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全国卷备考:2019年全国3卷历史第40考试试题分析(共12张)(20200519173440)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
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
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
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
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
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
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
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
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
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
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
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
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
B 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
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
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
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
稳定而不固定平凡而不简单——2020年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作为大规模厉害性考试,高考是学术性活动,更是政治性行为。
由此对高考试题的分析主要分为两类:技术性分析和政治性分析。
政治性分析着眼指导思想、方向引领。
技术性分析主要着眼于知识考查、题型变化、设问趋向等方面。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高考评价体系》、《中国考试》杂志的评论文章,学科秘书的文章是政治性分析的典范。
里面涉及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增长见识、人文关怀、关键能力考查、内容变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值得仔细研究。
1笔者此处的分析主要着眼于技术性分析。
结合2016年以来全国Ⅲ卷历史,以及2020年三套全国卷,我对2020年全国Ⅲ卷的定位是:稳定而不固定、平凡而不简单。
稳定而有调整主要针对考查的内容体系。
平凡而不简单主要涉及到试题的技术。
一、稳定而不固定知识考查上追求稳定,这既是新冠疫情下命题组的人文关怀,更是全国卷的常规风格。
对今年全国三套试卷进行考点和版块分析,考查均为主干知识,选择题仍然是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三分天下,材料题的综合题和开放题都比较常规。
根据对考试中心相关人员了解,所有试题都是学科秘书在题库中抽取,由此抽取出来的题基本上是往年的试题,然后再组织专家打磨。
由此试题的相对稳定也就成为必然,但稳定并不意味固定,试题的变化也是明显的,在知识上主要体现为:必修的深化、选修的必修化、新教材的弱化。
1.必修的深化这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延续和拓展。
如今年Ⅲ卷25题的屯田制,在教科书中并没有相关概念,但是属于古代土地制度内容,属于知识的延续。
其次还有31题的70年代的日本、西德、法国、新加坡、韩国经济题。
在教科书中仅仅在人民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所提及,但也语焉不详,但是属于当代经济新变化内容,属于知识的拓展。
1参考资料主要有:教育部考试中心:《知史爱国、读史明智——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中国考试》,2020年第8期;教育部考试中心:《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凸显学科育人功能——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国考试》,2019年第7期;徐奉先:《高考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研究》,《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年第3期;徐奉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
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
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
在
B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 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 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 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 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 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1916年马克思主义尚未 传入中国,D选项排除。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
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
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
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D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 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裸 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 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无法判断两个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排除A;绘画技术不是佛像变化的主 要因素,排除B;政治权力的干预,在封建王朝 的早期和晚期都有,C选项排除。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历史试题课件
部门:历史组 制作人:木木木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县制
D.察举制
24.【解析】材料中的“孝”“悌”“乐”“礼” 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A 选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 度,强调继任者的才干,排除B;郡县制属于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 系,排除C;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 料无关,排除D选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历史
③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历史[专家评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永恒的主题试卷整体点评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必备知识”是培养考生能力、素养、价值观的基础。
纵观2019年全国Ⅲ卷历史试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依然是主题,如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变化,考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核心素养与能力立意并重第27题以对清代江南地区市镇化进程的描述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29题以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在引导考生重视史料,并在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5题要求考生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对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第24题引用古代中国儒家经典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第40题通过对汉朝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朝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素材鲜活,创新性强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动情况,独立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考生见解的独到性。
命题趋势分析结合近几年全国Ⅲ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可看出,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以及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试题关注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引导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社会现实。
试题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载体,创设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情境,既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引发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2020年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2019年高考三卷历史试卷分析
一、2019年高考三卷试题分析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1、试题形式、内容分布选择题稳中有变选择题稳:12道选择题的设计仍然是中国古代史4个、中国近代史3个、中国现代史1个、世界近代史2个。
变:34题按经验应集中于苏联经济政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今年则没有考查。
35题按经验会考查现代国际关系,或是经济或是政治,今年则换成了考查了战后70年代的法国经济;按以往经验应该有世界古代史选择题一个,今年则没有;世界现代史题目1个,今年则增加到了2个。
主观题稳:41题的文字阅读数量继续呈减少趋势,文意简单明了,不构成阅读障碍。
设问方式为传统常见类:异同类、作用类、原因背景三大类。
考查视角为中外贯通,考查中外的国家治理政治智慧。
42题仍以材料的形式呈现,要求明确:提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形式比较常规。
选修题45、46题均选取了学生熟悉的题材,45题考维新变法,仍以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为考查方向;46题考二战第二战场的开辟;47题人物评说仍然古代中国人物(郭子仪)为载体,考查郭子仪的功绩及取得功绩的原因,设问方式为概括类、原因类。
总之,题目难度均不大。
变:41题由去年的三问25分,又回到了几年前的两题25分,且两个小题分差较大。
(3)从知识点看,回归教材趋势强化,注重学科基础知识。
首先,2018年Ⅲ卷再次考查了历来的高频考点,选择题如:中国古代经济(24题),古代中国政治(25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6、27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8题),雅典民主政治(32题),启蒙运动(33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5题)等。
3.充分利用史料,注重考查对史料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
选取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学术专著、文学艺术作品等。
但是总的来说2019年材料的呈现形式不如2018年丰富,2018年三卷第24题使用了地图“战国以前铁器发现地分布情况图”,第25题、31题、34题都使用了表格数据,而2019年三卷仅在31题用了一幅年画《数他劳动强》,42题用了一个表格材料。
2020年全国3卷 历史真题(pdf版含解析)
2020年全国3卷历史真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详解】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详解】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
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
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
2020届高考历史全国卷备考:2019年全国3卷历史第40考试试题分析(共12张PPT)
第三步:作答(注意:整洁化、序号化、多元化)
材料一(1)相同:①疆域广袤; ②人口众多; ③制定了统一的制度法令; ④都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不同:罗马:①行省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语言文字不统一; ③注重法律; ④对各民族区别对待。 汉朝:①郡县没有自治权,实行统一的制度法令; 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 ③注重儒家思想教化作用; ④对各地民众同等对待。 (2)意义:①有利于维护汉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②便于思想上的集中统一;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 ④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 ⑤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 ⑥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谢谢指导!
——依据罗马法治理国家;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第二步:阅读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归纳信息。
材料二 ①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国家统一,地方郡县没有自治权,全国制度法令统一。 意义:有利于维护汉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②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注重发挥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 意义:便于思想上的集中统一。 ③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人口众多,儒家思想对规范社会秩序影响大。 意义:稳定了社会秩序;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 ④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 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国家统一,对民众不区别对待;语言文字统一。 意义: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便于国家对地方的管理。 ⑤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 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的不同D. 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 内阁权势强大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 社会经济凋敝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地理:1-11 36 37 43 44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12-23 38 39 40本试卷共4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1)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1)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货币。
解题关键是用唯物史观和过程反应趋势原则来解释货币产生发展的原因。
结合政治学科知识可知,货币是因交换而产生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根本上来看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题干材料呈现的是货币发展的过程:从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贝币,发展到金属货币;从形制不规范到形制规范;从携带不方便到便于携带;从货币不统一到统一。
结合所学可知,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携带方便,便于交换,即商品经济发展促使货币形制发生了变化。
故符合题意就是B项。
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货币主要是铜钱,是铜质的,与铜的冶炼技术有关系,与铸铁技术没有关系。
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问的是三种货币形制变化的原因,这与冶铸技术没有关系,难不成汉代五铢钱的冶铸技术要比春秋战国的布币冶铸技术要求更高吗?故A项错误。
C项:不符合常识和史实,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中原地区,地处内陆,所以贝壳比较少见,因此作为重要的装饰品,贝壳就成为人们的追求,最后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即成为货币。
故贝币的产生是与审美观念有关。
而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五铢钱与审美观念没有任何关系,既不美观漂亮,也不具有审美价值。
布币,亦称铲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韩、赵、魏等农业生产发达的国家;从形制来看,类似今天去农具——铁锨,显然这是与农业生产模切相关。
汉代五铢钱是从秦半两钱发展演变过来的,五铢钱与半两钱都是从西周盛行的两圆钱(圆形圆孔)钱发展而来的,从农业生产中纺织用的纺轮受启发而形成的。
即布币和五铢钱都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毕竟是农业的国度嘛,与审美观念没有任何关系。
故C项错误。
D项:迷惑性比较大,不符合逻辑,商周时期,不管是商朝的方国联盟,还是西周的封邦建国,从形式上都是,国家都是统一的,因此从商周(贝币)到分裂割据的春秋战国(布币),无法说明国家统一推动了货币形制的变化。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三)(含详细解析)
装…………○…………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装…………○…………保密★启用前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的不同D .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2020-年全国卷历史III卷解析(最新编写)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III)【解析】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