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4:7 辛弃疾词两首· 醉花阴 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醉花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盗墓者李寻欢和唐婉拒的爱情故事。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针对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醉花阴》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目标1. 了解《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1. 介绍《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作者——李公益。
简单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此外,也可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和国内外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0分钟)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的内容,针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组,并对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探讨。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情感变化、事件发展等重点进行阅读和分析。
3.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例如,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主题、生死观、人性态度等内容,都可以成为探究的重点。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解读。
4. 练习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0分钟)教师可以从小说中选取一篇片段,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解读、分析等多种方式的阅读练习。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评估方法1. 出卷测试2. 课堂讨论3. 课后阅读练习教学评价标准1. 按时完成作业2. 课堂表现积极3. 课后读书心得和交流记录4. 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5. 能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6.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所提高总结通过本文所介绍的《醉花阴》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该作品的教学,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魅力通过对《醉花阴》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_醉花阴 教案1人教版必修4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二.赏析词文: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自由读2、齐读3、引导断句4、请同学读5 、再齐读词意: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教学目标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案
醉花阴一、教材分析:《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
词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画面把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是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思念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方法方法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词我觉得可以综合运用三个方法:组内自由讨论法;个人独自领悟法;朗读演绎法。
同时借助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播放姜育恒《梅花三弄》的Flash片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故事。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2、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对照注释理解词义,划出难懂的字词准备小组内讨论。
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觉得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交流。
为了保证问题的质量,每个小组只能提一个问题。
一组:“凉初透”的“初”?二组:刚刚。
三组:开始。
师:到底是什么,再讨论一下。
三组:“开始”好一点。
写出夜半时分凉气开始加重,诗人已经觉得寒意阵阵了。
师:是呀,“初”是有“刚刚”的意思,比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
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
第一组问题提得好,别的组加油。
七组:“消金兽”的“消”六组:消失九组:消融师:为什么想到消融?生: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导思: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2.能力提高
3.课堂体验
课后练习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符合词人的心境。
永昼:表面上写时间没有尽头,为什么觉得时间没有尽头呢?因为词人当时孤独无聊。借景抒情。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导学: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适用班级:高一2、适用课时:3课时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红楼梦的情节和主题;学习《醉花阴》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
难点:领会小说的神韵,把握文学语言的精髓;提高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醉花阴》的叙事技巧和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提高古文阅读的阅读技能。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红楼梦情节和文化内涵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活动1、导入(1)借助图片、段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红楼梦》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情节和主题。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中喜爱的片段,并从中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2、学习(1)师生共读《醉花阴》,注重指导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让学生感受小说的神韵和富有情感的生动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讨论《醉花阴》中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并在班级范围内展示。
(3)针对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的困难,设置练习环节,进行词汇背诵、文言文翻译等练习。
同时,教授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归纳总结(1)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促进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归纳大家的共同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形式课堂笔记、小组展示、练习答案和课后作业。
2、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评价小组展示的有效性、学生们的讨论质量和练习效果。
3、方法评估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脑2、教学资料《红楼梦》相关读物、学生课本、教师教案、练习册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红楼梦》基本情节和主题,并学习《醉花阴》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醉花阴》是一首唐诗,写作者刘禹锡在长安城的花园中遇到沉醉于花香中的友人,情深意浓,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之情。
这首诗在唐代即为名作,被后世广为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高中文化课中,此诗被列为必修四的范围内,教师要进行相关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整体分析《醉花阴》全诗十分简洁:前四句描述花园中的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述了诗人与友人相遇的情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描写则是诗人心境的直接反映,后四句为诗人内心的感受,描绘出他对友人的深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句句传神,诗句质朴自然,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诗句分析1、“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是整首诗的开头,而且也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意思是说,在这个落花的季节里,我又遇见了你,也就是指友人。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诗也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所在,它比喻了诗人醉酒后的梦境,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通过学生的解读,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剑、灯、梦等元素所代表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学习到醉酒后的诗歌写作技巧和韵律。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诗描绘的是编钟、编磬、钧瓷和建筑、园林植物等领域的中国文化,教师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
三、诗歌鉴赏1、探究文化背景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授唐代花鸟观赏、唐诗派别等文化背景,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诗歌文化的兴趣。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分析诗歌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情感入手,通过艺术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吸收新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读懂和欣赏唐代的优秀诗歌。
3、理解作品价值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唐诗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对于文化艺术、心灵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李清照词两首第一首。
【设计思路】目前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优美的古典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言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力,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本词,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来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使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难点】深人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拓展阅读、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导入本课播放李清照《一剪梅》视频课件。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李清照《一剪梅》的歌曲,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二、词人简介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三、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
教案: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7.醉花阴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温故知新,从初中学过的李清照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入。
具体设计为:学生回忆原词,齐背《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师引导: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少女时期,从词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常常和朋友一起饮酒游玩,过着幸福无忧的快乐生活。
那么下面这首词作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大家齐读后找一个同学回答。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教师引导:是的,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李清照也有了少女时代爱情的萌动,这首词就是她真实内心的写照。
这些词作都是对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和最快乐的生活的反映。
这些词作让我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年轻是那么可爱。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怀恋!然而,法国作家缪塞却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眼泪和愁情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但读到了千古文人的真性情,也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而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尤其善于写愁写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进她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二、听录音,正字音,理思路,习诵读三、夯实基础(一)字词知识永昼:悠长的白天。
瑞脑:即龙脑香。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黄花:指菊花。
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装。
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教学设计与反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二单元第七课)作者:江西东乡一中胡素珍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课文《醉花阴》在单元中的文本价值:注意时间变化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语言上注意口语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李清照并不陌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该有所了解。
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较少。
另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的生平以及她的创作主题、风格特色,理解词作的思想情感。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驭节奏,真正学会诵读,通过词的意象品析词的意境。
3、探求、发掘李清照词作中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从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感受意境和思想。
2、领略婉约词风,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个性化的解读名篇名句。
五、教法分析1、鉴赏与诵读结合。
(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美读----悟读)2、问题讨论、自主探究法。
(力求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相结合,引导学生领悟、品评词作内涵,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3、多媒体教学。
(激发兴趣,更加激起学生的心灵震撼,诗化自己的情感;加速理解词作的进程)六、教学程序第一步激趣导入——永恒的记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第二步走进作者——乱世中的美神1、作家作品2、写作背景第三步解读文本——相思的愁苦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听读----细读----美读----悟读(一)听读---找愁调学生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之《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作,词中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
词人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写出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诗词的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
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
因此我把《醉花阴》教学目标定为:a、在朗读中感悟词中蕴含的相思之愁;b、品析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c、背诵全词。
教学难点及重点:a、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意象入手,慢慢品析情感。
b、能够把握好节奏停顿、音调升降去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醉花阴》教案 新人教教版必修4(精品教学设计)
全词流露出对 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三.朗读·体悟
(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
四.赏析文本
(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
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醉花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读诗词:选李清照前后期的几首词品读感受,探究时代与人的经历与情感在词作中的反映。
2、解读意象谈人情:参照李清照词中的“黄花”“瘦”“病”“酒”“雁”等多个意象,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体会其情感。
3、在诵读涵咏中体味李清照词和谐的艺术张力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导入课题。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2、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醉花阴》名师教学设计
《醉花阴》名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①梳理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知识。
【文言实词释义】②积累、体验古代诗词用词技巧和规律。
【分析表现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①解读意象,感受形象,感悟作者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②感受两首词的情感脉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人生境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易安词婉约雅致之美,感悟作品反映出的作者的人生情怀。
【鉴赏语言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①感受并理解李清照词不同于苏轼词的音律之美。
【鉴赏语言风格】②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及其对南宋词人的影响。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教学设计(一)教学建议1.诗歌欣赏,诵读是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教学时,老师切不可脱离读而析,亦不可为读而读,而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赏。
2.这两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节奏舒缓,感情深沉,语意悠长。
若学生诵读时忽略情感或偏离了作品的情感走向,老师一定要用示范来加以引导。
3.教学思路和方法方面,可以“愁”字为教学切入点,解读文本当中的意象、典故,带领学生感受诗情,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赏析其妙处。
4.需要注意的是,李清照南渡前和南渡后词风迥异,这两首词分别是两种词风的代表作品,而且两首词中都有相同的典型意象:风,酒,黄花,但这三个意象在两首词中的形象和意味都不一样,反差特别强烈。
老师在讲解诗意时,可以用对比阅读赏析的方式,将两首词放在一起讲授,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李清照词风的变化。
5.南渡文化对宋词的发展影响甚大,北宋词人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
南宋词适逢时代风云际会,词人极尽安排之能事,其词旨若隐若现,别有寄托,门径俨然,句法章法可圈可点,警策动人。
这种影响在李清照两首词上表现得也非常突出,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解读品味。
(二)教学示例【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选篇为李清照《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宋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7.《醉花阴》教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1)初读——读基调。
由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这是学生初步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过程。
(2)再读——读意象。
此过程要求学生听读(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标注抒情意象。
(3)三读——读情感
这一过程由学生分组朗读。在读的时候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着在词中找一找表达这一心情的字”。
这一次我们试着不看书本,把这首词背诵下来。
小结
现在我们来总结下今天的课程。我们首先明确了李清照在这首《醉花阴》中表达的情感是愁,而这个愁是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为了理解这份相思之愁,我们解决了4个问题:因何而“愁”、朗读析“愁”、再读说“愁”、最后的两处黄花两处愁,通过黄花这一意象和李清照另一首《声声慢》的中表达的愁情作了比较,声声慢表达的愁是愁苦、凄苦,醉花阴表达的愁是因相思而产生的闲愁。
难点教学方法
1.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采用诵读、引导、探究等方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出身名门气质娴雅;她,诗文书画无不通晓;她,曾生活幸福爱情美满;她,又不幸经历离合丧乱;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存世作品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今天,让我们跟着这首醉花阴,去领略她的非凡才情。
(3)这三句,自古被称为绝妙佳句,今天我们要说说,“人比黄花瘦”好在哪里?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4)菊花
仔细观察菊花,它很“瘦”。菊花的“瘦”从何而来?菊花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这里,人比黄花瘦,女词人被相思之情折磨的清瘦,憔悴。这个瘦,应该是上片“愁”结果,为什么瘦?因为有“愁”。愁,看不见摸不着,是抽象的,但是现在我们觉得好像能看得见能摸得着了。我们从哪里看见,从哪里摸得着的?瘦,人的瘦和花的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这两首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知李清照之“愁”。
2、品味意象,挖掘意象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对比探究,把握“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情感的细腻、丰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2新设计采用对比阅读,在对比中感知李清照的“愁”3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但是,我所执教的班级是理科班,他们基本都属于“豪放派”,对李清照这种婉约派的作品,学生接触较少,对意象的解读、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阻碍。
4重点难点重点: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知李清照之“愁”难点:品味意象,挖掘意象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对比探究,把握“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激情导入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枝女儿花“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讲授】初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采取名家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初读感悟作者的情感,完成下表。
题目直抒胸臆感情醉花阴声声慢【活动】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两首词中的相同意象并比较,结合意象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
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讨论,结束后展示,教师做适当点拨。
酒:重阳佳节本就有饮酒、登高的风俗,《醉花阴》中作者“东篱把酒”一个“把”字描摹出李清照自斟自饮的情态,虽是借酒来排遣心中的孤独落寞,但同时我们也能窥见作者的雅兴。
而《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酒已成御寒暖身的手段,也抵御不了黄昏时的疾风,酒未必是淡酒,愁情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醉花阴》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科目:语文年级:高中二年级教学题目:醉花阴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本词的创作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文本研究方式。
过程与方法:把握词作中的意象,体会由意象营造的意境,鉴赏其作品的婉约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怀,体会词作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把握词中的意象与意境,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怀,体味古代深闺女子的无奈愁绪。
四、课的类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设计(4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1.提问三个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填划线部分,回顾之前所学内容:(3分钟)目前我们已接触过不少的诗词名家。
如曹孟德写下《短歌行》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如李商隐一句“可怜此恨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隐晦迷离、耐人寻味,再如稼轩回忆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饱含昔盛今衰的不甘无奈。
2.借助以上内容,引入本课所讲:(2分钟)教师从性别层面上来讲,这些名家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男性教师那么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她就是李清照。
在男性掌握着话语权的封建社会,作为女性能够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她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知人论世(10分钟)教师阐释知人论世含义: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请谈谈自己目前对李清照的认知(2分钟)教师介绍作者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被称作才女,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婉约派代表作家,作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播放电视剧<知否知否>主题曲,加深学生印象)。
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强烈的亡国之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醉花阴》被安排在高二的下半学期,这个时候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对于学习宋词的方法还没有系统地掌握,但是对简单的诗词可以做到自行鉴赏。
所以教授这首词的时候,教师要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展开,重引导,结合学生已有的或者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感体验和经验,通过颂读、品读、改写的方法,了解并掌握理解、分析和鉴赏宋词的方法。
也要通过学习宋词的写作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运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写出诗化的散文语言。
教师上课时需要充分带动学生思考、参与课堂,通过音频图片教学资源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体会感情。
二、教学目标●体会词人的情感、把握表达情感的方式、背诵全文●通过吟咏、品读、改写的方式学会鉴赏诗词三、教学重点愁情的鉴赏四、预习任务以学案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自读本词并了解写作背景五、具体教学过程课时安排:30分钟导入:“有一个女子她从宋词中走来,却在战火中离去;她有着豪放与柔情,却一生经历磨难;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女子便是——李清照!”(一)吟咏诗韵学习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诵读,在这一环节就是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词的感情。
主要活动是:学生齐读,教师播放朗诵音频,学生自读以及学生代表展示。
通过多次听与读,学生可以准确把握住词中的基本感情——愁。
以“李清照为何而愁”引入本词的写作背景以及李清照的基本知识(PPT、学案上均有呈现),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李清照在写作《醉花阴》的前一年就不得不与丈夫赵明诚分别,“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新婚燕尔分别。
让学生了解此时李清照的愁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有助于后续的分析鉴赏。
(三)品读幽情这个环节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归纳方法。
为此特意设计了小组活动:个人自行鉴赏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词人是如何写愁的?请找出关键字词加以分析,并归纳写愁的角度。
鼓励同学们自己先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主要抓住表现愁绪的关键字词,并去思考作者写愁的角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为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幻灯片】
2.背景介绍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幻灯片】
3.解题
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
1.【提问】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提问】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明确】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幻灯片】
四、合作探究
1.【提问】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幻灯片】
2.【提问】“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好在哪里?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幻灯片】
3.【提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好在哪里?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幻灯片】
4. 【提问】“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在哪里?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1.背诵全词。
2. 当堂检测: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幻灯片】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