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管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理论框架;3. 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3. 组织与管理- 组织结构和设计- 管理决策与计划4. 领导与管理- 领导理论与实践- 激励与激励理论5. 控制与管理- 控制过程和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6. 策略与管理- 组织竞争优势的建立- 战略规划与执行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理论和应用。
2. 研讨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问题探讨,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 期末项目: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并展示实际解决方案。
4.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的简答题或论述题测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书目1. Daft, R. L. (2014).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2. Robbins, S. 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Pearson.3. Stoner, J. A. F., Freeman, R. E., & Gilbert, D. R. (2015).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第二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三周:组织与管理第四周:领导与管理第五周:控制与管理第六周:策略与管理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及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
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管理学教学大纲,帮助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实践中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和团队,以达到目标并提高绩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管理和组织领域的核心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比较和应用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模型。
3.发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技能。
5.培养创新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3.1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管理思维和管理过程•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文化和价值观3.2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与团队动力•领导与管理•决策与问题解决•激励和奖励系统3.3 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生产与操作管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3.4 战略管理•环境分析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控制•创新和竞争优势3.5 项目管理•项目定义和计划•项目执行和控制•项目评估和四、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将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管理学原理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4.团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培养沟通和合作能力,实践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考核方式为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1.课堂参与: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对管理学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个人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个人作业,展示对管理学理论和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团队项目: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完成项目,展示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参加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背景与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习管理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02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
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组织文化与行为研究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激励和团队建设等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讨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
课程内容与结构管理定义及职能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管理过程。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原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人本原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章: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解和知识;2.2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2.4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3.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1.2 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3.2 组织管理3.2.1 组织结构和设计3.2.2 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3.3 领导与决策3.3.1 领导理论和风格3.3.2 决策理论和决策过程3.4 团队管理3.4.1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3.4.2 团队冲突和解决方法3.5 战略管理3.5.1 战略分析和规划3.5.2 战略实施和控制第四章: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4.1 教学方法4.1.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
4.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1.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4.2 学习评价4.2.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2.2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材和参考资料5.1 主教材:《管理学导论》5.2 辅助教材:《现代管理学》、《实战管理案例分析》等5.3 参考资料:相关期刊论文、互联网资源等第六章:教学团队和学生支持6.1 教学团队:由资深管理学教师组成,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背景。
6.2 学生支持: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咨询、辅导和学习辅助平台获取学术支持和学习资源。
第七章:教学质量保证和改进措施7.1 教学质量保证:通过课程评估、教学督导和教学反馈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7.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管理学2. 课程代码:MGMT 1013. 学分:3学分4. 授课教师:XX博士5. 课程时间:每周三、周五,上午8:00-9:306. 上课地点:XX楼XXX教室二、课程简介管理学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管理概念、管理职能、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管理基础,并启发他们对管理实践的兴趣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管理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启发学生对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a. 管理的基本概念b. 管理的职能与角色c. 管理的发展历程2. 组织管理a. 组织结构与设计b. 组织文化与变革c. 组织沟通与决策3. 领导与决策a. 领导理论与风格b. 决策过程与方法c. 领导与决策在组织中的应用与影响4. 运营管理a. 供应链管理b. 质量管理c. 项目管理5. 战略管理a. 竞争战略b. 经营战略c. 创新与战略执行6. 其他相关内容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教师授课介绍管理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建立管理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学生围绕管理挑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项目:学生分组开展管理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观点,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
2. 期中考试:涵盖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题目。
3. 期末项目:小组项目撰写,包括项目计划书、实施方案及展示。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管理学导论》参考书目:《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战略管理》八、其他事项1. 课程专业适用范围及先修课程要求。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旨在为各类组织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职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管理工作或进一步学习管理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了解不同管理学派的观点和贡献。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素质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课程内容1、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定义、性质和职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2、管理思想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管理丛林中的各学派,如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3、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4、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5、计划职能计划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计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目标管理6、组织职能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结构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人员配备组织变革与发展7、领导职能领导的概念、性质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沟通理论与技巧8、控制职能控制的概念、类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有效控制的原则和要求9、创新职能创新的概念、作用和类型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管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分析学科,研究社会组织、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的运作、其内部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改进。
管理学思想和原理贯穿于许多管理活动之中,主要包括组织观念和结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机构分析,战略管理等。
管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框架,理解和掌握各种管理工具的运用,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方法解决各类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教学原则1、以实践中学习理论,以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2、实践与理论结合,设计实际案例研究;3、有机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研究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4、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管理学的概念、历史沿革、分析框架及其实践应用;2、组织理论与实践:组织的概念、特性、类型、结构、文化、发展,团队合作;3、计划与实施:编制计划,实施计划;4、决策改进:决策的策略、方式、流程、达成共识;5、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等;6、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技术、技能;7、战略管理:组织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及其应用;8、管理实践与案例研究:基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
四、教学方法1、以案例法引入管理学基础知识;2、以讲授法传授管理学理论知识;3、以研讨法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管理问题;4、以实验法和模拟法让学生体验管理活动;5、以实习法让学生熟悉企业现场管理环境。
五、考核方式1、闭卷期末考试;2、实训报告;3、课堂练习;4、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一、学习目的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条件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教材第7页)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的技能(教材第8页)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五、管理工作的性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本章重点掌握管理定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结论。
二、本章难点提示从管理的产生条件理解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从管理服务于经济组织的实际需要、从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征和人主观认识的三个角度理解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01001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学时与学分:48/3
先修课程:
适应专业:工商管理、金融、会计学、国际贸易、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
教材及参考书:
[1]熊勇清主编. 管理学(第2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2;
[2]周三多主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门课主要讲授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管理学思想的发展史、管理的基本职能;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管理课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初步掌握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重点掌握)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作用(重点掌握)
第三节管理人员的类型与技能要求
第四节管理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萌芽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重点掌握)
第三节新古典管理理论(重点掌握)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第五节中国管理思想与实践
第三章管理与环境
第一节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组织环境特征分析(重点掌握)
第三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企业伦理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篇计划
第五章决策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决策的方法(重点掌握,难点内容)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计划的含义、作用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层次
第三节计划工作程序
第四节计划的编制方法(重点掌握)
第三篇组织
第七章组织中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工作
第二节组织的类型
第三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重点掌握)
第四节集权与分权(重点掌握)
第八章组织设计
第一节组织设计的内容与程序
第二节组织结构的类型(重点掌握,难点内容)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九章人员配备
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原则
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重点掌握)
第五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十章组织文化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内涵、特性
第二节组织文化构成要素及类型(重点掌握)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建设途径
第四篇领导
第十一章领导与领导理论
第一节人性假设理论(重点掌握)
第二节领导本质与内容
第三节领导特性理论
第四节领导行为理论(重点掌握,难点内容)第五节领导权变理论(重点掌握,难点内容)第十二章激励
第一节激励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第四节激励理论的运用(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第十三章沟通
第一节沟通的含义及沟通过程
第二节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重点掌握,难点内容)第三节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四节冲突管理
第五篇控制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控制的内涵
第二节控制的类型(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第三节有效控制的要求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第一节预算控制
第二节生产控制
第三节比率分析
第四节审计控制
四、实验要求
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案例讨论4-5次
五、课程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办法:期末考试,笔试(开卷或闭卷)。
2.总评成绩构成:案例分析占30%,考试成绩占70%。
大纲制订人:熊勇清
大纲审核人:陈明淑
大纲批准人:龚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