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幽径悲剧教案苏教版

幽径悲剧教案苏教版

幽径悲剧一、导入对于季羡林先生,“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中有这么一段:“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俗话说:字如其人,见文如见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幽静悲剧》,感悟大师创作及做人的真性情。

二、走进作品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在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2、幽径悲剧即藤萝的悲剧,在怎样的幽径上的古藤萝呢?结合文章的语句说说,并以()的幽径来概括。

3、在这样的幽径上的这株藤萝美吗?“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里的悲剧是美的毁灭,藤萝越美,藤萝被毁的悲剧就越突出。

三、模拟法庭1、藤萝无端被砍,悲剧就此产生了。

原告藤萝向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我们作为当事人(藤萝)的诉讼代理人,一同走进法院,参与此案的审理,为紫藤萝讨个公道!2、填写表格海淀区人民法院“藤萝”档案被害者紫藤萝年龄现住址正面描写形香色侧面衬托声藤萝临死时的情状性格行为特点最后露面的时间、缘由3理人的口吻,写一段讼词,提出控诉。

示例:我是原告(藤萝)的诉讼代理人,我当事人原本但如今,。

藤萝美的毁灭是谁造成的呢?(愚氓)种种证据都说明愚氓有罪。

4、愚氓不知欣赏藤萝之美,毁灭美,法官宣告:愚氓毁美,罪名成立。

四、探讨主旨1、我们这么多人为“藤萝”申诉,藤萝也该“含笑九泉”了。

但在这个时代,像大家这样关怀他的人多不多呢?结合文中原句来谈。

(作者心地善良、爱护花草、充满爱心)2、其他人的表现呢?愚氓——无端被杀害伟人——决不会这样关心——视而不见,冷漠无情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名逐利,没有爱心,缺乏情感燕园中人——决不会注意决不会关心决不会伤心2、小结: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其悲剧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无知,社会群体缺乏对“愚氓”灭美的现象的重视,缺乏爱美、护美的意识,所以说藤萝的悲剧是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第21课《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第21课《幽径悲剧》教案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讨论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难以把握住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中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困惑。这样不仅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让我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的深层含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对比手法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文学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学会用文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生命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文章主题的理解。《幽径悲剧》通过对一条古藤的生死历程的叙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对比手法,描述生活中的一个生命现象。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幽径悲剧教案《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作者整理了7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篇一《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

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导想象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

幽径悲剧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幽径悲剧》是现代文学家修辞手法季羡林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这命运篇文章作者通过对曾经生长在幽径旁边的一棵紫藤意外命运的描绘,提醒人们学会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大自然生命万象的尊重。

以下是整理的幽径悲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幽径悲剧》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散文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重、难点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体味的情感。

教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导语: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大家要思考这样一个风险问题:原文中的女主角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年秋天,新学期开始了,北大新生纷纷到校报到,一个外地学子背着有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多亏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核发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共约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欢送会,这位初出茅庐年青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八天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听完了故事,现在回答我的问题。

生说:师总结:钱锺书是一位平易近人、品德高尚的人,这样一个人他所写的也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幽径悲剧》《幽径悲剧》原文阅读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有二三十年之久,我日日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

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

记得在50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才,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

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

足证这一条路连系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

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

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苏教版

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 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怎样写幽径的美景?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

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

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

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

幽径悲剧教案三篇

幽径悲剧教案三篇

幽径悲剧教案三篇幽径悲剧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__语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设计:本篇__含有较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让学生能根据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都市精灵》中昆明、上海那两幅和谐的画卷导入,告之学生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人与自然时有悲剧发生。

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悲”字。

二、自读课文1、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词。

(注意字形、字音、字义),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初读感知:文中的悲剧是关于谁的悲剧?交流,师板书(一棵古藤萝)。

三、研究探讨:1、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为作者对她的描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学生也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对藤萝的描述),师:用一句概括古藤萝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丽,心地善良,和别的树木和睦相处的藤萝。

师:再概括一些,用三个字。

生:美、善、真。

师板书:真、善、美。

2、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此内容文中显现较多,学生发言机会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爱、留恋、乐之。

被砍之后作者是悲伤、惊讶、痛苦的。

师顺势完成板书)。

3、生选择一处,读出情感,体会作者心情。

四、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猜测一下,“毁美”的是哪些人?(学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没有美的人”等。

)2、生活中可否有类似的人?(学生发言)。

3、师创设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树上刻着“__年__月__日,到此一游,你想对他说什么。

(此处生发言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只有一个蓝天,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同饮一江水,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分析并阐述悲剧的原因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有效性。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证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悲剧的痛心疾首,激发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有效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证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导入新课《幽径悲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有效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悲剧的原因和后果。

5. 实践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证思考。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幽径悲剧》,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发言,能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并提出有见地的看法。

3. 短期记忆: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记忆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幽径悲剧》教学案

《幽径悲剧》教学案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品味课文精练、雅致的语言,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等相结合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三个问题的研讨,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幽径悲剧内容、内涵及成因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课文语言精练而雅致。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等相结合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增强了课文强烈的悲剧效果。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为镇江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属于借班上课,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不甚清楚。但民办学校经过选拔录取的学生,相对于其它学校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要强很多,特别是在参与热情、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上更有优势。
4.总结: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等相结合的修辞方法;烘托、对比等写作方法。
1.明了任务。
2.阅读筛选,独立诵读品味好的句段,感受作者精练、雅致的语言。
3.师生、生生交流感悟。
4.提炼总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妙处。
1.语言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只有充分地诵读才能从心底感悟到语言的魅力。
本课设计尝试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问题是阅读的基本问题,确也是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本课让学生在阅读基本要求下,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期学会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本课设计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根本理念,教学目标学生确定,课堂时间学生把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感悟品味各家畅谈,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做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幽径悲剧(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通过品析,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通过文本分析,理解藤萝不幸遭遇的根源。

教学重点:1、通过品析,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通过文本分析,理解藤萝不幸遭遇的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PPT展示季羡林的图片及其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季老的《幽径悲剧》,走进这位伟大的老人。

首先检查各位同学的预习情况,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燕园的幽径上发生了一幕什么悲剧。

这不禁让人疑虑,这究竟是一课怎样的藤萝?为何会被无端毁灭呢?二、听季老讲故事1、阅读文章7至14小节,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藤萝?2、请你模仿季老的口吻讲述那一段发生在燕园幽径上的往事。

从文中选择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与下面的文字连成一段话。

要求:1)填入语句后和谐连贯2)从语句赏析的角度谈谈语句入选的理由曾经这是多么美的一株藤萝阿,看,如今却遭此横祸,,真是惨不忍睹。

3、悲剧酿成的元凶是谁?他们的征是什么?愚氓,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从不珍惜身边的真善美,愚蠢至极。

三、走进季老心扉1、老先生如此悲天悯人仅仅是在为这冤死的藤萝而叹息么?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茫茫人世中,人们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教师小结:这悲剧不仅仅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不仅仅是幽径悲剧,而且还是整个燕园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整个民族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性的悲剧!2.师生共读第15段,读出无比痛心、无比悲愤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一、教材分析《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文章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走进藤萝,借藤萝之口哀鸣、控诉、呼号。

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含泪带哭的抒发之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悲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文章感染力极强。

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二、学情预估1、文中的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文言语汇和成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更何况是在具体语境中。

例如: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鲁殿灵光、闲情逸致等等,需要课前做些预习。

2、文中提到的“十年浩劫”、“修正主义”,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

3、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

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中悲剧指什么,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2、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从有效诵读出发,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

四、教学构想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2)简介课文《幽径悲剧》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2)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练习。

(2)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故事梗概。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幽径悲剧》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景观及其保护状况。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2)学生就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交流和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幽径悲剧》,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结合课文,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续):6. 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与《幽径悲剧》主题相关的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以拓展视野。

八年级语文上册23幽径悲剧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3幽径悲剧教案新版苏教版

《幽径悲剧》学习目标1、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2、理解幽径悲剧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人生悲剧的深层思考。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的悲愤之情2、领会文章的深邃内涵学习难点理解幽径悲剧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人生悲剧的深层思考。

教具学具多媒体预习作业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完成导学案预习题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悲剧。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预习交流一、创设情境、自学质疑1、导入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人帮助去报道的新生看行李,且坚持不换人。

新生后来才知道,开学典礼上帮自己看行李的老人竟然是北大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也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

当时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

他是学界泰斗,一代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起走入季先生的情感世界。

(补充:季羡林于2009年7月去世)2、检查预习(注音或写字)wān yán( 蜿蜒 ) liàn(潋)艳 qī( 凄 )清 hào( 浩 )劫摇yè(曳 ) 愚 méng( 氓 ) sǒng(悚)然师介绍生补充两生上黑板写,共同校对jīng jí(荆棘 )zhū( 诛 )伐虬(qiú)干展示探究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什么是悲剧?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幽径悲剧》是个什么样的悲剧?鲁迅先生曾给悲剧下了经典的定义:“悲剧就是将最美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被毁的悲剧。

(二、)找藤萝之美(活动一)被毁前这原本是一株怎样的藤萝?作者是如何写古藤萝之美呢?作者对它的情感怎样?为什么?1、请学生圈画出表现藤萝之美的词或语句。

你们觉得美不美?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名朗读,生齐读)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藤萝的呢?(学生讨论后生归纳):形:盘曲而上香:“蓦地”“扑鼻之香”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外在的形象美)谁还能发现它的内在美?藤萝也是真善美的化身(内在美)感情:顾而乐之安慰留恋(8、10小节)以自己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读第10段,联系作者的文革经历,让学生理解藤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他带来的精神安慰。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

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

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

《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

《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懦者萧条浩劫诛伐惆怅渺小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摇曳绽开万斛潋滟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

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

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8篇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8篇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8篇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1、学习本课,首先要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反衬突出”;体会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

2、还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

通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的主题。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一、注音:潋滟()愚氓()鲁殿灵光()毛骨悚然()怯懦()虬干(摇曳()抖擞()万斛()蜿蜒()猬集()荆棘()诛伐()二、解释词义:1、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2、萧索:萧条冷落。

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

氓,民、百姓。

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5、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7、疾趋:快走。

8、焉知:哪里知道。

9、奈何:怎么办。

10、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11、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12、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一三、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14、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

壹五、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

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
一、导入
对于季羡林先生,“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中有这么一段:“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俗话说:字如其人,见文如见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幽静悲剧》,感悟大师创作及做人的真性情。

二、走进作品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在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2、幽径悲剧即藤萝的悲剧,在怎样的幽径上的古藤萝呢?结合文章的语句说说,并以()的幽径来概括。

3、在这样的幽径上的这株藤萝美吗?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里的悲剧是美的毁灭,藤萝越美,藤萝被毁的悲剧就越突出。

三、模拟法庭
1、藤萝无端被砍,悲剧就此产生了。

原告藤萝向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我们作为当事人(藤
萝)的诉讼代理人,一同走进法院,参与此案的审理,为紫藤萝讨个公道!
2、填写表格
海淀区人民法院“藤萝”档案

3
理人的口吻,写一段讼词,提出控诉。

示例:我是原告(藤萝)的诉讼代理人,我当事人原本
但如今,。

藤萝美的毁灭是谁造成的呢?(愚氓)种种证据都说明愚氓有罪。

4、愚氓不知欣赏藤萝之美,毁灭美,法官宣告:愚氓毁美,罪名成立。

四、探讨主旨
1、我们这么多人为“藤萝”申诉,藤萝也该“含笑九泉”了。

但在这个时代,像大家这样关怀他的人多不多呢?结合文中原句来谈。

(作者心地善良、爱护花草、充满爱心)
2、其他人的表现呢?
愚氓——无端被杀害
伟人——决不会这样关心——视而不见,冷漠无情
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名逐利,没有爱心,缺乏情感
燕园中人——决不会注意
决不会关心
决不会伤心
2、小结: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其悲剧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无知,社会群体缺乏对“愚氓”灭美的现象的重视,缺乏爱美、护美的意识,所以说藤萝的悲剧是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五、拓展
对于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象,作者是怎么做的?(用文中原句回答)我们身边有没有“愚氓灭美”的现象呢?我们该怎么做?
六、小结
我们应该:
珍视一切生命,让幽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紫藤萝的微笑永远绽放!
让我们努力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善待一切美好的事物!
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变成美好的家园!
七、作业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请你以初二(5)班的名义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爱美、护美,善待自然,优化生存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