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教学目标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1.算一算5×1 3×2 12×45×10 3×20 12×405×100 3×200 12×400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填表格。

3.计算练习。

课前3分钟内容:开火车——口算比赛一、游戏引入新课。

对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说出的数是教师的10倍的数。

二、找出规律,掌握算法1.黑板上出示“5×1=、5×10=、50×10=”(1)让学生观察三道题目,然后独立解决。

(2)指名说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2.继续出示“3×2=、3×20=、30×20=”(1)还是让学生独立解决,和同桌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难度更大的题目:“12×4=、12×40=、120×40=”(1)找一找每道题中的两个乘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什么变化?(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结果。

4.探索与发现。

(1)请大家观察每组算式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师生小结: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5.交流乘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1)谁来说说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如20×30的题目。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

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

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7篇)

《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7篇)

《找规律》的说课稿《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规律》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是图形的排列较复杂,主题图形的排列呈现循环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如寻找联欢会情境中装饰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等。

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经历寻找、分析、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知道生活中事物存在循环排列的规律。

《找规律》说课稿

《找规律》说课稿

《找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找规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找规律》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规律的基础。

在最新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发现隐藏在事物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彩色气球、花朵、图形等排列的例子,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找出规律。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具体年级的孩子,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阶段。

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简单分析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对于直观的图像和具体的例子更感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和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找规律。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热闹的生日派对场景,派对上挂着彩色的气球,气球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的。

《找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

《找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

《找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找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规律》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找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

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学难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

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

《找规律》说课稿15篇

《找规律》说课稿15篇

《找规律》说课稿《找规律》说课稿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

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

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找规律》说课稿3篇

《找规律》说课稿3篇

《找规律》说课稿3篇篇一:《找规律》说课稿篇一说教材:此教学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8――89页,例1~例4,有一个基本的循环组,以它为基础,重复出现。

例1~例3,循环组中每种图形只有一个,例4,循环组中有的图形不止一个,为从数量角度寻找规律做了铺垫。

说教法:教材为学生的。

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于是在设计时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重视实现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找规律的过程,同时挖掘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效课堂教学。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采取了“大班教学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合作,交流展示。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猜测、推理的能力。

说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采取了独立观察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猜一猜、找一找、涂一涂、摆一摆、演一演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我实施了六步走教学法,一、观察发现,引出规律“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上课开时,我为数学课堂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老师请来了极为神秘嘉宾和我们共同学习,你想认识他吗?通过让学生观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发现规律,接着老师表扬(__你真棒__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课题――找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找规律说课稿5篇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找规律说课稿5篇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找规律说课稿5篇北师大版三年数学找规律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起到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说课稿既是为了让教师理清思路、突破教学困境的工具,也是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三年数学找规律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找规律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

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5篇)小学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

间隔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二、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观察发现,引出规律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4、深入体验,感受规律5、总结评价,延伸规律下面我说说我在各环节的构想:一、观察发现,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1、2、3、这三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后面的数,然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猜后面的图形。

《找规律》说课稿(10篇)

《找规律》说课稿(10篇)

《找规律》说课稿(10篇)《找规律》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

二、教材简析“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把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学问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形成根本的计算力气。

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供给了认真观看、独立思考、探究沟通、概括总结的学习时机,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学问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进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能娴熟进展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认真观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力气及语言表达力气。

三、教学设想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表达如下教法:1、承受主题式教学,以生动好玩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受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对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根底上又留意共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受“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男女同学抢答竞赛及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制造充分的实践时机,在探究过程中理解计算的规律。

3、练习设计层层深入,留意学生问题解决力气的培育。

四、教学实施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需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现我的备课精神:(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今日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得意的小动物,它就是米老鼠,请大家向它问个好好吗?(同学们纷纷向米老鼠问好)为了感谢同学们的友好,米老鼠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你能从情境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律的探索和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规律。

3.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发现更多的生活规律。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树状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找规律说课稿

找规律说课稿

找规律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数学学科中,找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列中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的能力;2. 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3. 引导学生通过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准确找出数列的规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准确地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一位老师每天统计学生考试的成绩,然后写出下列数列:80,85,90,95,100。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列?有什么规律?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找到数列中的规律,即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5。

2. 探究(10分钟)通过对几个简单的数列进行观察和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例如:数列1:1,3,5,7,9数列2:2,4,8,16,32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1)数列1中的规律是什么?2)数列2中的规律是什么?3)你们能找到其他的数列规律吗?通过探究,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数列中的规律可能是递增、递减、等差或等比等。

3. 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之前探究得到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例如:规律1:递增数列,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

规律2:递减数列,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小。

规律3:等差数列,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差相等。

规律4:等比数列,两个相邻数之间的比相等。

4. 运用(3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已经归纳的规律来解决。

例如:问题1:小明每天跑步的距离是递增的,第一天跑了2公里,第二天跑了4公里,第三天跑了6公里,以此类推。

如果小明坚持跑步,那么第10天他一共要跑多少公里?问题2:某比赛的奖金有一定规律,第一名得2000元,第二名得1000元,第三名得500元,每个名次之后得奖金额是前一个名次的一半。

《找规律》说课稿(优秀10篇)

《找规律》说课稿(优秀10篇)

《找规律》说课稿(优秀10篇)《找规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的内容。

1、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找规律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

2、说教材本课内容是让学生探索简单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板块移动的规律教学难点:灵活的应用板块移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说教法学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理念: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

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探索生活问题中,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情境问题一操作探索一发现总结一应用提高”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5、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课伊始,电脑先出示购物街中“妙手推推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它的游戏方法。

三年级《找规律》说课稿优秀6篇

三年级《找规律》说课稿优秀6篇

三年级《找规律》说课稿优秀6篇找规律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

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学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

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没有把到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造成障碍。

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2、教材处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本组课题研究相结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找身边的规律、画规律、并且创造规律,美化生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3、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只管事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

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

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寻找规律》的说课稿 (经典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寻找规律》的说课稿 (经典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寻找规律》的说课稿(经典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寻找规律》这个数学概念。

通过举例、观察、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规律,并能正确解释规律的含义。

2. 能运用观察和总结的方法,寻找规律的过程。

3. 能运用所学方法,找出给定数列的规律,并进一步延伸规律。

三、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掌握运用观察和总结的方法寻找规律的过程。

3. 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方法找出给定数列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白板笔或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规律的概念。

2. 概念讲解:简单明了地解释规律的含义和在数学中的作用。

3. 示范与实践:通过几个简单的数列让学生运用观察和总结的方法找出规律,并进一步延伸规律。

4. 练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练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用所学规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在示范与实践环节的表现。

2. 学生在练与巩固环节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规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寻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2. 提供更多复杂的数列和问题,让学生挑战自己的规律发现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例子、简明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在展示规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

后续可进一步拓展应用能力,提供更多复杂的问题进行训练。

找规律(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找规律(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找规律(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列的概念;2.能够发现并运用规律;3.能够综合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2.规律的发现与运用;3.思路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规律的运用;2.启发式思维的培养;3.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1.引言本次授课主要介绍数列及规律的发现与运用,帮助学生培养启发式思维,并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2.知识点讲授2.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其中每个数字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例如,1,2,3,4,5,….这个数列的项为1,2,3,4,5,…。

数列是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研究一类具有特定规律的有限或无限的数字集合的一种工具。

2.2 规律的发现与运用在数列中,有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运用到问题中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数列1, 3, 5, 7, 9, ….这个数列,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得出规律为“每个项比前一个项大2”,有了规律,就可以推算出这个数列的后几个项。

2.3 思路的培养找规律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相关经验和技巧,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从中发现规律,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教学案例以下是一组数列,求第100项。

1)1,3,5,7,9,……这个数列的规律为“每个项比前一个项大2”,因此可推出100项为:100项= 1 + 2×(100-1) = 1992)1、3、6、10、15、21……这个数列的规律为“第n项是前n项的和加1”,因此可推出100项为:1+2+3+…+100=5050故第100项为5051。

4.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懂得了数列的概念,掌握了规律的发现与运用方法,培养了思路敏捷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到的问题。

《找规律》说课稿

《找规律》说课稿

《找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所以我尽量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建一个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的思维空间,并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和创造一些简单的规律。

为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物品的有序排雷,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二、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展开教学。

设置各种智力闯关题应用规律,使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感知规律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很多很多的乒乓球,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抽出来的下一个乒乓球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同学们越猜越准了呢?像这样一个黄色一个白色反复出现,就有了规律。

这样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它们的规律。

本课一开始我就设计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让学生猜测盒子里的乒乓球的颜色,使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主动的观察、猜测并判断。

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导入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六一联欢会的教室,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彩旗、灯笼、花以及小朋友们一些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然后,在找规律接龙游戏中,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不仅在形状的排列上有规律,而且颜色也有一定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

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

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
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

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

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

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