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蜂窝织炎的治疗体会_附20例报告_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蜂窝织炎的治疗体会_附20例报告_

常规
x
线 脊髓 造影 虽 能 显 示 脊做 全 貌 及 推
, ,

~
间盘 突 出的间 接征 像 但 不 能 显示 椎 间 盘本身 也 难以显 示 根 袖 和 硬 膜 囊 以外 的 脊神 经受压 情况

常规 的 C T 扫 描 可 直 接 显示 椎 间 盘 及 根袖 硬 膜
囊受 压 的情 况 但 对 硬 膜 囊内 的 脊神 经 则无 法 分 辨 而 脊髓 造 影 后 的 脊 髓的 横断 面 结 构
,
,
利 于坏 死 组 织 的排 出
3
,

根 据 病 情 确定换 药

(收 稿 日期 . ] 9 9 ‘ 一 02 一 2 7 )
一 5 次 随 脓 液 的 减 少 而 减 少 换 药次 数
脊髓 造 影 后
c T
扫 描 诊断 腰 椎 间盘 突 出和 椎 管狭 窄
马吉 伟 赵
,

s
.
(滨 州地 区人 民 医院 2 5 6 6 1 0 )
Pa

左 侧领 面 部
,
明 显 肿 胀 表 面发 亮 肿 胀 范 围 上 至 濒 部
隙蜂 窝 织 炎 此 时 病 情 危 重 可 向 颅 内 纵
, ,

下 至 领 下 区 前及
,

口角
,
后 达 耳 后 触诊 颜
,

隔 发 展 引 起 海 绵 窦 血栓 性静 脉炎 脑 脓
,

部 颊 部 及 耳 后 均有 明 显 捻 发 音 诊 断 为领 面 部 多 间 隙 蜂 窝织 炎
,


食 感 染 波 及 整 个左 侧 领 面 部 全 身 出现 衰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分析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分析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索提高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确诊的7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病例及治疗方案。

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4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

结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间隙感染;引流【中图分类号】R7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057-02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口腔疾病,主要由腺源性感染或牙源性感染扩散引起。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病情来势凶猛,若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出现毒膜症、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治疗与皮肤科、口腔科、心胸外科等密切相关[1]。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确诊的7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临床病例和治疗方案,探索分析提高该疾病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口腔科2015年以来收治确诊的7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37例名,女性患者33例,男女比例为1.12(37/33);患者年龄在16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3±5.67岁;患者病程在1d至16d之间,平均病程为6.64±1.85d;其中牙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患者分别为44例(62.86%)、3例(4.29%)、5例(7.14%)、15例(21.43%)、3例(4.29%);主要感染部位和及患者例数分别为:眶下间隙感染15例(21.43%)、口底间隙感染6例(8.57%)、颌下间隙感染22例(31.43%)、翼下间隙感染3例(4.29%)、颊间隙感染8例(11.43)、嚼肌感染16例(22.86%)。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特征及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法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特征及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法
, ,



.
.
.
/ 2 0 1 6刀 1 0 1 7 n i £ l l 9 337 r k 口腔领 面部间隙感染是 临床 口腔科 中的多发病和 常 见 病 主 要 是 因 为腺 源 性 感 染 和 牙 源 性 感 染 扩 散 引 起 的 血源性 医 源性 损 伤性感染则 不多见 重症 患 者 的 病 情 严 重 如 果 临床 治 疗 不 及 时 或 者 不 合 理 则 会 引 起 一系 列 严 重 并 发 症 如 脓 毒 症 纵 隔 炎 脑 脓肿 以及海 绵 窦血 栓性 静 脉 炎等 具 有 较高 的死 亡 率 l] 在 社 会 医 学 技 术快 速 发 展 的 过程 中 多 学科 协助
,

室 检 查结 果 和 临 床 表现 等
,

,
患者 治 愈 1 7 例
,
,
死亡
3例
对 多 学 科联 合 治 疗 的 效 果 进行观 察 结果 所 有 患 者在 入 院 后 通过 科 学 的 综 合 治 死 亡 患 者 3 例 中 因 呼吸 衰 竭 而 死 亡 2 例 因 全 身 多脏 器 功 能 衰 竭 而 死 亡 l 例
内蒙 古 赤 峰
0 24 0 76 )

【 摘要 】 目 的 分 析 重 症 口 腔 领 面 部 蜂 窝 组 织 炎 的 临 床 特 征 及 多 学 科 联 合 治 疗 方 法 方 法 选 取 我 院 l H 年 月 一 2 0 1 5 年 l 月 收 治 的重 症 口 腔 领 面 部 蜂 窝 组 织 炎 患 者 2 0 2 0 例 为研 究对 象 综 合 分析 患 者 的 病 因 实验
. .

,
,

1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辅助检查:X线,右下颌第二、三磨牙残根, 伴有根尖骨溶解,但没有骨质硬化。
2020/2/12
8
病历五
患者:周XX 女 48岁
主诉:高烧,头疼,张口受限两周
现病史:三周前为诊断三叉神经痛,行口外注 射法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两周前发现张口轻度 受限,今张口受限加重,高烧,头疼,要求诊 治
CT:双侧腮腺区、下颌升支内外侧、口底、 咽旁以及气管旁间隙、颈部软组织多间隙 液性区域。
2020/2/1215病历八源自2020/2/1216
2020/2/12
17
2020/2/12
4
病历二
2020/2/12
5
病历三
患者:孙XX 男 36岁
主诉:渐进性开口困难及右侧面部肿胀疼痛
现病史:患者于三周前发现右侧面后部出现一 个坚硬隆起,两周前发现开口受限,并未影响 进食,今发现进一步张口受限,不能进食,来 我院就诊
检查:下颌角处坚硬隆起,表面感觉正常,右 侧下颌升支前缘肿胀,触痛(+),右下颌第 二磨牙和第三磨牙无活力,右下颌第三磨牙远 中有7mm牙周袋。最大开口度为4mm。
检查:右侧下颌下区丰满,皮肤红充血、 发红发亮,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压痛(+)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2020/2/12
10
病历六
2020/2/12
11
病历七
患者:郑XX 男 26岁
主诉:张口困难,吞咽困难3日
现病史:左侧下颌磨牙疼痛3周,3日前发 现张口受限,伴随吞咽困难,今日加重, 来我院就诊。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例讨论
2020-02-12
医药交流课件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观察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观察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4-08-29T16:05:23.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王琪[导读] 抗菌药物与中药普济消毒饮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避免了大量应用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王琪(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普济消毒饮治疗)和对照组19例(单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16/1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用重要普济消毒饮用于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能够大大提高抗菌效果,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72-02 口腔科临床上常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类疾病,且复发率高,部分发病严重的患者,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本病可迅速沿组织间隙、血管、神经等组织迅速扩散,进而引发脑脓肿、脓毒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及其危险的并发症,部分可致患者死亡 [1]。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相关医学联合治疗技术的发展,本病已经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病死率也得到明显下降。

现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普济消毒饮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38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7~49岁,平均年龄32.6±7.2岁。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炎症扩散与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对比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炎症扩散与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对比
特点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 现脓毒症等全身性感染症状。
危害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炎症迅速扩散,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甚 至危及生命。
对比分析
炎症扩散与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的相似之处
两者均为感染性炎症,具有红肿、疼痛、发热等相似的临床表现,且均可能导致 严重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存在 。
诊断与治疗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 口腔颌面部感染。
治疗
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局部外敷药物 。同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指导,以促进感染的控 制和愈合。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面 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体温恢复正常。
在显著差异。
在诊断方面,炎症扩散主要依据病史、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而颌面部蜂窝组织炎则 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炎症扩散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 炎症症状,而颌面部蜂窝组织炎则表现为广 泛的组织肿胀、疼痛、发热和功能障碍。
治疗上,炎症扩散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 局部理疗等;而颌面部蜂窝组织炎则需要早 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处理 并发症和合并症。
02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病例描述
01
02
03
患者信息
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因 口腔颌面部感染就诊。
主诉
患者自诉左侧面部肿胀、 疼痛,伴有发热和张口受 限。
病史
患者无相关病史,近期无 外伤或手术史。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经典病例和罕见病例的临床对比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经典病例和罕见病例的临床对比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罕见病例的关注和学习,提高识别和处理能力,避免因误诊或漏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
强化多学科协作
对于复杂或罕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应强化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各专业的优势和技术手段,为患 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推动临床研究和创新
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和创新工作,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提供更 加有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进行深入 分析,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 意义。
病例选择及分类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病例和罕见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类型的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
对于经典病例,通常根据经验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如抗生 素、抗炎药物等;而罕见病例则需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 精准治疗,可能涉及到特殊药物或手术等。
临床对比的意义和价值
80%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对经典病例和罕见病例的临 床对比,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 解不同病原体的症状表现和治疗 手段,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预后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缓解,颌面部恢复正常功能 。
病例三:面部疖痈
症状
患者面部出现红肿、疼痛的结节,逐渐增大 ,中心部位形成脓头。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面部疖 痈。
治疗
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避免挤 压或挑破疖肿。
预后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缓解,面部恢复正常。
03
罕见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挑战和预防措施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挑战和预防措施

05
临床实践与经验分享
针对不同耐药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针对患者的感染病灶,进行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种类,并进行药 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个性化抗生素选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考虑患者的 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策略
对于某些多重耐药菌感染,单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联合 用药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口腔卫生指导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口 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 牙、漱口等,减少口腔 内病原菌的滋生。
合理饮食建议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 摄入,以免加重口腔感 染症状。
心理支持与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未来研究方向与潜在突破点
01
新型抗生素研发
针对多重耐药菌,研发具有全新 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生素,以提高 治疗效果。
02
免疫治疗研究
通过免疫治疗手段,提高患者免 疫力,增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抵抗 能力。
03
耐药菌传播途径研 究
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在口腔颌面 部感染中的传播途径,为预防和 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多学科协作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科与口腔科协作
感染科与口腔科医师共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微生物室与临床科室沟通
微生物室及时提供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科室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护理团队参与
护理团队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包括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等 ,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过度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感染的关系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过度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感染的关系

细菌耐药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难度
临床表现
细菌耐药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感染相似,包括发热、疼 痛、红肿等症状。但由于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抵抗力,因此常 规剂量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难度
细菌耐药性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需要使用更高级别的抗生 素或者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才能有效治疗。此外,治疗过程 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生素的原则和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 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个体化用药
考虑患者的年龄、生理状态、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规范用药流程
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使用抗生素, 避免随意更改。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
感染类型和症状
口腔颌面部感染包括牙源性、腺源性 、损伤性和血源性等多种类型,常见 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治疗方法及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合理使用抗 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但过度使用会导 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对过度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感染关系的认识
1 2 3
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 的建议,以减少细菌 耐药性的发生。
分析抗生素使用不当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治 疗的影响。
病例概述
患者信息
一名中年女性,因口腔颌面部 感染就诊。
症状表现
患者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肿胀、 疼痛、发热等症状。
诊断结果
经过检查,诊断为口腔颌面部 细菌感染。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效 果不佳,感染反复发作。最终 通过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感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 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危重病患者的感染风险与救治策略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危重病患者的感染风险与救治策略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等。
多学科协作治疗
对于危重病患者,应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和治疗,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提高救治成功率。
预防与控制措施
05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手卫生,使用流动水和 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
02
例分析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一名50岁男性患者,因口腔颌面部感染入院治疗 。
病史概述
患者有长期牙周病史,近期出现面部肿胀、疼痛 、发热等症状。
初步诊断
口腔颌面部感染。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
感染部位
口腔颌面部,包括牙龈、牙槽骨 、颌骨等。
病原菌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原菌包 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 。本例患者具体病原菌需通过实 验室检查确定。
临床研究与实践
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口腔颌面部感染临床研究,评估不同治疗策略 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和有力的证据支持。
THANKS.
药物剂量不足或过

抗菌药物的剂量不足可能导致治 疗效果不佳,而药物过量则可能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 生。
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因素
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
营养状况不良
危重病患者常因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导致营养状况 不良,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合并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血液系 统疾病等严重疾病,都可能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多发病灶感染与扩散感染的对比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多发病灶感染与扩散感染的对比

03
拓展多学科合作
加强口腔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 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口腔 颌面部感染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提升。
04
应对新型病原体挑战
随着新型病原体的不断出现, 如何有效应对其对口腔颌面部 感染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重
要挑战。
THANKS
感染从口腔颌面部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扩散 ,引起更广泛的炎症和全身症状。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估
01
多发病灶感染的治 疗措施
针对每个病灶进行局部清创、引 流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全身 支持治疗。
02
扩散感染的治疗措 施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加 强全身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进 一步扩散。
03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与数据来源
01
病例选择
02
数据来源
选择具有口腔颌面部感染症状的患者,包括多发病灶感染和扩散感染 两种类型。
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3
多发病灶感染的临床表现
扩散感染的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口腔颌面部出现多个感染病灶,局部红肿 、疼痛、发热等症状。
经检查,患者口腔内有多个溃疡灶,并 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治疗一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溃疡 灶愈合,疼痛和肿胀等症状消失。
02
多发病灶感染与扩散感染 概述
多发病灶感染定义及特点
定义
多发病灶感染是指在口腔颌面部区域内 ,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染病灶 。
病灶多样性
感染病灶可以是脓肿、溃疡、炎症等, 形态和性质各异。
诊断方法对比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感染病例的家族聚集与基因突变候选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感染病例的家族聚集与基因突变候选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加强跨学科合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感染及其相关 基因突变,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基因编 辑、免疫治疗等。
加强口腔医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等相关学 科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口腔颌面部感 染的研究和治疗进步。
THANKS
构建候选基因突变的细胞模型, 观察其对细胞生长、分化及免疫 应答等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关联
家族聚集性分析
收集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的家族史信息,分析家 族聚集现象与候选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候选基因 突变频率上的差异,评估其与感染的关联程度。
治疗原则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般包括局部处理(如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和全身治疗(如抗感 染治疗、支持治疗等)。
预防措施
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治疗口腔颌面部 原发疾病,防止感染扩散;对于高危人群,可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03
家族聚集性分析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检查
可了解感染程度和全身状 况。
病原学检查
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等方法,明确病原菌种类 和药物敏感性。
血清学检查
针对某些特异性感染,如 结核、梅毒等,可进行相 关血清学检查。
诊断与治疗
01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02 03
状。
02
全身症状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战 、乏力等全身症状。
03
不同部位感染表现
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的感染表 现各异,如牙槽脓肿、冠周炎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染类型及综合多学科治疗经验 。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症状。 牙源性感染者 占有 2 7 例( 9 O %) ; 腺源性感染者有 3 例( 1 0 %) ; 全部患者排 除医源性 、 血源性感染和无任何损伤 。合并 糖尿病的 3例 , 低蛋 白血症 1 3 例。 3 O 例患者 中, 并发纵 隔感染的 1 例。 3 咧 患 者 白细胞 总数 异常 , 大于 1 0 x 1 0 9 / L或小 于 1 0 x l 0 9 / I . , , 其 余 3例
虽然总数正常, 但是 中性 粒 细 胞大于 7 0 %。硎 患者分泌物呈 阳 性( 2 0 %) ; 其 中包括 3 例是金色葡萄球菌 , 1 例肺 炎克雷伯 氏菌 、 1 例鲍曼不动杆 菌。
2 . 2治 疗 结 果
2 0 0 8年 1 月一 2 0 1 1 年 6月我 院一共收 治 3 0例重 型 口腔颌 面部 蜂窝织炎 患者 , 经 颈部 、 颌面部 进行 C T扫描 。 全部查 实 。 女 性 1 8例 , 男性 1 2例 , 患 者 的年龄在 2 0 ~ 7 8岁之 间 , 平均 年龄 为
8例 , 男性 1 2 例。 无医源性 、 损伤性 、 血 源性感 染。 全部患者在人 2 0 0 8 年 1 月一 2 0 l 1 年 6月收治 3 0例 重型 口腔 颌面部 蜂窝织炎 1 院治疗时都有 如下之一 的临床症状 : 颜面 高度水肿 、 呼 吸困难等 患者临床病症及治疗效果 , 总结 重型 I = I 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发病感
( 4 6 . 5  ̄ 2 . 6 3 ) 岁, 6 0岁以上有 8例。全部患者在入 院治疗 时都有如 下之一 的临床症状 : 颜 面高度水 肿 、 呼吸 困难等症状 。 牙 源性感染 者 占有 2 7例 ( 9 O %) ; 腺源性感染 者有 3例 ( 1 0 %) ; 全部 患者排 除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下转第114页)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为继发性,并多数是腺源性和牙源性感染发展所形成。

血源性、损伤性、医源性最为少见。

重症患者病情一般不容乐观,而且来势汹汹,若没有及时治疗或拖延医治,其可沿神经、组织间隙、血管扩散,以致脑脓肿、窦血栓海绵性静脉炎、脓毒症、纵隔炎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1-2]。

治疗重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涉及面非常广,包括内科、口腔科、心胸外科等。

本组研究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30例重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临床病症及治疗效果,总结重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发病感染类型及综合多学科治疗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一共收治30例重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经颈部、颌面部进行CT 扫描,全部查实。

女性18例,男性12例,患者的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63)岁,60岁以上有8例。

全部患者在入院治疗时都有如下之一的临床症状:颜面高度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牙源性感染者占有27例(90%);腺源性感染者有3例(10%);全部患者排除医源性、血源性感染和无任何损伤。

合并糖尿病的3例,低蛋白血症13例。

30例患者中,并发纵隔感染的1例。

1.2方法采取综合治疗法是目前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最佳首选手段。

患者如果经诊断为局部脓肿,经穿刺后局部有脓液,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部给2%利多卡因(批号:970517,10mL,江苏省泰兴市制药厂)进行局部麻醉,选取恰当的缺口,充分引流脓液后采取了青霉素或先锋素与甲硝唑一起联用冲洗脓腔,在引流时引流条要确保固定,以方便引流,引流条时间以局部无明显脓量为宜。

进食无法进行者应给予经鼻管进食含蛋白质高的容易消化物质的营养支持。

加大支持治疗,维持体内酸碱、正常水电解质平衡,把血糖范围值控制在正常水平;对低蛋白血症患者应经静脉补充白蛋白纠正。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危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急危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急危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65例急危重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再抽选65例普通口腔颌面部感染作为对照组。

了解诱发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在院时间。

结果:口腔颌面部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经黄色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麻疹孪生球菌。

13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来源为:腺源性感染35例(26.92%),牙源性感染77例(59.23%),血源性感染6例(4.62%),医源性感染1例(0.77%),创伤性感染11例(8.46%)。

两组患者在院时间与疾病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危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治疗难度高,建议医师联合诊治,从而制定合理化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方法与可能发生的后果,提高其治疗配合度。

对存在慢性疾病、治疗反应慢的患者一定加强对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控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水平。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感染;急危重症;临床特点机体中的口腔黏膜和牙齿有许多致病菌,当机体免疫能力、抵抗能力下降、唾液分泌能力减少的情况下会导致机体发生感染与化脓性炎症。

现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导致全身性并发症呈递增模式,从而增加口腔颌面部感染发生率。

一旦形成口腔颌面部感染,机体会出现败血症、局部病灶,甚至休克等症状,这对患者机体健康有着严重影响[1]。

因此,本文针对急危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情况开展分析,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65例急危重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再抽选65例普通口腔颌面部感染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6至83岁,平均年龄(57.65±1.47)岁。

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27至84岁,平均年龄(57.71±1.50)岁。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分析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分析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分析沈春超【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如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临床病例及治疗方案.结果:经积极治疗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死亡14例,76例痊愈.结论:对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经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治疗,疗效显著.【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13【总页数】1页(P31)【关键词】重症口腔颌面部;局部治疗;综合治疗;临床分析【作者】沈春超【作者单位】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人民医院 55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2.4临床上损伤性、医源性感染极为少见,而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是继发性,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所致。

2003年3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现做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资料:2003年3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全部进行颌面部、颈部CT查实。

女54例,男36例,患者年龄24-76岁,65岁以上患者46例。

入院接受治疗时患者均有1项或多项临床症状表现如: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部高度水肿等。

86例牙源性感染(95.6%),4例腺源性感染(4.4%),所有患者排除血源性感染、医源性及无任何损伤。

36例合并糖尿病,54例低蛋白血症。

90例患者中,16例并发纵隔感染,10例发生中毒性休克,2例心包感染,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败血症。

1.2 治疗方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最佳首选方法为采用综合治疗。

确诊为局部脓肿的患者经穿刺后,采用2%利多卡因施行局麻,于无菌操作下选取合适的缺口,对脓液进行充分引流并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条进行固定以确保引流通畅,更换引流条时间视引流通畅情况及脓液量而定。

无法进食的患者。

可通过鼻管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类食物进行营养支持。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细菌L型感染64例分析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细菌L型感染64例分析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细菌L型感染64例分析
岳秀芝;邱真;张秀梅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
【年(卷),期】2001(016)0z1
【摘要】@@ 1992~2000年,我院口腔科从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细菌L型菌64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岁12例,1~3岁28例,3~6岁8例,6~14岁6例,>14岁10例.部位,左侧颌下24例,右侧颌下19例,双侧颌下5例,口底12例,面颊4例.临床症状:全部均有局部红肿,疼痛,全身发热.52例合并咽炎、扁桃腺炎,28例合并支气管炎.
【总页数】1页(P16)
【作者】岳秀芝;邱真;张秀梅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复方青黛散为主治疗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64例 [J], 张艳;李喜红;牛志英
2.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面部扁平疣64例分析 [J], 路永红;周培媚;吴波;瓦庆彪;蒋存火;王振远
3.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分析 [J], 徐东卫;章祥州;杨蔚;袁振奋;许瑾
4.口腔颌面部感染误诊为鼻面部蜂窝组织炎1例 [J], 王爱平;孙海波
5.咽颌间隙感染、外伤引起颈动脉出血问题的探讨(附六例分析) [J], 费声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临床研究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临床研究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6-10-22T11:56:45.4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作者:赵刚[导读] 目的对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泰安市丽德商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生所(丽德口腔门诊)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目的对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10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症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患者为一组,患者人数为68例,女性患者为一组,患者人数为4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其中男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而对于女性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3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0%。

结论对于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全身治疗以及局部引流治疗方法,加上内科和外科治疗的相互协调发展,提高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对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口腔继发性感染所导致的,对于该疾病的病因,其主要为牙源性感染或者腺源性感染两种情况的扩散所导致,此外,还有医源性感染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口腔颌面部感染疾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对这一疾病内容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治疗科室有口腔科和内科等,只有这些科室综合性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脓毒血症等疾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作者对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于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人数为68例,第二组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患者人数为40例,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年龄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其年龄集中在31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57.4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  ̄ - 黧 1 9 @
【 摘要 】 目的 : 通过 对某计 划生育门诊 进行人 工流产的妇女发生人流综合反应相 关的 因素进行分析 , 尤其针对青春兢少女和未婚妇女 , 探 讨降低人 流综合反应 发 生率的时策。方法: 对3 5 0例人工流产手术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井比较 已婚妇女 、 未婚妇 女和青春期 少女人流综合反应的情况。结果 : 青春期 少女人流综 合反 应发生率要 明显高于未婚 妇女和 已婚妇女 , 未婚妇 女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率 高于 已婚妇女 , ( x = 3 9 4 9 , P< 0 . 0 5 ) 具有统计 学上的意 义。结论 : 青春期 少 J 女 人 流综合反应发生率较 高, 医疗机 构的医护人 员应该严格遵守在 人工流产手术过程 中的操作规 范, 加 强对受术者的 理疏导和规 范护理 , 以减 少人 流综合反应 的 发 生率。并且开展无痛人流术是降低人流综合反应发 生率的有 效方法。要加 强对青春期 少女及未婚 妇女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的 宣传教育。 【 关键词 】 青春期 少女 ; 未婚妇女 ; 人流 综合反 应; 理疏导
3讨 论 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 、 疾病 等原 因而采用 人工方 法终 止妊 娠 , 是 避孕 失败 的补救方法。手术流产是 指采用 手术方 法终止 妊娠 。本 文 中人工 流产 特 3 . 1 人工流产对青春期 少女 、 未婚女性 的危害 由于青春期少女缺乏必要 的 从 而发生 非意愿 妊娠 , 必须 进行人 工流 产 指手术流产。人工流产手术方法 简单有 效 , 但 存在 着一定 的危 险性 , 并 且会 发 生殖 健康和安全性行为的相关 教育 , 生各种并发症 , 如受术 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人 工流产综合 反应 。该反 应是指 由 等补救措施。而青少年的生理 、 心理尤 其是生殖 系统 发育 不成熟 , 人 工流产 会 于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 , 使受术者在术 中或者术 毕 出现恶 心呕吐 、 心 动过缓 、 对 青少年产生比较大的危害 。人 工流产 给女性 带来 的是 心理 和生理 的双重 伤 I。对心理的伤害主要是指术前的焦 虑以及术 后可能 导致 的抑 郁等。有 的 心律不齐 、 面色苍白、 头 昏、 胸闷 、 大汗淋漓 , 严重者 甚至会 出现血压 下降 、 昏厥 、 害… 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这与受术 者的情绪 、 身体状况及 手术操 作有关 。本 青春期少女和未婚女性 由于经 济紧张或 者害怕 被人知 道而选择 非正 规的小 诊 文对 3 5 0例人工流产手术妇女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 , 对 其 中发生 人流综 合反应 的 所进行手术 , 这使得术后发生 各种并发症 的风险加 大。而且在术后 不敢请假 休 3 4 例 手术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探讨 了降低 受术者尤其 是青春期少女 和未婚妇 女人 息 , 受术者术后 虚弱的身体得 不到休 整和调养 , 从而影响 身体的恢复 , 危害 青少 流综合反应发生率 的方 法。 年的健康 。加强对青春期少女 及未婚女 性生殖 健康和 避孕节 育知识 的宣传 教 1资料与方法 育, 是 目前妇女保健工作 的重点任务之一 。 3 . 2人工流产综合 反应的发生原 因 一是局部刺激过 强 , 如在人 流时手术者 1 . 1 l 临床资料 本文对江苏省 如东 县计划生育指导 站计划生育 门诊 2 0 0 8年 以及负 压过 高或反复 多次吸 刮, 容 易引起 人流 综合 1 月到 2 0 1 0 年 l 2月期间 3 5 0例人工流产 手术妇女 的资料 进行分析 , 年龄在 1 6 扩张宫颈 口操作不够轻柔 , 3 9岁之间 , 其中已婚妇女 2 5 5 例( 占7 2 . 8 6 %) , 年龄 以2 9 ~3 9岁居 多; 未婚妇 反应 l 2 J ; 二是上述操作或者受术者的个体差异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 而导 致人流 女7 8例( 占2 2 . 2 9 %) , 年龄大于 l 9岁 , 以2 0— 2 5岁居多 ; 青春期 少女 1 7例( 占 综合反应 ; 三是受术者精神过度紧张。在本次研究 中发现青春 期少女和 未婚妇 4 . 8 5 %) , 年龄为 l 6一l 9岁 。 女人流综合反应 的发生率要 高 于已婚妇女 。这与青 春期少 女和 未婚妇女 妊娠 1 . 2方法 术 前严 格掌握 适应证 和禁忌 证, 详 细询 问病史 , 进行 全身及 妇科 后怕被人知晓 , 面对社会舆论和来 自家庭 的双重 压力 , 对 人流手术较 为恐惧 , 心 检查 。札或尿 h C G测定 , 超声检查确诊 。实验室检查包括 阴道分泌物 常规及血 理负担过重有一定 的关 系。而青春期少女 由于生殖 系统发育不成熟 , 大 多数未 常规 、 出凝血时 间检测 。术前 测量体 温 、 脉搏 、 血 压, 排 空膀 胱。手 术在 门诊手 婚妇女宫颈 口较 紧, 容易导致扩张宫颈困难 , 从 而引起人流综合 反应。 术 室完成 , 严格遵 守人 工 流产 手术 操作 常 规 , 术 时观 察发 生人 流 综合 反 应 的 3 . 3降低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 生率的措施 首先 , 医护人 员要在术前消除受 情 况。 术者对 手术 的恐惧 心理, 注意 观察和疏 导受术 者的不安 情绪 , 尤其 针对 青春期 1 . 3统计分析 数据用百分率 ( %) 来表示 , 采用 X 检验 , P< 0 . 0 5 为差异 有 少女和未婚妇 女 , 更要给予心理上 的支持和安慰 l 。正确的心理 疏导可 以降低 统计 学意义。 人流综合 反应 的发 生率 ; 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要轻 柔 , 负压不宜过 高, 不宜 反复 多 2 结 果 次吸刮。估计扩 张宫 颈有困难 者 , 术前应 给予宫颈准备 。受术 者在人工 流产 手 3 5 0例人工流产术 中发生人流综合 反应 的有 3 4例 , 发 生率为 9 , 7 1 %, 其 中 术 完成后 不要立 即起 床, 要静 卧数分钟 。当受术 者心率 减缓 至 6 O次 /分 以下 已婚妇女 、 未婚 妇女 以及青春期少女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率详情见表 1 。 时, 立即平卧 , 给予吸氧, 可 肌肉或 静 脉注射 阿托 品 0 . 5一I . O m g , 也可 2 5 % 或 表 1各年度人工流产情况 比较[ 例, ( %) ] 5 0 % 葡萄糖 l O O m l 静脉推注或滴注 。术 中可给予镇痛药物或适 当麻醉 以减轻 受 术者 的痛苦。对 青春期少女和未婚 妇女开 展无痛人 流术是 降低 人流综 合反应 年 。 总数 例数 ; 人流综台反应 例数 人流综台反应 例数 i 人流综合展 发 生 率 有 效 的措 施 。
临床研究
陈 小琴
( 江苏省如 东县计划生育指 导站 江苏
【 中图分类号】 R 1 6 9 . 4

3 4例 人 流 综 合 反 应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4 )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