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江苏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简述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大致特点

简述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大致特点
图 方 便 。辅 助 线 的 添加 要 正 确 , 实 线 与 虚 线要分 清 , 大小 写字母 运用要 标准 , 旁 边 所 作 辅 助 图 形 都 要 交 代清 楚 , 且要保 持前 后一致 . 应 用 题 的 坐 标 系 要 根 据 实 际 意义正确建立 . 横 、 纵坐标要 按照实际需 要科学标 注 , 方 程 化 简 要 避 免 类 似 于 多 项 式 化 简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连 续 等 下 去 的 错 误现象 . 答案要符合 实际意义 , 最后一 定要进行 文字作答 , 引 人参数一定要交代其取值范 围 。 最 终 答 案 要 回 归 到 题 目原 本 要 求 。因此 , 我们 在平 时就要 加强针 对性 训练 , 真 正 做 到 审 题仔细、 数学 语言 准确 、 解题过 程完 整 、 书写表述 规范 , 演 绎 要 有理有据 , 步骤清 晰 , 表达 准确到位 , 真 正 形 成 良好 的 解 题
_ _ l
杨 丽 娟
( 启 东 市 吕 四 中学 , 江苏 启东 2 2 6 2 4 1 )
置 墨
简 述 江 苏 高 考 数 学 试 题 大 致 特 点
摘 要: 为 了精 准把 握 江 苏 高考 数 学试 题 走 向 , 文 章 从 近 年 高考 真题 研 究入 手 , 结 合 平 时教 育教 学 实 际 , 对 重基 础 、 促规 范、 强能力、 提 素 质 等 特 点 作 了较客 观 而 深 刻 的 阐述 , 旨在 真 正 落 实 素 质教 育 , 实施 有 效课 堂 。 关 键 词 :江 苏 高考 数 学 试 题 特 点 纵观近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 . 专 家学者都有这样的共识 : 试 卷较 好地 遵循 了新 课 程 理 念 , 试 卷 结 构 渐趋 科 学 , 试 题 难 度 更 显合理 , 整体测试 注重基础 , 凸显 能力 , 题 型 布 局 与 占 比相 对 固定 。 知 识 分 布 与考 查 灵 活 多 变 。 看 似简单 实非容易 , 欲 拿 高分 也 不 是 易事 。 一线 师生 更 有 同感 : 走进 考 场 看 到试 题 觉 得 平 时 复 习搞 难 了 .但 走 出 考 场 对 照 答 案 又 后 悔 考 试 状 态 并 不 最 佳 。 这些 值 得 我们 全 面 审 视 与 深 刻 反 思 , 对此。 笔 者 从 近 年 高 考 实 际 出发 , 结合平时教学实践 , 谈 谈 对 江 苏 高 考 数 学 试 题 的体 会 。 重基础 。 高考 一 贯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则 基 础知 识 、基 本 技 能 和 通 性 通 法 等 基 础 是 平 时教 育 的第 步。 也 是 最 终 考 查 的 主 要 内容 . 江 苏 高 考 同样 一 贯 遵 循 重基 础 的基 本 原 则 . 自2 0 0 8 年至今 , 数 学 学 科 高 考 试 卷 模 式 基 本 保 持 不变 . 试题 总分为 1 6 0 分, I 卷为 l 4 个填空题 , 每题5 分, 共 计 7 O 分, I I 卷 为6 个解答题 。 分别 为 1 4 分或 1 6 分, 共计 9 0 分。 根 据考 试 说明 . 其 中容 易 题 、 中 等 题 和 难 题 所 占 比例 大 致 为4 : 4 : 2 。 充 分 体现 了 以基 础 考查 为 主 的 原 则 。 理 科 附 加 题 总 分 为4 0 分。 4 个解答题 . 每题1 0 分, 难 度 比例 大 致 为 5 : 4 : 1 , 依 旧遵 循 重 基 础 的基 本 原 则 。与 往 年 相 比 , 近 几 年 重 基 础 的趋 势 愈 发 明 显 , 试 题 更 突 出对 基 本 概念 和 基 础 知 识 的 理 解 。更 突 出对 常规 方 法 和基本技能的直接运用 , I 卷 仍 旧 以基 础 考 查 为 主 , 从 近3 年 高 考 真题 来 看 , 1 至8 题 均 比较 容 易 , 不 少 考 生 可 以将 答 题 平 均速 度 控制在每题1 分 钟以内 . 平均得分也 能控制在3 5 以上 。 I 卷 的 压轴题 l 3 、 1 4 题 较 往 年 也 明 显 降低 了要 求 。I I 卷 以能 力 考 查 为 主, 但 前 三 题 依 旧是 基 础 题 , 其 中 三 角 函数 和 立 体 几 何 的 运 算 量 明显 减少 , 特别是立几 , 近 几 年 大 都 以柱 体 等 简 单 几 何 体 为 命 题 背景 。 围绕点 、 线、 面 的基 本 位 置 关 系 , 考 查 方 式 以基 本定 性 或定 量 为 主 . I I 卷 的 中 档题 也 慢 慢 趋 向于 相 关 知 识 的运 用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应用 , 而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压 轴 题 由 以往 的几 乎 无 人 问 津 的 高档 题 , 慢慢变为如今越来越 “ 亲 民化 ” 的灵活考查 , 如 2 0 1 5 年 的压 轴题 就很 亲 民 , 第 一 问是 平 时 常用 的 一 个 结 论 , 所 以其证明也 比较容易 , 第二问属 中档题 , 并非很 难 , 考 生 只要 沉 着 应 战就 能得 到该 得 的分 数 。 二、 促规范 。 高 考始 终 强化 的基 本 要 素 规范答题是 培养学生做 事严谨 的重要途 径 , 因 此 解 题 规 范一直有着严 格的要求 . 特 别 是 随 着 以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考 查 为 核 心 的 江 苏 新 高 考 的不 断 推 进 , 规 范 作 答 作 为 一 个 不 可 小 视 的问题 . 正 受 到越 来 越 多 师 生 的 高 度 重 视 。2 0 1 5 年第7 题 就 是 近 年 高 考 中 经 常 出 现 的不 等 式 的解 集 问 题 , 不 少 考 生 辛 辛 苦 苦算 到了正确 结果 . 但 由于没有写 成集合 形式 最终 “ 会 而 不 得分” . 这 就 是 典 型 的不 规 范 导 致 的 失 分 , 实 属 可 惜 。还 有 一 个 不容 忽 视 的问 题 就 是 “ 跳步” 现象 。 如 在 立 体几 何 和证 明过 程

对近三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的评析与建议

对近三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的评析与建议

20 0 4年数 学 科考 试 一结 束 , 只见 考生 们
走 出考 场 笑 眯眯 , 2 0 与 0 3年紧 张而通 红 的脸 形 成鲜 明 的对 比; 0 5年考 生 出考 场感 到 比 20 20 0 4年 稍难 一 些 , 尚有 自信 ; 0 6年 不 少 但 20 考 生 出考场摇 摇 头 , 难” 在 了脸上 . “ 写 三年 的 考 试 , 种不 同的表情 , 三 从一 个侧 面 真实折 射 出三年 高考试 卷 的难 易程度 .
以便 更 好 地 发挥 导 向作用 , 战下一 次. 备 1 三年 高 考后信 息反 馈及 试题 特点
算量 确 实 偏 大 ; 次 由于考 生 在运 算 的 合 理 其
性 方 面有 欠 缺 , 解 题 时 因思 维定 势 而 产 生 在 负迁 移 ( 体见 下 文 ) 具 . 2 三年 高考 的导 向分 析及 教 学建议 从 近三 年 的 高 考试 题 , 露 出命 题 者 一 透 些 重 要 的思想 , 值得 我们 品味和 反思 , 以下结
其 它学 科 如 物 理 的横 向联 系 , 电子 接 受 器 将
( 2 外 , 择题 、 空 题 都 显得 较 简 单 , 1) 选 填 解答
题设 置得 有梯 度 、 较成 功 , 道线 性 规划 的应 那 用 题 和 压 轴题 很 难 , 也 能把 “ 子 生 ” 但 尖 区分 出来 . 果能设 置 一道 较难 的填 空题 , 如 解答 题 的倒数 第 二 题 增加 一 点 难度 , 就更 为 出色 那
起 更 大 的作 用 . 1 在必 修课 中对 解析 几何 的 () 要 求 较 低 , 有 直 线 和 圆 的方 程 、 只 简单 性 质 , 在 选 修 课 才 研究 其 它 圆 锥 曲线 , 以近 三 年 所

高考数学命题思路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思路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思路分析及复习策略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5300)石志群从2004年开始进行分省命题试验,到今年已有18个省、市独立命题。

经过六年左、右时间的探索,很多省份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命题风格。

而这种风格的形成对我们研究高考数学命题技术、命题思路提供了依据,也为确定恰当的数学教学与复习策略提供了研究方向。

本文对高考数学命题(主要对江苏省)的风格、思路及对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作些粗浅的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一、江苏省卷的风格、特点分析江苏高考数学命题经历了从全国卷到江苏卷的过渡期的“稳定”(2004年);在教育与文化大省的背景下,努力形成江苏卷自身特点的探索期(2005年、2006年、2007年);再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稳定结构和独特风格基本成熟期(2008年、2009年)。

这个“成熟”的主要标志就是命题专家的变更并没有产生大家预想中的命题风格的大变化,而是沿着既定的目标日臻完善。

江苏高考数学命题经过六年的探索,已逐步形成风格:一是难度的控制逐步准确、合适;二是与高中教学逐步贴切,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这两年的高考题大多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好的例、习题);三是试卷结构的改革有利于考出学生的真实的水平;四是试卷结构与形式的调整使得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更明确。

具体地,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是整卷难度逐年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

基础题足够基础已成为不同命题专家的共同认识(无论是填空题还是解答题,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是填空题基本没有难题,以基础题为主,中档题次之,稍难题2条左右;三是结构基本定型,六个大题所考查的内容及位置:三角(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数列及应用问题。

而数列、函数作为压轴题的趋势有被打破的趋势:如形成固定模式,则会导致最重要的知识点、花最多时间和精力,却最没有希望得分,势必会影响今后在这两个模块上的教学投入,而且过于固定的试卷结构也不利于中学教学中对各模块的正常教学课时安排;四是压轴题难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对多数考生都能有所作为的趋向明显。

高考数学命题分析

高考数学命题分析

江苏近三年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特点及分析一、试卷结构实施新课改以来的08、09 、10、11四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Ⅰ卷试题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组成(文理合卷);第Ⅱ卷只有4道解答题(理科)。

艺术生和文科生要求一样,数学试卷满分160分,题型有:填空题14道(1~14题),每题5分,共70分;解答题6道(15~ 20题),前3题每题14分,后3题每题16分,共90分;文理合卷,总分160分。

二、教材分析及近三年考点分布表1、整个高中教材中,共有73个考查点:A级(了解)——29个,B级(理解)——36个,C级(掌握)——8个。

2、近三年考点分布表2009年江苏高考知识点分布表2010江苏高考知识点分布表2011江苏高考知识点分布表3、三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1)紧扣考纲和考试说明,知识点覆盖全面是江苏高考的基本出发点。

(2)强调“三基”,突出“三基”,考查“三基”已成为江苏高考命题的主旋律。

(3)紧扣教材,适度改造,推陈出新是江苏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

(4)关注生活,贴近学生,学用结合是江苏高考命题迈出的可喜一步。

(5)考查重点,突出主干,渗透非重点是江苏高考命题的思路。

(6)渗透思想,体现创新,能力为先是江苏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7)循序渐进,多题把关,公平公正是江苏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8)注重知识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是江苏高考命题的一贯作风。

三、2012备考策略策略一、规划好第一轮复习的长度和内容排列的顺序 策略二、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策略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策略五、打好一轮复习的首场战役 策略六、重视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 策略七、关爱每一位学生四、对于艺术生,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哪??(在此仅对后面六大题进行分析)江苏高考卷,15-20题考查的内容为: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应用题、圆锥曲线、数列、函数。

其中,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基本上都是15和16两道题,这两道题的28分,对于我们艺术生而言,非常重要,下面对近三年江苏高考卷中的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包括填空题部分09年:三角函数图象、三角与向量(向量的模、平行垂直、两角和的正切) 10年:三角函数图像、正余弦定理、平面向量(坐标、模、数量积) 11年:三角函数图像、两角和差公式、正余弦定理、2009年高考题:4.函数sin()(,,y A x A ωϕωϕ=+为常数,0,0)A ω>>在闭区间[,0]π-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ω= . 【解析】32T π=,23T π=,所以3ω=, 15.(本小题满分14分)设向量(4cos ,sin ),(sin ,4cos ),(cos ,4sin )ααββββ===-a b c (1)若a 与2-b c 垂直,求tan()αβ+的值;(2)求||+b c 的最大值; (3)若tan tan 16αβ=,求证:a ∥b .【解析】由a 与2-b c 垂直,(2)20⋅-=⋅-⋅=a b c a b a c ,即4sin()8cos()0αβαβ+-+=,tan()2αβ+=;(sin cos ,4cos 4sin )ββββ+=+-b c 2||+b c22sin 2sin cos cos ββββ=+++2216cos 32cos sin 16sin ββββ-+ 1730sin cos ββ=-1715sin2β=-,最大值为32,所以||+b c的最大值为由tan tan 16αβ=得sin sin 16cos cos αβαβ=,即4cos 4cos sin sin 0αβαβ⋅-=,所以a ∥b .2010年高考题:10、定义在区间⎪⎭⎫⎝⎛20π,上的函数y=6cosx 的图像与y=5tanx 的图像的交点为P ,过点P 作PP 1⊥x 轴于点P 1,直线PP 1与y=sinx 的图像交于点P 2,则线段P 1P 2的长为____________。

江苏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江苏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江苏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启示ʏ王新华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学校范围内的广泛实施,江苏省高考试卷也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本文通过对江苏省2013㊁201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概括出试卷的出题特点,并根据试卷总结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关键词:高考数学;试卷特点;教学启示近年来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紧扣教材进行出题,试卷的内容比较沉稳,起点低,层次分明,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㊁理性思维和学习素养.一㊁近年来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1.紧扣考纲,覆盖全面对2013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试卷按照考纲的要求进行出题,题目的难度梯度是慢慢上升的,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12年有所下降.整套试卷加强了对学生理性思维和形式运算能力的考查,从多个角度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一道题中包含了不同的数学思想,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后面的几道填空题几乎都对八个C 级考点要求进行覆盖,注重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整套试卷考查了大部分B 级考点和少数A 级考点,部分C级考点较难,少部分B 级考点难度较大,题目的特点总体上来说不偏不怪,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信心,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2.紧扣教材,推陈出新在2013㊁201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可以看出,有些题目与教材练习题和模拟题的题型相似,思维过程不算复杂.填空题1~12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怎么难的,但是对于最后两道填空题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解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解答的过程中会有点难度.除此之外,命题人在紧扣教材进行出题的基础上,还对题目的类型进行创新,增加了解题知识点的全面性.3.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2013年的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一道应用题,将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经测量c o s A =1213,c o s C =35,求索道A B 的长.在әA B C 中,因为c o s A =1213,c o s C =35,所以s i n A =513,s i n C =45,从而s i n B =s i n [π-(A +C )]=s i n (A +C )=s i n A c o s C +c o s A s i n C =513ˑ35+1213ˑ45=6365,由正弦定理A B s i n C =A C s i n B ,得A B =A C s i n B ˑs i n C =12606365=1040(m )所以索道A B 的长为1040m .试卷中的第18题看起来阅读量不大,但是题目将现实生活与几何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与作图巧妙联系进行解题,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二㊁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重视课本学习,打好基础从对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基础知识点考查的题目还是比较多的.填空题总共十五道题,前十二道一般不难,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加上多做练习,在做填空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为后面大题的解答留出更多的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对基础概念进行理解,通过亲自推导的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印象.对于书上的定理㊁性质和一些公式的限制条件,老师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就蜻蜓点水的带过,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说明并加以解释,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概念和公式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避免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低级的错误.对于课后的习题要认真的进行练习,高考的试题很多都是由习题转变而来的,不能因为要做其他课外题直接忽略书上的习题.2.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高考数学试卷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之外,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融会贯通地进行运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老师要在完成每一章的内容学习之后,将这一章的知识点与过去所学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便于他们记忆和巩固.了解数学公式的产生过程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基础知识,而要将基础知识进行整合熟练地运用于每一道题则需要通过多做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运用的熟练程度.老师讲课的内容要立足于考纲和教学要求之上,对于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要进行认真的研读,不能在不考的知识点上浪费过去的时间,也不能对要考的知识点进行超范围讲解.3.提高学生自信,正确定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的内容.高考数学的内容大概分为对函数定义域㊁立体几何㊁圆锥曲线和函数与数列等.学生的运算能力差,老师就要让学生多做有关运算的题,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老师就要多找一些适合自己班学生的立体几何题让学生练习.学习总是熟能生巧的,做的多了就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做题的技巧.除此之外,老师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格式的规范,为学生作出好的示范,对于每一个步骤点出相应的分值,让学生对题目分数的分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跨越度比较广,学生难免学起来会吃力,老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对于学的不好的学生不能放弃,让他们学好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让他们做难题,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对于学生的一点进步都要予以相应的鼓励.有了自信心,学生学习数学才有冲劲.三㊁结束语要想学生在高考数学中拿到好的分数,在打好基础知识的条件下,需要老师结合考纲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练习,将基础知识㊁课后习题跟课外习题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退缩,迎难而上.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5 2014年第11期。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策略探究高考数学是每年高中学生备战的一大难题,如何应对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并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成为考生和家长们的关注焦点。

本文通过对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1.多样性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材料来源广泛,题型多样。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数学试题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而涉及的知识点也是广泛的,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2.综合性高考数学试题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考生在题目中综合运用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知识点进行推断和计算。

这要求考生不仅要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牢固,而且要能够在综合运用中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3.题目的难度适中高考数学试题的难度主要以适中为主,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对各个知识点有较为扎实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速度。

二、备考策略探究1.系统化梳理知识备考高考数学,首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梳理知识结构,明确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易错点。

只有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各种题型和难点。

2.注重练习和总结高考数学备考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总结。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要及时总结解题方法,找出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3.多角度思考问题高考数学试题不仅仅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备考过程中要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丰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题目。

4.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备考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既要确保对各个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又要保证对精髓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熟练掌握。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与趋势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与趋势

1 1 时, a3 = 2a2 = 4a ,若 0 < a ≤ ,则 a4 = 2a3 = 8a ≠ a1 ,不合适; 2 4
a −1 1 1 1 1 1 ,∴ 1 − < a ≤ ,则 a4 = 3 = a ,∴ a = 。 = 1− 4 2 4a 2 a3 4a
(2)当 ∴2−
a −1 1 1 1 1 1 = 1 − ∈ 0, ,∴ a4 = 2a3 = 2(1 − ) = 2 − , < a ≤ 1 时, a3 = 2 a2 2a 2 2 2a a

2
,0 < <

2
,∴ −

2
< − <

2
.
∵ sin( − ) =
3 , 5
4
∴ cos( − ) = 1 − sin ( − ) =
2
4 . 5
∴ cos = cos[ − ( − )] = cos cos( − ) + sin sin( − )
难度有起伏,解答题均分较稳定,全卷难度受填空题的影响较大. 填空题得分的比较: 1-4 09 10 17.6 18 5-8 17.5 16 9-11 12.8 5.9 12-14 6.7 3.3 总分 54.5 43.2
填空题的均分受到第 8-14 题难度的直接影响. 4.江苏卷与其他省的试题的比较.
5
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 证明:设 F 为 DC 的中点,连接 BF ,则 DF = AB ∵ AB ⊥ AD , AB = AD , AB // DC , ∴四边形 ABFD 为正方形, ∵ O 为 BD 的中点, ∴ O 为 AF , BD 的交点, 连接 PF , ∵ O 为 AF 的中点, E 为 PA 中点, ∴ OE // PF , ∵ OE ⊄ 平面 PDC , PF ⊂ 平面 PDC , ∴ OE // 平面 PDC . (2) 由 (1) 得∵ PD = PB = 2 , ∴ PO ⊥ BD , ∵ BD = ∴

江苏三年(08、09、10)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特点(靖江市教研室 邵汝平)

江苏三年(08、09、10)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特点(靖江市教研室  邵汝平)

年江苏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 (08年江苏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年江苏 中 轴为始边 的两个锐角α, ,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A, 两点 两点. 的两个锐角 ,β,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 ,B两点.已
2 2 5 . 知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 和 ,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 10 5
12C,17(2)C, 13 , ,
A、B、C级要求分别占分:15、96、49 、 、 级要求分别占分 级要求分别占分: 、 、
特点二、强调“三基” 突出“三基” 考查“三基” 特点二、强调“三基”,突出“三基”,考查“三基” 已成为江苏高考命题的主旋律。 已成为江苏高考命题的主旋律。 08、09两份试卷中三基部分约占60%。 两份试卷中三基部分约占60% 1。08、09两份试卷中三基部分约占60%。 2。填空题前12题入手容易,无需太多的计算。 填空题前12题入手容易,无需太多的计算。 12题入手容易 3。两份试题特别注重人性化,不在细枝末节处为难学生。 两份试题特别注重人性化,不在细枝末节处为难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分数。 4。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分数。
2009年江苏高考知识点分布表:(必做题部分) 2009年江苏高考知识点分布表:(必做题部分) 年江苏高考知识点分布表:(必做题部分
知识版块 集合 函数与导数 三角函数 平面向量 数列 不等式 复数 推理与证明 算法初步 概率统计 立体几何 直线与圆 圆锥曲线 总体情况 题号及等级要求 11B 3B,9B,10B,20C 4A 2C,15C 14C,17C , 19C 1B 8B 7A 5B,6B , 12B,16B , 18C 13B 分值 考查内容 5 31 5 19 19 16 5 5 5 10 19 16 5 子集含义 函数单调性,求切点,指数、 函数单调性,求切点,指数、二次函数及其应用 函数y=Asin(ωx+φ)性质 性质 函数 数量积与三角结合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基本不等式应用 复数的有关概念, 复数的有关概念 复数的四则运算 类比推理 流程图 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 方差 线面平行与面面垂直 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直线与圆 求椭圆的离心率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策略探究一、高考数学命题特点解析1.题型多样高考数学命题以多样性见长,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解答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提高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做到应对自如。

2.难度适中高考数学命题的难度一般为中等水平,不偏向于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这是为了能够全面考查考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灵活运用。

3.注重综合运用高考数学题目不局限于单一的数学知识点,更注重考查考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许多题目需要考生综合应用多种知识点来解答,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注重对知识点的整合和交叉应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备考策略探究1.掌握基础知识在备考高考数学时,首先要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解题。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做到扎实掌握。

2.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在备考高考数学时,要深入了解考试大纲,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分布和考点的权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根据考试大纲,科学合理地安排备考时间,注重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3.掌握解题技巧高考数学考试,不仅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考查考生的解题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是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题技巧包括选择题的快速解题方法、填空题的巧解技巧、解答题的思路整理方法、应用题的建模与解决方法等。

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和应用,做到灵活运用。

4.多练习题目练习题目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考生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在练习题目时,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做到渐进式提高,逐步提升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命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策略

高考数学命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策略高考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利用好题型规律,制定最佳答题策略。

一、考试命题的四个基本点1.在基础中,考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2.在综合中,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后三道大题。

3.在应用中,考能力,在选择填空中,会出现一、二道大众数学的题目,在大题中有一道应用题。

4.在新型题中,考能力。

这“四考能力”,围绕的中心就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二、考试命题的题型特点1.选择题(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

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绝不标新立异。

(2)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

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

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3)充满思辨性: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

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为了正确作答,或多或少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思辨性的要求充满题目的字里行间。

(4)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而且对数和图形的讨论与研究,不是孤立开来分割进行,而是有分有合,将它辨证统一起来。

这个特色在高中数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显露。

因此,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便反映出形数兼备这一特点,其表现是:几何选择题中常常隐藏着代数问题,而代数选择题中往往又寓有几何图形的问题。

因此,数形结合与形数分离的解题方法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

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

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是考生备考高考数学考试的重要素材,通过练习这些真题可以更好地熟悉考试题型、了解考试重点和难点,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以下将分别介绍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的命题特点以及备考建议。

一、高考数学近三年真题命题特点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在命题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变化性。

整体来看,数学试题难度逐年递增,考查内容更加注重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检验。

具体而言,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的命题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覆盖广泛:数学真题涵盖了高中数学全部知识点,题型多样,不同类型的题目穿插出现,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计算和解题能力:真题中注重考查考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对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有一定要求。

3. 立意新颖:部分真题在题目设置上具有新颖性,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拓展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题目中发现规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 考点突出: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中某些题目偏重某一或某几个知识点,考生需熟练掌握这些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5. 解题技巧:一些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考生具备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的能力,善于归纳总结解题技巧。

二、备考建议针对近三年高考数学真题的命题特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参考以下建议,提高备考效率和应试水平:1. 多练习真题: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高考数学真题的题型及考点,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系统复习知识点:针对高中数学各知识点,系统性地复习概念、定理和公式,夯实基础,做到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3. 注重知识的串联:高考数学考试要求不仅仅是知道一个知识点,还要求能够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提高解题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常见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5. 合理规划备考时间: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掌握时间分配,做到循序渐进,避免临时抱佛脚,确保备考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江苏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及教学建议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展国培一、近三年江苏卷的命题规律对2010年是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的评价褒贬不一,普遍反映较难,甚至认为有部分知识点的考察过偏(有超纲之嫌),但数学人的评价可能不完全相同,因为数学人不会因为“难度分布不当,题型结构不好,“算”与“想”两者比例不尽合理”等等而影响自己的主流判断,更不会轻易否定一份好的试卷,因为起码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都基于通性通法,二是作为选拔性考试对思维层次有区分。

不仅如此,数学人还会继续拷问“难的道理”是什么,课标、考试说明与教学要求的内容边界怎么界定。

对2011年江苏卷来说,社会反响可能是命题组主要考虑的原则。

试题偏易,没有区分度。

2012年的江苏卷总结了前两年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有足够的基础题(1—13、15、16、17及后三题的第一问分值约为125左右。

)但试题又有较好的区分度(14题,后三题的第二问)。

因此,2012年的江苏卷特点是很明显的: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兼顾公平。

其实江苏新课程独立命题五年的难易变化是有规律的,出现2010年的情况实属必然。

事实上2010年是新课程卷的第三年,2008年作为改革的头一年,“求新”是当年的主题,“求稳”是2009年的核心宗旨,2010年再次唱响了“创新”的主旋律。

2011年偏易,2012年调整力度较大。

力求创新,回归本质实属必然。

一年容易一年难,是不断调整的过程,更是不断优化的机制。

下面就三年试卷的知识点和考点的分布进行归纳,从“稳定”和“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以期从较为理性的角度得到可挖掘的命题空间。

从三年的比较中不难看出:1.函数仍是全卷比重最大的部分,2012三小题分别考查复合函数的周期性、分段函数单调性和分式函数最值,大题也有两题(17、18题),分别考查多元函数最值及与不等式的综合题,与前两年有所不同,2012年更侧重于函数及其图像性质的考查,重新考查三次函数问题,使最为本质的内容得以回归;小题在考查函数性质(单调、奇偶、最值)时,注重基础,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2012年回避了三次函数考察了切线、单调区间、恒成立(值域),考查复合函数的零点问题。

2013年如有新题可以关注:一是结合图像判断解的情况(如上一届联考第20题、一模第8题);二是利用导数转化为二次函数研究;三是结合不等式综合考察等。

函数解答题的常见模式一般是给出含参数的函数解析式,设置阶梯性问题研究此函数性质(常借助导数),往往需要综合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也可能是借助此函数的相关特征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证明(解)不等式或给出满足要求的构造。

应用题08年以排污管道最优化、09年以经济优化为背景侧重考察的是解模能力,2010年以几何测量为背景的三角应用,2011年图形翻折问题,2012二次函数问题。

当然,应用问题考察比较灵活多样,如概率、统计、几何、三角、数列均可作为材料考查,需要专门研究。

最可能的命题方向是以函数为背景,包括分段函数、三角函数等,常常需要结合几何知识或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

近年在其他省市高考卷和模拟卷中出现了融合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与圆或椭圆、抛物线融合的应用性问题,这一新变化值得关注。

去年很多省市将应用性问题与概率、统计结合起来考查,这方面我省是一块空白,明年我省是否在会应用性问题上作一个创新,考查概率与统计问题。

数列承担着考查逻辑探究、演绎推理的重任,加之数列型应用题建模相对困难,因此出数列应用题的可能性不大。

2. 2012年三角部分以1小题一大题考查,回避了往年的周期、定义(单位圆),三角恒等变换考查的力度较大。

三角函数的周期今年没有考,事实上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数学模型。

虽然图像09、10两年都有涉及,但09年是直接给出的,10年要学生自己作出的,11年重复考察解三角形的知识,对图像与变换三年均没有考查,这个知识点是不应该长时间受冷遇。

除此,与向量(工具)、与单位圆交汇等均未尝不可。

首选题型是三角函数求值题,其次是解三角形或向量与三角整合的问题。

3.数列考查的比重前三年比较稳定,均一大一小两题;2010年小题是等比数列的和,但其关系隐藏较深,拐弯较多;大题只一问,题面简洁、漂亮,紧扣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揭示数列学习的本真,区分度好,是个难得的考题。

2011年的两道数列题比较难,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水平。

2012年数列小题是基础题,大题比较难,学生普遍反映无从下手。

数列很受命题者重视,常常出新,08年小题考的逐差数阵,大题考察等差数列的子数列能否构成等比的探索题,09年大题、小题都很简单,分别是求等比数列的公比和等差数列通项。

其实数列求和的方法十分重要,数列的定义证明也曾出现在高考的解答题中。

还要重视如一般数列的转化(简单的递推),如新数列构成的分段函数(前等差、后等比,前增后减等)等题型,考察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绝对有效。

其他省市热衷的递推数列、数列不等式证明在江苏卷中一直不受青睐,今年的数列题应该延续这一风格,坚持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般性质的证明及探究”的问题。

另外,是否会给出一个有关数列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的逐次提出问题值得期待。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将坐标点列化,则数列易与解析几何或函数或向量衔接,这方面的试题江苏卷中已销声匿迹多年,事实上,这类问题极易考查学生的创新水平和数学能力,是否会回归同样令人期待。

4.2010年解析几何把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考查从大题迁至小题中,且要求在动与静的两元素(点和线)之间的进行转化,考察对直线与圆本质关系的掌握,思维层次高,解题策略需要不断的优化;另一个小题表面考察焦半径,实质还是离心率(第二定义),没有脱离核心知识;大题在确定考查直线与椭圆后,要创新又怕限制较多,就选择了二次曲线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准线上的点与两顶点的连线分别与曲线相交,则另两交点的连线必过其焦点)进行推广,但结论虽优美,思路明确,但计算量却很大,且又人为设计了两个毫不相干的问题,堆积痕迹明显,除了增加几个考查点(求轨迹,直线方程及两直线的交点)外,并无意义。

解析几何小题08、09两年均考查椭圆的离心率,2010年考察双曲线的焦半径,大题08年是与二次函数综合运用,单纯考查过三点的圆,09年考察直线与圆(转化为弦心距),很精彩。

对于解析几何的核心与本质,专家们也是各抒己见,代数与几何各有偏重。

复习中一要关注基础(如过三点的圆以及弦长、切线长的求法),二要研究一些经典的解析几何题面(如阿波罗,双定点等)。

三要训练与线性规划的综合题,锻炼好学生处理多元变量的能力和意志。

由于圆问题的几何味要重于解析味,10年从考直线与圆变为考椭圆。

11年不出意外应该首选考椭圆,内容无外乎求轨迹方程与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关系(解二次方程组),且涉及探究内容(定点,定值,共线等)。

是否会融合圆与椭圆甚至抛物线,以此为载体出创新型解几题,可以存疑。

5.立体几何没有考小题,大题的难度已适度提高,由于教学要求的限制,点到平面的距离的知识似乎有些“冷僻”或“边缘化”,其实考查并不越矩(教学要求与说明的矛盾),距离的概念既然要了解,棱锥的体积又要求会求,从知识运用的角度和考查思维灵活性的角度,又何尝不可呢?“冷僻”也好,“边缘化”也罢,适应了,也就习惯了。

立几小题考计算(长度、面积、体积),也不能忽视:一是空间构图问题,二是侧面展开图计算。

大题前两年都考察简单的垂直,去年呢寻求点变化,第二问求点到面的距离。

三年的几何体(载体)分别是三棱锥、三棱柱、四棱锥。

今后大题如有求变,一是载体复杂点,二是探索垂直或平行问题(以算代正),三是需要作出辅助线或辅助平面等,以免阅卷时总在书写的规范上做文章,四是会出现作法题,五是问题形式上由两证变为一证一算。

6.小知识点的考察相对比较稳定,08-10年在复数、几何概型、统计、流程图、集合这六个知识点均以填空题出现,而且思路完全吻合。

08、09年分别有向量的模、数量积的题,10年放入到大题中。

今后还应当注重概率基本事件的枚举,几何概型测度的选择。

2010年大题增加了向量,考查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向量的坐标运算,比较基础。

如此布局虽与以往不同但仍在意料之中。

2010年小题增加了运用不等式性质求最值一题,但由于需要对数式变形,从已知式到要求式有凑配的技巧,高中生久于生疏,可能会寻求另外的解法(线性规划),花费时间就多了。

8.以上的分析既解决了2010年试卷“难的道理”,同时又针对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提出了“稳”与“变”的设想,当然对2011年的试题研究,更要注意研究三次模拟考试的试卷,各家最后出来的信息卷,一定有启发的。

我对创新的理解:题无常形,惟本质不变;考有定法,须基础最重。

二、教学建议高一年级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 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1.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1)找准衔接点。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高一数学知识大多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从初中知识(衔接点)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研究得到新知识,比如函数的定义的讲解,可从初中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具体函数加以回顾,再运用映射的观念给这些函数以新的解释,在些基础上对函数重新定义,使新定义的出现水到渠成,易于理解,同时比较新、旧定义,发现原有定义的局限性,又使学生认识得以深化,新知得以掌握和巩固。

(2)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

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应先详细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然后疳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进行解决,而一元二次不等式又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中几乎处处可见,另外,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龙头”函数,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对以后的学习指、对函数及三角函数图象的研究到“半两拨千斤”的功效。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形象(衔接点),无须作为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