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景色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学习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并讨论下列问题:1.从课文标题和文章看,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2.文章的过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什么?(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3)“雪地捕鸟”这一情节,哪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4)“美女蛇”故事的插叙有什么作用?(5)离开百草园,作者的心情怎样?这一小节(第9小节)的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一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11小节,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的词语进行分析。

2.学习课文第12节至文章最后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这部分内容写了几件事情?(2)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3)哪些内容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失败?四、课后练习。

1.认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小节,体会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

2.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将自己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比较。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理解课文,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篇一一、设计理念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受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熟悉生活,体会成长中的欢乐与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长,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争论沟通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仿照相结合,以增加全员参加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力量的全面进展。

二、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学问。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拟法,进展探究学习。

4.培育喜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局部,写景抓特点、按挨次、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熟悉四、教学预备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五、科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喜爱自然,喜爱自由欢乐生活的生动表达。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挨次描写景物的手法。

3.把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受和更深的熟悉。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二)板书课题,。

回忆有关鲁迅的学问,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局部内容: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欢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2.找出两局部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会:最喜爱哪局部,简述理由。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苏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难点: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桑椹()珊瑚()攒()敛()脑髓()秕谷()宿儒()蝉蜕()人迹罕至()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

【目标展示】通读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新知研习】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金色年华”单元,看到了贾里的伟人计划的逐步破灭,知道了沈复的物外之趣和想象之乐,见识了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和作品:学生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书。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在烦扰的生活中,心情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写的,鲁迅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

“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1.解题: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从……到……”表明文章主要是以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师展示相关图片,激趣)明确:空间顺序默读文本,思考: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两部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

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2、关于《朝花夕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3、解题: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了介词从到,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七年级语文下册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苏教版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依照空间顺序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2、从标题感知文章运用比照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感悟鲁迅先生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2、生动传神的语言。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2、掌握字词,体验文章第一部分生动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

(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查字典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二、导语引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用一两个词来概括在这两个地方生活的心情。

思考:㈠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㈡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三、齐读第一段(一)[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二)[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小编整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小编整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小编整理)第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教学重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展示相关图片)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因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

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

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教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回忆,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2、学习准确选用形容词、动词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尝试多角度看问题。

学习重点:目标2、3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大家想了解鲁迅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走近他那颗快乐、纯真的心,跟着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

(板书课题、作者)二、阅读主场(一)阅读理解“百草园”部分1、播放“百草园”部分的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下列问题。

⑴哪一个词能概括百草园在作者心目中的总的感受?⑵能印证这一感受的有几件事?是哪几件事?2、学生就上面问题先进行小组讨论,再推荐同学在班上发言。

3、教师引导归纳。

百草园的景物(美好)↓“百草园” ↓听长妈妈讲故事(神奇)→→→ “乐园”↓跟润土父亲学捕鸟(有趣)4、重点文段阅读(先安排学生朗读,再按照要求摘要)及阅读收获⑴“百草园的景物”——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引出了十五种景物,叙述了四件趣事;从动静结合两方面,分别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彩、声音、动态进行描绘:↓形态——石井栏(“光滑”)、皂荚树(“高大”)静景↓↓色彩——菜畦(“碧绿”)、桑椹(“紫红”)↓形态——黄蜂(“肥胖”)、叫天子(轻捷”“)动景↓声音——鸣蝉(”长吟“)、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动态——黄蜂(”伏“)、叫天子(”窜“)⑵“跟润土父亲学捕鸟”——作者详略结合,用一系列动词讲捕鸟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略写捕鸟的条件;详写捕鸟的过程(“扫”“支”“撒”“系”“牵”“拉”“罩”)⑶阅读收获: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捕捉到事物的特征,才能写生动、写具体。

(二)阅读理解“三味书屋”部分1、学生默读“三味书屋”部分的文字,思考:鲁迅先生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吗?(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引导:从两个方向把握——先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先生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先生);本部分语言文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自学提纲(二):
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2“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4、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0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1、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题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同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
重点:同上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和背诵情况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留恋之情。
2、预习课文描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讨论补充
记录
讨论补充
记录
板书
设计
自然景色美丽
百草园传说故事神奇“我”的乐园
雪地捕鸟有趣
教学反思
1、
2、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阅读“传说”部分,思考:
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
2、阅读“捕鸟”部分,思考:
①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不鸟的动作的词,说说其作用。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个性化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个性化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个性化教学计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课目的1.学习课文仔细察看、抓住特色,详细、真实、生动地描写事物,同时奇妙地运用对照突出主题。

2.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研究各样知识;也揭露了封建教育约束了小孩身心健康。

教课要点:1.要修业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认识写景的基来源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下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怀;教课难点1.理解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谈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课时数:2课时教课过程一.组织教课1.导入:童年是一个人一世中最幸福的光阴,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活动)大家知道,童年的生活是风趣的,走过童年,常常会给我们留下好多美好的回想。

今日,就让我们共同品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知识简介?(学生简介)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由于影响日甚,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布了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狂人日志》以后,鲁迅连续发布了多篇短篇小说,以后编入了《呼喊》和《徘徊》两个短篇小说集中(分别于1923和1926年第一版),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同时,他还创作了《坟》《二心集》等15部杂文集,暮年还达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

2.《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想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先以《往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布。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从头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更名《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是“回想的记事”,比较完好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期间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苏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法指导】一、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小说集_________,,。

散文集。

散文诗集。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⑴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确凿.( ) 菜畦.( ) 桑椹.( )油蛉.( ) 斑蝥.( ) 缠.络( )攒. ( ) 珊瑚..( )()豁. ( )敛. ( ) 脑髓.( ) 陌.生( )人迹罕.至( ) 觅.食( ) 竹筛.( )秕.谷( ) 系.( ) 书塾.( )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按照顺序写了_ _个部分内容,先写__ _,后写__ 。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4、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复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预习并掌握“攒、拗、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揣摩本文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着重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老师。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百草园的描写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学的一面这篇课文中写的是“我”与谁的一面吗?鲁迅先生给你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如何对待我们青年的呢?他曾因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

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回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作者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

二、教学难点:学习用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写景。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填充()黄蜂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向云霄里去了。

2.抽查背诵第二段(3—5人)【目标展示】进一步感受作者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

【新知研习】一、检查导入复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二、朗读第二段,思考: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从书上划出)2.这一节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物?(春夏秋)3.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分析。

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用“轻捷”、“窜”表现了鸟儿的轻灵和童年“我”的羡慕之情。

又如,用“碧绿”形容“菜畦”,用“紫红”形容“桑椹”,都表现了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词准确生动。

4.本段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思考:作者写景时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组讨论)明确:本段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

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单是……”突出哪里的景物?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突出了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表现了百草园景色美好,趣味无穷,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三、默读3—6节,要求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美女蛇故事。

思考:作者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个故事是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

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四、指名朗读课文第7节,划出文中描写捕鸟的一连串动词。

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鼓励学生模拟这些动作,深化印象)明确: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这项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结合背景理解文章。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4、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重点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难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

突破策略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预习查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计详案集体交流意见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故事新编》、《南腔北调集》、《坟》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教学重点: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时:三时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过程:第一时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投影)鲁迅简介: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从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

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

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快速阅读文,回想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00字)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⑵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
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四、赏析课文,思考问题:
到局部,从植物写到动物,从静景写到动“肥胖”(黄蜂)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对描述百草园产生了什么这段使用了什么手法?
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
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
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

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

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