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要求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要求初探

2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使之具备敏锐 的信息
意识 , 取 、 获 分析 、 加工和利用信息 的知识 与技能 , 良好 的信息道德 、 伦理与情感 、 意志。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化教学能力水 平较低 ; 信息化
教学资源溃乏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过程 中, 教 学模式单一 , 混淆 了师生 的地 位。因此 , 信息技 术与课 程整合 的实施 , 必然会对教 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出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 的教 师要求初探
张胜 鹏
( 青海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 院 , 青海
西宁
80 0 ) 10 8
摘要 :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是我 国面向 2 世 纪基础教 育教 学改革的新视点 ,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 究与 1 信
实施将对发展 学生主体性 、 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 师是 实施信息技 术与课程 整 创 合的关键 因素 。本文从信 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 目标 出发 , 探讨信息技 术与课程 整合 对教 师各方 面的能力和素质提
治我 国各级各类 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 构与教学模式
10 7-
【 信息技术 】
是极大的冲击 ; 除此 以外 , 因为建构主义 的学习理论 还
教学是以教学过程 的设计和学习资源 的利用为特征的。
与教学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与课 程的整合 , 提供强有力
下 表简要描述 了经典 C I A 设计与信 息化 教学设 计 的主
要 区别 。
的理论支持。当然 , 在整个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的研究
和实践 中 , 还要 运用到多种教育理论 , 包括人本 主义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模式及教师角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模式及教师角色
L 要J 捅 信息化 今世界经济 是当 和社会 发展的大 趋势,以 网络技 享,虚拟课堂、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 术和
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已 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课 时随地通过互联 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突破 了围墙界限 。教育信
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 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 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 了机遇和条 教学模式。本文对整合的目标,模式以及教师的重新定位作了必要的探讨。 件。要实现终身教育和 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使教
维普资讯
20 0 8年
《 田师 范专 科 学 校 学报 》( 文 综 合 版 ) 期
总第 5 3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 标、模式及教师角色
宋琳琳
( 安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河南安阳 4 50 ) 50 0
学个性化、学习 自 化、作 业协同化 ,把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 主 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信息技 术与课程 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 13 .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 革教育模 式、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 径。通 过整合 ,以教师 人们的学习方式会 发生重大 的变化 。学 习者 知识 的获得主 要不是依 为 中心 的教学模 式和粉 笔加黑板 的教 学方式得 以改变 成以学 生为 中 赖 于教 师的讲授 与对课本 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 平台和数字化资 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 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 的整 合的教 学过程 是一种信 息交流 过程 ,通 过构建个 别化 的学习环 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 境 ,或者营造协 作式学 习氛 围,使每个 学生都 能参 与到学 习的全过 习。因此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要使学 生掌握信 息时代的 程之 中,真 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最大 限度地 实现认知 过程与感悟 、 学习方式 : 体验过程的统一 。 13 1 .. 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 行 自 主性 的学 习。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 132学会利用 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 、合作讨论式 的学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宏观 目 标可 以定义 为:建设数字化教育 习 。 环境 一推进教育 的信息化进程 ,促进学校教学方式 的根本性变革 , 133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部性的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 学 习。 与创新教育 。具体可以表述为: 1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1培养学生获取 、分析 、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 ,为 在信息时代,知识量巨增,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 . 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 目标的变化和 键 因素 ;知识的更新率加快,陈旧率加大,有效期缩短 。另外 ,知 发展,即从 “ 计算机文化论”到 “ 计算机工具论” ,再到现在提出的 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 学科,这些变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一切领域 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 良好的信息素养。基本的信息素 带给人们难 以想象冲击和影响。在这 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 养应包括: 变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 111信息加工的技能:包括信息的排序 与检索 、信息的组织 得至关重要。 .. 与表 达、信 息的存储 与变换 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能力。 2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 112 .. 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 在信 息技术课程整 合中,信 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 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 自我更新知 识、能 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 “ 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 用新信 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根据 自己的学习要求 ,通 过各 于不同学科定位 ,信息技术 的作用是 不一样 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 种媒体主动地 、有 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对信息加工处理 的技 能。 术 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13对信息 分析、批 判的能力:能将获取 的丰 富的信息进行 .. 21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er bu T。 Lan ot ) a I 分析 、批判 性地处理是信 息素养的重要特 征。在 接受信 息之后 ,要 信 息技术 课程作 为一门专 门的学科开设 ,主要 学习信 息技 术的基本 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 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 逻辑矛盾, 识别信息中有根据或无根据的论断, 确定论点的充分性。 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 114善于运用信息,具有融人信息社会的能力,能够通过互 和能力。因此,刷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 .. 联网等平台拓展 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 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 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 的协作 。 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 12培养学生具有 终身学习的态度和 能力 。学习资源 的全球共 相 同的知识点 ,在完成所要求 的学科 目 的前提下 ,要根据 不同的 . 标 5农科 院校要积极调整 学科结构 ,建设具有地 区特色 、布局合 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 理的学科体系 ,以特色求地位 ,吸 引人才 。 目 前新疆地 区农科研究 参考文献: 生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必须加以调整完善。新疆研究生教育的结 [] 1宋协青,王殿元. 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 J. o1 7 构调整的重点是:( )充分发挥原有学科的优势,结合本地区的地 2 o ( ). 1 域特 点和区域 、行业 、学科 的发展水平 ,继续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 [] 2任增林等. 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及对具有中国特色质量保 美 基础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及时调整、改造一批老的、不能适应社 证体系建设的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 () J. 04 3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这一定义认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所在。

李克东教授在《数字化学习》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这一定义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实质。

年轻学者余胜泉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

这一定义突出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课程整合”对教师素质要求

“课程整合”对教师素质要求

浅谈“课程整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

教师在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业务能力、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师素质人才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只有牢牢占领教育这个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是全民素质综合发展的基础。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对综合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育的重大变化,引发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教育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

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密切结合,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要达到“整合”的目标,有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把具体学科的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融合,总体设计思路体现培养学生综合处理能力。

多媒体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运用“工具”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学会学习。

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逐渐地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出发,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1. 教学目标为导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原则是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为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方法为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为依据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评价为依据,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1. 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教学平台,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 利用虚拟实验技术虚拟实验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2.中小学教师:指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包括教学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核心能力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2.1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解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教育软件,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2 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教学应用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2.3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备创新精神,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4 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应具备以下伦理和安全意识:•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安全。

三、能力评价和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历和学位:教师应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历和学位。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活动组织的能力,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等工具,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收集、整理、筛选和整合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3.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评价工具和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 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的能力,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运用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其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需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最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总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希望未来教师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引入信息技术,并且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第一,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使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手段和方式。

第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限于计算机课程中,而是应该成为所有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机构可以创建跨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由专业的教师组成,共同开发和实施相关的课程,使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内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环境,使教学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讨论和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学科知识和技能。

第四,积极推广和应用教育技术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教育技术工具,如智能白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测评等,这些工具能够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部门可以对这些工具进行评估和筛选,从中选出最适合教学需求的工具,并推广到教育机构,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第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展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发起教师实践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教师、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等。

只有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跨学科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教育技术工具以及开展研究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和机会,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技术能力、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的改善以及专业发展的机会。

一、技术能力的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以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使用电子设备和教学软件。

其次,教师需要学会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会运用教育平台和在线教育工具,实现远程教学和在线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的改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善教育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化发展,进行个别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教师还需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评估方法,以全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专业发展的机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发展机会。

教师可以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发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育方法,并利用专业发展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 (3)信息资源获取、评价选择、重组加工和应用
的能力
2.学生的素质
3.信息化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第1阶段:确定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法
(1)明确真正的教学问题 ;(2)提出技术解决方法 ;(3)明确选用 技术方法在整合策略
(1)目标都达到了吗? (2)学生的反映如何?(3)技术是否提高了教 学效果?(4)改善环境是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5)技术整合的方法效 果如何?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设计和应用中应 遵循的原则
1.从需要出发,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原则
2.有机结合的原则
3.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原则 4.兼顾“效果”与“效益”原则 5.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原则 6.依据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原则
整合的基本表现形式
1.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演示型——将信息技术作为 演示的工具
2.以学生学为主的自主学习形式——将信息技术作为 提供资源的工具
3.演示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
如: 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提供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启迪想象思维,提供创新空间 ; 提供学习资源,扩展学习内容; 提供认知工具 ,改变学习方式
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改变师生的地位和作 用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何克抗教授的解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 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 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 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 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 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 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结构分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结构分析

21 年第4 01 期
工具 , 培养 学生 的信息 素养 及利 用信 息 技术 自主探究 、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高学 生学 习 提 的层次 和效 率 ” 。所 以 , 师 要 有 扎 实 的现 教 代 教育 教学 理 论 基 础 , 有 这样 , 能正 确 只 才 认 识课程 整合 的重 要性 , 能使 整合 的水平 才 在更高层 次上进行 。
力 。信息素养这一概 念是信 息产业协 会主席
保 罗 ・泽 考斯 基 于 1 7 在 美 国提 出 的。 9 4年 简单 的定 义 来 自 18 9 9年 美 国 图 书 馆 学 会
术理论 指 导 下 , 以信 息 技术 为支 撑 , 据 学 依
科教 学规 律 而 进 行 的教 学 活 动 过程 。根 本
目的是 通 过 在 教 学 中“ 效 地 使 用 信 息 技 有 术 , 进教学 内容呈 现 方式 、 生学 习方 式 、 促 学
学科课 程的有 机 整合 , 于推 动教 育 教学 模 对 式 的改革 与创 新意义重 大 。相 比于传统 教育
中小学 教师信 息技术 与课程 整合的能 力结构 分析
张有 录, 郭 炳 , 建荣 , 维余 , 国俭 , 杜 公 王 车启凤
( 肃省 张掖 市河 西 学院信 息技 术 中心 ,3 0 0 甘 740 )

要 : 息技术 与课 程整合的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必备 的基 信
本技能 和素质 。信息 技术 与学科课 程整合给教师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
研究者等方 面。为 了J N地适应 教师 角色 的 a  ̄ i 转变 , 信息 时代 的教 师必 须具 备 在信 息化 教
学环境下从 事 工作 的一 种新 的、 特殊 的能力

信息技术要与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要与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要与教学深度融合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最大化的发挥作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

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再强调技术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

这里主要分析一些重点要素,按照系统观点,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层面。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之一。

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

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信息型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能动性和效率。

数字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趋势。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字化教学环境将会对教师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必然会对教师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让教师感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其性质是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模式的一场革命。

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

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缺陷也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对处于认知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这显然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数字化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改变了教师的中心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要为“学”服务,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从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的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

教师这种角色转变的趋势在信息化社会中已不可逆转。

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现代的教育理念、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

同时,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有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的精神。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教师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

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关注信息的程度及对信息活动的情感意志。

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在学习时,以工作需要、角色定位和自身发展特色为出发点的一切与信息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的总和。

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从事信息活动的能力,包括对信息工具的使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递应用及创新的综合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历要求:一般来说,需要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需要是计算机相关专业。

2. 技能要求: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各类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3. 经验要求:需要具备相关的教学经验,包括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经验,以及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的经验。

4. 职业素养要求: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关心和爱护学生,并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5. 其他要求:还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并且需要无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情形。

具体的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有需要,可以参考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的招聘信息,了解更具体的要求。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现代信息技术被不断的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议题。

它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知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一整合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应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这样我们才能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学习重点、难点。

比如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实验中,学生有不好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给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优势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但有的老师害怕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只有在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赛讲的时候才想起要用它。

他们自己不会制作或修改课件,只得找人代劳,有的甚至要花钱购买现成的课件。

我想这样的课件是不能充分体现教育者的设计思路的,有时反而会受到课件的制约。

当然,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盲目地不符合实际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从而放弃了教材教法的研究。

(2)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强有力工具。

这样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知识探究、解决问题、发表观点、协调合作等,从而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

和掌握远程教学要素的全部并做到科学组合 , 才 能收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能熟练地运用互 联网获取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 , 掌握电子信箱、 双 向视频点播、博客、 B 网上论坛等网络技术 , BS 并 能够运用这些手段来进行交互式的导学 , 提高教 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定期的培训机 会不断地提高 自 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达到 在整合中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 4教师要勇于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
到 以人 为本 , 以学 生为 主体 , 变过 去那 种 学生 只 力怯 改 是被动接受者的观念。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 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教
实践、 、 合作 探究等方式 , 发展其 自 身的综合技能, 要创造条fi 学生能够探究他们 自己感兴趣的知 牛 识并 自 主解决问题 , 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 中有效地陡用所学知识。 2 2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 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 、 心 单纯传授书本知 识的教学漠式 , 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 获取信息 和 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 自主学习能力 ” 就是在 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 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 能的基础上 ,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 的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 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能
维普资讯
文 化教 育 f f f
杨 明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
(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理化 系, 安 亳州 2 3 0 3 5 0)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以素质教 育为 目 , 标 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 , 实现信 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 的整体改革。主要就教师在信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过 程 中应 具 备 的 素 质 进 行探 讨 。

现代信息技术课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课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课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是建立在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与电、磁、光、声空间技术以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美学等当代教育理论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教育学。

现代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方法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有序过程,要保障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应以科学的设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如何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如何反映时代特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不断学习、拓展和更新个人的知识水平、知识层次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教给学生信息与住处人技术、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性知识,也必须给学生大量上机操作的时间、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对计算机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

但是做到了这些并不能说就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然随之而时时更新。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这种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很好地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而更应该是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并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和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另外,信息技术课程这种学科特点也同时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拉下,就会失去教育指导的能力,就不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真正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必须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拓展和更新个人的知识水平、知识层次,使自己具备对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提炼、总结、升华的能力,名师高徒,真正能够担负信息技术赋予信息技术教师培养人才和教学重任。

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提升【摘要】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整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提高教师能力,需要探讨提升教师能力的方法和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的教师能力提升,分析教师现有能力的不足以及提升教师能力的必要性。

通过提升教师能力,可以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的发展。

结论部分将强调教师能力提升对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总结研究的主要观点。

本文旨在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课程整合、教师能力、提升、实践、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教育改革、教学创新、教师培训、教育技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校课程整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教师的能力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往往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整合能力,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中的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分析教师现有能力的不足,探讨提升教师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提升教师能力的方法,同时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的教师能力提升。

通过对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最终对本文进行总结。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日益普及和应用,教师在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中的能力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一研究意义重大,首先在于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变革的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首先,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利于教师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在过去,一个学生十多年中学到的知识几乎可以终身受用,然而如今学生有着丰富的获得信息的渠道,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选择。

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

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

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解惑”是教师的职能,但以往的“解惑”更多是越俎代疱,使得问题止于教师。

但“解惑”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激疑善问,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

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平台,它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索精神,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再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同时有助利于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利用适宜和学习策略,深入到生活中间,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探索,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的要求
欲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应考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提升信息素养,使其与学科内容、学习过程融合为一体。

为此,还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的能力。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能力指的是对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现阶段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对教师而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相关教学软件的应用,计算机小课件的制作,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是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

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等5个培训模块。

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4个培训模块。

二、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引入我国,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设计理论随教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它本着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的系统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用理论指导来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运用系统的方法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与程序,使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能够协调地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

因此,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以及教学实施能力的发展是强有力的工具,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能力。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呢?有人通过问卷、访谈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

老教师备课往往是基于经验性的,新教师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因此,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计划与安排缺乏系统的、理性的、整体的思考,基本上流于一种固定的简单的程式。

教师的备课一般仅仅落实到备课内容,教师将大部分备课的精力放在“如何呈现知识、如何讲授知识”上。

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
的问题。

再者,尽管学校在新信息技术的硬件配置上相对较高,但教师真正在教学中对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很少,即使在使用时,从指导思想上往往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缺乏将新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意识与具体方法,出现了“机械电灌”代替了“人灌”的情况,这与目前信息化社会及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极不适应,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成为教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瓶颈。

因此,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地、协调地安排,如何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来促进与改进教学工作,是目前教师急待发展的一种新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应聚焦在几个方面:
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理论。

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

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

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其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整合的把握。

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强调设计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运用教学设计的学习方法。

强调案例学习、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观摩其他老师的优秀案例,讨论分析其特点,根据一定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主题,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和其他老师一起分享设计成果,得到反馈信息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在完成设计任务中体验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

注重教学设计的学习及能力的培养。

掌握恰当的学习时机,教师们应在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再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能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习者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现代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讲解能力和答疑能力,尤其要重视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能力,涉及到情境创设的能力、内容与方法的链接能力、创设使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能力、促进学习者作为主体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等方面。

内容与方法“链接”的能力内容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必须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老师们在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将这些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如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实现。

有一位教师在讲物理课“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一节内容时,采取用一只鸡蛋提出教学中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的东西,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你从未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现在你想知道这东西里面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老师接着又说:“如果你不打碎它,又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有光照法、透视法、旋转观察、称量等等,最后老师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同学们惊讶地发现鸡蛋几乎漂浮在水面上,老师把鸡蛋打开,原来是一个空鸡蛋,成功、满足的表情出现在学生的脸上,老师趁热打铁顺势引导学生说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常采用的思维方法就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提出假设――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验验证,为此每个同学都扮演成小科学家,让时光倒流一百年,师生共同做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同学们大胆地提出原子结构的各种假想,不少同学提出的构想和科学家提出的模型非常接近,学生们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总结出了结论,消除了对科学发明的神秘感,将沉闷的教学内容与启发、诱导的方法结合为一体,拓展了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个实例说明只要通过内容的深入挖掘,找到与之匹配的灵活的方法,就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内容的表现及方法的选择中教师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协作性教学的能力在信息时代,教师们处在与他们提供给学习者同样的学习环境中: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协作性的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协作将成为人类做事的重要形式。

协作也是现代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形式,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往往采用协作学习的形式,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教师的协作教学形式在工作中也是常见的,它能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是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方法。

一个教师必须具备与其他教师或专业人员进行成功协作的能力,这能力也是教师培养学习者合作能力的重要素质和经验背景。

信息化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封闭性,教师之间通过网络等通讯手段可以进行超越时空和地域界限的协作,打破了以往封闭自锁、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从事研究的局限。

因此,教师利用技术可以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协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能力虽然现代教育的核心是把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教师的作用也同样不能低估。

例如:问题式学习中,在解决问题的初期,要求学习者立即明确课题、进行探求活动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有效的帮助。

当然,此时教师的教学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例如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示范(Mode.ing)的方法,通过观察示范,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架式(scaffo.ding)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习者的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由此可见这种能力不是单纯传递知识的能力,不是从教师的方向如何传递信息的方法,而是为了使学习者自身能够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的能力,强调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

综合评价的能力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弊端,教师应具备进行多元评价的能力,采用实作评价、档案袋评价、电子作品集的评价、概念图的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完整的的评价,例如:评价PB.(基于问题的学习),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和检查诸如如何设定问题、在何处产生了新的想法、如何得出结论、建立什么假设等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评价能力。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整理学习者的各种数据,按照整理的结果,重点评价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

还应该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项目,结合收集的数据,直接提问学习者,从学习者的答案和评价的数据中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