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工字型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7.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与年龄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小华今年10岁,比小亮大3岁,小亮今年几岁?”引导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小华年龄的3倍等于小亮年龄的2倍,他们各是多少岁呢?”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求解方法等进行总结。
2.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和求解方法,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信心。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及求解方法。
(1)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理解方程中未知数、常数和等式的含义。
(2)一般形式:ax+b=0(a,b是常数,且a≠0),教师通过实例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强调a≠0的条件。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的一元一次方程?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整洁、规范。
2.对于选做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挑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3.完成作业后,请认真检查,确保解答正确。
4.对于作业中的疑问,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通过方程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优质教案
(2)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本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人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归纳,补充,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方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
本课作业
1、必做题:阅读教科书上70页的《阅读与思考》;第73页习题2.1第1,5题。
2、选做题:根据下列条件,用式表示问题的结果: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代数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代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知识和一些代数知识,如代数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形式,以及如何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概念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式,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形式。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出,问打折后售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构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整式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意义和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案例教学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假设小明有3个苹果,每天吃掉1个,问5天后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从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为: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求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小学方程的基础上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能清楚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本文使用Wor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打印,使用方便。
在上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有关本节课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方面,由于提前预习,因此学生展示的比较好,知识点也能讲清楚,但是学生展示时的语言不是很简练、逻辑思维有点混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让学生给别人讲解知识点和习题,而且可以二次讲解,看第二次能否比第一次更简洁、更清楚。
课堂中,由于我的感染力不够,课堂气氛稍显沉闷,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好,他能及时的回答问题,并且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有个别学生主动性不强,思想容易抛锚,可能是由于课堂内容中不能吸引他们,在这方面我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尽量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游戏、小比赛、笑话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小组之间的监督互学,这样确保不会有学生不听课。
再有就是本节课后续内容衔接不太好,习题之间衔接显得生硬,在这方面指导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习题层层递进,这样就一层一层深入,课堂就更有深度。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它严谨、简洁,富含逻辑。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公开课教案_1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秋季新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学内容解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本课内容设计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二、教学目标设置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知识技能:根据问题情境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能够分析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数学思考:本节课提取学生切身体会的例子,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师生情感.三、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诠释方可得到学生的认可,他们在小学已经习惯了列算式解应用题.本节课在学生没有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之前,只能通过比较算式法与方程解法的优劣来引出方程建模思想,提升学生运用方程建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四、教学策略分析1、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本节课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五、教学过程设计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一方面要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把握.本着这种新理念,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一)激发情趣,快乐学习(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三)挑战自我,拓展学习(四)归纳总结,收获学习(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I .激发情趣,快乐学习通过刘谦变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师生合作游戏:1.一位同学从牌中抽出一张牌,展示给全班看,并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报出得数, 教师从中找出牌来.2.(课件展示)教师从牌中抽出一张牌,也用牌面数字乘2再加5得27,学生猜出牌面数字是“11” .问题: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回答:方法1:(275)211-÷=;学生回答:方法2:设牌面数字为x ,则2527x +=,得到11x =.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区别?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指出判断方程应具备的两个条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引入课题: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问题:刚才得出牌面数字是11,把11x =代入方程2527x +=,左边的值与右边的值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师生共同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设计抢答题:①2x =是方程24x =的解吗?②3x =是方程218x +=的解吗?【设计意图】:加深“方程的解”定义的理解,为今后解方程检验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抢答能活跃气氛.II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件展示)情境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只列方程)问题: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学生回答:已知量:数苗开始的高度、将来的高度、每周长高的高度。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拓展的内容。
3.的黑板:提前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等量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七年级数学上册 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2021学年)
七年级数学上册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 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5。
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概念.3.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用尝试、检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活动内容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大约1分钟)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 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The Greek Anthology)第126题你能列方程求出丢番图去逝的年龄吗?处理方式: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游戏还比较感兴趣,上课的一开始采用这种形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紧接着呈现活动活动内容2.活动内容2:阅读本章学习目标: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处理方式:学生通过阅读,目标明确了,学习更有针对性.尤其是认识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学习目标,学生了解了本章知识的学习内容共有两部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方程及其解的概念.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准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处理方式:学生通过阅读,目标明确了,学习更有针对性.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学习目标,学生了解了本节知识的学习内容共有三部分:进一步认识方程及其解的概念.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
举例:解方程-2x + 5 = 3x - 1,需要理解负号在移项时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通过典型例题的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他们针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同时,我也在旁边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需要反复讲解,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时间分配可能需要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成果。
举例:3x - 7 = 0,其中a=3,b=-7。
(2)方程的解:掌握方程解的含义,即能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举例:对于方程3x - 7 = 0,解x=7/3。
(3)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求解方法。
举例:解方程3x - 7 = 0,先将方程两边同时加7,得到3x = 7,然后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 = 7/3。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数学抽象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能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4.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确定未知数及列方程的能力。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2.讨论解题。
3.学生自主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讲解及实操(25分钟)第一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等式两边加减相同数,仍相等”、“等式两边乘除相同数,仍相等”等。
第二步,讲解如何列方程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解释几个典型的实例。
第三步,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3. 拓展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抽象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课件。
2.练习题或测试题。
七、教学评估1.个人作业。
2.课堂练习评价。
3.测试评估。
八、教学后记该设计是基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国数学文化系列,第五单元的1课时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主要关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将一些实际问题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希望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3、会判断方程的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1)方程的定义情景一:两学生表演(小彬和小明)(21+5)÷2=13 一天,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
小明: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不信。
小明: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彬:21小明:你的今年是13岁.小彬心里嘀咕:他怎么知道的我是年龄是13岁的呢?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_2x-5__,所以得到等式: 2x-5=21___.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两个条件:①含有未知数,未知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一般用x,y,z等字母表示;②必须是等式.(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判断: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原方程验证,只要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就是该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区别: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二、讲授新课思考下列情境中的问题,列出方程。
情境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如果设x周后树苗升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___ .情境 2 :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X+25)米。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 .情境 3: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01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截至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94%.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1990年6月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_____ ___.三个情境中的方程为:⑴40+15χ=100⑵2[χ+(χ+25)]=310⑶χ(1+153.94%)=3611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就能列出方程.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议一议:上面情境中的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χ(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6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016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而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节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下去.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方法先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思考、讨论,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影响,突出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相关概念,再利用辨析题,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游戏引入设计说明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缩短与教师间的距离,以放松、愉快的状态顺利开始新课,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引出方程的概念作准备.教师和同学们互动做两个游戏:游戏一: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此游戏可由两名学生分别说出任意三个日期的和,教师回答结果.游戏二: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 此游戏可安排两组学生尝试完成.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分析特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问题2: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能够发现、找到的规律是多样的.以游戏一为例,当确定三个日期的和为45时,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x+ = 45; x+ + =45; x + + =45,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的各种答案,并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随着问题的逐一解答,学生已经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方程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切入课题,并请学生回顾并口述方程的概念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教学说明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游戏的形式引入新课,学生积极参与到熟悉的情境活动中,通过饶有兴趣的思考,自然而然的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进而被教师带入课堂学习,带进了神奇的方程世界.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参与热情高,易调动,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融洽而热烈.出示随堂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对几道题目的判断,加强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二、讲授新课设计说明教科书中提供了多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都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由此既使学生体会到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又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了探索.1.问题引入问题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树苗的生长过程,设置问题串引导:树苗原高是多少?长高的部分是多少?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为.答案:树苗原高40 cm,长高部分是5x cm,方程为40 + 5x = 100.因为题目中几个数量的单位不统一,所以学生列出方程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比如:0.4+0.05x=1,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评价.问题2: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 930人,与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本题数据较多,辨别有用数据是重要环节,弄清单位1是关键.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为.答案:x = 8 930问题3: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为5 850 m2,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先用课件展示一些操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做适当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场地的整体设计、座位的安排等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题的做法可以让学生仿照前面教师的编排,自己设计问题串分析题意.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 ___________ 米,由此可得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 + 25 x =5 8502.归纳概念议一议: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建议学生将上面列得的方程集中放在一起,以便于观察它们的特点,分析时可以引导他们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未知数的指数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并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发现学生能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修改、补充,最终形成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共性的认识.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随堂练习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xy = x+1; +1 = 7; x = 5;y2 — x=0; 3— = 4; x = 0.答案:教学说明本环节的问题引入首先利用教材的实例,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结合设计的问题串逐一分析、思考,找到题目中隐藏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选出的未知数,列得方程.在这个训练中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较好地完成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有效性的体会.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展开对所列方程的共同点的讨论,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这样逐渐提高思维要求,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三、双基训练,巩固应用设计说明设计的题目以落实本节重点知识为目的,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使用,以形成初步技能.教学说明练习1和练习3主要考查学生对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两个概念的判断与理解,判断是否为方程的重点在于等式和含有未知数这两个要点,所以因为不含等号而不符合要求,但同时还要注意中因选择a这个并不常用的未知数形式,而容易被学生漏选;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则要放在未知数的个数、系数和指数三个问题上,遇到像含有二元或二次情况的首先排除,而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先直接告诉学生它一定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留下悬念,指明这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另一种方程类型,但没有必要详细解释.但从实际教学中发现,对这种方程类型的判断仍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出错点,还需多次强化.练习2和练习4直接考查方程的解的概念,比较容易.四、总结反思问题1:本节课你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用方程表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问题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时应注意哪几个关键?答: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未知数的系数不为零;未知数的指数是1.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答:如何解方程.评价与反思1.本节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教师通过猜日历、猜年龄两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方程的出现自然流畅.学生自觉运用方程模型思想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应用意识.同时辅助使用电教手段展示相应题目并配制简单画面,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有一些直观体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体验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在数学学习中,体验越丰富,记忆就越深刻,掌握则越牢固.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最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体会应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方程类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案例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为蓝本,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总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反思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3.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
2.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提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这些亮点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不等式、有理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工字型教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部分总体把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熟练掌握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化简方程的方法,会解一元一次方程.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使学生从中了解方程的一般概念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经历一元一次方程从易到难的解法,掌握等式基本性质是一元一次方程化简和求解的重要依据.3.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过程,列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方程解的情况,从中探索出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观察、归纳、应用等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通过各种具体的例子,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二、教材分析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内容最基本、形式最简单的方程,在初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在整个代数知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已经学过的代数式、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学习方程组、分式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本章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体会方程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效而且广泛的.学生在“建模”“理论联系实际”等数学思想的学习中,既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教材十分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得到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学生习惯了应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给利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带来难度,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方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方便.学好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的有关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其他知识也至关重要.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并能熟练运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3.能根据实际生活背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正确理解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多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从简单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经历方程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及意义,使学生从小学算术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简及求解的时候,应该同时练习代数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3.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解方程的步骤也没有统一模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步骤,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4.在讲解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各节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经历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检验问题的完整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宜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5.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关注他们能否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五、课时划分第二部分 课时教学详案§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进而熟练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类似天平的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3.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将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为x=a(a 为常数)的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2.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求解. 【难点】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投影)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小华是怎样猜出小彬的年龄的?他是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分析: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 ,因此可以得到方程: .生: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 - 5,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 - 5=21.根据我们小学所学的方程的解法x=13,所以小彬的年龄为13岁.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能够利用小学的知识把它解出来很好,而且非常正确,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二、知识构建探究活动1 对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的形式表达情景1:如图所示,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 m?[设计意图] 通过小彬和小华进行的猜年龄游戏,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方程问题,从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作用.提示思考问题:(1)原来高多少?40 cm.(2)x周后长高了多少?15x cm.(3)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4)如何列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情景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思路一若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则实际每小时走km,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 .师生活动: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探究活动2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1.问题导学观察下面所列的方程,哪些是你熟悉的?有何共同特点?2x - 5=2140+15x=100 (1+147.30%)x=8930在学生共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未知数的指数有什么特点?上面方程中的第1,2,4个都具有以下特点:(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3)方程两边都是整式.板书: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即时练习(课件展示)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5=3; (2)3x - 1=7; (3)m=0;(4)x>3; (5)x+y=8;(6)2x2 - 5x+1=0; (7) 2a +b.探究活动3 什么是方程的解[知识拓展] 1.判定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2.方程中解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方程的解不一定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三、课堂小结1.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四、检测反馈1.在①2x - 1;②2x+1=3x;③|π - 3|=π - 3;④t+1=3中,等式有,方程有.(填序号)2.方程4x= - 4的解是x= .[设计意图]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根据“x的2倍与5的和比x 的小10”,可列方程为.4.若2x=6与3(x+a)= - 5x有相同的解,那么a - 1= .5.若关于x的方程mx m - 2- 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6.小明买了80分与2元的邮票共16枚,花了18元8角,求他买了80分的邮票和2元的邮票各多少枚.(只需列出方程)五、板书设计第1课时1.对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的形式表达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六、作业布置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32页习题5.1的1题.【选做题】教材第132页习题5.1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 - 1=0B.x=y+1C.y+1=0D.=22.x=3满足下列方程中的( )① - 2x - 6=0;②|x+2|=5;③(x - 3)(x - 1)=0;④x=x - 2.A.1个B.2个C.3个D.4个3.某车间有100个工人,每人平均每天加工螺栓18个或加工螺母24个,要使每天加工的螺栓与螺母配套(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则应分配多少工人加工螺母?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螺母,则可列出方程( )A.18x+24x=100B.18x+2×24x=100C.18×2x=(100 - x)×24D.x×24=2(100 - x)×184.若3x n - 1=2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 .5.当n= 时,1 - n的值是5.6.小明说小红的年龄比他大两岁,他俩的年龄和为18岁,求两人的年龄.若设小明x岁,则小红的年龄为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能力提升】7.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mx=8的解,则m= .【拓展探究】8.父亲的年龄为50岁,儿子的年龄为20岁,则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只需列出方程即可) 【答案与解析】1.C(解析:A,未知数x的指数是2;B,含有两个未知数;D,方程中不是整式.故选C.)2.C(解析: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把x=3分别代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螺母,则有(100 - x)个工人加工螺栓,加工螺母24×x个,加工螺栓18×(100 - x)个,由题意可列出方程x×24=2(100 - x)×18,故选D.)4.2(解析:由3x n- 1=2是一元一次方程,可知n - 1=1,解得n=2,故填2.)5. - 4(解析:由1 - n的值是5,可知1 - n=5,解得n= - 4,故填- 4.)6.(x+2)x+2+x=18(解析:小红比小明大2岁,所以若设小明x岁,则小红的年龄为(x+2)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2+x=18.)7.4(解析:因为2是关于x的方程mx=8的解,所以把x=2代入mx=8得2m=8,解得m=4.)8.解:设x年以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则x年后父亲的年龄为(50+x)岁,儿子的年龄为(20+x)岁,由题意可列方程为50+x=2(20+x).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工字型教案【备课资源】1 若方程3x m - 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 - 5= .〔解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这里应有m - 2=1,解得m=3,从而4m - 5=4×3 - 5=7.故填7.【针对训练】若方程(a+6)x2+3x - 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解析〕根据定义需使x的二次项消失,即a+6=0,解得a= - 6.故填 - 6教学反思6 / 6。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简单方程的简单数量关系的分析,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学生在小学已经经历了简单方程的简答、简单数量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解方程的能力.这时解方程的操作依据为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简单算理.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课通过天平的实验形式,形象直观地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着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它来解方程.难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三、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对象理解等式性质;2、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3、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基本过程。
四、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法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热身运动内容:用EN5的分组竞赛模块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找出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
环节二:情境引入(实践操作,演示天平称量过程)1、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目的:1.让学生初步体会小学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与中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何差异?2.小学简单方程的求解过程的依据与中学方程求解过程依据有何差异?3.能看懂并能理解书上呈现内容的主要环节.实际效果:学生观察得知:1、要想消掉方程两边多的项,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这一项的相反数;2、要使得方程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或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环节三:例题探究内容1: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用EN5中的克隆拖拽功能自己做试验.目的:培养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取信息,并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归纳总结、抽象数学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数学思维品质及科学的学术精神。
实际效果:1、实际操作归纳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二.2、通过引导并类比,分析出初中所学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有别于小学所学内容,“等式两边可同时加上同一个整式”.3、归纳出了数学表达式:如果a=b,(a、b为代数式),则(1)a ±z=b ±z ;(z 为代数式);(2)ac=bc ;(c 为任意有理数);(3)c b c a ;(c ≠0)。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word教案(3)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2.使学生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过程与方法1.经历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的模型,使学生形成利用方程观察、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实际问题形成方程的模型、列方程.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展示,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大家交流,老师再作简单讲解.匀速运动时,时间=.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 h和 h.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所以比小1,即-=1 ①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①中的x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教师引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二、例题讲解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几个例题.【例】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2)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已达到2450小时,那么在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小时,列方程得1700+150x=2450;(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列方程得0.52x-(1-0.52)x=80.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合作)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生:24.师:也就是说,x=6是方程4x=24的解.教师总结: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巩固练习1.已知下列方程:(1)3x-2=6 (2)x-1= (3)+1.5x=8 (4)3x2-4x=10 (5)x=0 (6)5x-6y=8(7)=3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填序号).【答案】(1)(3)(5)2.下列数中,是方程5x-3=x+1的解的是( )A.-1B.0C.1D.2【答案】C四、提升练习【答案】11人(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再做讲解)【答案】12年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2.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二、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师:像m+n=n+m,x+2x=3x,3×3+1=5×2等都是等式.通过下面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等式的一些性质.我们利用天平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用语言叙述这个实验过程.生:天平两边分别放入一个铁球和砝码,天平平衡,再在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木块,天平仍平衡,再拿掉木块天平仍平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总结得出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是等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面的实验,并用语言表述出这个实验过程.生: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小球和砝码,天平平衡,如果把两边小球与砝码的数量都变成原来的3倍,那么天平仍平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我们可以得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2.例题讲解.【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x-5=4.解:(1)两边同时减7,得x+7-7=26-7,于是x=19;(2)两边同时除以-5,得=,于是x=-4;(3)两边同时加5,得-x-5+5=4+5,化简,得-x=9.两边同乘-3,得x=-27.【例2】已知2x-5y=0,且y≠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2x=5y;(2)=.解:(1)成立,理由如下:已知2x-5y=0,两边都加上5y,得2x-5y+5y=0+5y(等式的性质1),∴2x=5y.(2)成立,理由如下:由第(1)题知2x=5y,而y≠0,两边都除以2y,得=(等式的性质2).【例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5x=50+4x;(2)8-2x=9-4x.解:(1)方程的两边都减去4x,得5x-4x=50+4x-4x(等式的性质1),合并同类项,得x=50.检验:把x=50代入方程.左边=5×50=250,右边=50+4×50=250.∵左边=右边,∴x=50是方程的解.(2)方程的两边都加上4x,得8-2x+4x=9-4x+4x,合并同类项,得8+2x=9.两边都减去8,得2x=1.两边都除以2,得x=.三、巩固练习1.下列等式的变形正确的是( )A.若m=n,则m+2a=n+2aB.若x=y,则x+a=y-aC.若x=y,则xm=ym,=D.若(k2+1)a=-2(k2+1),则a=2【答案】A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1)10x-3=9;(2)5x-2=8;(3)x-1=5. 【答案】(1)x= (2)x=2 (3)x=9 四、课堂小结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word教案(7)
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师:(出示投影)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的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
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出自《希腊诗文选》第126题。
生:(思考片刻)我们小学也学过方程,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可以设他的年龄为x岁,方程为16x+112x +17x +5+12x+4=x。
生:我对方程的理解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师:你对方程的理解很好,本章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充分感受方程模型的思想,首先从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开始。
(板书主标题)【设计意图】从一古代数学趣味题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
请同学们把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今年几岁了。
(说明:请几名学生说出各自的计算结果,老师很快说出学生的年龄.)【学生活动: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说说他的办法。
生:同学的年龄=(计算结果+5) 2(教师接着板书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部分总体把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熟练掌握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化简方程的方法,会解一元一次方程.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使学生从中了解方程的一般概念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经历一元一次方程从易到难的解法,掌握等式基本性质是一元一次方程化简和求解的重要依据.3.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过程,列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方程解的情况,从中探索出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观察、归纳、应用等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通过各种具体的例子,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二、教材分析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内容最基本、形式最简单的方程,在初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在整个代数知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已经学过的代数式、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学习方程组、分式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本章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体会方程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效而且广泛的.学生在“建模”“理论联系实际”等数学思想的学习中,既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教材十分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得到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学生习惯了应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给利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带来难度,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方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方便.学好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的有关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其他知识也至关重要.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并能熟练运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3.能根据实际生活背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正确理解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多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从简单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经历方程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及意义,使学生从小学算术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简及求解的时候,应该同时练习代数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3.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解方程的步骤也没有统一模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步骤,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4.在讲解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各节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经历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检验问题的完整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宜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5.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关注他们能否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五、课时划分第二部分 课时教学详案§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进而熟练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类似天平的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3.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将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为x=a(a 为常数)的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2.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求解. 【难点】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投影)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小华是怎样猜出小彬的年龄的?他是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分析: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 ,因此可以得到方程: .生: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 - 5,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 - 5=21.根据我们小学所学的方程的解法x=13,所以小彬的年龄为13岁.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能够利用小学的知识把它解出来很好,而且非常正确,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二、知识构建探究活动1 对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的形式表达情景1:如图所示,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 m?[设计意图] 通过小彬和小华进行的猜年龄游戏,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方程问题,从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作用.提示思考问题:(1)原来高多少?40 cm.(2)x周后长高了多少?15x cm.(3)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4)如何列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情景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思路一若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则实际每小时走km,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 .师生活动: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探究活动2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1.问题导学观察下面所列的方程,哪些是你熟悉的?有何共同特点?2x - 5=2140+15x=100 (1+147.30%)x=8930在学生共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未知数的指数有什么特点?上面方程中的第1,2,4个都具有以下特点:(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3)方程两边都是整式.板书: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即时练习(课件展示)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5=3; (2)3x - 1=7; (3)m=0;(4)x>3; (5)x+y=8;(6)2x2 - 5x+1=0; (7) 2a +b.探究活动3 什么是方程的解[知识拓展] 1.判定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2.方程中解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方程的解不一定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三、课堂小结1.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四、检测反馈1.在①2x - 1;②2x+1=3x;③|π - 3|=π - 3;④t+1=3中,等式有,方程有.(填序号)2.方程4x= - 4的解是x= .[设计意图]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根据“x的2倍与5的和比x 的小10”,可列方程为.4.若2x=6与3(x+a)= - 5x有相同的解,那么a - 1= .5.若关于x的方程mx m - 2- 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6.小明买了80分与2元的邮票共16枚,花了18元8角,求他买了80分的邮票和2元的邮票各多少枚.(只需列出方程)五、板书设计第1课时1.对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的形式表达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六、作业布置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32页习题5.1的1题.【选做题】教材第132页习题5.1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 - 1=0B.x=y+1C.y+1=0D.=22.x=3满足下列方程中的( )① - 2x - 6=0;②|x+2|=5;③(x - 3)(x - 1)=0;④x=x - 2.A.1个B.2个C.3个D.4个3.某车间有100个工人,每人平均每天加工螺栓18个或加工螺母24个,要使每天加工的螺栓与螺母配套(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则应分配多少工人加工螺母?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螺母,则可列出方程( )A.18x+24x=100B.18x+2×24x=100C.18×2x=(100 - x)×24D.x×24=2(100 - x)×184.若3x n - 1=2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 .5.当n= 时,1 - n的值是5.6.小明说小红的年龄比他大两岁,他俩的年龄和为18岁,求两人的年龄.若设小明x岁,则小红的年龄为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能力提升】7.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mx=8的解,则m= .【拓展探究】8.父亲的年龄为50岁,儿子的年龄为20岁,则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只需列出方程即可) 【答案与解析】1.C(解析:A,未知数x的指数是2;B,含有两个未知数;D,方程中不是整式.故选C.)2.C(解析: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把x=3分别代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螺母,则有(100 - x)个工人加工螺栓,加工螺母24×x个,加工螺栓18×(100 - x)个,由题意可列出方程x×24=2(100 - x)×18,故选D.)4.2(解析:由3x n- 1=2是一元一次方程,可知n - 1=1,解得n=2,故填2.)5. - 4(解析:由1 - n的值是5,可知1 - n=5,解得n= - 4,故填- 4.)6.(x+2)x+2+x=18(解析:小红比小明大2岁,所以若设小明x岁,则小红的年龄为(x+2)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2+x=18.)7.4(解析:因为2是关于x的方程mx=8的解,所以把x=2代入mx=8得2m=8,解得m=4.)8.解:设x年以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则x年后父亲的年龄为(50+x)岁,儿子的年龄为(20+x)岁,由题意可列方程为50+x=2(20+x).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工字型教案【备课资源】1 若方程3x m - 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 - 5= .〔解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这里应有m - 2=1,解得m=3,从而4m - 5=4×3 - 5=7.故填7.【针对训练】若方程(a+6)x2+3x - 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解析〕根据定义需使x的二次项消失,即a+6=0,解得a= - 6.故填 - 6教学反思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