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翻译挖空练习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全国Ⅰ、Ⅱ、Ⅲ卷文言文挖空练习、译文参考 湘语文选自网络 未精校

2020高考全国Ⅰ、Ⅱ、Ⅲ卷文言文挖空练习、译文参考 湘语文选自网络 未精校

2020高考全国Ⅰ、Ⅱ、Ⅲ卷文言文挖空练习、译文参考说明湘语文选自网络,包括新课标新语文等公号,如果有一线老师使用,补充部分重点词汇解释,修正错误,欢迎返还给我们,微信号411121865 我们将非常感谢,再署名推送给大家。

一、(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桃花源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专项过关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专项过关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专项过关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一、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__3.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____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____5.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__6.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___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___________8.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9.及.郡下,诣.太守及:________________ 诣:________________10.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_11.寻向所志..所志:________________12.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13.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____ 寻:________________14.后遂无问津.者津:________________15.豁然开朗....豁然:________________ 开朗:________________16.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____17.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____1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 垂髫: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字词归纳:(一)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②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2.舍:①便舍.船________________②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3.中:①中.无杂树 ________________②晋太元中.________________③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______4.志:①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②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5.之:①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____②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③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④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6.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__②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7.遂:①遂.迷,不复得路________________②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__8.向:①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②眈眈相向.________________9.得:①便得.一山________________②得.其船________________10.闻:①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②闻.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11.穷:①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②穷.冬烈风________________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12.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②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③属.(zhǔ)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④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13.其:①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②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______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率妻子..。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挖空——全国2卷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挖空——全国2卷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一、重点实词扩展 1.就①靠近,走近,趋向: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归于:按部就班 /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

9 桃花源记关键字挖空答案

9  桃花源记关键字挖空答案

9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职业)。

缘(沿着)溪行,忘路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几)百步,中无杂(别的,其它的)树,芳草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之(代词,代这里的景色)。

复(又,再)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行,欲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完,穷尽)其(指示代词,这(片))林。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于是,就)得(出现/看见)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有光。

便舍(离开)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几)十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像)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

具(详细)答之。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全)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再)出焉(兼词,于此,从这里),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代词,自己)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离开)。

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不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

”既(已经/……之后)出,得(找到)其(代词,代他的)船,便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凑音节,无实义)。

及(到了)郡下,诣(拜访)太守,说如此(像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标记),遂(最终)迷,不复得(找到)路。

2020全国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2020全国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康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 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⑧举起,竖起: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⑨延请: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⑩取过来,拿出: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延 ①蔓延: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司马光《资治通鉴》) ②邀请,请: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迎击:秦人开关延敌。(贾谊《过秦论》) ④延续: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国家无事。(贾谊《过秦论》) ⑤伸:莫不延颈举踵。(吕不韦《吕氏春秋·顺说》) 7.纪 ①处理,治理: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 《移居》)

中考八年级古诗词挖空练习

中考八年级古诗词挖空练习

八(上)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2、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3、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4、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野望【唐·王绩】6、黄鹤楼【唐·崔颢】7、使至塞上【唐·王维】8、渡荆门送别【唐·李白】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10、庭中有奇树【汉】11、龟虽寿【汉·曹操】12、赠从弟【魏晋·刘桢】13、梁甫行【魏晋·曹植】14、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15、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河曲智叟亡以应。

16、周亚夫军细柳【汉·司马迁】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7、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18、春望【唐·杜甫】1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20、赤壁【唐·杜牧】21、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2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23、采桑子【宋·欧阳修】24、相见欢【宋·朱敦儒】25、如梦令【宋·李清照】八(下)1、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完整版八下文言文挖空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八下文言文挖空练习含答案

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期末复习系列卷之文言文挖空练习班别:姓名:学号:9.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考练兵11.选出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A.夹岸数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B.往来种作/一鼓作气.... C.便舍船,从口入/舍生取义 D.并怡然自乐/心旷神怡....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具体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社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桃花源记》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预习练习

《桃花源记》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预习练习

八语下《桃花源记》预习练习一、借助注释与工具书在括号里解释加点的字词,在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翻译文言句子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

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屋舍( )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 )种作( ),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 )外人道也。

”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终。

后遂无问津( )者。

中考语文必备50篇古诗文默写挖空训练

中考语文必备50篇古诗文默写挖空训练

中考语文必备63篇古诗文默写挖空训练(1)《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桃花源记基础翻译(答案)

桃花源记基础翻译(答案)

《桃花源记》(基础翻译答案)(学生用) 班级姓名学号A捕鱼为业..:(作为)(职业)缘.溪行.: (沿着)(行走,此处指划船)忘路之.远近:(的)夹岸数.百步:(两岸)(几)中.无杂.树:(其中)(其他的、别的)芳草..鲜.美:(香草)(鲜艳)落英.缤纷:(花)(繁多交杂)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代词,此)复.前行:(又)欲穷其..林:(尽,走完)(那些)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1、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进,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其他的树,(地上的)野花野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划船,想走完那片桃林。

)B林尽.水源:(完,没有了)便得.一山:(看到)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好像)便舍.船: (舍弃,丢弃)从口入.: (进入)初.极狭.: (起初,开始)(窄)才通..人: (只,仅仅)(使……通过)豁然..: .(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阔明亮)..开朗土地平旷..: (平坦开阔)屋舍.俨然..:(房舍)( 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肥沃)(美丽)(这)(类)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听到)其.中往来种作..: (那,指桃花源)(耕种劳作)悉.如外人: (全,都)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并.怡然..自乐:(都)(安闲快乐的样子)(自得其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于是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2021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背诵 挖空练习及语段翻译

2021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背诵 挖空练习及语段翻译

2021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背诵挖空练习及语段翻译要求:写出下列例句中词语的意思,填在横线上。

(注:词语及例句的序号未作改动)1.爱(1)名词,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疑问代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2)动词①: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读音二:pī,通“披”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4)副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1)名词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6.鄙(1)名词,: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2)动词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②: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3)形容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7.兵(1)名词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⑤:故上兵伐谋。

(《谋攻》)8.病(1)名词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2)动词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④: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9.察(1)动词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齐桓晋文之事》)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⑤: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2)形容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5课 桃花源记 句词翻译试卷答案

25课 桃花源记 句词翻译试卷答案

25课桃花源记句词翻译试卷答案翻译红色字体和画线句子(词:2分/个句:4分/个)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孝武帝的年号)(把……作为职业)(沿,顺着)(划船)(偏义复词,仅指远)(忽然遇到)(溪流两岸)(别的,其他的)(花草鲜艳而美丽)(落花)(繁多的样子)(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又,再)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好像……的样子)(舍弃,丢弃)(起初,刚开始)(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再)(行走)(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平坦)(房屋)(桑树和竹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指老人和小孩)(心满意足)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哪里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感叹、惋惜)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就顺着旧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终于)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计划前往)(没有实现)(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句子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野花野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桃花源记》句子翻译默写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字词解释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A为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A缘 B之 C远近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A逢 B夹岸 C鲜美 D落英E缤纷 F芳草鲜美 G落英缤纷 4.渔人甚异之.A渔 B甚 C异 E之5.复前行,欲穷其林.A复 B欲 C穷 D其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A尽 B便 C得 D仿佛E若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舍 B极 C才 D豁E豁然 F开 G朗 H豁然开朗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平 B旷 C俨然 D属E阡陌 F交通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A其中 B往来 C种作 D悉E外人 F黄发 G垂髫 H并I怡然 J自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乃 B所 C具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A要 B咸 C问讯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先世 B率 C妻子 D邑人E绝境 F复 G遂 H间隔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A乃 B无论 C为 D具 E言F叹惋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A余人 B复 C延 D至E停 F辞 G去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A语 B云 C不足 D为 E道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A既 B得 C扶 D志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A及 B诣 C如 D此 E如此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A即 B遣 C向 D志 E遂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A欣然 B规 C未果 D寻 E遂F问 G津《桃花源记》句子翻译默写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4.渔人甚异之.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5.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消失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译:渔人就离开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译:(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他们听了都很惊叹.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译: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开.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他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作了禀报.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译: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桃花源记》字词解释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A为:作为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A缘:沿着 B之:的C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A逢:遇到 B夹岸:溪水的两岸C芳草:芳香的青草 D鲜美:鲜嫩美丽E落英:落花 F缤纷:繁多的样子G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 H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繁多4.渔人甚异之.A渔:捕鱼 B甚:很,非常C异:对……感到惊异 E之:指见到的景象5.复前行,欲穷其林.A复:又,继续 B欲:想C穷:穷尽,走到尽头 D其:那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A尽:消失 B便:于是,就C得:看到,发现 D仿佛:隐隐约约E若:好像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舍:离开 B极:很C才:只,仅 D豁:开阔E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F开:开阔G朗:明亮,敞亮 H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平:平坦 B旷:空阔,开阔C俨然:整齐的样子 D属:类E阡陌:田间小路 F交通:交错相通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A其中:村子里,桃花源中 B往来 :指来来往往的行人C种作:耕种劳作的人 D悉:全,都E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 F黄发:老人G垂髫:小孩 H并:都I怡然:高兴的样子 J自乐:自得其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乃:竟然 B所 :处所,地方C具:同〝俱〞,完全,详尽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A要:同〝邀〞邀请 B咸:都C问讯:二字同义,打听,探问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先世:祖先 B率:带领C妻子:妻子儿女 D邑人:同乡E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F复:再G遂:于是,就 H间隔:隔绝,不通音信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A乃:竟然 B无论:更不必说C为:介词,给 D具:同〝俱〞,详细E言:诉说 F叹惋:惊叹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A余人:其余的人 B复:又C延:邀请 D至:到E停:居住 F辞:告辞,告别G去:离开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语:告诉 B 云:说C不足:不值得 D为 :对,向E道:说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A既:已经,以后 B得:找到C扶:沿着 D 向 :原来的,先前的E志:做标记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A及:到 B诣:晋谒,拜见C如:像 D此:这样E如此:像这样,指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A即:立即,马上B遣:派C向:原来的,先前的 D志:做标记E遂:结果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A欣然:高兴的样子 B规:打算C未果:没有实现 D寻:不久E遂:于是,就 F问:探访,访求 G津:渡口。

《桃花源记》分段翻译练习

《桃花源记》分段翻译练习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缘:沿着,顺着。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夹岸:溪水的两岸。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渔人甚异之..。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异:惊异,诧异。

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之:指见到的景象。

5、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仿佛:隐隐约约,见不真切。

若:好像,似乎。

7、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去。

八下期终默写I——挖空默写

八下期终默写I——挖空默写

八下挖空默写训练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难写易错字集训1.关雎(1)关关□□,在河之□。

(2)□□淑女,君子好□。

(3)求之不得,□□思服。

(4)□哉□□哉,□□反侧。

8.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愿天寒。

9. 题破山寺后禅院(1)曲□通□处,□房花木深。

(2)山光□鸟性,潭影□人心。

(3)万□此都寂,但余钟□音。

10. 送友人(1)此地一为别,孤□万里征。

(2) □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挥手自□去,萧萧□马鸣。

12. 卜算子·咏梅(1)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风和雨。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4) □落成泥碾□尘,只有香如故。

13. 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

(2)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竹之属。

(3) □□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并□然自乐。

14. 小石潭记(1)青树翠□,蒙□摇□,参差披□。

(2)斗折□行,□灭可□。

(3) □神寒骨,□□幽□。

15. 北冥有鱼(1) □怒而飞,其□若垂天之云。

(2)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者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16. 虽有嘉肴(1)虽有□□,弗食,不知其□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3)知不足,然后能自□也;知□,然后能自强也。

二、常考句默写集训(直接+理解)1.关雎(1)关关雎鸠,□□□□。

(2)□□□□,君子好逑。

(3)□□□□,寤寐思服。

(4)悠哉悠哉,□□□□。

(5)《关雎》中采用“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悠扬气氛的两句是:,。

8. 卖炭翁(1)满面尘灰烟火色,。

(2) ?身上衣裳口中食。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牛困人饥日已高,。

(5) ,系向牛头充炭直。

(6)《卖炭翁》中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的诗句是:,。

(7)《卖炭翁》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去”同样隐含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桃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桃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桃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甲]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记》〕[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

”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

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_________12、翻译以下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13、请写出“世外桃”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答案】11、〔1〕、同“邀”,邀请、〔2〕、借给,资助12、〔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2〕就亲自带头实行节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13、例如: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11题详解】此题考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详细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便要还家: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要,同“邀”,邀请。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龚遂于是翻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

桃花源记词语翻译练习

桃花源记词语翻译练习

《桃花源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桃花源记》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落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5)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

阅读《桃花源记》第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阅读《桃花源记》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 >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2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5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7.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