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作者】代恩娟【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指导老师】曾小林张红兵【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在我们生活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独特的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当代教育这样几个阶段,包含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有机系统。教育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道路,人类进步了,社会发展了,教育也就随着进步、发展了。在教育的漫长发展历程中,素质教育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新行方向和新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众多内容中,审美教育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实施审美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呢?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这篇论文所要阐述的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一)素质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在无形中要求我们能够对“素质”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素质”一词中的“素”本意是“原来的”、“本来的”;

“质”则是“固有的、应有的属性”的意思。所以,“素质”的基本含义就可以理解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可是呢,“素质”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再加上人们行业各异,定义的视角也不尽相同,?所以,对“素质”的理解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有学者、专家对“素质”作了这样的解释:

????在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素质”为“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1]。1987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词典》又是这样解释的,“素质,通常指人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这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到了1989年,《教育辞典》则作出了更新的解释,“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素质虽然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素质的某些特点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3]。

人们对“素质”所下的定义虽然略有差异,但都抓住了它的基本含义,即“素质是心理学范畴中的一个概念,是人与生俱来的,具有先天性,是人后天心理或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这样的定义却难以详尽地表达“素质”的内涵。

一般认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具有的“素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4],这三个层次的素质构成人的素质结构。其中,生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

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况、特征”[5],它“是素质结构中物质的方面”[6],是人的素质得以发展的物质前提,为素质的良好发展提供可能。心理素质呢,它“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7],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程度与社会文化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程度具有综合反映的作用。社会文化素质由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构成,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它在人的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上打下社会的种种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素质性质。素质是非常抽象的、全面的、复杂的,那么,教育应该怎样发挥对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呢?这一重要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素质教育的肩上。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多次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提出来了。例如,在198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8]1986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9]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10]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的把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审美教育,通称美育,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呢则专指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众多内容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具体表现为两点:

(一)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还要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思想修养和科学文化以及理论和实践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中无形的包含了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审美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明晰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丰富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通过美育来实现。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的各

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劳动素质兼而有之,并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保证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发展得以实现。所以,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

第一,美育能以美辅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人的思想道德不是靠说教、灌输得以实现的,它要求教育要像春雨润物一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德育寓含在美育中,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中达到以情感人、以美引善的教育目的,进而帮助人净化心灵、明辨是非、判别美丑善恶、点燃生命的火花,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高尚的人。

第二,美育能以美益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美育能开发智力、促进智育。美的诱惑力是无穷无尽的,美育可以凭借这一点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智育效果。我们唯有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对学生的情感、气质、性格等进行具体的影响,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第三,美育能以美健身,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人的身心健康主要通过体育和美育来实现,体育侧重于身体的锻炼,美育则偏向于心理的培养与调节。规范的、健康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让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