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中的美育
请举例说明语文美育的内容
请举例说明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是指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其具备欣赏、理解、表达语文艺术的能力。
以下是语文美育的几个具体内容:
1. 文学欣赏: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还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语言表达: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还需要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艺术创作: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4.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语文美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 1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汇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语文课进行美育不是外加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像艺术创作一样,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使语文课诸任务融合一起,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使教学本身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将美育任务渗透并融化到语文教学中去呢?一、必须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美育是以鲜明的蕴藏着人生真理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来感染人和教育人的。
美和形象始终是凝结在一道的多离开了具体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
审美教育必须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导之入境。
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优美的境界。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
”境界就是作家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
一般来说进行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方面的教育,都首先要引入意境,不入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也就谈不上鉴别和表达了。
怎样导之入境呢?教师可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师的语言形象;或者凭自己的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全身心地进入作品中,深深受到感染和激动;更多的是依靠分析作品描绘的生活画面和形象。
意境的创造依赖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把作者描绘的形象再现出来,“状难写之景”于学生面前,将“不尽之意”适当发挥。
教师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助之以手势、表情,形象地、富有情趣地、绘声绘色地再现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把学生带进文章的境界中去。
当然“导”的手段还很多,具体运用起来也是很灵活的。
如讲授《荷塘月色》一课,可采用多种手段“导之入境”。
一开始,教师范读,要求学生闭目静听,把学生引进课文意境;又可配合教材选读一组有关写月、月色、赏月的古今名家诗词散文作补充教材;还可组织一次静夜赏月活动,赏月时,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等中外名曲。
试想,此情此景,学生的心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到的是一次多么生动的感情的净化。
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育教学是通过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2.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美育教学是一种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综合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3.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美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认同。
通过美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教学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增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2.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形式,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面的体验和感悟。
三、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在实际的教学中,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应对。
1.教师素质不足的挑战教师是美育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的美育素质不足,将会影响美育教学的效果。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育素质,加强美育教学的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美育教学水平。
2.艺术资源匮乏的挑战美育教学需要大量的艺术资源支持,但在一些学校和地区,艺术资源比较匮乏。
学校需要加大对艺术资源的投入,扩大美育教学的覆盖面,提高美育教学的资源保障水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化设计
0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
培养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培养他 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感知力。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 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他们对 美的追求和向往。
06
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评价 与反馈
学生审美能力的评价
观察学生的审美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审美表现,如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对美的表达和创造等。
评估学生的审美认知
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如对文学作品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考查学生的审美判断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考查他们能否运用自己的审美标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 议,了解他们对美育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期望。
分析反馈信息
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馈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结构美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组织之美,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美的感悟
启发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理 解美的内涵。
拓展想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再 创造,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的无限 可能。
05
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实施 策略
结合多媒体教学
组织审美实践活动
总结词
通过组织审美实践活动,如朗诵、角色扮演 、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语文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特别是与美育相结合的语文教育。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困境和出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语文教育与美育本就是一体两面的,语文是文学的载体,而文学又是传达美的重要方式。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美育的渗透度并不高。
语文课堂上大多以文言文、现代文为主,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诠释,而较少涉及到文学艺术的鉴赏和欣赏。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并不够深刻,造成了美育与语文教育的脱节。
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审美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名著经典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蕴含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艺术类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形成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
当前,语文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并不顺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以语法知识和文学作品为主,对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的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美的认知受到了限制。
2. 教学手段传统。
语文教育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部分语文教师对美术、音乐等文学艺术领域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
4. 学生学习压力大。
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美育活动,也影响了美育和语文教育的融合。
这些困境导致了语文教育和美育的脱节,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当前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推动语文教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1. 更新教学内容。
学校可以适当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多引入一些与美育相关的素材,如美术、音乐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的学科之一。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而美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样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和美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1. 学习压力过大2. 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语文教育以应试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课本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和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的思考,也无法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3.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语文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学水平不一、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一些语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
而另一些语文教师则积极创新,并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由于种种限制和条件,很难将这些方法和手段真正付诸实施。
4.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欠缺。
这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美育的困境1. 美育资源匮乏美育资源的匮乏是当前美育面临的一个困境。
许多学校缺乏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了美育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甚至因为经费不足而放弃了美育教育,这使得学生的美育教育相当薄弱,无法真正得到良好的培养。
2. 美育教学理念陈旧目前,一些学校的美育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技能培养”层面,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音乐节奏感等方面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美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内容的选择。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编写者越来越注重在课文中融入美育元素。
在语文课文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审美情感。
2. 课文朗诵与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与表演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朗诵与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并且在表演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力。
朗诵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美感。
3. 文学欣赏与创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与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通过文学创作,学生可以体验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美育教学将更多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我们还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以下是一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的建议:1. 丰富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美术、音乐等教学手段,通过美育元素的引入,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在教育的体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美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形式,而这些文学作品中浸透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和美好的人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通过讲解《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奶奶的形象,引导学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爱、亲情等等。
这样的文学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启发他们对生命、爱情等等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诗歌、比喻、修辞等手法,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口号、广告语等等,培养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够在创造性的思考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演讲,是指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语文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表达中,在思维中,在内心感受中获得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语文演讲课来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研究来进行演讲。
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音乐课和语文课结合,有助于教育艺术和人文素养,因为音乐和文学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1. 体悟文章情感美。
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时,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熏陶。
如在教徐自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新课之前,先由老师配乐深情朗诵全诗,把诗歌的情感、意境做一个强烈的渲染,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造势。
后由学生自由朗读,个性发挥,体味诗人的细腻情感。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若能较好投入情感范读课文,定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好的体悟到文章的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上《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等课文时,老师首先全身心融入课文,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处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渲染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味理解马克思、史怀哲等名人伟人的魅力和伟大。
2. 领悟诗歌意境美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诗歌单元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
如在教徐自摩《再别康桥》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音乐美进行品位赏析,联想康桥的秀美的自然风光,诗人飘然欲去的形象,品读朗朗上口的诗句,注意诗的逐节押韵、换节换韵的形式特点,抓住诗歌中押韵的字及叠音叠词的运用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如首尾呼应的叠词“轻轻的”,想象诗人飘然而去的形象,三个字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含蓄委婉的将诗人难舍难分的的离别情绪通过包含深情的语调给传达出来。
又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
我试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深情朗读中感受诗歌含蓄不露的唯美主义风格,体味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
在教读这些诗歌时,最好能配以背景音乐,创设一种美的情境。
事实上,学生也非常喜欢配乐朗诵这些诗歌,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含蓄意境美,进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教育,教育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的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美育已经超出了纯艺术教育的范畴,并渗透到了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1.文学作品美的主要特征一提到美,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景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等祖国锦绣河山之美和朝晖晨曦、月朗星稀、碧云如水、细雨绵绵等整个自然界之美。
这些美都是大自然具体的感性的美。
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在赞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外在美的同时,最迷恋的还是用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表现作者深邃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反映现实、关注未来,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
这种美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内在本质的美,是一种深沉的美。
正是这种美推动着古往今来的作家像杜甫那样使自己的文学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断苦吟,使文学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文学作品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构思美文学作品中的构思就在于作家运用如“抑扬先抑”,“以反求正”等艺术手法创作。
譬如说,惠浴宇同志写的《记铭璜同志》一文,一反其他回忆悼念故人的文章,竭力肯定对方的优点写法,而是从铭璜同志的缺点谈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2 结构美优秀文学作品各个部分互相扶持,协助,不互相拆台、矛盾,文从字顺,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行文做到详略得体,轻重合理,疏密有致,首尾呼应,有的甚至多一字嫌多余,少一字则不行,表现出匀称和谐的整体美。
1.3 意境美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情与景巧妙结合而构成的艺术境界,能使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文学作品创造一定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得到艺术的享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美育功能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美育功能探析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思想的价值,更具有深厚的美育功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美育素养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美育功能入手,探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古诗词的美育作用。
一、古诗词的美育功能1. 提升审美情操古诗词在形式、内容、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美学情操。
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细腻情感,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对于美的感受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塑造良好的情感品质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高尚、纯真、深沉的,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品质,塑造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诗词中对于家国情怀、爱情之美、人生感慨等方面的描绘,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3. 拓展思维空间古诗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韵律、音韵和比喻手法,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深,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促使他们在写作、表达上更加丰富和灵活。
4. 培养人文素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中所涵盖的历史故事、传统风俗、哲理道德等内容,能够引导学生秉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发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立古诗词诵读、朗诵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等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2. 开展古诗词鉴赏课堂通过精选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开展古诗词鉴赏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促使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通过学习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塑造学生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语文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
1.2 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语言的喜爱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美育不仅仅是美术课上的涂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老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
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启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通过读懂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感和思想,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以及美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展开。
1. 注重美学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认知和欣赏能力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美感强烈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中描述的园林景致、《乡愁》中表现的乡土风情等,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美学教育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美育讲座,为学生讲解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注重语言艺术的培养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美的表现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的力量;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使学生对古文的美感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比喻等手法,丰富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 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帮助他们感受其中的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包括:形式美、内容美、语言美。
教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1.形式美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富有童心童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图画美,尤其是文章配图,有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水画,有繁华美丽的都市风景画,有幽静秀丽的田园写生图,有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等。
这些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插图,色彩明亮柔和、带给学生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而且编者注重儿童的认知心里和审美需求,注重文章的内涵,使插图有思想美、情感美和艺术美。
此外,在体裁上力求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有诗歌、散文、童谣、儿歌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巧妙地把音乐韵律美和节奏美融入文章,能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有利条件。
2.内容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
文章中充满着美的内容,是语文美育的最大资源。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自然、心灵、行为、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2.1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来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同,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似乎感觉到自己正沐浴着从桂林的山水间迎面扑来的微风。
语文美育学
语文美育学,也被称为语文美育,是一种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它通过多种语文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语文美育学不仅关注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训练,还涉及各种艺术门类和艺术感觉能力的培养。
语文美育强调感性教学与体验的重要性,因为对作品意义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是关键,需要长期积累。
此外,对作品不同韵味的敏锐、精微的辨别力、审美判断力、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的辨别力等,也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来培养。
在实施语文美育时,需要坚持一些原则。
例如,应长期坚持并立足培养,同时不断积累。
这意味着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和积累。
此外,应将多种审美要素的训练相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美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习中的美育
作者:杨珍君
来源:《神州》2011年第35期
摘要:语文学科承担着重要的美育任务。
语文学习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鉴赏美,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语文美育感受美鉴赏美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语文学科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有相当审美价值的表现美、讴歌美的典范性作品,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作品中表现的自然的美、社会人生的美等,还能培养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
”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美育因素,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1.视听感受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让他们感受美。
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展示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学习《优美的汉字》时,展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播放同名古乐,等等,这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感受毛泽东笔下秋景的美、汉字的美、焦仲卿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美读感受美。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让学生吟诵、朗读美的文学作品,也是进行美的熏陶。
读《故都的秋》,感受清、净、悲凉的故都秋之美,感受悠闲、寂寞、惆怅的情怀之美;读《春江花月夜》,感受春江月夜的景致之美,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受缠绵相思的情感美,感受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之美。
3.想象感受美。
美常常要靠想象来感知,作品能唤起美感,但如果没有想象,美是不能在心中再现的,所以进行审美教育时要调动学生想象的能力。
如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之美、春江花月夜的景致之美,尽管我们不能亲历其境,但通过想象,也就能感受其美了。
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鉴赏美
“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作出个人的审美评价,是极端重要的”,美是到处都存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审视,去鉴赏。
语文教材中的美文,不仅具有美的形式,而且表现美、讴歌美,对真善美的颂扬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
这种长期的典型的、集中的、强烈的美的熏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恰当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调动以往的审美经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来审视美,鉴赏美,培养道德的、理性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情趣,逐步提高对美的自觉地鉴别和评价的能力。
1.鉴赏美的形象。
语文学习中的美的形象有的是现实人物形象如屈原,有的是小说、神话、传说、寓言等虚构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女娲等,有的是动植物如梅、兰、竹、菊、小白兔,有的是无生命物如《石灰吟》中的石灰。
鉴赏美的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美的外表,一是鉴赏美的心灵,以美的心灵为主。
如《诗经·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描写女子的容颜美、姿态美,《荷塘月色》第四至六段是描绘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致美和环境美,学习这些课文或语段时,要引导学生鉴赏人物的外表美、景物的美。
如《祝福》中善良、温顺、勤劳的祥林嫂,《离骚》中热爱楚国、关心民生、执着追求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等,学习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鉴赏人物的心灵美。
鉴赏美的形象时,还要注意反面形象和悲剧形象,鉴赏这两种形象,有助于学生培养道德的、理性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情趣。
反面形象,即假、恶、丑的形象,如《包身工》中冷酷、残忍的带工、拿莫温等形象,鉴赏这些形象,加深学生对包身工制度罪恶的认识,更加热爱自主、富强、团结、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
悲剧形象,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鉴赏这一形象,使学生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引发学生对礼教、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2.鉴赏美的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与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要注重鉴赏美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道德的、理性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中鉴赏美的情感,主要包括:人或拟人化的事物自身的美的情感,如善良、纯洁、无私、勤劳、爱国爱民、忠贞、执着、乐观等美好品性和“哀而不伤”的情绪等;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爱情、友情、亲情等。
如学习《春夜宴宗弟桃花园序》,要让学生感受“群季俊秀”、观花赏月、飞觞痛饮、歌咏赋诗、高谈阔论的夜宴之乐,从而鉴赏李白那种潇洒、明朗的心境之美。
如学习《长恨歌》,鉴赏李杨爱情,既要肯定坚贞的爱情和刻骨的相思之情,又要从李重色误国和杨骄奢致悲中吸取教训。
3.鉴赏美的技巧。
选入教材的美文,都是典范之作,作者写作时讲究运用技巧,形式也是很美,有的结构精巧,有的音韵优美,有的语言颇具特色或明快或生动或含蓄,有的修辞运用
精当,等等。
语文学习中要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或审美意识的焦点,诱导学生阐发、品味,要求明辨作品美的技巧,并思考是怎样运用的、为什么要这样等。
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引导欣赏鉴赏湘江秋景图的写作技巧,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可引导学生鉴赏烛之武的说服技巧,学习《剃光头发微》可引导学生鉴赏以小见大的论说技巧。
鉴赏美的技巧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也能让学生在表现美、创造美的实践中加以学习、借鉴。
语文学习中鉴赏美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经验,同时也要兼顾高考和学生实际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
蔡元培《美学文选》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