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怀念母亲 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整体感知:1、课文Fra bibliotek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哪些部分是写对亲生母亲的回忆,哪些部分是写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主
探究
一、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借助音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我知道这《怀念母亲》是____国作家______写的,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1、根据下面意思,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1)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
2)沉静到不能再沉静。 ( )
3)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下来了。( )
2、缩写句子。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联系句子,理解词意。
在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崇高( ) 真挚( ) 凄凉( )
沉静( ) 孤寂( ) 朦胧( )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挚( ) 侵( ) 班( ) 遍( )
执( ) 寝( ) 斑( ) 篇( )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

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怀念母亲》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怀念母亲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怀念母亲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播放图片,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毕之后你要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

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专注,我从同学们的姿态和眼神中能看得出来,或许你们有一些感动,或者是温暖,甚至有一些甜蜜,出示ppt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既感动又温暖又甜蜜的感受来深情的呼唤一声:母亲(板书)轻轻地再来一次,我们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母亲都有着独特的爱,那么在百岁老人季羡林的笔下,他对自己的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愫呢?课文的题目告诉我们,他对母亲充满了“怀念”(板书)我们齐读课题。

出示ppt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两张照片。

二、整体认知师: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文章不太一样,你发现了吗?生: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作者以前写的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能力太强了。

出示ppt,现在我们快速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1,把字音读准,读正确2,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3,如果能一边读一边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那就更棒了。

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老师觉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应该对文章内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那么谁能跟我们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ppt 还有不同的内容吗?生:点名回答。

围绕作者的母亲去世了,作者心情悲痛。

作者除了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怀念祖国母亲。

师:“去世”在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弃养,是一种婉辞,指的是父母死亡。

同学们看的非常全面,纵观这篇课文,也就是说季羡林先生怀念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生身母亲(板书),一个是祖国母亲(板书),出示ppt3张,老师考考你们,哪个自然段集中讲到了这一点意思。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 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随文理解“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生词含义。

4 学习文中“怀念生身母亲”的段落,通过背景资料补充、咀嚼关键词【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相应文稿《赋得永久的悔》、等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导入.1.播放有关母亲图片2.学生观看图片说自己所想所感.3.教师导入导入语: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界上最伟大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4.了解季羡林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找出来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4,思考:作者怀念的母亲具体指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或: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5.学生交流汇报三、细读“怀念生母”部分,体悟情感(一)重点品读文章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划出表现作者怀念生母的词句,标上序号,并作旁批。

2、交流预设出示: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①抓住“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想随母亲于地下”体会痛心疾首中的怀念。

②引导想象:当他不吃饭、不睡觉,只是一个劲儿地痛哭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想起些什么呢?③学生交流并读出感受④也许,他还会想起那与母亲在一起的短暂却又温馨的时光。

补充资料1: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一时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准确认读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教学难点:感受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时间:2时。

教学过程:第一时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___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文,感受文中的母亲1、自由朗读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

⑶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B、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讨论交流:1.课文的主要内容。2.争取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3.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C、共同体:
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展示单元一:
品味语言
感受情境
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再说说批注,即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
【导学流程】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源自智导自探(10分钟)
合作探究
(10分钟)
展示评价
(12分钟)
随堂摘记
(6分钟)
谈话导入
学习新词
读通课文
再读课文
质疑批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著名学者季羡林,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时出示季老的图片和简介。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
3.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完成在随堂笔记二)
2.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你最喜欢最感动,画出来读一读,并将自己的感想或体会批注在文中。
A、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
对子间读一读生字词,交流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小组汇报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理解它的意思吗?(选词造句)
终天之恨真挚朦胧凄凉
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弃养
可见一斑心潮起伏一篇
2.这些黑体生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如“朦”不要少写中间一横,“频”左边的“步”不要多写一点。(完成在随堂笔记一)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

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

3、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具体感悟作者的深厚感情。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日记和散文,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其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季羡林成长过程文字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子、词。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容,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创设情境: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母亲。

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预设:孩子们畅所欲言,认真倾听)2、揭示课题孩子们母亲是伟大的、至高无上的。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2、态度与情感: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1、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季羡林1980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1988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出示)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1、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2、反馈第一项。

3、老师这儿也有几个词语: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一些字、词、句。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边上的同学一起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

5、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那么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6、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

三、研读,体会爱母之情1、请你把描写梦的句子划出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请大家看着这三段话,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自己读过了,我们大家一起读的时候就不能再出错了,对吧?来,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⑶刚才读得很正确,但是,你读出句子里边的东西了吗?请再轻轻地读一读,读完后想想,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⑷这三句描写梦的句子都跟作者的母亲有关。

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教学设计
课题
6、《怀念母亲》
备课教师
xxx
总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课时
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批注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徐家庄小学沈玲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品词析句,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感受散文的写作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感受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一)走近季羡林: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国宝级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

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时出示季老的图片和简介。

退去这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

(板书课题)2、让我们齐读课题,用你的读,清楚地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什么。

(生齐读课题),谁还想读?这可是季老的心声啊!二、整体把握,轻叩文本。

(一)检查预习,梳理思路1、谁能结合预习所得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2、说起母亲,我们总会想到陪伴在身边的妈妈!这篇散文却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会有发现?说说你的发现吧!(预设:文中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身母亲,一个祖国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去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吧。

(二)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由词入篇,感知文本。

(1)识记生词,入文理解。

①出示生词,自由认读。

弃养朦胧凄凉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灵魂不全终天之恨频来入梦②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2)词语填空,把握内容。

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7篇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7篇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7篇篇一:《怀念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渎,交流生字词。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4、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三、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重点体会祖国母亲的句子:出示第一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出示第二句,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第三句,有感情地读。

2、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3、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作结。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4、课后作业。

篇二:课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会“崇高、真挚、爱慕、敬意、凄凉、沮丧、频来入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读题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③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语句,并记录自己的体会。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1、小组内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在组内展示。

2、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

3、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4、我知道文章主要写: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5、我知道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A、交流对亲生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之情1.小组自学,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你体会到什么?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B、互动交流,教师点拨:1、交流: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重点语句:生:“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六年级语文教案)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案)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母的怀念之情。

3、初步学会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中的那棵大树吗?
2、师:他就是&mdash;&mdash;季羡林。

简介季羡林,并引出课题,朗读课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指导生字书写。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母的怀念之情。

3、初步学会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中的那棵大树吗?2、师:他就是——季羡林。

简介季羡林,并引出课题,朗读课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指导生字书写。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学习第一小节,理清课文内容。

1、出示: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指名朗读这一小节。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感悟“我”对生母的真挚情感。

1、默读第二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圈划有关词句。

2、反馈交流,出示第二小节。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c: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3、再读交流:为什么母亲的离世让作者如此的痛、悔、恨呢?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日记,再次体会母子情深。

1、默读日记,体会日记中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2、交流,体会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的原因,想象她的行为举止。

作者看到“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会想到谁,为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3、动笔写话:一边是无尽地等待,一边是永久的悔恨。

走进母子心灵,动笔写一写母子的心里话:儿啊,——母亲啊,——六、引读作者《寻梦》中的两段话,结课。

板书设计:怀念母亲生母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第六课《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第六课《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第六课《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思想】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拓展与延伸】【重、难点突破】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7月11日,我国的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与世长辞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高寿的老人,他对于自己的母亲却有着极为深切与细腻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抒情散文——《怀念母亲》板书课题:怀念母亲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看看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教学提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抒情情散文一个特有的写作特点:开头点题,提示文章的中心;结尾总结全文,再次提示文中的中心;首尾呼应,更是增强作者情感的表达。

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试着以作者的角度,用作者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蕴含于文字中的深深的母子之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找出描写“生母”的部分,试着以作者的身份与感情去自由地朗读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抓住关键的词语与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1、思考:这一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怎样的怀念之情?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与大家一起交流。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一定带着感情朗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说出自己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真挚”、“朦胧”、“凄凉”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季羡林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题: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简介作者,了解其生平。

(1)媒体出示: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
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009年的7月11日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享年98岁。

学生自由读。

(2)师:季羡林2006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看颁奖词:
媒体出示: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3.师: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大家在课下一定查阅了很多季羡林老人的资料,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但是,当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你会发现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巨大的错误,有一个永久的疼痛,他曾经说:“我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该离开,这痛,就从我失去母亲开始。


学生再读课题。

4.质疑: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师:这篇课文说的怀念母亲,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来交流。

2.检查字词
(1)媒体出示:真挚奔丧弃养朦胧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开火车读词语,将词语读正确。

(重点指导:“真挚”翘舌音;“奔丧”的“丧”读“sāng”)
(2)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奔丧”、“弃养”。

师:“奔丧”是指从外地急忙赶回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不是所有的人去世都叫“弃养”,“弃养”是指养育我们的父母亲去世。

(3)生再读词语。

3.交流
媒体出示: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师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生齐读句子。

4.教师总结。

说明:“怀念母亲,作者怀念的是谁?”问题的设计为研读课文做铺垫,紧扣课题,了解作者所说的“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

3.补充阅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