫罪(未遂)处罚,鉴于犯罪没有造
成严重后果,且李某在犯罪中的作用不大,因此应当对李某减轻或
免除处罚。
【解析】
1.在本题中,应注意区分抢劫罪与绑架罪。
本案中的三人虽然采取了捆绑的方式将“富商”绑至别处,但是目的仍是为了直接从被
害人处掠夺财物,并没有将“富商”作为人质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的
犯罪意图。
因此,这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本案中,张某等三人以富商为目标进行抢劫,但是由于对象错误,导致这三人抢劫了身无分文的外地打工人员。
由于被害人的确
已经身无分文,构成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因此,应当以抢劫罪的未
遂论处。
3.本题考查的是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分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对张某的处罚。
张某在本案中处于主犯的地位,组织并
实行了犯罪行为,因为李某还是未成年人,张某的教唆行为会导致
其被从重处罚的后果。
根据《刑法》第26条的规定,应对张某以抢
劫罪(未遂)从重处罚。
其他二人都是从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作用,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