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谜底则是一幅山水画。
这首诗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首非常适合儿童诵读的古诗。
二、教学目标1. 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想看看吗?(想)(出示一幅山水画)这是一幅什么画?(山水画)你们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很美)这幅画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这幅画的古诗——《画》。
2. 初读古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59 页,听老师读一遍古诗。
(师范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想)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读书情况。
(指名读)3. 学习生字同学们,这首古诗里有很多生字,你们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指名读)这些生字中,有一些生字的读音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远、近、还”)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生交流识字方法)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识字游戏。
(出示游戏课件)4. 理解诗句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想一想这首古诗的意思。
(生自由读)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画》教学反思1《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它是一首古诗,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有点难以把握的感觉。
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的。
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生字,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下面是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一、课堂设计:新课开始,我从画引入,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引出古诗。
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读对。
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诗。
每一句诗句都有一副图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四句诗的意思,同时板书诗的内容,读出诗。
特别是最后一句“人来鸟不惊”的教学,我让学生亲自感受鸟在画中和生活中人来后的反应,加深理解。
接下来是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诵读古诗,分男女生对读,小组读,集体表演读,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感悟做出动作。
如“远看”时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听”时则做出侧耳听的样子,“花还在”做出花开的样子,“鸟不惊”做出摆手的样子。
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学生感受、理解了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也在短时间内背下了古诗。
最后是巩固练习,給诗排队。
拓展学习反义词。
二、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1、古诗教学比较难,我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诗的整体性,如朗读时的整体范读,诗句理解时的整体感受,而是一句一句的解析,这样淡化了诗的意境,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整体美。
2、受方言的影响,我的个别字音不准。
特别是前后鼻音。
低年级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生字识读,那么作为老师,我必须做到字音准确,给学生很好的示范。
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更应注重孩子评价性的语言,不能都是单调的“你很棒”、“很好”…….应该让他们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兴趣、向往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画》教学反思15篇_2
《画》教学反思15篇《画》教学反思1本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让学生选色彩、讲故事,画形状,激起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造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学生手下生辉,妙语连珠,将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并形成完整的故事讲述出来,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色彩、形状、线条的感悟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发展空间。
短短的40分钟里,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判断,而且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升华。
在执教本课的时候,课前准备时我就什么是添画给了学生一些提示,所以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的添画的方法和步骤的学习上。
在完成的作业中,有的学生无论是添加的画,还是想像中的画都充满了想像力,但也有的同学画的过于简单。
怎样引导学生画出他们想画的画,他们头脑中的形象怎样更好的在画面中展现,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实践表明,学生的欣赏、讨论、动手实践,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学习难度;能够提高学生内在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学生较高的美术素质和学好美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画》教学反思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教师创设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汉字王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好办法,在教授“日”与“月”后,适时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试着编小口决记住字形,接着老师慢慢放手让孩子带着学习到的方法自学“水”、“火”,同时通过字与画对照识字,学习“看图识字”、“先观察再编小口诀”的方法在生动活泼的儿歌中体会字与画的关系,利用闯关小游戏来巩固新知,到达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然而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后,教师没能及时引导孩子观看后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认识的象形字。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篇1今天教学阅读课文第一篇《画》。
这是一首谜语诗。
早读时我领着学生读了两遍。
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两个简单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
”学生猜出是“雨水”。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通过猜谜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时,我用很小的声音在给大家出个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画”。
趁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给这首古诗编动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来向远看的动作,近处侧耳倾听的动作,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的动作。
人走近了,人赶鸟,鸟仍不走的动作。
通过这些灵动的动作的配合,学生上课想玩儿一样轻松有趣。
我鼓励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在讲台前带着全班学生读课文、背课文,做动作。
完成了读书课文任务后,又让学生用手指着字读了两遍。
抽出文中要认识的11个生字,学生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加上古诗朗读时的学习,这些字基本都认识。
我又加了“画”这个生字让学生学,想想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用了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进行记忆。
效果较好。
接着我又复习了前边所学的反义词,让学生找找本课中的反义词,学生迅速找出了“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
教学中,通过复习铺垫,学生基本能很快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得到新知。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时,学生说认识了12个生字,会读会背课文,能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等。
我也接着对反义词进行了拓展练习“黑——白“”晚——早“”前——后“等。
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篇2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6篇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6篇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6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的详细介绍。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编写教案是属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希望此信息对您有所帮助!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篇1】《假如》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展露了儿童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我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最后一节的省略号,启发学生进行补充,创造,试图让他们像文中的小作者那样用一颗善良、纯洁的童心关心他人、关爱生活。
同学们的交流很热烈,高高举起的小手左右摇晃,投给我期待的眼神希望我能喊到他的名字,有的甚至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站在座位上不住地喊:“老师,老师,我来……”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于是,我将本次的课堂交流转化为写话练习。
当我翻开孩子们的写话本,细细品味这些细腻而饱含美好愿望的文字时,为他们赞叹,也被感动着,文字背后是一颗颗纯真烂漫的童心。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花草树木画雨露阳光,让它们健康成长;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穷的人们画一幢幢高楼和美丽的城市,让他们不再为了生活而愁容满面;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乞丐画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不再四处流浪;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为灾区的小朋友画一座校园,画许多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和我一样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们画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看世界是多么美丽;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台湾的小朋友画片片雪花,让他们摸摸雪花的冰凉,感受一个雪白的童话世界,在雪地上尽情打滚;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个超级吸毒气,让它将每个病人身上有害的病痛都吸走,人们可以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开心快乐的生活;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一个能干的机器人,让妈妈不用操心家务,不再那么劳累;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留守儿童画一道彩虹桥,让他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可以随时抵达父母的身边;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辆自行车,可以自己回家,不用爸妈接我;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爷爷画一个健康的身体,让爷爷再也不会受到病魔的折磨,而是能到公园里散步听音乐,锻炼身体;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架飞机,飞到天上与鸟儿齐飞;画一艘船,划到海底,与鱼儿嬉戏;孩子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当他们把纯真的想法化作文字展露时,必定打动人心。
《画》教学反思 15篇
《画》教学反思 15篇《画》教学反思1《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
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
成功之处:教学时,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大屏幕出示生字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请学生抢读。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
不足之处: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有所欠缺。
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没有指导学生去评价他人,应该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2《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画》教学反思1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在设计教学时思考两点:第一,依据社会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老师充当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材料的准备者,在创作中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第二,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质,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用美术表现所见、所感、所想的兴趣,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师生体验表演、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尝试创作并评价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通过教学实践,反观教学的设计、策略、过程、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具体表现如下:一、成功之处1、注重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整个教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师教的较灵活、朴实,传统衷又有创新,学生学的主动、投入、兴趣浓厚。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着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大方的`表演,感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难易适当的作业练习安排,使学生能顺利的体验艺术创造的成功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3、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尝试。
教师没有对造型技能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创设情景、提供思路和条件,充分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和尝试表现。
从而主动得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4、注重美术教学的艺术直观性。
教师通过板画、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演示、学生作品展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既具有艺术性,又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学科特点明显。
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反思之处1、可减少一些环节。
直接或早些进入撕纸、拼摆的环节。
2、进行拼摆的变化太少。
学生上前拼摆纸块的体验不足,使学生作业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不强。
3、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学缺乏创新,而且评价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强。
是整个教学较薄弱的环节,值得以后多加探索和研究。
4、提供学生撕贴的彩纸太单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诵。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有、无、来”三个生字的音。
2、能正确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摸索: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2、学生自由交换。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爱好,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视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开始的交换,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
在回答问题的进程中,要重视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诵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诵,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诵古诗,同桌相互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齐读。
说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诵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
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诵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诵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豪情地朗诵,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
其次,读的情势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形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部读等。
《画》课后教师反思感想
《画》课后教师反思感想教授《画》这门课程后,我有许多反思和感想。
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首先,我想谈谈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反思。
其次,我将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最后,我将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寄望。
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成功教授《画》课的关键。
在这门课中,我积极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示范、实践和反馈等。
我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画画这一艺术形式时,需要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操作和师傅的指导。
因此,我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画画,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技巧,也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画》这门课的难度可能过高。
他们可能缺乏绘画经验和基础知识,因此难以跟上课程的进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课前辅导和个别辅导的方法。
我安排了额外的辅导时间,并与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和指导。
这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学习和练习画画的技巧。
我也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练习,并提供了许多绘画练习题和参考资料。
这些努力得到了一些学生的肯定和进步,但仍有一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反思。
在教授《画》课期间,我注意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差异。
一些学生对于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和激情,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探索和实践。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于绘画并不感兴趣,他们可能缺乏耐心和动力,在课堂上显得沉闷和不积极。
针对这些不同的学习情况,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于那些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风格。
对于那些缺乏兴趣和动力的学生,我尝试了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组织有趣的绘画比赛和展览。
这些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创作思维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缺乏对基础技巧的基本掌握。
例如,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透视的应用等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创作的⼀⾸五⾔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然景物,赞叹的却是⼀幅画。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画》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画》原⽂ 画 (⾼⿍) 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注释: (1)⾊:颜⾊,也有景⾊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 远看⾼⼭⾊彩明亮,⾛近⼀听⽔却没有声⾳。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艳, ⼈⾛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学⼀年级语⽂《画》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认识⼗⼀个⽣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过程与⽅法: 1、通过⾃由读、同桌互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学过的识字⽅法识记本课⽣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机勃勃的景象,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个⽣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难点: 能⽤⾃⼰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朗读法、想象法、⾃主识字法等教学⽅法。
通过想象画⾯并联系⽣活实际,使学⽣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由地学⽂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对课⽂内容的感知。
2、⾃主识字,交流识记⽅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解读中⿎励学⽣展开想象,充分联系⽣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猜谜导⼊ 1、教师请学⽣猜字谜:空⼭之中⼀亩⽥。
(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猜谜语: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精品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案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画》教学反思15篇_1
《画》教学反思15篇《画》教学反思1本课以审美为主线,通过对橙色图片的感受、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受橙色特点,领悟不同橙色美感的基础上,又通过对典型的橙色艺术作品的赏析,发现色彩对比的规律,使学生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真正理解了色彩画面中主体、背景、景物之间深浅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加进了电影及动画等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加深了学生对橙色色彩情感表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直观情景与引探启发教学为主要手段,采取顺藤摸瓜的递进式问题设置,在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
为使学生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又针对性的设置了反馈式课堂练习,并以师生互动形式,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使他们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创新。
本课还需教师小结时,加强学生思维过程的归整:根据感受确定主色————找出与主色对应的背景色————确定主体色及其弱对比色――背景弱对比色。
其次,还应该再设计与学生生有关的主题,进行选择判断有关内容及形式(色彩),以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的创作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使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中的表现性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为本领域美术教学由偏重知识技能及画面形式的追求向注重学生的主观表现的转化,又迈出了新的一步!真正使学生既明确要表现什么?又知道怎样表现?体现出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十几年的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突破!这是我们逐步走向成熟路径。
《画》教学反思2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在这堂课上我严格地遵循《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点,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采取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水平,提高欣赏水平。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到过的自然风光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告知老师,他们到过庐山、黄山、九寨沟、桃花潭等等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学生产生乐于游山玩水,乐于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愿望,从而导出新课,山水之美是我们非常喜爱并且憧憬的。
《画》教学反思15篇
《画》教学反思15篇《画》教学反思1《玲玲的画》是二班级课文,内容简洁,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由于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浅显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公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力量,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傲慢。
一、抓主线,帮同学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改变:兴奋〔画好作品〕---难受、焦急〔弄坏作品〕---满足〔画更美丽〕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同学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晰,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白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头,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供应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打量”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同学读得自然,读得快乐,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同学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改变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支配地也是比较“隆重”。
《画》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画》教学反思优秀10篇篇一:《画》教学反思篇一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
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
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
利用儿歌《插秧》,这个现象对于现在孩子是一个农民伯伯比较遥远的劳动。
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
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上下、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
运用镜子照一照,知道水田变成了大镜子。
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
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
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
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篇二:《画》教学反思篇二小班小朋友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喜欢尝试,根据这个特点,结合之前小朋友已有了用记号笔画小手的经验,故此次活动选择用颜料印画小手,通过此活动让幼儿去体验另一种作画方式的乐趣。
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小朋友的能力,所以目标定的比较简单,主要是学习印画自己的小手,其次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印画的乐趣。
根据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回忆之前画小手的过程,引出此次活动的主题;第二个环节是小朋友尝试印画小手,体验印画的乐趣;第三个环节是欣赏评析作品。
我觉得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小朋友的兴趣也很高,都印得很开心。
画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画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精选11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学反思篇1今天教学生学习谜语诗《画》,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图,学生认真地观图能将图中山、水、花、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之后读了古诗,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理解为什么谜底是一幅画和现实生活的山、水、花、鸟作比较,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是一幅画,孩子们精彩的表述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孩子们对山的描述用到了连绵起伏,对春天的桃花更是大加赞美,从说一句完整地话到连贯的几句话孩子们都不在话下。
最后指导学生读古诗,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得摇头晃脑,进入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一、巧用教材块状编排,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
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所以,老师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老师和同学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
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满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
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学生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学生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
《画》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画作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绘画可以展现出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画》这门课程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画》教学的反思。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强调基础知识的教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色采理论、构图技巧等,以匡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绘画基础。
1.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充足的绘画工具、艺术作品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3 鼓励学生互动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学内容的更新3.1 关注当代艺术发展:及时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动态,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2 引入多样化的绘画题材: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绘画题材,如风景、人物、静物等,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3.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4. 评估方式的改进4.1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品评比、绘画表现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绘画能力。
4.2 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匡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4.3 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绘画作品。
5. 师资队伍的培养5.1 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画》教学反思1今天学习了《画》的课文。
它是一首五言谜语诗。
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
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
一节课下来的让生学会了许多知识。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
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
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幺也没想到就是这幺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幺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幺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
《画》教学反思2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
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画》。
(2)学生能够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能够背诵古诗《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观察、想象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画》。
(2)学生能够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古诗的作者、背景、诗句的意思等,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朗读法 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讨论法通过讨论古诗的主题、意境、情感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4. 欣赏法 通过欣赏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画中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这幅画用文字描述出来,应该怎么写? (3)教师引出古诗《画》,并板书课题。
2. 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节奏。
3. 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诗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和意思,让学生记忆。
(3)教师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教学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
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
教学时,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
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
然后说一说课后的几对反义词,用音节把它们写下来,再说说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学生说的很多。
最后用了十几分钟指导写了两个字。
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