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新版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单选题)1.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A. 诊断B. 咨询C. 治疗D. 特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对象-P297。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283。
( 单选题)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A. 现实原则B. 道德原则C. 快乐原则D. 社会原则•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学科简史-P298。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P285。
( 单选题)3.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A. 防御机制B. 动机冲突C. 性的冲突D. 克制能力•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有两个基本命题。
其中第二个命题是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学科简史-P297-298。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P284。
( 单选题)4.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A. 防御机制B. 本能动力C. 心理异常D. 快乐原则•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最新[医学保健]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PPT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它无情地摧毁人类自身 的专横,涤荡了人类自身造成的历史污垢。欧 洲的中世纪,在经历了一场卑劣的造神运动和 摧残人性的黑暗时代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的迅 速成长,一场解放人性的运动,以不可阻挡之 势在欧洲爆发了。很快,文艺复兴的曙光照遍 了整个欧洲。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 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 一起。 虽然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对象同是异 常心理,但在17世纪以前,由于精神病学肩 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所以他远 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 精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
注
如果我们把现代的变态心理学看作西方科学发展 的产物,那末,在这里,我们只能把变态心理学 的发端,定位在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 现象的时代,这个时代,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 (Hippocrates)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天才的 推论,他用当时自己提出的体液学说,即认为人 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 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他认为,人之 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 成的。尽管当时人类受到科学手段的局限,无法 直接证实这种推论,但是,这种推论中,已经包 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 断的雏型。
(2)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 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 “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 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 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 性冲破防线,那时,我们就产生异常心 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就可 以形成意识不到痛苦。但是,意识不到 的痛苦,并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 他们只是隐藏起来,躲藏到潜意识之中 而已。躲藏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 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比如, 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以口误或失 误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等等;
2023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294有关社会人群旳心理活动,对旳旳说法是:①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②有精神障碍旳人,心理活动也不全是异常旳;③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旳。
有关社会人群旳心理活动,描述对旳旳是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有关怀理异常通过系统治疗后旳描述中不对旳旳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原则》第3版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旳对象 (294)有关变态心理学研究旳对象,对旳旳描述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体现为对象。
精神病学研究旳侧重点是异常心理旳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 (295)一、对心理异常现象旳初期关注有关古代“变态心理学”旳发端,对旳旳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旳功能”这一推论旳雏形。
有关古代“变态心理学”旳发端,不对旳旳描述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旳“体液学说”无关。
有关古代“变态心理学”旳发端,下列说法中对旳旳是:①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旳“体液学说”有关;②始于公元前4。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旳新见解有: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旳功能联络起来;②促使用唯物旳思维看待心理异常旳问题。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旳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旳功能联络起来。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旳现代阐明(一)精神分析旳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旳两个基本命题精神分析理论有关变态心理旳解释,基本命题中不对旳旳是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心理过程重要是潜意识旳);基本命题中对旳旳是性旳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旳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推演出旳判断符合弗洛伊德有关“力比多”旳见解旳是是心理活动旳动力。
符合弗洛伊德有关“心理构造”旳见解旳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不符合弗洛伊德有关“心理构造”旳见解旳是“力比多”决定了人旳心理构造。
不符合弗洛伊德有关“人格构造”旳表述旳是人格构造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
47%。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2、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用弗洛伊德的话说: 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b、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依据以上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延出以下几种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c、人的心理结构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d、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e、防止焦虑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3根据以上假定,造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是:a、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果发展过程中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
b、自我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c、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3、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区别1、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一: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行为被怀疑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病理上的变化才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可靠依据.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畴.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一个人的正常或者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来决定.统计学的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操作也比较容易,但是心理测量的内容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但是智力超常和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所以,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也是相对的.内省经验标准.这里的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焦虑,抑郁或者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其二就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作出心理正常或者异常的判断.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这一判断,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之后得出的.2、心理学区分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以下的三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1、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
讲稿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培训课件
讲稿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11
5. 反相作用:内心有一种欲望或观念要求表现,但表现出 来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招致现实的惩罚,或招致良心不安, 于是反而表达相反的欲望或观念,借此达到抑制原来欲望的 目的。如犯罪倾向很强的人反而可能去当警察,有的人内心 想与异性亲近,反而表现出惧怕异性。
讲稿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讲稿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 理学
第一节 关于化规律的一门 科学。最早称为病理心理学,。
讲稿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2
变态心理:又称病理心理,是指一个人的心理
偏离了常态的标准,行为失去了常态的表现,出 现了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异常。现在规范称之为异 常心理或精神障碍
(3)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与之相对应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4)“本我”(“快乐原则”活动)、“自我” (“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道德原则”活动)。
讲稿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8
(5)防御机制:人们具有的应对内心冲突引起的焦 虑的能力。是自我在协调、解决矛盾过程中,逐渐 发展出的一些手法、技巧。即是一些习惯性的反应 方式,它们能在不知不觉地自我活动中起作用,使 超我、本我各自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至少在主观上 做到与现实相适应。这些手法、技巧因而具备某种 心理保护的功能。 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合理化、 反向形成、转化、退行等。
6. 转化作用:把心理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 而避开了直接的焦虑痛苦体验。例如自感身体不适,有躯体 机能缺失,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是典型的转化作用的结果, 有些病人对躯体症状表现出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态度, 好像并不希望治好似的,这正说明躯体症状是某个无意识冲 突的解决,它变相满足了病人的无意识欲望。考试前生病住
三版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弗洛伊德解释心理异常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精神病和神经症的重要起因。 2、依据命题推演出的判断: 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Libido)在幼年
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口欲期、 肛欲期、生殖器期。
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构成;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防御机制); 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紊乱的
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保障人正常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
律性。
异常心理就是丧失了正常心理的三大功 能,无法保证人作为生物实体和社会实 体正常地生活,出现精神变态。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 病学的对象,但两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
学科不同 侧重点不同
心理学
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 与特点; 个体心理差异; 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 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
精神医学
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 转归和预后; 精神障碍的预防、康复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人本主义理论的解释
构成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两个条件):一 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二是强有力、 异乎寻常的刺激。
生活事件使人极为兴奋,但同时又必须努力加 以克制自己,不要太兴奋,于是,兴奋和抑制 过程产生冲突,持久下去,平衡被打破,神经 功能紊乱,神经症和精神病产生。
在刺激作用下,神经过程较强的人不引起精 神障碍;
相互诱导现象: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 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全套课件137P) ppt课件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它无情地摧毁人类自身 的专横,涤荡了人类自身造成的历史污垢。欧 洲的中世纪,在经历了一场卑劣的造神运动和 摧残人性的黑暗时代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的迅 速成长,一场解放人性的运动,以不可阻挡之 势在欧洲爆发了。很快,文艺复兴的曙光照遍 了整个欧洲。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 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 一 起 。 虽然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对象同是异 常心理,但在17世纪以前,由于精神病学肩负 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所以他远比 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 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 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对变态心理学的这 个定义,明确地指出,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 变 态 心 理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学 科 。 具体说,它要研究如何定义变态心理,它 是如何发生的,它自身有那些种类,不同种类 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那些性质和特点,它有那 些具体表现形式,它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它 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等 等 。
变 态 心 理 学 ( a b n o r m a 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这一分支学科,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 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 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 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 (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 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 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来访者身上是 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 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 性损害的证据没,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 性障碍。在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 采用前面的名称,即“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 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5
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5 1.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为了()。
A.选出有精神病的人立即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B.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c.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永远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D.以是否“有精神疾病”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
答案:B
2.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A.健康常模
B.心理状态
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答案:C
3.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A.健康常模
B.心理状态
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内心无任何矛盾
答案:B
4.健康心理学()。
A.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B.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
c.有清楚界定的内涵与外延
D.是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
答案:B
5.健康心理学()。
A.概念体系科学完整
B.发展成熟
c.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D.是医学介入心理学的结果
答案:C。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分支。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强调的是异常心理状态,而另一个则关注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研究和了解人类异常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个性障碍、精神疾病等。
变态心理学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变态心理学致力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通过识别症状和行为表现,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对精神疾病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划分。
2. 异常行为的病因研究:变态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异常行为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通过研究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帮助理解为何某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3. 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异常心理状态,能够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相反,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健康和幸福状态。
它研究和探讨的是健康人群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维持心理健康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幸福感研究: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希望和自我成就感等,来推动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2. 压力与应对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个体在压力面前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不适,促进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人们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经过系统治疗,有精神障碍的人的异常心理可以改善或完全被矫正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相同侧重点不同第二单元学科简史早期关注“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现代心理学判断的雏形心理障碍者的古怪行为是魔鬼和女巫引起的,治疗的方法是驱魔、魔法服剂、宗教仪式等额下回.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潜能的性质和特点——趋向完美潜能趋向完美的特征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存在——个体的自由、独立性,人的根本意义责任——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存在与责任的对立——存在焦虑(基本焦虑)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人际交往,社会功能好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异常心理则丧失了上述功能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纳入医学范畴有精神障碍的人的脑部有病理生理变化行为异常是疾病的症状,病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平均数而言的多以心理测量为工具标准的普遍性是相对的偏离常态并不一定被当作异常有些特征不是常态测量内容受社会文化影响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
其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具有很大主观性,经验不同标准会不同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是否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要考虑到历史和文化背景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从心理学切入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正常心理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三个包含在此原则下的精神科临床标准指标: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幻觉–妄想–自知力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心理过程一致性破坏,表现出异常状态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情况下,人格稳定性破坏提示心理活动出现了问题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辅助性的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感觉知觉二、思维障碍形式内容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四、自知力障碍-------感觉障碍1对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感觉阈限病理性下降2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感觉阈限病理性增高3躯体内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综合症知觉障碍1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恐怖性质2——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感受器官——听、视、嗅、味、触、内脏性根据体验来源——真性、假性根据特殊条件——功能性、思维鸣响、心因性常见幻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官: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A. 言语性: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B. 非言语性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原始性幻觉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颞叶癫痫或肿瘤嗅到的异味感幻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内脏性幻觉—躯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根据体验来源:真性幻觉:幻觉形象不仅位于外部空间,而且直接通过本人的器官获得具体病人常坚信不移,并有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假性幻觉一般轮廓不清、不够鲜明生动并不位于外部空间,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人脑内不是通过感官获得多见于意识清晰状态的病人,较真性幻觉少见闭眼看、脑子听根据特殊条件:功能性、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互不融合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思维鸣响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病等感知障碍-------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周围事物象布景,人物象油画,无生机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联想、思维逻辑障碍2种,症状:思维奔逸兴奋性的,思维活动量增加和联想速度加快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思维迟缓抑制性的,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反应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思维贫乏内容空虚、词汇贫乏、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症状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涣散、答非所问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联想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旁人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无意思障碍和明显外界干扰时的思维过程短暂中断,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理明白脑子一片空白思维插入、思维被夺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被插入的主题明显不自主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非意愿的思潮大量强制性涌现,思维完全不受自己意愿支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谈话过程有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自认为必不可少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正常人的象征性思维是约定俗成,可理解的思维逻辑障碍时,主动用普通概念或动作表示特殊含义,不是约定俗成,与现实混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抱暖气片语词新作自己创造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特殊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坚持己见,不可说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毫无根据地坚信患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医学验证不能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认为内心想法或隐私未经言语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按来源及与其他精神病症状关系分:突发性妄想:妄想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妄想性意义不祥预感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外一种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思维内容障碍迫性思维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明知不必要甚至荒谬,但无法摆脱,因而痛苦种类: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要注意与强制性思维鉴别强迫- 分裂症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虽常有一定事实基础,但片面,有强烈感情色彩,不能自拔,影响行为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障碍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指标注意减弱主、被动,兴奋性减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影响记忆力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见于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者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记忆减退远、近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病变之前的伤后的特定阶段错构错误的回忆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虚构将过去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常伴有严重记忆障碍,因而虚构内容经常变化,并且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柯萨可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同时具有记忆减退、错构和虚构以及定向障碍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病智能不能随年龄增长,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原因:先天、围产期、生长发育成熟前,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后天获得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低级的和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等意识清楚情况下,由后天原因造成的智能明显受损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质的与假性痴呆的鉴别(由心理应激引起)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精神障碍进程中的表现随精神病病情进展,会出现自知力完全丧失,随病情改善,逐渐恢复是临床上鉴别是否有精神障碍、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第二单元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自诉心里高兴、如同过节表现为精力充沛、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且易恢复、行为有感染力:思维奔逸、情绪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表现为安静独处、愉快感缺失、原有兴趣消失、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可有自杀企图行为: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同时存在焦虑在缺乏充分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等,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专栏4-1)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焦虑症状包括三个方面的痛苦情绪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被他人理解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对特定情境或事物的恐怖体验,而脱离这种环境或事物后,紧张害怕的体验随即消失以为主的情绪障碍对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人所特有的高级情绪受损,但并对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和与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表现为漠不关心、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不同精神障碍表现不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为被动、极端懒散、卫生极差;严重者本能行为丧失意志活动减少注意鉴别两种情况:不一定缺乏意志要求,但受情绪低落影响,总感到自己做不了事或做事没有意思;可能存在部分自知力——抑郁状态没有上述情绪体验两种形式协调,有目的、可理解见于躁狂发作常见种类: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检查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特点:病因未明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意识清晰,但患病期间自知力基本丧失智能完好,但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如感知、思维障碍情感、意志行为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症状:系统妄想,内容有一定现实性,不荒谬,个别有幻觉起因不明,年龄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病前人格多具有固执、主观、敏感、猜疑、要强等特征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2-3月内痊愈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征: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反复发作,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主要症状: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轻型、无精神病症状、有精神病症状、复发性躁狂主要症状: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发作形式:轻型、无精神病症状、有精神病症状、复发性抑郁症交替发作主要症状: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但每次发作程度较轻可持续多年,甚至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第三单元神经症取自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