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基础课件:03运动生理1-运动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基础》PPT课件

《康复医学基础》PPT课件
• 2000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科学论坛(GSF),批准建立以美国为首的 国际性神经信息学工作组(NI-WG)。21世纪-“脑的世纪”,深远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a
12
• 2001年9月中国科学家加入了OECD-GSF-NI-WG,中国正式成为该组织的第20个成员国。
• 2001年10月中国组开展“中华人类脑计划”研究项目,“针刺与神经信息学研究”是核 心内容之一,结合脑功能成像和脑电信息分析的研究是主要方向。
–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 2001年5月经世界卫生大会定稿后正式公布
•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
• 激活脑潜能--- 意识能 – 动——养形 – 静——养神
a
40

• 运动学 • 神经学-心理学-精神学 • 功能学观点
小结
a
41
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恩格斯
a
42
感谢下 载
a
43
a
34
第四节 残疾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 WHO残疾分类标准 • 1、病损分类
– 智力;心理;听力;语言;视力;内脏;骨骼;多种 综合。
• 2、失能分类
– 行为、语言交流、个人生活自理、运动、身体姿势和 活动、精细活动、环境适应、特殊技能、其他活动。
• 3、残障分类
– 识别、身体、运动、职业、社会交往、经济上自给
人”,强调people first

康复医学基础PPT课件

康复医学基础PPT课件


职业康复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一个工作安置 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们能否体现人的 价值和自尊,能否重返社会,实现人的权利。 职业康复体系包含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 培训和就业指导4个方面的内容。
16
(5)社会康复:

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推进医学、教育、职 业康复的进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让残疾人能和健全人一样充分参与正常的 社会生活。
46
3)Handicap(残障、残废)


由于残损和残障,限制或阻碍了患者在正 常范围内履行社会职责、完成社会工作。 特征:是社会水平的障碍,不仅影响患者 的自立,还造成患者经济、职业和社会方 面的不利。
可分为:①定向识别(时、地、人)残障;②身体自主 残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动残障(废);④就业残 障;⑤社会活动的残障;⑥经济自立残障;⑦其他残障。
39
(一)定义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 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 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 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 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残疾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学,主要研究残疾的发生和 发展的规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后果、流行病学特征、 预后判断、康复评定、预防与治疗,是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4
康复医学 康复预防学 康复医学基础学 康复功能评定
包括运动学基础、神经解 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医学工程学基础等。
包括运动学测定、电生理学 测定、心肺功能评定、代谢 及有氧活动能力测定、心理 学测定、语言交流能力测定、 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 评定等 突出以功能训练为核心的 运动医疗、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康复护理、康复 医学工程等

康复医学概论3-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康复医学概论3-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面: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 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以解剖姿势为准
2.关节运动的基本术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屈和伸 内收和外展 内旋和外旋

旋转
屈和伸:冠状轴、矢状面
内收和外展:矢状轴、冠状面
内旋和外旋:垂直轴、水平面
3.关节运动的自由度


单轴关节:指间关节
双轴关节:鞍状关节 三轴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肌力:肌肉收缩时的最大力量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横截面积
肌肉的初长度 运动单位的募集

肌力和肌耐力的区别: 肌力是肌肉的最大力量,决定瞬间爆发力 肌耐力是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5.肌腱和韧带的运动生理

肌腱和韧带均由致密结蹄组织(胶原纤 维)构成,弹性差,血供差,损伤后因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不易愈合。
临床常见肌腱、韧带的损伤

前后交叉韧带断裂 内外侧副韧带断裂 跟腱断裂

( 多由运动损伤导致)
肌腱、韧带的愈合

1.炎症期 2.增殖期

3.成熟期(重塑行期)
骨的生物力学

垂直应力是骨的正常生理所必须的


应力过大→骨质增生
应力过小→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适当应力
骨折的愈合
(四)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运动是中枢神经最有效的刺激形式,所有的 运动都可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 传入 多次重复训练是条件反射的综合,随着运动 复杂性的增加,大脑皮层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 和条件反射,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 应性都得以提高 运动可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锻炼人的意 志,增强自信心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课件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课件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二)肌肉的生物力学
1. 运动对骨骼肌类型的影响
• 骨骼肌纤维分型及特性: 白肌(快肌) • 收缩速度 红肌(慢肌) 快速强酵解型 • 收缩和代谢特征 快速强氧化酵解型 慢缩强氧化型
骨骼肌纤维分型及特性
肌肉类型
白肌(I型) (快速氧化酵解) 白肌(II型) (快速氧化酵解) 红肌 (慢速氧化)
和复合载荷 • 根据骨骼受载后的变形,可将其分为拉伸、压缩、 剪切、弯曲和扭转等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2.机械应力对骨生长的影响
• 应力对骨的强度和功能的维持有积极的意义, 应力对骨的改变、生长和吸收起着调节作用 • 骨骼都有其最适宜的应力范围:应力过低,会
使骨吸收加快,造成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
应力过高,可引起骨质增生
氧亏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四)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五)运动对代谢的影响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一)骨、关节生物力学 (二)肌肉的生物力学 (三)肌腱和韧带的生物力学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一)骨、关节生物力学
1.骨受载荷形式
• 骨骼系统承受着各种形式的载荷作用。可将作用
于骨的载荷分为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第三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三、制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康复原理
重点难点
• 掌握
1.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2.应力对骨生长的影响,骨骼肌运动形式 3.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运动中肺通气和肺换气 2.人体力学杠杆,骨骼肌类型及特性,骨骼肌的分型 3.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运动与氧耗 2.制动的康复原理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PPT课件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PPT课件

编辑版ppt
21
(四)运动对关节代谢的影响
关节骨的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活动 时的加压和牵伸,站立位的重力使关节骨 受压,肌腱的作用在于牵伸。这两种力直 接影响关节的形态和密度。
编辑版ppt
22
(五)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1、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骨骼的密 度与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上的力,运动可 增加力,可刺激骨生长、骨量增加。
编辑版ppt
11
在运动方式方面,动力性运动时, 由于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总阻力 变化不大,故血压升高,但以收缩压 升高为主;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 增加幅度较小,但由于肌肉持续收缩 压迫血管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使外 周总阻力升高,故血压升高以舒张压 为明显。
编辑版ppt
12
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编辑版ppt
17
此外,经过训练的运动员, 其心肌纤维也会变粗变壮, 使心肌收缩力增加。
编辑版ppt
18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 产生良好的适应性,还可以使心血管系 统调节机能得到改善。训练有素者的心 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运 动开始后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以 适应运动的需要,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 动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可发挥心 血管系统的最大机能潜力,充分动员心 力贮备,运动后恢复期短。
编辑版ppt
3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三)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四)运动对关节代谢的影响 (五)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六)运动对肌腱的影响 (七)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八)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编辑版ppt
4
化: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满足肌肉组织的氧耗同时运走过多的代谢

2024年康复医学基础课件

2024年康复医学基础课件

康复医学基础课件一、引言康复医学是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病、伤、残者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康复医学基础课件旨在为广大康复医学从业者、学者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康复医学基本概念1.功能障碍: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参与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或缺失,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2.康复:通过综合、协调的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使病、伤、残者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实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3.康复医学: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病、伤、残者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专科。

三、康复医学基本内容1.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性质、程度、范围、发展趋势和预后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2.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根据康复评定的结果,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以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对病、伤、残者进行生活照顾、康复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护理工作,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4.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应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病、伤、残者设计和制作辅助器具,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5.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是将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社区,为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服务,实现病、伤、残者回归社会。

四、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1.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康复医学已经成为我国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2.康复医学的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康复医学的科研、教育和医疗服务。

康复医学导论第三章课件

康复医学导论第三章课件
1 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 2 骨骼肌的生物力学 3 肌腱和韧带的生物力学
第四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
骨康与复关原节则的生物力学
1 骨骼生物力学
骨骼的组成 骨的载荷形式 机械应力对骨生长的影响
2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四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
骨康骼复肌原的则生物力学
1 运动对骨骼肌类型的影响
反射按一定顺序规律性地出现、消退或保留。反射的推迟出现、 低水平反射的推迟消退或保持终身多属异常现象。
脊髓水平的反射多在出生2个月后消退;延髓水平的阳性支持 反应和颈紧张性反射多在3个月以后开始出现,8个月后消退;中 脑水平的迷路及视觉翻正反射多在1~2个月时出现,并持续终身; 大脑水平的平衡反射多在半岁以后开始出现,出现后持续终生。
3 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制动对骨和关节的影响
第四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
制康动复对原机则体的影响
4 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5 制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6 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7 制动对皮肤的影响 8 制动对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
第四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
第三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神经学基础
运动的发育 小儿运动的发育
3. 知觉运动的发育 是指使知觉与其相应的运动变得协调的过程,学习是知觉运 动发育的主要方式。 康复中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知觉运动水平,以改善动作和行为, 提高智商等。
第三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神经学基础
运动的控制 大脑皮层运动区
按Brodmann分区系统, 大脑皮层被分为52个区。能引 起肌肉运动的区域称为运动区, 中央前回(4区、6区)是主要 的运
第三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神经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课件

《康复医学基础》课件
《康复医学基础》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 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 康复医学的实践与应用 • 康复医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康复医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康复评估、康复治疗 、康复预防以及康复教育的医学专业。它 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遭遇各种疾病或损伤 后,如何通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 疗法以及心理疗法等手段,恢复身体、精 神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康复医学
现代康复医学在20世纪中期得到了 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脑卒中、骨折 、脊髓损伤等康复领域取得了重大 进展。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通过各种手段帮助患 者恢复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
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康复医学的治疗,可以减 少长期住院和昂贵的医疗费用 ,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
提升社会福祉
康复医学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 ,还关乎整个社会的福祉。一 个健全的康复医学体系能够为 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
和有活力的环境。
02
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康复医学的医学模式
以患者为中心
康复医学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注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倡 导患者主动参与疾病康复过程。
全面康复
康复医学旨在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包括身体、精神、社会和 职业等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1
02
03
儿童脑瘫康复
康复医学可以帮助儿童脑 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 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 量。
儿童孤独症康复
康复医学可以帮助儿童孤 独症患者恢复社交能力和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 质量。

康复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康复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机械应力对骨结构的影响
机械应力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生理平 衡,在平衡状态,骨组织的成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的活性是相同的,当应力增大时成 骨细胞活跃,引起骨质增生,承载面增大, 使应力下降,达到新的平衡。当应力下降 时破骨细胞再吸收加强,骨组织量下降, 使应力增加。
骨的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
应力——应力表示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 反应,即外部载荷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负荷。
骨组织的结构
骨骼由骨密质和骨松质组成,其区别在于孔隙率不 同。 孔隙率:指非矿物组织所占骨组织的比率,以百分 比表示
骨密质 孔隙率 5%—30% 承受更大的应力 应变2% 骨松质 孔隙率30%—90% 承受更大的应变7%
不同加载形式的骨性能
1.拉伸 拉伸载荷是自骨的表面向外施加相等而相 反的载荷,在骨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应变。
骨组织的加载荷变形曲线
非弹性区
C
D
断裂点

B

屈服点
弹性区
能量
A
D’
变形
骨的力学性能
强度和刚度是骨的重要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载荷变形曲线上弹性范围内 任意一点的应力对应变的比值,即材料的 刚度,亦即弹性区的曲线斜率。 在曲线上,由载荷和变形显示的强度,用 极限断裂点来表示;由能量储存显示的强 度,用整个曲线下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Pre-OP
After-OP
1 year
体育活动中骨骼的受力形式及其强 度
骨骼承受压缩载荷的能力最强;弯曲载荷 通常是在骨骼起杠杆作用时出现的;拉伸 载荷常见于身体悬垂姿势中,骨的两端受 到反向拉力;骨骼的扭转强度最小,因而 过大的扭转载荷容易产生扭转性(螺旋型) 骨折
肌肉活动对骨骼应力分布的影响

康复医学基运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康复医学基运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肩部
(3)肩胛骨的伸缩: 前伸—前锯肌 胸小肌
后缩—斜方肌 菱形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肩部
肩带及其运动
(1)肩胛骨上提与下降: 上提—肩胛提肌 斜方肌 下降—斜方肌 胸小肌 前锯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肩部
(2)肩胛骨的旋转:
上旋—斜方肌 前锯肌
下旋—菱形肌 胸小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四)踝足部
跖屈:小腿三头肌 背伸:由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内翻: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趾长屈肌
外翻:腓骨长短肌 第三腓骨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心血管系统
1、基础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 ↓ 2、血浆容量↓,血小板聚集,血粘度↑,
易发生静脉血栓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心率增至100次/min;中等量时,心率可达150次/min;极大 量时,则心率可超过200次/min。这一线性关系,使临床上用心率 来衡量运动强度成为可能。 心率的变化如仅用神经阻断迷走神经的影响(如应用阿托品),最 多也只能加快30~40次/min。因此,必然还同时存在有交感神经 的作用,而运动中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和体温升高,均可使心 率加快。
运动中提高肌肉摄氧能力
在安静状态下,血液流经每克肌肉的流量极低,这是因为骨骼肌中 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张力(迷走神经兴奋),以促进血管收缩。 但运动一开始,这种张力很快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即使在刚开 始运动后的数秒钟内就已出现,因而血管很快舒张。
在这种作用中自主神经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局部其他的作用因素还有:①局部组织的氧张力降低。②二氧化碳
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一、运动中的能量消耗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如在剧烈运动中,肌肉
的能量消耗可为安静时的 120倍或更多; 但在强度较 低、持久性运动中则为安静时的20~30倍。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即刻能量 ATP - CP系统 短时能量—乳酸系统 长期能量—有氧代谢系统
(一)糖类代谢 肌糖原是运动中的主要能源,随着运动方式、强度、时
间、饮食条件、训练水平和周围环境不同而变化。 在一定强度的运动中,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降解较快。
通常在任何时间内,运动强度越大,肌糖原利用越多。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二)脂肪代谢 人体内脂类包括三酰甘油、胆固醇酯、卵磷脂、核糖脂等。 三酰甘油的主要功能是可以随时经分解释放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二、运动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人体营养素有大营养素(主要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和
小营养素(指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虽然这些营 养素在康复治疗中均极为重要,但在代谢中则仍以大营 养素的作用更为明显。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运动时心搏出量保持不变或增加也极为重要,影响心搏出量的主要
因素有心室收缩力、左心室流出通道和血管的阻力、回心血量。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2.心排血量(心输出量) 运动中必须保持高心脏排血量,以保证肌肉、呼吸和全身脏器的需
张力提高。③乳酸堆积。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由于肌肉系统中血管的总容量极大,若完全扩张,则可超过全身血 总容量。因此,在作功肌肉血管开放的同时,其他脏器血管相应收 缩,使血液重新分配。
在正常安静情况下,内脏器官(心、肝、肾、脾、胃肠)接受的血 流量约为3.0 L/min,而皮肤为0.25 L/min,肌肉为1.0 L/min。 运动时,肌肉血液量大量增加,这样可使作功肌获得较多的血流, 以摄取较安静时高达50~75倍的氧量。
运动的生理效应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生理学
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运动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运动对内分泌的影响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骨关节的影响 运动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运动对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中等运动强度可使心排血量增加3倍,其综合的结果可使作功肌获 得大量氧的能力。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运动中的循环调节 1.心率和心搏出量 在运动中,心脏每分钟排血量的增加或维持,可通过增快心率或增
加心搏出量或两者均增加的形式来达到。 在轻至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改变常与运动强度一致。轻量运动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四、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当持续运动数秒钟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就会出现复杂
的功能调节,其调节程度取决于运动的强度。这种调节 主要在于满足运动肌群氧的需求和废物的清除,从而维 持正常的肌肉工作环境。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要。安静仰卧时成人每分钟心排血量是4~5L,站立时略有减少, 运动中增加,增加的量是根据不同的运动强度而定,健康人每分钟 排血量可增至20L左右。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3.静脉回流 运动时,因骨骼肌血管床扩张而引起大量血流灌注,若没有相应的
代偿机制常可妨碍静脉血回流。因为静脉管壁较薄,且有静脉瓣, 故可阻止血液逆流。当肌肉收缩时,静脉受挤压,迫使血液向心脏 流动,而肌肉舒张可使静脉重新充盈。这样反复挤压,产生“按 摩”效应,可防止血流的淤积。
酸立即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形成血浆游离脂肪酸。血浆游离脂肪酸 是人体的重要能源,其来源有血浆脂质、细胞内甘油酯和卵磷脂 池、肌纤维间脂肪组织中的三酰甘油池。 脂肪酸是安静时和轻至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后阶段ATP形成的主要能 源。例如,在4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脂肪酸的氧化约占肌肉 能量来源的60%。同时,运动可提高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脂酶的活 性,加速富含三酰甘油的乳糜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因此,运 动可降低血脂,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三)蛋白质代谢 在耐力型运动中,蛋白质在能量底物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亦具有重
要作用。为提供能量,氨基酸(主要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 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必须先脱氨转变成可以进入能量释放通路 的形式。 肝脏即为脱氨的主要部位,骨骼肌中也含有从氨基酸中移走氨基并 转变成其他化合物的转氨化过程中的酶。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医院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三、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人体肺泡约有30亿个,肺泡壁即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和血管中气体交
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比身体其他器官有更丰富的血液供 应,无数毛细血管与肺泡密切相依,使气体极容易在肺 泡和血管之间进行弥散。 在安静时每分钟约有250 ml氧进入血管,约200 ml二氧 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而被呼出,在运动时这种能力相 应增大。肺通气的主要功能即在于,无论在安静或运动 时都能维持最佳的体内血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