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6(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减法等基本运算符号。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减法等运算符号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图片资料。

2.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3.素材:针对不同学生的练习题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呈现一个小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2. 学习1.通过讲解解决简单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

2.教师示范几个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并进行计算。

3.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完成课堂练习。

3. 拓展老师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加法、减法的重要性,概括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在家里多练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涉及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连续两问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列式计算、检验结果。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运算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例题、练习题、游戏等。

2.学具:小卡片、小棒等。

3.教学素材: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一个小猪佩奇的故事,佩奇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蓝又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7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对口诀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6×4 5×3 2×7 5×43×4 2×8 4×2 7×45×7 5×8 2×8 2×1二、新授1.教学例3出示第78页主题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生: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让学生完成填空:每个玩具盒()元,买()个,这里有()个()师:你能列什么算式?学生口答:8+8+8=24 8×3=24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

2. 能力迁移如果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5支铅笔多少钱?B、买8本日记本多少钱?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数学特级教师林俊老师从教20余年来,充分认识到,研读教材应该是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3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2.3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掌握的是问题的基本结构。

连续两问的问题通常由两个子问题组成,这两个子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找出问题的联系,然后分别解决。

然后,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画图、列表、猜想等。

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大家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些随堂练习,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问题的结构、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检验答案的方法进行板书,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全过程。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让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练习。

作业的答案我会放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相信大家能够掌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提到了问题的基本结构,这是同学们理解问题的基础。

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再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作业设计,这是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对于问题的基本结构,我想要强调的是,连续两问的问题通常由两个子问题组成,这两个子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找出问题的联系,然后分别解决。

这是理解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关键。

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中,我要强调的是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处理。

我们要从问题的文字描述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和处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示范问题.2.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问题背景和所要求解题的内容.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解决问题.难点: 1. 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把握关键信息.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三、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或游戏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例3)》。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示范问题,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所需的计算内容。

3. 教学示范老师通过示范解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类似示范问题的新问题,并让各组小结成果,展示给全班。

5. 全班讨论全班就各组展示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探讨各种解题方法,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延伸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相关问题,或者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7.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重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求解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应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理解能力,多维度和多角度引导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解决问题(例3)》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解决问题(连续两问)》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解决问题(连续两问)》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中的《解决问题(连续两问)》。

学生将学习如何解决连续两问的减法问题,以及如何运用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连续两问的减法题目。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解决连续两问的减法题目时,容易混淆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与减法知识相结合,缺乏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减法题目和实际问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计算和记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减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减法的基本知识。

b.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a. 教师通过PPT展示连续两问的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题目特点。

b.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解决连续两问的减法题目的方法。

c.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给出解决连续两问的减法题目的方法和步骤。

3. 实践操作a. 教师给出一些连续两问的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

b. 学生分组交流,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c.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4. 解决实际问题a.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c.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 总结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减法知识。

b.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典型问题,如:加减法、乘除法、长度、面积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学生需要理解问题的本质,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2. 运用知识: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3. 改进措施: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以上是一份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4)”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加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求两个数量的和。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确定需要加的数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巩固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用加法计算。

2.呈现(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3,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关键信息。

如:“小华有3个红球,又捡到了2个红球,请问小华现在有几个红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图表等形式理解“多几”、“少几”概念;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计算,求解多几或少几的数;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多几”、“少几” 概念的理解;2.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多媒体故事、数学表格等;2.相关教学素材:实物图片、数学工具等;3.教学参考资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一:呈现一个有关生活中多少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活动二: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多几和少几的概念。

2. 学习活动一: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多媒体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多几”、“少几”的含义。

活动二:老师出示表格,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亮比小明多2个苹果,让学生通过表格理解多几和少几的具体概念。

活动三:引导学生发现多几和少几的规律,例如:多几就是加法,少几就是减法。

3. 实践活动一:情景模拟练习,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比较计算,求解多几或少几的数。

活动二:学生自主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求解。

4. 巩固活动一: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对多几和少几的理解。

活动二:教师在黑板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前来回答,并给予点评。

5. 总结活动一: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多几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二:学生自评,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出一定数量的求多几或少几的题目作为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模拟、故事教学等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多几少几的理解。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更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以上是《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4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4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4 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等。

然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问题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2. 学生准备纸和笔,以便进行画图和列举等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解决问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等,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一些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副基本策略及运用3. 正文:- 画图- 列举- 猜想与尝试- 实例讲解- 练习- 小组讨论- 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讲解。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题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基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验解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圣诞节快到了,羊村要组织联欢会,帮助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出示题目情景 1.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

2.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实际运算意义的联系。

① 理解题意,语言描述表征题意② 画图表征题意③ 列式解答④ 检查⑤ 回顾梳理,小结方法。

三、运用巩固,解决问题。

2.羊村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只羊要选出5张照片,6只羊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他们还准备了两袋苹果,一袋三个,另一袋六个。

我还准备了3袋梨,每袋6个。

你会问数学题并回答吗?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对话:今天天气真好!你得到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方案】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考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评估学习目标1。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须先补上条件才能回答,以此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解决问题》说课稿(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解决问题》说课稿(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解决问题》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连加、连减的形式,并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连加、连减的规律。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4.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32例5。

教学目标:1.了解连续两问的问题结构,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通过解决有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连贯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求比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题目(1)小兔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了9个蘑菇。

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2)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少11本,科普书有多少本?3、学生列式计算,并汇报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题目: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和之前学习的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4、用一个圆代表一个小朋友,画一画,表示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5、学生画图表示,并汇报。

6、列式解决数学问题(1)请同学们试着列式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你先解决哪个问题?为什么要先解决这个问题?(2)要解决“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9”这个数据,不是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怎么来的呀?是的,“9”是第一个问题的结果。

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不但有两个问题,还要用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7、检验(1)师:解答正确吗?这样检验?(2)学生汇报8、小结师:这道题我们解决了几个问题?解答时要注意什么?师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和有关联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结果要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且确保其结果的正确性。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如:已知条件、未知数、求解目标等。

2. 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等。

3. 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阅读题目、分析问题、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分析、逻辑思维等。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准备一些教具,如:图片、卡片、小黑板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基本要素。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等。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阅读题目、分析问题、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解决。

2.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反馈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备课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说课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3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进行解答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例3的内容,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3.讲解:讲解例3的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练习:出示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给予评价。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例3)1.观察图片,发现数学问题2.用加减法进行解答3.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至16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至16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至16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16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角的认知、图形分类、分数的认识、时间认知等。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等。

本册教材内容较为基础,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认知特点: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善于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规律。

2.情感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喜欢参与游戏、竞赛等活动。

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愿意探索和发现问题。

3.行为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但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在课堂上,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6个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加减法运算、长度单位、角的认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个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角的认知、分数的认识等单元的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3.教室环境:干净、整洁、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连续两问)》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这两个例题既体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又蕴含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较弱。

他们在解决连续两问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清数量关系,对问题中的信息抓不住重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建立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决简单的连续两问问题,能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过程,学会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连续两问问题。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3.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5.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方法,归纳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6.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分析:本单元主要教授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包括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线段的认识和测量。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和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实际长度和掌握量、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和直观辨别线段。

教学措施包括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以及采用直接描述的方式教授线段知识。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在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基础上,本单元旨在教授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本单元共分为四个例题,包括统一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长度、米量物体长度、以及量、画线段。

通过这些例题,学生将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和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和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际长度,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直观辨别线段。

四、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实际长度和掌握量、画线段的方法。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以及采用直接描述的方式教授线段知识。

五、单元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和直观辨别线段。

教师应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同时,教学线段时,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避免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六、单元施教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

同时,教学线段时,应采用直接描述的方式,避免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七、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约4课时,包括统一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长度、米量物体长度、以及量、画线段等内容。

2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列式计算、检查答案。

(3)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解决问题步骤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课件出示例5
2、教学例5
(1)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本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该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交流
(5)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演: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
何店镇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科主备人:王道云执教人:王道云
课时
编号
16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第三课时
个性化修改
预设
目标
1、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培数量关系,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
准备
计算题
预设
教学
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教材28页的情境图。
(6)提问: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
(7)师生共同交流小结:
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先把其中的一个问题求出来,然后结合求出的第一个问题和题目中的条件再求出第二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提问:学习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教材练习六第3至7题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