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3.2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三单元 课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三单元  课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课题三十八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2)政治:欧洲民族意识增强和封建君主极力强化王权。

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2.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结果: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3.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即因信称义。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1)宗教: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欧洲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教鼎立的局面。

(2)思想: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经济: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政治: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启蒙运动(一)社会背景1.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创立和示范作用。

2.经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3.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否定封建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法治观念,敬畏事实,提倡科学。

(三)代表1.启蒙运动猛烈地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理性和科学,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提出理论构想。

3.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 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背景⎩⎪⎨⎪⎧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3)导火线: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

2.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图示图解] 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二、宗教改革的概况及基本主张1.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2.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归纳提升]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史料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2)解读上述图示表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主张的主要不同有:(1)得救途径不同:后者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前者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

(2)实质不同:后者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前者否定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史论1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特权。

(2)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

史论2宗教改革的实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因此,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3.2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3.2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13.2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马克思认为:“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他把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他”的主要思想是() A.因行称义B.君权神授C.因信称义D.人非工具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判断“他”指的是马丁·路德,其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答案:C2.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题干强调反对教皇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宗教改革的性质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项正确。

答案:D3.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它()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

材料中的信息“义人必因信得生”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即只要信仰即可得救,这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答案为B。

答案:B4.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曾在《快乐的科学》中借疯子之口喊出了“上帝死了”,疯子接着承认,是“我们”杀死了他。

这里的“我们”是() A.文艺复兴文学家B.宗教改革家C.启蒙运动思想家D.社会主义者解析: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自己的“理性”,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因此题干中“我们”是启蒙思想家,答案为C项。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讲义:必修三专题十四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讲义:必修三专题十四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第2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形成体系把握要点1.关于宗教改革的4个关键点(1)一个核心:信仰得救。

(2)两个代表:马丁·路德、加尔文。

(3)三个观点:“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先定论”。

(4)三大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关于启蒙运动的4个关键点(1)一个旗帜:理性主义。

(2)两个批判对象: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3)四个代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4)四个学说:“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课题(一)宗教改革[回扣教材知识]一、背景二、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结果: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掩护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的政治运动。

四、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五、影响[进补课程知识]一、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重难知识][材料][解读]上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士,旁边是教皇、红衣主教等,左端被高高翘起。

一本《圣经》就比教士都重,反映了《圣经》高于教皇和教士,进而体现信仰得救的新教思想,实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

[史论形成]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了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定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答案)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

拜伦的《唐璜》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 A2.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 A3.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解析本题为材料理解题。

通过材料中“启蒙运动”以及选项内容可对应至启蒙思想家。

材料中多次提到“自由”,最后又具体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得到关键词“理性”。

启蒙思想家中强调“理性”为康德的特点,总结自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D4.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答案 D5.薄伽丘的《十日谈》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的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A.宣传主权在民思想B.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C.弘扬人文主义思想D.倡导宗教改革解析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doc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doc

第32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宗教改革一、背景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民众愤慨。

二、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三、主张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四、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误区警示]正确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漫画解史]“赎罪券”引发的运动◆马丁·路德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易错提醒]“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1)“因行称义”本质上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主题“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史料一(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史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2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
辨析比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
启蒙运动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1.教会认为,人们要获救,只有通过教会。

因此教会规定了许多所谓教徒获救必经的手续和仪式,这些仪式统称为“圣事”。

对此,马丁·路德提出( )
A.信仰教会即可得救
B.简化宗教仪式
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作业】

第37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2019·菏泽模拟)“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的主张()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答案 B解析据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并没有完全反对神性,故A项错误;“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他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据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可知他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理解《圣经》,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的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2.(2018·黄冈质检)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答案 B解析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当时罗马帝国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罗马霸权”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粉碎罗马霸权”即破除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没有刻意说明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其形式没有完全现代化,故D项错误。

3.(2018·福州一中5月模拟,32)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

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答案 B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A项错误;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B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新旧教会合流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2课时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2课时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2课时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价马丁·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

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 ( )。

A.人皆僧侣 B.天赋人权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

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2.(改编题)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此人最有可能是 ( )。

解析考查宗教改革,题中反映了信仰自由的观点,属于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

A、B、D三项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答案 C3.(2013·广东六校联考)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

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故选A项。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A4.(2013·合肥八中模拟)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最能说明宗教改革本质的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材料是说教皇不是宗教领袖,而是世俗君主,反教皇就是反世俗君主,实质上就是反封建。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2019·长春质监)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表明卢梭( )A.强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2.(2019·滨州调研)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专制3.(2019·天一大联考)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指出:“18世纪哲学不满足于把分析仅仅当作获得数理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工具,它还把分析看作所有一般思维之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中叶获得了胜利。

”这说明( )A.启蒙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B.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C.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D.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4.(2019·福建质检)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

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

这体现了( ) 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5.(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但是对外贸易从加尔各答、印度等地运回的商品,是贵重的丝绸、金器和香料,只供奢侈而别无用处,耗费了国家和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贸易存在”。

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9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解析

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9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解析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

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开展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对新旧教派势力范围进行界定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和约签订时,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的信息,故D项错误。

2.笛卡尔认为,需要哲学家们用“自然的理由”来说服不信宗教的人,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

笛卡尔的这一“方法”()A.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B.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宣扬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D.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答案: B解析: 科学与神学存在不可避免的对立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自然的理由”“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强调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来宣扬神学,这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理念,与材料宣扬神学的方法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宣扬神学的方法,未巩固天主教会的统治,故D项错误。

3.18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股博物学热,这股博物学热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流行性的自然崇拜之风。

“自然界几乎被视作神”,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德导师。

当时的思想家热衷于从精神上追求人类早已逝去的“自然状态”,并进而移情于实际存在的自然界。

出现材料中博物学热的历史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B.启蒙运动的影响C.生物进化论提出D.人文主义的复苏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博物学热反映的是自然崇拜之风,追寻人类早已逝去的“自然状态”。

结合题干时间信息“18世纪初”,可知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使人们摆脱外在的神学束缚,力求认识客观的外界事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第2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辨析比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启蒙运动[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1.教会认为,人们要获救,只有通过教会。

因此教会规定了许多所谓教徒获救必经的手续和仪式,这些仪式统称为“圣事”。

对此,马丁·路德提出()A.信仰教会即可得救B.简化宗教仪式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信徒有直接解释《圣经》的权力解析:选B由题干可知教会仪式繁杂,不利于思想解放,结合宗教改革的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故B项正确。

2.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人类必须在他自身内寻求那种属于神性的世间生存,主观性因此取得了绝对的认可,而在自己本身获得了对于神明的关系的决定……它把绝对的真理关系被(教会)歪曲的地方,发掘的纤毫毕露,并设法把这种歪曲彻底摧毁。

”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解析:选C材料强调反对教会控制思想,提倡人自己与上帝的沟通,因此应为宗教改革,故C项正确。

3.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

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文章主旨是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

4.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

导与练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导与练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发考查其三权分立的主张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一、宗教改革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背景
(1)经济: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阻碍了欧洲 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欧洲 民族意识 增强和封建君主极力强化王权。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 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 思想的传播。15世纪中期,德国人 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4.概况 (1)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
(2)18世纪中叶,在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扩展: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 5.代表 人物 伏尔泰 (领袖) 代表作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立宪制 ②提倡“ 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观点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 君主专制 ,倡导君主
二、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欧洲 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科技: 自然科学 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2.核心:“ 理性 ”,即主张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 事物的能力。 3.主张 (1)倡导理性,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2)主张 天赋人权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及法制和科学。 (3)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1)对财富的态度。新教认为,财富本身没有善恶之分 ,关键在于财富是如何获得和 如何使用的。如果用不正当手段谋利,如果谋利最终是为了肉体享受,则财富便代表 了一种罪恶; 如果通过正当手段合理谋利 ,并用理性约束本能、节制消费,财富能够 荣耀上帝, 并作为灵魂获救的象征。这种态度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那种献身于经济活 动、拼命工作、聚敛财富、节制享受、不断扩大投资 , 用财富衡量人的能力和道德 的内在气质是一致的。 (2)对时间的态度。新教不允许消极无为、空耗时间。这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注重效 率的观念是相同的。 (3)对职业活动的态度。新教伦理倡导“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职业 活动不仅是有效的禁欲手段 ,同时也是上帝规定的生活目的。这同资本主义精神对 那些尽职勤奋、埋头于工作的劳动者的推崇是一致的。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课件】(39张)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课件】(39张)
课题三十八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目 录
课时过 关检测 主干知识
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
核心问题
随堂巩 固训练
复习一段 验收一段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返回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返回
一、宗教改革
1.背景
它破坏了对权威的信仰, 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它把僧侣变成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
1.相同点
(1)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期。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对抗天主教权威,都在一定程度上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返回
2.不同点
文艺复兴 对人的认识
宗教改革
强调人的伟大,肯定人 强调神的伟大,一 的价值及尊严 切以神为中心
史料
返回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
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①……在宗教方面,伏尔 泰说 :“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 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 相处②。”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 (1762 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 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 决作为最终的裁决③……“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 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 们拉下台; 对受托人来说, 不存在契约的问题, 只有服从④。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宗教信仰自由, 国家允许多种 宗教并存
社会契约论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3-2-2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新人教3)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3-2-2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新人教3)

第2课时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就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这说明()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一切C.宗教活动需要国君的认可D.基督教已经得到国君支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欧洲的中世纪,皇帝要从教皇那儿得到“光辉"说明了教权高于皇权。

答案:B2.2011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4周年。

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解析:关键信息“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论证了信仰面前人是平等的,故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答案:B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C.《九十五条论纲》D.“先定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因信称义”强调人只要真诚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否定了教会的作用,体现了在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故B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B4.(2007·山东文综,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材料强调“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马丁·路德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说明D项是正确的,A、C两项是不正确的;马丁·路德是宗教人士,他并不否定基督教,B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 (2019·河北唐山摸底)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 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 建立资产阶级廉洁教会的需求2. (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3. (2018·河北保定二模)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4. (2019·河北邢台月考)马丁·路德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天职。

这一论述( )A. 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B. 践行了“因行称义”的原则C. 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D. 使世俗王权高于天主教权5. (2018·河南郑州三模)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 )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6.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面两幅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

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据此可以推知( )A. 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B. 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C. 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D. 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7. (2019·湖北武汉十月联考)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

这说明孟德斯鸠( )A. 主张回归自然B. 反对教会特权C. 追求社会平等D. 倡导权力制约8. (2018·山东滨州二模)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

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B. 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9. (2019·广东六校联考)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

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

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

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B. 洛克C. 康德D. 卢梭10. (2019·河北邢台月考)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的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据此可知,该理念强调( )A. 个人自由B. 分权制衡C. 政治民主D. 社会契约11. (2018·湖南永州三模)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

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 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12. (2019·湖北重点中学期初)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这表明( )A.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B.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二、非选择题13. (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

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摘编自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

14. (2018·广东韶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18世纪早期,对植物学感兴趣成为一时的风气,人们热衷于采集矿石、昆虫、化石等,并且加以分类编目。

新大陆的发现及异邦物种的出现,也刺激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

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

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如何推动欧美的政治民主化。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

第二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 B【解析】世俗贵族代表封建地主利益,他们阻碍、反对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由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可知市民阶级与贵族阶级共同反对罗马教廷,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对罗马教皇的反抗而非建立廉洁教会,故D项错误。

2. A【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要得救,不是靠外在的事物,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信仰才能起到作用,强调与上帝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本质上是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本质的反映,故排除B、C、D三项。

3. D【解析】“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不能体现罗马教会的意志,故A项错误;“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不是文艺复兴的内容,其直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般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故C项错误;“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可见与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关联,故D项正确。

4.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身体健全结实才能参加生产劳动,获得并保持财富,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项正确。

5. A【解析】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

6. 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统计表时间“14751600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左图的新教大学1519年宗教改革后实线的世俗专业修读迅速增加,而虚线的神学专业则迅速降低;右图的天主教大学从整体上世俗专业修读也远高于虚线的神学专业,由此可知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C项正确。

7. C【解析】根据“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可知,孟德斯鸠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即追求社会平等,并不是主张回归自然,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教会特权和倡导权力制约,故排除B、D两项。

故选C。

8.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不同政体与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法国大革命,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