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体会的启发市计划局浦口直属分局张弨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不仅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更为新加坡的进展寻觅到了冲破口,培育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至2009年,新加坡持续10年博得最适合亚洲人居住城市这一称号,同时,随着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进展,新加坡更是成为全世界最正确做生意地址,竞争力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花园城市”建设的要紧体会建设“花园城市”不仅是种植和绿化,还包括了编制计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部门和谐、景观设计、民众参与等等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新加坡通过40连年的实践,经历和积存了许多体会。

1.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

新加坡早在1965年就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土局、市区重建局、建屋局、陆路交通局等部门领袖组成,专门负责制定各项政策和方法,出台了有关绿地的供给、执行与建设、爱惜政策等各项建设法规,使得土地的供给、建设的和谐、绿地的爱惜等等都有法可依。

正是由于长期的坚持和统一的领导,确保了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严肃性。

2.从“花园城市”到“花园里的城市”,与时俱进,理念、内容、方法不断更新。

新加坡从一开始以绿化街道和建造公园为主,到在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增强垂直绿化,进展主题公园和建设公园联道系统;从制定道路专项绿化计划,到制定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和街道景观总蓝图,明确公园面积绿地指标;从投入绿化建设,到爱惜现有自然遗产,增加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从政府主导,到推行民众参与绿化打算,成立城市绿化与生态中心,实施提高园艺景观行业水平打算。

40连年来,伴随新加坡城市进展,“花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延伸,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绿化建设的系统性、功能性、参与性更强,新加坡绿化建设已经进入“花园里的城市”的新时期。

3.高度重视制定各类操纵“蓝图”和打算,通过计划实现建设的统一管控。

新加坡专门设立了“绿色和蓝色”计划部份,别离制定了“园林绿化计划总蓝图”、“公园及水体总蓝图”、“街道景观总蓝图”,作为计划建设实施的依据。

结合新加坡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建设的探讨

结合新加坡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建设的探讨

结合新加坡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建设的探讨摘要新加坡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美丽花园城市,走出了一条与新加坡国情相符合的高度集约化的道路,目前走在更高的宜居城市的发展阶段。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发展在于其成功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精心策划和努力。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规划优先,坚持建管并重,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了有限空间的无限发展,本文结合新加坡市城市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建议。

一、新加坡城市简介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由一个本岛和60个小岛组成,东西约42公里,南北约27公里,总面积704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

它是一个小国、岛国,更是一座四面环海的孤城(城市国家)。

然而,自1965年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以来,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努力,新加坡人创造了众多发展奇迹,建设了一座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二、新加坡城市发展过程2.1早期矛盾突出时期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

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

为解决问题,合理进行土地的利用,新加坡于1985年出台第一个总体规划。

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

并把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列为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2.2城市初步形成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共完成了5.4万套公寓,这比由新加坡殖民当局建造的2.3万个单位超过了一倍还多。

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

60年代中期,城市开发推出了概念规划。

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一项周密的分散政策,将市中心的居民人口和工业人口逐渐转移。

与此同时,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

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

浅谈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加坡2014年土地面积约718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人口密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作为赤道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淡水、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匮乏,国家发展具有天然的局限。

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①,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竞争性目标的关系,减轻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有效地推行城市绿化、美化计划,将城市环境绿化和维护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可持续性。

新加坡建国近五十年,实现了从起初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如今的全球新兴发达经济体和中心城市之一,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宜居吸引着全球人才、企业、商旅和投资,也为国民提供着优良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刘宏、王辉耀,2015)。

新加坡城市国家的治理模式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本文所侧重的城市环境绿化政策则是其实现“花园城市”(Garden City)和迈向“花园中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CIAG)的起点和基础,是新加坡城市治理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花园中的城市”的政策演变,解析“花园中的城市”特点及其与“花园城市”的关联,随后探讨政府的绿化城市和提升环境品质的理念、实施机制与具体个案,最后总结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政府环境治理和建设的启示。

一、新加坡城市环境:从“花园城市”(Garden City)到“花园中的城市”(City In A Garden)“‘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称谓于20世纪80年代闻名于世,这项成功起源于60年代独立之初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的构想。

他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备“第一世界”城市标准的东南亚的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实现新加坡经济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Lee,2000)。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及启示

《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N o .1M a r ch,2009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谢新松(~),男,昆明市委办公厅。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及启示谢新松(昆明市委办公厅,云南 昆明 650011)摘要:“花园城市”的本质是指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新加坡形成了自己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鲜明的城市特色。

中国国内城市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学习新加坡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市域生态建设,将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40多年坚持不懈抓绿化与环境综合整治,终于从一个贫弱脏乱的岛国蜕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一个整洁的摩登绿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与实践“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和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提出的。

后来,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 ward )感受了英、美两国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环境的毁坏后,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

[1](P20)这一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伦敦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而变成了现实。

“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新加坡40多年来卓有成效的实践把“花园城市”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昆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及建设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昆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及建设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昆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及建设摘要:对比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建设的特点,结合昆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比较了昆明与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差距、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新加坡;昆明;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设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建设成了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并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誉,是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品牌国家。

昆明自2005年开始着手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并开展“四创两争”活动以来,投入了巨资对滇池、城市道路、滨水绿地、街头绿地等进行了治理、改造和建设。

对比新加坡这个富裕、文明的美丽岛国,鲜明的城市形象、协调的城市空间、舒适的城市环境和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也看到了新加坡和昆明在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差距。

1. 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特点1.1 编制规划起点高,深谋远虑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实践是从40多年前不发达、人们正在为职业和住房奔波的时候开始的。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是现在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现在能做什么,坚持长远规划,为未来留足空间,避免了重头再来的高昂代价。

新加坡在建国初期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高起点编制全国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纲,制订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50年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战略指导。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新加坡将大约3 000 hm²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它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居民住宅区每隔500米建有一个1.5 hm²的公园,共建有337个公园,城市建设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深度关怀。

新加坡园林绿化给人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感,绿化带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任其自然生长。

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双溪布落自然公园,到一个个分布于公路边的鸟类庇护所,无不体现着新加坡人对自然的关爱。

新加坡景观建设对打造南京人文绿都的启示

新加坡景观建设对打造南京人文绿都的启示

新加坡景观建设对打造南京人文绿都的启示□城市景观专题调研组景观资源相对匮乏的新加坡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的城市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特色,在国际上享有令人瞩目的地位,它的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它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但是其城市建设实践是从35年前不发达、人们正在为职业和住房奔波的时候开始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处于新加坡的某个发展阶段,我们应结合国情,通过科学严谨的城市规划使国家和城市获得最大的政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花园城市新加坡以花园城市理论为支撑的城市规划,使城市建设超越了单纯美化的范畴,更关注人本身的目的价值论。

为实现“花园城市”理想,新加坡专门制订了“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该规划保障了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规定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镇区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并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明令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一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

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目前新加坡共建有337个大小公园,并且正在建立数条“绿色廊道”,将整个新加坡绿化连线成网。

人们一走出办公室、住区或学校,立刻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新加坡河等内河水系及海岸线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

实例介绍——新加坡河沿岸地带的整治和更新滨水区域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之一,结合滨水绿化带设计的林荫漫步道,成为受欢迎的公共活动场所。

滨水区域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并具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征,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景观系统交融的城市开放空间。

新加坡河沿岸地带的整治和更新,就是这类经典案例。

新加坡城市管理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1 新加坡城市管理组织模式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

因此,国内城市规划、管理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基于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与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共同开展了国内外城市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文章即是对新加坡城市管理实地调研后的理论总结。

特别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市镇——马林百列市,对其城市管理的组织形式、操作模式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面谈与实地考察。

目的是总结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方法与特点,提出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借鉴。

1.1 城市管理组织模式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的环境卫生局负责。

这3个部门除了经常性的交流之外是相互独立的。

其中,环境卫生署和公园及康乐局都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环境卫生局负责城市中的公共卫生,公园及康乐局主要负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管理。

市镇理事会是1988年以后,新加坡政府依据所颁布的市镇理事会法令,在全国各个市镇分别成立的,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它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而与物业管理不同的是它属于法定机构。

1.2 市镇理事会的组织与职能新加坡市镇理事会隶属于国家发展部,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所组成,是城市公共社区和物业管理机构。

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城市管理,让国会议员更多地施展其领导才能。

市镇理事会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最日常的工作,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对美丽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对美丽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对美丽中国的启示作者:郑晓霞金云峰来源:《广东园林》2013年第03期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构建发展思路,从城市绿化和城市建设两个角度,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在绿化、物种引进、绿色网络规划、精品工程、城市色彩、城市家具等方面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希望这些经验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设计;新加坡;花园城市;美丽中国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3-0000-00收稿日期:2013-03-12修回日期:2013-05-20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s about Singapore with the "Garden City", from two aspect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of Singapore "Garden City" in the greening, species introduction, green network planning,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urban color, city furnitures and on the effective work, and hope the experience for China "Beautiful China" provide references on mentality of design.Keywords:Urban design, Singapore, Garden city, Beautiful China引言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对新加坡城市建设赞不绝口,从那时起,中国就开启了“向新加坡学习”的潮流。

新加坡:严谨规划环境成就花园城市

新加坡:严谨规划环境成就花园城市

新加坡:严谨规划环境成就花园城市在游人如织的新加坡克拉码头,人们喜爱坐在河边,吹着海风,享受一杯咖啡,或者品尝新加坡地道的胡椒螃蟹。

这条河,也是新加坡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来源。

然而,许多人可能不会想到,几十年前,这里也曾臭气熏天,让人避之不及。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曾说到,在上世纪70年月,新加坡有位盲人乘坐公共汽车,仅凭气味就知道到了新加坡河畔。

不过如今,这个刚刚建立不到50年的国家,街道洁净干净。

尽管有着全球其次、每平方公里7615人的人口密度(2023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289人/平方公里),走在街上,却满眼皆绿色,“花园城市”之名绝非浪得。

全部一切并非唾手可得,而全部来自于政府一步步具体明确的环境规划、完善的法制以及绝不为了短期经济进展而牺牲环境的坚决原则。

新加坡历来布满忧患意识,在环境方面亦是如此。

政府认为,弹丸之地的新加坡,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不行逆转,因此,政府绝不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增长。

建国初期,新加坡就聘请联合国专家,用四年的时间编制了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的将来30年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进展等规划。

1991年,政府又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编,提出将24%的土地保留为绿地,并将现有的自然森林的82%保留下来的目标。

此后,每隔十年,政府都会修编一次城市建设规划,制定新的目标。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作为一个仅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绿化面积约为国土面积的45%,绿化掩盖率达到80%以上,闲逛在这座城市,就仿佛是进入一座热带雨林的公园。

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

如何最优化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土地,为民众供应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够保持经济的增长,是新加坡政府不断探究的课题。

尽管土地资源紧缺,新加坡却从来不给人逼仄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压迫感,反而在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大片的绿地和公园。

资料显示,新加坡目前有多达340个公园,其中,在居民区,每隔500米就会有一个公园。

美丽的花园城市

美丽的花园城市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城市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摘要:新加坡在城市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及规划管理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作者对在学习期间的所学所闻进行了归纳,解析对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一些特点和经验的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美丽花园经验启示第一部分新加坡基本情况介绍新加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在刚建国时被人戏称为一个仅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然而依据坚持将近40年的严谨而又全面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一下发展成为亚洲最美丽的城市,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大桥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

新加坡人口仅有459万,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

新加坡地方虽小,却拥有很多的中心地位。

它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

作为凸现多元文化融合但仍以华人居民占多数的亚洲国际都会新加坡,经年累积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第二部分新加坡城市发展状况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经验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

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新加坡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

同时,新加坡针对规划调整,通过高额收费来进行限制,避免过多地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虽然城市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在特定的阶段,受一定条件的影响。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1、“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

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从“花园城市”迈向“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打造一体化自然生态空间

从“花园城市”迈向“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打造一体化自然生态空间

54异域撷英造“花园城市”的重要一步。

1973年,由政府各部委和法定机构的高级官员组成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花园城市”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开始建设全岛公园网络连道系统,实施“绿色和蓝色规划”连接城市绿道和水流河道,城市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体来说,1960~1990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采取实用主义原则,以经济目标为导向,在技术上采用人工设计、装饰和塑造城市环境,实现记录在册树木140万株,植被区1万公顷,为新加坡陆地面积的14%。

迈向“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是“花园城市”建设的主要负责机构,它隶属于开发作为全球新兴发达经济体和中心城市之一,新加坡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宜居吸引着全球人才、企业、商旅和投资,也为国民提供着优良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称谓于20世纪80年代闻名于世。

随着“花园城市”成为现实,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提出了“花园中的城市”愿景,并且在“花园城市”基础上,注重生态自然的保护和连接城市环境的绿色空间、使其网络化和系统化,迈向世界级“花园中的城市”,使新加坡成为集花园、商业、宜居、旅悦一体的活力城市。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0世纪60~90年代,新加坡成功建造“花园城市”。

这起源于60年代独立之初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的构想。

他提出把新加坡打造成具备“第一世界”城市标准的东南亚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实现新加坡经济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跨越。

1963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起了第一次植树运动,标志着新加坡全民参与的绿化运动的兴起,此后,树木和灌木被大量种植在路旁和道路隔离带上,通过路面绿化奠定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基础。

1968年,政府在向公众解读“环境公共卫生法案”时首次提出把新加坡转变成清洁而葱绿的“花园城市”的目标。

1970~1980年,城市美化项目引进多样和色彩丰富的植物品种,是打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国家发展部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环境与水资源部。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探秘之旅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探秘之旅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探秘之旅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独具魅力的花园城市,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令人惊叹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我曾经有幸前往这座城市,展开一段迷人的探秘之旅。

首先,新加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抵达机场的瞬间,我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广袤绿地。

相比于其他繁忙的国际机场,新加坡的机场更像是一个大型公园。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贯穿着整个城市,使其成为一个拥有大量公园和花园的城市。

在城市的中心,我参观了著名的滨海湾花园。

这个世界级的花园景观是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杰作之一。

起初,我只是隐约感受到一片翠绿,然后,我进入了充满奇幻氛围的云雾森林。

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古老树木和藤蔓组成的奇幻世界中。

接着,我来到了人工巨树林,一根根巨大的树干高耸入云,晚上的时候更是被灯光装饰得如同星空般璀璨夺目。

除了滨海湾花园外,新加坡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花园值得探索。

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加坡植物园。

这个巨大的植物天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兰花展览馆,让我尽情欣赏到各种令人惊叹的兰花品种。

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关于植物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这让我对新加坡的花园城市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了花园景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也值得称赞。

整个城市被精心设计成一个绿色的城市,公园和花园无处不在。

而令我最为惊讶的是,我在市区的地铁站里居然看到了一个垂直花园!这个花园巨大而壮观,让我更加肯定了新加坡对于自然与城市的和谐融合。

在我的探秘之旅中,我还发现了新加坡人热爱花草的传统文化。

他们将自家阳台和窗台装扮成花园,用鲜花和绿植点缀着整个城市。

甚至在新加坡的住宅区,我也经常能看到居民们在自家门前的花园里修剪花草。

这种对花园的热爱和呵护,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随着我的探秘之旅接近尾声,我不禁想起新加坡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的宏伟规划与具体实施。

这座城市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典范。

通过探秘新加坡,我对于如何将城市和自然相融合充满了新的思考。

探秘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

探秘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

2021·6从落地在樟宜机场的那一刻起,笔者便被这个南洋洲岛上的花园城市持续惊艳着。

这里没有钢筋、水泥、森林,有的只是贝聿铭、伊东丰雄、丹下健三、罗道夫、萨夫迪等东西方建筑大师的作品,疏疏落落、参差有致地散落在热带植物丛中,整个城市犹如一座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园。

很难想象,新加坡的生态基础曾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在1819年仅残留200公顷原生雨林,只占当时国土面积的0.28%。

如今,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园林面积达到9500公顷以上,占国土面积的近八分之一。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新加坡在生态建设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

高视界的城市规划“花园城市”的概念由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主旨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新型城市中。

1898年,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具体阐述了“花园城市”理论。

新加坡立足国土面积狭小的现实,在生态、美观的基础上,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构想。

于1965年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聘请联合国专家,用4年时间编制了新加坡未来30年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概念性规划。

1991年,政府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了修编,提出将24%的土地保留为绿地,并将现有天然森林的82%保留下来的目标。

此后每隔10年,都会修编一次城市规划,但始终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目标,在保证绿化总量提升的同时,向“亲自然、亲生物”方向转变,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邻里公园、生态廊道、建筑立面等的绿化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让想要接近自然的公众能停留在公园,同时把保护区留给野生动植物,从而在市民生活与生态保护间取得平衡。

高品质的生态建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大致经历如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洁与绿化阶段。

实施清洁新加坡行动;同时快速绿化新加坡,选择速生、冠幅大的高大树种(如原产巴西的雨树),大力种植行道树;加快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绿色开放空间。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花柏山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花柏山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花柏山新加坡花柏山:亚洲的花园新加坡,作为一个小而美的国家,以其美丽的花园城市著称于世。

这座城市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精心设计的公园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柏山(Haw Par Villa)。

花柏山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观光景点,更是新加坡人民心中的宝藏,既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又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花柏山位于新加坡本岛西部,占地面积达到了9公顷。

它由奇特的人造山丘和丰富多样的植被组成,使得这里犹如一个童话般的花园。

花柏山最初是由新加坡华人富商何应钦和黄棣芬兄弟创办的,并于1937年对外开放。

它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雕塑和园林艺术而闻名,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进入花柏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壮观的门牌坊。

正如其名,这座山以花和白柏树为主题,并以随处可见的彩色石雕和壁画装点其间。

游客沿着曲线形状的小径一路欣赏这些华丽的景象,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具有哲理寓意的雕塑,它们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故事。

无论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都以栩栩如生的造型展现在游客眼前。

除了雕塑,花柏山的植被也是其独特之处。

山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形成了一片林木葱茏的景象。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区和季节的花朵的绚丽色彩。

尤其是3月至4月的春季和9月至10月的秋季,整个山区都被各种花朵的芳香环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外,花柏山还有一个特别的景点,被称为“十殿阎罗”。

这个主题公园以佛教神话中的地狱为设计灵感,从教育的角度展示了善恶报应的概念。

游客可以通过观看逼真的雕塑和表演,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惩罚和救赎,以此来提醒人们遵守道德法则,做一个善良的人。

最后,花柏山还提供了许多娱乐活动和亲子游乐设施,适合全家人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参加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品尝新加坡的传统美食,或者购买纪念品来留念。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花柏山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欢笑。

卢俊卿: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

卢俊卿: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

卢俊卿: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安居乐业,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之一,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放眼世界,在住房方面最幸福的,非新加坡莫属。

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通过大量建造租屋低价出售,同时辅之以住房公积金和多种优惠政策、补贴的方式,让新加坡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子,都能够享受自己的幸福人生。

新加坡曾经连续数十年被评选为“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城市”,它在“安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的一隅,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国家,也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因为新加坡的国土形状像狮子,所以又叫“狮子城”。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

在这座汇聚了现代与传统的风格特色、融合东西文化之精粹的城市,人们可以感受华人文化、马来文化及印度文化等多元民族特色。

这个城市既有着钢筋水泥森林的一面,也有盎然绿意充满整个城区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新加坡因为在城市保洁方面的出色表现,有“花园城市”之称。

走在新加坡的马路上,感受到的不是人潮拥挤,而是被路旁郁郁葱葱的大树所吸引。

绿树与高楼交相辉映,整座城市宛如置身于绿色海洋之中。

新加坡独立后,只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这座世界公认的最宜居城市,新加坡的“秘诀”主要是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也只有管理好,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

新加坡非常注重城市规划,真正把城市规划提升到了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地位。

早在建国初期,新加坡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制定了全国概念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这些规划都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花园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严格的城市管理,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在先,但同时十分强调法律的权威性,惩罚非常严格。

据说有一对恋人,晚上离开植物园时把报纸忘在了草地上,第二天,公园的管理人员几经周折找到他们,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处以30新元的罚款。

花园城市观后感

花园城市观后感

花园城市观后感第一篇:花园城市观后感《新加坡——花园城市》观后感英国人史丹佛·莱佛士在一八一九年抵达新加坡,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荷兰人手中取得新加坡的经营权。

五年后,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之一。

莱佛士曾任爪哇地区的副总督,行政经验丰富,在短短的八个月中就完成了新加坡第一张城市规划图。

莱佛士规划了行政区、港区、码头,以及不同族群的住宅区。

这一个规划,奠定了新加坡城市发展的基础,并且留下了英国城市规划的传统。

莱佛士的城市规划至今大致被保存下来,成为新加坡城的历史核心区。

新加坡河口是个天然良港,英国人最擅长海运经营,莱佛士的港区建设使得新加坡在一八七零年代就成为欧洲与亚洲之间最重要的转口港。

开港之后,经济繁荣,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人口由一八三零年代的三万人持续增加到五零年代的八万人。

最主要的移民是来自福建、广东地区的华人,华人一直占新加坡总人口比例的八成以上。

新加坡的原住民是马来人。

与华人同时移民的还有印度人。

这些不同的族群在新加坡形成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文化拼图。

一九四一年底,日军发动战争,七天之内就攻陷了兵力薄弱的英国军队。

英军投降日,刚好是中国农历新年。

日军进城,对不同族群进行一系列拉拢与分化政策,种下了日后不同种族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日本宣布投降。

九月五日,英军重返新加坡,虽然接受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但是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战乱留下了一个百废待举的城市。

战后的新加坡,一直到1950 年底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当时社会上问题很多,许多都是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住房问题,城中许多的住宅都是二至三层,然而其中住了三四十户人家,每一层住了十到十二户人家,共同使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儿童缺乏游戏空间。

当太多人住在一起时,尤其当族群不同时,自然会问题紧张。

战后很多学生离开学校,因为战后的婴儿潮,工作机会很少,只有当公务员,还有在外商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等等。

还有一些个人的店铺工作,中文学校毕业的学生,却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在一些中国的店铺工作,且仅能糊口,所以情况非常糟糕。

新加坡绿化令人叹为观止国内立体绿化技术崛起亦可比肩PPT课件

新加坡绿化令人叹为观止国内立体绿化技术崛起亦可比肩PPT课件

-
6
oasia酒店
Oasia酒店地处新加坡高楼遍地的商务 区,酒店大楼外墙以垂直绿化形式装饰 绿植,一派绿意盎然景象,宛然一条闹 市之中倒挂的瀑布,为热带城市带去无 限凉意与生机。
-
7
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立体绿化的标志性项目,建造 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加坡植物园——人工建造30 米高的巨大植物塔群。这些“擎天大树”上面建有 垂直花园,攀缘植物、附生植物还有蕨类植物在上 面成长。
-
8
•作为全球立体绿化领航者,新加坡各种绿化项目都让人叹为观止。“花园中的城市”成为新加坡的独特标签,他们在 城市绿化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为深圳建设世界级先行示范区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2016年10月1日,深圳在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中,专门新增了立体绿化章节,对新建公共建筑、高 架桥、人行天桥、大型环卫设施强制实施立体绿化,未来将利用一切空间发展立体绿化,让绿色从地面向“空中”发 展。
模块化种植容器取代传统工艺中的排水层、防水层、保温层等结构,将蓄水、 排水、给水、用水等功能全部集中于种植容器,使其完全契合海绵城市 “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技术理念,可以有效延缓峰现时 间、降低峰值流量、收集并净化雨水、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等。
目前,该技术成功入选《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应用指南》,是近 十年来屋顶绿化屋面种植盆唯一的发明专利产品。
-
4
新加坡艺术高中
该项目设计师通过独特的设计方法打造出了 两个视觉上相连的水平面,从而在下面形成 交流空间,在上面形成安全空间。 外墙的 绿色植物可以过滤强光和灰尘,保持凉爽, 很好地吸收交通噪音跟阻隔光线。
-
5
丝丝街写字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1、“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

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流,彼此借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园林城市”评选活动的开展是在1992年由我国建设部发起的,并制定了十大标准,目的是以此来推进各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2、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新加坡位于北纬1度,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今年三月作者有幸参加了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主办的“建设和管理一个花园城市”的技术培训,目睹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实践,从新加坡的同仁那里比较系统地了解到其花园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

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

其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

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在规划指导下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在着眼于未来的同时,意识到保护好宝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于是划定了需要保护的建筑和相关的区域,成立了国家保护局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

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之中。

为此新加坡达到了如下指标: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

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正是看到了欧美等国家在通向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解决城市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在新加坡建设的初期就开始引入“花园城市”的理论,并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很好地处理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新加坡的知名度,为其发展旅游业,广泛吸引外资,增加对外开放的实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的建设向世人展示了其热带城市的风采,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格,为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1965年新加坡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城市大规模的重建正是从那时开始的,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也同时形成。

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

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

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

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

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景观资源相对匮乏的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旅游设施和卫生、环保、法制管理的一体化形成了自己城市的特色。

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其“花园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中国“园林城市”的建设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新加坡已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它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但是其“花园城市”的实践是从35年前不发达、人们正在为职业和住房奔波的时候开始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处于新加坡的某个发展阶段,我们应结合国情,在奔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进程中少走弯路,通过园林建设使国家和城市获得最大的政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中国“园林城市”建设的差距中国“园林城市”的建设实践已有近十年,其间有十二个“园林城市”诞生,还有不少城市正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

十二座“园林城市”的绝大多数位于中国东部的发达地区,其中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北京、南京、杭州,海滨城市有大连、厦门、威海、珠海,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有深圳、珠海、中山、南宁,工业城市有马鞍山。

合肥市则以完善的绿地系统布局为特色。

可见,“园林城市”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或以优厚的自然条件为依托,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背景,建立起较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指标多达到了:建成区的绿地率3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5平方米以上。

它们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与城市风貌保护与建设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但较“花园城市”新加坡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各种污染问题,特别是和绿地系统密切相关的水系污染问题,也困扰着“园林城市”的建设。

合肥、成都、北京先后由政府斥巨资进行城市水系整治,但目前的状况是:合肥环城公园靠近居住区的黑池坝的河水颜色发黑,散发出微微的异味;成都的府南河整治一年后又恢复了原来臭气熏天的污染状况,只可惜了滨河两岸优美的绿带;北京近日完成了城西水系的治理,开通了水上旅游航线,但护城河,特别是北土城的护城河的污染日趋严重,而同市民休闲密切相关的很多公园、绿地都沿此河布置。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的开展,成年树木大量被砍伐,造成绿地中遮荫树减少,新建各类绿地中盛行“装饰”之风,过于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整形修剪的花灌木、草坪及艺术水平一般的雕塑占据大量的空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也降低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而在新加坡近年特别强调对人行步道的遮荫。

新加坡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近三十年间,通过改善和提高公园的设施水平,来满足市民多方面的需求。

健身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及老幼皆宜的参与性活动设施的构思新颖,十分吸引游人。

而国内居住区绿地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设施明显不足,更别提设计质量和品位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被普遍应用于新加坡园林种质资源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检索就能对其全国的观赏植物品种、数量及生长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

国家公园局为其所管辖的每一棵树木都建有档案。

植物养护工作之细是我们无法比的。

“园林城市”的建设靠的是自始至终的城市领导层的重视,目标确立后,坚持不懈地实施。

我们在新加坡向各方人事请教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何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候,就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战略?最终满意答案的寻求来自对“花园城市”发展历史的探索。

花园城市理论和实践是对西方工业化文明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巨大破坏的反思,新加坡的领导者正是充分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选择了一条发展的捷径,在汲取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体现在花园城市的建设方面,也反映在新加坡发展的诸多领域。

新加坡对城市交通的解决方式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新加坡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贯穿全国的地铁、轻轨系统及发达的陆地公交汽车网络系统,来解决市民的出行;以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每年有一定限量的轿车购买指标以防止车辆增长的速度过猛;大力进行道路系统、停车场、停车楼的建设。

目前新加坡国内的道路用地已占其国土面积的12%。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往往把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牺牲环境,挤占绿地发展房地产来创造产值;盲目发展小汽车,不顾本市的道路状况,以求汽车工业的效益。

结果城市的环境指标——污染指数居高不下。

中国已有数个大城市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目前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财力来治理污染,真是走了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4、城市中的“自然”“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的本质应是“天人合一”,而非人为第一位,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

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新加坡人深深地感到,城市化高度发达的新加坡留给自然的空间越来越少,因此更要珍视自然,让他们的后代能够看到真正的动植物活体而不仅仅是标本。

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双溪布落自然公园,到一个个分布于公路边的鸟类庇护所,无不体现着新加坡人对自然的关爱。

位于新加坡中部的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占地164公顷,最高点海拔164米。

这里是新加坡唯一的一块原始热带雨林区,也是世界上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保护区始建于1883年,虽历经战乱坎坷,却一直被保留下来,现为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管辖。

保护区内设有四条不同长度的人行步道和一条自行车环行游览线。

保护区中的人行步道以砂土路为主,需设台阶的地方多采用枕木挡砂土砌筑,即便是可行驶机动车的水泥道路的中部,车轮压不到的地方,亦采用覆土种植草坪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