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圈层地理环境测试题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哪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C.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D.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
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C.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3.下列各图所示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当太阳运行至图示中的近日点时,我国长江流域的
气候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温和湿润
D.冬季低温干燥
5.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腾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洋循环 D.水汽输送7.关于下左图北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还没来临B.北京夏季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少C.北京秋季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多D.北京冬季气温持续下降,降水多
读“2008年4月18 日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图”,回答 8~10 题。

8.图中台风“浣熊”在海南岛登陆时,湛江吹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9.“浣熊”给海南岛带来的天气是
A .干旱
B .多雨
C .炎热
D .寒冷 10.下列有关“洗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洗熊”缓解了长江流域的伏旱
B .“烷熊”会造成粤东水灾,粤西旱灾
C .“烷熊”可诱发平原地区的滑坡
D .“烷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 11~12 题。

11.淮河水系参与的最主要水循环是 A .海上内循环
B .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海陆间循环
12.人们在淮河修建了多座水库, 其根本目的是
A .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B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 .调节干流的流量
D .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13.下图中表示正确大气运动的是
14. 右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15~16题。

淮河流域图
15.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6.如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18.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 .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极地附近 D. 南北纬60°附近 19.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季节位移的规律,正确的是
A.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B.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C.大致是12月22日到次年的6月22日向北移
D.大致是6月22日到12月22日向北移
20.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 .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 .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 .只有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①
② ③
② ③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 21.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流水搬运作用形成的
B .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C .河流两岸峭壁的成因按力的来源属于内力作用
D .河流两岸峭壁的成因按力的来源属于外力作用
22.关于左图中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D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3.读右图,大气对流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完成24题。

24.图中字母a 、b 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盛行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25.下列四副图中,正确表示冷锋、暖锋的是
A B C D
三、综合题(共4题,计45分)
26.读甲地区周围风向图,回答(8分)
(1)绘出甲地区四个方向(图中四点)处的风向。

(2)绘出两条等压线、并分别将1000和1010百帕气压值标在所绘 出的两条等压线上。

(3)该地位于 半球,该地目前受 天气系统控制,
在其控制之下,该地一般会出现 天气。

(4)位于不同半球的该天气系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 .天气状况
B .气压分布
C .水平气流
D .垂直气流
27.图中P 1、P 2、P 3表示三条数值不同的等线,箭头表示A
点处的风向。

完成下列要求:(7分)
(1)此天气气流位于南、北半球中 半球。


中反映的是 (高空或近地面)的情况。

(2)此系统从气压看属于 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

高度
0 -80 50 -40
20 12
60
80 丙 乙

丁 冷 暖 冷 暖 冷 暖 冷 暖
甲 东北风 西南风

南风
西北风
看属。

(3)若图上的冷、暖锋随气旋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
将经历(冷锋或暖锋)天气过程。

(4)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活动均引起降水,那么主要雨区将出现在甲、乙、丙、丁四区域中、。

28.读下面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14分)
(1)此海区属于半球,此大洋环流以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2)如果此大洋为太平洋,则a是流,b是流。

(3)如果此大洋为北印度洋,则此时为(季节),在此季节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影响,出现暴雨。

2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1)气象灾害名称:甲为;
乙为。

(2)丙为我国能丰富
区;
丁为我国某时期平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
区,发防治的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
化合物和化合物的排放。

(3)丙、丁分布区几乎不重叠,说明了
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即
()
A.降水量悬殊较大
B.工矿、人口分布稠稀明显
C.自然条件上差异大
D.地质灾害频率大小不同
(4)为什么乙在我国登陆比较频繁?主要在哪些省、区登陆?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减轻此种灾害的危害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5)图中所示,受气象灾害甲影响较小的地区是,其原因主要是。

参考答案:
1.A 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D 地壳由硅铝层(上层)和硅镁层(下层)组成,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缺失,而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3.B ②是风力侵蚀作用,③是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所至。

4.D 当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值冬季,我国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低温干燥。

5.C 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是降水。

6.A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

7.A 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上看,北京在春季的3—5月,温差达13℃,由—3℃升
至10℃,气温回升快,但3—5月的降水量却不到100mm 。

8.D 图中台风“浣熊”在海南岛登陆时,湛江位于“浣熊”的北侧,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故该地吹偏北风。

9.B 受此次台风影响,海南岛以多雨天气为主。

10.D “烷熊”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11.D 淮河是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12.C 河流干流上的水库对该河流干流的水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一般是汛期时囤积一部分洪水,枯水期时可补给河流水量。

13.A 山谷地区在白天时,因山谷上坡边缘地区地形相对开阔,受热快,气温高气压低;而山谷底部因地形相对封闭,受热慢,气温低气压高,故白天时山谷地区风由谷底向山上吹。

14.A 读图发现,该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为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系统。

15.B ①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是热带雨林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16.B 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7.D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而④是北半球的气旋,其强烈发展的结果会形成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

18.D 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即由中低纬度地区流来的暖湿气流与从极地高纬度地区流来的冷气流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在该地区形成极锋。

19.C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的,所以在每年的12月22日至6月22日之间,其应该向北移动。

20.A ①是冷却凝固作用,②是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是变质作用,④是重融再生作用。

21.BD 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流水侵蚀属于外力作用。

22.AC 从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看,该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度较低但在零度以上,降水量较少,故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35°大陆东岸,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造成的,以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主,其他有美国东南沿海地区、巴西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

23.AC 甲是对流层,其气温变化是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丙位于高层大气底部,其气温变化也是下热上冷,空气对流也比较显著。

24.BC 从图中看出,a 在南纬30°—4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 位于南纬40°—60°之间,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25.AD A 是冷锋,因为是冷气团占主动;D 是暖锋,因为是暖气团占主动,冷气团被迫后退。

26.(共12分)(1)见右图(2分)(2)见右图(2分)(3)北(2
分) 低气(气旋)(2分) 阴雨(2分) (4)C(2分)
27.(共14分,每空2分) (1) 北 ; 近地面 ; (2) 低压 ; 气旋 ;
(3) 冷锋 ;(4) 甲 ; 丁 。

28.(14分)
(1)北(2分) 副热带高压(2分) 顺(2分) (2)
日本暖流(2分) 加利福尼亚寒流(2分) (3)夏季(2分) 台风(2分) 29.(15分)(1)寒潮 台风(各1分,共2分)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2)太阳能酸雨硫氧化合物氮氢化合物(各1分,4分)
(3)A、B(2分)
(4)①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台风在这里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因此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比较频繁。

②台风登陆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台湾、海南、广东、福建等省。

③台风造成的危害有:强风会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讯设施遭受严重损失。

④重要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4分)
(5)西藏和云贵地区距离寒潮源地远,沿途高原、山地的阻挡(4分)
作者:侯建成,男,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硕士研究生,镇江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学班主任十佳,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册)。

出版《地理诗话》专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