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圈层地理环境测试题01

合集下载

2010届高考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

2010届高考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B.上地幔

C.下地幔D.地壳

【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第2题,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0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答案】 1.A 2.B

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解析】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岩石构成,被称为岩石圈。

【答案】 D

4.2009年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B.地壳

C.下地幔D.软流层

【解析】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而岩石圈指的是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

【答案】 D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7题。

5.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B.横波

人教新版必修1《1.4 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1)(附答案详解)

人教新版必修1《1.4 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1)(附答案详解)

人教新版必修1《1.4 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1)1.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 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 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

A. 横波、纵波都变快

B. 横波、纵波都变慢

C. 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D. 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3.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位于()

A. 软流层

B. 下地幔

C. 图中③层

D. 图中①层

4.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

意图,完成4、5题。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A. 软流层

B. 地核

C. 岩石圈

D. 地幔

5.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

意图,完成4、5题。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 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6.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

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此回答6、7题。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7.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此回答6、7题。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温度的垂直变化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

【答案】B

【解析】现在人们无法观测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只有通过研究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去推测地球内部状况,用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故选B。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

A.最活跃的圈层B.质量最小的圈层

C.最厚的圈层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D

【解析】最活跃的圈层为生物圈;质量最小的圈层和最厚的圈层都是大气圈;而水圈各地的厚薄不一,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故选D。

【考点】地球的圈层构造

3.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

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

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低层大气中的都含有水汽、尘埃和干洁空气,而高层空气中主要是干洁空气;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高层大气中热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增加,其中的电离层与人类的通讯活动关系密切;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大气稳定,利于飞机飞行。故选C。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4.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E、F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它们的名称依次是()

A.莫霍界面、不连续界面B.不连续界面、古登堡界面

C.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D.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12.C
13.C
14.B
【解析】
12.图中该景观属于地壳,同时,流水体现了水圈,植被体现了生物圈,空气体现了大气圈,因此图中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个数为4个,故选C。
13.自然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为生物圈,图中的花草树木属于生物圈,故选C。
14.图中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非各自独立发展变化,B正确,C错;图中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并非各个圈层均是连续而不规则,A错;图中岩石圈的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并非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能量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D错。故选B。
6.C
7.D
【解析】6.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层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读图可知,图中③表示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是岩石圈,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应为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排除A;图中②表示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应为地幔,不是岩石圈,排除B;图中④表示岩石圈之下的地幔部分,排除D。故选C。
【名师指导】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10.B
11.C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深度仅数百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所以存在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内。浅层地能是太阳辐射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地幔是地壳以下的圈层部分,该能源全年可用。故选B。

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如图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深处

B.17千米深处

C.33千米深处

D.400千米深处

解析:A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应为横波。此波在5千米深处突然加快,说明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5千米深处。

2.如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核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D 大圆、中圆和小圆属于依次包含的关系,只有D项符合。

3.某国石油机构在靠近里约热内卢海岸地区发现一深海油田,该油田是地质学家利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到的。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解析:A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传播。四幅图中只有A图中横波消失,证明碰到非固体,符合题意。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5.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解析:4.A 5.B 第4题,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深度,纵坐标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①的深度为2 900千米,包括地壳和地幔部分,故B错,从图中可知地震波的波速在①处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快,故A对。由图可知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故C错。乙波在①层的传播速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快,而①层中包括地幔部分,故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第5题,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为莫霍界面,在地面下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图中的X处在2 900千米处,故为古登堡界面,B正确。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位于上地幔部分,不可能到达X处;内核与外核的交界即②和③交界处,故C、D错。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1.岩石圈是指

A.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B.地壳和上地幔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

【答案】C

【解析】岩石圈是指由各类岩石组成的圈层,其范围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选C。【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12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界面A以上的圈层名称为,F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为,G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是。

⑵图中B界面以下的物质状态为,判断的理由是。

⑶图中自地面以下、E层以上的固体物质部分被称为。

【答案】⑴地壳(2分)地幔(2分)地核(2分)

⑵液态或熔融状态(2分)横波无法通过(2分)

⑶岩石圈(2分)

【解析】试题解析:

(1)根据地震波变化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分(上到下)地壳、地幔(上地幔上部大致80—

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地核,分别以莫霍界面(A界面,陆地下

33km处)和古登堡界面(B界面,2900km处)为界。故判断A地壳、F地幔、G地核。

(2)B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G地核,为熔融状态。

(3)E为上地幔上部大致80—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融融状态。【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3.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

D.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

【答案】D

【解析】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有双层,而大洋地壳较薄,只有单层;在地球大范

围的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低,故D项错误。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教案学案附测试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教案学案附测试题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自主探究列表分析比较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图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提问:

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其主要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

象复杂多变。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太阳耀斑爆发时,耀斑发射的进入地球电

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导致通信。

(5)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填字母)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臭氧层是在 (填字母)层。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

(2)递减

(3)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

(4)电离电磁波中断

(5)A B

【解析】

(1)从A、B、C所处的高度分析,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

(2)分析A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3)B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较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又因距地面远,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4)C层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当太阳耀斑爆发时,能释放大量能量,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导致通信中断。

(5)A层大气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运动,又因含有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2.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D层D.图中G层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
6.该景观指溶洞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对。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该景观少,A错。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缺少石灰岩地形区,该景观少,B、C错。
7.D
8.A
【解析】
7.图里亚瓦尔火山物质是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对。地球表面、地壳上部、地壳下部不是岩浆的来源地,A、B、C错。
【解析】
【详解】
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三者在图中的位置;第(2)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
(3)题.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图乙中代表岩石圈的是a+c,是软流层以上部分,A对。b+c是地幔和地壳,c是地壳,d是地核,B、C、D错。
4.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A对。不能探测大气的物质组成、水圈能量来源、地震发生的时间,B、C、D错。
5.图丙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是溶洞景观,其位于图乙中的c圈层,地壳中,C对。a位于上地幔顶部,b是地幔,d是地核,A、B、D错。
16.根据题意,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正确答案选C。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一般情况下雨带位于丁位置时可能是()

1.(2)当雨带向北推移到乙位置时我国江淮地区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1.(3)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时通常雨带推移到()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1~12月

【答案】B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每年4~5月份锋面雨带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在丁处附近 6月份锋面雨带在丙附近 7、8月份锋面雨带北上至乙附近

故选B

【答案】B

【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带北移至乙位置时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为“伏旱”天气

故选B

【答案】D

【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尚未到来丁处符合 7、8月华北地区锋面雨带到来 D正确

故选D

2.(1)在该地区降水量最大的节气出现之后的一个月内哈尔滨()

2.(2)当该地区一年中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最大的节气到来时控制上海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2.(3)形成图示①段降水量差值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昼长夜短夜渐短

B. 昼短夜长夜渐长

C. 昼长夜短夜渐长

D. 昼短夜长夜渐短

【答案】C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降水量最大的节气为大暑(7月23日左右)大暑后一个月内约为7月24日至8月23日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因此哈尔滨昼长夜短夜渐长

1.2地球的圈层结构巩固练习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地球的圈层结构巩固练习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

圈层结构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水圈是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0日16时33分在斐济群岛西南海域(南纬20.26度,西经174.30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此次斐济群岛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幔B.内核C.地壳D.外核

3.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①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①位于软流层以上①厚度不一,大陆部厚,大洋部分薄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5.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下水位的垂直变化B.物质组成的变化

C.地震波速度的变化D.内部压力的变化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古登堡面位于( )

A.①的下方B.②的下方C.③的下方D.①的上方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小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D.①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9.从火山口喷发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地球圈层练习题

地球圈层练习题

地球圈层练习题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

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关于地球圈层的练习题,以检验

您对这一主题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被分为几个圈层?请简要描述每个圈层的特点。

2. 地球的最外层圈层是什么?它由什么组成?这一圈层的特点是什么?

3. 地球的地壳分为哪两个部分?它们有何不同?

4. 地球的中间圈层是什么?它由什么组成?这一圈层的特点是什么?

5. 地球的最内层圈层是什么?它由什么组成?这一圈层的特点是什么?

6. 地球圈层的界限是如何确定的?有何依据支持这些划分?

7. 地球圈层之间发生的地质活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8. 地球圈层结构与地质灾害之间有何关联?请举例说明。

9. 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有何帮助?请提供具体

案例。

10. 地球圈层的变化对于气候和环境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通过完成以上练习题,您可以再次回顾和巩固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这个宝贵的家园。愿您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收获和乐趣!

高一地理期末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期末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期末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题(含答案)「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期末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陆部分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是()

A.33千米

B.2 900千米

C.17千米

D.5 000千米

答案 A

解析莫霍界面在大陆部分平均深度为33km。

2.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幔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答案 C

3.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A.下地幔

B.外核

C.上地幔

D.软流层

答案 B

解析软流层因横波能通过,应属固态。

4.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幔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 B

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5.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A.青藏高原

B.死海

C.马里亚纳海沟

D.贝加尔湖

答案 C

解析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地壳最薄。

6.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答案 B

解析注意熟悉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7.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正确的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答案 D

解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8.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含参考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含参考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图L1-4-1是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到距地表2900千米左右深度时完全

消失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距地表17千米左右深

度时同时减慢

D.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的快

2.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

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软流层以上)

C.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

4.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研究者在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

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B C D

假如某宇航员准备坐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可该宇航员的宇宙飞船坏了,他要穿越地心,到星球的另一面去寻找新的飞船(假设他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5~6 题。

5.在该宇航员穿越地心前,其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D.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6.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岩石圈B.生物圈C.水圈D.大气圈

图L1-4-4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

A.①为岩石圈

B.③为地壳

高一地理地球课题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地球课题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地球课题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高一地理地球课题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形象地比作鸡蛋,也可以分为三层,地球的最外层是最薄的________________,中间一层是________________,最里层是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由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把它形象地比做鸡蛋是因为,它的薄厚也像鸡蛋一样,蛋皮最薄、蛋清其次、蛋黄最厚。地球内部三层也由外向里依次增厚。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2.根据水储藏空间,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____________,最多的淡水体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淡水约有2/3储藏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地区。

思路解析: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所以地球上水以咸水为主,其中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这些淡水中有2/3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巨大冰川中。

答案:海洋水冰川水南极北极

3.读“地球外部圈层图”(图1-4-1),图中代表大气圈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球外部圈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图1-4- 地球外部圈层图

思路解析:从地球的外部到内部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为外部圈层,在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

一、单选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B.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D.增强④过程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减弱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4.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增强

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下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区域中,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

A.沙漠内部B.沙漠边缘C.绿洲内部D.泥沙淤积的河床

6.柽柳的生长发育能够形成灌丛沙丘的主要原因是()

A.根系发达B.抗风沙C.耐旱D.耐盐碱

7.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A.沙丘活化B.土壤水分条件改善C.气候趋于干旱D.植被覆盖率降低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哪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C.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D.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

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C.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3.下列各图所示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当太阳运行至图示中的近日点时,我国长江流域的

气候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温和湿润

D.冬季低温干燥

5.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腾

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洋循环 D.水汽输送7.关于下左图北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还没来临B.北京夏季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少C.北京秋季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多D.北京冬季气温持续下降,降水多

读“2008年4月18 日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图”,回答 8~10 题。

8.图中台风“浣熊”在海南岛登陆时,湛江吹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9.“浣熊”给海南岛带来的天气是

A .干旱

B .多雨

C .炎热

D .寒冷 10.下列有关“洗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洗熊”缓解了长江流域的伏旱

B .“烷熊”会造成粤东水灾,粤西旱灾

C .“烷熊”可诱发平原地区的滑坡

D .“烷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 11~12 题。 11.淮河水系参与的最主要水循环是 A .海上内循环

B .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海陆间循环

12.人们在淮河修建了多座水库, 其根本目的是

A .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B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 .调节干流的流量

D .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13.下图中表示正确大气运动的是

14. 右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15~16题。

淮河流域图

15.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6.如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18.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 .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极地附近 D. 南北纬60°附近 19.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季节位移的规律,正确的是

A.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B.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C.大致是12月22日到次年的6月22日向北移

D.大致是6月22日到12月22日向北移

20.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 .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 .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 .只有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①

② ③

② ③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 21.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流水搬运作用形成的

B .河流两岸的峭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C .河流两岸峭壁的成因按力的来源属于内力作用

D .河流两岸峭壁的成因按力的来源属于外力作用

22.关于左图中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D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3.读右图,大气对流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完成24题。

24.图中字母a 、b 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盛行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25.下列四副图中,正确表示冷锋、暖锋的是

A B C D

三、综合题(共4题,计45分)

26.读甲地区周围风向图,回答(8分)

(1)绘出甲地区四个方向(图中四点)处的风向。

(2)绘出两条等压线、并分别将1000和1010百帕气压值标在所绘 出的两条等压线上。

(3)该地位于 半球,该地目前受 天气系统控制,

在其控制之下,该地一般会出现 天气。

(4)位于不同半球的该天气系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A .天气状况

B .气压分布

C .水平气流

D .垂直气流

27.图中P 1、P 2、P 3表示三条数值不同的等线,箭头表示A

点处的风向。完成下列要求:(7分)

(1)此天气气流位于南、北半球中 半球。图

中反映的是 (高空或近地面)的情况。 (2)此系统从气压看属于 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

高度

0 -80 50 -40

20 12

60

80 丙 乙

丁 冷 暖 冷 暖 冷 暖 冷 暖

甲 东北风 西南风

南风

西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