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1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比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比的计算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

2.学会求比值,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2.求比值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2.准备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只鸟和一朵花,鸟有2只翅膀,花有3朵花瓣。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鸟和花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店里的苹果和香蕉的售价,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同时,解释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如给出一组数,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比的性质。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表格,表格中包含不同比的比值,以及它们的前项和后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给出一个情境: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乙地?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4单元的第1课时,即比的意义。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比的定义、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例如足球比赛中的得分比,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计算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性质:1.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比的前项和后项交换位置,比值不变。

七、作业设计a) 8:12b) 15:20c) 9:15答案:a) 2b) 1.25c) 0.62. 题目: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比的扩展知识,例如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应用。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一个实例,即足球比赛中的得分比,来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比的大小和比的代表法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提高他们对比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较大小。

2.理解比的代表法,能够灵活运用比的各种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的概念和大小比较。

2.比的代表法及其灵活运用。

难点1.比的大小和比的表示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设有X课时,主要内容如下: 1. 第一课:比的概念和大小比较。

2. 第二课:比的代表法(1)。

3. 第三课:比的代表法(2)。

4. 第四课:综合练习与课堂检测。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3.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反馈与评估反馈1.随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课堂讨论及展示:鼓励学生多表达意见,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给予解答。

评估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2.期末考核:安排考试,考查学生对比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衔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下一单元将围绕比的基础知识展开,继续深入学习。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教材分析的内容。

希朿各位学有所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能够熟练使用“比”的相关术语,如倍数、百分比等。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能够通过综合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教具、习题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比”的兴趣。

2. 学习“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和图片展示,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性质等,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对“比”的理解。

3. 学习“比”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倍数、百分比等相关概念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综合应用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并在听取学生解答后进行相关拓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比”的概念?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写比,并能求出比值。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的存在,感受比的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理解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写法。

2.让学生学会求出比的比值。

3.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写法。

2.求比的比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写法和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比的概念、比的写法、求比值的方法等。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等。

3.学习小组: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请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比的定义和写法,如“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的写法是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例如2除以3可以写成2:3”。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求出比的比值。

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请问哪一辆汽车的速度更快?”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被除数
÷
分 数
分 子


前 项

除 数

分 母
分数值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但又 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 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不同的意 义。所以在说它们之间关系的时候,要说“相 当于”,而不能说“等于”或“是”。
课堂练习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 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 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4单元 比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数 倍比关系的对应比,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 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 比号和后项;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 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
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 ∶ 10 = 15 ÷ 10 = 2 3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
…… …… ……
前比 后 项号 项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比 表示。 值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
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
可以写成
15 10
,仍读作“15比10”。
归纳新知
1.
除 法
再见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 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9)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比,能够用比较大小的方式表示比。

2.能正确使用“比”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

2.比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比较大小的方式表示比。

2.如何准确运用“比”的运算规则。

四、教具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学投影仪。

3.小黑板和粉笔。

4.学生教具: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意义。

比如,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20厘米,问谁的身高更高?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比的概念。

2. 学习比的表示方法接着,教师讲解用“:”、“/”、“=”等符号表示比的方法,并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动手练习,从而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 比的运算规则教师介绍比的运算规则:相同单位的两个数相除即可得到比的大小关系。

然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掌握比的运算规则。

4. 实际应用最后,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比的运算规则。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应掌握了基本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七、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比”的练习题,并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希术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比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法。

2.掌握纸上画图的方法,并能用图形比较大小。

3.能通过综合应用题目中的信息,解决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读法。

2.纸上画图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多步骤比较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印教材内容,备好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孋生准备:课前做好相应预习,带好课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学生学会比的读法。

二、示范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三、操练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书本上独立完成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1.对比的读法进行复习,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比的问答题。

二、讲解1.讲解如何综合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买物品时的比较优惠等情况。

三、实践1.给学生出示一些真实的购物信息,让学生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比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比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比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1.什么是比?比的读法。

2.纸上画图比大小的方法。

3.综合应用比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教授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示范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比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案新人教版

4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理解比的意义。

【复习导入】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人数是女工人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人数是男工人人数的几倍?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新课讲授】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倍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分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①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展开,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比的性质以及比的运算等内容。

学生在本单元将学习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教学目标•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1.3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比”的概念。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学会进行比的基本运算。

1.4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多步骤的比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及表示法•第二课时:比的性质•第三课时:比的运算•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2.2 教学方法•示例引入法: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比的规律,并归纳相关知识点。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比的运算能力。

•引导发现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比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步骤3.1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及表示法1.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比”的概念。

2.示范比的表示法,让学生尝试写出几个比的表示方式。

3.练习:比的相等性质。

3.2 第二课时:比的性质1.教授比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比的性质,归纳比大小关系的几种情况。

3.实例:比的大小判断。

3.3 第三课时:比的运算1.教学比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练习:比的加减法计算。

3.情景练习:日常生活中的比运算问题。

3.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1.综合练习:比的综合运用。

2.拓展训练:提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求知欲。

四、课后复习与作业布置4.1 复习要点•比的概念和表示法。

•比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4.2 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思考并解答生活中的比的问题。

3.完成作业本上的综合计算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共有3课时,分别是比的概念、求比值和比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已知的除法知识与比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和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相关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值与除法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 教学情境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2.能够用自己的言语简单解释比的含义。

3.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概念及简单比的判断。

难点: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小组练习题、比较实物。

3.备课内容:巩固比的概念,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情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杯,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引出比的概念。

比如:“大的水杯和小的水杯,哪个更大?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比较,我们称之为比。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比的概念。

比如:“比就是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量之间大小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题,自行判断大小并展示答案。

如:“1. 小明身高1.3米,小红身高1.2米,小明比小红高的用‘大’表示。

”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4.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类比。

如:“比如说,你今天的早餐和昨天的早餐,你觉得哪个更丰盛?”5.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比的概念及意义,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情境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活跃性很高,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大小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加强。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两个物体或量的比较情况。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比的意义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比的意义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分数学六年级(上)体型新颖丰富 体型新颖丰富 掌握考试动态 直接重点难点提高考试成绩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第四单元比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开心回顾1.小军家有72只鸡,是鸭的只数的89,小军家有多少只鸭?【答案】135 【解析】试题分析:先找单位“1”,单位“1”是鸭的只数,用算术法解单位“1”未知用除法,89的对应量是72只,对应量÷对应分数=单位“1”,即7289÷。

用算术法解:87281()9÷=只答:小军家有81只鸭。

2.一座房子实际造价15万元,比原计划少用了14,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答案】20 【解析】试题分析:单位“1”是房子原计划的造价,用算术法解单位“1”未知用除法,11-4()的对应量15万元,对应量÷对应分数=单位“1”,即1511-4÷()。

解:1151-43=154=20÷÷()(万元)答:原计划造价1800万元。

3.一台空调,现价4500元,比原价降低了110,这台空调原价多少元? 【答案】5000 【解析】试题分析:单位“1”是原价,用算术法解单位“1”未知用除法,11-10()的对应量4500元,对应量÷对应分数=单位“1”,即4500÷11-10()。

这样就求出原价。

解:1 45001-109=450010=5000÷÷()(元)答:这台空调的原价是5000元。

4.一套衣服21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12,上衣和裤子各是多少元?【答案】140;70 【解析】试题分析:单位“1”是上衣的价格,用算术法解单位“1”未知用除法,1 1+2()的对应量210元,对应量÷对应分数=单位“1”,即210÷1 1+2()。

这样就求出上衣的价格,上衣的价格乘以12就能求出裤子的价格。

解:1210+21=21012=1401=702÷÷⨯(1)(元)140(元)答:上衣是140元,裤子是70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比”的概念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比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教材内容。

2.教具准备:比例尺、卡片、数字卡片、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大小。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2. 学习
•讲解“比”的意义,示范使用比较大小。

•给学生发放卡片,让他们配对练习比较大小。

3. 拓展
•回顾上节课内容,加深对比的理解。

•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的意义及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互动。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比相关的题目。

•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比”的概念,写一篇小结。

本文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及应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所收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概述和课时安排一、单元概述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第四单元主题为《比》。

比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比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比较大小、找出不等关系等基本技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提升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比的概念引入、比的表示方法、比的比较、比的应用等内容。

在比的学习中,还涉及到分数的概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数学学习机会。

二、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比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比。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定义,区分比的大小。

2.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比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分数和比例来表示比。

•教学重点:掌握用分数和比例表示比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转换。

3. 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比的比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学会比较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大小的综合运用。

4. 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比的应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比例尺的运用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学习,掌握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复习课时•主要内容:复习总结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对比的概念掌握透彻,能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通过综合练习巩固知识,解答疑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扩展阅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数学基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数学教材和练习册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同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比的概念,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勤于练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学习进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小学六年级第四单元《比》知识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小学六年级第四单元《比》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比的前项比号(:)比的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2×18)=3:4也可以用:4:3432961926115:8158385183:2.0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4、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6=10∶12,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5、()15102:34()()24362()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结果不同。

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3.读法不同。

如6:4求比值是6:4=6÷4=46=2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 1.5(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是6:4=6÷4=46=2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红星制药工厂一车间人数与二车间人数的比是 9:5,二车间人数与三车间人数的比是 4:3,写出三个车间人数的 最简单的整数连比。
7、甲、乙两个数的比是 4:7,乙、丙两个数的比是 5:8,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 555,甲、乙、丙各是多少?
8、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 6 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走 9 千米பைடு நூலகம்来回共用 5 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 米?
A、1:10 四、计算。 1、化简比
B、10:1
C、1:11
D、11:1
1.5:3.5 1:1.8
9分:0.4小时
2、求出比值 3.75:1 1.35:2.4 2:3
3、解比例 7:x=4.8:9.6 x:
2 =12: 6 3 7
五、应用题。 1、一条路,修了的和没修的长度比是 6:7,又修了 210 千米后,修了的和没修的长度比是 9:4,这条路全长是多少?
7、从 A 地到B 地,甲用 12 分钟,乙用 8 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面积比是( )。 )。 )。
8、小圆的半径是 2 厘米,大圆的半径是 3 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9、甲乙两数之比是 3:4,它们的和是 1.4,则甲数是( ),乙数是( ):(
10、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2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11、甲数的 2/3 等于乙数的 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12、六年级一班的人数是二班人数的 二、判断。 1 圆周率是圆的直径与周长的比值。 2 把 16:2 化作最简的整数比是 8。 3一个非 0 的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反比。 三、选择题 1、能与1.6:1.2组成比例的是 A、1.2:1.6 B、:0.3 C、3:4 ( ) ( ) ( ( ( ) ) ) )。
认识比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2、0.6=3:( )=( )÷15= ( )成=(
2 3
,另一个外项是(

)% ) ) )
3、1: 0.75 的比值是(
),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5、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 4/5,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6、如果 3a=2b,那么 a:b=( ):( )
9 10
,一班人数与二班人数的比是(
)。
2、一克的盐放入49克的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A、1;49 B、1:48 C、1:50 3、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A、9:16
7 9
,甲:乙是( )倍。
);乙:甲是(
);甲:(甲+乙)是(
);乙:(甲+乙)是(
);
B、7:9
C、9:7
D、7:16
E、
9 7

4、一本书已看总页数的60%,没看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 ( A 、 2:3 B 、 3:5 C 、 2:5 5、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质量和榨出的油的质量(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6、把 10 克糖溶于 100 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
3、小华的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本数在 80~100 之间,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数量比是 3:5,小华最多有多少本科技书?多 少本故事书?
4、 一本书, 小红已经看的页数和为看的页数比是 3:11,如果再看 48 页正好看这本书的一半, 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是 4:1,如果从甲包取出 10 克放入乙包,则甲乙两包糖的质量比变成 7:5,那么两包糖质 量的总和是多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