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八下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结构图: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利用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3.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基础:学习了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等特征,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地图、数据、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不够熟练。
特别是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缺乏,对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事物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地理问题的解决缺乏经验。
四、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策略1.替代式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学习策略在分析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及栅栏的作用,从而延伸拓展至“以桥带路”的典型例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区域“以桥带路”的原因及其作用。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讨论法4.发现法5.问题解决法教学思路整个课堂以黄西和蓓蓓两位主持人走进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通过判断其真伪,分析其原因,进行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从而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理分析方法。
2. 呼吁积极为解决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出谋划策;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环境,以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4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特定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认识我国内陆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关爱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
2.难点: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片干旱的宝地。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塔里木盆地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同时,配合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3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增强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2.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任务。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地区。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
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
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这种树是真的吗?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生:(感到兴奋,稀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的一部分。
本节课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塔里木盆地的风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地区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状况,掌握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地理信息中提取关键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祖国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状况;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干旱气候对塔里木盆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干旱地区的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资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引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认识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虽然干旱,但却是一个宝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增强对我国地理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和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从而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地图上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片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
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
2.图片观察: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图、图片、案例等内容的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理术语“盆地”的概念和特征;2.认识新疆塔里木盆地在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深化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域特点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3.提高学生的地理区位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地理术语“盆地”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盆地的地理形态;2.了解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提高西部地区的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认识盆地的地理意义;2.分析塔里木盆地存在的问题和资源利用的协调性。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回归主题:介绍盆地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盆地的形成原因。
要求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发言介绍盆地的概念。
2.预热: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盆地的兴趣。
3.2 主体环节3.2.1 塔里木盆地介绍1.引入: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理特点。
通过PPT展示幅员辽阔的中国地图,找出新疆地区,然后在新疆地区找到塔里木盆地。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自己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讨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理解。
3.2.2 塔里木盆地的资源1.讲解:通过PPT,介绍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
介绍其石油、天然气、煤炭、钾盐、风能、太阳能等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激发学生对资源开发的关注和思考。
2.小组探究:让学生分组,手持平板电脑学习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的图片、数据等,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的协调利用、发展瓶颈等问题。
同时在小组内进行思考、交流和探讨。
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做PPT报告,向全班汇报小组的探究成果。
3.3 练习环节3.3.1 课堂演练1.讲解:地图测量法的基本内容,讲解如何测量盆地的面积和周长。
2.操作实践:学生跟着老师的指导,用地图和工具测量塔里木盆地的面积和周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其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新疆地区的认知度较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新疆其他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塔里木盆地。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
3.操练(10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干旱原因及其影响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特定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笔等。
3.教学资源:互联网、教材、参考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沙漠与草原”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人文、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塔里木盆地的人文、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认知。
3.讨论法:学生讨论干旱地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干旱地区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资料:收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
4.板书: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板书内容,以便进行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干旱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不足,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热爱祖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2.难点:对于干旱地区的认识,以及对于塔里木盆地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PPT、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
2.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相关答案。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以及讨论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干旱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塔里木盆地了解多少?”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干旱问题,以及我国的保护政策。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石油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塔里木盆地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问题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对于干旱地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石油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发展问题,认识到干旱地区的特点和挑战,培养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石油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于塔里木盆地发展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的资料,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干旱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_塔里木盆地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_塔里木盆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内陆盆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塔里木盆地的一些特定概念和现象较为陌生,如沙漠、绿洲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内陆盆地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国家地理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
2.难点: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特定概念和现象的理解,如沙漠、绿洲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PPT等。
3.教学资源: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内陆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塔里木盆地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生活方式、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较为偏远的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2.案例分析法:选取塔里木盆地典型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准备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
提问:“你们听说过塔里木盆地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方?”2.呈现(10分钟)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等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认识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塔里木盆地这样一个较为偏远和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直观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等教具。
2.教学PPT。
3.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以及对当地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展示《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交通路线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着河流、绿洲、城镇、交通线路之间的关系。
1.观看“塔里木盆地瓜果图片”,总结塔里木盆地农业特点,并在图中找出这些城镇的位置。
2.小组学习策略
在分析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及栅栏的作用,从而延伸拓展至“以桥带路”的典型例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区域“以桥带路”的原因及其作用。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二、学习内容
内容分析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个案,是西北开发与治理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西气东输重大工程的重要载体和缩影,使中学生更加深入接客观地认识中国西部地区,同时对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深刻的意义。
内容结构图:
1.根据《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分析出塔里木盆地气候影响因素和气候特点。
2.根据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小组讨论气候对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的影响。
3.阅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文字,图片资料,加深对讲解
1.在图中找出各地理事物,提高学生看图能力,和地图信息获取能力。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课程内容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材、章节、学时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所属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1.通过特殊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引发学习动机;
2.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3.展示现象,开阔视野;
1.展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塔里木盆地气候影响因素,以及总结出气候特点。
2.根据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其对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的影响。
3.展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了解。
2.通过看图找信息,分析推理出结论,提高地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3.展示事实,开阔视野,加强区域认识。
1.创设情境:黄西在黄沙漫漫的塔里木盆地看到一片瓜果飘香的景象,比如和田红葡萄,叶城石榴,库车白杏,阿图什无花果,库尔勒香梨等。引导学生在课本P80页《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交通路线图》中找出这些城镇并思考“在这么干旱的塔里木盆地,水从何而来?”
5.观察《西气东输线路分布图》,找出各线路起止点、经过行政区,地形区,城市等,得出西气东输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施工难度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思考该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信息搜集能力,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人地协调观,树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的宏伟壮观和意义非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视度,唤起学生对解决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贯彻学习“有用的地理”思想,培养和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3.理解河流、绿洲、城镇、交通线路的关系。
4.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特征及西气东输起止点、经过行政区、地形区、城市等。
5.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的影响因素,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塔里木盆地的海陆位置,地形图,分析海陆位置和地形对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看图分析能力和地理整体性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利用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3.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学习了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等特征,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过塔里木盆地各种瓜果图片的展示,了解并总结出塔里木盆地农业特点,培养学生“地理源自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意识。
3.通过观察《塔里木盆地的卫星云图》,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水量来源,并用小实验来验证其原理,得出其河流水文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地理的意识。
4.通过观察《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地图、数据、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不够熟练。特别是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缺乏,对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事物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地理问题的解决缺乏经验。
四、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
教学策略、方法
教学策略
1.替代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演示法3.讨论法4.发现法5.问题解决法
教学思路
整个课堂以黄西和蓓蓓两位主持人走进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通过判断其真伪,分析其原因,进行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从而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增强地理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方式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是否有这种树——胡杨树。
2.分析描述中体现了胡杨树什么特点,引出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
1.学生根据情境描述猜测是否有这种树的存在?
2.思考描述中体现了胡杨树什么样的特点。
3.通过胡杨树的特点描述其生长环境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
创设情境—提问—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