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纪游: 郁达夫:《屐痕处处》(1934)和《达夫 游记》(1936)等作品,其中如《方岩纪 静》、《烂柯纪梦》、《仙霞纪险》、 《冰川纪秀》和《钓台的春昼》等文穷 形尽相、情景交融。

“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
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郁达夫《闲书·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 赏》,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 游记中的都市生活情趣,如《故都的秋》 《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闽游滴沥》等等。
二)林语堂的文学主张:幽默和闲适。 幽默:对于林语堂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学 追求,更是一种写作的立场和人生的姿态。 林语堂认为,讽刺具有“酸辣之味”,而幽 默必须先有深远的心境,去掉讽刺的“酸辣 之味”,读者得到淡然的味道,才是真正的 幽默。


闲适:林语堂认为,小品文应该“以自我为 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林语堂《〈人间世〉 发刊词》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 取材”(《论小品文笔调》),认为小品文, 既不能安邦,也不能亡国,只是一种散文的 笔调。“娓语式的笔调”,也是他小品文的 主要范式,在实践上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 体地位。


陆蠡(1908一 1942),浙江天 台人。著有散 文集《海星》 (1936)、《竹 刀 》(1938) 和《囚绿记》 (1940)。
《海星》中的作品大多是个人抒怀之作,歌 唱童真和自然,探寻人情美和人间爱。 名篇《囚绿记》:咏物言志 陆蠡的散文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时而 透露出哲理和智慧的光芒。
传记文学:
为自己的: 郭沫若《我的童年》、《反正前
后》、《创造十年》及《北伐途次》 等;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谢冰 莹的《女兵自传》;庐隐的《庐隐 自传》、胡适的《四十自传》,巴 金的《忆》等。
为他人的: 有闻一多的《杜甫》(未完篇),沈从文的 《记胡也频》,《记丁玲》等; 以真实细致的描写、着力刻画传主个性为 主要特色,以期写活传主其人,是“一种 新的解放的传记文学”(郁达夫《什么是 传记文学》 )。

二、
抒情散文和游记

何其芳(1912一1977),原 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散文集《画梦录》 (1936) 于1937年获得《大公报》 文艺奖(散文)。

“《画梦录》的出版雄辩地说明了散文 本身怎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 它超达深渊的情趣” 。(1937年5月 12日《大公报》关于得奖作品的评语)
抗战前所作散文收入《画廊集》(1936)《银 狐集》(1936)和《雀蓑记》(1939),写得朴 素自然,醇厚中透着恬淡; 李广田从重主观抒写起步,渐渐地扩展到乡 土现实和人生日常的描写,思想内容和艺术 形式都在一步步走向充实和廓大。



“在他的书里,没有什么戏剧的气氛,却只 使 人意味到醇朴的人生,他的文章也没有什么 雕琢的词藻,却有着素朴的诗的静美。” (李广田:《画廊集· 道旁的智慧》,商务印 书馆1936年版) 抗战后写的《圈外》(1942)《回 声》(1943) 和《日边随笔》(1948)等散文集,在前期思 想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增添了犀利泼辣的阳 刚之美。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 《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 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 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 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范长江(19091970))原名 希天。四川内江 人。“范长江新 闻奖“是中国记 协主办的全国中 青年记者的优秀 成果最高荣誉奖, 也是经中共中央 宣传部批准常设 的全国性新闻奖。

夏衍(19001995年),原 名沈乃熙,字 端先。祖籍河 南开封,1900 年10月 30日生 于浙江省杭县 (今浙江杭州)。

随笔、游记: 茅盾的《速写与随笔》、巴金的《旅途随 笔》、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集子,反映 了城乡社会的人生百态。


丰子恺(1898一 1975),原名丰润, 又名丰仁,浙江崇 德人。30年代结集 出版了《缘缘堂随 笔》(1931)、 《随笔二十篇》 (1934)、《车厢 社会》(1935)、 《缘缘堂再笔》 (1937)等散文集。

1931年秋至1932年上半年,他写作了以《乱 弹》为总题的杂文并在《北斗》杂志上发表。 1932年下半年至1933年7月,他与鲁迅合作撰 写了14篇杂文,借用鲁迅的笔名在《申 报·自由谈》上发表,既活用了鲁迅杂文的 笔法,又保持了他自己杂文犀利、明快和辛 辣的一贯风格。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何凝, 1933):“‘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 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 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 士。’ ”

“比只写身边琐事的时期已经展
开了一两步”。(朱自清《什么 是散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学小品”、“历史小品”: 科学小品: 我国第一代的科普作家周建人的《花鸟虫 鱼》、贾祖璋的《生物素描》、顾均正的 《科学趣味》、高士其的《细菌与人》。 这些作家成为我国科普文艺的奠基人。

周 建 人
历史小品是一种复活史实史事和历史人物的 小品文,可以用来借古论今,托古寄怀,也 用来普及历史知识,开扩读者视野。 曹聚仁首倡并试作历史小品,有《焚草之变》 《孔林鸣鼓记》等作品。
的,《甘美的回忆》和抗战时期的“逃 难记”可作为代表;最后一类是取材于 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的,《车 厢社会》、《邻人》。
纪游散文两大分支:一是采风问俗、了解社 会的旅行杂记,一是写景抒怀、亲近自然的 山水游记。 旅行杂记: 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王 统照的《欧游散记》、《北国之春》和《青 纱帐》,冰心的《平绥沿线旅行记》等,写 实性、社会性强,文风朴素简洁。

第二节、其它各类散文创作
一、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左翼杂文阵线除鲁迅以外,还有瞿秋白、茅 盾等,以及徐懋庸、唐弢等,文风主要体现 为广泛的、锐利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鲁迅风”的战斗性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杂 文发展的主流。


瞿秋白 (1899-1935): 原名瞿双,后改 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是 此时期仅次于鲁 迅的杂文作家。 曾把法文《国际 歌》译成中文, 并附上简谱。

曹聚仁
三、 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兴盛的原因 1、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外国报告 文学作品和理论的译介

2、“左联”的积极倡导 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决议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 务》,号召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要参 考和采用“西欧的报告文学形式”,“创造 我们的报告文学(Reportage)”。
第十六章 散文创作(二)
第一节 林语堂和幽默闲适小品
一、幽默闲适小品的提倡者一一论语派
论语派: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因刊行《论语》半月 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林语堂,周作人,邵洵美、 章克标等。他们自称是“性灵派”与“语录体” 的继承者,以《论语》及《人间世》、《宇宙风》 等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主 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曾受到鲁 迅等作家的批评。论语派的文风在那个风沙扑面, 狼虎成群的年代是不合时宜的,但它拓宽了散文 文体探索的路子,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1936年写《还乡杂记》开始,何其芳逐步 从刻意画梦转向质朴纪实,抗战开始,特别 是到了延安以后。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 文风趋向朴实明朗。

李广田 (1906—— 1968),原名 王希爵。山东 邹平人,是 “汉园三诗人” 之一,文名盖 过诗名。《阿 诗玛》(长诗) 据傣族民间故 事整理,1960。
鲁迅书 录清人 何瓦琴 诗句赠 瞿秋白: “人生 得一知 己足矣, 斯世当 以同怀 视之。”
鲁迅整理出瞿秋白遗文,定名为《海上述林》 出版。署名“诸夏怀霜社”,“诸夏”即是 中国,“霜”为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 寓意为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瞿秋白。 “从编辑、校对、设计封面、装帧、拟定广 告及购买纸张、印刷、装订等项工作,则都 有鲁迅经办,以便使书籍更臻于完美”。 (许广平回忆)

杂文集有《打杂集》(1935,鲁迅为其 作序) 《街头文谈》(1936 )和《不 惊人集》(1937)等。 徐懋庸的杂文婉而多讽、短小隽永、辛 辣遒劲。

唐弢(1913— 1992) : 原名唐端毅, 浙江镇海人。 “唐先生做 文章,我替 你挨骂” (鲁迅)

杂文集有《推背集》(1935)、《海天集》 (1936)等。针砭时弊,抗击黑暗,反应锐 敏,议论激烈,感情浓郁,意味隽永。 借现实与历史的一点因由,生发开来,针 砭时弊,抨击旧文化,燃烧着鲁迅式的战 斗情绪。
丰子恺的散文,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且受佛教思想 影响,带有玄思色彩的,以早期的《渐》、 《秋》等篇章为代表; 一类是描写儿童情趣的,突出地表现了他的 儿童本位思想和一颗赤子之心,如《给我的 孩子们》、《儿女》、《作父亲》等;

一类是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
二、林语堂的幽默闲适小品 一)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0.3- 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 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 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 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 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 《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 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 宙风》。
三)《我的戒烟》 原载《论语》“我的话”专栏中,创作 时间为1933年左右,正是林氏“幽默为 文”高潮时的作品,题材、旨趣、行文, 都体现了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风格。
四)林语堂幽默闲适小品的创作特色 1、题材广泛,内容芜杂 2、亦庄亦谐,寓庄于谐 3、娓娓而谈、无拘无碍(familiar style;personal style)(闲谈体、娓语体;个 人笔调)


1930年9月,“左联”刊物上发表柔 石写的《一个伟大的印象》,是三十 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
3、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 阿英以“南强编辑部”的名义选编出版 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1932年4 月南强书局出版),是我国现代第一部 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报告文学选集。

1936年是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一个丰收 年。 茅盾等人发起的《中国的一日》征文运 动,选取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所发生 的事作为写作的内容。

茅盾: 与鲁迅并称《申报· 自由谈》的“两大台柱”。 杂文视野开阔,感觉敏锐,观察深刻,表现 了广泛切实的社会内容,有很强的战斗性。 散文和杂文集的有《茅盾散文集》(1933). 《话匣子》(1935)、《速写与随笔》(1935) 等。

徐懋庸(1911一1977): 原名徐茂荣, 浙江上虞人。

夏衍的《包身工》(1936年6月《光明》 半月刊创刊号)和宋之的(1914-1956, 原名宋汝昭,河北丰润人)的《一九三六 年春在太原》( 1936年9月《中流》创刊 号),标志着报告文学结束了依附于新闻 报导和旅行通讯的历史,开始成为自觉的 文学创作,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丽尼(1909一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 孝感人。著有散文集《黄昏之献》(1935) 《鹰之歌》(1936)和《白夜》(1937)。 以诗为文,善于抒情,用“我”的内心告 白直抒胸臆,率真热烈;内心感受凝聚为 形象画面,注意音韵节奏,散文诗式。 《江南的记忆》:“江南,美丽的土地, 我们的!”

著名记者邹韬奋的旅外通讯《萍踪寄 语》(三集)和《萍踪忆语》; 著名记者范长江的国内通讯《中国的 西北角》、《塞上行》。

邹韬奋 (1895-1944) 原名邹恩润,曾 用名李晋卿, 祖籍江西余江。 出生在福建永 安。创办了著 名的三联书店。 “中国韬奋出 版奖”是目前 我国出版界最 高的奖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