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 断句和诗歌鉴赏阅卷分析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第八题试卷分析
诗歌鉴赏第八题试卷分析
批卷人:
一、评分标准。
此题一问中包括两方面的作答。
第一步从哪些方面
描写海棠2分;第二步海棠有怎样的特点3分。
二、存在的问题。
批卷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题干让分析颔联,有的学生分不清颔联是第几联;
(2)第一问中从哪些方面描写海棠只答出了形态一面,还有对这一联所体现的表现手法也答错的很多。
(3)有一些同学两步问题只答了一步且不全面。
三、解决的办法。
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总结诗歌鉴赏的类型及答
题要点,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一定审好题,分析好题干。
高考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新课标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的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如新课标卷、北京卷、上海卷等)。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古诗文阅卷情况分析
古诗文阅卷情况分析古诗文题组主笔:罗觉秋审阅:汤碧云一、古诗文题情况分析1.难度分析。
从题目难度来看,古诗文题是本次“一模”的难点,全题总分33分,平均得分16.37,难度0.50,题目区分度好。
各部分得分情况如下:下面分别对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和名篇名句的情况进行分析。
2.文言文阅读分析。
本次“一模”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南宋洪迈所著《容斋随笔》中《随笔》第十三卷的《谏说之难》。
《容斋随笔》一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
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阅读价值甚高。
《谏说之难》是当中的一篇文章,属议论性散文,全文691字,为适应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命题时略作了改动。
本次“一模”的文言文加大了阅读材料的难度,没有选择常见的史传类文章。
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⑴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二时曾对古诗文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文言基础;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尤其是A、B类学校的学生)在高考文言文中的得分能力,从全面备考的角度出发,学生除能读解基本的史传类文言文外,还应具备多种体裁文言文的读解能力;⑶适当提高难度,有利于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使真正基础扎实的学生能脱颖而出。
从答题情况来看,在选择题部分,文言实词和内容归纳这两道题目的答对率较高;但文言虚词和信息筛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非选择题部分,断句题的得分度较高,而翻译题的答题情况不理想。
断句题选择了洪迈就谏说问题而发的一段议论作为断句材料,当中既有相近的句式,也有能作为断句标志看待的虚词,因而整体难度不算大。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补充细则如下: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满分3分。
采用扣分法给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若只错1处不扣分,错3处只扣1分,如此类推。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高考诗歌鉴赏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一种模式:2.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其次种模式: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三种模式: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四种模式: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练习1】练习】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提问方式: 怎样的意境? 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感情?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境三个方面.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一不行.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①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③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要答具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5.答题示例: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 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步骤三) 的心境(步骤三).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练习2】练习】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格外明. 星斗阑干格外明. 孤独小桥和梦过, 孤独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效果? 效果?高考诗歌鉴赏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提问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何效果?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精确答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题,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三大类. 修辞手法三大类修辞手法三大类.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 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墨梅》石灰吟》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咏物诗;托物寓理,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般是哲理诗.高考诗歌鉴赏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主要有衬托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寂衬, 日出惊山鸟, 以乐景衬哀情, 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联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对比. 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 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白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语文古诗词鉴赏之阅卷分析
语文古诗词鉴赏之阅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特点及阅卷情况分析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古诗文鉴赏题调整为主观题的形式,能力层级E,这意味着考生被赋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考生需要更扎实的古诗文鉴赏基本知识和分析整合能力。
本次联考古诗词鉴赏题采用了常规的试题形式,均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第一题是考察的是学生对思想内容的把握,后一题是对艺术手法的考察。
显然两题在难度上存在一定梯度。
前一题只要从诗歌中找出相关的字词即可得到答案,比如“夜深风雨”唤起新愁。
就能明确天气使人愁。
“病苏”即可理解病的原因,只有对最后的社会原因难把握,但只要结合背景也能找到。
从阅卷情况看,第(1)小题得分率相对较低,部分考生在审题及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
主要是对问题没有审清楚,不能明白是分析对愁的具体体现,即为什么而愁。
很多同学答的是首联的作用,以及分析意境等。
至于“作简要分析”,很多考生则干脆放弃,事实上本小题阅卷时要求放得很低,只要答到“天气”“风雨”、“病”“秦桧压制”、“社会黑暗”、“怀才不遇”等都给分的。
理由是分析是受前面答案牵制的,如果能围绕自己的答案自圆其说作出分析,当然也要给分。
这大概可以说是高考阅卷中人性化的体现吧。
所以应提醒学生考试中即使没把握也要认真答完每一道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2009年“一模”古诗文阅卷情况分析
2009年广州市“一模”古诗文阅卷情况分析一、古诗文题情况分析(一)难度分析。
从题目难度来看,古诗文题在全卷中比较适中,全题总分35分,平均得分21.53,难度下面分别对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和名篇名句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析。
本次“一模”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属于游记散文,出自清代光绪年间王锡祺编辑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充实,包括地理总论、中国各省和边区形势、抚绥武功、旅行纪程、山水游记、各地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风俗,以及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山川地理形势与各大洋情况。
文章作者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乾隆四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叶燮门人。
论诗主格调,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反映民间疾苦。
所作山水小品,匠心独具,不乏佳制。
文章篇幅适中,共641字。
难认难解字词约6个;实词、虚词的考查点皆为常见常用词语,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信息筛选、内容归纳落点较细,得分状况比较理想。
文言部分从整体看来,状况较好,显示前期训练还是比较扎实的。
其中,虚词部分得分稍低,断句与翻译得分较低,但在全卷中不算太低。
断句与文句翻译两道主观题中,文句翻译的得分应略高于断句;断句题得分状况呈两极分化趋势,高分较高(4分),低分极低(0分)。
1.断句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补充细则如下:(1)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4分。
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能得满分的不多,大部分能得2分,得0分的不少。
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对文句本身的理解不到位,没有看懂,就下笔断句,有些错误,甚至有些无厘头。
例如:“始焉欣欣/继焉索索”这个地方断为:“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或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而“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又断作“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
诗歌鉴赏试题批阅分析
14.(1)试题分析题号:14.(1)(4分)【阅卷教师】题组组长:宋一平柳少丽彭连振阅卷教师:王晖杨秀丽徐京美王书轩刘郁林姜晓波孙英超唐玉娜崔淑玲刘玉君孙立杰李慧颖杨宗涛姚云照孙吉宁崔元刚姜秀丽辛梅【基本数据】该题分数:总分4.0 平均分:1.5【试题分析】命题立意:鉴赏文学作品(诗歌)的形象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描写手法的掌握评分细则:【标准答案】以问句“飞絮飞花何处是”和叠音词“疏疏”写出寒柳的萧条、稀疏之形,以“层冰积雪”、冷月相照的环境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2分)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神态,丰富了寒柳的形象。
(2分)【评分细则】①答出“问句”(或“设问”)、叠音词“疏疏”、环境烘托(或衬托或侧面描写)三种手法之一即得1分;②答出“寒柳的萧条(稀疏、萧瑟)之状”(大意对即可)得1分;③答出“拟人”(或使用“憔悴”一词)得1分;④答出寒柳“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神态”形象(大意对即可),得1分。
考生作答情况:①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主题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答题不准确。
有学生认为诗歌写环境的恶劣,表现的寒柳的坚强不屈和坚贞,很显然与作品要表现的悼念亡妻的主题不相符。
对寒柳这一意象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答不出寒柳的萧条、稀疏、萧瑟之状,只是空泛地写出孤独、寂寞、凄清等,柳的形象特点与人物的情感特点混为一谈。
②审题不准确,导致答题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题目要求“如何刻画寒柳形象,分析”,重点是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寒柳,表现了寒柳什么特点。
学生看不出手法方面的特点,不知道是什么手法,只能泛泛而谈;混淆概念,把描写的手法与抒情手法混为一谈,答借景抒情;不分析,只是照抄诗句;不能把握题干的方向,答寒柳这一意象的作用,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
③表达不规范,不能紧扣题干表述,即使出现了关键词句,但表意的方向不符合题干要求。
部分学生书写潦草,答题没有条理性。
教学建议:①诗歌鉴赏的关键之一是读懂诗歌,备考时,要把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思。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阅卷分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阅卷分析高一语文备课组一、选择题阅卷分析本次选择题10小题,共计30分,分值较大,题目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
学生答题分值大部分集中在12至21分之间。
其中最低分为3分(2人),最高分为30分(5人)。
学生失分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做题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阅读时抓不住问答要点。
2.文言知识积累不够。
3.语言文字运用基本功不扎实---成语析义、病句辨析一片茫然。
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阅读题的答题要点,以及成语运用、病句辨析的训练。
二、翻译题的阅卷分析:本次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共计9分,分值较大,题目难度系数不高,未涉及倒装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仅仅只是简单的实词考察。
学生答题分值大部分集中在6至7分之间。
其中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8分。
学生失分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1.做题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
2.文言知识积累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注重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
三、唐诗鉴赏诗歌鉴赏是考试当中失分率较高的一道题,本次试题设计总分为9分,学生的得分大致集中在4分左右,只有极少数同学可以得到6分以上。
本题由两道题构成:第一道题是找出诗歌意象,总结这些意象的特点以及由此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第二题就是从诗歌的写作手法上来说。
学生的大体情况如下:第一道题找出诗歌当中的意象,学生都可以找出来,总结特点也都没问题。
但在情感把握上,绝大多数同学写的是作者对禅智寺的喜爱之情。
我分析揣测了一下原因,他们可能是从反面去想的,这种幽静的幻境正是作者所向往的,因而是对尘世生活的的厌弃和对清幽雅致生活的向往。
其实这道题本该没这么复杂,环境的清寂实际上就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外在体现。
思考过度也是失分的一大原因。
第二道题手法的把握上,大部分学生只是从某句出发,写拟人的居多(白鸟故迟留),没能从整体上予以把握。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之诗歌鉴赏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之诗歌鉴赏萍乡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之诗歌鉴赏学习目标通过对本次模拟考试诗歌鉴赏题的分析讲评来共同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如何快速读懂原作设法吃准命题意图准确简明组织答案再读原作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李商隐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日射:太阳光的照射)《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分))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分)考试中如何快速读懂诗歌突破办法之一:读诗题诗的题目常常包含较多信息:或表露情感。
如《书愤》、《春夜喜雨》抓住其中“愤”、“喜”就抓住了诗的主要情感。
或暗示手法。
如《咏柳》、《墨梅》这类诗题中有咏、或直接以物名为题属于咏物诗主要使用托物言志之法。
或揭示诗的类别。
如《金陵怀古》即为怀古之作、《塞下曲》即为反映边塞风光和战争之诗作。
把握了诗的类别就可以相应推知其内容情感和手法特点。
或交代事件背景。
如《旅夜抒怀》中的“旅夜”就暗示了诗人漂泊在外。
或推知主题。
如《悯农》意为同情老百姓之意由题可推知诗歌当揭示社会的不合理表达对百姓的同情。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把握了诗题就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突破办法之二:捕捉关键词在很多诗歌里往往都有一些直接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或体现形象特点的关键词抓住了这样的词就可以大致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及形象。
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中关键词“独去闲”体现了诗人孤独但乐得清闲又有些高傲的形象特点。
突破办法之三:品诗中意象意”即是作品中所抒之情所言之志“象”即是指作品中所写之“景”、“物”。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如: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思考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析:此诗写了初春的阳光、和煦的春风、秀丽的江山、散发馨香的花草、衔泥的飞燕、静睡的鸳鸯意象众多动静相间画组合成一幅色彩明亮的画面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反映了诗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面对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自然之景的欢悦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阅卷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卷分析
一:评分标准
第一小题比较简单,基本按照省质检的参考答案进行打分,意象分析1分,意境概括2分,适当结合语句表达通顺情况。
第二小题在省质检的参考答案基础上再适当放宽,考生有答到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也给1分。
二:试卷评价
本题的难度适中,意境分析以及情感分析都是老师在平时授课时重点关注的题型,没有超出训练的范围。
但诗歌的最后一句转折比较强烈,学生整体理解诗歌文本的能力比较弱,在大题中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三:答题情况
第一小题大部分考生答得很好,能结合意象分析意境的特点。
但还是有个别的考生只简单的点出凄凉或是悲凉,有较多的考生审题不清,在意象分析时连颔联的意象都写进去。
第二小题对“不用苦思家”的情感分析,大部分考生在理解上出现了错误,答偏答错的比较多。
比如:诗人想要上战场杀敌报国,没有心思想家,所以“不用苦思家”;诗人的家在战争中被摧毁了,不知道家在哪儿了,想家也没用,故而“不用苦思家”;诗人已经习惯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到处都可以为家,所以不用再忍受想家的痛苦了等等。
四:教学建议
古代诗歌阅读难度比较大,一直是学生比较怕的题型,得分情况也比较不理想,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针对一些常考的题型作规范答题的训练:比如分析意境,分析情感,炼字,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等。
断句诗歌鉴赏 阅卷分析
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10.计分方法:用断对的分值(每两处1分)减去断错的分值(每两处1分),即为最后得分。
情况分析:①.错误集中处:A “故令微凸收人面 /令小则鉴虽小 // 而能全纳人面”B “仍复量鉴之小大 / 增损/高下 / 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正确断法: A “故令微凸 / 收人面令小 / 则鉴虽小 // 而能全纳人面”B “仍复量鉴之小大 /增损高下/ 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②.错误原因:A处“收人面令小”是“故令微凸”的目的。
学生没读懂前后句意间的关系。
B处学生将“小大 / 增损/高下”并列为三个形容词,没理解句意。
“仍复量鉴之小大 / 增损高下”是为了“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因此先“量鉴之小大”,再“增损高下”,这是为了达到“巧智”的两种行为。
③.答题不规范:有用铅笔断的,有全用双线断的,还有虽用单线但方向向右斜的。
11.⑴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D “旁观的王迈”误,应是旁观的其他人笑,王迈和作者都是被笑者。
⑵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做分析。
(4分)题目分析:题干关键词:“最后两句”、“抒情”、“抒情特点”、“结合语境”、“分析”因此,应紧扣最后两句,答出“抒情特点”是什么,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评分标准:①.本小题4分,准确指出抒情特点并结合诗句解说2分,所抒发的情感表述准确并结合诗句分析2分。
②.“抒情特点”指最后二句的抒情方式和所含的·修辞方法,关键词分别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反复(重复)”、“反问(问句)”等。
答出任意一个......关键词,并结合诗句正确解说,即视为特点概括准确,得2分。
只答出关键词,没有任何结合诗句的解说,或解说完全不相干,只得1分。
③.情感表述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并结合诗句,即得2分:豪放洒脱、放达不羁、疏狂不羁、洒脱忘我、超然脱俗……④.如果学生不只针对最后二句作答,适当扣除“结合诗句解说”的分值1—2分。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4.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
2
3
4
5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02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03
*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练习1: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作用题答题模板解析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
诗歌鉴赏作用题答题模板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古诗词赏析试卷中的不足之处分析
古诗词赏析试卷中的不足之处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全卷共分3大块25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病句的确定、作家作品的正确搭配、情景回答、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阅读.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
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本事,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本事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但有一些本事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语交际本事,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本事。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异常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本事,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分。
文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必须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贴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景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
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确定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所以学生得分率较低。
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
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资料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干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4分 ③ 如果早知道这样清新淡雅、超然物外的图景不
能使世人流连,那么就画成红艳的牡丹图了。这 两句慨叹“时人”只爱奢靡与繁华,内心浮躁, 而不肯将心灵变得澄清纯净,将自己与世人对比, 抒发了诗人对自然质朴纯真的追求与热爱和对世 俗浮华的批判。诗句一语双关,引发读者思考。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 题目分析与评分标准: 本次从宽,依照下面的标准评分: 1、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2分 ; 2、对诗人的思想表达清楚 2分;
“诗人的思想”:A 叹世人只重荣华富贵,对社会风 气不满;B 叹世人只欣赏艳丽牡丹,审美庸俗;C 叹 无人欣赏,无人理解,自己无知音。任答A、B其一, 即给2分;只答C,给1分。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 题目分析与评分标准: • 实际答题中,多数学生可能想不到牡丹身 上所隐含的“荣华富贵”的内涵,学生会从“ 叹世人只欣赏艳丽牡丹,审美庸俗”的角度作 答。此亦可。若学生仅理解到“叹无人欣赏、 无人理解、无知音”的层面,则失之于浅。 • 本题4分,从严格的角度讲,4分应这样分 配: 诗意1分 + 手法1分 + 思想2分 = 4分
3、对手法,本次不计分。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 问题剖析: ①.审题类问题: 不按题干要求作答,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只答 感慨,不结合诗句解说,缺乏“结合诗句具体 解说”的意识;解说不针对最后二句,或者解 说不具体。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3分 ①.作者认为,自己作的山水画作看似简单, 实则十分下功夫,然而却并不为时人所看好。 作者感到白费功夫而十分郁闷,又因此感到了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抒发了不被人赏识的懊恼 心情——与其画这种曲高和寡之作,不如作通 俗之画,以博人喝彩。 (对思想的解说有特点但也有欠缺)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2分: • ①.因当时的人不懂欣赏山水画,只喜欢大红 大紫,所以诗人发出了一种对自己作品感慨。 (对诗意的解说不到位,思想感情表述略混乱, 各赋1分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4分 ② “早知道世人不能欣赏山水画,不如多买 些胭脂改画牡丹”,诗人用自嘲、反讽的语气, 慨叹时人不懂欣赏淡雅有意境的山水画,只爱 看浓艳俗气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花,表达了作 者对世人庸俗的情趣追求的无奈,批判了当时 社会贪慕荣华富贵的不良风气。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0分: • ①.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慨。面对“云 里烟村雨里滩”的景色,却遇到了“看之容易 作之难”的困惑。感到了人们总是知难而退, 只识作简单的花鸟画的悲哀。 • (不审题,完全未扣住最后二句作答,思想理 解错误)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3分 ②.“如果早知道这种画令时人难以接受,那 我就应该多买点胭脂画牡丹去了!”此句以一 种自嘲的方式,来抒发感慨。作者看似后悔, 其实在讽刺,讽刺时人对山水画漠视,只重视 庸俗的牡丹;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无以展 示自己才情的无奈感慨。 (“怀才不遇”不对)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 ⑴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答案:D A 《春夜喜雨》不是题画诗; B 第一句描写的是画中的景致; C 三四句作者慨叹当时的人们只重荣华 富贵,表达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11.诗歌
答案示例:0分: • ②.作者看到村庄在云中,河滩在雨中的美丽 景色,引发出这个场景看似简单却不容易画好 的感慨,后由想到应当早时多买些胭脂去画牡 丹,最后两句作者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用自 己的后悔侧面抒发对画的赞美。 • (不审题,未扣住最后二句作答,思想理解错 误)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1分: • ①.诗人与世人相违,感慨世道不同。“早知” 与“多”这两词都透露出诗人的一种无奈,人 们只知道去欣赏美丽的花鸟,却全然不顾自然 风光。 • (有自己的理解,但对诗意的解说不到位,情 感表达不具体、不到位)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1分: • ②.对生活十分无奈。“早知不入时人眼”, 作者十分不得志;“多买胭脂画牡丹”,有些 抱怨、讽刺。 • (有一定的理解,但表述极不到位)
• ⑵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 题干关键词:“最后两句”、 “感慨”、 “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 题目分析与评分标准: • 本诗最后二句诗人用反讽的手法,表面上 说“若早知道自己的山水画作不被世人欣赏, 自己也去多买胭脂画牡丹了”,实际上是借人 们对艳俗的牡丹画作趋之若鹜的现象,表达了 自己对世人只重荣华富贵的社会风气的不满。 • 此题的关键在于对牡丹内涵的理解。这在 学生初中学的《爱莲说》中就涉及到了:“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4分
④ 表达作者无奈、郁闷、无人赏识的寂寞。要是 早知道画的画儿不被人赏识,何不多买点彩色颜 料画众人喜欢的牡丹呢?作者用反语表达出对社 会风气的不满与自己无知己的寂寞。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4分 ⑤.最后二句写“若早知晓时人不爱清新的山 水画,便会买来鲜艳的红颜料画时人喜爱的牡 丹”,诗人用牡丹的鲜艳俗丽反衬出山水画的 清新雅致,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画淡雅风格的 喜爱与赞美,以及对“时人”无法理解山水画 之清新乐趣只爱俗艳的无奈。
11.诗歌
答案示例:2分: •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无奈, 眼前的景象画出来不入时人眼睛,还不如买些 胭脂画牡丹呢!表达出作者自己对于自己作品 不入世人眼的无奈,也抒发了世人多爱牡丹, 不追求自然淡雅景致的无奈之情。 • (情感表达不到位,措辞罗嗦)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 问题剖析: ②.理解类问题: A、对“诗人的思想”理解不到位,诗歌鉴赏 的基本能力仍不足。 B、对手法判断不清。末尾两句看似直抒胸 臆,实则是采用反讽手法(也可表述为反语、 讽刺、自嘲等),借牡丹这一意象含蓄地表达 自己的不满与愤慨。因此答“直抒胸臆”是不 准确的,而“对比”、“托物言志”等亦无据 。
11.诗歌
答案示例:0分: • ③.作者认为应该再多买些颜料练习画画, “看之容易作之难”,只有多练习才能“不入 时人眼”。 • (对诗意理解错误)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 谢谢!
本课件由“状元365答疑网”老师收集整理分享,希望状元365能给您带来更多惊喜!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 问题剖析: ③.语言类问题: 主要是表达不够连贯、简明、得体,语病明显, 错别字时见。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1.诗歌
答案示例:4分 ①.最后二句诗人用反讽的手法,表面上说 “若早知道自己的山水画作不被世人欣赏,自 己也去多买胭脂画牡丹了”,实际上是借人们 对艳俗的牡丹画作趋之若鹜的现象,表达了自 己对世人贪慕荣华富贵的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 判。
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0.断句
计分方法: 必断10处,断对2处得1分,共5分;断错 2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可断可不断5处,不计分。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0.断句
答题不规范现象: ① 仍有用铅笔断的; ② 仍有用双线断; ③ 虽用单线但方向向右斜; ④ 想取消所断之处,但越描越黑,不会使 用删除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