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过关检测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选贤与能男有分
(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
①子:________
②子: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2.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注】①相:做宰相。②鹓鶵(yuān chú):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③止:栖息。④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⑥鸱(chī):猫头鹰。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
②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
③或谓惠子曰或:________
④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而挑起的。【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_______。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课外)(学生版)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外篇)(学生版)
班级姓名过关情况
【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
句是:。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
句是:。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9、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10、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二、词语解释题
(1)答谢中书书.( )
(2)五色交辉
.. ( )
(3)四时俱
...备( )
(4)夕阳欲颓.( )
(5)沉鳞
..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实是欲界
..之仙都( )
三、翻译句子题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四、内容理解题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学生版)
21 《与朱元思书》
(一)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端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
..事务者,窥谷忘反.水皆缥碧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急端甚箭,猛浪若奔。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7、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从“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描写哪些景物?
2、作者从听觉写生机盎然的大自
然交响曲.
3、作者写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里山水的“奇”、“异”
在哪里?
4、作者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请你谈谈对这二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22 《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 每有会.意_________ 亲旧
08《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
《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
是:。
2、《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
3、《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的
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6、《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8、《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二、词语解释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下见小潭。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4、日光下澈。下:。澈:。
5、俶尔远逝。远:。
6、潭西南而望。西南:。
7、斗折蛇行。斗:。蛇:。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9、凄神寒骨。凄:。寒:。
10、如鸣佩环。鸣:。
11、心乐之。乐:。
12、近岸。近:。
13、隶而从者。隶:。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三、翻译句子题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四、内容理解题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潭上有什么景物?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学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综合练习(学生版)(一)
学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综合练习(学生版)(一)
课内文言文综合过关练习(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名著阅读
一、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天目
袁宏道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缟:白色精细的生绢。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③出缠结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过关测试三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过关测试三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过关测试8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词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不厌诈(兵器/用兵)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从/如果)
不见曦月(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到了/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阻断/极高的山峰)(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驾驭/快)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清波/水流清澈)(荣:树木苍翠/峻:(山)高而陡峭/茂:(百草)丰茂)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感慨良多(实在、真)
2.翻译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江流两岸都是连绵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清波在水中打着回旋,山影倒映在水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树林和山间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也不消失。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②桥:建桥、架桥。③箭:小竹。④麻:同“休”,休息。⑤酾(shī):疏导,分流。⑥款:叩,敲。⑦胜:承受。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⑩崇:加高。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
八下文言文、古诗词练习(学生)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练习
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课内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才美不外见.(2)一食或.尽粟一石
(3)策之不以其道.(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A.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C.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外文言对照练习
A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注】①相:做宰相。②鹓鶵(yuān chú):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③止:栖息。④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⑥鸱(chī):猫头鹰。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
②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
③或谓惠子曰或:________
④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而挑起的。【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_______。
05《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做法是:。
2.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处世态度是:。
3.孟子指出大丈夫的操守是。
4.《富贵不能淫》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天下”意思相近。
5.《富贵不能淫》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是:。
6.孟子指出公孙衍、张仪所奉行的所谓“妾妇之道”是:。
7.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连用两个问句,直接进行否定的句子是:。
8.孟子通过“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的结论。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抒发了“”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10.《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指出女子出嫁时,母亲总叮嘱的句子
是:。
11.《富贵不能淫》中,景春阐述自己观点的语句是:。
12.《富贵不能淫》中,“”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词语解释题
1、居天下之广居居:。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
3、富贵不能淫淫:。
4、贫贱不能移移:。
5、威武不能屈屈:。
6、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
7、子未学礼乎子:。
8、丈夫之冠也丈夫:。
9、戒之曰戒:。
10、必敬必戒戒:。
1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
12、得志得:。
三、翻译句子题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③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注释))络:用绳子编的网兜。②暂:突然。③乏绝:食用缺乏断绝、穷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素闻广贤/素湍绿潭
B.匈奴兵多/兵革非不坚利也
C.广之将兵/将以下骑送迎
D.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虽我之死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3)李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之《晏子进谏》学生版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之《晏子进谏》
选自《晏子春秋》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①,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时景公烦于刑,有鬻踊者②。踊,刖者所用③。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鬻(yù)踊:鬻,卖。踊,受过刖刑的人所穿的特制鞋。③刖:把脚砍掉的酷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纵之()(2)时景公烦于刑()
(3)公悟()(4)缚置()
3、下列加点词语“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子之居近市。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为之省刑。
D. 纵之,罪在寡人。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
翻译:
(2)时景公烦于刑,有鬻踊者。
翻译:
5、晏子是怎么使齐景公放弃肢解人的想法并“省刑”的?
答: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________
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线“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文言文过关试题(2013)
一.小石潭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清凉)B.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
C.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D.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表顺接的“而”)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B.悄怆幽邃.(深)
C.以其境过清.(因为)D.隶.而从者(隶属)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佁然
..不动(愣住的样子)B.乃记之.而去(代词)
C.犬牙
..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差互(狗的牙齿)D.斗折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寒冷)B.潭中鱼可百许.头(允许)
C.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溪流) D.斗折蛇行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5.根据语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全石/以为底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潭西/南而望,D其岸势/犬牙差互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紧扣“清”字,先写水声清脆,再写潭水清冽,后写环境清幽。
B.文章写鱼就是写潭水的清冽,写源头、写岸势运用比喻生动贴切。
C.文章写环境的凄清、幽静,映衬了作者的忧愤心情,但作者观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
快慰之情始终没变。
D.文章写景特点鲜明,行文层次井然,文如作画,历历在目。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先交代行踪,再写闻水声,后写小石潭,最后写四周树木。B.本文第二段写鱼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静态描写,后动态描写。C.本文第三段先写岸势,再写源头;第四段写感受和抒发忧愤之情。D.本文写景肖其貌,传其神,描写生动细致,精美异常。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文章第二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潭中鱼的情态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10.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二.《记承天寺夜游》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在)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B.相与步于/中庭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念/无与为乐者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
B.盖.竹柏影也(盖子)
C.庭下如积水空明
..起行(高兴的样子)
..(空灵澄澈) D. 欣然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关于闲人的理解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在写月色上有何特点
9.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士兵)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百里奚举于市.(市场)D.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于.色,发于声(在)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去)
C.所以动心忍.性(使......坚忍)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起用)B.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担子,责任)C.曾益其.所不能(表反问语气词)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B.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
C.困于心,衡.于虑(使......阻塞)D.入则.无法家拂士(转折)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饿其体肤
..(奋起)
..(身体)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空乏
..其身(使.......贫困缺乏)D.舜发.于犬亩之中(发迹)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犬亩之中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用排比列举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的重要性。
B.文章第二段从举事例中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三段主要反面论证谈人应有“死于安乐”的心态,第四段提出中心论点。
D.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理解。
10.本文论证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