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_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2、商业汇票3、不良资产4、间接融资5、互换6、货币购买力7、商业本票8、浮动汇率制度9、回购协议10、远期合约11、有限法偿12、商业信用13、外汇管制14、金融市场15、无限法偿16、邮政储蓄17、间接标价法18、创业板市场19、财务公司二、简答题1、简述信用经济关系中的主体的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档次的定义。

3、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种类及其内容有哪些?4、简述利率的含义及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有哪些?5、简述货币职能的内容有哪些?6、简述外汇的含义及其范围有哪些?7、简述期权的含义、分类及其盈亏。

8、简述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有哪些?《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3、不良资产不良资产:也称不良债权,主要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4、间接融资间接融资: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5、互换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6、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购买力的变动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

7、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

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8、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各国央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汇总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汇总

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1.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 货币的类型:实物货币、代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 货币供应量- M0、M1、M2、M3等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区分。

- 货币乘数和存款创造过程。

3. 利率与金融市场- 利率的决定因素和种类(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 金融市场的功能、分类(初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

4. 金融机构-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角色和功能。

-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主要业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

5.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机构。

-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直接信贷控制。

6.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点和主要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 资本市场的特点和主要工具(长期债券、股票)。

7. 外汇市场与汇率- 外汇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

- 汇率制度的分类(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管理浮动汇率)。

- 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

8.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 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

9.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类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 风险管理工具:衍生品(期货、期权、掉期)、风险分散、风险转移。

10. 金融创新与监管-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产物(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加密货币)。

- 金融监管的目的和方法(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市场监管)。

11. 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金融稳定的维护和金融危机的防范。

12.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货币与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影响。

以下是货币金融学的一些重点要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一、货币与货币供应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通用的支付工具,被广泛接受并被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

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三个主要职能。

3.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总量,包括发行的货币和银行体系中的存款。

二、金融市场1. 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三类。

2.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借贷和投资工具的交易场所,主要包括国库券、短期国债等金融工具。

3.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长期融资和投资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4. 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是交易金融衍生品合约的场所,包括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等。

三、货币政策1. 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 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3.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有一定影响,但通胀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和经济体制等因素决定的。

四、货币理论1.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受到货币持有者的收入、财富和支付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2. 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度的货币供应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 货币与利率: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受到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五、货币市场与金融机构1. 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提供短期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稳定收益和高流动性。

2. 银行体系:商业银行是货币市场中的主要机构,他们接受存款并提供贷款,起到储蓄和投资的纽带作用。

3. 央行:央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银行体系的监管机构。

以上是货币金融学的一些重点要点,对于深入理解货币与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影响非常重要。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货币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它使得商品和劳务能够以统一的价格进行衡量。

流通手段则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促进了交易的便捷。

(二)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货币的形式不断演变。

实物货币如贝壳、粮食等,由于其自身价值不稳定和不易分割等缺点,逐渐被金属货币取代。

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等优点,但携带不便。

纸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应运而生,如银行卡、支付宝等,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

(三)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金本位制是历史上较为重要的货币制度之一,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现代的货币制度多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的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而是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控。

二、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定义与形式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如赊销商品;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如发行国债;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和股票等。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使用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原理等内容。

对于学习货币金融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货币金融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学科。

1. 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作为经济交换的工具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包括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保持工具。

首先,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用来度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其次,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方便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最后,货币作为价值保持工具,可以保存一段时间的价值。

2.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的供给来自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放贷。

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需求以及持有现金的动机。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货币的价格水平。

3. 货币的数量论:货币的数量论是货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

这是基于货币供给过多会导致货币贬值的观点。

然而,数量论在实际经济中的适用性仍然存在争议。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工具来调整经济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5. 央行与商业银行:央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机构,如美联储、欧洲央行等。

商业银行是提供存款、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如中国工商银行、美国银行等。

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密切,央行通过监管和调控商业银行来实施货币政策。

6.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货币市场是借贷短期资金的市场,证券市场是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的市场,外汇市场是进行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市场。

7. 银行业务: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汇款和承兑等。

银行业务涉及到风险管理、信用评估和利率调整等方面,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1、学习货币金融学的意义?2、何为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3、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什么职能?信用货币有无价值?信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信用货币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4、何为信用?信用需具备哪三个要素?目前主要的信用形式有哪些?5、银行信用可否取代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如何引导商业信用进入银行信用轨道中?(银行信用如何支持商业信用?)6、何为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具有哪些功能?直接间接融资各有何利弊?7、基金属于哪种性质融资?(间接融资)。

比较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8、金融工具、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9、发行和流通市场的联系与区别。

10、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1、利率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的内涵。

12、经典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有哪些?(3个)13、外汇和外币的关系。

汇率表示的方法,不同表示方法中外币和本币的关系。

14、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

15、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16、商业银行及其职能和本质特征,三性原则及其关系。

17、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构成。

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

是否资产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18、巴塞尔协议有哪些规定。

19、中间业务有无风险?20、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论依据哪些原则?21、何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22、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供给理论的内容,各有何特色?23、何为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中人们的普遍反应、央行的反应。

24、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如何划分,为何划分?25、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26、货币供给量由谁决定?如何理解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量又是内生量?27、商业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创造信用?28、存款乘数也是存款倍数吗?如何计算存款乘数?29、存款总量、派生存款总量如何计算?30、何为通胀?通胀对经济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治理?通胀通缩对财富分配效应的影响?31、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产生?)涉及到金融监管问题,思考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监管的目的)32、中央银行的业务特征、职能;中央银行的负债有哪些?中央银行的资产为什么要保持最大清偿性?3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相互关系34、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什么?35、为什么要有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依据36、对比分析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各自特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融学复习要点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节.货币的定义与本质⼀、货币的定义1、货币的经济学定义通货与货币:⽐货币范围要狭窄收⼊与货币:收⼊是流量,表⽰某⼀时间区间的数量关系,⽽货币是⼀个存量,即在某⼀个时点的确切数量。

财富与货币:财富⽐货币范围要宽泛2、马克思的货币定义:3、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的产⽣四个阶段:1、简单的、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的价值形式3、⼀般价值形式(物—⼀般等价物—物)4、货币价值形式第⼆节.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最重要最基本)指货币能⽤来衡量和表⽰⼀切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将其转化为价格从⽽可以⽅便地把不同类的商品进⾏⽐较。

特点1、观念货币2、⾜值或币值稳定3、独占性或排他性⼆、流通⼿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流通⼿段职能。

货币执⾏流通⼿段的职能就是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交换简单概括就是“卖——货币——买”的不断循环。

特点1、现实货币2、不⾜值/价值符号3、危机的可能性:买卖脱节三、⽀付⼿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形态,进⾏价值的单⽅⾯转移时,执⾏⽀付⼿段职能。

特点:1、补⾜交换的环节2、价值的单⽅⾯转移3、加剧危机的可能性四、贮藏⼿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第三节.货币的类型1.作为货币的理想商品(1)、价值的稳定性(2)、容易标准化(3)、可分割性(4)、携带⽅便(5)、易于储蓄、不易变质(6)、供给具有弹性第四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定义定义:货币制度是⼀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内容:(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3)通货的铸造、发⾏与流通(4)货币发⾏的准备制度货币政策的核⼼是规定本位货币和制作本位货币的⾦属材料。

(⼀)通货的铸造、发⾏与流通1、主币(本位币):是⼀个国家的基本通货,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和货币⾦属铸造的货币。

⑴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致,是⾜值货币(现代货币制度下,已经⽆此特点)⑵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由铸造⑶主币具有⽆限法偿能⼒(现代货币制度下,仍然保留了这⼀特点)⑷磨损公差(现代货币制度下,已经⽆此特点)2、辅币:是主币以下的⼩额通货,供⽇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使⽤。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2.现代信用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四、货币数量的界定(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2、及时转化3、现实购买力六、货币制度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八、金银复合本位制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最主要的)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

货币金融学重点

货币金融学重点

第一编货币、信用与经济名词解释、选择题、比较题、简答题(5-10分)第一章货币与经济重点内容:货币的基本职能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货币以普通被接受物的形态,在商品或劳务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时发挥媒介的作用。

三个基本要求: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购买力相对稳定(尽管商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供给富有弹性(货币流通量应该有一种调节机制,保障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价值标准,也称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

简化了商品劳务定价中的交易次数和价格体系。

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尺度的前提条件价值贮藏(Store of Value)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推动了信用的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是造成了买卖和交易的脱节,强化了货币交易链条断裂的脆弱性,从而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货币的本质货币金属论实际价值是由货币金属的价值所决定的货币名目论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价值的比例名称货币价值论(马克思)货币是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货币职能论(米什金)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电子货币的定义及其属性定义: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属性:一般属性: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交易支付中,具有交易行为的自主性、交易条件的一致性、交易方式的独立性和交易过程的可持续性。

特殊属性:发行主体的多元化担保主要依赖于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风险不一致流通范围的国际化形态上的虚拟化电子货币防伪只能依靠技术上的加密或认证系统来实现货币制度及其内容内容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本位货币:国家法定的标准货币,具有法定的无限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规定发行准备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办法)结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金银复本位制中双本位制,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错误!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错误!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详解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详解

货币金融学复习思考1、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足值货币、不足值货币?本位货币、辅币、有限法偿、无限法偿货币?(1)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中。

(2)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第二,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算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

第三,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货币是价值尺度(即记账单位)和流通手段(即交易媒介)的统一,或者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本质属性。

(3)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两个职能。

前三个职能被概括为交易媒介,世界货币职能是前四个职能的延生。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用来衡量和表示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可以方便地把不同类的商品进行比较。

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是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同。

前者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在表示商品或服务价值时,并不需要用现实的货币来表示;后者却必须要用现实的货币。

如果实际投入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反之则会产生通货紧缩。

当买卖以赊销赊购的方式进行时,货币就开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发展的结果,只有当卖方给予买方到期支付的承诺以信任时,货币才承担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

但同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需要有发达的社会信用作为基础,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信用危机,会导致社会性的信用危机。

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必须是处于流通中现实的货币。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

货币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为保证, 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信用凭证, 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格雷欣法则: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3.货币制度: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4.信用: 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6.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拆合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7、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拆合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8、直接金融市场:以证券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债权或产权来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9、间接金融市场: 以存款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存款类金融机构向资金盈余者出售金融工具, 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10、货币市场: 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借贷或短期信用工具买卖所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11.同业拆借: 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临时资金困难, 调剂头寸所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

12.票据贴现: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票据转让给贴现银行, 以取得资金的行为。

13、金融远期: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 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14.金融期权: 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

15.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聚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 进行多元化证券组合投资, 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进行分配的金融机构。

16、政策性银行: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 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 以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利益为目标, 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17、中央银行:18、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对货币需求的量的总和。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易媒介,是使所有的商品得以交换的功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偿还债务或进行单方面价值转移时所具有的功能。

5、世界货币:当商品职能越出国境,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会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职能。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划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1)M0(现钞)、(2)M1(狭义货币=现金+活期存款)、(3)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注:稳定物价,控制M0、M1四、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作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五、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1、货币材料:是整个货币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2、货币单位3、货币种类4、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6、发行准备金六、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3)跛行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能,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4、金本位制的崩溃5、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两种类型。

大一货币金融学复习知识点

大一货币金融学复习知识点

大一货币金融学复习知识点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使用等经济现象。

对于大一学习货币金融学的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1.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商品,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普遍接受性、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现金和提供存款所组成。

货币需求受到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偏好、商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数量理论货币的数量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和服务的增长速度时,会导致通货膨胀。

主要包括古典货币数量理论和凯恩斯货币数量理论。

4.金融市场与利率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5.货币和银行的关系银行是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机构,具有存款接受、贷款投资和结算支付等功能。

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是通过信贷活动实现的。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工具对货币供给和需求进行调控,以达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等。

7.货币与经济增长货币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度的货币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但过度的货币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给、信贷市场、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来影响实体经济。

主要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9.货币化程度和金融体系发展货币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

10.货币金融学的应用货币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货币政策制定、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等实践领域。

它还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如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密切相关。

在进行复习时,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等来巩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

第五篇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二十章外汇市场1、一价定律2、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另一国上升,该国货币就会贬值。

3、影响长期汇率的因素:相对价格水平、贸易壁垒、对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的偏好、生产率。

(如果某个因素提高了本国商品相对国外商品的需求,本国货币将升值,如果本国商品相对需求下降,本国货币会贬值。

)4、短期汇率供求分析:本国利率、外国利率、预期物价水品、预期贸易壁垒、预期进口需求、预期出口需求、预期国内生产率。

5、如果本国实际利率上升,本国货币升值,如果本国利率上升是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本国货币将贬值。

第四篇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十六章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1、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联邦储备理事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2、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拥有整个联邦储备体系近1/4的资产,是最重要的联邦储备银行.3、会员银行推选本地区6名联邦储备银行董事长,其他三名由联邦储备理事会任命。

4、储备区的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分为三类:A类,三名,会员银行推荐的职业银行家,B类,三名,会员银行推荐的知名人士,C类,三名,由联邦储备理事会直接任命。

5、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参与货币政策实施的途径: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制定"贴现率。

决定哪些银行,包括会员与非会员银行,可以从联邦储备银行得到贴现贷款.联邦储备银行董事推荐本地区的一名银行家到联邦咨询委员会任职。

12位联邦储备银行中的5位,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拥有1票表决权。

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是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永久成员,他始终拥有1票表决权。

6、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规定,在1987年,所有存款机构都必须在联邦储备银行保有存款准备金.这些规定阻止了联邦储备体系成员数量的下降,缩小了会员银行和非会员银行间的差别。

7、联邦储备理事会有7名成员,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及公式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及公式

货币⾦融学复习要点及公式⼀、填空题1.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货币)因素总是最主要的原因之⼀。

2.银⾏的中介职能有(信⽤中介)和(⽀付中介)两个⽅⾯,(⽀付中介)是银⾏区别于其他⾦融机构的⼀个重要特点。

3.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指标是(实际⾦融资产存量/国民⽣产总值)、(实际⾦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和(⼈均实际货币量)。

4.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仅仅是⼀种交换媒介,更是⼀种真正的(资产)。

5. 随着⾦融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融深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

6.(利率)是⽤来反映使⽤资⾦的价格。

7.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体系)实现的,(中央银⾏)发⾏现⾦,(商业银⾏)提供存款货币。

8.银⾏的(信⽤创造)功能是其他⾦融机构所没有的⼀种特殊功能。

9.(铸币)是国家权⼒进⼊货币流通领域的第⼀现象10.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券)。

11.在现代经济中,信⽤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和(存款)12.(电⼦货币)是新型的信⽤货币形式,是⾼科技的信⽤货币13.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是发挥(流通⼿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付⼿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14.从货币制度诞⽣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度、⾦银复本位制度、⾦本位制度、纸币本位制四种主要货币形态。

15.⾦银复本位制主要有平⾏本位制和双本位制两种类型。

16.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于法定⽐价的货币是(良币)。

17.⾦本位制有⾦币本位制、⾦块本位制、⾦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18.货币制度的四⼤构成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 、(发⾏保证制度) 。

19.⽬前,世界各国普遍以⾦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20现代信⽤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银⾏信⽤)、(消费信⽤)、(国家信⽤)、(国际信⽤)21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付、货币执⾏(⽀付⼿段)职能时,信⽤就产⽣了。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定义: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或东西。

通货:流通中的现实货币(纸币、硬币)财富: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股票、国库券等)收入:某一时间单位的货币额2.货币材料的必要条件:1、价值稳定性2、普遍接受性3、可分割性4、易于辨认与携带5、供给富有弹性3.流动性(货币性):一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的前提下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变现能力)。

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常用流动性来代替货币。

流动性过剩:货币发行量过多,居民储蓄增加。

4.a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大小的工具流通手段(同时发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或媒介。

b派生职能:价值储藏(可以是任何资产):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藏。

支付手段(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货币不是流通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

商业信用是支付手段的前提。

大宗交易,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工资,佣金,房租等。

5.货币支付体系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称量货币、铸币:金属硬币称为辅币)——纸币(兑现纸币:代用货币(银行券)、不兑现纸币: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类型)——支票货币:活期存款——电子货币:“卡基”货币是目前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支票货币的优点:避免丢失和损坏;运送便利,减少运输成本;实收实支,免找零钱;收款人收讫后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不兑换纸币、辅币、和支票货币统称为信用货币6.货币层次按资产的流动性划分✧第一层次:狭义货币(现实购买力)M1=C(流通中的货币)+D(活期存款)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流动性最强M0称为流通中现金✧第二层次:广义货币(现实购买力+潜在购买力)M2=M1+S(银行储蓄存款)+T(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称为准货币,M2和M1的差额是准货币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为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流动性偏弱✧第三层次:M3=M2+Dn(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不能接受活期存款,流动性更差些✧第四层次:M4=M3+L(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信用工具)短期信用工具: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7.货币制度构成要素(货币本位制度):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货币(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纸币制度下,由国家垄断发行;金属货币流通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详解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详解

货币金融学复习思考1、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足值货币、不足值货币?本位货币、辅币、有限法偿、无限法偿货币?(1)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中。

(2)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第二,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算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

第三,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货币是价值尺度(即记账单位)和流通手段(即交易媒介)的统一,或者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本质属性。

(3)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两个职能。

前三个职能被概括为交易媒介,世界货币职能是前四个职能的延生。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用来衡量和表示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可以方便地把不同类的商品进行比较。

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是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同。

前者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在表示商品或服务价值时,并不需要用现实的货币来表示;后者却必须要用现实的货币。

如果实际投入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反之则会产生通货紧缩。

当买卖以赊销赊购的方式进行时,货币就开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发展的结果,只有当卖方给予买方到期支付的承诺以信任时,货币才承担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

但同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需要有发达的社会信用作为基础,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信用危机,会导致社会性的信用危机。

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必须是处于流通中现实的货币。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演变1、实物货币:以实物作为货币,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2、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如金、银、铜等。

3、纸币: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4、电子货币:以电子方式作为支付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三、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交易的场所。

3、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市场的结构是指构成金融市场的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4、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的货币量。

2、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动机而形成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3、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2、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节经济中的货币数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3、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到经济部门的中间环节或途径,包括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个传导机制。

货币金融知识点整理货币金融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实用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货币、信用、银行、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货币金融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的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体现商品的价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其特点是:①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②必须是十足的货币或币值稳定③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④要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

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其特点是:①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②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可用价值符号来代替③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其特点是:①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②必须是十足的货币③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

其特点是:①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②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③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大世界货币职能: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信用货币取得国际货币职能的一般性条件包括:①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且国际贸易足够发达②是自由兑换货币,并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量③币值相对稳定,发行国愿意承担维护和调节该货币币值的相应义务。

货币的五种职能的联系:货币的五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对货币本质的全面体现。

其中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它们直接从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且互不可分;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同时支付手段的最终目的仍是商品,所以它又以流通手段为归宿;贮藏手段同样以价值尺度为条件,并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归宿;国际货币职能是上述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币材规定作为本位币的铸造材料,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单位的规定即价格标准,包括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的规定。

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①在金属本位制下,本位币有两个重要特点:多以贵金属为币材,是足值的货币,可以自由铸造;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即具有无限发法定偿付能力。

②因为辅币流通速度快、流通磨损大、贮藏能力弱,为节约流通成本,辅币多为贱金属不足值货币。

③主币与辅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两者间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在现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绝大多数国家的主币都是钞票,并有少量基本单位的硬币,均由中央银行发现;辅币多为不足值货币,大都由财政部门委托中央银行发行。

银行券与纸币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在金属本位制中,银行券是一种黄金凭证,是商业银行通过商业票据贴现程序投入市场的货币符号,规定了含金量,其发行必须有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这样的双重保证;纸币是由于战争、赤字或其他需要而由国家强制发行的既无任何保证也不规定含金量的货币符号,信用和国家机器是其存在的基础。

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与黄金无直接联系,故传统货币制度中有关银行券和纸币的规定已无实际意义。

黄金准备制度:金属货币制度中,黄金准备制度作为兑付银行券的准备金、货币量调节准备金和国家支付准备金;现代黄金准备制度只是形成国家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作为国际支付的最后手段,用与国际购买、国际支付和国际转移等。

货币制度的演变:金属货币本位制:①银本位制②金银复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③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一个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作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全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并领导全部金融事业。

可分为:①一元中央银行制:权利集中,职能齐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该组织形式,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法兰西银行等。

②二元中央银行制:该制度一般与联邦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如美国、德国采用该组织形式。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在一个国家内不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把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职能集中于一家银行。

可分为:①一体式中央银行制: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60年代中期以前的东欧各国以及中国在改革开放前都曾实行过一体式中央银行制。

②混合式中央银行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苏联、东欧各国曾实行过这种体制。

准中央银行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或者由政府授权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行驶部分中央银行的权力,如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有一家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是发行货币、为成员国政府服务、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及其有关成员国一致决定授权的事项,如欧洲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或某一货币联盟唯一授权的货币发行机构。

①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是货币正常有序流通和币值稳定的保证;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币值稳定的需要;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

②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之基本职责: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中央银行应才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销毁货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需履行的职责: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充当银行业的最后贷款人;创建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平台;外汇头寸调节。

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

具体表现在: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证券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家金融活动⑥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形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

其主要包括:①货币发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统一发行原则;遵从经济发行原则。

②存款业务:⑴存款准备金业务:设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

存款准备金由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组成。

⑵财政性存款业务:本质上是国家预算资金或与国家预算直接有关的资金,其数额仅次于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⑶特种存款业务③其他负债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筹措资本等。

资产业务: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操作来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其主要包括:①贷款业务:对银行再贷款;对政府贷款;其他放款。

②再贴现业务③证券买卖业务④储备资产业务清算业务:清算指一定经济行为引起的货币关系的计算和结清。

其主要包括:组织票据交换与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提供跨国支付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指货币供给主体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其数量表现即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静态的存量概念,是指财政部门、各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债务总量。

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就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我们通常讲的货币供给是指名义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失衡:货币失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次要)通货膨胀:含义: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总水平呈长期的、持续上升的趋势。

测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生存者价格指数(PPI)、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可分:①公开性通货膨胀: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通常意义上的通货膨胀都是公开性通货膨胀。

②隐蔽性通货膨胀: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表现为商品短缺、计划供给、黑市猖獗等现象。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可分:①爬行通货膨胀: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将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称为爬行通货膨胀,并称之为最佳通货膨胀。

②温和通货膨胀:以低于7%或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为标准,这种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并不是很剧烈,从而短期内对经济没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也应引起注意。

③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其特点:一是物价连续暴涨,使人们对本国货币完全失去信心。

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而是持续时间不会太久,通常会导致货币改革或经济崩溃,破坏力极大。

根据通货膨胀的可否预期可分:①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为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算计进去。

它会导致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但不能形成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作用。

其作用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名义利率;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

②非预期通货膨胀:可以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分: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水平储蓄上涨的现象。

③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④结构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化使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治理:紧缩政策(需求上拉型):①紧缩的货币正常: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

②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预算、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收入政策(成本推动型):实行工资——价格管制、实行工资——价格指导、利用税收的激励作用。

供给政策:减税、削减政府福利开支和政府开支增值率、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让企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

指数化政策:将工资、政府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如CPI相联系,一律实现指数化,使各种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且可以消除因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和减弱政府实行通货膨胀的动机。

可分为:实施有限的指数化方案、实施全面的指数化方案。

通货紧缩: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使,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投资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

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加大货币供给、扩大政府支出、收入政策、货币不贬值。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稳定物价的目标:①稳定物价的含义:是物价在短期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②物价上涨的原因:社会总需求过大、成本提高、结构性失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