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业分层测评1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考纲解读】【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总结地域分异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2.生产、生活中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自主学习】写出下列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名称【考点突破】考点一: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判断下列两幅图中1、自然带的更替方向:2、自然带的延伸方向:3、体现的分异规律:4、分异基础:【规律总结】【典例分析】地理实践与自然带类型判断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突破】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合作探究】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造成南北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读上图指出喜马拉雅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类型,思考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关系?3、读图2比较“高山草甸带”在博格达峰南北两坡分布的海拔高低,并思考原因?读图1说明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有什么规律?图1 图2【规律总结】【典例分析】不同山脉自然带比较右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

1、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高低B.纬度高低C.迎风背风D.距海远近2.上面右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是()A.甲B.乙C.丙D.丁【拓展提高】比较雪线(1)读图比较博格达峰南北两坡雪线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2)读图说明珠穆朗玛峰(课本61页)南北两坡雪线海拔差异,并分析原因。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1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

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

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判断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 × )探究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国南北从4°N到53°N,东西从73°E到135°E,经纬度跨度很大,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从不同区域拍摄到的景观图片发现,我国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极大,反映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性。

对照“世界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探究下列问题。

1.下面是我国两种主要的粮食生产景观照片,你认为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模式图中的哪个数字代表的地区?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最能反映出我国什么方向的区域差异?答案甲是水稻,主要分布在⑥,我国的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是小麦,主要分布在④,我国的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反映了南北方热量的差异,南方热量充足,可以生产水稻;北方热量较差,适宜生产小麦。

2.观察下列三幅植被照片,你认为这三种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在模式图中的哪个数字代表的地区?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最能反映出我国什么方向的区域差异?答案丙是森林,分布在④或⑥地区,季风气候区(④温带季风气候,⑥亚热带季风气候);丁是草原,分布在③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或温带草原气候);戊是荒漠,分布在⑤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或温带沙漠气候)。

反映了我国东西方向水分条件的差异(或从沿海到内陆的差异)。

3.你能说出自然带模式图里②~⑥地区的自然带名称和气候类型吗?答案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⑤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温馨提示]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整体性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环境要素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思考启迪] 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在河流上、 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抬高,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①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

②联系各圈层的桥梁和纽带。

(2)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①海洋与大气之间⎩⎪⎨⎪⎧ 海洋输送热能给大气大气将动能传输给海洋 ②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体现: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①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 有机物,释放氧气呼吸作用: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③生物圈和水圈之间:植物释放水分吸收水分 水圈 ④其他形式的物质运动: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知识点一| 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 mm 。

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习笔本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习笔本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习笔本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形地貌等。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若综合题中出现要求“描述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请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以我国西北为例: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地貌多荒漠戈壁。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高纬最为明显。

自然带大体上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最为明显。

自然带大体上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从沿海向内陆往往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基础条件是水热状况的变化,自然带大体上垂直更替,水平延伸。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相似。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所以从山麓到山顶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雨林带、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冰川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即山地物种丰富的原因):纬度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垂直带谱越复杂。

3.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影响因素:①不同山体的比较: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②同一山体的比较:阳坡,热量条件好,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同一海拔气温要高于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①温度因素--低纬温度高雪线高,高纬温度低雪线低;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夏季气温高雪线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精)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精)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编制: 陈治全 审核: 徐秀芳【测试要求】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地理环境组成要素: 、 、 、 、 等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各组成要素相互、相互 ,并不断进行 运动和 交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 特征的协调一致。

案例1、厄尔尼诺现象案例2、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地貌-青藏高原隆起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 交换和 运动来实现的。

其中,能量维持地表正常运行的 ,联系 、 、 、 的桥梁和纽带。

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 ,从土壤中吸收 ,从水圈中吸收 ,制造放出 。

呼吸作用:从大气中吸收 、释放出 。

分解作用:分解 ,重新回到 圈、 圈、 圈四、桂林山水的成因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1.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

据此回答(1)~(3)题。

(1)材料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是( )A.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有毒B.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使该海域大量浮游生物死亡C.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致使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南下 (2)“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①使其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B.“厄尔尼诺”现象是生物要素的变化而引起的C.“厄尔尼诺”现象反映出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D.“厄尔尼诺”现象反映出某一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 (1)B (2)B (3)B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 D怒江是中国获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中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通过缅泰边境流入安达曼海。

【2019-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

【2019-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重难点)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教材P72~P73图3­4­4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地形图(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

(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2.等高线的判读阅读教材P73~P74图3­4­8部分,完成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74~P77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判读: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

2.作用:直观显示某一方向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

3.绘制步骤(1)绘制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各点。

(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误判断:(1)等高线图上的高度值有时可能为相对高度。

(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 )(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 )(4)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表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 )【提示】(1)×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表示高度的数字均为海拔(绝对高度),不可能是相对高度。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2地理环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2地理环
纬度)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尼罗河沿岸形成“绿色 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编辑课件
热带荒漠带
19
知识归纳
地理环境地 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
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
影响因素
编辑课件
20
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
→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
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带→温带荒漠带
跟踪训练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 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3.了解常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原因。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自主学习 互动探究 专项提能9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达标检测
编辑课件
12
纬度较高
纬度较低
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
纬度低,垂直带谱较丰富
较低
较高
不同高度,相同纬度的两座山
高差大,垂直带谱较丰富
编辑课件
13
该山位于北半球


阴坡
阳坡
根据带谱判断山体所在半球及阳坡 或阳坡为南坡,该山在北半球 若阳坡为北坡则该山在南半球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总结能力提升课件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总结能力提升课件
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01网络 体系构建 02专题 归纳整合 03高考 真题链接 04教材 练习解答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 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最后结合气 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 (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 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题组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 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 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双选)( )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5.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双选)( )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第6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第7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 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 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 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 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第8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答案:6.A 7.D 8.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docx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docx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 •南昌调研)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差异D.坡向差异2.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1. A2.B [第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序号①〜②〜⑤依次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变化,所以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A对。

海陆位置差异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变化,B错。

海拔差异彫响的是水、热因素,C 错。

坡向是非地带性因素,D错。

第2题,撒哈拉沙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是大气环流因素。

塔克拉玛干荒漠位于温带大陆气候区,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形成,是受海陆位置影响。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冋答3〜5题。

【导学号:98510087]3.①地所处白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②处自然带屮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A.年降水量变化小B.气温年际变化小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3. C4.D5.B [第3题,①地地处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气温高,降水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第4题,②地地处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儿乎没有变化,树木的生长也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大多没有年轮。

第5题,①地热带雨林的形成受到了地形、洋流的影响;③地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与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有关。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鲁教版必修1教育精品.ppt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鲁教版必修1教育精品.ppt

【提示】 (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使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延伸, 纬度方向更替。
(2)√ 一般讲,低纬度的高山垂直自然带谱发育较好。 (3)√ 地域分布规律上,叠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使地理环境更为复杂。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讨] 战士李刚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巡逻,气温-20 ℃左右,周围一片林 海雪原。而我的家乡此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 探讨1: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 【提示】 自然景观的不同与不同地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有关, 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
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 等。 (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不吻合。
正误判断: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使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延伸,经度方向更替。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受纬度位置和山地海拔综合影响。
() ()
(3)任何区域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 )
探讨2: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怎样的相关性? 【提示】 因为气候是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所以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 分布基本吻合,但是自然带的分布还受地形、洋流和水源等因素的影响,故自 然带与气候类型并不一一对应。 探讨3:我国内蒙古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带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样。因为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东南沿海,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因此,与之相 对应的自然带类型也不相同。
【提示】 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 水分条件好;加之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 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识记—基础梳理]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整体性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理解—要点突破]1.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下图为某地主要气候要素随季节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要素中,关联度最高的一组是( )A.昼长——平均日照B.气温——昼长C.降水量——气温D.平均日照——降水量2.该气候区的典型植被( )A.叶片宽薄、冬落夏绿B.硬叶宽薄、常绿长青C.针叶阔叶、参差错落D.肉茎多汁、四季生长1.A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昼长变化曲线和平均日照变化曲线具有一致性,两条曲线大致平行,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关联度最高。

第2题,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气温季节变化较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叶片宽薄、冬落夏绿的特征。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3~5题。

【导学号:98510089】3.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3.A 4.D 5.D[第3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PPT课件(上课用)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PPT课件(上课用)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材料二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材料三
高原、山地的夏菜是利用西北独特的气候资源优
势,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 (1)分别叙述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的分布特征。
(2)试分析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原因。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1.直接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思考方向 地理环境特征与 各要素的关系 满分术语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 协调一致 环境要素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 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 而动全身” 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 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其他区域
(3)你认为西北高海拔地区能否大规模生产优质夏菜?试说明 理由。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解析:(1)牧场分布特征要结合图示位置,以及材料一中不同
海拔分类来描述。(2)转场原因首先是某个固定位置的牧草不 能满足全年需要,其次是该地不同海拔牧草有较大的季节差 异。(3)可从区位条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可行或不可 行的理由
季,高山牧场气温低,冰雪覆盖;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区海拔
低,气候较温暖,利于放牧;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 前平原放牧。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可以。理由:光照强、夏季光热资源充足;可垦土地资源 丰富;可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或者不可以。理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规模种植将导致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加剧;当地劳动力不足。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2019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业分层测评1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导学号:63380130】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垂直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B.光照
C.土壤D.热量
【解析】诗中描写的是我国北方还有冰雪的时节,江南的杏花已开,描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产生的基础是热量。

【答案】 1.A 2.D
(2016·资阳高一检测)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4.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第3题,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但①③是因海拔高形成的,⑤是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

第4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3.A 4.C
(2016·葫芦岛高一检测)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5~6题。

5.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能正确匹配的是( )
A.a—④B.b—②
C.c—③D.d—①
6.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
【导学号:63380131】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第5题,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图的正确匹配:a—②,b—③,c—④,d—①。

第6题,d、b、a、c 的景观变化是沿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5.D 6.D
(2016·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

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 300 m
8.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
【解析】第7题,如图所示,丙地降水多,甲地降水少,说明丙为迎风坡,甲为背风坡,A错;丙地7月温度为1 ℃,海拔2 000米,海平面的温度约为13 ℃,甲地-3 ℃,海拔2 000米,按对流层气温递减率,海平面的温度约为9 ℃,均小于15 ℃,不可能是热带,B错;该地7月温度低,1月温度高说明为南半球,大陆西岸为寒流,C错;该山地东坡最高温为20 ℃,出现永久性积雪要求温度小于0 ℃,按对流层气温递减率6 ℃/1 000米,1 000×20/6≈3 300米,加上山
麓2 000米的海拔,海拔约为5 300 m。

第8题,甲地最低气温小于0 ℃,为温带,降水量为350 mm,降水少,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C对。

【答案】7.D 8.C
9.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导学号:63380132】【解析】解题时应根据每一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联系其气压带和风带、洋流以及气候类型来分析各自然带的名称及成因;通过读图分析各自然带在空间上的联系,归纳各种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C和H 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
(2)G和H 海陆热力差异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中纬度大陆
[能力提升]
10.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亚欧大陆的中部、阿拉伯半岛、非洲的东部,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带(俄罗斯)、热带草原带(坦桑尼亚、南非)和热带荒漠带(阿拉伯半岛),因此①③④是正确的。

非洲赤道地区东部是东非高原,地势高,水热条件不足,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形成的是热带草原带。

【答案】C
右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导学号:63380133】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解析】第11题,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由于降水量越来越小,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贺兰山以西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荒漠,则图中②为草原。

第12题,森林植被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但是我国北部季风气候区东西跨度较小,而南部季风气候区东西跨度较大,导致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答案】11.A 12.D
13.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请简述原因。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地区。

【解析】该自然带分布图综合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读难度较大。

根据图中的雪线以及纬度的分布等因素可以判断出自然带的名称。

①~⑤分别为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是不存在的。

自然带④在我国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泛。

根据46°S以及图示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美洲,A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因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答案】(1)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3)无。

该纬度全部是海洋。

(4)③温
带荒漠带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5)南美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