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一 背景类主观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主观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主观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主观题含答案第一篇:高中历史主观题含答案.(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8分)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10分)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

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

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

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

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 经验教训类主观题解题技巧(全国 通用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 经验教训类主观题解题技巧(全国 通用版含解析)

经验教训类主观题解题技巧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经验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经验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经验: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5年全国1卷)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法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8分一般4点,每点2分。

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结合所学可得出“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②根据“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通用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通用版含解析)

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对于很多题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

现举例如下:(2018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武帝年号制度改革”,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每点2分;也可能4点,每点1.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结合所学可得出“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②根据“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1)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1)

1.(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教材)改编材料二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__摘自1843年《全国请愿书》材料三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

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八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__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汗流浃背”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立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为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1)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5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发展的背景条件。

(4分)(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至7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实践上、理论上、组织上有哪些发展?(8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那些有利影响(5分)2.(18分)农业问题是国家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

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解决成败直接影响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3)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3)

1.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畏以楚其衰,没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以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五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般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共和不但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引自《陈独秀文章选编》请回答:(1)分别概括前四段材料中所提出的核心主张。

在同一问题上为何出现不同的主张?(5分)(2)前四段材料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3分)(3)材料五中提出怎样的观点?其中“国会议员疾呼尊重孔教”的真实意图何在?(2分)(4)结合材料五和材料一,请你谈谈对孔教的认识。

(3分)2.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些方面?(3分)(2)结合史实,概述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成果。

(3分)(3)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你怎样认识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4分)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主观题的特点是既有课本基础知识方面的提问,又有检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说明问题能力方面的提问。

以下是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学习!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1】第一,要认真审“材”,读懂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发现、判断和提取有效信息。

以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7题为例(这是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最典型、构思最好、结构最佳的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问答题),这道题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两段文字材料均为文言文,四幅砖壁画画像均标以名称(“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

我们在读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重要的文字语言和形象语言,透露出来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其中,有提示时间的,如“汉武帝时期”、《汉书》、《明史》、“明中后期”;有提示地理方位的,如“西北”、“自敦煌西至盐泽”、“起居庸(关)至山海(关)”、“长城沿线”;有展示史实的,如“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置使者校尉领护”、“筑敌台三千”、“九边生齿日繁,……商贾日通……”。

所以,在审题和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做到全盘把握,重点突出,透析“零部件”,心悟“提示语”,做到“一切为我所用”。

倘能较为清楚地阅读和正确地理解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就为下一步解题做好了重要铺垫。

第二,要认真审“问”,即要明确试题所发诸问之指向、时空界定和程度等。

此审至为重要,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仍以上题为例,其第二问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

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这一问中有两个小问。

第一小问之指向是要检验考生观察、分析材料即魏晋墓砖壁画,从中发掘信息以印证历史的能力,以及把形象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逻辑语言的能力。

2020届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总结影响类试题【答题术语】1。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3。

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

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6。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7。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8。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9。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类试题【答题术语】1.如何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2。

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3。

如何认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4。

如何认识清明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5。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巨变6。

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7。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8。

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9。

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侵权与制衡”原则原因类试题【答题术语】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2。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4。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5。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6。

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7。

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开放探究类试题【答题模板】特点概述: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类型1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4)

2020最新整理高中历史主观题及答案(4)

1.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回答:⑴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实现环球航行的是谁?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⑵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⑶工业革命促使哪两个时代的到来?2.阅读下列材料: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

请回答:⑴这段材料出自何处?作者是谁?⑵这段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⑶这段材料所揭示的基本原则分别在近代美国和中国哪两部法律文件中得到了体现?3.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回答:⑴材料一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代表了哪一派别的观点?⑵材料二代表了哪一派别的观点?为实现其政治理想,他们发动了什么运动?⑶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4、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高考临近时,我们需要复习的科目有很多,通常留给历史科目的复习时间是不多的,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才是重要的考点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1.呈现的方式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或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路径的选择(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政治方面,可涉及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思想文化方面,可涉及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 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

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完整版)高考历史主观试题精编

(完整版)高考历史主观试题精编

高考历史主观试题精编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

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一一(英)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三:1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岀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 (英)《权利法案》请回答:①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②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③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④从治理国冢的角度来看,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趋势?2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突岀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一引自《论语》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老师也不要作谦让。

”“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了。

” “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一一引自《何新论坛》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高中历史《主观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主观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主观题训练及参考答案(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

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

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

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

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

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以政治手段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以海路贸易为主;平等贸易,友好往来。

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儒家“贵和”思想的影响。

2.不同:有明确的经济理论指导;以殖民扩张、武力征服推动贸易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寻求霸权的手段。

影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给殖民地带来灾难;加剧了西方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

历史主观题练习题及答案

历史主观题练习题及答案

历史主观题练习题及答案1. (28分)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

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

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的历程。

(12分)(3)选取材料三中关于欧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6分)(4)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

试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6分)1.(28分)答案:(1)经济: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4分,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2) 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一 背景类主观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一 背景类主观题含答案

(一)背景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背景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背景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背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6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6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二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

2020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材料题

2020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材料题

2020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材料题题型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高中历史 主观题讲解——背景原因类

高中历史 主观题讲解——背景原因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
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社会背景”,偏重于当时社会特征的静态分析,主要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要涵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历史价值” 要突出其在法制和思想文化上的历史影响。
背景:孟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 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 各种社会思潮活跃,人文意识突出;崇尚法治,法律作用突出。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 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真题讲解
(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 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 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 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 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人为原因)一般从领导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 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以及统治者的作为等方面进行思考。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 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 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 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 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 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 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 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 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 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 从容赴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背景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背景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背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6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6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二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

”②根据“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可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

”③根据“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得出“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④根据“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得出“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019年全国2卷46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

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

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二战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②根据“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③根据“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018年江苏卷第22题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

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

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1935-1937年联系所学知识当时与此联系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018年江苏卷第23题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

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

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

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

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5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罗斯福新政”,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1935年和罗斯福新政以及“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可得出当时的背景有“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

”(二)有些题需要注意总结某一时期的共同背景,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般都有内忧外患或民族危机。

2018年全国1卷第41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清末新政”,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根据1909年处于20世纪初,得出当时的大背景“内忧外患”。

此处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背景,只要是设计到19世纪初20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的背景这几乎是必备的一点;另外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时间里,说到背景大都有“资本主义发展”这一点;还有设计到封建社会的大都有“小农经济”这一点等等。

②根据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得出“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2018年江苏卷第24题【选做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

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5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戊戌变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