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幽径悲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课时安排】三课时【预习安排】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找有关季羡林的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
一.导入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二.介绍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
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
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形式,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古藤萝被毁的悲愤之情。
(2)品味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引发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事物。
然而,有些美好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遭到了破坏,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起去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破坏美的行为的悲愤。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幽径美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表现了幽径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幽径的四季景色,如春天的小花、夏天的绿阴、秋天的红叶、冬天的白雪,展现了幽径的清幽、美丽和宁静。
)2、重点研读描写古藤萝的段落,思考:古藤萝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古藤萝的?(明确:古藤萝外形盘曲卧龙,花朵万紫千红,香气四溢。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藤萝的美丽和生机。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幽径悲剧教案《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作者整理了7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篇一《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
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导想象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很难体会到的。
幽径悲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幽径悲剧》的兴趣。
2. 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地图,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幽径及其周围环境。
简要介绍主人公小明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明的命运会走向悲剧。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幽径的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小明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引导学生对小明产生兴趣。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明的命运悲剧的原因。
作业:学生阅读《幽径悲剧》第一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二章:情节发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
2. 学生能够分析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情节的推进。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情节的推进。
作业:学生阅读《幽径悲剧》第二章,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第三章:高潮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高潮部分。
2. 学生能够分析高潮部分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高潮部分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高潮部分对整个故事的影响,如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故事高潮部分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氛围。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高潮部分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作业:学生阅读《幽径悲剧》第三章,理解故事高潮部分的内容和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第四章:结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结局。
2. 学生能够分析结局的意义和给读者的启示。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的结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结局的描写和人物的命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局的意义和给读者的启示,如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反思等。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幽径悲剧》是一部描写现代都市人生活困境和心灵挣扎的小说。
故事围绕主人公小径的生活经历展开,通过其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包括其性格、经历、心路历程等。
关注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小径的关系。
3. 主题思想探讨:讨论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如人际关系疏离、心灵孤独、道德沦丧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生活,培养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心理和社会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心灵挣扎的原因。
3. 第三课时: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探讨他们与小径的关系。
4. 第四课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阅读小说做铺垫。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如人物心理、社会问题等。
4.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二、教学重难点【教育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
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
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1.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PPT展示: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汇总7篇)
篇1:幽径悲剧教案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3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2、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
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
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
”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
”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
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
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1、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2、阅读、概括3 、组织交流交流三、研读课文(一)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之美的部分1、“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
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2、古藤萝之美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阅读、赏析、绘画、交流3、幽径四季之美藤萝之美,作者并没有一下笔就写,而是在此之前先写幽径四季之美,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请同学朗读。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6篇)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6篇)幽径悲剧的教案篇一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半学期了,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历程,深受新课改的冼礼,在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收获。
教师明显表现出关注学生,重视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和其他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民主平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过程,重视引导求异思维,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等贯彻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一致希望能让学生以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不费劲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多数同学已表现出对数学的一定兴趣,并已逐渐适应,形成初步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已逐渐懂得倾听他人发言,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一、在教材探研方面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突出了知识的形式的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1.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领略教材图例的含义,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新教材的例题、"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我们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握好这些插图的内容,领略插图的含义,根据插图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里有5幅插图,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插图开展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分组活动。
在比长短中,我开展"谁的胳膊长"的趣味比赛活动,先分小组比出谁是小组中胳膊最长的同学,再组与组比较,比出谁是全班胳膊最长的同学。
这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小组里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站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位置。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幽径悲剧》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境,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公与黑暗。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幽径悲剧》,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对生活本质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能够运用小说中的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现实问题;(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2.2 教学重点2.2.1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小Y、父亲、母亲等;2.2.2 情节梳理:小Y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遭遇困境等;2.2.3 主题探讨:社会现实问题、人性弱点、生活困境等。
2.3 教学难点2.3.1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2.3.2 从不同角度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幽径悲剧》,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3 文本阅读与分析3.3.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3.2 人物分析:学生分享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3.3.3 情节梳理:学生讲述小Y的成长经历,教师引导分析小说情节;3.3.4 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3.4 象征手法和寓意分析3.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幽径的象征意义;3.4.2 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寓意,如生活困境与人性的关系。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主题简介1.1 小说背景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封建制度衰落地点背景:一个偏远的山村,具有神秘而幽静的氛围1.2 小说主题悲剧主题:探讨人性、命运与社会的悲剧自然与人文的冲突:描绘自然环境的美丽与人文环境的黑暗第二章:人物介绍2.1 主人公:小径外貌特征:年轻、英俊、有着深邃的眼神性格特点:坚韧、善良、热爱自然2.2 主要人物:村长外貌特征:中年、威严、略显狡猾性格特点:权力欲强、自私、对村民残酷第三章:故事情节概述3.1 小径的童年小径的成长经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小径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小径独自生活3.2 小径与村长的冲突小径反对村长的残酷统治,开始与其他村民团结起来小径与村长的矛盾激化,村长陷害小径第四章:小径的抗争4.1 小径的组织村民小径与其他村民建立联盟,共同对抗村长的压迫村民们的抗争行动,如抵制村长的税收等4.2 小径的牺牲村长雇佣打手对付小径和村民们小径在保护村民的过程中受伤,最终牺牲第五章:小说结局及启示5.1 小说结局村长被赶走,村民们获得自由小径的牺牲激发了村民们的斗志,带来了改变5.2 小说启示个人抗争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人与命运的挣扎与抉择第六章:小说中的自然描写6.1 自然环境的描绘分析小说中对山水、季节、气候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命运的关联6.2 自然与人物的关系分析小说中人物与自然的关系,如小径与山林的关系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第七章:小说中的社会描写7.1 社会环境的描绘分析小说中对封建社会、乡村社区等社会环境的描写探讨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性格的关联7.2 社会与人物的关系分析小说中人物与社会的关系,如小径与村民的关系探讨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影响第八章:小说中的冲突分析8.1 人物内心的冲突分析小说中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小径的善良与坚韧的冲突探讨内心冲突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影响8.2 人物之间的冲突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如小径与村长的冲突探讨人物之间冲突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第九章: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9.1 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小径的象征意义、山林的象征意义等探讨象征手法对主题和情节的深化作用9.2 隐喻手法的运用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元素,如村长权力的隐喻、小径命运的隐喻等探讨隐喻手法对主题和情节的深化作用第十章:教学活动设计10.1 讨论活动设计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关联小说中的自然、社会和人物冲突10.2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第十一章:小说中的语言与风格11.1 语言特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如方言的使用、成语的运用等探讨语言特点对故事氛围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11.2 风格特色分析小说中的文学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探讨风格特色对主题和情节的表现效果第十二章:小说中的文化内涵12.1 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小说中反映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封建礼教、民间信仰等探讨传统文化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12.2 文化冲突与变迁分析小说中呈现的文化冲突和变迁,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探讨文化冲突和变迁对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第十三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3.1 女性角色的刻画分析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形象特点,如母亲、妻子、女儿等探讨女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13.2 女性视角的运用分析小说中女性视角的运用,如对女性角色的内心活动的描述探讨女性视角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独特贡献第十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4.1 课堂讨论评估设计课堂讨论评估标准,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他们的理解和思考14.2 写作作业评估设计写作作业评估标准,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意发挥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15.1 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15.2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解析了《幽径悲剧》的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人性的关注,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对自然、生命、人性的关注。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象征手法、寓意等方面分析课文。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阐述作者对自然、生命、人性的关注。
5. 练习与拓展(2)推荐相关作品:让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质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幽径悲剧》原文。
2.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悲剧因素;(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剧美;(2)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幽径悲剧》全文2.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梗概和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悲剧因素的深入分析;(3)作品的艺术风格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引发学生对悲剧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初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悲剧因素;(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和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梳理并总结《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进行翻译;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3. 综合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在合作探讨和课堂小结中的表现;4.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悲剧因素;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3篇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走近名人,成为名人我当评论家我当文学欣赏家我来寄语二、我当评论家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1、出示要求:(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__有感想处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四、我来寄语1、观看短片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
3、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
2024最新-幽径悲剧教案优秀9篇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幽径悲剧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品读语言四法】1、推敲字词法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
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
我们在开始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的字词,特别是一篇和一句之间。
2、品味修辞法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
把握修辞方法的内容、用法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气氛、作者的情感倾向、文体等来体会其表达作用,有助于披文入情。
3、填补空白法文学语言常常要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丰富作品的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
阅读古典诗歌,尤其要透过其有尽之言品其无尽之意,再现诗歌的独特意境。
4、比较揣摩法我们知道写作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又常常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
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比较,从而辨其高下优劣,品其不同情趣。
总之,文学鉴赏时,能够从语言入手,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品读,敲开文学的大门,感受文学殿堂的真善美。
【季羡林散文】季羡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季羡林散文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幽径悲剧》教案
2、既然悲剧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而我们的文题又是《幽径悲
剧》,那说明我们这篇文章中一定有美的事物,请问文中美的事物指的是
什么?
板书:藤萝状曲线或幽径状曲线。
3、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告诉大家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描
绘的。
大家以前有没有见过藤萝啊?我们现在来看几幅藤萝的画片。
师:这些都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他觉得这是一个悲剧。
板书:心
三、答疑解难
生小组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每小组一题,其他小组先解答,答不出者师帮助
四、教师寄语
“愚氓灭美”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还普遍存在着,但我们作有知识
有素养的新一代青年,绝不能卷入这一潭污水之中,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常
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维护美,要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
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
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
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
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__台上
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更加美好!
(出示幻灯片)
五、下课
附:板书
《幽径悲剧》教案这篇文章共4175字。
听完了故事,现在回答我的问题。
生说:
师总结:季羡林是一位平易近人、品德高尚的人,这样一个人他写的
文章也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
《幽径悲剧》。
(出示幻灯片)
二、讲析课文
1、解题
文题是《幽径悲剧》,那我想问问大家:什么叫悲剧?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幽径悲剧》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悲剧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3)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4)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以及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2.2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4.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4.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理解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4.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4.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5.3 批判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幽径悲剧》小说原文。
6.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社会现实报道、象征意义解读等。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布置座位排列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教室氛围轻松,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
《幽径悲剧》的高中语文教案
最新《幽径悲剧》的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4.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幽径悲剧》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3.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品的意境。
3. 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象征和对比实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作品:为学生推荐其他有关自然和人生的散文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优秀7篇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
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
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熟记《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及相关事件。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3. 象征意义:探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幽径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熟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理解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和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谈话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幽径悲剧》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熟记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关系。
3.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4. 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如幽径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5.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记《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3. 深入思考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分析、象征意义探讨和主题思想思考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环节,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涉及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如《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拓宽阅读视野。
《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
《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懦者萧条浩劫诛伐惆怅渺小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摇曳绽开万斛潋滟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
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
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季羡林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
2、掌握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搜集相关资源的方法。
2、掌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结合背景和实际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幽径悲剧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人生悲剧的深层思考。
2、结合新时代背景,知道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
学生分析:
1、学生比较容易欣赏到藤萝的美,但可能不太了解作者为什么特别关注藤萝的命运,因此有必要穿插相关的文革背景,让学生了解学生了解藤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作者带来的心灵安慰
2、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制,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故而有必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由季羡林为北大新生看行李导入,出示季先生照片,简介季羡林。
7月11日上午8时50分,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岁。
(补充介绍)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他的《幽径悲剧》,一起走入季先生的情感世界。
2、检查预习字词。
(生提出不好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解决)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幽径悲剧》是个什么样的悲剧?
2、提问:这只是一株藤萝而已,有什么好可悲的?值得吗?为什么?
分析第9、10自然段结合“鲁殿灵光”、“唯一点安慰”等,联系作者的文革经历,总之,是作者的精神安慰。
三、找藤萝之美
1、请学生圈画出表现藤萝之美的词或语句。
你们觉得美不美?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名朗读,生齐读)
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藤萝的呢?(学生讨论,老师读句子,生归纳):
形:盘曲而上
香:“蓦地”“扑鼻之香”
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
(外在的形象美)
和:与大树和睦相处
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
(内在品质美)
四、看藤萝之毁
1、这么美的藤萝,最后是怎样的结局呢?
被砍,被毁。
从哪段可以看出?
2、试说说这种结局悲在何处?
师读第11段,分析。
3、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藤萝被人无端砍断的悲剧,而课文用6小节的文字来写的什么,为什么?
幽径的悠久历史,是为了表现幽径藤萝的古老;
幽径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意在表现浓烈勃发的生机,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以美衬美)
过渡: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
”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以美衬悲)
五、感作者之悲
1、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悲哀?
2、学生齐读第1
3、14小节,突出“哭泣、哭泣、哭泣……”3、朗读指导,学生反复试读体会作者的悲哀之情。
4、这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悲痛之情的?
5、把下面藤萝的控诉转换成第一人称来读。
(要求读出控诉的感情)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转换:(我)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我)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我)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我)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我)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天月白风清之夜,(我)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我)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我)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读出悲哀、无奈、对人的控诉。
(人为物代言,物为人代言)
过渡:大师在为藤萝代言的同时,还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
6、怎样理解大师的自责?
⑴朗读大师自责的语句。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
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
了。
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⑵大师是不是个没出息的人?大师是个渺小的人吗?怎样理解“小人物”。
出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剪接(多媒体)
正如“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中所说,“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
⑶大师还自责说“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
思考:“这个十字架”指的是什么?
明确: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
六、探悲剧之因
读了大师的文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出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呢?
1、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这棵古藤萝没有被毁灭,反而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春天,古藤萝却毁于愚氓之手,这是什么原因?作者对这株古藤萝被毁感到可悲,仅仅是因为一棵树吗?有没有更深的原因?
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悲剧,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有这样的现象,难道不值得可悲吗?藤萝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悲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普遍漠视
2、大师由“愚氓灭美”的悲剧而引发的自责,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呼唤——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做爱美护美之人
3、小结:作者把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表现了大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使命和责任心)。
七、布置作业
谈谈我们身边有没有“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爱美护美之人?
八、老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音乐)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