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大洪水与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兼论“天星斗”到黄河中游文明中心的转变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西周主要 宗法制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辽 河 上游:红山文化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政治制度: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
②会使用火(北京人、 元谋人) ③打制石器④过着群居生活
深化理解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生产力 的发展
剩余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现
遗址中的墓葬随葬品悬殊
私有财 产出现
出现贫 富分化
奴隶主及 奴隶阶级 产生
国家机器出 现,原始社 会解体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开始出现 联系紧密,形成较大部落和部落联盟 私有制产生 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通过战争争夺财富和权力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权力继承方式:禹传启,传子代替传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存图片,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2、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秩序、扩大疆域
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5 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1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3 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生产和生活:①从事渔猎和采集 ②会使用火(北京人、 元谋人) ③打制石器④过着群居生活
5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
观察P2《中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途经川、青、廿三省,随后切开重重大山,蓄力北上。
紧接着,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出,于河洛一带不断建造冲积平原,这里便是中原。
最后,黄河携带着来自黄土高原的肥沃泥沙倾泻而下,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
这就是黄河,她与黄土高原一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家园。
有了大河,并不一定能产生人类及文明。
黄河,在当时就为人类起源做足了准备。
首先,黄河本身就是“养料”。
黄河上游兰州以上的河段被看作黄河的产水区,这一河段主要流经青藏高原。
这里气温低,蒸发弱,因此降水大多转变成河流径流,黄河便在此段汇聚了大量的水。
而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是用水区,虽然河南、山东的部分支流也给黄河带来了一些水量,但都是“杯水车薪”,他们每年的用水量远超产水量。
在缺水的北方,黄河如母亲一般“滋养”了大部分的沿线省份,另一个绝佳的条件便是黄河流域的气候。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古代气候又比现在温暖,加之黄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是全年气温最高、光照最强、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多雨与热季有利于作物生长。
此外,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土壤肥沃、疏松,在这种土壤里,即使是木、石等原始的工具,也能发挥出媲美青铜甚至铁农具的耕作水平。
当黄河与气候、黄土搭好了舞台,人要作为主角开始登场,接下来他们便会上演序幕:耕种劳作。
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
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摘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学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达到了一个高潮,此后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大力推动,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继面世。
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与成熟,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燕(山)辽(河)地区,分别形成了若干有自身特色和发展谱系的文化区。
中国文明的形成: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
中国文明的形成: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专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导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中原社会的军事贵族们开始设法建立一套新的社会秩序。
新秩序的建立是通过先有的世俗手段,特别是实力的比拼来获得。
而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社会权力带有较为世俗或务实的色彩。
文明的地理格局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首先的问题,是如何定义文明?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赵辉:文明可能有100多种解释。
一方面可以说是文化的成就;另一个意义,就是社会发展程度。
从文明探源的角度看,文明的形成,就是人类社会进入了国家形态,探源就是探寻国家的起源——早期国家何时产生?如何发展?关于文明的标准首先是由西方学术界提出的,比如出现文字、城市、金属器后,人类社会就进入文明阶段了。
后来这些标准落实在考古学上。
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了文明的10个标准,比如一定规模的遗址,人口要达到5000以上,有权力机构,有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它标志着建筑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动员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等等。
这些标准是依据西方文明起源的研究而提出的。
不是说不对,而是需要在中国的环境下具体的讨论。
当我们套用这些标准对一些有关的考古发现进行是否是文明的性质判断时,就会发现这些文明的标准有的是不那么能对上号的了。
中国各地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跌宕起伏而漫长的过程。
于是,对文明的研究就从定性的研究逐渐转变成了过程性的研究。
这就要追溯,什么时候出现“城”?什么时候开始阶级分化?等等。
我们发现中国文明的进程不是铁板一块,各地有自有过程和特点。
我们认为给文明建立标准,是一个比较老的研究方法。
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这个考古学文化背后的社会是否形成了国家的形态?我们并不急于提出文明——国家形成的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是在研究史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普遍意义的特征。
而不是颠倒过来,拿着一个产生于国外材料中的标准清单去比照。
《三联生活周刊》:按照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教授的观点,东亚中国文明是全球六大原生文明之一。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优质教学课件
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的建立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 国家夏朝。 ·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称夏王,实行中央设有主管行政、 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上夏王直接统治 夏部族,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大禹像
真题回顾
(2021福建真题)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 了( D )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考古实践,以探索 ‘夏墟’的存在”可知,文献与考古实物互证历史事实,故选D项。
真题回顾
(2022.1浙江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长子 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察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 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B)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2.经济 ·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主要是木石工具。 ·集体劳动。 ·已经出现了奴隶制。 ·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
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3.思想 ·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 ·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
真题回顾
(2022北京高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 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 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B )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C.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 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准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 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
重难点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版)
重难点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专题概括1.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2.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3.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5.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
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6.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明。
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7.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阶段特征本阶段时间界限为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主要证据。
2.原始农耕生活:1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3.远古的传说: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人类进入到部落进而到部族社会,这一时期存在许多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其后有许多部族,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族首领,他们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利害关系、共同信仰,是早期国家的的雏形。
4.夏商周时期:(1)政治上: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的知识点。
中华文明是全球最古老、连续存在的文明之一,对世界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中华文明的发源- 中华文明的发源可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制陶、纺织等生产活动,并出现了城邦社会。
- 最早的中华文明代表之一是仰韶文化,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最早的定居点和农业生产的兴起。
2. 初期国家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初期国家形成有三个重要阶段:氏族联盟阶段、部落联盟阶段和早期国家阶段。
- 氏族联盟阶段是以氏族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氏族之间的联盟形成了初期国家的雏形。
- 部落联盟阶段是指多个氏族组成联盟,共同管理地方事务,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
- 早期国家阶段是指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
3. 初期国家的特点- 中华文明初期国家的政治特点主要表现为王权的形成和贵族地位的确立。
- 王权的形成是指通过祭祀活动,国王建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成为民众的对象和决策者。
- 贵族地位的确立是指国家政权中的贵族阶层通过血缘和地位的传承,获得了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特权。
4. 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发源和初期国家的形成,为后来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中华文明的农业技术、制度思想、科学发明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第1课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初期国家知识点的概述。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史过程,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黄河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
黄河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较早期的文明之一。
其历史演化过程旷古至今,中间发生了许多变化,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1. 黄河文明的起始阶段黄河文明的起始可以追溯到约58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石器和粗陶器进行日常生活。
此时黄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主要以部落制为主,也有部分先进地区进入氏族和城邦的阶段。
2. 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文明新石器时代是黄河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指紫金山文化、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开始繁荣,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在社会结构方面,出现了政治和军事的实力差距,究竟是由氏族和部落首领领导,还是由诸侯、王者领导,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3. 商代黄河文明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开始出现在黄河流域,成为黄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以王权制度为主,城邦和氏族制度则常常处于被镇压和压制的状态。
商朝时期,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都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和文物,如殷墟、桐城方壶等。
4.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文明西周时期之后,黄河流域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包括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氏族和城邦数量增多,各种纷争和战争不断爆发。
但随着铁器的普及和国家统一的趋势,黄河流域逐渐走向了一个由秦始皇建造的大一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
5. 黄河文明的当代如今,黄河文明的遗产和文化仍在人们生活中,许多黄河文明的重要遗址和文物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资产和名片,被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所关注和探索。
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总之,黄河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不仅见证了中国長远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展示了世界文明的不断演进。
希望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深入分析,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提供更为深刻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
2.2 从部落到国家——夏朝建立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 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
面积近达一万平方①米宫的廷夯土气底派座的。建中筑心群大殿前有广庭,
四周有回廊。整个宫__殿___建__筑__群__壮__观___、__庄__严__,具备了后世 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__葬__等___级__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社会
父系氏 族社会
46亿年前 地球诞生
3000万年前 类人猿诞生
30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
距打今制约石17器0万年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
生活状态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村落定居
典型代表
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良 渚文化、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
分___化__严__重__,高②等墓级葬墓等葬级随葬分品化丰严富重,有铜器、玉器、象
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
框③架成,体如系国的君国、家官机吏器、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 _国__家__机__器__。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④同王社位会世转袭变制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_世__袭__制__代___替__了__禅__让___制__。
黄河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黄河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黄河文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因为其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本文将从黄河文明起源、黄河文明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黄河文明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等方面,为读者讲解黄河文明的历程。
黄河文明的起源黄河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约公元前6000-5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黄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不断向中原地区迁徙,渐渐形成了原始农业社会。
黄河流域的居民主要以农业和渔猎为生,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如灌溉系统、石磨、水车等。
他们开始向周围地区传播农业文明,逐渐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文明发源地。
黄河文明的发展阶段黄河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漫长的原始时期、大致相对的提高和迎松烈时期和成文时期。
原始时期的文明是原始农业文化带,主要表现为人们能够依靠水灌溉系统种植作物。
在此基础上,迎松烈时期有长足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黄河文明有了一个统一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体系。
在迎松烈时期,雕礼、桑家和氏族成为了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利用铜器和玉器开展交流和贸易。
在此期间,涌现了伏羲、黄帝、尧、舜等闻名天下的较早时期帝王和圣人。
黄河文明的最后一个阶段——成文时期,表现为黄河流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主流文化。
黄河文明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黄河文明是中国文化,政治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发源地。
黄河流域的农业和工业技术不仅为中国,而且为整个世界贡献了很多。
比如,水稻种植、陶器和青铜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长盛不衰,博物馆中的古代青铜器留下了大量的农业和工业遗物。
塘田和水利工程系统的引进和完善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和食物供应。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黄河文明的发现以及黄河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都是无法忽略的。
例如在中国四川的三星堆和西安陕西省的秦始皇陵,许多历史宝藏都是文化遗产,给人们带来了道德,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启示。
另外,黄河文明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贡献了许多。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其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大发源地。
本文将以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地理因素在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
黄河带来的丰沛水源和沉积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黄河流域成为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上游的黄土高原,古代农民利用黄河的水源进行农耕生产,并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
相比之下,长江流域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长江河流的独特性为交通和贸易提供了便利,使得长江流域成为古代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长江流域的文明源于南方各个小国的阶级斗争和统一进程,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黄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中心,黄河上游地区的河套、陕北、山西等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发展区域。
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民利用黄河的水源进行农耕生产,并形成了粮食主产区。
在这个区域,农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灌排水系统,形成了高产农业体系,为中原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同时,黄河流域的气候干燥,灌溉和防洪工程的建设也推动了农业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更加适合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长江流域北部的荆楚地区和巴蜀地区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荆楚地区的楚国和巴蜀地区的蜀国分别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政治实体。
楚国的楚辞和楚剧,蜀国的蜀绣和川剧等都是长江流域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
而中原地区在战国时期的乱局中逐渐式微,文化中心的地位逐渐向南方转移。
长江流域不仅仅是文化的发源地,还是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政治中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三)中国的原始社会
1.经历时间:
经历约200万年
2.按社会组织形态分为:
母系氏族公社(旧晚)
父系氏族公社(新晚)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私有制社会贫富分化阶级分化
部落出现权贵阶层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原始人群(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三)中国的原始社会
1.经历时间:
3.影响: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统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说起云南,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并产陌生,因为云南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一座历史文明名城。1965年5月,中国地质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这一发现,表明我是古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那么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3、生产生活方式:
生产:从事采集、渔猎生活:群居,已经学会用火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第1一3页!
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探究思考1
?思考点 p2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
(二)新石器时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原创5: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商朝的国家特征
3.(地方)内外服制
——摘编自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
时间:五千年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
单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 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至少要动员60万人日工。 按照历史学家许倬云的分析,一般农业社会,劳动力
如果通投过入到庞正大常的生产工工程作量以外,,可每以年超看过出了当3个时月,就 会严社重会影响怎社样会的运行发。展那程么假度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万邦时代
中华文明的发展 ——青铜时代
新课导入
材料: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 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学术 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 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文化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能够被传承和 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 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 态,是对客观世界态,与所谓“蒙昧”“野蛮”相对而言。文 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文化实体,一般包 括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要素。
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
——贺云翱《考古学中发现的有趣的东西方不同文明模式》
空间:多元一体 分布广泛 中原核心
黄河文化国内外学术史梳理
黄河文化国内外学术史梳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黄河流域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到“邦国”文明的诞生,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正统观和“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到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再到“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这五个方面充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灿烂的新石器文化中国早期文明诞生于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
就黄河流域而言,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际学术界把中国文明称为“黄河文明”,其与埃及的尼罗河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印度的印度河文明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迹日益丰富,日本学者伊藤道治以此撰文提出中国文明应称为“河江文明”,这里的“河”就是黄河,“江”指长江。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秉琦提出中国早期文明的“满天星斗”说。
但由于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夏商周王朝文明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满天星斗”中,黄河文明的重心地位并没有被动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相结合,以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
在这期间,中国文明起源路径也被概括为“聚落形态的三个演进”: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
作为这三个阶段三种形态的聚落考古遗址,在黄河流域的上、中、下游都有发现。
例如,作为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阶段的著名遗址,黄河上游有甘肃秦安大地湾第一期和第二期遗址;黄河中游有陕西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西安半坡、河南新郑裴李岗、濮阳西水坡、河北武安磁山等遗址;黄河下游有山东滕州北辛、兖州王因等遗址。
作为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阶段的著名遗址,黄河上游有甘肃秦安大地湾第四期遗址、临洮马家窑、天水师赵村、青海乐都柳湾等遗址;黄河中游有河南陕县庙底沟、灵宝西坡村、郑州大河村、郑州西山遗址等;黄河下游有山东泰安大汶口、莒县陵阳河、大朱村等遗址。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识点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一: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一、早期城市初步形成(1)时间:大约在5000多年前(2)背景: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
(3)设施:城墙、城壕、大型水利设施。
(4)影响: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
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考点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一、良渚古城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
2.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
3.地位: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4.水利系统: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5.考古发现(1)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出土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
——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2)墓葬特点:陪葬品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价值: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6.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二、陶寺都城1.时间地点: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
2.都城建筑: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宫城,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
3.墓葬特点(1)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2)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4.其余考古发现: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
5.意义: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三、意义: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礼乐制度
目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贵族身份地 的 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效维护统治秩序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 概 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 念 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①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 影 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响 ②礼乐制度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始,礼乐文明影响
出现 贫富 分化
奴隶主 及奴隶 阶级产 生
国家机器 出现,原 始社会解 体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结果
3、国家的产生
国家产生的背景及概况
背景:禹治水有功,接受舜 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 家夏朝。
4、夏朝的传承
史信息,但是可信度较低。
C、遗址、化石和记载
故D项正确。
D、化石、遗址和遗物
50
测 当堂测试
测试2
牢记基础 很重要
答案解析
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
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 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二里
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 C)
A、姜寨遗址 B、牛河梁遗址
祖
2、万邦时代
国家的初始形态
尧 推举 考查
龙山文化
舜 禅让
万邦时代
都城规模大,阶级 分化明显
国家初始形态的出现
五帝后期的文化遗存(如龙山文化陶寺遗址)
从 中,出现了宫殿建筑和玉制礼器 。 部 落 到 国 家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遗址中的墓葬随葬品悬殊
生产 力的 发展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文明何解?——满天星斗元谋人旧石器时代特征: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群居、会取火仰韶文化二、石器时代北京人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特征: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使用陶器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三、青铜时代良渚文化夏朝:禹建立奴隶制国家禅让制世袭制商朝:分封制与朝贡内外服制甲骨文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立法合一家国同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以弗洛伊德的一段话开始本课教学弗洛伊德:“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始冲动的满足,将文化创造起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的改造,也由于历代加入社会生活的各个人,继续地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
”弗洛伊德这句话有何含义?(文化是集体认同的符号)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带着疑问,我们先来看看“文明”是什么意思。
思考问题并回答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一、文明何解——漫天星斗我们来看一下两位历史学者是如何解释的1、葛剑雄教授: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没有早期的物质财富,就无法产生后来的精神财富。
所以,我们考察中华文明的起源,首先要看看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在哪里。
”2、晁福林教授:“结合中国考古学的实践,学者们一般认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城市的出现,金属工具的使用和文字的出现等,应当作为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而在社会组织方面的文明时代的标志,则是氏族制度解体,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出现了国家。
在大量考古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多元一体的中国文明起源模1.解读两则材料,认识文明的含义。
解读材料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式。
”两位学者认为“文明”是什么意思?文明的标志又是什么?(葛剑雄教授认为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就是说文明要探究文明源起就要去寻找物质载体。
晁福林教授说文明的标志应当是城市的出现、金属工具的使用、文字的出现和国家的出现)3、苏秉琦(苏秉琦先生是(1909-1997),是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专家,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漫天星斗”说,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商时期,都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口诀记忆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群居渔猎和采集,学会用火作用大。
转眼到了新石器,磨光钻孔新技术。
还有陶器和家畜,原始农业渐稳定。
仰韶文化在黄河,彩绘陶器种植粟。
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2 黄河下游大汶口,长江流域河姆渡。
耒耜耕地种水稻,还会养蚕和缫丝。
五千年前新石器,龙山文化为代表。
红山文化在辽河,长江下游有良渚。
黑陶玉器显身份,出现私有不平等。
社会贫富有分化,权贵阶层出现了。
挑起战争夺财富,阶级社会到来了。
从部落到国家人文初祖是黄帝,联合炎帝创华夏。
禅让制度有尧舜,品德才能为首选。
五帝后期有万邦,已显国家初形态。
大禹治水有功勋,接受禅让成首领。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禹死其子启继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夏桀残暴又无道,汤灭夏桀建商朝。
商与西周1汤灭夏桀建立商,多次迁都终定殷。
殷墟出土甲骨文,青铜辉煌在商朝。
内外服制稳江山,商朝疆域至大海。
可惜传到商纣王,宠幸美人生活奢。
炮烙之刑引公愤,商周大战在牧野。
奴隶倒戈王自焚,至此朝代改成周。
武王灭商建西周,定都镐京始分封。
商与西周2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藩屏周。
王族功臣与贵族,土地人民都给予。
层层分封等级严,分封为表宗法里。
宗法制度绑血缘,嫡长子有继承权,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被灭犬戎手。
平王洛邑建东周,开启春秋和战国。
商周土地井田制,高度集权未实现。
巩固练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
巩固练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
这次战役是()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阪泉之战D.巨鹿之战2.下图中,建造不同结构的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3.你若要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遗址,应去考察()A.山东大汶口遗址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陕西省半坡遗址4.促使原始聚落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化B.原始农业的发展C.学会了房屋建造技术D.学会了饲养家畜5.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6.2018年党中央把农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以下属于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成果的是()①人面鱼纹彩陶盆②干栏式房屋③稻谷遗存④半地穴式房屋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7.《礼记·礼运》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发生在()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氏族时期C.尧舜禹时期D.元谋人时期8.2020年2月14日,袁隆平院士为支援武汉市蔡甸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赠的200吨大米运抵武汉。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人工栽培稻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中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9.在历史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最有证明力的是()A.人们的回忆B.原始的遗存C.神话和传说D.史书的记载10.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就是指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见下图),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A.元谋B.半坡C.北京D.河姆渡11.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 ay.,2005第34卷第3期Jour nal of Shaanx i N ormal U 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ol.34No.3 u中国古代史研究尧舜大洪水与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兼论从/满天星斗0到黄河中游文明中心的转变王晖(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
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
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法及管理刑法的官员便出现了;这样派往各方诸侯视察监督的使官也出现了,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赋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是早期国家的政治组织形态便形成了。
同时也出现了由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满天星斗0的格局向黄河中游文明中心转变的特点。
关键词:国家起源;上博楚竹书;史前大洪水;尧舜禹;夏代中图分类号:K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05)03-0076-11收稿日期:2004-10-2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2BZS017);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0规划课题(01JA770040)作者简介:王晖(1955)),男,陕西洋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中国早期国家是如何起源的?为什么夏商周时代会形成以黄河中游为文明中心的情况,而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区域群星灿烂而呈现出/满天星斗0式的文化特点?我们认为这是尧舜时代遇上了罕见的世界性大洪水造成的。
这场大洪水造成了新石器晚期氏族部落的大迁徙,促成了在黄河中游中原地区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成了我国东南西北各区域文化/满天星斗0向黄河中游文明中心转变的特点。
这种历史的转变是值得我们考察的。
有幸的是上海博物馆整理并出版了5战国楚竹书(二)#容成氏6[1](图版p91)146,释文p249)293)给我们提供了尧舜禹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许多新材料,结合古文献资料,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探讨由原始社会向早期国家过渡的历史转变情况。
一、早期儒家对人类历史阶段的认识与战国末期以来的五帝传说先秦秦汉时期的古文献中叙述先秦时代的历史发展,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原始氏族社会与夏商周三代之间直接相连,其间没有五帝时代。
如5礼记#礼运6篇及5庄子#月去箧6所言即是。
其二,在原始氏族社会与夏商周之间加上了五帝时代,组成了原始氏族社会、五帝时代、夏商周三王时代、春秋五霸时代、当今战国历史时代的发展序列。
如5大戴礼记#五帝德6及5史记#五帝本纪6历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及其功绩,5吕氏春秋#十二纪6、5礼记#月令6中把黄帝、大、炎帝、少、颛顼与四时、五行相配;有的则仅仅提到了五帝的名称,如5礼记#乐记6提到了/五帝0、/三王0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5周礼#天官#大宰6、5掌次6、5地官#大司徒6、5充人6等提到了五帝之礼,5吕氏春秋#先己6则提到了五帝、三王、五霸、当今之世四个时代。
其三,在原始氏族社会与夏商周三代之间加上了唐尧虞舜时代。
这种现象在早期儒家的著述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5论语65孟子6中述孔子、孟子所言最早的历史人物不过到尧舜,故5孟子#滕文公上6谓/孟子道性善,言7677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05淮南子#主术训6也有大致相近的说法。
5淮南子#精神训6还把尧的生活与汉代生活进行了比较,说:/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朴桷不,素题不木开。
珍怪奇异,人之所美也,而尧粝粢之饭,藜藿之羹。
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形,鹿裘御寒。
0这些古文献中均描述了尧时代物质生活十分低下、饮食穿戴特别简朴的情况。
古文献中把这一切视为尧的节俭之行、仁义之心,而且这些可能都有所夸大。
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尧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状况:尧时期剩余物质产品的确不是很多,私有制刚刚萌芽,社会物质财富还不是十分丰富,尧的物质生活因此便比较简朴。
5韩非子#十过6曾对尧舜禹时代社会进化情况作了对比性的描述: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0,,由余对曰:/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钅刑,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莫不宾服。
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漆¹]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
夏后氏没,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旒,食器雕琢,觞酌刻镂,四壁垩墀,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三。
,,0这一段文字是韩非子借助由余之口,来观察从尧到舜到禹物质文明的发展变化。
既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变化,便有利于我们用今日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尧舜禹三个不同的社会阶段。
在尧的时代,/饭于土簋,饮于土钅刑[鼎]0,饮食的簋、鼎全是用土制的,可见是陶器。
在舜的时代,饮食是用刷了黑漆的木制食器。
到禹的时代,便有了祭祀先祖而内黑外红的/祭器0,有了华美纹饰的/樽俎0,以丝织品作为车席,还有精美的草席,等等。
如果说尧舜时代还处于比较低级的社会阶段,那么禹的时代便进化到比较高级的社会阶段,因为这时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级的祭祀礼器。
5容成氏6简6/不刑杀而无盗贼0表示其时还没有刑法制度,这时社会上还没有盗贼。
5尚书大传6也有相同的说法:/尧舜之王天下,一人不刑而四海治。
0[3](5太平御览6卷805皇王部五6)这时仍实行禅让制,尧选舜而让位于舜,舜选禹而让位于禹:/尧以天下让于贤者,天下之贤者莫之能受也。
万邦之君皆以其邦让于贤,,,贤者莫之能受也。
0(简10)11)与其后禹的时代相比,这一时期无百官长吏,亦无兵戈战争。
所以5礼记#礼运6等把尧舜排除在出现了私有家庭、具有城郭沟池的城市、刑法战争、阶级阶层、礼仪制度等国家形态的禹汤文武周公/小康0时代之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其时社会的基本特征仍与前述氏族部落时代相同。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唐尧虞舜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时正处于历史突变的前夜,因为尧舜时代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
三、从/满天星斗0到黄河中游中心文明转变的原因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东南良渚文化、青甘的齐家文化,严文明先生称这一时期并为/龙山时代0,并把由仰韶文化向龙山时代过渡的大汶口文化的晚期、屈家岭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期和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文化等,划归于龙山时代早期,认为这一时期当是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左右,持续时间达1000年。
这个时代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之前的唐虞时代,其社会发展阶段大约相当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
[4](P107)苏秉琦先生便以现今人口密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以燕山南北地带为中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同时他还提出了/满天星斗0说[5](P35)37,P101)127)。
但安志敏先生则提出黄河中游文明中心区的说法[6]。
表面上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但仔细考察这两种不同说法,实际上是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各自特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满天星斗0说反映了龙山文化末期之前文化区系的特征,而黄河中游文明中心区则反映了二里头文化之后文化区系的特征。
造成这两种不同时代特征的转折点就是尧舜时期的大洪水。
5容成氏6记述了这场洪水情形说:/舜听政三年,山陵不序,水潦不氵皆。
0(简23)此说正可与古文78¹依据王先谦5韩非子集解6卷三改。
见5诸子集成6第5册,5韩非子集解6,中华书局1988年,第49页。
献中有关尧舜时的大洪水记述相互印证。
5书#尧典6云/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0; 5孟子#滕文公上6云/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滥天下0;5滕文公下6亦云/当尧之时,水逆行,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5书6曰:-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0。
/警0者,惊也。
这场大洪水的浩大与危害在我国历史上是惊人的,是空前绝后的。
5吕氏春秋#爱类6云:/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
0尧舜时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促使了这一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了氏族部落大迁徙,迫使长江、黄河下游地区的氏族部落急剧集中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
这一点王国维曾指出过:/古昔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此不足信。
尧舜之前如神农、黄帝、太昊、帝喾皆居东方。
尧舜之后,如桀之太京即在今山东定陶。
又如尧葬成阳,近今之济南。
5孟子6亦云:舜东夷之人也。
夏时虞国约在今河南归德府一带。
足证尧、舜建都东方,其平阳、蒲坂等处,或时遭洪水,暂徙高丘,非必恒居也。
0[7](P262)王氏此说虽有可商之处,但所言迁徙之大势是对的。
上博所藏楚竹书5容成氏6、5书#舜典6及5孟子#告子下6、5万章上6、5史记#五帝本纪6等书篇中所言尧舜及其众官中,除了鲧、禹及后稷弃在黄河中游的今河南中部嵩山一带和陕西关中或晋南一带之外¹,其余尧、舜及商先祖契等都是从四面八方迁徙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和陕东一带。
1.尧从河北唐地迁居平阳。
传说中的尧都有两说。
5史记#五帝本纪6正义引5帝王纪6谓尧号为/陶唐氏0,称/唐侯0,其初封地在/今定州唐县也0。
魏晋的定州唐县在今河北省中部的唐县一带。
但正义又引5帝王纪6又说/尧都平阳,于5诗6为唐国0,又引5括地志6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
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0。
笔者认为尧初都在河北唐县一带,后迁徙于晋平阳一带,在今山西临汾西南。
5左传6哀公六年述孔子引5夏书6佚文云:/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
0今5尚书6中5夏书6已无此文。
孔子引5夏书6佚文中的/陶唐0就是尧的氏名国号。
依此可知,尧在/冀方0平阳是后来从其他地方迁徙去的º。
2.舜从东夷迁居晋南。
5史记#五帝本纪6云: /舜,冀州之人也。
0依正义舜属唐蒲州河东县一带,即今晋南永济之西。
实际上司马迁所说是舜在大洪水时期的居地,并非最初居住地。
5孟子#离娄下6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0舜出生地诸冯不可考,但据孟子可知他为/东夷之人0。
由于大洪水舜时曾频繁迁徙:5管子#治国6云/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三)徙成国0,此说亦见5吕氏春秋#贵因6及5尸子6[3](5太平御览6卷815皇王部六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