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第6章 溶解现象(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第6章 溶解现象(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第6章溶解现象(学案1)【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分散的形式与特点,认识溶液的性质、知道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能进行溶液中的相关计算,学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知识梳理】考点1溶解与乳化1.物质的分散形式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分散质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不溶性的小液滴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举例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共同点均为混合物2.溶液的概念及特性①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②溶液的基本特征: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

b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c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含有Cu2+)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

③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温度等。

④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如营养液无土栽培)3.乳化现象及乳化剂2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脂以更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②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a.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b.农药的施用c.生活中常用含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等。

注: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不同: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考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溶于水放热溶于水吸热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硝酸铵NH4NO3氯化钠NaCl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考点3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溶液具有导电性,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蔗糖水和酒精溶液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方程式教案 沪教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方程式教案 沪教版
(1)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正确。
(2)各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计算正确,有的需要乘上它的化学计量数。
(3)所列比例式中,物质的质量都应该是有关纯净物的质量,如为不纯物的质量,需要算出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4)计算中所用的已知物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
(5)计算中的单位必须对应统一。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触类旁通1:将2.34gNaCl固体溶于103.4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200gAgNO3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的AgCl的质量与滴入的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下图所示(提示:NaCl + AgNO3= AgCl↓+ NaNO3)。
(1)计算A点处生成NaNO3的质量?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3.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样品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150.0
产生气体质量(g)
0.3
0.6
0.9
1.0
1.0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第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全了。
(2)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40.0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曲线。
【当堂检测】1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g。请回答下列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讲义(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讲义(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讲义(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讲义(1)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二.物质的分类物混合物非金属单质质元素种类酸碱化合物有机物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三.物质的化学式1.化学式的写法: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1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沪教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1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沪教版

《开启化学之门》
)这两种变化本质区别是,
)这两种变化的联系是,
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
(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是,物理性质通常是指物质的,而物质的可燃性、稳
定性、酸碱性、氧化性等都是性质。

(5)注意“变化”和“性质”在表述上的区别。

练习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B.矿石粉碎;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铜绿;
C.铁矿石炼铁;水受热变成水蒸; D.汽油挥发;樟脑丸久置后体积变小。

练习2.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核能发电 D.火力发电
练习3.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碾碎放入燃烧匙内并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活动二、判断下列图示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练习4、判断下列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1.用10ml量筒量取8.90ml液体
2.用托盘天平称量6.12g的氯化钠固体
3.酒精灯中酒精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容积的四分之三
4.用广泛pH试纸可以测定某溶液的pH值为
5.8
活动三、高邮市车逻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右图的
装置做了四组实验,实验报告如下:。

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教案标题: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理解。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教学媒体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问题导入,例如:“当我们吃饭时,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这与化学有什么关系?”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表示方法。

3. 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示范。

三、知识巩固(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例题,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错误,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验操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和生成物的形成,总结实验规律。

3. 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五、知识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例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六、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复习中的重点。

2.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归纳,以便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课堂教学目标:
- 了解物质的化学元素及其种类和特性;
- 掌握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
- 能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
-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研究化学元素:以周期表为基础,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特性。

3. 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通过实验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并举例说明。

4. 化学符号的使用:向学生介绍化学符号的基本规则和表示方法,并进行练。

5.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板书设计: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 化学元素
- 原子的种类和构成
- 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特性
2. 纯净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
- 纯净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3. 化学符号的使用
- 基本规则
- 表示方法
4. 物质的物理性质
- 颜色、形状、硬度等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堂练册上的相关题目;-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做好预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

【情景创设】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交流预习内容】
1.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是什么?
2.药品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和液体分别取多少?
3.实验剩余的药品怎么处理?
4.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探究镁的性质.
1.撕开小段镁条,仔细观察,
小结出镁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的化学性质一(与氧气作用)
实验结论: . 文字表达式:
镁的化学性质二(与酸作用)复备栏
实验结论: .
文字表达式:
活动二、铜绿的物理性质
1、铜绿是一种色体,主要成分是 ,
盐酸(HCl)是一种色体
2、铜绿的化学性质一(与酸的作用)
实验结论: .
铜绿的化学性质二(受热分解)
实验结论: .
文字表达式:
活动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复备栏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②;③设计方案;④;
⑤反思评价得出结论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镁条与酸反应,为什么用砂纸打磨打磨?
2.镁条燃烧的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什么?
3.铜绿受热常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在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自检、反馈与提升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六、效果评价: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二、填空题3、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4、材料是、的物质基础。

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材料。

5、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一复习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一复习学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一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及其构成的物质。

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3、了解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4、了解元素代表的含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5、从微观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会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

【学习重难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特征及之间的联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前置性补偿】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有的是由构成,如氧气是由构成;有的是由构成,如金属铁是由构成;有的是由构成,如氯化钠是由构成。

2、是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电量,电性。

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

4、元素是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属于宏观概念,只讲不讲。

元素符号表示和,如H表示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师,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人体和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

【典型例题】例题1: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A.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B.可能纯净物或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单质例题2:下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例题3:一定条件下,物质A()与B()反应生成C(),下图是其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填“是”或“否”);(2)按物质分类的方法,在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形成性检测】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B分子呈电中性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2、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释放出放射性碘-13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
3.掌握酸碱盐的制法,包括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了解不同制法的优缺点;
4.了解酸碱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酸碱中和反应、盐的防腐作用、化肥的生产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搜集有关酸碱盐在医学、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资料,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注重思考和分析,力求做到理解透彻、表述清晰。
2.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作业完成后,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关注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至少三个与酸碱盐相关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原理。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酸碱盐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酸碱盐的定义、性质,结合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碱的特点。
2.通过实验演示,如石蕊试液变色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化学物质的名称。
(2)教师提问:“这些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摩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
2.教学过程:
(1)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如蒸馏水与盐水。
(2)讲解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式,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3)以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袋糖的重量,引出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解释它们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包括:纯净物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摩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等。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身边化学现象的能力,如:为什么食盐能溶解在水里?为什么铁会生锈?等。
6.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学反思: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图片,如食盐、糖、醋等,引发学生对身边化学物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1.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身边的纯净物与混合物,并简要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沪教九年级化学复习PPT学习教案

沪教九年级化学复习PPT学习教案

述实验现象,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
程式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
化学方程式:
⑵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⑶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第13页/共26页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的 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
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第19页/共26页
例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小亮在 学习酸 碱盐的 化学性 质时做 了如下 实验,Biblioteka 请你和 他一起 完成实 验活动 .
(1)在白色点滴板上完成实验A,请 将实验 现象补 充完整 .
实验现象
(2)在实验B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 酞溶液 后,扣 上大烧 杯,一 段时间 后看到 的现象 是
第11页/共26页
(二)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3、酸+碱→盐+水
分别是什么 作用?
Ca(OH)2+H2SO4=CaSO4+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4、碱+盐→新盐+新碱
。 。
某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 生考察 学校附 近化工 厂的污 水处理 情况, 了解到 该化工 厂排放 的污水 中含有 盐酸, 经检测 ,污水 中HCl 的质量 分数为 0.0073%,处 理污水 所用的 原料是 熟石灰 。 (1)要中和1000 t污水中的HCl,至少需要熟石灰的质量 是多少 ? (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 ,请你 再举一 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DOC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DOC

沪教初三化学教案全集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九年级化学 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 沪教版【精品教案】

九年级化学 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 沪教版【精品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沪教版【精品教案】九年级化学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沪教版【精品教案】教师:学生:年级:学科:日期:周:时间段:I.学科解散现象1。

了解物质的分散情况。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够说出溶剂和溶质,理解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初步区分悬浮液和乳化液。

2、教学目标4掌握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及相关计算。

5.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6.了解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换。

1.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

2.溶液组成的含义。

3、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第四课: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践法5。

教学方法:溶解物质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浮液和乳化液的区别:6。

向水中加入高锰酸钾、盐、蔗糖、土壤(粉煤灰)和食用油。

得出以下结论:如果物质在水中以细固体颗粒分散,就会形成悬浮液。

如果物质以小水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就会形成乳液。

教授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新术语:乳化:两种不相容的液体形成乳状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问题:为什么海水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浑浊?医院里使用的碘是如何制成的?过度诱导:以上三个例子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分散现象。

阅读教材活动与探索1。

悬浮液、乳液和溶液。

成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土壤、植物油、盐和酒精。

振荡后观察到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土壤:无颗粒浑浊悬浮物(分层)植物油:乳浊分散液多液滴(分层)食盐:透明液(稳定)常州龙文教育培训部1酒精:透明液体(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情况。

科学概念1:1。

小固体颗粒在液体中分散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浮液。

举个例子: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和墙面涂料。

概念2:2。

分散在另一种不混溶液体中的小液滴混合物称为乳液。

九年级化学 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溶解现象全章复习教案 沪教版

教师:学生:年级:学科:日期:星期:时段:解析:由于食盐水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而蒸馏水的沸点仍为100℃,所以A中处于食盐水包围中的试管内的水能够沸腾。

【随堂检学】(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汽水B、泥浆C、牛奶D、白酒2.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同B、完全不相同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D、完全相同3.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是均匀、透明的无色液体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来。

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氢氧化钠5.将能起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混合,反应最快的混合形式是()A、两种块状固体混合B、两种粉末混合C、两种溶液混合D、一种固体投入到另一种溶液中(二)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1.溶液一定是某种溶质与水组成的()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3.冰投到水里,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4.均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5.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植物油是溶质,水是溶剂()6.食盐水和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7.1毫升酒精与10毫升水混合可得到11毫升酒精溶液()(三)填空题:1.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①碘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消毒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以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2019-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教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教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题复习教案 (新版)沪教版课 题复习专题(1)课 型 互动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课前准备 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典例赏析例1、在反应A+B=2C 中,若agA 与b gB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 质量是( ) A .(a+b) g B .2(a+b) g C .12(a+b) g D .cg例2、 在反应2A+5B =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 g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 。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A .4:9B .8:11C .10:11D .31:44例3、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m 的值是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课堂训练1、m g 硫和n g 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 .大于(m+n)g C .小于或等于(m+n)g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在化学反应A+2B=3C+D 中,6gA 和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A.8gB.12gC.16gD.24g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m298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0 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gD.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9∶111∶80巩固练习1、反应2A+B=2C+D,若反应前A和B的混合物为20g,充分反应后B剩余2g,生成8gC,则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A.4:5 B.2:5 C.5:4 D.4:52、对于化学反应:2A = 2B +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 = 1∶8。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5、6章教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5、6章教学案
①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只能生成亚铁离子(Fe2+),溶液的颜色是浅绿色。
②实验室里利用较活泼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来获得氢气。
3.与盐溶液反应
条件:金属(前置后,K、 Ca、 Na除外)、盐(必须可溶)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炉炼铁的过程:工业炼铁时,把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加入高炉,从下面通入________,在炉内生成一氧化碳,把铁矿石还原成铁。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铁生锈的条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和
等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防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的表面__________。如菜刀用完后洗净擦干。②在钢铁表面覆盖___________。如刷漆、涂油、镀锡、镀锌和镀铬等。 ③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把金属制成合金。
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
要用其____________(填“外焰”
“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
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开启化学之门》复习案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伴随的现象。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初步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学概念的含义,并能用举例方式说明 3.动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和实验探究活动知识回顾: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纯净物:混合物: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1)实验室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为了安全,不能用手,也不要把鼻孔_ ___ ,不得尝。

(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 _,也不要__ __,更不能___ _ ,而要放入__ __。

(3)浓酸浓碱的使用:如果少量酸流到实验台上,应用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酸沾到衣物或皮肤上,应立即(如果是浓硫酸,必须),再涂上,最后用水冲洗。

若碱溶液,要,然后再涂上。

实验基本操作:试管的用途:加热⑴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的,试管口要。

无论加热固体还是液体,都不能。

⑵酒精灯的火焰包括。

的温度最高,的温度最低。

加热时利用酒精灯的。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

绝对禁止,以免。

熄灭酒精灯,不可用,必须用。

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可用或,先将试管_放,然后将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块状固体时,常使用夹取,先将其放在略倾斜的试管口,使其落到试管底部,以免__。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应先将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保持水平。

倾倒液体,标签以防。

吸取少量液体用,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不能_ ___也不能,以防腐蚀胶头。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

应。

1典型例题:例1.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食醋滴在小苏打粉末上会产生气泡B.酒精能燃烧C.氧气不易溶于水 D.电解食盐水能得到氢气和氯气例2.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碾碎放入燃烧匙内并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例3.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例4.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做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活动过程和记录:第①种情况所需时间结论问题讨论: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用水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例5.现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酒精、白醋,请设计实验,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将三种液体鉴别出来。

物理方法: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三种液体,然后闻其气味,有酸味的是,有特殊气味的是,没有气味的是。

化学方法:第一步: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三种少量的无色溶液,然后分别通入气体,出现浑浊的原溶液是;第二步是。

当堂练习:A.有颜色变化 B.生成其它物质 C.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2.下列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C.风力发电D.酸雨侵蚀 3.某同学为测定空气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主要有。

2第②种情况 54s 第③种情况 25s 87s 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2)红磷在反应中应过量,原因是。

(3)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气压,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4)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中吸人约占瓶容积1/5的水,说明。

4.下列物质中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它气体的是( ) A. 石蜡B.汽油 C. 红磷D.木炭 5.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填空:硫是淡黄色的固体属,研碎块状的硫属,取少量硫粉放人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属_ ___ ,继续加热,硫燃烧起来,发出浅蓝包火焰,属_ _ __,此可知硫具有可燃性属__ __ 。

《氧气》复习案【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含量测定。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知识回顾】1.空气空气的成分。

性质:化学性质,常温下很和其它物质反应。

氮气用途:充氮包装,保存;作气。

性质:一般与其它物质反应,曾被称为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通电时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用途:作焊接气、用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2.氧气(1)氧气的用途:(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碳磷硫氢气镁条铝铁铜甲烷现象化学方程式 3酒精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原理;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氧气收集方法:例题讲解:例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

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作CO2发生装置。

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检验。

(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

(3)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过量溶液。

(4)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

若要检验干燥的 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例2:下表列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物质溶解性空气 / 氧气不易溶二氧化碳能溶氨气极易溶密度/ 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2NH4Cl(固体)+Ca(OH)2(固) △ CaCl2+2NH3↑+2H2O。

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的装置,请在相关空格处打√。

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4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从“A.干冰 B.氮气 C.聚氯乙烯 D.氢气 E.尿素 F.明矾 G.石油 H.纯碱 I.烧碱\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 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______; (3)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6)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_____。

2.某无色气体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Y,Y中加入稀盐酸,又得到气体X;再将气体X通入水中,生成Z,Z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加热此溶液,溶液又变紫色,同时放出气体X。

此推断:X是;Y是;Z是。

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二.实验探究1.试根据下图装置填空或简答。

(1)利用图中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制备的常见气体有(至少填写2种)。

(2)写出制备(1)中所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但加过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却无气泡出现。

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填操作方法) 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现气泡。

《二氧化碳、水》复习案【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2、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3、认识水的组成及水的净化方法【知识回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故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时可变为花状固体,这种固体通常称为“”.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常用来..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H2CO3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此反应灵敏,常用来CO2,但吸收CO2最好用溶液.3.二氧化碳的用途: 4.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纯水与自然水纯水:属于物;自然水,属于物。

硬水与软水:区别:按水中含钙离子、镁离子的多少不同。

5《开启化学之门》复习案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伴随的现象。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初步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学概念的含义,并能用举例方式说明 3.动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和实验探究活动知识回顾: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纯净物:混合物: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1)实验室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为了安全,不能用手,也不要把鼻孔_ ___ ,不得尝。

(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 _,也不要__ __,更不能___ _ ,而要放入__ __。

(3)浓酸浓碱的使用:如果少量酸流到实验台上,应用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酸沾到衣物或皮肤上,应立即(如果是浓硫酸,必须),再涂上,最后用水冲洗。

若碱溶液,要,然后再涂上。

实验基本操作:试管的用途:加热⑴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的,试管口要。

无论加热固体还是液体,都不能。

⑵酒精灯的火焰包括。

的温度最高,的温度最低。

加热时利用酒精灯的。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

绝对禁止,以免。

熄灭酒精灯,不可用,必须用。

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可用或,先将试管_放,然后将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块状固体时,常使用夹取,先将其放在略倾斜的试管口,使其落到试管底部,以免__。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应先将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保持水平。

倾倒液体,标签以防。

吸取少量液体用,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不能_ ___也不能,以防腐蚀胶头。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

应。

1典型例题:例1.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食醋滴在小苏打粉末上会产生气泡B.酒精能燃烧C.氧气不易溶于水 D.电解食盐水能得到氢气和氯气例2.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碾碎放入燃烧匙内并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例3.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例4.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