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第二单元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这节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大拇指到中指之间最大的距离来测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拃”(读作zhǎ)。

在教材中,学生借助纸带代替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提出“预测”的要求。

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在这一个片段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拃”,并能用“拃”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同时,会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

一拃的手势,对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老师可以在操作中,不一定要学生都把食指弯下来。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看到过用尺子来测量的情况,但用手来测量,见的还是很少。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思维: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1.能对纸带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鱼(纸带)的长度,并标记测量的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态度责任: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1.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3.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如小棒、纸条等。

2. 学生准备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宽窄。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自主完成。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操作、合作意识等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合作意识的体现以及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如脚丫)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属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测量的经验,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如用眼睛估测物体的长度。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测量方法,因此,对于如何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手进行测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2.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己的手、测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测量?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作用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方法。

首先,教师用自己的手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门、窗、黑板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具(如尺子、绳子等),并告诉其他学生测量结果。

其他学生听后,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同样的教具,看看是否和上台的学生测量结果一致。

5.拓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测量的思考题,如: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等。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2.把五指伸开,看一看哪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最大? (大拇指和中指间距离最大) 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挂”,我国古代人民就利用 〜挂”来测量长度,这是人民的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用手来测量》 一、活动探究 1 .用我们的手可以测量桌子的高度吗? 2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测量计划。

讲授新课1.用手要怎样来测量呢?比较手指间距 离通过动手比较, 直接引出课题小组汇报:从桌角开始一柞接一柞(每柞的指尖紧紧相连) 在相连处画线做记号 数一数一共几挂3.在测量之前先找同学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 多少?你是怎样预测的? (1)先观察桌子的高度(2)再观察一挂的长度按要求小组合 作完成任务进行预测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又 能让学生找出比 较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预测 活动,让学生感 受预测在实验中的作用(3)再进行预测谈体会:谈谈先预测再测量的体会先预测能让测量更加简单4.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通过进一步提(1)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问,有利于调动测量学生学习的积极(2)一挂的指尖与下一挂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3)在一挂与一挂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5.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帮助我们呢?利用纸带进行纸带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再测量纸带测量的长度(1)梳理具体步骤有利于学生的游戏能有效快速的完(3)注意:剪取的纸带高度与桌子的一致6.小组合作: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测量。

7.小组汇报,展示测量结果二、研讨结果思考:这几组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3.是否做到了一挂紧连着一挂;4.每一挂的长度是否相等;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相等找同学来演示一下自己的猜想三、拓展思考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

思考原因课后拓展思考通过观察纸带测量结果,思考结果的差异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判断题1.一柞是指拇指和无名指间的距离。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准备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小棍等。

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1.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或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用手测量物体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用手测量物体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宽度的方法。

3.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宽度。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宽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宽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用手测量物体高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高度。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过渡:我们能用自己的手测量吗?积极性。

讲授新课一、知识卡片:拃1、生活中常将手掌张开,从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称为一拃。

2、怎么用拃测量?每拃之间首尾相连。

3、练习:找一找谁的更标准?二、探究:桌子的高度有几拃1、预测桌子高度预测要领:①观察桌子高度②观察一拃长度③估计桌子几拃④记录活动手册2、用拃演示测量桌子高度(1)每组找一位同学演示。

注意事项:①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认真听寻找更标准的拃按预测过程和方法进行预测,填写活动手册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演示回答自己发现的问题合作完成用纸带测量桌子高度任务按老师的指导用拃测量纸带,把测量结果填写在活动理解拃的科学概念及测量方法初次学习科学预测,初步理解预测和猜测的不同概念。

体验拃的测量方法。

借助纸带测量,可以使拃更准确理解拃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课堂知识检测学以致用巩固课堂知识号。

(2)提问直接用手测量桌子高度有几拃会出现什么问题?3、借助纸带测量为了便于测量中做记号,我们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①确定纸带起点和终点。

②剪下纸带,与桌子高度保持一致。

4、测量纸袋有几拃测量方法: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须紧紧相连③重复测量④纸带写上姓名、日期。

5、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6、讨论桌子的高度可能刚好是几拃,但更有可能是几拃多一点或少一点,该如何描述?三、研讨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手册上回答讨论交流做练习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答成的?归纳:①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②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③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④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⑤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课堂练习1、下列物体可以用手来测量的是()A、大树B、河流C、黑板2、下面哪个动作表示一拃?()A B C五、拓展提高战争爆发,小科里把玩具装在匣子里,从门口向前走了十步,把匣子埋在土里。

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3.用手来测量【教材简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

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

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2个物体的高度差,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纸带来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重难点】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1.问题引入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呢?”用手臂测量树干;引出身体也能作为测量工具。

2.聚焦提问:“能用手测量桌面长度吗?怎么测量”3.总结: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吧!4.动手比一比,你的拃标准吗?5.判断一下哪个拃不标准?(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发现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引出用什么部位测?怎么测?)二、探索:桌子的高有多少拃?1.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多少拃?*提问:“你们猜一猜课桌的高度大约是几拃?写在记录单上(2)学生用纸带测量桌子高度。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教案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材简析】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谁的青蛙跳得远?这个问题通过比纸带就能得到结果。

跳得最远的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这个问题用比量的方法就解决不了了。

当需要用数据来表达的时候就要用到测量这个方法了。

刚开始要学习使用我们的身体来测量,最方便的就是用手来测量,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测量活动。

第一个活动要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要强调伸出大拇指和中指进行测量,才是一拃,要与“一虎口”区分开。

可以通过“量桌面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

第二个活动要让学生量课桌的高度。

测量高度有点麻烦,用纸带来作为高度的替代物,学生就会在纸带上从起点开始一拃一拃地量,量一拃画一条线,首尾相连做标记。

第三个活动是收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学生学会用“多一点点”的词语来表达,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测量的单位和要测量的物体并不完全匹配)。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会通过观察数据和测量纸带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会发现用手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会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也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

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一个测量工具是有相应的测量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这样才能得出结果。

【学生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遇到一些困难,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预测。

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学生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只做名词解释,而是要带着他们做预测。

比如,先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代表桌子高度的纸带有多长,边看边比一比,做出基本的预测。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如用手指测量距离等,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手测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手模,用于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4.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能用手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吗?”2.呈现(5分钟)教师用手模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测量步骤。

步骤如下:a.将手模与物体平行放置,用手模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

b.用手模的另一端覆盖物体另一端,记录手模的长度。

c.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分享测量数据。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拃)来测量。

在这一课中,学生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前对桌子高度进行预测有“几拃”。

同时教师向学生指明,预测不是猜,而是依靠经验和实在观察所作出的判断。

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具有多样性,即每个人手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一(5)班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不久,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全部保持精神集中,所以我加大在活动时间所占比例,力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手测量物体。

该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本次课中布置的任务要求细致和准确,保证学生在活动前能准确获取要求信息,活动时能按照要求探讨。

【教学特色】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重兴趣,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用手来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纸和尺子等文具;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洁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量尺的作用和测量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3. 提出用手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介绍用手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步骤;3. 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手来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学生利用手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2.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引导学生总结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 提出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拓展用手来测量的应用范围;3.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践操作的经验,完成用手来测量的作业;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3. 要求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2. 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于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还在初级阶段,但是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践活动法:教师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如书本、铅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如书本、铅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舒适,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的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手中的测量工具测量实物,如书本、铅笔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手来测量》。

讲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尺子测量书本长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学习用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2 教学内容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伸出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掌长”。

讲解用手测量宽度的方法:张开手指,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指宽”。

2.3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示范,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并解释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践,使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用手测量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

5.2 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3用手来测量教科版用手来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人体的手部,了解手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2. 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手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2. 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使用手来测量物体。

2.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小数学上册教材,实物物体(可以是铅笔、橡皮、本子等)。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手的形态和功能。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a. 制作幻灯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手的形态和功能,引发学生对手的注意。

b. 准备实物物体,让学生使用手来测量长度和宽度。

2. 导入:a. 展示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形态和功能。

询问学生手的作用以及我们平时是如何使用手的。

b. 进行一些手的活动,例如:捏拿物体、握笔、用手指点物体等。

3. 学习内容1:了解手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a.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让学生描述手的形态和部位。

b. 讲解手的基本功能,例如:抓握、触摸、握持、指示等。

c. 利用实物物体进行互动,让学生用手来感知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

d.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手的重要性和作用。

4. 学习内容2: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a.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物体,让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形态和大小。

b. 引导学生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例如:用手指的长度来测量铅笔的长度,用手指的宽度来测量橡皮的宽度等。

c. 给学生提供不同大小的实物物体,让学生用手来测量其长度和宽度,记录测量结果。

d.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准确性和不准确性。

5. 拓展活动:a. 引导学生尝试用手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例如:书、笔袋、水杯等。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手来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2021-2022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2-3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测量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方式,知道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测量长度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棒、铅笔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等。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测量长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解释测量长度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测量教师准备的长度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用手测量教室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用手测量家里的某个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测量时要每一拃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 逐步适应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 认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

难点:能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聚焦1.身边没有任何工具,要怎样才能知道天天和小青相距了多远?(可以用脚来测量,看看天天和小青相差了多少步,也可以把手指放上去看看相差了几根手指)2.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3.聚焦主题:用手来测量二、探索(一)认识“一拃”1.认识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认识一拃: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

3.说一说,做一做:大拇指到中指成一拃。

4.错误的“一拃”:①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②手指没有张开(二)挑战一:测量科学书的长度1.自主完成测量。

2.错误的测量方法:①测量时没有从起点开始;②一拃一拃之间没有紧紧相连。

3.总结测量时的注意事项:①用相同的手指从起点到终点进行测量;②每一拃都应该要首尾相连;③不足一拃标上“+”。

(三)挑战二:测量桌子的高度1.明确测量方法:①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拃:伸出你的小手,看看你的一拃有多长,再看看桌子有多高,根据你的一拃猜一猜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几拃?②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把纸带拉直,一端伸到桌底,纸带边缘对齐地面,另一端对齐桌子边缘,用笔在纸带上画横线,再用剪刀沿着横线剪下纸带。

剪下来的纸带的长度就是桌子的高度。

③用手测量纸带有几拃:把纸带平放在桌面上,从纸带的一端开始测量,量好一拃做好标记,测量时一定要注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第五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拃)来测量。

在这一课中,学生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前对桌子高度进行预测有“几拃”。

同时教师向学生指明,预测不是猜,而是依靠经验和实在观察所作出的判断。

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具有多样性,即每个人手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一(5)班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不久,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全部保持精神集中,所以我加大在活动时间所占比例,力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手测量物体。

该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本次课中布置的任务要求细致和准确,保证学生在活动前能准确获取要求信息,活动时能按照要求探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教学特色】
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重兴趣,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STEM理念,通过用手来测量桌子高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S(科学)通过实践操作认识用手有相对准确的长度,能作为测量的工具。

T(技术)学会用手测量物体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E(工程)了解在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

M(数学)通过测量活动,学会利用数字进行统计和比较大小
【教学思路】
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剪刀、油性笔、三角尺、向每组学生提供一条纸带。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剪刀、油性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一拃: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是一拃 测量结果: 预测
2017.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