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 发热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诊断学绪论+发热(附病案及习题)

诊断学绪论+发热(附病案及习题)

(四)临床诊断(d2.临床诊断的要求 3.临床诊断的方法
1.疾病诊断的过程:
疾病诊断过程一般有三个环节: (1)调查研究、收集完整和确实的诊断资料 (2)结合和分析资料,建立初步诊断 (3)有需要时作其他有关检查、动态临床观察、最后验证和修
正诊断
2.临床诊断的要求
二、发热的概念(the conception of fever)
(一)发热的定义(definitionoffever)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 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二)过热(hyperthermia)
调定点未发生移动,是由体温调节障碍(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 散热障碍(如中暑)及产热器官功能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等导致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二)诊断学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学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和联系临床各科的纽带。
(三)基本要求
开始接触患者,学习倾听患者陈述 学习与患者交流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学习临床技能并发现各种病变 学习评价各种临床资料 联系疾病发生的基本知识 做出疾病诊断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
症状诊断 Symptom Diagnosis 检体诊断 Physical Diagnosis 辅助检查 Auxiliary Examination 病历记录 Medical Record 临床诊断 Diagnosis
助器具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 的临床诊断方法。
(三)辅助检查(auxiliaryexamination)
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标本、细胞取样等 进行检查,获得疾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

临床诊断学练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学练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学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2题,每题1分,共42分)1.当马属动物的额窦出现大量脓液积聚的时候,在叩诊的过程中会呈现()。

A、浊音B、清音C、过清音D、鼓音正确答案:A2.犬患尿道炎时,尿液中出现()。

A、肾小管上皮细胞B、肾上皮细胞C、肾盂上皮细胞D、尿道上皮细胞正确答案:D3.在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疾病是( )。

A、疼痛B、急性感染C、心肌炎D、心包炎正确答案:D4.微热是指体温升高()。

A、3℃以上B、2-3℃C、1-2℃D、0.5-1℃正确答案:D5.脱毛多伴有明显的特征性皮损和瘙痒,往往由局部逐渐扩散到全身,引起脱毛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营养性脱毛B、继发性脱毛C、遗传性脱毛D、内分泌性脱毛正确答案:B6.皮下浮肿、气肿(气不多时)触诊的感觉分别是()。

A、捻发样,坚实B、捻发样,捏粉样C、捏粉样,波动D、捏粉样,捻发样正确答案:D7.能反映疾病临床特征的症状,但这些症状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称为()。

A、经常症状B、典型症状C、示病症状D、暂时症状正确答案:B8.在叩诊正常动物肺脏组织的时候呈现()。

A、清音B、半浊音C、浊音D、鼓音正确答案:A9.获取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治的过程,患病动物既往史和生活史的方法是()。

A、视诊B、听诊C、触诊D、问诊正确答案:D10.头颅部的检查应注意其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头颅部异常增大,可见于()。

A、佝偻病B、骨软病C、脑室积水D、热射病正确答案:C11.鸭饲喂含荞麦、某些三叶草、灰灰菜等物质后,经日光照晒后可见喙和蹼伴有皮肤充血、潮红等病变,称为()。

A、痘疹B、湿疹样病变C、小水泡性病变D、饲料疹正确答案:D12.下列X线造影剂中属于低密度造影剂的是()。

A、碘油B、空气C、硫酸钡D、碘化钠正确答案:B13.脑炎初期,病原毒素的刺激使脑部充血、发炎,患畜意识进入()。

A、精神兴奋状态B、精神抑制状态C、中毒状态D、昏迷状态正确答案:A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内杂音产生原因的是( )。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第六章发热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6℃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发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A.淋巴因子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E.体温调定点上移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A.5次B.10次C.15次D.18次E.20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A.IL-1和TNFB.CRH和NOS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27.内生致热原是()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发热 习题

发热 习题

发热习题一、填空题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2.正常人腋窝温度为;口腔温度为;直肠温度为。

任何原因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

3.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4.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

5.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6.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

7.根据病因发热可分为发热和发热两大类。

8.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

9.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次左右,呼吸每分钟增加约次。

10.稽留热常见于、、等疾病。

二、选择题1.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A.36.5~37℃B.36~37℃C.36.3~37.2℃D.36.5~37.5℃E.36.5~37.7℃2.6岁男孩,发病第1天体温为37.5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

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度,其体温变化过程: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C.低热→高热→高热D.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E.低热→高热→中等热3.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 颅脑损伤B.变态反应C.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D.内分泌与代谢障碍E.感染4.伤寒的常见热型为:A.张弛热B.波状热C.稽留热D.间歇热E.不规则热5.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病毒B.肺炎支原体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6.引起发热的病因中,下列哪项属非感性发热:A.立克次体B.变态反应C.肺炎衣原体D.螺旋体E.病毒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37.3—38℃38.1—39℃39.1—41℃41℃以上2.36~37℃ 36.3~37.2℃ 36.5~37.7℃发热3.稽留热型弛张热型(败血症热型)间歇热型波状热型回归热型不规则热型4.外源性内源性5.37.3~38℃ 38.1~39℃ 39.1~41℃ 41℃以上6.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7.感染性非感染性8.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9.10 3~410.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二、选择题1. B2.E3.E4.C5.D6.B。

诊断发热试题及答案

诊断发热试题及答案

诊断发热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些症状可能与发热有关?A. 头痛B. 咳嗽C. 腹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哪些?A. 感染B. 药物反应C. 免疫系统异常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发热时,体温通常超过多少摄氏度?A. 36.5°CB. 37.5°CC. 38.0°CD. 39.0°C答案:C4.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降低发热时的体温?A.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B. 物理降温C. 喝大量水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发热时,以下哪种食物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A. 辛辣食物B. 冰冷食物C. 清淡食物D. 油腻食物答案:C6. 如果发热持续超过多少天,建议寻求医疗帮助?A. 2天B. 3天C. 5天D. 7天答案:C7. 发热时,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推荐的?A. 保持充足的休息B. 避免剧烈运动C. 过度使用退烧药D. 保持室内通风答案:C8. 发热时,以下哪种情况可能需要立即就医?A. 体温突然下降B. 出现皮疹C. 呼吸困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发热?A. 抗生素B. 抗病毒药物C. 解热镇痛药D. 抗过敏药答案:C10. 发热时,以下哪种情况可能表明病情严重?A. 体温迅速升高B. 持续高热不退C. 出现意识模糊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

临床诊断学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学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学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2题,每题1分,共42分)1.胸腔肺组织的检查时可用( )。

A、心电图B、核磁共振C、超声检查D、X线检查正确答案:D2.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检查法检查内容的是()。

A、病猪5d前发病,发病时体温升高,不吃食B、发病的猪没有按照正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C、细菌学检验未发现任何致病菌D、就诊时,听诊心音微弱,频率极快,并出现心杂音正确答案:D3.动物叩诊音按含气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清音-半浊音-鼓音-浊音B、鼓音-清音-半浊音-浊音C、清音-半浊音-浊音-鼓音D、半浊音-鼓音-清音-浊音正确答案:B4.下列X 线造影剂中属于高密度造影剂的是()。

A、氧气B、空气C、硫酸钡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C5.不宜采用触诊检查的是()。

A、动物组织器官的敏感性B、体表状态C、某些组织器官的生理性活动D、心音检查正确答案:D6.运用B超探查动物肾区时,其肾盂部位声像图像为()。

A、回声强而平滑B、低强度均质微细回声C、多个无回声暗区D、放射状排列的强回声结构正确答案:D7.下列描述中属于动物精神兴奋的是()。

A、双耳耷拉,头低下,眼睛半闭B、左顾右盼,惊恐不安,竖耳刨地C、羽毛蓬乱,垂头缩颈,两翅下垂D、行动迟缓或呆然站立,对周围刺激表现不敏感正确答案:B8.下列中不是动物腹泻时的伴随症状是()。

A、体温升高B、呼吸困难C、腹痛D、呕吐正确答案:B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脏杂音的是( )。

A、胸膜摩擦音B、心包摩擦音C、心内杂音D、心包拍水音正确答案:A10.关于视诊检查,表述错误的是()。

A、先群体后个体B、先整体后局部C、先静态后动态D、先保定后检查正确答案:D11.皮下浮肿、气肿(气不多时)触诊的感觉分别是()。

A、捏粉样,捻发样B、捻发样,坚实C、捏粉样,波动D、捻发样,捏粉样正确答案:A12.下列选项中,与呼出气的检查的内容不符的是( )。

A、气味B、呼出气量C、温度D、强度正确答案:B13.动物患颅脑占位性病变时,临床表现的强迫运动形式为()。

第一章第一节发热(练习解析版)《临床疾病概要》(人卫版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第一章第一节发热(练习解析版)《临床疾病概要》(人卫版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第一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一、单项选择IS1.弛张热常见于A.斑疹伤寒B∙风湿热C疟疾D肺结核【答案】B【解析】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2.体温持续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为哪种热型A.稽留热B.弛张热C.波状热D回归热【答案】C【解析】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3.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A.36.5~37o CB.36~37°CC.36.3~37.2℃D.36.5~37.5℃【答案】B【解析】腋下测量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度到37度之间,低于36度为体表温度偏低,超过37度为发热。

4.伤寒的常见热型为A.张弛热B.波状热C.稽留热D.间歇热【答案】C【解析】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C-4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5.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C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

这种热型是A.弛张热B.波浪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答案】A【解析】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体温在39°C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大于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符合弛张热特点。

6.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C.中枢性发热D.感染性发热【答案】D【解析】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性最常见,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非感染性见于变态反应、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引起。

7.稽留热最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肺结核B.大叶性肺炎C.急性肾盂肾炎D.疟疾【答案】B【解析】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一、A型题1、有关发热概念得概述,哪一项就是正确得?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就是临床上常见得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得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得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就是一种重要得A、临床症候群B、病理过程C、独立疾病D、综合征E、体征[答案]B[题解]发热不就是独立得疾病,而就是多种疾病得一种重要得病理过程。

3、体温调节得高级中枢位于A、脊髓B、中脑C、脑桥D、延髓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E[题解]体温调节得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得整合功能,被认为就是体温调节得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A、0、1℃B、0、2℃C、0、5℃D、0、8℃E、1、0℃[答案]C[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得体温升高属过热?A、酷热时中暑B、妇女月经前期C、剧烈运动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就是因散热障碍引起得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就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得就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得调定点上移?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温中暑D、妇女月经前期E、流行性脑膜炎[答案]E[题解]流行性脑膜炎就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得主要作用就是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引起产热增加C、激活单核细胞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E、激活中性粒细胞[答案]D[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发热习题集合

发热习题集合

发热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发热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C. 剧烈运动后D. 中暑E. 流行性感冒4.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C. 心肌细胞D. 内皮细胞E. 星状细胞5.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IL-1 B. 干扰素C. 5-羟色胺D. 肿瘤坏死因子E.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 B. 药物的毒性反应C. 外毒素污染D. 内毒素污染E. 霉菌污染8.下述哪项为发热中枢介质A.内毒素 B. 前列腺素EC. 干扰素D. 肿瘤坏死因子E. 类固醇9.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C.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E.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10.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C.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D.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E.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11.退热期可以出现A. 钠潴留B. 氯潴留C. 水肿D. 脱水E. 水中毒12.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13.下述哪项属于发热激活物A.干扰素 B. 肿瘤坏死因子C.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D.内毒素E. 白细胞致热原1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A.延髓 B. 脑桥C. 中脑D.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 脊髓15.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A.5次/min B. 18次/minC. 20次/minD. 30次/minE. 40次/min16.发热患者的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出现A.排尿增多,水、钠、镁排出增多B.排尿增多,水、钠、钙排出增多C.排尿减少,水、钠、钙潴留D.排尿减少,水、钠、镁潴留E.排尿减少,水、钠、氯潴留17.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提高A. 3%B. 13%C.23% D. 33%E. 43%18.体温上升期时皮肤出现“鸡皮疙瘩”是由于A. 皮肤血管收缩B. 皮肤血管扩张C. 竖毛肌收缩D. 竖毛肌舒张E. 寒战中枢兴奋x型题1.下列哪些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细菌感染 B. 恶性肿瘤C. 中暑 D.大面积烧伤2.机体的发热激活物是A.细菌 B. 病毒C. 内皮素D. 抗原抗体复合物3.发热退热期的特点是A.自觉酷热 B. 皮肤血管扩张C. 汗腺分泌增多D. 竖毛肌收缩答案A型题1.D2.D 4.C 5.C 7.D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D 15.B 16.E 17.B 18.CX型题1. ABD2. ABD3. ABC二、名词解释题1.发热【答案】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就称之为发热。

诊断学发热部分试题

诊断学发热部分试题

第一节发热一、填空题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

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

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②;③。

8.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这包括:①损害;②引起内脏器官或肢体坏死;③。

9.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

10.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

11.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12.稽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3.弛张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4.间歇热型可见于、等疾病。

15.波状热型常见于。

16.回归热型可见于、、等。

二、判断题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

()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3.请对下列热型进行判断①弛张热型()②稽留热型()弛张热型()稽留热型()不规则热型()波状热型()回归热型()驰张热型()4.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

()5.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6.低热是指37.3—38℃。

()7.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1.发热(fever)2.稽留热(ontinued fever)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5.波状型(undulant fever)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四、选择题A型题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A.感染性发热疾病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诊断学复习题填空题1发热的病因可分为和两大类2临床

诊断学复习题填空题1发热的病因可分为和两大类2临床

诊断学复习题填空题1发热的病因可分为和两大类2临床《诊断学》复习题一、填空1、发热的病因可分为和两大类。

2.临床上,发热过程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3.肺呼吸困难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

吐血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呕吐。

5.黄疸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

6、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最轻的意识障碍为,可出现精神症状的意识障碍为。

7.在中国,咯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8、生命征包括、、、,是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9、甲状腺三度肿大时指肿大超出。

10.成年女性主要呼吸,而成年男性和儿童主要呼吸。

11.正常人胸部前后径与左侧径之比约为。

12、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

13、正常胸部叩诊音有、、及。

14、玫瑰疹见于及。

15、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和。

16.急性腹膜炎的三联征包括、和。

17.、、和统称为膀胱刺激征。

18.脑膜刺激症状包括:。

19、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或每小时少于。

若24小时少于称无尿。

若24小时超过称多尿。

20.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改变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1.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

a.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b.变态反应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d.病原体感染2、咯痰量多、痰液出现分层现象,应首先考虑()。

a.咽喉炎b.肺癌c.肺水肿d.支气管扩张一3、呕血患者查体发现脾大、蜘蛛痣、肝掌,应首先考虑()。

a.消化性溃疡并出血b.急性胃黏膜病变c、急性胰腺炎D.肝硬化伴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意识全部丧失,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浅反射消失,是指()。

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深昏迷5、呕吐呈喷射状,应首先考虑()。

a、颅内高压B.偏头痛C.尿毒症D.胃神经症6。

应首先考虑意识障碍伴双侧瞳孔针孔缩小()。

a、酒精中毒B.低血糖C.有机磷中毒D.脑炎7、持续高热,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在1℃以内,称之为()。

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回归热8、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是()。

临床诊断学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学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学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2题,每题1分,共42分)1.下列疾病中不会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的是()。

A、严重腹泻B、皮下气肿C、慢性猪瘟D、严重脱水正确答案:B2.病畜呼吸出现呼吸明显深而长,没有呼吸中断期,呼吸数次显著减少。

此乃()呼吸的特征。

是呼吸机能衰竭以及濒死期的表现。

A、毕奥氏呼吸B、间断性呼吸C、库斯茂尔呼吸D、陈-施呼吸正确答案:C3.健康马属动物的尿液呈现一定的黏性,是由于肾脏、肾盂、输尿管中的腺体可分泌()。

A、促红细胞生成素B、尿胆原C、黏蛋白D、肾素正确答案:C4.动物呼吸时,口鼻张开,颈平伸,肘头外展,这种现象是()。

A、呼气性呼吸困难B、腹压增高性呼吸困难C、心源性呼吸困难D、吸气性呼吸困难正确答案:D5.大叶性肺炎时候,病畜体温为()。

A、间歇热B、弛张热C、稽留热D、体温无变化正确答案:C6.临床引发肾前性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

A、从肾盂到输尿管尿路梗阻B、肾小球或肾小管严重损害C、膀胱括约肌痉挛D、严重的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正确答案:D7.临床上由于相互拮抗肌肉的快速、有节律、交替而不太强的收缩所产生的颤抖现象,称为()。

A、共济失调B、震颤C、强迫运动D、痉挛正确答案:B8.动物颈静脉阳性波动,一般提示()。

A、主动脉瓣闭锁不全B、肺动脉瓣闭锁不全C、二尖瓣闭锁不全D、三尖瓣闭锁不全正确答案:D9.中医所说的医圣是指()。

A、张仲景B、李时珍C、华佗D、扁鹊正确答案:A10.一头5岁黑白花奶牛,分娩3d出现拒食,反刍停止,瘤胃音消失,排粪稀少,左侧腹肋弓部位膨大;直肠检查,瘤胃背囊右移,瘤胃与左腹壁之间有间歇。

为确诊该病还应该进行的检查是()。

A、抽取瘤胃液检查pHB、叩诊左侧最后3个肋骨的1/3处,了解音响变化C、触诊左侧腹肋弓膨大部D、问诊了解病牛发病情况正确答案:B11.病例书写的原则不包括()。

A、规范而整洁B、具体而肯定C、全面而详细D、系统而科学正确答案:A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律失常的是()。

病理生理学:发热习题与答案

病理生理学:发热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下列()是错误的。

A.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左右B.体温变化波动呈现昼夜节律C.人体温度存在性别、年龄等差异D.人类主要通过增减衣物、调节周围环境温度来维持体温正确答案:D解析:人体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主要依赖于体温调节中枢调控,进行自主性体温调节;其次,辅以行为调节,比如增减衣物、调节周围环境温度等。

2、下列()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剧烈运动D.流行性感冒正确答案:D解析: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发热激活物,可以引起发热。

A和B选项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C选项引起的体温升高是生理性体温升高。

3、中暑导致的体温升高属于()。

A.发热B.过热C.生理性体温升高D.主动性体温升高正确答案:B解析:中暑患者的体温调定点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机体出现散热功能障碍,引起被动性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4、发热时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主要是()。

A.散热障碍B.产热大于散热C.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等于散热正确答案:B解析:该时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随着中心体温逐渐上升到新的调定点水平,就进入第二时相。

5、发热时高温持续期的临床表现有()。

A.鸡皮B.多汗C.皮肤发红D.畏寒和寒战正确答案:C解析:该时期体温已与新的调定点相适应,所以寒战停止,机体开始出现散热反应。

病人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血流增多而皮肤发红,增加散热;由于皮肤温度上升,病人感觉酷热;由于蒸发水分较多,皮肤及口唇干燥。

二、判断题1、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就表明机体发热了。

()正确答案:×解析:体温升高包括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其中,病理性体温升高又分为发热和过热。

因此,体温升高并不一定就是发热。

2、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3)病理学--第九章发热(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2013)

(3)病理学--第九章发热(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2013)

(3)病理学--第九章发热(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2013)第九章发热1.何谓发热和过热?请举例。

如何确定体温升高的程度?答:发热是指因致热原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的现象。

例如:肺炎患者的发热。

过热是指机体体温调节机构(即产热或散热调节)失调或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的现象。

例如:先天性汗腺缺乏或中暑(或热辐射)患者体温高于正常都是由于散热障碍所致,而甲亢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是由于产热异常所致体温升高不超过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39℃~40℃为高热;超过41℃为过高热。

2.何谓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包括哪几类?各类分别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

答: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是指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包括外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1)外生致热原:⑴细菌及其毒素①革兰阴性菌与内毒素:例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菌壁含有内毒素(endotoxin,ET),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效应很强的致热原,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致热性污染物。

②革兰阳性菌与外毒素:例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离出的外毒素有明显的致热性,如从葡萄球菌分离出的肠毒素;从A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离出的红疹毒素。

③分枝杆菌:例如:结核杆菌。

⑵病毒及其他微生物,例如:Coxsackie病毒或各种病毒菌苗、螺旋体及真菌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而引起发热。

2)体内产物:⑴抗原抗体复合物⑵类固醇,例如:本胆烷醇酮⑶致炎物,例如: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盐结晶3.何谓内生致热原?常见有哪几种?请举例。

答:内生致热原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1)白细胞介素-1(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3)干扰素(IFN)4)其他:例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l(MIP-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内皮素(endothelin)等4.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分哪几类?目前研究认为,它们分别包括哪些介质?答: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分为两类:正调节介质和负调节介质。

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发热

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A型题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 D.中暑E.流行性感冒3.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A.无菌性炎症 B.变态反应C.细菌感染 D.病毒感染E.恶性肿瘤4.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 D.皮肤血管E.汗腺5.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E.汗腺6.大面积烧伤痊愈后非炎症性发热是由于A.呼吸道损伤散热障碍 B.物质代谢所致的产热增加C.痊愈后活动增加 D.肾功能降低排尿降低E.皮肤及汗腺分泌的散热障碍7.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 D.先天性汗腺缺陷E.流行性脑膜炎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9.传染性发热见于A.心肌梗死 B.药物性麻疹C.急性白血病 D.细菌侵入E.血浆中原胆烷醇酮增高10.非传染性发热见于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C.流行性出血热 D.大叶性肺炎E.脊髓灰质炎11.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C.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D.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 D.白血病细胞E.神经胶质细胞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14.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C.磷脂 D.多糖E.淋巴因子15.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 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环磷酸鸟酐E.前列环素16.下述哪项属于发热激活物A.干扰素 B.肿瘤坏死因子C.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D.内毒素E.白细胞致热原1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 B.类固醇C.环磷酸腺酐 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1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内毒素 B.前列腺素E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E.类固醇19.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A.延髓 B.脑桥C.中脑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脊髓20.对人体明显致热性的体内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原胆烷醇酮)来自A.肾上腺素 B.睾丸酮C.甲状腺素 D.胆囊素E.肾素21.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E.真菌污染22.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C.淋巴因子 D.白细胞介素-1E.白细胞介素-223.决定内毒素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A.多糖体 B.蛋白质C.脂质A D.脂质BE.脂质C24.肿瘤坏死因子是A.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脂多糖,能引起发热B.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脂多糖,能杀伤肿瘤细胞C.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引起发热D.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特意杀伤肿瘤细胞E.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杀伤肿瘤细胞发热25.干扰素是A.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B.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C.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D.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E.病毒本身分泌的物质,能引起机体发热26.对热限概念的描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B.体温升高的高度受限制C.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2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28.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散热和产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29.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散热和产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30.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A.5次/min B.18次/minC.20次/min D.30次/minE.40次/min31.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乳酸↓B.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乳酸↓C.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乳酸↓D.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乳酸↑E.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乳酸↓32.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B.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C.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D.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E.蛋白分解↓,血浆蛋白↑,尿氮排泄↑33.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34.发热时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35.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 B.13% C.23% D.33% E.43% 36.高热患者较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 D.水潴溜E.水中毒37.下列哪一年龄组发热患者最常发生热惊厥A.周岁以内婴幼儿 B.6月至6岁C.学龄期儿童 D.青年人E.老年人B型题A.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在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C.作用在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在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38.内毒素39.肿瘤坏死因子40.干扰素A.TXA2B.抗原-抗体复合物C.PGED.IFNE.cAMP41.发热激活物是42.内生致热原是43.中枢发热中介介质是A.内生致热原B.内毒素C.淋巴因子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铜44.从家兔腹腔渗出白细胞中提出的致热原是45.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中有46.变态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二、判断题(对者用T表示;错者用F表示)1.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内生致热原( )。

临床诊断习题含答案

临床诊断习题含答案

名词解释稽留热稽留热以高热持续数天,且每日昼夜温差很小(在1.0 C 以内)为其特点。

可见于胸膜肺炎、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6. 弛张热弛张热是机体发热,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动(可变动于1.0一 2.0 C 或以上)而不降至常温。

可见于许多化脓性疾病及败血症,小叶性肺炎 以及非典型经过的某些传染病(如腺疫等)。

7. 回归热两次发热之间间隔以较长的无热期者称为回归热。

如见于亚急性或慢 性马传染性贫血等。

8. 共济失调表现运动不协调,呈酒醉样,走路摇摆,或肢蹄高抬后用力着地, 如涉水样,称为共济失调。

见于脑脊髓炎,或小脑受损伤等4.心杂音即心脏杂音,是伴随心脏活动产生的、正常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

对 心脏瓣膜疾病和心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强迫运动: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 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性的、有规律的运动。

2. 痉挛:痉挛是指肌肉的不随意地急剧收缩。

3. 麻痹:也就是瘫痪,是指肌肉的随意运动机能减弱或消失的现象4. 恶病质:体躯极度消瘦,全身营养及内部器官处于衰竭状态,大多预后不良。

尿管型:是一种炎性渗出物,有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变性凝固或蛋白质与其他细 胞成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管状物。

反刍:反刍动物采食后,课周期性的将食物通过呃逆现象把食物重新排入口腔并且进行重 新咀嚼、吞咽的现象。

预后: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结局(治愈、复发、恶化、并发症发 生、伤残、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先估计。

后遗症: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

三、鉴别诊断1、中枢性呕吐与反射性呕吐答:(1)中枢性呕吐发病原因:毒素或常见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引起的,胃内容物排空后呕吐仍然存在 脑炎,脑膜炎(2)反射性呕吐发病原因:胃内容物或炎性产物作用于呕吐中枢刺激,反射性引起 即停止常见疾病:过食,胃炎、器质性心杂音和非器质性心杂音的区别常见疾病:特点:胃内容物排空后,呕吐3呕吐,伪呕吐,返流答:呕吐:内容物来自真胃,不自主地经口、鼻腔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弛张热常见于
A.斑疹伤寒B.风湿热C.疟疾D.肺结核E.淋巴瘤
2、体温持续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为哪种热型
A.稽留热B.弛张热C.波状热D.回归热E.间歇热
3、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
A、36.5~37℃
B、36~37℃
C、36.3~37.2℃
D、36.5~37.5℃
E、36.5~37.7℃
4、伤寒的常见热型为
A、张弛热
B、波状热
C、稽留热
D、间歇热
E、不规则热
5、腹痛伴寒战高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总胆管结石
B、输尿管结石
C、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D、急性阑尾炎
E、急性胰腺炎
6、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中枢性发热
D、感染性发热
E、内分泌代谢障碍
7、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病毒
B、肺炎支原体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8、引起发热的病因中,下列哪项属非感性发热
A、立克次体
B、变态反应
C、肺炎衣原体
D、螺旋体
E、病毒
9、一脓毒败血症患者,最高体温40.2℃, 一天内波动范围大,最低时为37.5℃、称为
A、弛张热
B、波状热
C、稽留热
D、间歇热
E、不规则热
答案:1.B 2.A 3.B 4.C 5.C 6.D 7.B 8.B 9.A
二、问答题:
1、什么叫做发热,热型?试述常见热型?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热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临床上的常见热型:
1.嵇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度。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体温常在39C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C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鲁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C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核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一.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危寒或寒战等现象。

二.高热期: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深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三.体温下降期:出汗多,皮肤潮湿。

2、试述发热的病因分类: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1,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
2,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3,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力衰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1,物理性:中暑
2,化学性:重度安眠药中毒
3,机械性: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原发性低热:
2,感染后低热:
3,夏季低热:
4,生理性低热: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Fever
1. What kind of fever may occur in lobular pneumonia?
A. remittent fever
B. intermittent fever
C. continued fever
D. undulant fever
KEY: (C)
2. Low grade fever means temperature ().
A. 37.3~38o C
B. 38~39o C
C. 39.1~41o C
D. over 41o C
KEY: (A)
3. Endogenous pyrogen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
A.IL-1
B.IFN
C.TNF
D. microorganisms
KEY: (D)
4. How to classify the grade of fever?
The grade of fever
Low grade fever: 37.3~38o C
Moderate fever: 38~39o C
High fever: 39.1~41o C
Hyperthermia fever: over 41o C
5. Are there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with respect to fever?
1.Chills or rigor: as in septicemia and any acute infections
2.Congestion of conjunctiva: as in hemorrhagic fever
3.Herpes simplex: caused by herpes virus, frequently seen in cases of lobar
pneumonia
4.Bleeding tendency: in severe infection as hepatitis and blood dyscrasia as
leukemia
5.Lymph node enlargement: in cases of lymphoma, of metastasis of cancer
6.Enlargement of liver and spleen: in cases of hepatitis, leukemia
7.Arthralgia: in gout, rheumtic disease
8.Rash: drug rash, measles
9.Coma: in barbiturate poisoning, cerebral hemorrhage
6. There are six types of fever. What are they?
•Continued
T: kept at 39oC~40oC constantly Circadian variation: < 1oC
Remittent
T: >39oC circadian variation >2oC
•Intermittent
T: sudden rising (few hours) and sudden decreasing
Recurrent
T: abruptly rising to the peak, lasting for several day, sudden decrease to the normal repeatedly
•Undulant
T: rising gradually to the peak (>39oC)decreasing gradually to the normalrepeatedly for several times
•Irregul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