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三、学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
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
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
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
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疏条交映(掩映 )
负(凭借 )势竞(争着 )上
横柯上蔽(枝干 )(遮蔽 )
3、 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的词: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猛浪若奔 奔(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 名词—动词,向上 );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 横柯上蔽 上( 名词—状语,在上面 )。
1、清澈
水色——水皆缥碧 水深——千丈见底
正面描写 静
夸张 (详)
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
(略)
小结:第2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 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 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疏通文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全,都 消失 同样的颜色 顺、随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向东向西
表约数,相当于“左右”。
异水,天下独绝。
绝妙
译文:
没有一丝风, 烟雾也完全消失,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 的颜色。(乘船) 随着江流飘荡,时 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 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天下独 一无二。
停止,消失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 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 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 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 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 和远处伸展。笔直地指向天 空, 形成无数的山峰。(山 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 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 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 着。
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学习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2、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咽喉(yān)溶液(yè)触目(chù)踱步(duó)沸腾(fèi)炽热(chì)猝至(cù)窒息(zhì)吹嘘(xū)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美丽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的感情。
【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另种文体,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杰出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肯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
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解释,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
〔同学分组活动〕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沟通。
〔二〕神游佳境本文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很多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同学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三〕体情品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索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同学商量〕整理同学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喜爱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同学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肯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主动性及消极性。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与朱元思书》优质课获奖教案_0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1、导入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
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与作者:与朱元思书吴均)2.听读课文3.朗读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
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2)读出节奏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
”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教学难点:1.对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呢?(学生自由回答:长江三峡、桂林漓江,……)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仪,投影出: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
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
(板书作者,课题)二、释题:学生解释:“与……书”是什么意思?教师补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
(语言要简洁)三、检查预习效果:(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学生之间互动:1.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2.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教师小结。
四、初步感知课文:1.放录音,先欣赏课文。
(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2.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清澈、急猛)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4.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树——竞上、争、直指泉水:鸟:猿:5.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明确后,教师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学思路】本文可用两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是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朗读的指导,总的来说,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以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可以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以给同学们示范。
启发想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见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的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的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议,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难点是“鸢飞戾天者”两句。
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的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古诗文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基本的鉴赏能力。
因此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借住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同时重视引领学生体验古诗文的语言美感,获得进一步的语感熏陶,较为深入地理解作者借助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品析写作特点,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并提升语言文字的整体感受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翻译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本文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根据这种情况,我觉得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尤为重要。
该文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
文章中的志趣美是原因之一,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及背景;2、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了解短文的大意;1、了解“骈文”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2、注意本文中的对偶句,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作者动静相生、拟人、比喻、夸张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自主的解释、翻译文言字词的能力;2、理解文体,分析第一层;3、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4、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5、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2、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词汇;2、掌握对富春江水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3、背诵课文;4、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涵义。
【教学难点】1、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谈话导入。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教材解读《与朱元思书》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小品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它以清丽的文辞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根据前一学年我们的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应当能很快接受这篇短文,很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这篇经典短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积极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只是对于文本中的“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八年级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尚有难度,但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单元主题:山川美景单元解读:本单元的导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是指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观察者可以通过睁大眼睛去捕捉、叫醒耳朵去聆听、带着敏感的心去感受周围的景物特点,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无限的美好遐想。
这一单元的学习,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当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范畴。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的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
《短文两篇》选了两篇艺术风格不同的写景文章。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记承天寺夜游》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色。
《唐诗五首》选入了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春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或写田园风光;或写登临之景;或写塞外景象;或写辞亲远游所见景象;或写西湖早春景象。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一、教案概述朱元思书教案是一份获得一等奖的教案,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的语文课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朱元思的作品,并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朱元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加对他作品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写作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 教师简要介绍朱元思的作品和他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展示朱元思的作品,并进行简要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初步理解。
2. 阅读活动- 学生阅读朱元思的作品,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生进行个人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理解。
-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4. 写作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讨论的结果,展开创作活动。
-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文、写诗歌、写小说等形式,表达对朱元思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 展示和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 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对朱元思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材料1. 朱元思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
2. 阅读指导和讨论提问。
3. 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创作作品。
4. 展示和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表。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朱元思的其他作品,扩展阅读面。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3.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二、教学过程题解1.与:给书:书信2.题目意思: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3.注:《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节选内容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众说富春江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清●纪昀活动过程1、活动背景:古往今来,富春江以它绝美的景致吸引着文人墨客、旅游爱好者,“富春旅游节”很快就要来了,为了让游客更好的赏玩富春江的美景,特意组织了一个美景推介活动。
2、活动说明: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自愿认领前四个活动的任一个内容,第五个活动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3、活动内容:活动一:“好声音里的富春江",美景推介组给富春江录制了一段小视频,附上了配乐,请你跟上配乐来诵读原文。
活动二:假如你是摄影师,来给富春江拍一组图片,结合课文描绘的美景,你会选择哪个观景位置来赏景?活动三:假如你想朋友圈发一组图片来推介富春江,请问,哪些拍照的角度最能还原文本描绘的美景?活动四:好几个同学结合课文给富春江的美景写了一段文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写得如何,如果写得不妥,请你来修改。
活动五:富春江的景色太美了,这样的美景你最想推荐给哪一类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来回答。
补充内容:活动一:读字词,读课文1.解决字词读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 íng)千转(zhuàn)嘤嘤成韵(yīng)(yùn)鸢飞戾天(yuān)(lì)窥(kuī)柯(kē)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听录音朗读后自己再读2遍,在课本上标注出停顿。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吴均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具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课件。
教学方法: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ppt。
1)二、体裁介绍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三、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四、朗读课文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例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疏通字词韵柯飘荡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五、合作学习,集思广益1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读-译-思-用-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一篇,工于写景的文章。
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
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做古今沟通的练习。
(学生互相测试)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应俱全百废俱兴面面俱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佳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横何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过犹不及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概述:朱元思书作为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部书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瑰丽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朱元思书》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设计一份优质的课堂教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朱元思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思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朱元思书》中场景的图片,启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学习和理解《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品内容:(1)介绍朱元思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2)详细讲解《朱元思书》的内容,包括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风格等。
(3)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传世价值进行思考和解读。
3.分析《朱元思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1)讲解《朱元思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夸张、对偶、意象等。
并通过具体实例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视觉、听觉和意象描写,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和理解《朱元思书》的美。
4.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1)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炼每篇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小组展示和互评,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情况分析】1、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极佳的美文。
所以将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侧重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这样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欢朗读多于理解。
学生基础较好,平时课堂气氛较活跃,部分学生敢于发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活动课前轮流值日,一学生讲故事,其余学生从内容的选择、表达的流畅方面评价。
常规活动,训练学生胆量;知识积累。
导1分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然而,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间。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读6分钟1、教师范读,配画面、音乐。
要求:记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听教师范读课文。
2、朗读:个人读,再齐读,侧重注意句读。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6分钟放幻灯片。
讲解重点词句。
自由朗读,对照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就词句和文章内容提出疑问。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析20分钟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①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本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②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奇和水异?(小结,投影:景奇山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四读:明辩课文主旨。
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部编本八上语文省级一等奖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公开课教案)一、目标定向,有的放矢目标定向有的放矢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你知道吗,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富春江景色,天下独绝。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让我们随着吴均走进富春江,体验奇山异水的别样情韵。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
“书”是“书信”。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走进美文,疏通文意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下面我们走进奇文,共赏共析。
昨天我们简单预习了课文,积累了字词,了解了作者,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PPT展示二:万丈高楼平地起预习交流积累词汇1.配乐朗读,生字注音,标出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轻快)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舒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2. 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欣赏文中之景。
难点:细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板书文题、作者)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让学生4人小组由组长检查预习导学案,并一起在组内交流解决难点。
(1)吴均(469-520),南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他的文章善于(),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新,人称“体”。
(2)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题目中的“书”是()意思。
2、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 )碧急湍.() 轩邈.() 泠泠
..()
鸢.()飞戾.()天经纶.() 横柯.()
3、本文描绘了从()到()的优美景色,
4、积累文言词汇
①通假字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②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今义:。
)
经纶世务(古义:;今义:。
)
蝉则千转不穷(古义:;今义:)
猛浪若奔(古义:;今义:)
③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奔,。
)
互相轩邈(轩邈,。
)任意东西(东西,。
)风烟俱净(净,。
)
2、播放朗读带,学生听音频朗读,感受文章不同于一般书信体的特点。
3、学生自由朗读,并以4人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译课文,疏通文意。
问题一:翻译文章,注意以下重点语句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合作与探究
(一)品味山水
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
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2.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请你谈谈如何阅读文章第一段。
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
5.水之异
仔细阅读,说说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并说明景物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
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6.山之奇
仔细阅读,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并说出写景的角度和景物的特点。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体特征。
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
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
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
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他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深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而心旷神怡了。
(三)感受文章的志趣美
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是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
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四)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五)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相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赏析下列句子或句中加横线词的妙处。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交流点拨】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句话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猛”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的奔腾情状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写出了树因高大、茂密而使树色显得暗,进而让人感到寒意,一个简单的“寒”字,却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作者用词之“精”,令人赞叹。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运用拟人修辞,“负、竞、轩、邈、争、指”等字,化静为动,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在生长变化中,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写作借鉴
学完本文,在写作上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点拨】抓住景物特征;有一定的顺序,从多种层次、角度描写,运用不同的手法。
拓展延伸
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如: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板书设计
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分:
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夸张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比喻奇山看——色
看——形
听——音(泉水、鸟、蝉、猿)
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
手法-----多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形声兼备;寓情于景
教学反思
1、了解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对有难度的字、词、句多角度辨析、练习;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能够用书中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能够正确对待文中所流露的消极情绪;能够进行求疵阅读和比较阅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不失时机的点拔和指导,使学生既有对课文深度的透彻领悟,又有广度的拓宽拓展,能够新旧联系,渗透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