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诵读想象入情入境——《古诗词三首》例谈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教学策略
诵读想象入情入境——《古诗词三首》例谈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教学策略摘要:我国古代的古诗词是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高妙的意境,精炼的语言,流传千古的经典。
当前几乎所有的小学课本都有学习古诗词的内容,目的通过小学生的学习和反复诵读,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
本文以三首小学古诗词为例,对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能为小学老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程中的古诗词三首,内容是王安石《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三首诗各自描写了传统节日的人和事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以三首诗词为例,展开想象,领悟情感,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充分地展现诵读想象,入情入境的古诗词教学理念。
一通过诵读展开想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草园中,诗词可以说是一簇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古诗词篇幅较小,遣词用句却是十分凝练和朗朗上口。
小学生要想对其中词句含义能做到全部理解,就要进行反复的吟咏,可以说,这是学习古诗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自由读、范读、小组合作等各种方式让学生阅读古诗词,使得他们读出韵律、想象充满意境的场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艺术修养的提高。
(一)入情入境朗读让学生以文入情,为他们配以音乐,并带有感情的朗读全诗,通过阅读获得领悟,提升审美感受,随后就会自然地成诵。
例如,教学《清明》一诗,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置身于情境之中,聆听古曲妙韵。
老师再配上古笛一曲,播放深春杏花满天的乡村景色视频,让学生根据画面,吟诵杜牧这首七言绝句,直至能全部背诵为止。
(二)运用多读来想象画面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老师要学生培养他们自觉养成熟知诗中意境,然后进行想象,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一个充满意境的场景。
如,古诗词《元日》,描绘的是一幅传统新春佳节来临,家家户户欢乐的图画。
全诗28字,有10个字描写5中景物:春风、屠苏、爆竹、旧符、新桃;运用除、送暖、入、换等动词描绘在春风里人们喜迎佳节的浓厚喜庆的景象,老师要让学生深入诗人描绘优美的意境之中,感同身受,流连忘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中对古诗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的简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中对古诗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的简析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中, 按照不同的学段, 对古诗文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习目标是: 诵读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
与第一学段的不同是第二学段选编的古诗文在内容上逐渐深化, 选编的标准是“优秀”而不再是“浅近”, 进一步把诵读与情感体验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了, 而且有了对理解作品内容的要求。
第三学段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细更高的要求: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这一学段的学习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诗歌中领悟诗情, 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标志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的要求。
对文本意义的感悟也有了更深的要求。
再有更进一步深入文本, 贴近文本, 开始关注文本的形式, 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特点: 1、三个学段的目标设定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2、情感体验是学习古诗文的主要目的;3. 诵读是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现状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
然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不甚明了,身在庐山,不识其真面目。
(一)“不识”源自重视不够。
一般语文教师重视现代文阅读教学,轻视古诗词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学生会背会默即可。
教不重视,导致学不重视,学生仅仅满足于表层理解,零碎感知,机械记忆,而不愿多花工夫。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用心阅读,领悟古诗之美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用心阅读,领悟古诗之美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古诗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必修的素养课程之一。
而五年级古诗教学,则是整个古诗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逐渐领悟古诗之美,感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古诗教材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古诗作品。
这些古诗讲述了不同的历史事件、自然景观、人物事迹等。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江雪”描述了冬日江边的自然景观;“登高”则记录了饱经沧桑的楚国文化之根。
二、教学目标1. 感受古诗的音韵、节奏和韵律。
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感知韵律美、声音美和音乐美。
2. 理解古诗的情感,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了解古诗的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3. 学会分析古诗,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要能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和文化常识,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从中领悟古人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影视展示法。
通过电影、微视频等方式,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场景或图像,让学生感官体验,并激发学生兴趣。
2. 诵读朗读法。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节奏和韵律;通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度。
3. 情感体验法。
通过情绪表现、互动游戏、身体动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4. 任务驱动法。
通过集体活动、小组竞赛、文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自我发现和探究中,更好地领悟古诗的美。
四、教学主要内容1. 阅读理解。
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其意境和文化内涵。
2. 课文分析。
通过分析古诗的形式、内容、情感表现等方面,来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构成。
3. 创意绘画。
通过自由创作、模仿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审美水平。
4. 课外拓展。
可以组织一些古诗背诵比赛、课外采风活动、文化体验游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多元性。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05古诗词三首PPT、优质教学课件
洛 (luò)(洛阳) 榆 (yú) (榆关) 畔 (pàn)(那畔) 帐(zhàng)(千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 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 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 瓜洲》、《秋思》、《长相思》 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 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 深的思恋和热爱。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 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 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 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 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 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 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 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 “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上 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 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语言和谐 明快,感情表达率直自然,风格缠 绵哀惋,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 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 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 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 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 海岛,爱祖 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 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 子。“紧闭 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 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晚号半 山,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21岁中进士, 当过十多年地方官,曾 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 行变法改革,是北宋著 名有名的政治家、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分析摘要:古诗词承载着经过历史文化沉淀而成的各种生活情趣、审美取向、情感依托,但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存在引导不充分的问题,未能有效挖掘古诗词中隐藏的美育资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仍然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逐字逐句拆解意思,致使古诗词教学价值流失。
基于此,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引言古诗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升华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吟诵“吟”指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诵”指读出声音来。
吟诵作为一种口头表达的方式,介于读和唱之间,能将古诗词的情感和节奏很好地表达出来。
这种表达形式既符合语言的特征,又能通过对节奏的把握将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发挥。
吟诵作为诞生于传统古诗词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因其自身音乐、语言、文学的三位一体的特殊性,成了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吟诵教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难学好古诗词,而吟诵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古诗词的美,而且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这对激发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包含节奏美、意境美、精神美等,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出古诗词的美,而吟诵教学则能够有效扭转这一局面。
教师带领学生吟诵古诗词,可以激发他们感受美、追求美的热情,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步提升的还有他们的文化修养。
古诗文教学中的“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为例
古诗文教学中的“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为例摘要: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据了较大的篇幅,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依赖于教师的翻译、串讲,在学生理解含义后带领学生背诵,这种模式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会在重复的学习和背诵中感到乏味。
因此,本文以语文教学"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的理念为基础,探讨更加多样化的古诗文教学手法,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小学语文引言: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不可抹去的绮丽瑰宝,中国是一个诗文的国度,这些拥有历史积淀的文学精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古诗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如何将古诗文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透彻的理解、感悟古诗文之美成为了当前古诗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1.古诗文教学中的“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的含义“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的教学理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方面,“深入浅出”的部分要求教师延伸传统古诗文教学中翻译、串讲的内容。
在课程准备阶段更加“深入”的剖析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深入并不是让教师故作深刻的解释文章意境,或是过度延展作者思想,而是将词语与意境的联系更加透彻的剖析。
此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古诗文的意境与感情逐步的“浅出”给学生,教师要关注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基础,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要做到浅显易懂[1]。
另一方面,“浅入深出”则是意在用较为简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和思考古诗文带来的情感,同时归纳出一些鉴赏规律性的经验。
总之,在“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尽可能的采用简单的教学手法进行古诗文教学,把深刻或是晦涩难懂的知识与情感转化为浅显表述来引导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在思考中体会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路径探索与研究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路径探索与研究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流传至今的古诗词。
它们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标准也将古诗词教学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数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文章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古诗词教学;路径;研究1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1.1强调背诵默写,忽视诵读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背诵价值的体现。
它要求学生通过背诵理解优秀诗歌的情感表达,并能够通过对古诗词的联想和想象理解文章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十分重视学生的背诵,很少在古诗词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背诵。
他们过于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容易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缺乏主动性,使他们被动地理解古诗词,无法想象和联想,因此不会参与迁移和应用。
古诗词的特点是其独特的韵律和韵律。
如果老师不指导学生背诵,学生将无法深刻感知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和优美特征,自然无法与作者和文本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最终影响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
1.2直接灌输诗歌,无需学生探究在古诗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很多时候,老师直接将古诗词的含义传授给学生,而不允许他们独立探索和练习来理解。
这样,学生在整个古诗词课堂上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古诗,向他们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整首诗的背景等。
这使学生能够自我消化,几乎没有时间理解,从而使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现象中。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不注重梯度,没有自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只允许学生机械地学习,他们无法从诗人的角度积极地与他共情,然后解读诗人的情感思想。
这并不能真正使他们实现探索性学习。
2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2.1巧妙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古诗词表达诗人的情感,情感必须通过情感形成意境图像,然后借助语言表达出来。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古诗在小学语言教学系统中占有非常关键的位置,是小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
然而当下仍有许多教学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更新。
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展开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育中,不仅仅要完成对古诗词的讲解,更要重视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根据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模式、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语文老师对古诗词教学观念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古诗词教学的成效[1]。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学常识,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文学常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
比如,六级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浪淘沙》,就是一篇关于黄河、牵牛织女等方面的古诗,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能够极大地拓宽孩子们的人文眼界。
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把古诗词的教育工作做好,让同学们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多的认识一些有关文学的东西,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质,让同学们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促进学生道德发展诗歌教学的另外一项主要价值在于充分利用诗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功能,使诗歌课堂教学真正变成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
在流传下来的古诗词中,很多诗歌的内容都蕴含着对优秀品质、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自己的崇高精神。
比如陆游在《示儿》中所写的“王师北取中原之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现出了一种爱国热情,胸怀大志的气质。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教学开展提供前提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理念,旨在烘托小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
在此项问题上,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不可为了让学生记住古诗词而开展教学,应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新时期,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是提高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认知度较高,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等的兴趣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能烘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的元素进行解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动画展示,以增强学生对本首古诗意蕴的把握,借助动画的形式来烘托送友人的情境与氛围,利用“桃花潭水”来表达作者与汪伦间的深厚友情,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从中了解到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3.创设趣味性情境,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白话文而言,古诗词教学难度在不断加大,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古诗词知识点与情境相互融合,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从情境之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美,便于从中感受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2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一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同的特点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语文教师可以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古诗词教学作者:蹇芳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在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下,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词;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33-021.小学语文新课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
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
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小学语文新课标与古诗词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改变了要求,不再是让小学生通过被动地接受知识增加语文知识量,而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提高审美情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这与通过古诗词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人格的塑造、人生境界的提升,以及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人生层次得到不断提升的一种教育方式。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古诗词教学迎来更大的挑战,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体裁特点与现代汉语表达存在差异,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课堂教学低效,学生对古诗词积累产生畏难甚至是轻视心理,大部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量达不到要求,这对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累经典诗文的目标相背离。
那么,教师要如何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进学生古诗词学习积累主动性?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结合整体课标要求、单元目标要求和课时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建构高效课堂。
1、趣味入诗(1)巧借声像资源法“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让儿童感知美的形象,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前提和基础。
”而古诗词特有的体裁特点——短小精炼,字深意重,既有情境和意境,又兼具哲思。
这样的题材特点。
这样的题材特点使得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让学生一开课便走进富有诗文味的课堂,教学中可依据诗文内容等特点,紧扣古诗词的情感基调,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巧用声像资源,趣味导入开课。
不论是图片、音乐还是视频等手段,都是以古诗词教学需求为落脚点,从创作背景、作者故事等多角度调动学生感官,以“趣味”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浓浓的古诗词韵味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
(2)紧扣文题设疑法纵观部编版的古诗词的课题,或多或少隐射了主题思想。
因此,教学时教师紧扣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通过对古诗词课题的设疑,为全文预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夜书所见》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想一想,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由“所见”二字,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问的?以“见”字引发学生思考“诗人看见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释疑,走入诗文浓浓思乡情境中。
(3)援引它文兴味法新授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与当下课堂古诗词有关的作品,或者是教师直接复现相关诗句,可以是同一个作者,同一个主题,或者是同一时代的古诗词。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他在2019 年3 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代专业课程教师提出了新使命。
在认真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打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孤岛效应”,成为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又一重要任务。
本文仅就课程思政视域下古代诗词教学策略作一探究。
一、古代诗词中的隐性思政资源“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正是要让教育回到‘人这一根本目的之上,‘立德树人便是这一理念簡明的表达。
”[2] 在此视角下审视古代文学教学,特别是古代诗词教学,就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时,要加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引领,坚定文化自信;二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词,凝聚着古代先哲千年不息的精神文化传承,挖掘古代诗词中的思政资源,有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如何找准古代文学教学与主流思想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契合点,是打通有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藩篱的关键所在。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人文艺术类课程,在人文精神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古代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将这些课程资源中独特的思政元素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在坚持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
“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背景下的语文古诗教学例谈
学No.11 202029“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背景下的语文古诗教学例谈石琳(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 221000)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从全体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使之获得最为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特别是中文领悟方面的基本能力。
文章以新教学理念为基本依托,围绕陶行知教育理念,从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了古诗教学中的一个范例,对于新课标下语文古诗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 古诗教学 范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所谓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而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四种精神是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求真精神;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其中,“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知行合一、寓教于生活,以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的教育理念。
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利用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将其与语文教学大单元、大情景、大任务的三维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朝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一、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1.大单元——完整、系统的学习方案就课程的基本性质而言,语文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所有科目中,对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对中国现有汉字在综合实践过程当中的体悟和应用。
要想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教师就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环境与方案。
从这方面来分析,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打破现有课文的排序,逐步对内容相似、题材相近的课文进行整合分析,将同一类别的语文教学元素有机融入系统性教学单元,在新秩序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对一类文体或一类中心思想的集中理解和认识能力,进而使学生建立起自身思考方式与所处教学单元中文字符号的联系,引导其深入思考,让学习内容从原有的碎片化听说读写向系统完善的综合式理解转变。
新课标古诗词教学分段目标
新课标古诗词教学分段目标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第七条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4)在阶段性目标中,按照不同的学段,专门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5)。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1](7)。
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第二学段进一步把诵读与情感体验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了,而且有了对理解作品内容的要求。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细更高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9)。
第三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诗歌中领悟诗情,体会诗人情感,这标志着对文本意义的领悟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强调“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则更进一步地深入了文本,贴近了文本,开始关注文本的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总目标和各个阶段性目标都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那么,什么又是情感体验呢?为什么学习古诗要以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为主呢?我们可以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的一段话中得到启示:“我们过去的文学理念对人的感情往往简单化。
我们归纳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表现了什么精神,体现什么思想,其实不是人的丰富的心灵反映,人的内心非常复杂。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小学语文古诗词具有强烈的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道德规范。
故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思政元素,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形成强烈共鸣。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政策略前言:目前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是重要组成,被视为培养学生文学意识、传统文化意识、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然而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当中,教师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往往将死记硬背、字词解释、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作为重要内容,忽视了古诗词教学当中的思政教育。
本文认为,通过改变教师教育理念、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加强古诗词教学评价总结、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可以有效地推动古诗词教学改革,让古诗词成为思政教育载体。
一、“课程思政”的解释课程思政是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当中提出的专业词汇,指的是要结合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有效地将富含家国情怀、政治认同、人文素养、道德法律等成分的素材融入到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或者说,课程思政是“大思政”,需要挖掘更多隐性思想教育素材,更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思想,课程思政必然会在小学得到落实。
2022年教育部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吹响了号角,相信不久的未来课程思政建设将会在小学当中普及开来。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古诗词是古代劳动人员留下的瑰宝,小学生作为新国民必须要积极学习古诗词,汲取其中营养茁壮成长[2]。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古诗词成为了人们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一点从央视的《中华好诗词》综艺节目就能看到一斑。
接着类似节目在各地电视台出现,古诗词学习之风正劲。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词数量也逐渐地增加。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摘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逐渐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提升其全面能力基础上促进发展。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完善、改变原有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古诗文化充分融合,强化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最终促进其核心素养。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改背景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前言: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发展过程中重要瑰宝,其对中华文明传承与进步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古诗教学,是文化自信的深刻表现。
除此之外,古诗中饱含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情感,对后人身心健康塑造具有积极影响。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只重视故事的写、读、背,不能深入其中,探讨内涵。
所以当前主要任务是基于新课改理念,深入故事教学研究,从而提高和强化学生的诗词理解与学习能力。
一、如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难以深入作者情感在以往古诗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形式与方法,重点集中在生词、生字、古诗翻译中,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较为轻视,没有从情感角度切入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始终没有有效理解古诗内涵,更不用说深入作者情感,进入诗中意境。
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作用,对教学模式与目标加以改良,培养学生从情感角度出发,与古诗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激发学习热情中领悟、深入其中,从而提高古诗理解能力,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学评价过于单调正确的评价系统对于教师及学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但由于如今过于轻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评价主导,从而不能调动古诗学习热情,致使古诗教学效果不高。
对此,在教学评价中也应积极发挥学生与家长对课堂教学与授课内容的评价,将其全面化、具体化发展,从而使语文古诗教学成为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在完善教学评价中大力提高古诗对学生的培养及塑造作用,最终促进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小学生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古诗词教学过于枯燥、难以理解,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改进小学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效果。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跨学科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改进,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更加有趣和有意义,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字数:239】1.2 问题提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注重背诵和填空,缺少对古诗词背后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解读,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
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大多围绕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展开,缺乏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和背诵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如何改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目的意义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进古诗词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摘要:古诗教学应该与时俱进,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古诗,转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品赏诗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驱遣想像,展开积极联想;指导学生反复吟咏,增强感染力度。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古诗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
因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故在体会“诗情”方面颇有难度,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
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
笔者认为:古诗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古诗,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
一、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古代贾岛和尚“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
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词中,如学习《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设下一疑:对
诗句中这个“晚”字,有人认为是“傍晚”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晚秋”,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你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于是学生又沉入到对诗句的品读中去。
在对诗句描绘的意境进行反复体味后,学生们开始发表他们研究的结果了。
有同学支持“晚秋”的说法,他从“霜叶”一词中领会到当时肯定的深秋,到了“晚秋”,经过霜打的枫叶才会红得像二月里的花;也有的同学认为“晚”应该是傍晚的意思,其理由是因为当时夕阳将落,在火红的霞光映衬下,枫叶才会红得快要燃烧一样,几乎超过了二月里的鲜红的花朵。
双方争持不下,各从诗句的字词中,从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中,寻找说服对方的证据。
不管结果怎样,这种学习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肯定大有好处。
二、完美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在古诗的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方式进行整合应用,如把图画、音乐、散文甚至是相关的生活场景整合到古诗的教学中去,这对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帮助的。
如我在教学《春日》中“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时,学生对“景物一下子焕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感受,不能在大脑中形成景物“一时新”的表象,也就是学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体验到欣赏美好事物带来的愉悦
情感。
我就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找找能感受到“一时新”的图。
于是有的同学从茵茵绿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焕然一新”,有的同学从大片金黄的菜花中感受到“焕然一新”。
三、利用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古诗具有简洁而意境深远的特点,注重诗句的言外之意,这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1、演中创新
这里所讲的“演”是指老师用表演的手段鼓励学生体悟诗句的言外之意,进行联想、补充和创造,鼓励学生创新。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组织指导一位学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样送别老朋友的。
这位学生在久久注视“天边”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举杯喝酒状,还以指代笔在空中“画”了起来。
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解释说李白送别老朋友时,想起这一别后不知何时方能相见,心中自然伤感,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所以用袖子擦眼泪。
又因为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心中有感,自然马上要喝酒写诗了。
师生都不禁为他鼓起了掌。
这样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入地阅读,展开了联想,继而进行了有创意的表演,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写中创新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
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他。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
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
四、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意境的营造借助丰富的想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作者借烟花、孤帆、碧空长江、天际等意象,营造了苍茫、雄阔、渺茫的意境。
诗作难于掩作者送别友人后惆怅失落的心绪。
再如唐代另一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借“绿树、村边、郭外、场圃、桑麻、菊花”等意象,营造了宁静、悠然、淡泊的农家乐场景。
诗中透着与友人同饮之乐和作者退居山林的向往。
另外,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读懂古诗词,体会古诗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如果不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就会认
为诗中写了自己和敬亭山相对视,觉得作者很无聊。
其实,这是李白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达十年之久,深感世态炎凉,加上长期居无定所,使他尝尽人间辛酸,深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诗的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所表达的深意,所以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勤查资料,适当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古诗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整合、设疑、探究、创新四者紧密相联,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要死搬硬套。
让我们的学生在整合、设疑、探究、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古诗的乐趣,体会拥用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古代诗歌的韵味,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