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方言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之一:闽南方言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最新)
摘要:在我国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闽南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泉州是中国大陆闽南语核心区域,对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立足泉州地区,以泉州市小学校的学生为研究样本,在考察其使用、掌握闽南语的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闽南语;保护对策;泉州市小学校;方言传承国务院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至今已经走过了14年的时间。
在非遗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方言作为一种蕴含地方思想精神、体现地域风俗习惯的文化载体,其传承和保护状况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闽南语,被国内外专家称之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
这种语言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逐渐迁移至福建南部,在与当地语言结合后发祥于福建泉州。
现在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包括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惠州、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
[1]据初步统计,全球使用闽南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的人数超过5000万,特别是在东南亚的华人社群当中,使用闽南话交流是普遍现象。
[2]无法否认,闽南语是一种使用人数多、分布区域广、有着自身独特内涵和深厚历史渊源的语言。
此外,闽南语还保留着一套相对完整的古老语音系统,保存了中古和上古汉语的诸多特点,更是闽南童谣、高甲戏、梨园戏、布袋戏、木偶戏等诸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语言,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闽南语亦是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以闽南语作为基础演唱语言的南音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闽南语对世界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
因此,不论是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是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言,闽南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而泉州不仅仅是闽南语使用的核心地区,更是闽南语的发祥地,在闽南语的传承与保护中,泉州地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闽南方言研究情况汇报
闽南方言研究情况汇报闽南方言研究情况汇报一、研究背景闽南方言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行,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狭窄,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对闽南方言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二、研究内容1. 语音特点的分析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采集闽南方言的实际语音,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等特点。
同时,还对闽南方言的口语变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形成机制。
2. 词汇和语法的研究闽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体系丰富多样,与汉语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分析闽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探讨其演变规律,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 方言保护和传承的研究闽南方言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危险,因此,研究人员还致力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他们通过制定方言的教材、举办方言的讲座和活动等方式,提高方言的使用和传承意识。
三、研究成果闽南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在语音特点的研究上,研究者可以准确描述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规律等。
其次,在词汇和语法的研究上,研究者已经整理出了一批闽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最后,在方言保护和传承方面,研究者已经开展了多项活动,提高了方言的传承意识。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尽管闽南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化和国家政策的推行,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调查采集难度较大。
其次,闽南方言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社会对方言的认识和重视。
展望未来,我们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加强对闽南方言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方言研究机构,集中力量对闽南方言进行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语音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效率。
闽南文化调研报告
闽南文化调研报告闽南文化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闽南地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推广闽南文化,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特点、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 闽南文化的特点闽南文化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华南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建筑风格、音乐舞蹈等方面。
闽南话是该地区最为广泛使用的方言,经常能听到人们用地道的闽南话进行交流。
此外,闽南文化还表现在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如妈祖信仰和土地公信仰,这些信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闽南建筑以“厝”为代表,其特点是独特的雕花装饰和独特的建筑形式。
闽南音乐舞蹈琼台戏以其华丽的表演服装和高亢激情的曲调,吸引了大量观众。
2. 闽南文化的发展现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闽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闽南话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年轻人之间,普通话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其次,一些闽南习俗和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趋于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特色。
再次,闽南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面临困难,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导致传统艺术的失传。
3. 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的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推广闽南话:加强对闽南话的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闽南话的使用和认同,重视闽南话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注重节日庆祝的文化内涵:对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注重弘扬其传统文化内涵,保持和传承传统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3)加强闽南古建筑的保护:加强对闽南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加强闽南音乐舞蹈的传承:鼓励年轻一代对闽南音乐舞蹈的学习与传承,通过开设课程和举办活动,增加人们对闽南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四、结论闽南文化作为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价值。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一、闽南方言的历史与现状又称福建话、闽东话等,是汉语闽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台湾地区。
闽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近现代史上,随着海外华人的迁徙和东南亚国家的开放,闽南方言开始向东南亚传播,成为东南亚地区华人族群交流的重要工具。
闽南方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1000万使用者,其中以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为主要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闽南方言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对东南亚华人族群认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东南亚地区,闽南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认同的象征。
许多东南亚华人在与当地民族的交往中,通过学习和使用闽南方言,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闽南方言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年轻一代对闽南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已经习惯于使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另一方面,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加,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出现其他语言和方言的使用者,这使得闽南方言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面临更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和学者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闽南方言文化活动、编写闽南方言教材、开发闽南方言软件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闽南方言,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 闽南方言的起源与发展闽南方言起源于中国福建省南部地区,是汉语方言之一。
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据考古学研究,闽南方言的最早形式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福建南安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闽南方言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方言逐渐与其他方言产生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体系。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作者:林振文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7期摘要:在我国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闽南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泉州是中国大陆闽南语核心区域,对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立足泉州地区,以泉州市小学校的学生为研究样本,在考察其使用、掌握闽南语的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闽南语;保护对策;泉州市小学校;方言传承国务院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至今已经走过了14年的时间。
在非遗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方言作为一种蕴含地方思想精神、体现地域风俗习惯的文化载体,其传承和保护状况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闽南语,被国内外专家称之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
这种语言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逐渐迁移至福建南部,在与当地语言结合后发祥于福建泉州。
现在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包括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惠州、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
[1]据初步统计,全球使用闽南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的人数超过5000万,特别是在东南亚的华人社群当中,使用闽南话交流是普遍现象。
[2]无法否认,闽南语是一种使用人数多、分布区域广、有着自身独特内涵和深厚历史渊源的语言。
此外,闽南语还保留着一套相对完整的古老语音系统,保存了中古和上古汉语的诸多特点,更是闽南童谣、高甲戏、梨园戏、布袋戏、木偶戏等诸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语言,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闽南语亦是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以闽南语作为基础演唱语言的南音于200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闽南语对世界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
因此,不论是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是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言,闽南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闽南语,又称福州话,是闽南地区范围内的地方语言之一,以福州市为代表,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南部、台湾南部及海外闽南语地区。
闽南语作为福建省的一种独特语言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受到汉语普及化的影响,闽南语的使用及传承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此,针对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闽南语研究与文化传播。
目前,闽南语的研究基础尚不完善,需要加强对闽南语的调查、研究和整理,为其文化传播提供支持。
应当加强闽南语的教育推广以及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交流平台,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推广闽南语的艺术、音乐、戏曲、摄影等方面,提高人们对闽南语及其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闽南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闽南语言文化已成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在其传承与保护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
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保护和规范化管理,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及个人在闽南语言文化的传承方面,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文化讲座、音乐演唱会、广告宣传等,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
三、开设闽南语文化课程。
为了提高闽南语文化,我们应采取诸如开设闽南语语言文化课程,编撰有针对性的语言教材和教育课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推广闽南语言文化,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推广闽南语言文化,激发人们对闽南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人们的生活和语言环境的改变,使得大部分福建人,尤其是城市居民,在语言上表现出旺盛的汉语化趋势。
为了创造良好的闽南语使用环境,需要引导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主动使用相关的闽南语词汇、常用语句,加强口头表达的能力,推崇闽南语表达的精髓和特色,注意规范语言的使用。
总之,闽南语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保护是世代相传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应该加强对闽南语的研究和传承,建立相应的保护政策,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推广闽南语的文化,开展相关教育和社区活动,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摘要】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
方言是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各个地方的方言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闽南方言作为汉语的“活文化”,同时承载这丰厚的闽南文化.。
本文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对于传承优秀的文化,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关键词】闽南方言文化保护一、闽南方言的起源、历史和分布地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既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活的文化,又同时是人类所有文化的载体。
研究人类的历史,传承优秀的文化,推动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这一特殊文化的支撑。
因此,研究语言也就具有了相当重要的意义。
泉州方言隶属闽南方言,是早期闽南方言的代表点。
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的永嘉二年(380)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姓林、陈、黄、郑、詹、邱、胡、何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落水流域当时的汉语,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这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
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
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泉州人的奋斗足迹,以泉州方言为代表的闽南话在世界90多个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广泛流布。
尽管远隔重洋,他们的子孙后代仍然延续着自己的母语,这种文化精神元不一一体现在方言母语之中。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广东省、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总人口至少有6000万! 而且在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是当地重要的辅助语言!二、闽南方言现所面临的问题:闽南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闽南文化。
古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0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
20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闽方言作为中国方言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闽方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对过去20年闽方言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在过去的20年中,闽方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语音方面,学者们通过对闽方言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揭示了其丰富的语音特点和变化规律。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闽方言的音韵系统和外来语言的影响,为理解闽方言的演变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在词汇方面,研究者们整理和汇编了闽方言特有的词汇,分析了其语义、语法和文化内涵。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闽方言区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学者到闽方言词汇与古代汉语之间的,进一步挖掘了闽方言的文化底蕴。
在语法方面,过去20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闽方言的句法、词法和表达方式上。
学者们对闽方言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整理,揭示了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达习惯。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闽方言的语法体系,也为汉语史、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然而,尽管过去20年闽方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研究过于专注于描写和分析,而对闽方言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传承缺乏。
现有研究多从语言本体出发,对闽方言与其他文化、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探讨不够深入。
未来,闽方言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分析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探讨有效的传承和保护策略。
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从多角度全面揭示闽方言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
加强跨方言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方言之间的异同,深入探讨汉语的历时演变和地理差异。
过去20年闽方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研究应闽方言的传承与保护、深化交叉学科研究并加强跨方言比较研究,以期为弘扬中华文化、保护语言多样性作出更大的贡献。
探析闽南方言文化的保护
这些 情况 不 难理 解 ,因 为 随着 人 员 的 自由流 动 ,
这些招聘录用 的员工 中有不 少本 身未必会讲 闽
南方 言 , 即便 会 ,他 们 的服 务对 象 也未 必 都 会 讲 闽南 话 , 为 方 便 沟 通 只 能 采 用 共 同语 — —普
通话。
有长远的文化战略意义。
一
保护 闽南文化生态就要把保护 闽南方言放在相
当重 要 而 突 出 的位 置 , 因为 方 言 本 身 也 是 一种
、
闽 南方言 文化保 护 的必 要性 和紧 的语 言资源 , 是构成 中华民族 多元博采 的文化 的基础 。在共 同语得 以推广 的情形下 ,方言 是构成文 化多样
20 0 7年 6月 9日,文 化 部 在 我 国第 二 个 文 化 遗 产 日正 式批 准 建立 闽南 文 化 生 态 保 护 实 验 区 ,闽南 文化 生态 保 护 实验 区是 以闽南 的泉州 、 漳 州 、厦 门为特 定 区域 的 ,全 国 第 一 个 实 验 性 质 的 文 化 生 态 保 护 区 。 闽 南 方 言 文 化 的传 承 、 保 护 与 大 力 弘扬 ,对 于 闽南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整 体 保 护 ,对 于 闽南 文 化 生 态 的 全 面 修 复 ,都
再 则 , 闽 南 方 言 文 化 在 全 球 华 人 中具 有 深 厚 的影 响力 。中 国人 历来 有 “ 乡 重 土 ” 的情 思
结。闽南方言随着闽南地 区的移 民,走 向外地、
外 省 ,还 跨 海 渡 台 ,甚 至 远 涉 重 洋 到 南 洋 诸 国 和 世 界 各 地 ,据 中新 网报 道 , 闽 南 方 言 “ 球 全 使 用 人数 超过 一 亿 ” 。因此 , 闽南 方 言 文 化在 华
闽南话历史意义和保护现状
闽南话历史意义和保护现状闽南话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还广泛适用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部、广潮汕和汕尾地区、珠三角、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闽南语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也仍以泉州腔进行演唱。
它不仅是闽南的“活化石”,其中的许多古音更是值得语言专家前去探索。
(一)形成与变迁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第一次是因为战乱,八王之乱使社会急剧动荡,加上晋代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并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让老百姓不得不前往相对安全的南方。
其中一些人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发音带过来,初步形成了“泉州话”。
到了南朝梁天监年间置南安郡,领晋安等三县,辖今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中唐时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
所以少量“泉州话”是由中原的吴楚方言和当地的越语融合而成的。
第二次则是因为征蛮,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九世纪后期王氏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才正式形成。
(二)流传与分布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一带的中原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东南福建,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部分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为我们习称的“闽南语”。
闽南语主要分布于闽南和三明、宁德、龙岩的部分地区,除了福建外,闽南话流行最广的是台湾省,台湾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省的80%。
广东省的潮汕地区、汕尾地区、雷州半岛都行闽南话,海南省东部及沿海地区讲的是闽南语系的海南话、浙江苍南县也有分布,海外比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泰国等华人以闽南人为主且华人占比很大的国家都将闽南话作为“第二母语”使用。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闽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其口头传统历史悠久,包括闽南歌谣、童谣、歌仔戏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局与挑战,需要通过研学实践的方式来突破这些困境,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着认知障碍与意识淡化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于口头传统文化了解和接触的机会减少,导致对于这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相对较低。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年轻一代对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也面临着缺乏传承人和传承机构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人逐渐老去,他们拥有丰富的口头传统知识和技艺,但由于传承人的流失和传承机构的缺乏,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面临失传的危险。
寻找、培养和鼓励更多的传承人和传承机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且,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还面临着市场保护与经济价值缺失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影响,闽南口头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干扰,一些传统文化艺术被商业化、娱乐化,失去了原本的纯粹性和深度,导致其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被淡化和忽视。
需要致力于挖掘和传承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美学,使其真正融入当代社会,不仅要具有经济价值,更要有文化价值。
面对这些困局和挑战,研学实践成为了突破传承困局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学实践提高了年轻人对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闽南口头传统文化,例如参观当地的传统表演、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深入民间,亲身感受和体验这一文化的魅力。
这种亲身接触和参与,有助于唤起年轻人对于口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一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研学实践积极培养了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承机构。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闽南口头传统是福建省闽南地区一种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方言、歌谣、谚语、民间故事等。
在当代社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着一些困局。
为了突破这些困局,研学实践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传承者流失是闽南口头传统的一大困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一代越来越少关注闽南口头传统,而更多地接触到娱乐活动和新兴的文化形式。
这导致了传承者的流失,传统技艺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
研学实践可以通过组织闽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学习。
可以组织参观闽南方言展览、学习闽南歌谣和传统戏曲等,让年轻人了解和体验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现代化影响使得闽南口头传统受到冲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传统的口头传统文化渐渐被忽视。
为了突破这种困局,可以通过研学实践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可以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包括方言学习、传统歌谣演唱等功能,使年轻人可以方便地学习和体验闽南口头传统,从而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缺乏传统地域的保护是另一个困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地域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很多传统的村落和社区都面临着拆迁和改造的命运。
这导致了传统地域的丧失,进一步威胁着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
研学实践可以通过组织闽南传统村落的考察和保护活动,加强对传统地域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村落的修缮和保护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传统村落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对传统地域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关键。
目前,学校教育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很少有关于闽南口头传统的文化教育。
为了突破这种困局,研学实践可以与学校合作,将闽南口头传统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可以通过组织闽南口头传统的讲座、展览和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们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闽南口头传统的历史和内涵,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闽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口头传统更是琳琅满目,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局。
如何突破这些传承困局,保护好闽南口头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闽南口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闽南方言、曲艺、歌谣、传统戏曲等,这些传统文化承载了闽南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很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闽南地区的年轻人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
他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对闽南口头传统文化了解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很难拥有传承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逐渐减少,传统艺人的队伍不断老龄化,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失传。
缺乏有效的传承模式和平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具体的手段和平台来进行,但目前闽南地区缺乏有效的传承模式和平台,使得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难以开展。
针对以上困局,我们可以通过研学实践来突破这些传承困局。
研学实践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和研究特定主题的学习方法,它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研学实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困局,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南口头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研学实践来提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触机会。
组织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通过研学实践来促进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交流和合作。
组织一些传统文化传承者的研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一、闽南口头传统的特点和传承困局闽南口头传统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包括语言、音乐、戏曲、习俗等多种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由于口头传统的特点是非物质的、易失传的,加之现代生活的变迁和城市化的影响,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多重困难。
语言传承困局。
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方言资源,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和普通话的推广,闽南方言在日常使用中逐渐减少,年轻一代的人们对方言的熟练程度大大降低,导致口头传统语言的传承受到威胁。
传统文学的传承困难。
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学,如“南音”、“南曲”等,但受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困难,传承人群逐渐减少,传统音乐的演出和传播受到限制。
民俗文化的传承困难。
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年画、手工艺、传统节日等,但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传统文化渐渐式微,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不高,导致传统民俗的传承存在难题。
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难主要表现在语言、传统文学、民俗文化等方面,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寻找新的传承模式和方式,以保护和传承闽南口头传统文化。
二、研学实践对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意义研学实践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实践为基础,强调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实验研究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研学实践对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学实践可以唤起对闽南口头传统的兴趣。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他们对这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促进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研学实践可以增强对口头传统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闽南口头传统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口头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研学实践可以提高口头传统的传承能力。
通过参与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习和掌握传统的语言、音乐、民俗等形式,提高其对口头传统的传承能力,为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摘要】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口头传统文化,然而这些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困局。
本文通过研究闽南口头传统的特点和传承困局分析,探讨研学实践对传承的影响,并提出突破困局的路径。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研学实践如何帮助传统文化传承,并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总结了这一研究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闽南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闽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口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闽南口头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局。
传统的口头传统文化传承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的危机。
1.2 问题概述闽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口头传统,这些传统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闽南口头传统正面临着传承困局。
问题在于,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传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承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传播的难度。
口头传统往往依赖于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更倾向于获取现代化的信息,导致传统口头传承失去了市场。
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也存在着难以规范和系统化的问题,传承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得传统文化难以传承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变得尤为迫切。
通过研学实践等新的传承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传承的效率和深度,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研学实践如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影响,探讨突破传承困局的路径,并结合案例分析展示实践效果,以期为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闽南口头传统的特点闽南口头传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闽南地区是中国南部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方,而闽南口头传统更是这片土地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化的影响和社会变迁,闽南口头传统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局和挑战。
为了突破这一传承困局,研学实践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通过研学实践,当地的口头传统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一、传统的魅力与困局闽南口头传统是指通过口头方式传承的一系列文化传统,包括方言、歌谣、传说、谚语、神话等。
这些口头传统代代相传,是闽南地区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随着现代化的浪潮不断冲击,闽南口头传统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一些困局和挑战。
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者逐渐减少。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乡结构的变迁,年轻一代对口头传统的重视逐渐减弱,大部分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认同感降低,传统传承者的减少给口头传统的传承带来了困难。
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方式受到了影响。
传统的口头传统传承多依赖于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口头传承转变成了书面文字和现代媒体传播的方式,这对口头传统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闽南口头传统的应用场景受到了限制。
传统的闽南口头传统大多是在乡村和农村地区保留的较多,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日渐减少,传统的口头传统应用场景受到了限制,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二、研学实践的作用与意义为了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研学实践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研学实践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实践,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在传承和发扬闽南口头传统方面,研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研学实践为口头传统的传承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机会。
研学实践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了解口头传统,丰富了口头传统的学习资料和资源,为口头传统的传承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机会。
政治小论文-保护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
保护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闽南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东南部最早的汉语方言之一,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应该说,闽南人不说或者不会说闽南话对他们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但作为一种激发情感的乡音,承载文化的方言和学术研究的资源,让闽南话遭遇忽视甚至遗弃显然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地方母语闽南话被淡化,弱化、边缘化的趋势严重,就如何保护并推广我们的方言,让闽南话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传承,同学们组织探究学习小组,通过采访专家、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以闽南话现状及生存问题和闽南话的价值为题进行探究学习,大家为拯救闽南话出一份力量,献一份智慧,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闽南话现状及生存问题探究闽南话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一定程度上受推广普通话的冲击。
据我们调查,现在一般情况是:老年人能够流利顺畅地讲闽南话。
中年人,好些已经不习惯用闽南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至于青年人,几乎没法用闽南话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现在很多在厦门本土成长的年轻人尤其是上过大学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擅长讲他们的母语—闽南话。
即便是讲了闽南话,其谴词造句也与父辈大相径庭。
中小学生在学校大部分用普通话交流,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在校必须讲普通话,由于没有语言交流环境,很多学生能听但不能讲闽南话。
(2)厦门属沿海开放城市,外来人口多,不会讲闽南话的新居民越来越多,200万人口中只有40万人讲闽南话。
当一个人要开口讲闽南话时他就会有所顾虑“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听讲闽南话”,为了方便交流,也为了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大多数人都尽量讲普通话,虽然体现了厦门的包容性,但这样的恶性循环却使得讲闽南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人们很自然的忽视了对方言应有的重视,而让其在竞争的劣势中逐步被遗忘。
(3)在厦门本地居民中,非闽南原籍者也为数不少,他们在社会活动中一般使用普通话,在家里一般使用自己家乡的语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摘要】研学实践是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能够帮助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学实践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探讨了闽南口头传统的特点。
随后分析了研学实践如何在传承困局中发挥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实践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研学实践对推动闽南口头传统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研学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弘扬闽南口头传统,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研学实践、闽南口头传统、传承困局、保护传统文化、特点、突破困局、方法与实践、应用、推动传承、意义、作用。
1. 引言1.1 研学实践的重要性研学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切身感受。
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研学实践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传统文化。
研学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真实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珍贵性。
通过研学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闽南口头传统的困局闽南口头传统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闽南口头传统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局。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环境受到了冲击。
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口减少,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口头传统的传承需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这也给传承带来了困难。
传统文化的市场化也会影响口头传统的传承。
一些商业化举措可能会影响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传承方式,导致传统技艺走向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内涵。
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足也是口头传统传承面临的困难之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
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闽南口头传统是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闽南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
在当今社会,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局,其传承途径受到了限制,口头传统的研学实践成为了突破这一困局的重要途径。
一、闽南口头传统的特点及传承困局闽南口头传统是指通过口头方式传承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方言、歌谣、评话、戏曲等多种表达形式。
其特点是传承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着严重困难。
一方面,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降低;传承途径受到了限制,学校教育、传媒宣传等传统文化传承途径不足,导致口头传统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二、以研学实践突破传承困局的意义研学实践是一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实地体验和亲身参与,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在传承闽南口头传统方面,研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实践可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研学实践可以为口头传统的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现行研学实践中的不足与改进目前的研学实践在传承闽南口头传统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方面,部分研学实践主题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展现闽南口头传统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研学实践的效果有限。
为了更好地突破闽南口头传统传承的困局,需要在研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应充分挖掘闽南口头传统的丰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闽南口头传统;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参与口头传统的传承活动。
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已经有一些突破传承困局的研学实践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研学实践在传承闽南口头传统方面的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 6 2 01 6 C e n e r a l S e r i  ̄ No . 1 5 8
( 总第 1 5 8 期)
闽方言传承现状 与保护对策 研 究之 一 : 闽南 方 言
陈 鸿 ,苏翠 文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 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摘要 :闽南方言承载着 闽南文化 . 在 特定 的地 域和 人群 中有着丰富的特色和感染力 , 但也造成 了
南 方言及 建 立在其 基 础上 的非 物质文 化 遗产 的保 护 有 较 大 意义 。同 时 . 闽南 地 区作 为 省 内经 济 较 为发达 、 文 化较 为繁 荣 的地 区 , 也 是 未 来将 要 高 速 发 展 的地 区 , 有 一 定 的“ 提前 量 ” 。 研 究 福 建 闽南 方 言的传 承状 况 , 对未来 福 建乃 至全 国方 言 的保护 和传 承 工作 . 也有 一定 的意义 。
用人群较为集 中, 使用人数众多 , 尚是一种较为强势的汉语方言 。
闽南 地方 戏 曲用 闽南方 言演 唱 , 具 有浓 郁 的地方 特色 。在 闽南 地 区 , 以 闽南方 言为表 现形 式 的地方戏 曲有 芗剧 ( 歌 仔戏 ) 、 高 甲戏 、 梨 园戏 、 南音等 , 尤其 是 南 音 已被 列 人 世 界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这些 地方 戏 曲是 闽南文 化 的瑰宝 , 其 存 在价 值 在 于 其独 特 的区域 特 色和 乡土 魅力 。方 言 和 地方 戏 曲不 只是语 言 问题和 声腔 问题 , 更是 一种 文化 载体 。乡 音寄 托着人 们 的乡情 和文 化认 同 , 无论 身处 何地 , 说 一句 家乡方 言 , 听一 出家 乡戏 , 最 能勾 起 游 子 的 同胞 之感 和思 乡 之情 。从 艺 术
・
2 0・
第 6期
陈
鸿 ,等 :闽方 言传 承现 状 与保 护对 策研 究之 一 : 闽南 方言
为 保护我 国丰 富的语 言资 源和 语言 文化 遗产 并 向社会 提 供 语 言资 源 服务 . 国家 语 委 在 2 0 0 8 年启 动 有声 数据 库建设 工 作 。2 0 1 1 年, 党 的十 七 届六 中全 会 决 定 提 出 , 大 力 推 广 和规 范 使 用 国
的支 持力 量 。 如今全 国各 地都 掀起 一股 “ 方 言保 护热 ” 。2 0 1 4年 , 福建 启动 中国语 言资 源有 声 数据 库 福 建 库 建设 试点 , 确定 了 7 9个 福建 方言 调查 点 , 组建 了调查 团 队 , 成 立 了建设 领 导小 组 , 召 开 了语 言 数 据库 建设 试点 工作 部署 和人 员培 训会 议 , 自 7月起 , 在福清 、 南安 、 龙 海 市 开展 试 点 。 目前 , 该 数 据库 建设 已经在福 建省 全 面开展 , 并 有部 分项 目作 为 国家 “ 语 言资 源保 护工 程 ” 立项。
家通用语言文字 ,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2 0 1 5年 5月 , 教育部 、 国家语委印发了《 关于启动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的通知》 , 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 以语言资源调查、 保存 、 展示和开发利用 等为核心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 , 这标志着我国从 国家层面以更大范 围、 更大力度、 更加科学有效 的方式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 。 ” [ 1 ] 国家层 面对语言资源的重视无疑是语 言保护 的最强有力
一
、
前 言
闽南 方 言主要 分布 于福 建 闽南地 区 , 台湾地 区 , 广 东潮 汕 、 海陆丰地区、 雷州半岛, 海 南 岛 以 及海 外华 人 区 ( 尤其 是东 南亚 华人 区 ) 。 由于 闽南 方 言较好 地 保 留了古 代汉 语语 音 、 词 汇 和语 法 的一些特 征 , 故一 直 以来 被誉 为 古汉 语 的 “ 活化 石 ” 。相 比于 其他 濒 危 的语 言资 源 , 闽南 方 言 使
其传播 的局 限性。通过调查 问卷 统计结果 可看 出 当前 闽南方 言的传承 现状 并不乐观 。生长地 位 于 城 市的被调查者 的闽南方言运用 能力相对于农村和 乡镇 而言较 弱, 但是 并无很大 的差 异。被调查 者 对 闽南方 言艺术的掌握 情况也不乐观 , 总体 来说 , 闽南方 言歌 曲的情 况要好 于 闽南方言 戏 曲。在 时 代和社会 变化 的进程 中, 方言保护工作显得十分重 要, 但保 护工作不可 盲 目, 应利 用生态语 言学相 关
理论科 学开展 , 在思想上要 强化方言 生态 意识 , 在行动上要人为干预并改善方言 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高校学 生;闽南方言;问卷调查 ; 传 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 :H1 7 7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7 8 2 1 ( 2 0 1 6 ) 0 6 — 0 0 2 0 — 1 1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5 - 2 6 基金项 目: 2 0 1 4年 国家语 委“ 十二五” 科研规划项 目( Y B 1 2 5 — 1 2 7 ) 作者简介 :陈 鸿( 1 9 7 3 一) , 女, 四川广安人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 文 学博 士。 苏翠文( 1 9 9 3 一) , 女, 福建泉 州人 , 福建师 范大 学文 学院 2 0 1 2级本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护和传承的角度看 , 保护闽南方言更有利于地方戏 曲的发展 . 这是闽南 方言的文化价值和历 史价值。留住闽南方言, 就留住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之下 , 方 言的使用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其文化背景支撑不足, 许多方言 日渐式微 , 闽南方言亦 是如此 , 同时地方戏曲也逐渐衰落。
我们在主持 、 参与“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建设 ( 福建库 ) ” 的工作 中, 深切感受到了闽方言 面临弱化、 失传的艰难处境 , 福建许多与方言有关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失传。摸清福建省 内闽南方言的传承状况 , 剖析影响方言传承的因素 , 可以为未来相关政策 的制订提供依据 。 对 闽
2015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这标志着我国从国家层面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
2 0 1 6年 第 6期
闽江学 院学报
J OURNAL O F MI NJ I ANG UNI VERS I 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