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学科专业素质1概要
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教师职业素质要求一、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这包括对所教学科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熟练运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
教师需要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将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例如,通过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能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职业素质还需要包括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对教育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师德修养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和家长、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要坚持教育公平和公正,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六、协作能力教师职业素质也包括良好的协作能力。
教师通常需要与其他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教师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七、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提出新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技,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八、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其他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学和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学科专业素质1概要
学教育学复习指要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前制度化教育(孔子);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街道有板砖象征了地位”5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点:“全民终身教育化”5点: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师德师风教育者的学科专业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者的学科专业素养在教育行业中,师德师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以及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作为教育者,拥有学科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师德师风教育者所需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学科知识与研究作为师德师风教育者,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只有对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够更好地传递和引导学生。
教师应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能灵活地将学科知识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二、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师德师风教育者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三、教育心理学知识师德师风教育者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
同时,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情商,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关心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四、教育伦理与专业道德作为教育者,师德师风教育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教育伦理与专业道德。
他们需要坚守教育的底线,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
教师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权和人格尊严。
同时,教师还需注重自身的职业操守和学术诚信,不做虚假的宣传和违背规定的行为。
五、教育研究与创新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素养外,师德师风教育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活动,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同时,教师还应开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总结起来,师德师风教育者的学科专业素养涵盖了学科知识与研究、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伦理与专业道德以及教育研究与创新等多个方面。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要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要点汇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教育学专业的专业素养
教育学专业的专业素养教育学专业的专业素养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学专业素养旨在培养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本文将从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论述教育学专业的专业素养。
一、知识1. 学科知识作为教育学专业的从业者,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发展。
2. 最新教育动态教育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领域,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掌握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技术等最新信息。
通过持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育工作者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二、技能1.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出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生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与学生沟通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他们应能够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能够以友好、耐心的态度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态度1. 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努力。
他们应该理解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抱着教育浩然之气,尽心尽力地从事教育工作。
2. 具备专业精神教育学专业的从业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精神,不断追求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和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实现优质教育不断探索和努力。
四、价值观1. 公平公正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他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心理学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9年----2010修订)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学习操作指南
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学习操作指南一、授课内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
已申报免修的课程,须按规定时间进入个人系统查看免修审核结果。
通过审核的课程,不用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二、授课方式:网络授课+自学三、学时考核标准:每一门课程,均有课程学习时间要求(视频可重复观看,时间累计),只有课程学习时间达到标准后,相应学科考试申请才可审核通过,否则,将无法参加课程考试。
五、重要说明:1.请务必仔细阅读本章节内容。
2.每门课程均有特定教师讲授该门课程。
学员需按规定要求观看课程视频,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将由系统自动计入考核学时。
3.观看课程视频时切忌使用任何方式拖拽视频,否则观看视频学时不予计算。
4.请勿同一账号在多端同时登陆,以免课程计时有误。
5.务必在当期网络课程开通的时间内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和作业提交。
修养》四门课程学习操作指南1. 学习网址:2. 浏览器版本:推荐使用“360、火狐浏览器”观看课程,360浏览器观看时请选择“极速模式”。
3. 课程学习(PC端):(1)点击网课学习,进入培训课程列表。
点击开始学习。
进入后,点击课程视频中的播放键即可开始学习,随时可进行暂停,使用方法与其他通用媒体播放器一样。
待缓冲结束后,在左侧课程目录中可任意点击章节,自由选择目前需要观看的课程内容。
(2)点击左侧目录,可直接进入本章的下一节视频学习内容,如下图。
(3)看完视频内容后,须点击“返回课程首页”,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4. 学时查询:(1)每门课程达到“最少学习时长”是获得该门课程考试资格的条件。
(2)在“网课学习”页面,显示每个课程学习“最少学习时长”的标注以及个人已学习的累计时长。
5.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作业:(1)作业只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提交。
(2)逾期未交,只能查看作业内容,不能进行提交(3)编辑作业时,必须上传附件,否则,将无法提交该作业。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就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她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就是结构主义与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与“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定义为: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与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就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就是消极的、被动的,而就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就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就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与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建设要求展开论述。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并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地运用和展示出来。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对所教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将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科研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科研和创新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师德师风的建设要求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师德师风的建设要求:1.高尚的师德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要有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
教师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2.严谨的学风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严谨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按照课程标准和教育要求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团结合作的师风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师风,注重与同事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科组织的活动,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创新实践的师风教师应具备创新实践的师风,勇于尝试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学+教育⼼理学+教师法规+教师职业道德1⾼等教育学第⼀章⾼等教育的本质第⼀节⾼等教育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等教育概念的演变⼆的社会活动。
⼤学是⾼等教育机构的唯⼀组织形式。
中世纪⼤学主要是围绕(⽂、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业⾰命时期,⾼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上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现代⾼等教育的特点:1.⾼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2.⾼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学、⼀般性⼤学、⽂理学院、社区学院、专科教育等层次。
传统的、正规的⾼等教育形式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等教育,如开放⼤学、函授⼤学、业余⼤学、成⼈⼤学、⼴播电视⼤学、空中⼤学等⾮正规⼤学。
国际上出现“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等新的⾼等教育概念;⾼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教育”演变为“⼤众化”“普及化”的⾼等教育//不同国家对⾼等教育概念有不同界定。
1998年8⽉29⽇通过并公布的《中华⼈民共和国⾼等教育法》对⾼等教育的表述为:“本法所称⾼等教育,是指完成⾼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对⾼等教育概念的界定:⾼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级专门⼈才的社会活动。
第⼆节⾼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等教育的⽅针⽬的(⼆)⾼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对⾼等教育的决定作⽤1.经济发展是⾼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决定了⾼等教育体制的变⾰ 3.经济发展⽔平决定着⾼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等教育的结构(⼆)⾼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等教育可以提⾼⼈们的收⼊三⾼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等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等教育⼿段的影响(⼆)⾼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发挥再⽣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四⾼等教育与⽂化的关系(⼀)⽂化对⾼等教育的影响1.⽂化影响着⾼等教育的内容2.⽂化系统与⽂化设施影响着⾼等教育的实施3.⽂化传统影响着⾼等教育特⾊的形成(⼆)⾼等教育的⽂化功能1.⾼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化的功能2.⾼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化的功能⾼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教育受⼀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化发展的制约,并对⼀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化的发展起作⽤。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考点-填空帮助记忆版
教师招聘含四部分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法规
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部分教育学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四部分法律法规第一部分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流派(七个)1、构造主义心理学1)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即“构造主义心理学”。
2)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主要观点:内省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代表人物:杜威。
3)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3、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2)主要观点: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即刺激—反应。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斯金纳:新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含义是整体或“完形”3)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5、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
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自我实现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1)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过程。
2)代表人物:奈瑟3)主要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但不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的研究。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二)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有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教师资格证是一种对教师从业能力的认证,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教育行业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部分,是对教师教育学科相关内容的考核。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容和考试要求,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内容概述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基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
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学知识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评价等内容。
2.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心理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在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中,常见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管理法规等内容。
二、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要求教师教育学科基本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掌握,并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和教师工作中。
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准确、简明的答案。
三、备考建议1.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班以及网上资源等途径进行学习。
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通过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建议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做题练习。
3. 注重整理和总结。
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并且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制作知识点归纳表格、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等形式来帮助记忆。
4. 参加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班或者交流活动。
教师资格证科目解析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
教师资格证科目解析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教师资格证科目解析: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价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涉及多门科目的考核。
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科目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教师教育和教育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以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科目为切入点,分别进行解析。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它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目标、过程、方法、原则等。
首先,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概念。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教育学关注教育的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并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教育学关注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同时,教学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对于教师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首先,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认知过程。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其次,心理学关注人的发展和个性形成。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规律,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
第三,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情感与态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
最后,心理学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动力。
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培养学生、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师风。
本文将从专业知识和素养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要求和必备条件。
一、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理论知识。
教育学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宗旨、目标、任务和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科学的指导。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熟悉各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方法。
只有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终坚守的原则。
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他们应该严守教育法规,遵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规定,维护教育行业的正常秩序。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遵循教育的公平原则,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或歧视任何学生。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
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点
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点教师是社会的培养者和引路人,承担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责任。
为了保障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和评定制度。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专业知识要点。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教育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首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应了解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个别差异、激励机制等。
其次,教育学的主要理论。
教师应熟悉主要的教育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最后,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与评价。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了解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常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
二、学科知识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学科知识可以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不同学科。
不同学科的学科知识要求和重点略有不同,教师应根据自己教授的学科确定重点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
教育从业人员应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法律和规定的要求。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教育法、教育行政法、教师法、教育规划纲要、义务教育法等。
教师需要熟悉这些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并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点旨在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够胜任教育工作。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教师素质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学科教师素质教师教育学科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部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十分严格,旨在确保教师在教育学科领域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本文将从知识背景、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探讨教师教育学科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知识背景教师教育学科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设计与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的本质和目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二、教学技能1.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师教育学科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这包括课程目标的明确设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灵活的教学策略的应用等。
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课堂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教育学科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
这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以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同时也要能够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确保课堂氛围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教学评估与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学科的教师应具备教学评估与反思能力。
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三、教育理念教师教育学科的教师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优秀的教师教育学科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心的人。
总结:教师教育学科教师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素质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知识背景、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等。
通过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背景,培养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教师教育学科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发展机会。
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求解析
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求解析教师资格证是一项对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认证的证书,通常是教育从业者必备的资质证明。
获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求进行解析。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的核心专业知识之一。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了解教育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学涵盖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学心理学也是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专业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能力、情感特点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辅导。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了解和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求教师掌握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理解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四、学科专业知识除了通用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法规,教师资格证还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
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具备自己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教学技巧。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保持学科素养的提高。
五、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证最终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专业知识,教师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测量、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能力。
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总结: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知识要求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学科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只有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字数:419)。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定义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中的专业知识要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专业知识要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衡量一名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专业知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和理解教师资格证中的专业知识要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中的专业知识要点进行讨论,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常见科目之一,主要涉及到学习、发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心理学中,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构建主义学派等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对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 教育心理学:掌握学校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困扰,并学会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课程设计原则: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明确目标、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实践与应用等。
2. 教学设计过程: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分析教学环境、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效果等。
3. 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内容,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了解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义务教育法、学生权益保护法等。
2.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了解教育行政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3.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了解学校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学校组织管理、学生纪律和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四、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语文学科: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教学要点。
2. 数学学科: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教学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教育学复习指要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前制度化教育(孔子);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街道有板砖象征了地位”5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点:“全民终身教育化”5点: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萌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3、卢梭代表作《爱弥尔》。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4、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
5、裴斯泰洛齐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创始人: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主要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重点:教育对政治经济,生产力,科技,文化,信息技术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内容;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决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二、人力资本理论 196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核心概念:人力资本,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受教育者观念、数量和教育质量、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三、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一、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核心是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的特性:是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的构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各种亚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青少年时期的年龄特征。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它给我们的启示:(一)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二)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顺序性→循序渐进;“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一)遗传素质——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二)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三)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四)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五)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三、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种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三、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整体性与独特性。
四、(重点:少年时期的年龄特征)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五、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在身体发展方面,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六、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重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层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基本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
知识点梳理:一、教育目的概述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1、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四)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重点)(一)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