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第17卷第2期V ol.17N o.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Z huha i C i t y Pol yt ec hni c col l e ge 2011年6月Jun.2011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周丽宏(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500)[摘要]《服装车缝实训》是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行为导向教学以行为为目标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的,从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总结出适合《服装车缝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改变教学的被动局面,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服装车缝实训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周丽宏,女,湖南常德人,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讲师。
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
引言《服装车缝实训》是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男女衬衣,男女西裤、连衣裙、马甲背心、夹克及男女西服、裙子、礼服的缝制。
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各品种服装的缝制工艺,又要学以致用,能独立分析相关品种服装的缝制工艺并能完成其制作。
按传统的“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模仿训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往往机械地记忆其工艺流程,缺乏独立操作、自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尝试探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服装车缝实训》教学的新途径。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联邦德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并在全国推广。
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非常突出,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2011-04-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38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所采用。
缝补衣服 教学设计及反思
缝补衣服教学设计及反思1.使学生掌握缝补衣服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教学重点:1.缝补基本技巧。
2.细致观察和分析缝补衣服的方法。
教学难点:1.选择合适的线和针。
2.掌握不同的缝补方法。
教学准备:线、针、针线板、一件需要缝补的衣服、一块白布、黑色墨水、放大镜。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件需要缝补的衣服,向学生介绍缝补衣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会缝补衣服以及缝补对于延长衣服寿命的作用。
Step 2 理论知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缝补衣服的基本知识,包括选择合适的线和针、不同类型的缝补方法等。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缝补技巧,并解释每种技巧的优缺点。
Step 3 实践操作(30分钟)1.师生共同选择一段需要缝补的位置,在白布上涂上一层黑色墨水。
2.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需要缝补的位置,并在衣服上做好标记。
3.学生使用针线板,选择合适的线和针进行缝补操作。
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践缝补,重点讲解各个环节注意事项和技巧。
5.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逐渐熟练掌握缝补技巧,并完成衣服的缝补工作。
Step 4 教师示范(15分钟)教师再次向学生展示缝补衣服的过程,并重点讲解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教师通过示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缝补衣服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Step 5 学生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自行选择一段需要缝补的位置,并进行练习。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和纠正。
Step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缝补衣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困难,并讨论如何提高缝补衣服的效果和效率。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际缝补衣服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缝补技巧。
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衣服并标记需要缝补的位置,能够使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服装缝纫教案范文
服装缝纫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服装缝纫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缝纫工具,掌握基本的缝纫技巧,能够完成简单的服装缝纫任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缝纫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服装缝纫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缝纫工具的介绍:针、线、剪、针线盒等。
2.缝纫基本原理:打结、上下针、缝线的方向。
3.基本的缝纫技巧:直线缝、曲线缝、拼接缝。
4.常见的缝纫问题及解决方法。
5.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质饰品。
三、教学过程:1.制定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计划。
2.进行缝纫工具的介绍。
通过展示实物,向学生介绍每个缝纫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介绍缝纫基本原理和缝纫技巧。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如何打结、上下针以及不同类型的缝纫技巧。
4.练习基本的缝纫技巧。
让学生根据示范,用面料和针线进行练习,熟练掌握直线缝、曲线缝、拼接缝等基本的缝纫技巧。
5.引导学生提出常见的缝纫问题,并给予解答和解决方法。
6.设计和制作布质饰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质饰品,如小包、钥匙链等。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
7.学生展示和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饰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彼此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观念。
8.总结和评价。
通过讨论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缝纫技巧的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考察学生对缝纫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评估学生在设计和制作饰品的过程中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4.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五、教学资源准备:1.缝纫工具:针、线、剪、针线盒等。
2.面料和其他相关材料。
3.示例布质饰品。
4.学生的作品展示区。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对缝纫工具和技巧都有了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缝纫课教案模板及反思
课程名称:缝纫技能训练课时:2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根据当地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缝纫工具和操作方法,学会使用缝纫机进行简单的缝纫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缝纫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缝纫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基本的缝纫技巧和步骤。
教学难点:1. 缝纫机操作时的手眼协调。
2. 解决缝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 缝纫机、缝纫线、剪刀、尺子、布料等教学用具。
2. 教学课件或板书。
3. 学生缝纫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些精美的缝纫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缝纫吗?你们想学缝纫吗?二、新课讲解1. 介绍缝纫机的构造和功能。
2. 讲解缝纫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电源开关、踏板、梭子等。
3. 展示缝纫的基本步骤,包括裁剪布料、对齐布料、穿线、缝纫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缝纫机。
2. 教师示范缝纫机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缝纫机进行简单的缝纫操作。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缝纫机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提高与拓展1. 教师讲解缝纫技巧,如如何调整缝纫机的速度、如何处理布料的皱褶等。
2. 学生尝试进行更复杂的缝纫操作,如缝制口袋、缝合边缘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缝纫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缝纫技能。
《服装缝制工艺》教案
《服装缝制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概念介绍服装缝制工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强调服装缝制工艺在服装设计和制作中的重要性。
2. 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巧讲解缝纫机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注意事项。
介绍裁剪、熨烫、缝合、收尾等基本技巧。
演示各种缝合方式和缝合线的特点及应用。
3. 服装缝制工艺的操作方法教授如何测量身体尺寸和绘制服装图纸。
讲解面料的选择和搭配技巧。
示范服装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缝纫机使用、裁剪、熨烫等基本技巧的示范。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服装制作的基本步骤。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经验和创新想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讲解、演示和实践的积极程度。
2. 作品完成情况:学生完成服装制作的质量和创意水平。
3.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的深入程度和创新想法的分享。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服装缝制工艺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
2. 缝纫机和工具:提供学生使用的缝纫机、剪刀、尺子等工具。
3. 面料和辅料:提供各种面料和辅料,供学生选择和使用。
4. 示范服装:准备完成的作品,供学生参考和欣赏。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服装秀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服装缝制工艺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服装缝制工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3. 演示基本技巧:展示缝纫机使用、裁剪、熨烫等基本技巧的示范。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服装制作的基本步骤。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经验和创新想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熟练使用缝纫机,掌握裁剪和熨烫技巧。
服装实训教案讲解
第一步:重申实训练习要求第二步:学习内容一、卷缉底边将衣服底边修齐修顺,卷边从门襟下脚开始,因本款为圆下摆,卷边净宽0.6cm。
在反面折边缉0.1cm清止口,起止点打好回针。
要求门、里襟长短一致,卷边宽窄均匀,中途平服不起趋,摆缝缝头倒向后片。
二、锁眼底领上锁横眼1只,其余5只为竖眼,进出以门襟搭门1.7cm为基准,眼位间距按工艺要求(通常上面1只离领脚眼7cm,最下面1只离底边1/4衣长,其间4等分)。
左右袖克夫各锁眼1只,位于袖衩门襟(大衩)一侧,左右以纽眼外封口跟袖克夫边1cm为准,高低位于袖克夫宽的中央。
扣眼大均为1.6cm,锁眼针码密度为(11~15)针/cm。
三、钉扣底领扣位以里襟扣位直线为依据,里襟纽位应低于眼位中心0.2cm,左右离边1.4cm,上下纽扣呈一直线。
袖克夫钉纽高代位于袖克夫宽的中央,左右以纽扣边距袖克夫边1cm为准。
四、整烫(1)烫领子。
在翻领正面,沿缉线拉紧抻平,使领面与缉线平服,反面领里不起涌。
(2)烫袖子。
先将袖底缝熨平服,烫平缝口,没有坐缝,再将袖子两面烫平,袖衩长短要一致,折裥要熨烫顺直,袖克夫应先烫里,再烫面。
(3)烫大身。
将前身左右甩开,把商标和过肩里烫平,再将后身反面烫平,前身胸袋反面线迹烫平。
然后将门襟搭拢由上往下将纽扣扣好,将前后身摆平,摆缝拉直,使前过肩左右高低一致,熨烫平服。
注意装袖缝头一律向袖子一边坐倒,使领子折转自然,坐势恰当,领面平服,领尖贴身,领子左右对称、窝服不反翘。
第三步:课堂小结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总结方法掌握的情况;三、总结工艺质量情况及过程。
服装缝制工艺教案
服装缝制工艺教案一、教案背景服装缝制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也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服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用的缝制工具和设备。
2.掌握各种基本缝制工艺的操作要领,如平缝、包缝、绷缝等,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缝制工艺进行服装制作。
3.了解服装缝制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缝制工艺。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1)基本概念:服装缝制工艺是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通过缝纫设备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和美观的服装的过程。
(2)分类:根据缝制工艺的特点和用途,可分为基本缝制工艺、装饰缝制工艺和特殊缝制工艺。
(3)特点:服装缝制工艺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2.常用的缝制工具和设备(1)缝纫机: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等。
(2)辅助工具:剪刀、尺子、划粉、熨斗等。
3.基本缝制工艺的操作要领(1)平缝:直线缝制,用于服装的缝合、拼接等。
(2)包缝:将两片面料的边缘相互包裹,用于服装的开口、口袋等。
(3)绷缝:将两片面料的边缘相互拉伸,用于服装的袖口、领口等。
4.服装缝制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缝制工艺。
(2)运用缝制工艺实现服装的款式、结构、功能等。
5.实践操作(1)缝制简单的服装部件,如口袋、领子等。
(2)完成一件简单的服装制作。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介绍常用的缝制工具和设备。
服装缝制工艺教案课程完整版
可能是裁剪或缝制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也可能是 面料缩水等原因导致。
缝制不良
可能是缝纫机调整不当、线张力不合适、针距不 均匀等原因导致。
外观缺陷
可能是面料瑕疵、染色不均、印花模糊等原因导 致。
提高成品质量措施
01
02
03
04
加强原材料检验
严格把控面料、辅料等原材料 的质量,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转角缝合
教授学生如何在转角处进行缝合, 避免出现堆积或拉伸现象,确保
服装各部位平整美观。
熨烫和整理技巧
熨烫技巧
学习并掌握不同面料的熨烫方法和温度控制,以及 如何正确使用熨斗和熨衣板,使服装保持平整无皱 褶。
整理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对完成缝制的服装进行整理和检查, 包括修剪线头、检查缝合质量等,确保成品符合质 量标准。
袖子缝制要点 根据服装款式和人体结构,确定袖子的形状和尺寸。
在缝制袖子时,要注意袖山弧线的圆顺和袖窿弧线的匹配。
领子、袖子、口袋等部件缝制要点
确保袖子与衣身缝合处平整,无多余褶皱。 口袋缝制要点
根据款式和设计要求,确定口袋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领子、袖子、口袋等部件缝制要点
01
在缝制口袋时,要确保口袋布与衣 身贴合,避免出现起翘或不平整现 象。
结合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点, 既吸湿透气又耐磨易打理。
缝纫机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家用缝纫机
适用于家庭日常缝纫,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1
02
缝纫机结构
03
主要包括机头、台面、机架、电 机等部分。
04
工业缝纫机
用于服装厂等专业生产场所,结 构复杂,功能强大,效率高。
工作原理
通过电机驱动皮带轮,使机针上 下运动,同时送布牙将布料送进, 形成线迹。
《机缝工艺基础与训练导学案》
《机缝工艺基础与训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机缝工艺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 掌握机缝工艺的常见技术和操作方法;3. 提高机缝工艺的实操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导学内容:1. 机缝工艺的定义和分类;2. 机缝工艺的基本原理;3. 机缝工艺的常见技术和操作方法;4. 机缝工艺的实操训练和技术提升。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机缝工艺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和动力。
2. 进修内容呈现:起首讲解机缝工艺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传统机缝工艺和摩登数字化机缝工艺;然后介绍机缝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针车系统、送布系统、输纱系统等;接着详细讲解机缝工艺的常见技术和操作方法,如平缝、包缝、锁边等;最后展示机缝工艺的实操训练和技术提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实践,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缝工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实践动力。
4. 提升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机缝工艺的实操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宁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反思进修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为下一阶段的进修和提升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进修内容,加深对机缝工艺的理解和掌握;2. 练习机缝工艺的常见技术,提高机缝工艺的实操能力;3. 思考机缝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做好相关调研和进修。
五、拓展延伸:1. 参与相关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机缝工艺技术和实力;2. 参观纺织企业和工厂,了解机缝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3. 进修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不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机缝工艺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要点,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将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进修、勤奋实践,不息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成为优秀的机缝工艺专业人才。
缝补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缝补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缝补技能在日常生活、职业发展以及手工艺传承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实践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缝补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缝补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原理。
- 掌握常见的缝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 熟练运用直线缝、曲线缝、嵌边缝等基本缝补技巧。
-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衣物修补和装饰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 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 缝补基础知识:- 缝补的历史与发展- 缝补的文化内涵- 常用缝补工具和材料2. 基本缝补技巧:- 直线缝- 曲线缝- 嵌边缝- 缝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 衣物修补与装饰设计:- 简单衣物修补- 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物装饰设计实践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缝补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什么是缝补?缝补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理论讲解阶段:- 讲解缝补的基本知识,包括缝补的历史、文化内涵、工具和材料等。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基本缝补技巧,如直线缝、曲线缝、嵌边缝等。
3. 实践操作阶段:-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缝补工具和材料。
- 教师示范基本的缝补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衣物修补和装饰设计。
4. 评价与总结阶段:-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幼儿园手工教案:缝纫小讲堂方法与实践
幼儿园手工教案:缝纫小讲堂方法与实践幼儿园手工教案:缝纫小讲堂方法与实践在幼儿园教育中,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手工制作,幼儿不仅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在手工制作的各种技能中,缝纫更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技艺。
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学习缝纫技能,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习得技能的同时培养耐心和细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缝纫小讲堂方法可以被引入。
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幼儿习得基本的缝纫技能,又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耐心。
这里,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缝纫小讲堂方法进行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初识缝纫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引入缝纫小讲堂方法可以先从初识缝纫开始。
通过图画、实物演示等方式,向幼儿们介绍缝纫的工具、材料和基本技巧。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对缝纫产生好奇心。
二、基本练习随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基本的练习。
比如在布料上练习直线、曲线的缝纫,或者制作简单的布艺小物件。
在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让幼儿可以轻松上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三、制作小手工接下来,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手工制作项目,让幼儿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缝纫技巧进行实践。
比如制作布娃娃、小钱包、毛绒玩具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缝纫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四、深入学习在幼儿们掌握了基本的缝纫技能后,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可以介绍一些不同的缝法、不同的素材,甚至可以引导幼儿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
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缝纫的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缝纫小讲堂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习得缝纫技能,并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不仅可以学到一门实用的手工技能,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耐心和细心,为他们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回顾,缝纫小讲堂方法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幼儿园手工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可以在玩中学,通过实践感受到缝纫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服装的缝制工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服装的缝制工艺》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与意义服装的缝制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质量、外观和舒适度。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服装的缝制工艺,掌握基本的缝制技巧和方法,提高其对服装制作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内容1. 基础知识进修:介绍服装的缝制工艺的基本观点、分类及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服装缝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缝纫机的应用:传授学生如何正确应用缝纫机,包括缝纫机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3. 缝制基本工艺:学生将进修如何进行基本的缝制工艺,包括直线缝、曲线缝、斜缝、包边缝等,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缝制技巧。
4. 特殊缝制工艺:介绍一些特殊的缝制工艺,如拉链缝制、钮扣缝制、袋口缝制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缝制工艺及其应用途景。
5.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际的缝制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缝制工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教室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服装的缝制工艺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设置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缝纫机,练习各种缝制工艺,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3. 课外作业:安置一些与缝制工艺相关的作业,如缝制一个简单的衣物或配饰,让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和稳固所学知识。
四、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参与水平、进修态度和理解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评判其实际操作能力。
3. 作业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评定其对服装缝制工艺的掌握水平。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预期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服装的缝制工艺,掌握基本的缝制技巧和方法,提高其对服装制作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服装设计与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服装的缝制工艺》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课外作业,让学生全面了解服装的缝制工艺,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认识水平。
教案2:服装缝制工艺基本技能
教案2:服装缝制工艺基本技能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中职服装设计与制作》教材,涵盖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教材内容详实,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对服装缝制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为我校中职班的学生,共有40名。
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但都对服装设计与制作有浓厚的兴趣。
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缝纫技巧,但对于服装缝制工艺的细节和操作要领还不够熟悉。
因此,本次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缝制工艺制作简单的服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策略:通过讲师演示和学生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缝制工艺。
五、教学任务1.讲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2.演示缝制工艺的操作技巧。
3.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服装。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2.演示法:演示缝制工艺的操作技巧。
3.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服装。
七、教学准备1.教材:《中职服装设计与制作》教材。
2.活页教材: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3.教学视频:缝制工艺的操作示范。
4.教学器材:缝纫机、剪刀、尺子等缝制工具。
5.教学课件:缝制工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八、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式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次课学习的缝纫技巧吗?我们当时学习的是什么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服装缝制工艺中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领。
“学案导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docx
“学案导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周丽宏{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500}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小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情感的养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起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概念,改革《服装车缝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服装车缝实训》教学小“学案导学法”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服装车缝实训;应用生本教育强调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倡“反馈性”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针对性、实用性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学案导学法”解读学案,是相对于教案提出来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常握教学内容,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 为载休,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休,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屮“你教我学,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休作用,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情感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
“学案导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将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服装缝纫工艺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服装缝纫工艺作为服装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质量和美观。
为了提高自身技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服装缝纫工艺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服装缝纫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
二、实训内容1. 服装缝纫工艺基础知识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服装缝纫工艺的基础知识,包括缝纫设备、缝纫线、缝纫材料、缝纫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各种缝纫设备的操作方法,了解了缝纫线的种类、性能和用途,以及缝纫材料的选择和搭配。
2. 服装缝纫工艺操作技能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学习服装缝纫工艺的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缝纫设备的操作: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缝纫机、锁边机、熨斗等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了设备的基本性能和保养知识。
(2)缝纫线的选择和搭配:根据服装款式和面料的特点,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缝纫线,以及如何搭配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
(3)缝纫方法: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直缝、斜缝、包缝、滚边等基本缝纫方法,并熟练掌握了各种缝纫技巧。
(4)服装部件的缝制: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袖口、领口、口袋、下摆等服装部件的缝制方法,掌握了部件与整体服装的缝合技巧。
3. 服装缝纫工艺创新设计在实训后期,我们进行了服装缝纫工艺创新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服装作品。
在创新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所学知识,运用缝纫工艺技术,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三、实训成果1. 技能提升:通过实训,我熟练掌握了服装缝纫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知识拓展:实训过程中,我了解了服装缝纫工艺的整个流程,对服装制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 团队协作:在实训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意识:通过创新设计,我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训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掌握服装缝纫工艺。
衣服缝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衣服缝合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掌握缝纫机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巧。
- 学会使用不同的缝合线和缝合针。
-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衣服修补和缝合工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珍惜物品,减少浪费。
二、教学内容1. 缝纫机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2. 缝纫线的种类、选择与使用。
3. 缝纫针的种类、选择与使用。
4. 常见缝纫技巧,如直线缝、曲线缝、包边缝等。
5. 衣物修补的基本方法,如破洞修补、拉链更换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一个简单的衣物损坏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 讲解缝纫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介绍缝纫线的种类、颜色、粗细等选择标准。
3. 讲解缝纫针的选用和更换方法。
4. 展示常见缝纫技巧的图示和操作步骤。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缝纫机。
2. 指导学生进行缝纫机的简单操作和调试。
3. 学生练习直线缝、曲线缝等基本技巧。
4. 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衣物修补,如修补破洞、更换拉链等。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操作熟练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品,如修补效果、缝合质量等。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五、教学资源1. 缝纫机、缝纫线、缝纫针等教学设备。
2. 缝纫技巧演示视频和图文资料。
3. 学生作品展示墙,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六、教学时间- 总课时:4课时(理论讲解1课时,实践操作3课时)七、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缝衣服的教学课程设计
缝衣服的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缝衣服的基本概念,掌握手工缝纫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了解缝纫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
3. 学生掌握至少两种基本的缝合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手缝作品,如布艺书签或小袋子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缝纫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缝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手工艺术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的品质,提高审美观念。
4. 学生学会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缝纫基本技巧,提高审美观念,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手工缝纫基础知识:介绍缝纫的基本概念,缝纫工具的种类及功能,缝纫线的选用及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缝纫基础知识》2. 缝纫技巧实操:学习并掌握平针缝、交叉缝等基本缝合方法,练习简单布艺作品的制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基本缝合方法》3. 缝纫作品设计: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手缝作品,如布艺书签、小袋子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手缝作品设计与制作》4. 缝纫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教材章节: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5. 团队合作缝纫项目: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缝纫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团队合作与创作》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手工缝纫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基本缝合方法学习与实操第三课时:简单手缝作品设计与制作第四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经验第五课时:团队合作缝纫项目,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实际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中职《服装缝制工艺》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服装缝制工艺》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服装行业对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愈来愈高。
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服装专业技能很值得我们思考。
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确定技能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性,激励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使学生迅速掌握了《服装缝制工艺》的缝制操作技能。
【关键词】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策略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缝制工艺课是服装缝制工艺的初级教育阶段,是服装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开放性,是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要学科。
它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缝制工艺把各平面的裁片组合成立体的服装,是成衣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服装缝制工艺基础,设计的服装款式将无法变为实际产品,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
如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缝制技能,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十多年来,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服装缝制工艺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训练,使他们迅速掌握《服装缝制工艺》的缝制操作技能。
一、确定技能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性要加强服装技能教学,首先要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技能目标:教师明确技能目标,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于初学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生来说,明确技能目标,更是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既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规划,也可以进行时时的自我估测,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
我校根据服装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采用定制工技术等级考核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中级缝纫工的水平。
另外,根据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特点,一般把技能目标再细化,可以确定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比如第一年为基本款(男女衬衫、男女裙裤)的学习制作,第二年要求能根据市场流行进行变化并制作,把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法在《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周丽宏{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500}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情感的养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起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概念,改革《服装车缝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服装车缝实训;应用生本教育强调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倡“反馈性”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针对性、实用性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学案导学法”解读学案,是相对于教案提出来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你教我学,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情感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
“学案导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将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提出传统服装车缝实训采取:教师流程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细节示范—学生纠错、巩固练习—教师循徊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在紧张与忙碌中度过。
教师不停地忙于示范,不断地忙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初次接触新课题学习、缺乏必要的思想与行为准备,忙于机械地记忆教师示范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忙于被动地记忆各工艺流程中的技能技巧,忙于拆线纠正反复频繁出现的各种错误,完全处于机械被动的应付状态,缺乏积极的情绪情感,其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思维能力与个性潜能尚未得到挖掘。
一旦遇到相关课题练习,便毫不自信、十分紧张,根本无从下手,只能等待与依赖老师直观形象的示范后才能着手。
尤其到了后期毕业设计制作的学习之时,这种教学弊端便凸显出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布鲁纳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或推理,获得新经验、新知识、新规律、新法则的一种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自主总结,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对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我实现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一)依“案”自学、启发引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将预先编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查阅学习资料,积极主动地实验探索,建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
如男衬衣领“学案”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具有思考性、探究性问题: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男衬衣领的缝制工艺流程。
2、从实际需要及其着装效果看,你认为男衬衣领的上领部分是平服的还是应有一定的“窝势”或“翘势?如何做到其“窝势”或“翘势”效果?3、采取怎样的方法可使上领领角翻转左右对称且层次分明?4、什么叫“止口反吐”?上领制作过程中,如何避免止口反吐?5、上下领连接过程中,如何做到领子的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在这样的问题启发引导下,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习步骤清晰,为其自学指引了方向,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
他们借助教材,缩小比例采用手工缝制或折叠的方式进行试制,与同学相互探讨共同寻求答案,必要时还拆除相关成品或半成品来进行研究。
整个过程中他们都积极动手、动脑、动眼,几乎所有的感观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讨论交流、释疑解难学生“依案自学”后所习得的知识经验、存在的困惑,需要进行交流与沟通。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范围内讨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形成小组观点与方法,同时实现“兵教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然后组织班内交流,分别由各小组代表总结概括知识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提出各组能力范围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一步集思广益、释疑解难,致使教学组织有序进行。
如上教学案例中,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各组基本上明确了男衬衣领的缝制工艺流程、上领制作应具有的窝势状态及上领翻转过程中的技能技巧,但对于如何避免上领制作中的止口反吐,有些组内讨论欠彻底,思维尚未打开,此时各组代表纷纷提议“缉上领时应偏离净衬0.5MM,即预留衬与面料厚度翻转后的容量可避免止口反吐”“上领翻转应翻到净止口位置,否则容易出现止口反吐”“上领翻转后要将领外口沿边定型扣烫,否则由于面料自身的韧性及衬料的支撑,极易引起止口反吐”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路,化解了疑问,各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精讲点拨、自主研究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讨论解疑”后, 对所学内容大体已经了解, 但对一些疑点、难点认识难免不透彻,这时需要教师的精讲,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认识与理解相关知识原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越过知识难关。
如上教学案例中,对于教学难点“上下领连接时如何做到领子的上下、左右完全对称”,笔者先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让领子连接后上领与下领左右两边的宽度分别相等才能使领子上下对称”“确保领子左右对称的关键就是保证下领左右两边的搭门在‘形’与‘量’上完全吻合”,然后诱导学生思考“怎样使上领与下领左右两边的宽度相等?”“上下领连接时如何确保领子左右两边的搭门完全吻合?”这样层层递进式地启发点拨,学生逐渐化解心中的疑问,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本质方法。
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个男衬衣领的制作,他们满怀激情、信心十足,主动结合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精讲点拨进行探究性实验。
这样经历过自学——讨论——精讲——探究过程所获取的知识技能比教师硬邦地、手把手地教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强,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了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四)思维发散、创意推广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笔者往往会引导他们模拟企业情境,自主与合作探究更加保质高效的方法,使其向知识、技能的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才。
如上领翻转的方法有很多,企业批量生产中,若都采取带线夹缉的方式进行,势必影响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效益。
课堂教学中,让已经独立完成领子制作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寻求新的工艺手法,既满足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学习需要,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商讨、实验探究与积极思考,有的学生修剪领角缝头按净线折转扣烫后进行翻转,再借助锥子将领尖挑出;有的学生直接用聂子夹住领尖将其扭转后直接送于领角内;而有的学生则模拟老师翻转下领领头(一般笔者常用大姆指放于其内使其饱满后翻转)的模样,用与领角形状吻合的校章等硬片放于其内协助翻转。
自主探究练习结束时,让学生本人在班上进行总结推广,他们会因此感到无比欣喜与自豪,其学习兴趣将更浓,探究欲望也更强,其它学生也可以相互借签,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巩固提升、达标检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教师则按照专业技能考证的要求反复进行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其制作,学生也根据自身的测试结果及教师的建议不断调整学习状态。
这种高强度地达标练习与检测,不仅学生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专业技能考证通过率与优良率高,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更强,工作效率会更高,就业后能快速接转企业流水线生产工作,为其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法与《服装车缝实训》课程具有较强的嵌合性,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进行《服装车缝实训》教学时,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其思维活动,让思维引导其行为,提高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1]叶丽元.《学案导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4.[2]王锡尔.《学案导学在社政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 8.[3]曲孝民.《创建高职英语学案导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9.[4]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 .教学与管理.2005,12.个人简介:周丽宏,女,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学士学位,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服装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