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与卒中指南
要点二:血压定义及测量方法
高血压: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 害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一种“心血 管综合征”、“生活方式病”
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2010版指南增加对血压变异
性的监测
• 诊室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 • 反应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诊断晨 峰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评价短时血压 变异 • 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 长期变异情况,评价长时血压变异
降压目标
•普 通 高 血 压 患 者 降 至 140/90mmHg以下 • 老 年 患 者 ( ≥ 65 岁 ) 收 缩 压降 至 150mmHg • 伴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 患 者 , 血 压 降 至 130/80mmHg 以下,脑卒中后血压目标 140/90mmHg • 能耐受,逐步达标。冠心病患 者舒张压低于 60mmHg 时,应 引起关注
低危 中危 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IV
临床并发症或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
· 高血压(1-3级) · 男性55岁;女性65岁 · 吸烟 ·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 糖异常(6.1-6.9 mmol/L) · 血脂异常 TC≥5.7mmol/L (220mg/dL)或 LDL-C>3.3mmol/L (130mg/dL)或 HDL-C<1.0mmol/L (40mg/dL)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 腹型肥胖 (腰围:男性≥90cm 女性 ≥85cm) 或肥胖(BMI≥28kg/m2) · 高同型半胱氨酸 >10mol/L
201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46·
生堡控丝叠苤查垫!!生!月筮箜鲞筮!翅£堕!』丛塑翌!:&匦塑;!!Q:Y丛堂:坠兰
.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 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 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 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 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 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 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l版指南在使用过 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为方便临床使 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 过程。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 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 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 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 理。
I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 到医院。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①一 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 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 严重头痛、呕吐;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 包括: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②心脏观察;③建立静 脉通道;④吸氧;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①症状开始时间;②近期患 病史;③既往病史;④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能24 h进行急 诊CT榆查)。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 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I级推荐)。
2010中国卒中一级预防
14
可干预危险因素——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积极筛查其他可治疗的 卒中危险因素,并应对已确定的危险因素进行生活 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 (2)除有禁忌证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使 用阿司匹林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 (3)卒中高危患者(狭窄>70%、预期寿命>5年),在有 条件的医院(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的医院) 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I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
1
指南2010
脑卒中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 干预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
2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危险因 素
• 可干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可干预危险 因素
•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大 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颈动脉狭窄
不可干预危 险因素
• 年龄、性别
22
可干预危险因素——避孕药
(1)不推荐年龄大于35岁、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 偏头痛、既往血栓病史等危险因素的女性使用口服 避孕药(C级证据)。 (2)对于那些口服避孕药,并由此而导致卒中危险增 加者,应更加积极治疗已有的卒中危险因素(II级推 荐,C级证据)。
23
可干预危险因素——绝经后激素治疗
11
可干预危险因素——其他心脏病
(1)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I级推荐)。 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应 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制 定具体预防方案。 (2)伴有左心室附擘血栓或室壁运动障碍的心肌梗死 后ST段升高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华法林预防卒中(Ⅱ 级推荐,A级证据)。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C h i n J C l i n i c i a n s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i t o n ) . M a y1 .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9
平 稳 降压 , 防止 靶器 官损 害 。 生活 调 节包 括 , 规律 的有
有研 究报 道 , 心 房 颤 动 患者 的脑 卒 中发 生率 高达 1 2 . 1 %, 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患 者2 . 3 %[ 8 3 。 心房 颤动 患者 推荐使 用 华法林 , 并 对 患者
中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 高 2 ~ 4倍【 6 j 。糖尿病可造
成血 管 内皮 细 胞 功 能紊 乱 , 加 速 动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形
成, 其合并高血压 时, 可形成 恶性循环, 增加 脑卒 中的 危险性 J 。因此, 要适 时发现 糖尿病, 定期检测血 糖,
严格 控 制血 糖 。糖 尿 病 患者 应 改进 生 活 方 式 , 控 制饮 食, 加 强体 育 锻 炼 , 若饮食控 制后血糖仍不理想 , 应选
化, 则可考虑用 降血脂 的药物 治疗。治疗血脂 的药物 包括他汀类、 贝特类及烟酸 , 对于存在高危 因素的患者 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脑卒 中的一级预防[ 5 ] 。
3 .控 制糖 尿病 : 糖 尿 病 是 缺 血 性 脑 卒 中的 独立 危 险因素之一, 它不仅增加脑卒 中的发 生率和严重程度 , 而且使脑卒 中的发生年龄提前 ] 。糖尿 病患者脑卒
干预危 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 以推动脑卒 中的一级预防。
疾 病 预 防与控 制 1 .积极控制高血压 : 高血压是公认的脑卒 中发 生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1. 指导规范1.1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随诊,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1.2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
3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3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脑卒中一级预防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吸烟 腰臀比 饮食风险评分 体力活动 糖尿病 酒精摄入 心源性因素 脂蛋白 B 与 A1比值 心理应激 抑郁
Lancet. 2010;376,112-123
卒中危险因素
一般不可控危险因素
年龄
低出生体重 种族 遗传因素
Meschia JF, et al. Stroke. 2014 Dec;45(12):3754-832.
推荐 强度
Ⅰ
证据 等级
——
Ⅰ
——
血脂异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为卒中高危/极高危状态, 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和他汀类 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1.8mmol/L(70mg/dL)以下或使LDL-C水 平比基线时下降30%-40%
Ⅰ
A
2015《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8):629-41
2015《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8):629-41
中国新指南推荐意见
• 使用经过验证的卒中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识别卒中高风
险人群和可能从干预治疗中获益的人群,但对于筛检出 的高危个体,具体治疗还应根据其整体风险状况确定个 体化方案(Ⅱ级推荐,B级证据)。
2015《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8):629-41
1. Meschia JF, et al. Stroke. 2014 Dec;45(12):3754-832. 2. 2015《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8):629-41
2015中国新指南关于高血压的推荐意见: 降压目标值
患者类型 普通高血压患者 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 压患者 推荐意见 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依据其危险分层及可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血压。 (I级推荐,A级证据)。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1、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周围神经病疾病暨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治指南5、癫痫诊治指南(含癫痫持续状态和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6、AHA/ASA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4)7、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8、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规范10、头痛诊疗规范(诊断、鉴别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1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12、运动神经元病暨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13、脊髓疾病诊疗规范14、神经康复治疗15、颅高压诊疗规范16、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抢救(昏迷、脑疝、呼吸机麻痹、癫痫持续状态)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2位原因,我国2004—2005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因的首位[1]。
卒中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尽管近年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
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向全国推广使用,其中包括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建议。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3-4],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对该指南进行全面修订,参考文献截至2010年12月。
文中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5]一致。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62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李迪,王文志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李迪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脑血管防治工作 Email: jzlidi@ 通信作者:王文志 Email:qgnfbwwz@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增刊-0062-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增刊.014关键词 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由于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而强调一级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1]。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2],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我国一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鉴于脑血管病的含义比脑卒中更宽泛,包括了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小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而一级预防实际应涵盖上述疾病,故本次的一级预防指南更名为《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在此对该新版指南进行概要解读。
1 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新版指南同时强调了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预防,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一致。
相较2010版指南,新版指南增加了偏头痛、遗传因素和首次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与预警三部分新的内容,其他各种危险因素与前一版指南相同。
阿司匹林100问
阿司匹林临床手册---医师版100问(第三版)网站内容第一部分:心血管病一级预防1.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2006年为183.7/10万,2008年为241.0/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一级预防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因此,一级预防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证据有哪些?迄今为止共进行了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包括英国医师研究(BMD)、内科医师研究(PHS)、血栓形成预防试验(TPT)、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一级预防研究(PPP)、妇女健康研究(WHS)、2008年日本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试验(J-PAD)、预防动脉疾病和糖尿病进展(POPADAD)、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AA)以及2014年公布结果的JPPP试验。
2006年Berger等对前6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JAMA, 2006, 295:306-313),结果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可使男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32%,女性发生卒中的危险降低17%。
2011年Raju等对前9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Am J Med,2011,124:621-629),共纳人100 076例患者。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MI、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同时显著增加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出血风险。
2010AH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文精简版
较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差异未知。 (新建议) 对于伴有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尽 管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后仍出现反复脑血管缺血性事件,可考虑 血管内治疗(支架)。 对于伴有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血 管内治疗不适合或失败,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有卵圆孔未闭(PFO)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抗血小板 治疗是合理的。 对于 PFO 患者卒中的二级预防,没有足够数据表明,抗凝治疗 是否相当于或优于阿司匹林。 (新建议) 对于 PFO 的卒中患者,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推荐封堵 PFO。 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尽管补充叶酸可降 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水平可防止中风复发。 对于合并遗传性易栓症的动脉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应进行深 静脉血栓(DVT)的评估,是短期或长期取决于临床和血液凝血 功能)抗凝治疗的指征。 患者应全面评估卒中的其它机制。动脉卒中或 TIA 的患者在无静 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下,证实易栓症,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合理 的。 对于有自发性颅静脉血栓和/或复发性血栓性事件史和遗传性易 栓症,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对于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需要检测抗心磷脂抗体 (APL),抗血小板治疗是合理的。 对于符合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口 服抗凝治疗(INR 目标为 2.0-3.0)是合理的。 对于合并镰状细胞病(SCD)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的成年患者, 上述建议的有关控制危险因素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一般治疗是 合理的。 对于 SCD 患者防止脑缺血性事件复发,可考虑其他疗法包括定 期输血,以减少血红蛋白 S 至<30%-50%的总血红蛋白、羟基脲 或中晚期闭塞性疾病患者旁路手术。 对于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CVT)的患者,抗凝治疗很可能是有 效的。 没有相关试验数据明确急性 CVT 的抗凝需要的最佳治疗疗程, 但 在抗血小板治疗后至少 3 个月的抗凝治疗是合理的。 对于 Fabry 病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 推荐α -半乳糖苷酶替代 治疗。 (新建议) 对于 Fabry 病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在本指南中的其他二级 预防措施也被建议。 (新建议) 对于伴随高血栓形成风险如高凝状态或机械心脏瓣膜的缺血性卒 中或 TIA 的孕妇,以下建议可考虑:每 12 小时监测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调整怀孕期间的普通肝素(UFH)剂量;怀孕期间 监测抗因子 Xa 活性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直到 13 周,之后使用 华法林,直到怀孕晚期,再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直至分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0版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订 。为 方便 临 床 使 用 , 版 指 南 内 容 包 括 了 急 性 本 缺血 性 脑卒 中发 病 后 全 部 诊 治 过 程 。撰 写 组 通 过 复 习相关 研 究 证 据 、 求 各 方 意 见 并 充 分 讨 论 达 征
成 共 识后 形 成 推 荐 , 旨在 帮 助 临 床 医 生 为 脑 卒 中 患 者 选 择 当前 相 对 较 好 的诊 治 方 案 。在 临床 实 践 中, 医生 应 参 考 本 指 南 原 则 和 新 的 进 展 并 结 合 患 者 具 体病 ) A级 : 多个 随 机对 照 试 验 ( C ) M t R T 的 ea分
析或 系统评 价 ; 多个 R T或 1个样 本 量 足够 的 R T C C
( 质量 ) B级 : 高 ; 至少 1 个较 高 质量 的 R T; C C级 : 未 随机 分组但 设计 良好 的 对 照试 验 , 或设 计 良好 的 队 列研 究或病 例 对照研 究 ; D级 : 同期 对照 的系 列病 无
1 修订原 则 在循 证 医学原则 指 导下 , 参考 国际规范 , 结合 国
院前 处 理 的关 键是 迅速 识别 疑似 脑卒 中患者 并
尽 快送 到 医院 。 3 1 院前脑 卒 中的 识 别 若 患 者 突 然 出现 以下 症 .
情、 可操作 性 、 l 第 版使用 经 验 和新研 究 证 据进 行 修 订 。推荐 强度 和证据 等 级标准 参 考 了国际指 南 和常
用标 准 , 结合 国情 和 实用 性 制 定 。对 每 项 治 疗措 并 施或 临床 问 题 , 进 行 当前 研 究 证 据 ( 献 检 索 至 先 文
20 0 9年 1 1月 ) 的归纳 和分 析评 价 , 后 根据 证 据 等 然
一级预防指南
二、吸烟
• 多个样本人群研究均表明经常吸烟是缺 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32项研究结果的荟 萃分析显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缺 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值)是1.9,蛛 网膜下腔出血的RR值是2.9.另有研究表明 吸烟可以使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升高2~4倍。
近期许多研究显示长期被动吸烟同样是卒中的 危险因素。在去除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和 糖尿病等影响后,长期被动吸烟比不暴露于吸烟环 境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且在男性和 女性中都有统计学意义。
• (6)置换金属瓣膜的心房颤动患者,选择 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5~3.5;Ⅱ级推 荐,B级证据)。
• (7)有口服抗凝剂治疗禁忌症的心房颤动 患者,或就诊医院无条件进行INR监测,不 应使用华法林抗凝。对中、低危卒中风险 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150~325mg/d;Ⅰ级推荐,A 级证据)。对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 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d)联合氯吡 格雷(75mg/d)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 林(Ⅱ级推荐,B级证据),但可增加出血 风险。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 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 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 为1.1~1.5:1。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等。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 血脂异常、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颈动脉狭窄等。本指南对不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做赘述,只对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分述如下。
• (4)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 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卒 中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糖尿病 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降低卒中风 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他汀类 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卒中(B级 证据)。
脑卒中优秀论文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 具有发 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高额负担等“五高”特点。目前脑卒中为世界第 三大死因,在中低收入国家,脑卒中死亡率尤为严重,因脑卒中所导致伤残损失的调整寿命 年是高收入国家的 7 倍。2008 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 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中国每年有 250 万以上的新发脑卒中病例(含复发) , 每年有超过 100 万的患者死亡于脑卒中。校正年龄后的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16—219)/10 万人口。年死亡率为(58-142)/10 万人口。以我国人口数除以 1 年的时间做简单运算,约每 12 秒就有一名中国人罹患卒中,约每 21 秒就有一名中国人因脑卒中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
50.42%、5.04% ,其中高血压、高盐\高脂饮食较高;不同性别间:糖尿病、心脏病、吸烟、 大量饮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不同年龄组间: 肥胖、吸烟、体育锻炼 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盐、高脂饮食与高血压之间 有无统计学意义不确定(P≈0.05)(表 3)
共有 6580 人次,其中,危险因素大于等于 3 个的为高危人群共计 1278 人,符合统计要求共 1148 人,对此 人群进行各危险暴露率的统计描述;对 1148 人每 100 人次抽取约 10 人,得 119 人样本,进行高盐、高脂 饮食与高血压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148 人群中不同性别间: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大量饮酒差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
Adams et al. Stroke 2008; 39: 1647-1652].
抗栓治疗 2008ESO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病人都应接受抗栓治疗(I类,A级) 未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I类,A级). 如有条 件,应给予阿司匹林和潘生丁联合应用,或者单独应用氯吡格 雷。还可以选择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者三氟甲基乙酰水杨酸作 为替代治疗方案。(I类,A级) 不建议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近期出现缺血性卒中的 病人,除非病人具有特定的指征(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最近 12个月内出现过非Q波心梗,或近期做过血管支架治疗);治 疗需至少持续9个月。 (I类,A级) 对于抗血小板治疗的卒中病人均需要对其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及 危险因素进行再评估。( IV类, GCP)
卒中后应尽早启动二级预防,降低致残率 二级预防越早,病人的依从性越好 二级预防越早,病人的二级预防效果越好
TIA/小卒中后48h内发生卒中风险最高
35 30
应快速诊断、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
4项队列研究,241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23%(549例)的卒中患者既往有TIA病史
Percentage of patients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 二级预防指南2010
1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修订历程
历时一年 广泛征求意见 深入讨论 几易其稿
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指南的 三项基本原则 3
卒中二级预防形势严峻 治疗指南不断更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对有或无明显症状,单侧的颈A狭窄>70%,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 行CEA治疗。术前应评估双侧颈A血流情况。 (2)不推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紧急CEA(<24小时)治疗
H_型高血压:我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
述评H 型高血压:我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范芳芳 霍勇通信作者简介: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首席专家。
心血管学科带头人,推动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规范和发展,主持全国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和专科医师培训和认证体系建设,主导建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促进全国AMI 救治网络体系建设。
长期专注于H 型高血压理论和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策略研究,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现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学会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主任等。
连续15年牵头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在JAMA 、JACC 等杂志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SCI 文章147篇,发表中文文章613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牵头制定国内外临床指南/共识44部,主编学术专著88部。
【摘要】 H 型高血压是伴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 )升高(血清Hcy 浓度≥10 μmol/L )的高血压。
Hcy 与高血压协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
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5%是H 型高血压,与我国人群特点密切相关,早期筛查并诊断H 型高血压患者,并开展精准防治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
降压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不同人群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并不相同,筛查成本获益比更高的人群可明显提高防治效率。
随着H 型高血压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其开展研究,为理解相关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拓展和补充H 型高血压相关理论。
【关键词】 H 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脑卒中H -type hypertension: a key point for primary stroke prevention in China Fan Fangfang , Huo Yo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 Beijing 10003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o Yong , E -mail:***************.cn【Abstract 】 H -type hypertension is accompanied by elevated homocysteine (Hcy ) (≥10 μmol/L ) in the blood , which synergisticallyin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ith hypertension , especially stroke. Approximately 75%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hina are H -type , 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tion. Early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H -type hypertension and accurat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of signi fi cance.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based on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can e ff 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e ff ect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stroke prevention vary among di ff erent populations. Screening patients with a higher cost -bene fi t ratio can signi fi cantly impro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 ffi ciency. With the proposal of H -type hypertension concept , more and more relate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 which providesvaluable clues for elucidating relevant mechanism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further in -depth research to expand and supplement related theories of H -type hypertension.【Key words 】 H -type hypertension ; Homocysteine ; Hypertension ; Stroke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903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3288)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霍勇,E -mail:***************.cn同型半胱氨酸(Hcy )升高(血清Hcy 浓度≥10 µmol/L )已被证实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并且和高血压在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方面上具有协同作用。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一、概述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系统地梳理了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预防策略、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1. 脑卒中定义及其在中国的重要性脑卒中,亦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前者更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氧和营养不足,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引起脑压升高和脑组织损伤。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急剧上升。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加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中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脑卒中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通过本报告的推广和实施,我们期待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推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脑卒中预防指南PPT课件
-
8
已确定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
----指南推荐
-
9
高血压
• 与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 (JNC)第7报告一致,定期血压筛检和适当治 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是被推荐的 ( 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A)
• 治疗目标值:心脏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 <90 mm Hg,因为这一水平与低的心血管事件 及卒中事件的发生率相关( 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A),在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 血压控制的目标值<130/80 mm Hg ( Class I;Level of Evidence A).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协会 美国神经病学协会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Dec 2, 2010
-
1
◎ 卒中 cùzhòng [apoplex] 中风 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尸,但气不绝,脉动如故。 ——《医学纲目·卒中暴厥》,卒同'猝".
英文翻译 1.(中风) apoplexy['æpəpleksi]
-
10
吸烟
•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了吸烟与缺血性卒中和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一致性的、压倒性的相关性,因此对于不 吸烟者脱离吸烟环境及吸烟者戒烟被推荐(I级推荐 ,B级证据)
• 虽然尚无证据显示避免被动吸烟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且避免被动吸烟有助于减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因此建议避免被动吸烟是合理的(II a级推荐,c 级证据)
详细解释 即中风。中医病名。《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三 生饮》:“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并痰厥、气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88-虫垡煎经整盘查!Q!!生堡旦筮丝鲞筮垒翅鱼!也』丛型趔:叁P巫!垫!!:!!!:笪:丛!:兰
primary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
eventsinwomenandmen:A[52]
8ex—specific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啊als.JAMA.20()6.295:306.313.
[50]RidkerPM,CookNR,LeeIM.eta1.Arandomizedtrialoflow.doseaspirinintheprimary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inwomen.NEnf;lJMed,2005,352:1293—1304.
[5l】OgawaH,NakayamaM,MorimotoT,eta1.Low—doseaspirinforprimaryprevention
ofathem%Leroticevent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MA,2008,300:2134—2141.BelchJ。
MacCuishA,CampbellI.eta1.Thepreventionofprogression
ofarterialdiseaseanddiabetes(POPADAD)trial:
factorial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of
aspirinandantioxidantsinpatientswithdiabetesandasymptomatic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BMJ,2008,337:a1840.
(收稿日期:20114)1・11)
(本文编辑:包雅琳)
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桥本脑病一例杨姗杉杨凤民卢岩马玉杰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17d”于2009年7月i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患者于17d前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外院曾按“咽炎”及“脑梗死”治疗均无好转。
既往窦性心动过缓病史1年,无甲状腺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体检:体温36.5℃,脉搏50次/rain,呼吸18次/min。
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声音嘶哑,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双侧软腭抬举差,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一)。
辅助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双侧脑白质变性,增强无强化(图1)。
甲状腺B超:甲状腺肿大,符合桥本甲状腺
图l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见双侧脑白质变性,增强无强化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1.04.016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杨姗杉(现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卢岩];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杨凤民);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神经内科(马玉杰)
通信作者:杨姗杉,Email:yang.shsh@163.coln
.病例报告.
炎改变;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300U/ml(正常值0—60U/m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22.6U/ml(正常值0—60U/m1)。
诊断“桥本脑病(Hashimoto’Sencephalopathy,HE)”。
经患者知情同意,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d后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好转,5d后激素逐渐减量。
治疗14d后出院时声音嘶哑明显改善,吞咽正常。
讨论桥本脑病由Brain等…首先报告,其后许多文献报道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桥本甲状腺炎有关,并将这类疾病命名为HE,其中以昏迷、精神异常、痴呆等高级神经功能异常多见旧j,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尚无报道。
本例患者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TPO.ab、TG—ab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符合HE的诊断标准5项中的3项¨o。
因此,HE诊断能确定。
其引起延髓麻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使脑白质水肿、变性功能受损所致。
由于HE临床表现复杂,当遇到难以解释的脑病时,即使患者无甲状腺病史,亦应及时做甲状腺相关检查,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BrainL,JellinekEH,BallK.Hashimoto’sdiseaseandencephalopathy.Lancet,1966,2:512-514.
[2]刘丽,张朝东.桥本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640-642.
[3]Peschen—RosinR,SchabetM,DichgansJ.ManifestationofHashimoto’8eneephalopathy
years
beforeonsetofthyroiddisease.EurNeurol。
1999.41:79-84.
(收稿日期:2010—10—15)
(本文编辑:郑晴)万方数据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年,卷(期):2011,44(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sjk201104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