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ial View
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231
操纵定向增发的价格。
如驰宏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新股,就是通过控制定向增发基准日,使得定向增发新股的价格远低于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增发。
公司在股价上涨时停牌,定向增发价格又是以停盘前的价格为基准,这样使得增发价格大大降低。
当然,利用操纵停牌时间控制定向增发价格只是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的途径之一。
由于定向增发新股有一定的限售期,上市公司可以在定向增发股份解禁前,通过向市场传达各种利好消息使得股价上扬,这样股票上市流通之后,持股者就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获利。
2.存在潜在的扩容压力。
自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提出并且实施定向增发进行融资。
而且发行股票数量多,筹资金额大。
这无疑会使得这些股票在解禁之后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冲击。
如东华,拟定向增发的数量为10亿股;而该公司市场上的全部股本也只不过3亿股。
虽然东华定向增发的10亿股中,拟向非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发行的股份数量不高于本次发行股份总数的30%,但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的这三个亿,在一年之后这部分股票上市流通之时,也将使得现有的实际流通股本扩张一倍。
因此,其以后对股价的冲击将是必然的。
而由于众多公司都看好定向增发,到时上市流通的股份众多,因此很有可能给大盘带来冲击。
3.注入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可能并不优质。
很多上市公司向股东定向增发股票,换入这些股东所持有的优质资产。
但这些资产的真正质量如何,是否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好的业绩,是否有利于上
市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因为公司在进行上市时就是将优质资产进行剥离之后上市的,故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优质资产。
因此,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之时向上市公司注入的资产是否是优质资产,非专业人士并不能辨别出来。
许多公司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很有可能是为了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转嫁宏观调控带来的市场风险。
另外,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估价的合理性也值得怀疑。
如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定向增发时,拟向大股东收购的资产的价格就遭到质疑。
可能是借定向增发之机向股东进行利益输送。
总而言之,定向增发的引入可能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在以后的几年中,随着具体的制度的不断完善,定向增发仍会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定向增发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把双刃剑,要发挥其作用,要有相应的理论约束和制度约束为前提,应该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参考文献:
1、黄健中,2007,《增发定价约束、私募寻租与董事会融资权边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第44-48页。
2、朱红军,2009,《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折价》,《中国会计评论》第7期,第283-298页。
3、章卫东,2007,《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12期,第63-68页
浅析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辛健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22
摘要:本文以介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目的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措施
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近50年来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突破创新,使得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日渐深入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拓展,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多。
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同时,行之有效的控制其经营中的风险,己经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就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机构。
在生产经营中,各类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其面临的风险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性。
商业银行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所引发的任何一种风险类型都可能成为一根导火索,如果未能有效地识别并加以控制,恐怕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造成的损失则不会仅仅局限在一种风险类型地范围内。
因此商业银行所要面对的绝不是单一的一种风险类型。
所以商业银行对各类风险的界定也逐渐“模糊化”,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也逐渐“综合化”。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为了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按照风险的成因和风险主要存在的业务范围,大致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类。
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化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业务中,也可能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各项业务中出现。
只有对信用风险的一系列表现引起重视,才能有效分散商业银行风险。
市场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主要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四大类风险。
其中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尤为重要。
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关注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不可回避的话题。
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
当一家商业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
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能导致商业银行倒闭。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措施,增强管理方法和手管理段的科学性,是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一是预防,二是治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搞好风险管理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是商业银行管理能力的挑战。
为适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要不断拓展“风控优先、管理优先、效益优先”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32
的“三优先”管理内涵,并对其进行放大,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可归纳为两个“确保”:一是商业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能够覆盖全部业务和全部环节中的所有风险,也就是要求每一种风险都有专门的岗位来负责管理;二是商业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能够识别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切风险。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引进新产品、新业务之前,商业银行应为这些产品、业务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风控优先”。
这点正是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业的薄弱之处。
很多商业银行往往是先有新产品、新业务,再有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
甚至在有的情况下,只有出了风险,才会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
这使得商业银行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新产品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
要想树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就要更加注重银行风险控制的本质,突出银行业务和管理的特点,目的在于通过风险文化的导引,使“合规创造价值、管理体现效益”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银行员工自控的直接规约。
(二)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
商业银行要想健康、快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提升风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无论是从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还是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这都是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要想提升风控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实施风险管理,而要搞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就是要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
1.建立各级风险管理机构。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建立董事会、总行、分行三个层面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方面的有关事宜,评估本行风险并向董事会提出改进意见;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制定的风险战略,制定覆盖全部业务和管理环节的风险管理程序和规程;各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各级网点各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
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确保全面、全程风险管理的实施。
2.搭建规范独立的风险管理架构。
首先,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对各类风险分类管理。
其次,对各项业务的风险统一管理。
最后,对分行风险管理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由总行垂直管理,确保风险管理架构的规范性、独立性。
当一线风险管理人员发现风险问题时,可直接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结合一系列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从被动控制风险逐步向主动经营风险转变,保持资产质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完善风险处理操作流程。
要完善风险的处理操作流程,就要建立起全行集中统一的操作系统,由系统自动完成业务环节分离、岗位制约等部分操作风险关键点的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分离关键操作权限,将部分规章制度对操作风险的软控制转变为流水作业的硬控制,确保同类业务始终得到同质处理,不因时间、机构、人员的变化而在业务处理上产生偏差,保持风险处理的一贯性。
此外,行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助于银行了解行业间的发展动态和风险因素,了解各项业务风险处理的操作流程和隐患,了解客户群体的信息,以及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
(三)提高员工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实施风险管理的保证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
如果执行总是打折扣,那么不管制度有多么健全、多么完善,也只能是摆设。
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既要加强责任制的完善,更要加强操作规程的建设,特别是在程序操作制度的细化上下功夫。
不但要有全面的操作程序,而且还要有细化的制度,能够覆盖全部业务,让每个步骤执行时都有理可依。
提高员工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既是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防止各类违规问题和案件发生的保证。
无数风险事故都反应出并非是银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恰恰相反,银行虽有好的规章制度,但还是出现了各种资金案件,主要问题就是出现在内部员工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上,商业银行在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认真扎实地提高员工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使各个从事不同岗位的人员真正地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牵制。
彻底摒弃有章不循,用信任代替程序,用感情代替纪律,用习惯代替制度的行为,从而有效地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各项业务都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之范围内进行,以保证在合规操作的前提下发展业务,谨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四)差异化管理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
差异化管理是凝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
本文提出的差异化管理主要指经营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差异化。
1.针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效果和监管评价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
对管理效果和监管评价等级较好的网点,主要是通过加强后续检查监督,指导其进一步提高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对管理效果和监管评价等级一般的网点,主要是指导落实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管理效果和监管评价等级较差的网点,主要是强化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在发展中消化包袱,化解风险。
2.向基层营业网点派驻风险管理人员,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人员的派驻一方面能够将网点内控监督关口从事后监督向柜台操作前移,有效提高支行网点业务的合规性,降低操作风险。
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人员有效释放了支行长内部管理的工作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督和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支行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发展及市场拓展中,在积极做好风险内控的同时,进而也提升了网点的营销能力和整体工作效率。
(五)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必备条件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关键是要拥有大量的风险管理人才,并且在整个银行机构层面内建立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人才水平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市场分工的日益细化,具备丰富经验的风险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仍然十分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风险经理必须通过认证考试,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认证考试提高风险经理对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知识的全面掌握,为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高层风险管理者的培训,使高层风险管理者能及时地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不断完善高层风险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三、结语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上,要不断发掘自身的特点,同时借鉴先进的经验,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外部环境上,应当努力改革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才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芸,《浅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与对策》,经营管理者,2011年
2、王向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
3、张宇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
作者简介:
辛健、女、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