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音乐教育发展轨迹的比较
中德教育制度比较课件
术等课程;第二课业领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心理学、
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课程;第三课业领域包括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又按学科
分别作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作为特长课程和基础课
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最新版整理ppt
12
中国的教育历史
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开始于中国古 典著作, 而不是宗教组织。中国古 代从孔子办学, 开始就有了私人教 育系统, 以后的“私塾”教育一直 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代, 是教 育的主要体系。不过从汉朝开始有 了“官学”, 官办的学校分级有中 央的“太学”, 地方的“郡学”、 “府学”、“县学”等, 但这些学 校主要为培养选拔官吏, 是文人进 修的地方, 最初的启蒙还需要私塾。 宋代以后著名文人办“书院”这种 类似孔子教学场所的风气开始不断 壮大, 许多学院都是一种学派的代 表。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 理国家, 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 制度建立于隋朝, 唐朝的唐太宗完 善科举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 废除, 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
最新版整理ppt
2
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如下五大阶段: 一、幼儿园阶段 (3岁起,非强制性)。 二、小学阶段(4年)。 三、中学阶段(5—9年不等)。 四、职校(3年)或高校阶段(4年以上不等)。 五、高学历或深造阶段。 一般来说,德国的小孩六岁入学,四年之后分流
定向。之后,或5年制的普通中学,或6年制的实 科中学,或8-9年的文理中学。
者之间, 偏理而不爱文, 那他就很可能被推
最新版整理ppt
6
德国的中学 Sekundarbereich I
德国的中学有四类:
职业预校Hauptschule ,职业预校起初是国民学校, 其发展是以职业 教育为主,并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
中德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之比较6页
中德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之比较学校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音乐教师。
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案都不可能实施,因此师资的培养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德国的音乐教育水平之所以在世界上领先,与其一直以来高标准、严要求的师资培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试从中德两国在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的目标定位、学制划分、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对音乐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音乐教育实习几方面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所启发。
一、目标定位、学制划分德国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实行“二三分法”,即分为“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音乐学校或社会需求的专门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育学理论”这三种培养模式。
德国是联邦分权制国家,教育管理实行分权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体制,各州甚至各校间都有差异。
但在音乐师资培养目标上有着统一的明确的要求。
德国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学制为三年(类似于我国的专科或中师学制),初中音乐师资的学制为三至四年,高中师资的学制为四年。
德国的高师院校分别开设了学前、小学、中学三级音乐教育专业,所有的音乐师资全部由高等院校或音乐院校来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级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这种以不同的社会需求为主导的专业划分,为学生的职业目标提前做好准备,分配合理,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我国,师资培养目标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各培养阶段的划分非常明显,如幼儿园和小学的音乐教师由中等师范或幼师来培养(三年),初中音乐教师由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系来培养(二或三年),高中音乐教师由高等师范院系或音乐学院的教育系来培养(四年本科),各个层次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的比例不同,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却并不像学前规划得那样有针对性。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把音乐师资的三个层次做一个整合,使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更具有统一性,目标更加明确,将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职前规划相关联,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中德音乐教育方法比较之我见
中德音乐教育方法比较之我见摘要:音乐教育是包括在基础教育里的,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素养,促进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能和美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较研究中、德的音乐教育方法,为两国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理性思考。
在本文中,以两国音乐教育历史发展为基础,对两国在音乐教育目的和音乐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德音乐教育;教育目标;教学方法My view of Chinese and German music education methods comparison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it’s an important way of implementing aesthetic. And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literacy and aesthetic capacity, to promote the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metho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oth Chinese and Germa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music education, will g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purposes and methods of music education.Key words:Chinese and German music education;educational goals; teaching methods一、音乐教育的含义广义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行为,可以说它是与音乐结合产生的,因为它与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人为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存在于家庭里的音乐教育或是其他社会中的音乐教育。
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
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德国是世界上音乐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音乐教育始终处于国际领先位置。
本文将对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借鉴其经验。
1. 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高:德国音乐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形成了完善的系统,音乐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体系,普及程度高。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参与合唱、乐器演奏等活动。
在中学和大学阶段,音乐教育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层次,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音乐教育。
2. 教育资源丰富:德国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设有专门的音乐教育系,拥有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德国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大量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专业演奏家,他们不仅懂得音乐技巧,还具备教学和指导的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重视:德国音乐教育强调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和创作能力。
学生在音乐教育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还要实际操作乐器,并进行合奏和表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和多样性:德国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非常灵活。
德国的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流派和演奏风格进行深入学习。
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借鉴1. 加强音乐教育普及:中国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提高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
应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引入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借鉴德国音乐教育的经验,中国音乐教育可在普及程度、教育资源、实践性教学和创新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促进音乐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中德音乐师资培养对比研究
中德音乐师资培养对比研究作者:余琳娜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6期摘要:德国是著名的音乐之乡,在它的音乐历史上曾诞生了无数著名的音乐家,而这些都与它独特的音乐教学环境以及资源密不可分。
在德国的音乐教育历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先后也经历了从“欧洲文化核心”到多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在不断丰富完善自身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我国的音乐教学及师资培养深受欧洲音乐体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很有必要学习并借鉴德国的先进理念,从而完善和升华我国的音乐师资培养。
本文通过两国间的教育对比发现其中的共同与不同点,对我国音乐教师培养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德;音乐师资培养;对比;民族一、中德课程设置对比(一)中国音乐课程设置我国的教学理念是本着培养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来设置课程的。
在国内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设置是包含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方法、考试与考核等部分组成的。
近些年来,国内高等院校逐渐对音乐理论部分的课程开始重视,意在培养理论素养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音乐人才,为国内音乐师资力量提供助力。
而在这之内应该属师范院校更加走在前列,其中的课程设置逐渐增加了音乐学(师范)、音乐学(理论)、音乐表演(钢琴、声乐、器乐)等课程,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保证培养学生在理论上的功底得到保障。
(二)德国音乐课程设置在德国音乐课程的设置则具有一些自我的特色,其中德国的课程设置会选择将室内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教授方式也会选择院校内有名的重奏组的老师来进行上课。
其中这些课程的安排也比较宽松与自由,对于重奏组的选择可以视自己的情况来确定。
一些学生甚至可以选择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门课程同时进行学习,而最终的重奏组考试也只有一次。
重奏组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德国老师纷纷表示重奏组合的形式是多的,演奏也不是一个人在进行,需要合作的精神与理念进行支撑。
在德国更加注重关于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这两门课程是每个音乐生必修的课程。
从中德音乐教育体系差异看中国钢琴教育发展方向[1].
从中德音乐教育体系差异看中国钢琴教育发展方向刘晖(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昆明650101摘要:本文系统阐了述中德两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从基础音乐、中等音乐、大学阶段音乐教育体系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音乐教育模式的优势及不足,探讨了中国钢琴教育与音乐教育发展方向与前景。
关键词:中国;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707-0094-03收稿日期:2007-03-05作者简介:刘晖(1977-,女,云南昆明人,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理论。
德国从地理面积及人口来说都不算大国,但是出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哲学家,科学家,诗人和许多伟大的音乐家,是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中心和古典主义及后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中心。
全世界钢琴课程里德国作曲家的作品都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这么多世界级音乐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呢?他们不可能单是凭空出世的,除了由上帝的偏心外,是否能有些为我们借鉴的人为因素?诸多大师共同的摇篮里究竟有什么法宝?德国的教育体系或是文化传播继承和发扬是怎样的?怀着这一系列疑问,笔者2000年钢琴专业本科毕业后赴德国攻读钢琴教育硕士学位,进行了为期6年完整的系统学习,还先后就读了两所不同音乐学院。
由此对德国钢琴音乐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也为自己的疑问找到了些星星点点的线索和答案。
本文就音乐教育这一个侧面来试做分析。
一、中德基础音乐教育体系的差异。
1.德国音乐学校(M usikschule 星罗棋布,比比皆是。
德国音乐教育是典型的金字塔形的,象牙塔都是建盖在金字塔上面的。
德国每个城市都有一所或多所音乐学校,有国立、州立、私立,规模有大有小,各种常规专业配备基本齐全,面向各年龄段招生,收费适中,这些学校承担着音乐教育与普及的责任。
幼儿、青少年及成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一片快乐的音乐园地。
儿童从3、4岁开始参加早期音乐训练班,每周一次到两次。
群体小组课形式,学习节奏、肢体韵律、简单的打击乐,听着音乐就会跳些简单的舞蹈,唱儿歌,学习五线谱,会听音乐分句分段,区分音色表情,学习些音乐术语等等,一切都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还加入木笛,打击乐器学习,包括独奏和重奏。
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
Northern Music 251Academic Contending 学术争鸣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赵 婷(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本文分析了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比较了德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和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式的不同,发现德国的音乐教育培养方式能够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这同德国有史以来的音乐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我国也逐渐在走实践促教学的模式。
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通过国际化的融合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改革;培养方式【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名称:高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研究(课题批准号:GH-17069)。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只有100多年的时间。
就是在这样的国度里诞生了许多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如爱因斯坦、黑格尔、马克思、马勒等等。
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出现这么多天才伟人,是他们天赋超常吗?是德国人的血统吗?应该都不是。
应该是德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观、价值观、思想观,影响他们的国人。
这个民族显示出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
作为音乐国度,这里笔者想探讨德国音乐教育的一些特点。
一、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德国的音乐教育思想神奇之处在于几十年来承接古希腊的音乐思想,并且未受战争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受到德国政府的重视。
在人们的思想中音乐一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感很强的东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宗教也在德国的音乐中发挥着一些制约的作用,但这些都未影响德国音乐的发展。
因此,人们在思索是不是这个民族的观念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从未动摇,这要从古希腊的音乐说起。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都认为音乐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强调音乐是宇宙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音乐等同于宇宙精神,是感化的工具。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权威资料]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权威资料] 中国与德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本文结合中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国与德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曾经受到德国音乐教育理念影响的中国,在经历了自己的改革与发展之后,现行的音乐教育课程与德国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关键词:中国德国音乐教育前言:由于20世纪中国的特殊命运,造成中德在音乐教育方面交流的状态基本上是中国单方面接受德国的影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已显颓败之势,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瓜分,有着民族危亡强烈感受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改革之必要。
德国由于当时在教育上的一系列改革,一跃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国。
这对当时急于寻求强国之路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的榜样。
所以,不少有识之士主张音乐教育效仿德国,以利于改造国民素质,实现强国的目标。
而如今,中国经历了自己的改革与发展,当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德国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基于对这个问题的疑惑,笔者对中国与德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
一、课程性质在中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
而在德国,音乐是德国人生活和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德国人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情感, 这是音乐长期熏陶的结果。
德国人认为, 只有音乐课才是惟一把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 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实际上,在审美性和实践性上,中国和德国的音乐课程的性质是统一的。
不同的是,中国课程性质中的人文性,主张注重音乐中的文化视角、思想情感和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在国外,有着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德国体系、英国体系和美国体系。
这三大体系在音乐教育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体系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比较。
一、德国体系德国体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音乐教育体系,其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严谨性”。
德国音乐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相统一,相互渗透。
德国音乐教育强调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重要性,注重乐理知识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和内涵,并通过实践演奏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
德国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功底和表演水准有着高要求,学生需要在高水平的院校中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
英国体系强调音乐教育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深度了解。
英国音乐教育注重乐器教育,注重个人表演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自由的表达。
英国的音乐教育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乐队、合唱团、交响乐团等。
英国音乐教育强调视听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
美国音乐教育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强调音乐学科的相互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国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现场表演能力,并注重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了解和体验。
美国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娱乐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演出中。
美国音乐教育注重个人的表现力和竞争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音乐才华。
总结: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德国体系重视基础训练和乐理知识学习,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严谨的解读和演奏;英国体系强调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达,注重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培养;美国体系则从综合能力出发,注重个人表现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平衡。
每个体系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会更加顺畅。
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
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音乐教育在德国被视为学生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音乐教育发展成熟且具有较高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长期投入。
以下将分析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借鉴意见。
德国高度重视音乐教育。
德国政府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巨大,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许多学校都设有音乐教育专业,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也遍布全国。
德国官方对音乐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较为完善,建立了多个专门的音乐教育组织和机构,举办音乐教师培训和研讨会,提供专业支持。
德国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德国音乐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国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音乐,通过学习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在音乐教育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
德国音乐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途径。
德国音乐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并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和机会进行专业音乐学习。
德国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德国还为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比赛和演出机会,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艺并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
德国音乐教育注重音乐教师培养。
德国有严格的音乐教师培养制度,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才能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这样的制度确保了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
针对以上分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借鉴意见如下:中国政府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鼓励学校设立音乐教育专业,建立专门的音乐教育组织和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中国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中国音乐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为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提供专业音乐学习的机会和舞台。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
在国外,有三大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分别是德国的音乐教育体系、美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日本的音乐教育体系。
这三个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国家的音乐教育思想。
首先是德国的音乐教育思想。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音乐教育的中流砥柱,背后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积淀和传统,德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因此备受世人瞩目。
德国的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重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
德国音乐教育重视基础训练,注重系统性和惯例性,鼓励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
德国的音乐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强调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来领会和探索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德国的音乐教育注重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能力,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表现。
不同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各有千秋,它们在音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德国的音乐教育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美国的音乐教育注重音乐多元发展和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日本的音乐教育注重音乐科学训练和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同国家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都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通过了解和比较它们,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外音乐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也能够不断前行,吸收和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教育理念,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为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和为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
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人才、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国外,有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包括德国的起点教育体系、法国的综合性音乐教育体系和美国的艺术学院教育体系。
这三
个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思想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
下面我将对这三个音乐教育
体系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对比。
德国的起点教育体系强调音乐教育的起。
德国音乐教育始于学前教育,通过音乐活动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提高音乐能力。
德国的起点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的
兴趣和欣赏能力,强调音乐素质的培养。
在这个体系下,音乐教育被视为一种生活教育,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意能力。
德国的起点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
表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合唱团、乐团等集体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
识。
美国的艺术学院教育体系强调个体发展。
美国的艺术学院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
人才能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自学来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在这个体系下,音乐教育被视为为学生提供机会和资源的平台,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和表达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美国的艺术学院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专业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和演奏能力。
中德学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构架
作者: 孙海
出版物刊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32-36页
主题词: 学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音乐生活;普通学校;音乐活动;音乐教学;德国;中国音乐教育;学堂乐歌;马丁·路德
摘要: 中德学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构架孙海本文所勾画的,是中、德两国近现代和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的构架。
德国是学校音乐教育开始得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宗教改革家、教育家马丁·路德就说过:"音...。
中国与德国在音乐教育存有不同的标准
在中国和德国,音乐教育存有不同的标准。
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Wolfgang Mastnak)博士教授是慕尼黑音乐戏剧学院音乐教育学教授,他在2010年春季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学教授杨燕宜进行对话。
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杨燕宜女士是研究德国和中国比较音乐教育的专家。
也许他们之间的对话能对想去留学德国攻读音乐类专业的同学有所启发。
北京留学中介的老师和大家一起马:杨女士,中德两国音乐教育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在您看来这种现象在多大程度上与两国不同的教育状况有关?一般来讲德国和中国的学校体制有多大区别 ?杨:音乐课程当然必须要放在相应学校体制的大背景中来加以审视。
中德两国学校体制之间有两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学校的年级划分和学校的种类。
德国基本上是4–4–4制: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
在中国的阶段划分更像是法国的6–3–3制:中学、实用中学和高级中学这样的区分在中国是没有的。
我们有一个总的学校体制。
此外还有一个区别是高校入学制度。
与德国的高中毕业考试不同,在中国有教育部组织的高考。
与德国相似的是,中国的学校从一年级至十二年级都安排了音乐课程,小学每周有两课时,初中开始每周有一课时音乐课,中国的课时比德国要短,每堂课40分钟。
这就能产生差别。
当然中国的学校是全日制,学生上课的时间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
马:儿童学前课程是什么样的情况,中国孩子们在哪儿学习演奏乐器?这些课程是如何备课的——是否跟我们在德国熟知的早期音乐教育一样?杨:早期音乐教育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人们虽然知道奥尔夫音乐教育,但是普遍认为早期的音乐教育和早期学习某种乐器演奏是一回事。
早期音乐教育理念中所包含的在游戏当中发现节奏和音调,以及创造性的演奏等理念在中国还没有被重视。
或许在中国人们还没有像在德国那样意识到,音乐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而非社会功利。
真正符合儿童的早期乐器教育也还是比较少见的。
概括地说:如果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会弹奏有难度的曲子,并且在社会上取得成功,音乐教育才能被称之为是成功的。
中德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德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德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音乐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
中德两国之间的音乐交流不仅在音乐文化上有所表现,还对音乐教育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教
育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外音乐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中德两国的普
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两国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异同以
及互相借鉴的可能性。
二、研究目的
1. 比较中德两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不同之处,探究其原因;
2. 总结中德两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共同点,分析其优缺点和互补性;
3. 探讨中德两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互相借鉴的可能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中德两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包括教师培养的起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2. 中德两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优缺点分析,探讨其差异性的原因,并归纳其共性和互补性。
3. 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中德两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四、预期成果
本次研究旨在比较中德两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的异同,剖析其内在原因,总结其共性和互补性,从而为中德两国在音乐教育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意见。
本
研究的成果将形成学术论文,并通过学术会议、期刊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音乐教育发展轨迹的比较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艺术表现,它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人类意识的变更。
对于这种表达方式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我国的音乐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有自己的轨迹,我们的音乐史源远流长,却在18世纪后落后于西方。
近现代以前,我们从未普及音乐教育,这一点相去欧洲甚远。
学校教育是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吸纳到中国社会来的,学校教育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个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是摆脱科举,实现教育的独立,中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仍然可以看成是近代引进的西方教育体制的延续和发展。
在近代史上,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
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创始的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了“新学”、“西学”之风。
”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办学校即是以德国学制为模式,其内容包含了“歌乐”一科。
他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而日本的音乐教育亦是在明治维新实行西化效仿德国模式;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受日本音乐教育的启发极力强调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补充音乐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他指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教育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对中国音乐教育影响甚大的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积多年留学德国,考察德国教育体制之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他的美育主张,并亲自担任国立音乐院院长;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所推动兴起的学堂乐歌,亦采用了旧曲填词的方式(曲调多为日、欧、美等国的)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栽,把群众歌咏方式引进中国社会生活;另一留德学人王光祈著书立说,系统介绍了德国音乐教育与音乐生活,(著有《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德国人之音乐生活》等);以萧友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则系统地引进了德、奥等欧洲音乐理论和教材(著有《普通乐学》、《和声学纲要》、《钢琴教科书》等)。
这样,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例如最初是通过日本)在体制、思想、内容、方式、理论诸方面主要接受了德国以及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校音乐教育模式的重要影响。
应该说,以学堂乐歌为标志的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在反帝反封建、促进社会现代化、奠定现代教育的基础方面,具有其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
学校音乐教育的代表人物如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在引进德国音乐教育之同时,亦不乏国人之文化意识。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王光祈的发扬音乐之“谐和精神”,均表明了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家在学习西方之同时对本国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正如一些当代学者指出,本世纪初中国社会开放之主潮是全面反传统,全盘西化,对于西方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西方──先进、中国──落后”的格式,以西方模式为标准,以西方文化为圭臬来进行的。
这一做法产主了中国文化主体意识失落的危险。
当今一些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认为:“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是主体性的危机,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
早期(清末、民国初年)的新音乐发展以学堂乐歌为中心,代表人物是:曾志民、沈心工、李叔同,创作、理论和出版都起于日本,以曲调填词为主。
二十年代代表人物是赵元任、萧友梅,系统讲授西洋史和和声学,借鉴欧洲创作方法,进行艺术歌曲创作。
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李锦晖,二胡作品创作的代表有刘天华。
三、四十年代的抗日音乐以聂耳、冼星海、郑律成、吕骥、马可、安波等人为代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
音乐创作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借鉴西方的创作方法。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传统
1、近代学堂乐歌形式
2、以批判统治阶级为前提的民间音乐学习运动
3、音乐为意识形态服务政治──阶级意识技术──专门人才(又红又专)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历史阶段划分
1949──1956建国初期音乐周
1956──1965反右、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四清时期为政治服务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7──1980粉碎“四人帮”
1981──1998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
1981──1985音乐教育改革准备阶段批判政治挂帅,阶级斗争呼吁四个现代化
1985──1990音乐教育改革的起步呼吁重视、更新观念、迅速发展;成立相应的音乐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制定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音乐教育机构的扩展(专业音乐院校及师范院校音乐系科)
1990──1994音乐教育深入发展阶段
1994──1998探索建立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德国:20世纪初,大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改革也影响到学校音乐教育,由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的用于各科专业的教学法对学校音乐教学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对音乐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出现了一批成果,譬如格奥尔格•罗勒的《学校歌咏课的教学法和方法论》(1913)。
在德国的德累斯顿附近赫勒劳(Hellerau)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的研究所,专门研究、传播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
音乐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这一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特点,许多音乐教育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创造了一批音乐教学方法。
这些音乐教学新方法的产生,对促进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学校音乐教育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原本性即指基本元素或原始素材,原本性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在1933年至1945年纳粹统治时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试验无法进行。
二战结束之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被介绍到世界各国,奥尔夫所着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等音乐教材被翻译介绍到各个国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魏玛共和国(1919-1933)时期,德国重视学校教育,宪法和《基础学校法的规定》对义务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了有关规定。
同时,政府重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政府在法规文件中明确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从而确立了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1919年之后,学校音乐课得到重视,这一时期,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青年音乐运动。
受20世纪初青年运动的影响,青年音乐运动倡导回归原始和自然,注重唱原始的古典民歌。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教育改革大讨论。
1964年10月,各州总理签订了《汉堡协定》,建立了全国统一教育制度。
20世纪80年代之后,音乐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州对加强学校音乐教育都作了有关规定,增加了音乐课时数和教学内容,音乐选修课形式多样,开设了包括爵士音乐、摇滚音乐、流行音乐在内的课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是教材建设,各州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编写出版了大量的音乐教材和辅导材料。
学校音乐教育已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至21世纪初,德国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包括了全世界音乐文化。
2.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除了要求学生对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外,还要求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音乐,理解艺术怎样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
4.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德国民歌和民间舞蹈在音乐课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位置,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5.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音乐课中用图画、身体动作、语言、演唱、演奏、舞蹈、创作、即兴等多方面、多层次与音乐打交道,在与音乐打交道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音乐合作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6.学校音乐课教学内容除了音乐文化知识、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音乐知识,这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音乐活动有很大帮助。
此外,中学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音乐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综合学校与完全中学是为大学培养人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高一些,这一类学校的音乐课内容较为全面和丰富。
主要学校与实科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因此,音乐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一些,课时也相对少一些。
7.课外音乐活动蓬勃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这里,政府和学校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
8.20世纪90年代以后确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原则,继承了传统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特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大众文化、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联系更为密切,学校音乐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的德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已被许多人所接受,许多学校开设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
克莱南教授在2001年断言:“在德国,得到了很好论证的流行音乐教学在刚刚过去的10年里,有了较好的发展。
而在此之后的今天所发生的是:明确转向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显然,德国音乐教育界提出的学校音乐教育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转向,是德国学校音乐教育适应当今全球性政治与文化生活变化的产物。
罗丹
4101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