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8)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8)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图形的位置关系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的特征等,为学习图形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如教室里的黑板和地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垂直、平行等。

3.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垂直、平行、相交等位置关系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位置关系,如窗户和地面、书本和桌面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关系。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判断一组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

第二课时: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图形位置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案例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理解图形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垂直和平行关系进行平面布局设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设计一个房间的布局,要求运用垂直和平行关系,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并对他们的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加深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位置关系,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为什么窗户和地面是垂直的,书本和桌面是平行的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6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6课时)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复习,学会将学过的图形会逐级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整理教师活动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④随堂检测练习87页做一做第1题按要求画一画,教师出示练习内容。

二、复习角。

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各种角的特征是什么?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怎样画一个角?(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

生2:射线只能向一端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生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是互相平行,可以是互相垂直生5:还可以是相交、重合3.在练习纸上按要求画一画(1)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2)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3)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4)过点A,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画完后展示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学过的角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生2: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生3: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形状与位置第一部分:教学背景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第一年,此时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简单地发现周围的事物形状与位置,并能描述其特点。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形状与位置的知识,本节将通过教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掌握从图片中发现出各种形状的能力。

2. 能够描述物体的大小、高低、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几何术语描述物体形状和位置关系,例如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等。

第三部分:活动设计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热身,例如放一首快乐的歌曲,鼓励学生跳舞,各种欢快的姿势包括立正、站直、举手、转圈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有关位置的问题,例如孩子们的手在哪里?身体朝前还是朝后?孩子们的腿是垂直的还是平行的?2. 认识几何图形教师放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在课堂上,并让孩子们观察。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言,谈谈各图形的特点、共性与差异。

接着,让学生在图片上标出图形的特点,例如圆形的特点是有一个圆心,半径相等的曲线。

让学生自己尝试手绘图形,巩固知识点。

3. 形状与位置的概念通过表述与绘画活动,让学生理解像在左侧的绿色球球听起来比它在右边听起来更弱,因为绿球在比音箱在左侧的距离更远。

这个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远近关系和位置概念。

4. 视觉巧活动手玲的各种形状,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观察形状,用发现的形状和颜色编排成新的形状组合,再用玩具,小人偶来摆放并指出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关键特征。

通过创造力和游戏来认识几何概念,将能更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小结通过活动式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与几何概念,并能准确地描述出物品的位置、形状等特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他们的潜力。

需要强调的是,不仅是学生能够与几何图形一起玩耍,还能与整个世界进行互动,并从中学到更多关于几何的实际知识。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1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图形与位置教案2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图形与位置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图形与位置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图形与位置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修订后的《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内容中删去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将“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修订为“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词语描绘所在的方向”。

在第二学段的内容中将“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修订为“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将“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修订为“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标准》修订前后在“图形与位置”方面变化不大。

问题1 如何分析“图形与位置”的内容结构?第二、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内容是按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是确定物体相对位置;二是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

把“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内容分成“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与使用路线图”两部分,但是它们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联系的,无论是上下、前后、左右、还是东、南、西、北,都既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又可以用来说明方向。

例如,“把数学书放在作业本的上面”、“电梯上行”,前者表示相对位置,后者表示方向。

问题2 在“图形与位置”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图形与位置”教学的总体建议是:空间与人类生存和居住密切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图形与位置”的内容是“空间观念”在教材中的具体呈现,因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位置“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提出三点总体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让学生在“教室里”、“校园内”、“电影院中”、“上学路上”等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7)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7)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巩固: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的位置关系。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点-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路线图

小学数学知识点-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路线图
二、探索交流什么信息?台风中心经过了几个路段?
2)想一想,在说台风移动路线时,首先要确定台风生成地的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尝试简单描述各个路段的路线。
4)汇报交流。逐段线路进行描述。
A、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 )的( )方向移动( )千米到达甲地。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2.运用电子课本和课件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感知新知。
1.谈话引入:我们描述物体的所在的位置,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描述?
2.谁能说说校园里的假山在升旗台的什么位置?
3.试着说一说从假山到升旗台的路线应该怎么走?(假设:假山在升旗台的南偏东200方向,距离70米。)
(你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以什么为观测点?)
2.总结。
描述路线图三步骤:
1、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
2、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为参照物;
3、每走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的,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达了哪儿。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做一做”。
2.第26页练习五,第10题,第11题。
四、畅谈收获,课堂评价。
3. 为了进一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应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说说是怎么确定方向的?)
B、然后台风改变方向,又从甲地的( )方向移动了( )千米到达A市。
(你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以什么为观测点?)
C、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 ) 方向移动了( )千米到达B市。
(你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以什么为观测点?)
D、最后,又改变方向,向( )的( )方向移动了( )千米乙地。

高效及时: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方位与图形教案全套

高效及时: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方位与图形教案全套

高效及时: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方位与图形教案全套。

第一章方向与位置一、方向1、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出左、右、前、后四个方向,激发学生的方向意识,进而较好地理解方位相关知识。

2、利用游戏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方向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判断方向的能力。

二、位置1、通过教育学生依据场景描述及直观线索,使用“在…的左边”、“在…的右边”等表示法,锻炼学生的方位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方位相关知识。

2、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空间意识和方向感,使其有足够的能力去分析线索信息、推理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图形的认知1、运用图示、图片等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获取图形信息来逐步认知、记忆不同图形的特点。

2、教育学生发现图形的构成关系,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相似特征和变化规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不同变化的图形。

3、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图形拼搭,实现学生对图形结构的直接操作和实践,促进其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章图形的属性1、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在讲解图形属性时,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归类汇总,举一反三。

2、分别学习平面图形的长度、定位和角度等基本概念,有针对性地对每种图形的具体属性进行讲解。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通过认识到各种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使学生更好地解决与图形相关问题。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1、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从而认识到图形变换的本质,并帮助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2、学生学习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 way,如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并帮助学生感受这些变换方式对图形的影响。

3、学生学习如何将图形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变换方式和图形交换方式。

教学实验性在对学生进行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可以使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各种图形变换的情况,帮助学生直观地体验这些变换过程。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数学学科中,图形与位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形状的认知、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操作。

本文将环绕着图形与位置展开讨论,从认知、位置关系、图形变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认知1.1 图形的基本认知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三角形、矩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辨认出不同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如边数、角度等。

1.2 图形的分类图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边数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根据角度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1.3 图形的属性每种图形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如圆的半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属性,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位置关系2.1 图形的相对位置图形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的关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坐标表示图形的位置。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坐标确定图形的位置。

2.2 图形的相似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相似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缩操作。

2.3 图形的重合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重合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彻底相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使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三、图形变换3.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平行于原来位置的方向挪移一定的距离。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3.2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

3.3 翻转变换翻转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转,使得图形关于该直线对称。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翻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转操作。

四、应用实例4.1 图形的应用图形与位置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建造设计、地图制作等。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2)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达标检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教材第103页第1、3题。
2.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板 书
设 计
图形与几何
测量:厘米 米 1米=100厘米
小 大
图形的变化 对折 轴对称图形
作业
设计
课堂作业
课本103页第2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78、79页
作业反馈




课题
图形与几何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测量,图形的变化等知识。
2.再次经历知识的梳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感受到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掌握测量、图形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1.图形与几何是我们这学期的另一个内容,它包含了哪些知识呢?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做出示范。
3.让学生回忆在测量这一单元中,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并说一说是怎样换算的?
【巩固提升】
1.教材第98页“独立思考“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口答。
2.教材第98页“独立思考”第2、3题
(1)指名说说想法。
2.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资源
准备
课件
落 实 目 标
精讲点拨
【温故知新】
想一想,算一算。
26+32= 90-35= 48+36= 6×9=
36÷4= 8×4= 7×9= 64÷8=
【导学释疑】

三下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设计

三下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设计

面积的知识,并做好笔记,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八个基本方向与相对性;(2)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
(3)描述行走路线。


2.复习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

(1)根据复习提纲整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提纲:①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请按单位大小的顺序排列;②整理单位之间的进率,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各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计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整理面积的知识。

(1)常用面积单位及进率;(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1)说一说学校、儿童乐园分别在明明家的哪个方向。

(2)明明从家向()走271米,又向()走430米到图书大厦。

(3)明明从家出发到医院可以怎么走?哪条路最近?
图形与几何



计。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一、引言《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探讨的是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点解析:本节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位置的概念。

知识讲解: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位置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反馈方式: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起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引言概述:
《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本篇说课稿将从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图形的分类
1.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2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区别
1.3 常见的二维图形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二、图形的基本属性
2.1 边和角的概念及特点
2.2 对称性与轴对称的区别
2.3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三、图形的变换
3.1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和特点
3.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变换规则和方法
3.3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应用举例
四、图形的位置关系
4.1 图形的内外关系及判断方法
4.2 图形的相交关系及判断方法
4.3 图形的重合关系及判断方法
五、图形的应用
5.1 图形的应用场景及实际意义
5.2 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5.3 图形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包括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变换、位置关系以及应用。

同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根据图形特点和问题的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表示图形上的点的坐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图形位置的不同和顶点坐标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图形特点,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表示图形上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形和坐标系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描述公园中的景点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图形的位置。

2. 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坐标系的概念。

二、探究图形的位置(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 学生操作并演示,同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摆放方法,并比较哪一种更好,给出理由。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总结出不同的摆放方法和坐标表示。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描述教室中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

2.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解析。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图形位置的表示方法和相关性质。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用坐标系表示三维空间中的图形位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探究图形位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总结和拓展环节,学生对图形位置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单元“位置”、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并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使学生回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在分类、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吗?预设:位置、多边形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在“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会说到用数对表示位置,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

追问: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复习位置师:我们先来复习关于位置的知识,回想一下,怎么用数对表示位置?怎么根据数对确定位置?预设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写出该物体所在位置对应的列数,再写出该物体所在位置对应的行数,中间用逗号隔开,两边加括号,即表示为(列数,行数)。

预设2: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列和行的交叉处就是物体的位置。

师:行和列的意义是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什么呢?填一下。

预设1:竖排叫列,横排叫行;预设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什么?如果第二个数相同呢?预设:两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列;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

师:物体向左、右平移时,什么不变?物体向上、下平移时,什么不变?预设:物体向左、右平移时,所在的行数不变;物体向上、下平移时,所在的列数不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地图、建筑平面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

2. 讲解图形的位置关系(1)定义:图形的位置关系是指图形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2)分类:图形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平行关系,二是垂直关系。

① 平行关系: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 垂直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一些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 解决问题(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从几何图形认识世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从几何图形认识世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十分广泛。

几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建筑、设计、工程、金融等领域中,都需要运用几何学的知识。

而在学校教育中,几何学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通过学习几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几何图形,可以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更地理解世界。

《图形与几何》是一本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几何图形的一本教科书。

教案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教案设计,详细了解如何通过课件设计来加强学生的几何图形的认知和掌握。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的顺利开展非常关键。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过程。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征。

2.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作图、计算、解决问题,加深其对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几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图形与几何》是一本涉及广泛、内容深入的教材,它涵盖了许多几何图形的内容,例如:线段、射线、直线、角、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梯形、圆、球、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等。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性质、大小关系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数学教学软件、实验室操作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成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讲真实生活案例在讲解几何图形时,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例如,利用地图距离计算,计算出从A到B、从B到C的距离是多少。

或者通过建筑设计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建筑模型、草图的绘制,了解梁、柱、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练习与实践
活动一:
1、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
特别强调比例尺1 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
师:说一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对于线路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生:从阳光小区到邮局怎样走?
生:出小区穿过马路向左拐弯,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弯。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看出,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④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如:问卷调查;
查阅资料;
实验活动等。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⑤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2)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2 4 5 12 10 4 3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生:沿着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学生说出行进距离
让学生看课本第106页下面街区图的局部放大图,看该示意图是怎样量的。
强调:量目标位置所在的点到路的中轴线的距离。
活动二:
1、师:观察挂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
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整理
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学生画在课本上
2、练习二十第2题
生:独立做题,再集体讲评。
(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第3题
拼图游戏
这里的一个数对表示一个方格
4、练习二十第4题
学生讨论: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距离?
学生回家完成
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参照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办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师: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与练习
1、练习二十第1题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确定位置
③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1。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姓名、性别。
②身高、体重。
③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性别
身高/cm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a.找出中位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巩固练习
大浦试验区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课题
6-2-4.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
学科
数学
班级
六年级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教学内容
6-2-4.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教材第94页)




知识
目标
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
①填一填.
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如: XX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其他
人数
①根据上一张表中“最喜欢的学科”统计各学科人数.
②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