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复习卷——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原卷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能演练场 精品
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一讲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能演练场题组一人物形象1.(2020·辽宁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参考答案:这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
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倍感孤单凄凉。
2.(2020·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 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
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答:参考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月上瓜洲南徐①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题组二景物形象4.(2020·全国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参考答案:早秋、秋风、汉关、朔云、边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饮 黎 简①
村饮家家醵②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 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 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②醵(jù):凑钱喝酒。
(2)解题思路:一审标题:“村饮”,交代饮酒习俗。二看注释:注释①介绍作 者,注释②帮助读者了解“村饮”。三明意象:细雨、归人、芳草、东风、老牛、 落花。
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 涵。(如2013·江西卷)
“ 借 景 抒 情 ” 中 的 “ 景 ” 或 “ 托 物 言 志 ” 中 的 (2) 指 出 诗 中 某 种 意 象 的 含 义
“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 (内涵)。
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 2.分析意象作用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题型一 题型二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三 鉴赏人物形象
题型四 鉴赏事物形象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一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1.分析意象含义
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 (1) 概 括 某 几 种 意 象 的 共 同 内
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解题思路: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 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 3 分)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附答案详解)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附答案详解)一、(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
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筛选概括能力。
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二、(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一)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0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诗歌鉴赏·形象(教师版)
诗歌鉴赏——形象(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从军行张祜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
②虎翼:古战阵名。
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翼”既指战阵,又在直觉上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威猛凌厉的感受。
B.黄云横断边塞,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此景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
C.尾联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
D.整首诗歌节奏明快,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2.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1.B2.示例一:颔联展现了一个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2分)上句写少年仅凭一面卷起的旌旗,极少的兵力,就使上干敌骑投降(或理解成一挥旗就使上千敌骑投降)。
“一”与“千”相对举,突出了他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
(2分)下句写少年杀出敌军重围,毫发无伤,“万全”与“百重”相对,突出了他武艺高强,万夫莫当。
(2分)示例二: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2分)“千骑虏”“百重围”写出敌人的强大,战事的激烈,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
(2分)“收”“出”二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武艺。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②徂岁:言岁月流逝。
下阪轮:下坡的车轮。
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鉴赏诗歌的形象
专题三:考点一鉴赏古诗的形象——赏析三种形象,掌握意象“三考”一、知识方法精要点拨及对点精炼: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青夷军①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②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
此诗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
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鉴赏本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
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
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到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十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
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动的故事。
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
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行动。
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答案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
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方法点拨: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1)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
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2020高考一轮复习诗歌形象小测(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笋皮。
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案:前三联描写出清新秀雅的新竹形象。
它是新出嫩竹,颜色翠绿,竹影阴凉;雨洗后更加洁净,风吹过香气怡人。
解析: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要借“竹”言志,所以对“竹”的形象给以着力描绘,要准确把握其形象特点,必须关注分析这些描写其形象的诗句。
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宜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鉴赏“瀑布”这一形象要抓住诗歌中对其特征进行描写的诗句如“不辞劳”“出处高”写细流不辞劳苦,汇集在高处,形成瀑布;“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写瀑布谢绝溪涧挽留,决心继续向前,流入大海,化作汹涌波涛。
可见这瀑布是不畏艰难,志在高远的勇士。
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3、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古诗歌鉴赏形象类题》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古诗歌鉴赏形象类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赠内人①张祜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
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②禁门:宫门。
③窠:巢穴。
④红焰:指灯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阔的气象。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望海楼①米芾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
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洲:滨水的地方。
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详细分析:米芾的诗题为“望海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这是为望海楼铺设高接云天又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
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
答案:诗人自远方仰视望海楼,先以镇江城在“云间”和“近青天”衬托望海楼,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结尾三句,“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详细分析: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
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
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
”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
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均有蕴意。
结尾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
答案: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高三总复习语文检测题 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凉州[注]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
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中两个“月出”不同,首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B.诗歌第七、八句运用顶真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诗歌第九、十两句流露出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C C项,“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不确切,“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
第十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
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
故流露出的应是诗人想要赶快建功立业、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
★(2)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参考答案:①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罩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透露出的是诗人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
②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出的是词人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①冷光相射。
蓼岸②荻花洲,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第一节诗歌的形象
2020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四第一节诗歌的形象1. (2020 ·无为中学月考)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寒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②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到现在。
【注】①骎骎 (q īn q 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如何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此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能够说是描绘了边将的心里即对战争的诉苦及憎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感情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怜悯,也有对战争的厌烦,综合起来也就是盼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磨难的怜悯,尾联表现了对从古到现在接连不停的战争的厌烦,全诗寄寓了诗人盼望和平的美好梦想。
2. (2020 ·百校论坛第二次联考)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版)总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第四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命题分析“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这个考点,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两个点上。
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一是探究意象蕴含的思想感情。
意境考查也是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二是鉴赏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都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具体形象,一是形象蕴含的“意”。
走进高考【p159】例(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讲评】D(诗歌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精妙语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首题,考生要先读懂诗歌,把握诗人借书法创作抒写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情怀。
然后逐项分析,确认答案。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形象备选高考试题
《古诗鉴赏》形象1.( 2020·辽宁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后边的问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莽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 ,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表达。
【分析】此题考察剖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这种题发问及变式的方式一般为:①“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某某指什么” ,“某某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谈谈这首诗中的形象特色,经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回答时应包含三个重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详细特色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感情)。
解题格式一般为:形象为“身份+性格 +形象意义” ;形象含义为“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即解说诗句 )”。
答题步骤一般为: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如何的思想,包孕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剖析诗歌形象要依据诗歌描绘的详细物象和画面辨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归纳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心义。
【答案】词的上阕描述了早春时农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情景。
田间桑树萌生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缓和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边鸣叫;斜阳斜照着早春夜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边栖息。
3.( 2020·广东卷)阅读下边的诗歌,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不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微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上弦:上弦月,阴历每个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形象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形象(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归雁二首[唐] 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第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的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是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薇草,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紧扣题目,写于长安“春望”,侧重写望中所见,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千门”代指京城长安,以“草色闲”衬托诗人的闲适之情。
B.颔联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羡慕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包含一种嫉妒之情。
C.颈联又转人写景,诗人先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远不可及;转而写近景,写眼前的长安宫殿。
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2020届高三语文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形象高考试题
《古诗鉴赏》形象高考试题1.( 2020·山东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著名。
映地为天气,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淡泊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拥有什么品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如何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回去,故人言是丹青。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二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此题考察“鉴赏诗歌的光景形象”的能力。
本诗是绘画诗,鉴赏时要抓住画中的光景,感觉其所创造的境界、气氛。
要从画境、真景以及二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还一定联合诗中观画者(作者)的反响。
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光景,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盖湖面,天上掠过归雁;从而作者忧如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回去;忽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成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3.( 2020·广东卷)阅读下边的宋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利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季的最美好节气是什么时候?为何?联合词中的描绘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此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意象”进行剖析,意象是一首词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们常常是词人选择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将它们综合起来,就能组成最典型的生活场景即画面,从而才能剖析词的境界与作者感情。
【审核版】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含答案).doc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案1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歌所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描写,首句刻画出人物的英姿勃发、信心百倍;第二句突出人物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形象;第三句的“卷旗夜劫”又表现出戍边将士有勇有谋;末句“乱斫”“缺宝刀”又刻画出他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答案: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
课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鉴赏邹明府的形象要抓住诗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通过写马的瘦弱来表现邹明府为官的清廉;“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是说邹明府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期满了伴着他的还是那些书;“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考点突破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型1人物形象考点闸释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解题攻略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请简要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答题模板1.概括式特点1+特点2+特点3...... (要求直接答出形象特点,概括形象要准确全面)2.分析式概括特点+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
(不仅要求答出形象特点,还要进行分析,分析形象要具体实在)解题思路1.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描写的人、事、物、情、理、志等方面,去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般说来,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志趣追求、精神品质等,同时辅以侧面描写,以景物烘托人物心理,以他人衬托主人公的特点。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标题等;要注悠分析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典型意义。
知识清单一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比。
3.羁人、游子:主要写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4.官女:主要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其丈夫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7.征人: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的慷慨激昂,也有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
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兴衰例题示范(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复习卷——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2018·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二诊模拟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
歌元丰①五首(其五)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
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③南山:钟山南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C.末句以“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D.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2019·山东省烟台一中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农家田园宁静、秀丽、淳朴的景致。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2019·云南省昆明市高三1月摸底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②丹砂: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第二句中“愧”字是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语言浅显易懂,意蕴丰富,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4.(2018·甘肃兰州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9分)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②从它归丙穴③,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③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不知”一句,藏词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答:
5.(2018·安徽淮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②从何说起,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①越王台,相传为西汉南越王赵陀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
此诗作于光绪五年,此时康有为22岁。
②“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
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
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
③古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开始,叫做一劫。
“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蛇龙”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
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
C.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的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D.本诗是游览名胜古迹之作,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
(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6.(2019·四川成都上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1)~(2)题。
(9分)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
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
寻苗裔,湘江曲。
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①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
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
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中“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一句,写竹可使人免俗。
C.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作者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人的烦暑,使人内心清净。
D.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