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燃烧(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基本结构:蜡烛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如何点燃、燃烧过程、物等。

3.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燃烧现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物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蜡烛燃烧的相关现象和图片。

3.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酒精灯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观察记录表等。

3.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相关章节。

4. 课件:蜡烛燃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见过蜡烛吗?谁能描述一下蜡烛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蜡烛的科学知识。

二、探究蜡烛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教师展示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 学生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的基本结构。

三、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蜡烛如何点燃、燃烧过程、物等。

2.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蜡烛燃烧现象和图片。

3.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四、探究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蜡烛的基本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现象特点。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资源,注意防火安全。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结构:蜡烛的芯、蜡、火焰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蜡和芯的作用。

3. 蜡烛的燃烧过程:点燃、熔化、气化、燃烧、熄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显微镜等。

2. 材料:蜡烛、水、杯子等。

3. 课件:蜡烛的燃烧过程动画、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新课导入:介绍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蜡烛燃烧的过程和原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

八、课堂作业1. 绘制一幅蜡烛燃烧过程的示意图,标注出蜡烛的结构和燃烧过程。

2. 写一篇关于蜡烛燃烧的小短文,内容包括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九、课后拓展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用途,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可以回家尝试自己制作蜡烛,了解蜡烛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防火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2课《蜡烛的燃烧》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2课《蜡烛的燃烧》教案
6.教学指导用具:准备教学指导用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指导和讲解。
7.安全注意事项:提前向学生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用嘴吹灭蜡烛、不要接触热的烧杯等,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8.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蜡烛火焰的三个部分及其特点
-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2.关键词
-燃烧
-火焰
-氧气
-温度
-化学反应
3.句子
-蜡烛燃烧时,烛芯处产生热量,使蜡烛熔化并点燃。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蜡烛的燃烧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蜡烛的燃烧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蜡烛的燃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2. 掌握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 理解蜡烛燃烧开释的能量来源;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蜡烛的燃烧现象。

导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原理;2.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 蜡烛燃烧开释的能量来源;4. 蜡烛燃烧现象的诠释。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观察一根燃烧的蜡烛,思考蜡烛是如何燃烧的?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会发出光和热?第二步:进修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原理是将蜡烛加热至燃点,使其液态的蜡通过蜡心被引燃,接着液态蜡变成气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开释出光和热。

这个过程既是氧化反应,也是燃烧反应。

第三步:进修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类物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5H52 + 38O2 → 25CO2 + 26H2O + 热能在这个反应过程中,蜡烛的主要成分烷烃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开释出热能。

第四步:进修蜡烛燃烧开释的能量来源蜡烛燃烧开释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开释的热能。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开释出大量的能量,使得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使蜡烛持续燃烧,同时也开释出光和热。

第五步:进修蜡烛燃烧现象的诠释蜡烛燃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蜡烛的主要成分烷烃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同时开释出光和热。

蜡烛燃烧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化学反应过程,其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开释的热能。

第六步:小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了蜡烛燃烧开释的能量来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蜡烛的燃烧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蜡烛燃烧现象的理解。

拓展练习:1. 请同砚们设计一个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2. 请同砚们思考,除了蜡烛,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它们的燃烧原理又是什么?以上就是本次导学案的悉数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加深对蜡烛燃烧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其他物质的燃烧反应。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 上册第2课《燃烧的蜡烛》第2课时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 上册第2课《燃烧的蜡烛》第2课时教案

课题:蜡烛的燃烧(第2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点燃的小木条火焰熄灭的原因,知道蜡烛燃烧和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支持燃烧的气体”实验,让学生概括出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气体条件。

态度责任: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依据现象和经验作出合理猜想和推理。

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空气成分有了更精确的测定。

教学重点:知道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支持燃烧的气体”实验,让学生概括出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气体条件。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水槽、集气瓶、盖玻片、小木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蜡烛燃烧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蜡烛开展实验探究,研究关于蜡烛燃烧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蜡烛的燃烧——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

二、新课学习。

实验一: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化。

1.教师边演示讲述实验方法:点燃蜡烛,用蜡油将蜡固定在玻璃片上,把它们一起放入水槽。

再把集气瓶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上述实验和在关的生活经验,推测蜡烛燃烧需要的气体条件。

5.提问: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我们推测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氧气支持燃烧。

那么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二:探究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

1.教师边演示边讲述:用手按紧玻璃片,把上述实验中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翻转过来,将点燃的小木条伸进集气瓶口,小木条还能燃烧吗?2.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一说什么气体支持蜡烛燃烧。

4.讲解: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集气瓶内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三、拓展与应用。

阅读书本第9面。

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教师讲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约占1%。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过程2. 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3. 实验操作技能4. 蜡烛熄灭的方法5. 蜡烛燃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蜡烛熄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供应与燃烧产物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蜡烛燃烧的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实验器材、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对蜡烛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蜡烛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蜡烛的燃烧。

二、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现象。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

三、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10分钟)1. 学生讨论: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形状、氧气供应等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四、学习蜡烛熄灭的方法(5分钟)1. 学生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熄灭的方法。

五、运用蜡烛燃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熄灭大量蜡烛?2.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评价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影响因素、熄灭方法等。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及其相关科学知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现象(1)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2)蜡烛的燃烧过程,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1)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

(2)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燃烧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

(2)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桌、实验盘、测温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燃烧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能燃烧?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2. 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3. 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1)教师讲解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如氧气、温度等。

(2)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及作用。

4.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思考:如何使蜡烛燃烧更充分?如何延长蜡烛的使用寿命?6. 课堂作业(1)学生完成实验手册的相关题目。

(2)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并记录其燃烧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蜡烛燃烧现象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第2课《燃烧的蜡烛》第2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燃烧的蜡烛》第2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燃烧的蜡烛》第2课时(教案)【小学科学第2课《燃烧的蜡烛》第2课时(教案)】一、课程目标:1. 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2. 掌握火焰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2. 掌握火焰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蜡烛;2. 火柴;3. 实验器材:玻璃器皿、水杯、碳酸氢钠;4. 教学手段:幻灯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幻灯片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首先介绍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焰,然后提出学生为什么会看到火焰。

引导学生提出对火焰的疑问,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火可以燃烧。

2. 实验展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引导他们注意火焰的特征,并解释火焰形成的原因。

提醒学生注意火焰燃烧时的声音和温度。

3. 实验探究(2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配备一支蜡烛、火柴、碳酸氢钠和玻璃器皿。

通过以下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火焰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1) 实验一:用火柴点燃蜡烛,让学生比较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形态和特征。

引导学生描述火焰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解释这些现象。

(2) 实验二:在火焰上方放一杯水,观察火焰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火焰为什么向上延伸,解释火焰由上进入水汽胞的原因。

(3) 实验三:在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将火焰放入玻璃器皿,观察火焰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并解释火焰熄灭的原因。

4. 实验结果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总结出能够影响蜡烛燃烧和火焰特征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包括燃烧的基本条件和火焰的特征。

5. 提问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如:蜡烛为什么只在顶端燃烧?为什么火焰有颜色?为什么会形成烟?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小学科学312蜡烛的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312蜡烛的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312蜡烛的燃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结构和原理。

2. 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现象,了解火焰的形成。

3. 探究火焰的原理和燃烧所需的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蜡烛的结构,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和条件。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的原理。

2. 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1. 实验用品:蜡烛、盘子、水、玻璃器皿、磁铁等。

2. 工具:打火机、扳手等。

3. 教具: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谈话导入:老师用一个引人注意的故事或现象引入蜡烛的燃烧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意:不要出现政治敏感的内容)Step 2 观察蜡烛1. 将蜡烛点燃,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Step 3 探究蜡烛的结构1. 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盘子和玻璃器皿。

2. 向学生展示蜡烛的结构,包括蜡烛芯、蜡的外壳和蜡烛底部的金属片。

3. 让学生猜测蜡烛芯的作用,并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4. 引导学生用盘子接住蜡烛底部的熔蜡,并观察熔蜡的性质。

提问学生为什么蜡会燃烧而不是熔化。

5. 利用玻璃器皿装满水,将蜡烛倒立插在水中,观察气泡的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时释放出了某种气体。

Step 4 实验探究火焰的燃烧1. 将蜡烛点燃,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

2. 要求学生用金属物体(如磁铁)接触火焰,并观察火焰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火焰会改变形状。

3. 让学生用水或盖子覆盖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熄灭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让燃烧继续进行。

Step 5 研究燃烧所需的条件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蜡烛燃烧的观察结果,以及火焰的特点。

2. 提问学生,为什么蜡烛只在点燃蜡芯后才能燃烧?引导学生思考蜡芯的作用和燃烧的条件。

3. 结合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火焰的燃烧需要氧气和燃料。

《蜡烛的燃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原理;
2. 掌握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
3. 理解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蜡烛的结构和成分;
2. 蜡烛的燃烧过程;
3. 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
4. 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支蜡烛,引起学生对蜡烛燃烧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进修内容:
(1)蜡烛的结构和成分:蜡烛通常由蜡状物和蜡芯两部分组成。

蜡状物是燃烧的主体,而蜡芯则起到引燃的作用。

(2)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燃烧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当蜡芯被点燃后,蜡状物开始熔化,蜡状物被引燃后,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蜡状物继续熔化,形成一个循环,直到蜡状物完全燃烧为止。

(3)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和燃料。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料则是燃烧的主体。

如果氧气不足,蜡烛会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烟雾。

(4)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思考讨论:请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蜡烛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 拓展延伸: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蜡烛燃烧的效果,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原理,掌握了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理解了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减少蜡烛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燃烧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燃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对了,这是蜡烛。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掌摸,尺子量的方法分别观察燃烧前的
蜡烛,燃烧中的蜡烛以及熄灭后的蜡烛。

填写实验记录单1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观察与实验,对比燃烧前与燃烧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最明显的变化:蜡烛燃烧后变短了。

燃烧掉的蜡烛到什么地方去了?烧完之后变成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猜测。

蜡烛靠近火焰的部分熔化了,我觉得是化成水了吧,刚才蜡烛燃烧时冒出了黑烟,我觉得可能是变成烟了吧?蜡烛变短了,可能变成了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了。

最后一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对啦,那就是气体,屏幕前的你也一定想到了吧,消失的那一段蜡烛到底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三、实验验证
实验1
我们点燃蜡烛后,将它的头部朝下,把蜡油滴到小容器里。

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滴落的蜡油冷却后,放入棉线,再点燃,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后变成蜡油滴落下来,而且滴落的蜡油依旧可以燃烧,说明这种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是从固体变成了液体。

实验2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影响因素。

2. 能够掌握进行简单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原理。

2. 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3. 进行简单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蜡烛的燃烧原理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设计简单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4. 数据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形成报告。

五、作业安排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2. 相关问题:设计几道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六、教学手段1. PPT讲解:辅助讲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实验器材:准备蜡烛、打火机、实验纸等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让学生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数据。

七、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给予评分。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综合能力。

八、教学效果评估1. 通过实验报告和相关问题的评价,评估学生对蜡烛燃烧原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以上为《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第二课时Ⅰ. 任务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明白燃烧的原理;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Ⅱ. 任务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蜡烛、打火机、烧杯、碱性溶液等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及过程;2. 精通蜡烛的火焰结构和燃烧特点;3. 培育同砚动手试验的能力,提高试验操作技能;4. 提高同砚观察、记录、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能力;5. 培育同砚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组成及原理;2. 蜡烛的燃烧过程;3. 蜡烛火焰的结构及特点;4. 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结构;难点: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2. 知识讲解:老师简要介绍蜡烛的组成、原理以及燃烧过程,引导同砚沉思;3. 试验操作:组织同砚进行蜡烛燃烧试验,观察火焰特点,记录数据;4. 结果分析:让同砚依据试验结果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得出结论;5. 沉思拓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同砚深度沉思,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6. 总结反思: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沉思学到的知识对平时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1. 试验探究法:通过试验操作,让同砚亲自动手,体验蜡烛燃烧的过程,提高同砚实践能力;2. 谈论沟通法: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增进同砚互相沟通,加深理解;3. 提问引导法: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同砚的沉思,引导同砚自主探究。

六、教学评判与展望:1. 通过同砚试验数据记录、结论推理等评估同砚的试验操作和分析能力;2. 展望同砚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能够深刻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和特点,为更深度的进修打下基础。

以上是本次《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期望同砚们能够通过本次试验和进修,更深度地了解蜡烛燃烧的玄妙,培育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祝同砚们进修幸福!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熟识火焰的结构和特点;2. 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试验操作能力;3. 激发同砚对科学的爱好,培育同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原理;2. 火焰的结构和特点;3. 试验操作:观察蜡烛燃烧过程、测量火焰高度等。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蜡烛的燃烧原理,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 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组成和结构。

2. 蜡烛的燃烧原理。

3.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 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加深学生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蜡烛、打火机、玻璃烧杯、试管等。

2.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小苏打等。

3.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燃烧原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探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4. 总结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关于蜡烛燃烧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蜡烛燃烧原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实验视频:要求学生拍摄一个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视频,并进行简要解说。

八、评判标准1. 观察实验的设计合理性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的内容完备性和逻辑性。

3. 实验视频的拍摄质量和解说清晰度。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蜡烛的燃烧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蜡烛的燃烧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蜡烛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2. 激发兴趣: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蜡烛的燃烧原理。

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掌握蜡烛燃烧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进修内容1. 蜡烛的结构和成分2. 蜡烛的燃烧过程3. 蜡烛的燃烧原理四、进修过程1.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和结构,了解蜡烛的成分。

2. 实验探究:通过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让学生探究蜡烛的燃烧原理。

3. 实验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燃烧的特点和原理。

五、实践应用1. 小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总结蜡烛的燃烧原理。

2. 实践应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蜡烛的燃烧原理。

六、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探索实践:鼓励学生开展更多有关燃烧的实验,拓展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1. 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是否涉及能量转化?2. 反馈建议: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认识。

愿学生在未来的进修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蜡烛的燃烧》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进修本课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了解火焰的结构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火焰的结构和特点。

2. 难点:理解火焰的化学反应机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蜡烛、打火机、玻璃瓶、瓶盖、水杯、试管、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水、碘酒、氢氧化钠溶液等。

3. 实验环境:安全、通风的实验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的燃烧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火焰的结构和特点,探究火焰的形成原理。

3.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玻璃瓶中燃烧蜡烛,观察火焰的变化;在试管中点燃蜡烛,观察氧气消耗的情况等。

4. 实验讨论:让学生盘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解火焰的化学反应过程。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掌握蜡烛的燃烧原理和火焰的结构特点。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表现情况进行评判,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进修效果:通过小测验或讨论课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化学专家来讲解火焰的结构和化学反应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消防局或化工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火灾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3. 小组钻研:让学生分组进行火焰相关课题的钻研,展示效果并进行评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实验、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蜡烛的燃烧(教案)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蜡烛的燃烧(教案)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蜡油重新制作一个“蜡烛”,看看它是否能被点燃。
最后全班总结:蜡受热变成液态的蜡油,蜡油遇冷又变成固态的蜡,这两个变化过程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观察和检测蜡烛燃烧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谈话:蜡烛燃烧除了变成蜡油以外,还会产生哪些变化?其中会有哪些物质生成?
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猜想。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他们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方法如下。
(1)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出现的现象。
(2)收集蜡烛燃烧的气体,把它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出现的现象。或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测量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发现。
小结: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最后,对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进行总结: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如蜡熔化成蜡油,蜡油凝固成蜡;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态度责任
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空气的成分有了更精确的测定。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变化。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蜡烛,烧杯,水槽,火柴,澄清的石灰水(或二氧化碳检测仪)等。
学生一般知道空气可以支持燃烧,很少知道空气中的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因此,对于蜡烛燃烧和气体的关系,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再提出自己的解释。
集气瓶收集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通过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集气瓶里的气体和空气不同,其中的氧气含量少,因此,蜡烛不能在瓶内持续燃烧。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出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啊,蜡烛燃烧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那就是空气,可是同学们提到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蜡烛燃烧消耗掉的是集气瓶中的全部空气?还是其中的某些气体成分呢?我们如何得知?下面,白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下一个实验,让我们一探究竟!
实验二:蜡烛燃烧消耗掉的是集气瓶中的全部空气?还是其中的某些气体成分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火柴、蜡烛、玻璃片、集气瓶、玻璃水槽。
播放氧气视频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氧气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支持燃烧这个特性在国防、冶炼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氧气的这个特性后,回到我们的问题,到底蜡烛燃烧消耗掉的是空气中的何种气体成分呢?会是氧气吗?怎样就能证明消耗的是不是氧气呢?
我们知道:氧气支持燃烧,如果氧气被消耗掉了,是不是燃烧的火柴就被熄灭了呢?按照这样的去推理的话,我们可以将点燃的火柴伸进进水的集气瓶中去看看,如果火柴继续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掉的不是氧气,如果火柴熄灭了,是不是就能说明蜡烛燃烧消耗的是氧气了呢?是不是很期待实验现象,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有的同学笑了,那不肯定会灭吗?对啊,就是熄灭是不是也会有几种现象发生呢?是“噗”的一声就灭了呢?还是可能会渐渐的熄灭,还是它不会熄灭一直到蜡烛燃尽为止呢?你的想法是哪一个?你记在心里,或者记录在纸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实验一: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蜡烛熄灭?
播放视频
我们需要的实验材料有:杯子、玻璃片、蜡烛、火柴、废品缸、湿抹布。首先,用火柴点燃蜡烛,将火柴摇灭,火柴梗放到旁边的废品缸中,安全提示:点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烫伤自己。把杯子倒扣罩在点燃着的蜡烛上方,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会是刚才哪一种现象发生呢?
师:是啊,人类是如何获知空气的组成成分的呢?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视频:空气的成分
视频的介绍让大家对空气的成分了解的更丰富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1.蜡烛燃烧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空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支持燃烧。
3.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实验四:蜡烛燃烧消耗掉的是空气中的何种气体?
继续上一个实验,我们从水中用手按紧玻璃片,把密封状态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并翻转过来,可以看到集气瓶里有一点水,当然其中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剩余空气。点燃一根火柴,我们小心的打开集气瓶上的玻璃片后,将火柴伸进集气瓶口。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猜一猜火柴会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哪位同学们和我们分享一下?是的,放进集气瓶的火柴熄灭了,而空气中的火柴则可继续燃烧。让我们再来观察一遍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2.能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对蜡烛的燃烧具有探究兴趣。
2.养成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空气成分有了更精确的测定。
二、教学重点:
知道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播放实验操作视频
实验的第一步是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置水槽底部,然后在水槽中加入一些水,注意蜡烛高度要合适,水不能漫过蜡烛。然后点燃蜡烛,把集气瓶罩在蜡烛上,垂直扣下去。一直扣到水槽底部。接下来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揭晓答案吧。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不仅观察到蜡烛熄灭了,还关注到熄灭的过程是慢慢地,集气瓶里还有一部分水进去了。其他同学你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了吗?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实验现象吧。
生: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氧气支持燃烧,没有氧气,火焰就熄灭了。
师:通过上述实验和大家的分析,我们得出:蜡烛燃烧消耗的不是所有的空气,而是空气中的氧气。
那氧气支持燃烧,如果不想让火焰继续燃烧,换句话说就是想要灭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吧。
你们学会了吗?通过上述这些方法使燃烧物缺少氧气,从而实现灭火。
氧气非常的重要,然而空气中却只有一小部分是氧气,那其他气体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视频:介绍氮气
3分钟
三、拓展与应用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师:视频看完了有什么想法?
生1:原来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有这么重要的作用,看来下课后我需要再查一些资料了解更多的空气成分。
生1:老师,空气看不见,摸不到,那究竟是谁又是怎样开始空气成分的研究呢?空气里还有哪些成分呢?
生1: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我认为是空气在帮助蜡烛燃烧,蜡烛渐渐熄灭了说明杯子里的空气一点一点地被燃烧的蜡烛消耗掉了。
生2:我发现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后熄灭,我猜这应该和杯子大小有关,小杯子装的空气少,所以燃烧时间短。大杯子装的空气多,燃烧时间就长。根据这样的现象,我进一步猜蜡烛燃烧是不是消耗了杯子里的所有空气呢?
生3:是啊,究竟蜡烛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哪种气体呢?是氧气?还是氮气?我们通过实验解释不了这个问题。
师:通过上述的实验现象我们明确了蜡烛燃烧消耗的应该不是所有的空气,那究竟和空气中的何种气体有关系呢?大家可能听说过氧气、氮气,会是它们吗?还是其他气体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试着找找答案。
实验三:氧气的特性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蜡烛的燃烧(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8 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2.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依据现象和经验作出合理猜想和推理。
同学们的收获还真少,有关蜡烛的燃烧,我们两节课的学习就到此为止了。下节课我们需要的材料有:小苏打水、纸花、白醋、毛笔,香蕉、土豆、苹果、紫甘蓝、小刀、热水、烧杯、滴瓶,白糖等。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你们有答案了吗?
生1:通过刚才的实验现象,我观察到蜡烛熄灭后,瓶中的水面上升了,可是只上升了一小截,并不是所有水都进去了。我认为蜡烛燃烧消耗的不是瓶中所有的空气,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生2:我同意你的观点,我给你补充。我们都知道,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我猜蜡烛燃烧是不是把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消耗完了,不能再燃烧了,水就进去了?
由此可见,蜡烛的燃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15分钟
二、探索与调查
探究: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吗?
像这样一根点燃的蜡烛,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熄灭啊?同学们会说:这也太容易了,我们一口气就能把它吹灭。没错,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老师,我曾经在动画片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可以用灯盖在点燃的蜡烛上方,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三、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依据现象和经验作出合理猜想和推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一、聚焦话题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白老师又和大家见面了。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蜡烛燃烧的现象,研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的课我们将继续观察、研究蜡烛的燃烧。
蜡烛燃烧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蜡熔化成蜡油这个过程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些现象则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蜡烛渐渐熄灭了,这会不会带有偶然现象呢,让我们换一个杯子重新再做一遍实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玻璃杯里装东西了吗?对了,同学们都知道,里面装满了空气,我们把装满了空气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会不会和刚才一样呢?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对比,我们再来一起做一遍,请大家认真观察。同学们,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是的, 盖上杯子之后的蜡烛都熄灭了?与此同时,你们有什么新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思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